16.1磁体与磁场—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案
苏科版九下物理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下物理 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定义和性质:磁体是指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物体,如铁钉、磁铁等。
磁体具有两个极,即N极和S极,它们分别代表磁体的正负极。
2.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磁体和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
磁场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感线越密集表示磁场越强。
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放在该点的磁针静止时的N极指向一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磁体的N极和S极。
2. 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
3.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磁铁吸引和排斥磁性材料的现象。
4. 能够用磁场方向的规定来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定义和性质,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磁场方向的规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小磁针、磁感线模型。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根磁铁,观察并描述磁铁的两端有什么不同,能够吸引什么物质。
2. 讲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能够识别磁体的N极和S极。
3.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
4. 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让学生能够解释磁铁吸引和排斥磁性材料的现象。
5. 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能够用磁场方向的规定来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和铁钉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磁铁和铁钉的相互作用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定义、性质、N极、S极磁场:概念、磁感线、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磁场方向:规定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
16-1磁体与磁场(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电磁转换16.1 磁体与磁场【设计理念】:本节课是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的开篇,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认识磁体、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的探究任务是用小磁针和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需要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科学思维,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模型法,得到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的概念,知道了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流程图如下:【教学资源】:小磁针、铁屑、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玻璃板、细线、回形针、大头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磁体、磁极、磁化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活动,知道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模型,知道磁场方向的规定。
【教学重难点】: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过程】:引入:小魔术——教师衣袖内藏一块磁体,不接触就让小磁针随着手的运动而运动。
猜一猜是什么原因?模块一:磁体活动一:请利用磁铁和一些器材试一试寻找与磁有关的现象有哪些?器材:条形磁体2根,铜块、铁块、铝块、硬币、一些大头针、小车两辆、硬纸片,一枚小磁针等。
交流:磁性:可以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极:磁体磁性最强的部位。
指向性:悬挂的磁体静止时磁体始终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
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化:一个原本不具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模块二:磁场问题:当磁体不与回形针接触时,磁体对回形针仍然有力的作用吗?生:有!教师演示用嘴向纸条吹气,看到纸条飘动问题:纸条受力,施力物体是谁?生:空气教师:虽然空气看不见,但是看到纸条的飘动,我们推测嘴里吹出的空气给纸条施加了力的作用。
磁体和回形针没有接触,但仍有力的作用,我们推测它们之间说不定也有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把这种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物质称为磁场。
活动二: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教师手举纸条,面向学生吹气,纸条受到的力指向哪个方向?生:指向我们。
教师手举纸条,面向学生,邀请一个学生吹气,纸条受到的力指向哪个方向?生:指向老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案:16.1磁体与磁场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磁体的性质: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磁场的概念:磁场及其特点。
3. 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掌握磁场的概念,了解磁场的特点。
3. 理解磁感线的概念,能够描述磁感线的分布,理解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概念。
难点: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2. 理论讲解:(1)磁体的性质:讲解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磁场的概念:讲解磁场及其特点。
(3)磁感线的概念:讲解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现场练习,解答。
5. 板书设计: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概念。
六、作业设计1. 描述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描述磁场的特点。
3. 描述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磁体、磁场、磁感线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磁感线与磁场联系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这一部分内容,因为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和磁场强度的一种图示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然而,磁感线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分布。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16.1磁体与磁场
《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磁性、认识常见的磁体,知道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通过观察放在磁体周围小磁针的指向,感知磁场的存在并认识磁场的方向;通过观察磁体周围铁屑的排列,知道可用磁感线模型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教学重难点】1.知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以及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方向,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
【实验器材】教师:大磁针、蹄形磁体、悬挂的条形磁铁学生:条形磁铁、小磁针、大头针、透明盒子装的铁屑、装铁屑的一次性纸杯、硬币若干、金属块若干、硬纸板等【教学过程】一、认识磁体活动一:水槽里有铜圆柱体、铁块、铝块、一些硬币、一些大头针、密封透明盒装的铁屑、硬纸片,一枚磁针等。
请利用磁铁和这些器材做一些实验,寻找与磁有关的现象。
(1)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2)条形磁铁不同部分吸引物体的能力相同吗?(将大头针洒在白纸上,将条形磁铁放入其中,观察到什么现象?)(3)放在支架上的磁针自由静止时,有什么特点?(4)用条形磁铁的同一端分别靠近另一条形磁铁的两端,有什么现象?(5)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还能吸引其他物体吗?……二、探究磁场思考:将条形磁体靠近磁针,磁针发生了偏转?是谁对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活动二:将条形磁体放在白纸(学案右边)上,然后将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8个不同的位置,画出每个位置的磁场方向活动三:将条形磁体放在纸盒的外底部中央,并固定纸盒不动,在纸盒内部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轻敲盒子,观察铁屑的分布。
1.磁性:具有吸引__________的性质,______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极:磁体上磁性____的部分。
将磁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___极,符号___,指北的那个磁极叫___极,符号___.每个磁体都有___个不同的磁极。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磁体周围存在着____,磁场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的第一节《16.1磁体与磁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2. 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3. 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4. 磁感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概念,掌握磁感线的表示方法,能够通过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磁场的性质。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触摸磁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 概念讲解:介绍磁体的概念,讲解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和铁屑演示磁场的分布,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磁感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和铁屑进行实验,自己绘制磁感线,巩固对磁感线的理解。
5. 知识拓展:讲解地球的磁场,引导学生了解地磁极与地理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1 磁体与磁场一、磁体1. 概念: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 性质:有两个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
二、磁场1. 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
2. 性质:具有方向性和强度。
三、磁感线1. 概念: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
2. 表示方法:从N极出发,回到S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2)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4)磁感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答案:(1)磁体: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有两个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磁体与磁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以及磁体的应用等。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磁体的性质:磁体的定义、磁体的两个极(N极和S极)、磁体的磁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4. 磁感线的绘制:磁感线的形状、磁感线的方向。
5. 磁体的应用:磁铁的吸附作用、磁体的指向性、磁场的分布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描述磁体的两个极以及磁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磁场的概念,学会用磁感线表示磁场。
4. 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理解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
5. 掌握磁体的应用,能够运用磁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
难点: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的确定,磁场的分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磁铁、铁屑、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表面的磁现象,如指南针的指向等。
2. 讲解磁体的性质:介绍磁体的定义、磁体的两个极以及磁性。
3. 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磁铁和铁屑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4. 讲解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5. 演示磁感线的绘制:用磁铁和铁屑展示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
6. 讲解磁体的应用:介绍磁铁的吸附作用、磁体的指向性、磁场的分布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个磁体的磁感线,并解释磁场的分布。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定义、两个极、磁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16.1 磁体与磁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与磁场,直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磁体周围磁场以及描述方法,磁场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了解地磁场及它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磁极及磁极间作用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得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极光的介绍及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取的得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难点:理解磁场和磁感线;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等。
三、教具条形磁体、蹄型磁体、小磁针、大头针、一元硬币、铁钉、铁屑、玻璃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讲述:在地球南北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巨大的天幕似乎被染上了各种颜色,这些颜色还会不断的变化,从紫色到黄绿色,知道橙红色,耀人眼目,这是天上的画家在挥笔作画,还是盛装的少女手持彩练在空中载歌载舞?古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直到近代,才有科学的解释。
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极光”,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磁有关的物理知识。
(二)进入新课第一、认识磁体1、活动:四人一组,每组桌上放有一条形磁体,一些碎纸片、塑料片、铁钉、大头针、一元硬币等。
将磁体分别靠近这些物体,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磁体对铁钉、大头针、一元硬币吸引作用,对纸片、塑料片没有吸引作用。
小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它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多媒体展示:常见的磁体:条形磁体、蹄型磁体、针形磁体。
2、实验探究(1)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是否相同?若不相同,你认为何处磁性最强?学生活动:条形磁铁一个、铁屑一份、一张纸,四人一组。
将铁屑平铺在纸面上,条形磁体放在上面,观察现象。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6.1磁体与磁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体是指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物体,如铁、钴、镍等。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分为南极和北极。
3. 磁性方向:磁体的南极指向地理北极,磁体的北极指向地理南极。
4. 磁场: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
5. 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我们引入磁感线,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磁体的南极。
6.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磁极的划分以及磁性的方向。
2. 使学生掌握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极的划分、磁性的方向、磁场的性质。
难点:磁感线的分布特点、磁场的可视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
学具:磁体、铁屑、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块磁铁,观察并描述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
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概念:指出磁体的定义,强调磁体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性质。
(2)磁极的划分:介绍磁体的南极和北极,说明南极指向地理北极,北极指向地理南极。
(3)磁性的方向:讲解磁体上磁性的方向,即从南极到北极。
(4)磁场的概念:阐述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称为磁场。
(5)磁感线的分布:介绍磁感线的定义和分布特点,即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磁体的南极。
3. 例题讲解:(1)例题1: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别是什么?解答: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2)例题2:磁体的南极指向哪个方向?解答:磁体的南极指向地理北极。
4. 随堂练习:(1)填空题:磁体具有_____性质,能够吸引_____物质。
答案:磁性,铁磁性。
(2)选择题:磁体的_____指向地理北极。
A. 南极B. 北极C. 地理北极D. 地理南极答案:B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16.1磁体与磁场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教案:16.1 磁体与磁场学段: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体是一种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物体,如铁钉、磁铁等。
2. 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通常有两个磁极,分别称为北极和南极。
3.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4. 磁感线的引入:为了描述磁场,我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概念。
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南极,且在磁体内部从南极指向北极的闭合曲线。
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磁体。
2. 掌握磁极的定义,能够正确标记磁体的北极和南极。
3. 理解磁场的概念,能够描述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4. 掌握磁感线的概念,能够画出简单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极的定义、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引入。
难点:磁感线的画法,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小铁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磁体,如磁铁、铁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讲解:讲解磁体的概念,指出磁体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
然后讲解磁极的定义,说明磁体上有两个磁极,分别称为北极和南极。
3. 演示:用磁铁吸引铁钉,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吸引作用。
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磁铁的磁感线分布图,解释磁感线的概念。
4. 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小铁片,观察并记录磁铁的吸引作用。
然后让学生尝试画出磁铁的磁感线分布图。
5. 讲解:讲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钉,观察并记录磁铁对铁钉的吸引作用。
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磁体:能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有两个磁极,北极和南极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对磁体产生磁力作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闭合曲线,从北极出发指向南极,内部从南极指向北极作业设计:1. 请用磁铁去吸引一些磁性材料,观察并记录磁铁的吸引作用。
九年级物理下册 16.1 磁体与磁场教案2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第一节磁体与磁场(二)
【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2、知道磁感线的概念.
3、知道地磁场的概念及方向的确定.
【教学重点】
磁场、磁感线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
磁场、磁感线方向的确定
【教学程序】
〖引入新课〗
磁体周围磁场是如何分布的/
〖新课教学〗
一、磁体周围的磁场
1、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
※实验演示
2、蹄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
※实验演示
二、磁感线
1、作用: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想曲线,实际上并不存在.
2、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3、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密,磁场越弱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疏.
4、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N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S极).
三、地磁场
1、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指南针之所以指南北,正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2、定义: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称为地磁场.
3、地磁场的S极地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4、地磁场的磁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
〖小结〗
磁场、磁感线方向的确定;地磁场.
〖练习〗
课本P36:“”.
〖作业〗
1、两条外形相同的钢棒,一条带有磁性,一条没有磁性,如何区分它们?
2、在图甲上标出地磁场磁感线的方向及地磁南、北极.
3、如右下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小条形磁铁,使弹簧测力计沿着水平放置的大条形磁铁的左端N极开始,向右端S极处逐渐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4、标出图中的各磁体的N、S极.
*教后记*。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主要包括磁体与磁场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磁体的定义和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2. 磁场的概念和描述,如磁感线、磁场强度、磁力线等。
3.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磁极,解释磁性的作用。
2. 掌握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3. 了解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4. 认识磁场的实际应用,能够举例说明磁悬浮列车和磁性材料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感线的绘制方法、磁场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实验材料(如小铁钉、小铁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磁体的性质。
2. 知识讲解:(1)介绍磁体的定义和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2)讲解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如磁感线、磁场强度、磁力线等。
(3)阐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例题讲解:利用示例题目,讲解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目。
5. 磁场实际应用:介绍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磁极:N极、S极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化:磁体具有磁性的过程2. 磁场的概念和描述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场强度: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3.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4. 磁场的实际应用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实现悬浮和驱动磁性材料:应用于数据存储、音响等设备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磁体的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铁、磁性、磁极等。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等。
4.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5.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力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使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用磁感线和磁力线表示磁场。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概念的理解和磁感线的绘制。
2. 教学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磁铁、铁屑、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屑?这说明了什么现象?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概念:介绍磁铁、磁性、磁极等基本概念。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3)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等基本概念。
(4)磁场的性质:讲解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5)磁场的表示方法:讲解磁感线和磁力线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磁感线的绘制:引导学生动手绘制磁感线,加深对磁场性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磁铁、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场: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力线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磁铁的磁感线图。
2. 举例说明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3. 思考题:为什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概念,掌握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了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1磁体与磁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具体为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
2. 让学生认识磁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
难点:磁场及其描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小铁钉、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铁屑、小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触摸磁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从而引出磁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定义,阐述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铁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磁体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小铁钉,观察并记录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情况,从而让学生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5.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可以用磁感线描述其性质。
6. 板书设计:板书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
7. 作业设计:(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磁体的概念。
(2)列举影响磁性的因素,并简要说明。
(3)画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并标明各极的名称。
(4)请用磁感线描述一个磁场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1.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2. 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3. 磁性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等4. 磁极:磁体的两个极,南极和北极5.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6.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无形物质7. 磁感线:描述磁场性质的线条七、作业设计(1)磁体是具有()的物体。
A. 磁性B. 引力C. 斥力D. 摩擦力答案:A(2)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包括()。
九年级物理下册 16.1 磁体与磁场教案 (新版)苏科版
磁体与磁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场、会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磁场,怎样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
【实验器材】磁体、小磁针、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16.1磁体与磁场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磁体与磁场教学目标(1)、认识磁体与磁场。
(2)、了解磁体的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理解用磁感线模型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4)、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5)、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6)、通过对极光的介绍及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取的得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2、理解磁场和磁感线;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活动1: 认识磁体动手做一做课桌上有两块磁铁、一些大头针、两块金属(铜、铝)、1元硬币、纸片、塑料片,你能利用磁铁和手边的这些器材寻找到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呢?看谁发现得多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现象?你又是怎样做的?(一)磁体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化使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二)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小磁针等)产生力的作用二、合作探究活动2: 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做一做在胶片中央平放好一条形磁铁,将一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并用手任意拨动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位置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固定不变;做一做将另外两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位置小磁针静止时指向(一般)不同;这说明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一般)不同;画一画用笔标出胶片上的小磁针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
初步规律: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1、磁感线是否真实存在?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的?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 为该点的磁场方向3、磁感线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三、课堂小结1.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2.两条磁感线能否相交?。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 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2. 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 磁化与去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特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场概念的理解,磁感线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小铁钉、铁屑、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录音机磁头等。
2. 知识讲解:介绍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铁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存在。
4. 例题讲解:讲解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分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6. 知识拓展:介绍磁化与去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体的磁性可以被增强或减弱。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体、磁场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化与去磁:磁体磁性的增强和减弱七、作业设计1. 描述磁铁的磁性最强部分是哪个?如何判断?答案:磁铁的磁性最强部分是磁极,可以通过用磁铁吸引铁钉的方法来判断。
2. 画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并标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见板书设计。
3. 解释磁化与去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磁化是指物体在磁场中磁性增强的过程,去磁是指物体在磁场中磁性减弱的过程。
16.1磁体与磁场(第1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16.1磁体与磁场(第1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磁体与磁场(第1课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思路,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磁体,观察磁场的分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磁体的基本性质,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磁体的基本性质,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的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分布规律。
难点:磁场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碎纸片、直尺、圆规。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磁体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磁体的作用。
2. 实验1:让学生用磁体吸引铁屑,观察磁体的吸引范围,引导学生思考磁体的性质。
3. 实验2:让学生用磁体在平面上移动,观察磁场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
4. 实验3:让学生在磁场中放置铁屑,观察铁屑的排列,引导学生掌握磁场分布规律。
5. 讲解:讲解磁场的数学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磁场强度和方向的概念。
6. 练习: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磁体的磁场分布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磁体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分布规律。
难点:磁场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分布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磁场分布规律的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等,了解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磁体的性质和磁场的变化,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苏科版九年级我i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磁体的特点和磁场的概念;2.掌握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能够运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
二、教学重点1.磁体的特点和磁场的概念;2.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右手定则。
三、教学难点1.理解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2.熟练掌握右手定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介绍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和斥力,并引入磁铁产生的磁场。
2. 磁体的特征和磁场的概念(10分钟)1.介绍磁体的特征,包括有磁性的物体、有两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等;2.引入磁场的概念,解释磁场是磁铁周围的特殊空间。
3. 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15分钟)1.示范和实验:用两个磁铁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观察现象并总结吸引和排斥规律;2.学生参与:小组交流讨论磁铁吸引和排斥规律,并互相分享并理解。
4. 右手定则(15分钟)1.引导学生用右手握住导线,让导线与磁针平行,通电后观察磁针的偏转方向;2.解释右手定则:用右手手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磁针偏转方向;3.学生自主练习:给定几个电流方向,让学生用右手定则判断磁针偏转方向。
5. 总结归纳(10分钟)1.复习磁体的特征和磁场的概念;2.复习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复习右手定则。
6. 拓展应用(15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究其他应用右手定则的场景;2.小组汇报和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五、课堂检测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用右手定则判断几个给定电流方向的磁针偏转方向。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掌握右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总结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拓展应用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检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16、1磁体与磁场(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物理九年级下册苏科版
教案: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物理九年级下册,苏科版教材。
具体涉及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判定,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判断磁极,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感线的描述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判定,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描述。
难点:磁感线的想象和理解,磁场的可视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判定。
2. 讲解:详细讲解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判定,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描述。
结合幻灯片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磁感线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的性质: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性质。
磁极的判定:磁体两端,一端为N极,一端为S极。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磁体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
磁感线的描述: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从N极出发,指向S极。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磁极的性质。
(1) 一根磁铁的一端吸引铁屑,另一端排斥铁屑,那么吸引铁屑的一端是什么极?(2) 一根磁铁的一端吸引铁屑,另一端排斥铁屑,那么排斥铁屑的一端是什么极?答案:(1) 吸引铁屑的一端是S极。
(2) 排斥铁屑的一端是N极。
2. 题目:描述一下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的描述方法。
答案:磁场是磁体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
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从N极出发,指向S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体和磁场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磁性的意义,明确磁体的概念。
2、知道磁体的性质,知道磁体有两个极性,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明确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表示方法,明确磁场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4、会画不同磁极间的磁感线,知道地磁场的存在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磁场的客观性,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难点:会判断磁场的方向,能正确画出不同磁体间的磁感线。
考点解析:
一、认识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体的特点:
1、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称为____性
2、磁体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称为磁体的___性。
3、磁体有____极,单极磁体不存在.
4、磁极之间作用规律:同名磁极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__。
二、认识磁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称为磁场。
磁场的特点:
1、磁体间力的作用,就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
2、磁场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是客观存在的。
3、磁场是有方向的。
4、磁场是立体的封闭的不想交的曲线。
磁场的描述: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排列的情况,用一些带有箭头的曲线画出来,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1、磁感线只是假想的曲线,
2、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而模拟出的(模型法),实际并不存在,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3、磁感线的方向是由北极出南极近。
不同磁体间,磁感线的画法:
三、认识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称为地磁场。
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
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写道:"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是我国和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
最早准确的描述了磁偏角这一现象。
比西方哥伦布发现这一现象还早了400多年。
金典特训:
1.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1 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
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2.关于磁场和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真实存在的曲线
B.磁场一定会对放入其中的物体有力的作用
C.磁感线密集的地方磁场强,磁感线可以相交
D.磁场中某点磁场方向为磁感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3.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①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北极附近发出回到南极附近的
②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曲线
③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N极决定的
④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钢条AB的A端靠近小磁针北极,它们相互吸引;钢条B端靠近小磁针南极,它们也相互吸引,则()
A.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 端为北极B.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 端为南极
C.钢条一定无磁性D.钢条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无磁性
5.甲、乙为两个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根据图中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可以判断
A.甲是N极,乙是S极B.甲、乙都是N极C.甲、乙都是S极D.甲是S极,乙是N极6.下列四个选项中,涂黑的一端表示小磁针的N极,将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小磁针静止不动时N 极指向正确的是()
A.B.C.D.
7.一根条形磁棒,摔成两节后,其中任何一节磁体磁极的个数是()
A.只有一个B.仍是两个C.变成四个D.只有半根有磁性
8.ɑ、b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
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下图所示,则
()
A.ɑ是S极,b是N极B.ɑ是N极,b是S极C.ɑ、b都是N极D.ɑ、b都是S极
9.一个能绕中心转动的小磁针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某时刻开始小磁针所在的区域出现水平向右的磁场,磁感线如图所示,则小磁针在磁场出现后()
A.两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所以不会发生转动
B.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所以会持续转动
C.只有N极受力,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
D.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
10.如图所示,磁场中静止的小磁针指向都正确的图是( )
A.B.C.D.c
拓展提升
11.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B.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
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12.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小磁针在B点静止。
则()
A.甲、乙磁极均为S极B.小磁针的上端是S极
C.A、B两点的磁场强弱相同D.磁极周围的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1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下列图中有关地磁体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
1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位于地理___ 极的附近;中华民族是最先利用地磁场服务于人类的,例如指南针的发明:磁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是因为一个磁体放在了另一个磁体的_______中。
15.如图所示,将挂着铁块的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上自左端向右逐渐移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
16.如图1所示,2018年5月23日中央新闻报道,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磁悬浮列车工程样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时速可达16公里以上,列车由于车体与轨道不接触、无摩擦,具有噪音低损耗小、易维护等优点,被誉为“零高度飞行器”。
这种兼具高速与中低速磁浮交通优点的新型磁悬浮列车将为我国城市间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绿色轨道交通工具。
(1)磁浮列车是在车厢底部和轨道上分别安装了磁体,并使它们的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__,车体与轨道不接触,无摩擦,列车能够在轨道上方几厘米的高度上飞驰,避免了来自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2)如图2所示,列车站台设计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原因是:进站时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冲上站台;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说,当列车出站时从高度较高的地方下行,它的__________,不用消耗过多的电能或化学能等能量。
(3)如图3所示,当列车进站时,乘客必须站在站台和黄色线以外的位置候车才安全的原因是
_________。
(4)小张乘坐列车时看见两旁的房屋迅速向东退去,则列车相对于地面正在向__________行驶。
17.在一个圆纸盒内有一个条形磁体,圆纸盒外放着一些小磁针,各个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黑色表示N极),根据圆纸盒外小磁针的指向,请你在圆纸盒内画出条形磁体,并标出条形磁体的N、S极。
(____)
18.如图所示是一电磁铁和条形磁铁相互作用时的磁场分布,请根据图中静止的小磁针的N、S极标出条形磁铁左端的磁极、电源的正极(电源的正极用“+”表示)和A点磁感应线的方向。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饭锅中的磁钢限温器
电饭锅是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这样可以限制煮饭过程中的最高温度。
磁钢限温器结构如图所示,它主要由感温磁钢、永磁体和弹簧构成。
感温磁钢及其外套、内锅由弹簧支撑。
感温磁钢与受热面固定在一起,受热面直接把热量传递给锅底。
煮饭时用手按下按钮开关,通过杠杆AOC使永磁体和感温磁钢吸合,在吸力作用下永磁体不会落下,金属触点闭合,电路接通,加热元件开始发热。
当饭煮熟后,温度继续上升,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永磁体落下,通过杠杆CBO使触点分开,加热元件停止发热,同时按钮开关跳起。
(1)与铜导线相比,制作电饭锅加热元件的材料应具备的特性是______;
A.电阻较大,熔点较低B.电阻较大,熔点较高
C.电阻较小,熔点较低D.电阻较小,熔点较高
(2)在磁钢限温器工作过程中,感温磁钢的磁性急剧减弱是在______;
A.按下按钮开关时B.加热升温过程中
C.按钮开关跳起时D.降温过程中
(3)饭煮熟后,永磁体落下,通过杠杆CBO使触点分开,杠杆CBO属于______杠杆;
(4)永磁体下落过程中,感温磁钢对永磁体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磁力的作用。
(5)未按下按钮开关时,弹簧片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弹性势能。
20.在研究两个靠近的异名磁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时,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1)利用所学知识,断定猜想_____和_____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_____极指向_____极.
(2)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两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主要器材:_______;简要做法:___________;判断方法:____________
1.D2.D3.C4.D5.B6.C7.B8.A9.D10.C11.C12.B13.C14.南磁场
15.先减小后变大16.排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西
17.18.
19.B C 省力有有
20.2 4 北极南极玻璃板和细铁屑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在玻璃上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