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K剪重比说明

合集下载

轴压比,剪重比的定义和介绍(非常好)

轴压比,剪重比的定义和介绍(非常好)

轴压比,剪重比的定义和介绍(非常好)1.什么是轴压比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u=N/A*fc,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N—柱轴力设计值A—柱截面面积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2.什么是周期比?剪重比?位移比?楼层最小剪力系数?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

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以SATWE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

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

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

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

轴压比,剪重比的定义和介绍(精)

轴压比,剪重比的定义和介绍(精)

1.什么是轴压比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u=N/A*fc,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N—柱轴力设计值A—柱截面面积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2.什么是周期比?剪重比?位移比?楼层最小剪力系数?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

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以SATWE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

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

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

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

YJK计算全全参数(注释)2070

YJK计算全全参数(注释)2070

SATWE结构计算中的参数选取一、总信息 ..............................................1、结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该参数直接影响整体指标统计、构件内力调整、构件设计等内容。

2、结构材料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地下室层数:指与上部结构同时进行内力分析的地下室部分的层数。

该参数对结构整体分析与设计有重要影响,无地下室时填0,有地下室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4、嵌固端所在层号: MQIANGU= 1嵌固端所在层号主要用于设计,如按《抗震规范》6.1.14.3.2条对梁、柱钢筋进行调整;按《高规》3.5.5.2条确定刚度比限值;地震组合下的设计内力调整;底部加强区起始位置等方面。

软件默认嵌固层号=地下室层数,如果在基础顶嵌固,则该参数填0,如果修改了地下室层号,应注意确认嵌固端所在层号是否需要修改。

如果嵌固层以下设置了地下室,则按《抗规》6.1.3条,将嵌固端所在层号当做地下一层,并对嵌固端所在层号的抗震等级不降低;对于嵌固端层以下的各层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分别自动设置:对于抗震等级自动设置为四级抗震等级,对于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逐层降低一级,但不低于四级。

注意,该参数指的是设计时对嵌固层的构造加强,而不是计算模型的嵌固。

5、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m)用来确定柱、支撑、墙柱等构件底部节点是否生成支座信息,如果某层柱或支撑或墙柱底节点以下无竖向构件连接,且该节点标高位于“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以下,则该节点处生成支座。

6、裙房层数裙房层数在填写时注意要包含地下室层数。

7、转换层号按实际情况填写8、加强层所在层号该参数对于筒体结构层地震剪力调整、加强层构件设计等方面有影响。

9、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一次性加载:一次施加全部恒载,结构整体刚度一次形成。

施工模拟1:结构整体刚度一次形成,恒载分层施加。

这种计算模型主要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

剪重比

剪重比

剪重比
名词解释
剪重比为地震作用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

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

剪重比是规范考虑长周期结构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因地震影响系数取值可能偏低,相应计算的地震作用也偏低,因此出于安全考虑,规范规定了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最小值.若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小于规范对剪重比的要求,水平地震剪力的取值应进行调整,
抗震规范第5.2.5,高规4.3.12条明确要求了楼层剪重比。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水平地震剪力过小;但剪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小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但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达到规范限值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调整:
1)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S 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结构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且与规范限值相差较大时,宜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结构设计之剪重比详解

结构设计之剪重比详解

结构设计之剪重比详解第五章剪重比2014.7.17 一、定义:剪重比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

(查表)二、计算公式:VekiV eki:第i 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j niGjG j:第j 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三、控制目的: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结构的安全,尤其是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 的结构,以及存在薄弱层的结构,出于对结构安全的考虑,规范增加了对剪重比的要求。

四、规范要求:①《抗规》 5.2.5 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nV eki G j ,(其余同高规 4.3.12 )j i我说的:λ查表 5.2.5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增大 1.15 倍,即楼层最小剪力系数λ应乘以 1.15 倍。

②《高规》 4.3.12 条规定:我说的: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五、SATWE中怎么看:WZQ文件→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各层X 方向的作用力(CQC)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V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M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Static Fx: 静力法X 向的地震力------------------------------------------------------------------------------------------Floor Tower Fx Vx ( 分塔剪重比) ( 整层剪重比) Mx Static Fx(kN) (kN) (kN-m) (kN)( 注意: 下面分塔输出的剪重比不适合于上连多塔结构)3 1 667.54 1811.39( 1.53%) ( 1.53%) 36475.79 191.922 1 504.56 2093.45( 1.42%) ( 1.42%) 42587.53 137.111 1 251.76 2261.43( 1.27%) ( 1.27%) 49811.77 72.27抗震规范(5.2.5) 条要求的X 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0.80%X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99.66%还有Y向,此处省略六、超了怎么办:1.对于一般高层建筑而言,结构剪重比底层为最小,顶层最大,故实际工程中,结构剪重比由底层控制,由下到上,哪层的地震剪力不够,就放大哪层的设计地震内力.2.结构各层剪重比及各楼层地震剪力调整系数自动计算取值,结果详S ATWE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3.各层地震内力自动放大与否在调整信息栏设开关;如果用户考虑自动放大,SATWE 将在WZQ.OUT中输出程序内部采用的放大系数.4.六度区剪重比可在0.7 %~1%取。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见抗规3.4.2。

高规4.3.54.3.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

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周期比控制什么?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详解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详解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详解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详解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见抗规3.4.2。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 4.3.5。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要求见高规5.4.1。

1.一个建筑物结构设计部分,一般来说,包含两个过程:1)结构分析;2)结构设计方案选定后要结构分析,结构分析就是看方案的布置是否合理,包括水平布置和竖向布置;具体的说就是八个比值:轴压比,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刚重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侧向刚度比,层间位移角。

2.下面来说说这个比值是用来控制结构哪个方面的。

轴压比: 保证结构的延性;周期比和位移比:判断和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剪重比:是用来确保长周期结构的安全。

刚重比:控制P-Δ效应作用下的稳定性。

当刚重比比较大时,是可以不用考虑其P-Δ效应的,当刚重比比较小时,就要考虑其P-Δ效应。

规范采用的是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

但是刚重比不能过小,是有一个限值的。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限制结构的竖向布置规则性,可以用来判断薄弱层。

注: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也就是说,当混凝土的等级,构件截面以及配筋定下之后,由《高规》6.2.8以及7.2.11的公式就确定了层间受剪承载力。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2)框剪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俗称为框剪结构。

主要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

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3)框筒结构:如果把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成筒体,围成的竖向箱形截面的薄臂筒和密柱框架组成的竖向箱形截面,可称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具有较高的抗侧移刚度,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

4)筒中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由心腹筒、框筒及桁架筒组合,一般心腹筒在内,框筒或桁架筒在外,由内外筒共同抵抗水平力作用。

由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称为实腹筒,在实腹筒墙体上开有规则排列的窗洞形成的开孔筒体称为框筒;筒体四壁由竖杆和斜杆形成的桁架组成则称为桁架筒。

5)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

6)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指的是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这样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支柱,上面的墙就叫框支剪力墙。

这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因为结构中一般只有部分剪力墙会是框支剪力墙,大部分剪力墙一般都会落地的。

7)板柱-剪力墙结构:柱-剪力墙结构(slab-column shearwall structure),是由无梁楼板与柱组成的板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PKPM-YJK参数设置汇总

PKPM-YJK参数设置汇总

PKPM-YJK参数设置汇总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此参数会使得模型在软件旋转相应角度。

取值方式:一般建议按照默认为0填入。

原理:软件计算中地震作用的方式均为X/Y方向,当结构的主要抗侧构件不是沿X/Y向布置时,计算结果的周期文件中则会显示出主要抗侧力的角度。

按目前的设计手法及规范的精神,当此角度不大于15度时,可近似的认为是沿着X/Y向的,此时这里填为0即可,当输出大于15度时,应该在这里填入此角度并重新计算。

但请大家注意,软件中风荷载也是按照X/Y方向作用的,且影响风荷载大小是结构的迎风面宽,如果在此填入一个角度,很可能导致风荷载计算不合理。

为保证结构计算准确,当周期文件输出的结果大于15度时,建议仅在地震信息中填入此角度,而总信息的此参数仍然填为0。

2、混凝土容重混凝土结构软件计算自重时需要的混凝土参数。

取值方式:框架结构:25~26,剪力墙、框剪、核心筒:26-27原理:一般的结构均会有梁、板、墙柱等构件,这些构件在使用时,表面均会有抹灰层。

在模型中输入荷载时,板面的荷载可以包括板底的抹灰,而梁、墙柱构件的自重则是通过软件根据容重及体积计算出来的,此时梁、墙柱上的抹灰层重量则只能通过改变容重来体现。

一般混凝土容重为25,为了包含抹灰的重量,在结构计算时,容重一般需有增加,增加后的数值可以参考上面的数据。

需特殊说明的是,框架结构由于其柱梁板的重叠区域比较大,故当此重叠区域未被扣除时,可以将此部分重叠区的重复计算量抵做抹灰重量,容重可仍采用25。

随着yjk软件的出现、PKPM的更新,梁柱板重叠区可被软件扣除,当扣除时,建议适量增加容重。

3、钢材容重钢材料容重参数&一般采用软件默认的78即可。

4、裙房层数指明裙房屋面的位置取值方式:地面裙房层数+地下室层数原理:当有裙房时,必然导致裙房屋面的上下层刚度有一定变化。

水平力在此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重分配,为了考虑这个因素,《抗规》及的条文说明均明确了裙房顶的上下层需要加强。

YJK优化设计技术讲解

YJK优化设计技术讲解
12
对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放松
• 《广高规》表7.2.10,剪力墙轴压比限值在一级、二-三级 、四级分别为0.5、0.6、0.7 • 《高规》表7.2.10,剪力墙轴压比限值在一级、二-三级、 四级分别为0.4、0.5、0.6 • 软件自动执行此条
1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尺寸
• 《广高规》7.2.12 有翼墙、转角墙的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 范围,取为腹板墙厚度bw且大于或等于300mm • 避免翼墙厚bf比腹板厚大很多时,取bw+2倍bf导致尺寸过 大 • 在计算参数的构件设计信息下增加了参数:“约束边缘构 件尺寸依据《广东高规》设计”,用于前面没有选择按广 东高规设计,但是仅对约束边缘构件尺寸按广东高规做法 的处理。
29
地下室设计
30
地下室外墙的抗剪与施工缝验算按全长设计
• 传统软件:
– 按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正截面、抗剪、施工缝的计算。
– 出现同一直线的墙段,斜截面抗剪有的超限,有的不超限的不合 理现象。
• 软件处理:
– 按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正截面计算; – 抗剪与施工缝验算按全长计算;
按节点长度计算
按全长计算
解决由于施工缝验算造成的超限

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可自动调整
• 规范条文:《抗规》第6.1.3-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 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 ,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 ,但不应低于四级。 • 仅对地下室1层采用和上部结构相同的抗震等级,而对地 下室层以下各层的抗震等级都设置为4,对地下一层以下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逐层降低一级,但不低于四级。
按剪跨比简化与通用算法对比表
箍筋配筋量
项目 层号 简化算法 通用算法 46678 49716 43564 33292 31876 29436 27482 533332 差异率 -5.2% -7.9% -10.9% -15.8% -15.1% -5.9% -7.5% -5.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剪重比合理性探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剪重比合理性探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剪重比合理性探讨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剪重比是衡量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合理的剪重比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

剪重比是指建筑结构中剪力与重力的比值。

剪力是指建筑结构中横向力的作用,包括水平地震力和风力等。

重力是指建筑结构中的垂直载荷,包括自重和使用荷载等。

剪重比越小,说明结构对剪力的承受能力越强,抗震性能越好。

根据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地震烈度区有不同的剪重比要求。

一般来说,高度大、刚度大的建筑结构可以采用较小的剪重比;低度、柔度较大的建筑结构则可以采用较大的剪重比。

在实际工程中,剪重比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剪重比过小,可能会导致结构过于刚硬,使得结构对地震的反应过于剧烈,造成较大的震害。

如果剪重比过大,可能会导致结构过于柔软,使得结构无法有效地抵抗地震力,降低抗震能力。

确定合理的剪重比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包括建筑类型、高度、刚度等。

要考虑设计地震烈度和地质条件,因为不同地震烈度和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力大小不同。

要考虑结构的具体抗震设计措施,包括墙体配置、梁柱配筋等。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和经验公式等方法来确定合理的剪重比。

数值模拟分析可以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根据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经验公式则是通过针对不同类型和高度的建筑结构的地震试验数据总结得出的,可以作为初步设计的参考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剪重比是一个合理性值得探讨的参数。

确定合理的剪重比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具体情况、地震烈度和地质条件以及设计措施等因素,并可以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和经验公式等方法进行评估。

只有确定了合理的剪重比,才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剪重比的要求及调整方法介绍

剪重比的要求及调整方法介绍

Page 4
剪力系数调整与梁弯矩的调整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朱炳寅:框架梁及连梁的 梁端弯矩不应调整,以利于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要求。
SATWE、PMSAP 对楼层剪力系数调整 后,框架梁及连梁的 内力 (梁端弯矩和剪 力)均做了相应调 整,调整前后内力比 值与地震剪力调整系 数基本一致,即未执 行上述说法。
Page 13
水平地震剪力调整程序实现
1. PMSAP 、SATWE对水平地震剪力的调整设置详图一。 2. 主要平动周期位于反应谱的加速度控制段(<Tg ),动位移比例填“0”,采用加速度 控制段算法①,此时第i层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为K1i。 3. 主要平动周期位于反应谱的位移控制段( >5Tg ),动位移比例填“1”,采用位移控 制段算法③ ,此时第i层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为K3i 。 4. 主要平动周期位于反应谱的速度控制段( Tg和5Tg之间),动位移比例填“0.5”,采 用近似速度控制段算法② ,此时第i层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为K2i=(K1i+K3i)/2。 5. 弱轴方向指的是主周期(第一平动周期)相对较长的主轴方向,强轴方向指的是主 周期(第一平动周期)相对较短的主轴方向。
Page 11
采调整水平地震剪力满足剪重比要求的例题
【例】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的某8层房屋,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为 0.016,各 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kN)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标准值 VEki(kN)见下 表。结构底部剪力系数为0.015,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0.016的要求,需要调整 (1、2层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不满足的楼层数不多,且地震剪力 放大系数较小为1.096),分别按基本自振周期位于设计反应谱的加速度控制段 算法①、速度控制段算法②和位移控制段算法③,调整各楼层地震剪力。

轴压比,剪重比的定义和介绍

轴压比,剪重比的定义和介绍

1.什么是轴压比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u=N/A*fc,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N—柱轴力设计值A—柱截面面积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2.什么是周期比?剪重比?位移比?楼层最小剪力系数?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

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以SATWE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

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

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

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1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剪力墙结构,俗称为框剪结构。

主要结构是框框剪结构:框架2)-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

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框筒结构:如果把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成筒体,围成的竖向箱形截3面的薄臂筒和密柱框架组成的竖向箱形截面,可称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具有较高的抗侧移刚度,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

)筒中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由心腹筒、框筒及桁架筒组合,一般心腹4筒在内,框筒或桁架筒在外,由内外筒共同抵抗水平力作用。

由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称为实腹筒,在实腹筒墙体上开有规则排列的窗洞形成的开孔筒体称为框筒;筒体四壁由竖杆和斜杆形成的桁架组成则称为桁架筒。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5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指的是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6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这样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支柱,上面的墙就叫框支剪力墙。

这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因为结构中一般只有部分剪力墙会是框支剪力墙,大部分剪力墙一般都会落地的。

,-剪力墙结构(slab-column shearwall structure))板柱7-剪力墙结构:柱是由无梁楼板与柱组成的板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YJK全参数设置详细解析汇报

YJK全参数设置详细解析汇报

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YJK广东新高规主要参数设置

YJK广东新高规主要参数设置

广东新高规设计软件主要参数设置
一、结构所在地区
选择广东高规,程序自动勾选上性能设计,自动调整抗震设计谱并取中震下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二、梁刚度系数
梁刚度放大系数把地震区分开进行设置;
连梁刚度折减地震下可取0.2~0.3,风作用下不宜小于0.8;
可以考虑梁端刚域,不要勾选柱端刚域。

选择广东高规后,程序自动不勾选柱端刚域,若用户手动勾选,则程序会安装旧规范计算柱端刚域。

三、抗震构造等级及周期折减
抗震构造等级根据地区确定后在抗震等级中填写。

程序中涉及的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调整均不勾选。

周期折减系数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设置,7度以上为1;
四、性能设计
选择对应性能水准。

承载力利用系数,地震力折减系数程序自动根据规范要求取值。

水平耗能构件系数可设置为0.5~0.7的数值;
7度0.15g及以上的结构可勾选考虑钢筋超强系数1.25
五、其他
1、风荷载下结构顶点位移取wdisp文件中的层平均位移值,该值与结构总高度之比不宜大于1/600.
后续版本会直接输出该值,现需要手动提取进行计算。

2、楼层承载力限值修改为0.75,当承载力之比小于0.75时,输出计算书相关部分会予以提示。

3、剪重比调整根据4.3.12条进行修改,水平地震剪力系数根据表4.3.12-1~4.3.12-3取值
4、整体稳定验算时按1.0恒+0.5活计算
5、修改柱轴压比计算方法,根据规范给出各种结构体系下的柱、墙轴压比限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剪重比一、规范规定《抗震规范》5.2.5条、《高规》4.3.12条明确规定了抗震验算时楼层剪重比不应小于规范给出的剪力系数λ,这是强制性条文。

关于剪重比的意义及调整规则,《抗震规范》5.2.5条文说明给出了具体解释: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

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中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影响,但是规范所采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尚无法对此作出估计。

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提出了对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规定了不同烈度下的剪力系数,当不满足时,需改变结构布置或调整结构总剪力和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使之满足要求。

例如,当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略小于本条规定而中、上部楼层均满足最小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调整:若结构基本周期位于设计反应谱的加速度控制段时,则各楼层均需乘以同样大小的增大系数;若结构基本周期位于反应谱的位移控制段时,则各楼层i均需按底部的剪力系数的差值 λ0增加该层的地震剪力—— FEki = λ0GEi;若结构基本周期位于反应谱的速度控制段时,则增加值应大于 λ0GEi,顶部增加值可取动位移作用和加速度作用二者的平均值,中间各层的增加值可近似按线性分布。

需要注意:(1)当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多时,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布置需重新调整,不能仅采用乘以增大系数方法处理;(2)只要底部总剪力不满足要求,则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要调整,不能仅调整不满足的楼层;(3)满足最小地震剪力是结构后续抗震计算的前提,只有调整到符合最小剪力要求才能进行相应的地震倾覆力矩、构件内力、位移等等的计算分析;即意味着,当各层的地震剪力需要调整时,原先计算的倾覆力矩、内力和位移均需要相应调整;(4)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其计算的总剪力也需符合最小地震剪力的要求;(5)本条规定不考虑阻尼比的不同,是最低要求,各类结构,包括钢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均需一律遵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统一培训教材》中指出:按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时应该注意,如果较多楼层的剪力系数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例如15%以上的楼层)、或底部楼层剪力系数小于最小剪力系数要求太多(例如小于85%),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偏弱(或结构太重),应调整结构体系,增强结构刚度(或减小结构重量),而不能简单采用放大楼层剪力系数的方法。

二、剪重比控制参数1、参数图2.3.1 剪重比参数设置软件首先提供是否进行剪重比调整控制参数,勾选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如图2.3.1所示。

软件根据X、Y方向的平动系数判断X、Y方向的第一平动周期,然后查表《抗震规范》5.2.5确定最小剪力系数,该系数值在wzq.out文件中输出。

如果周期值位于3.5s~5s之间时,软件自动对最小剪力系数插值。

软件在进行剪重比调整时,不自动判断对应方向周期位于哪个控制段,而是提供相应插值参数,由工程师控制,如图2.3.2所示。

图2.3.2 动位移比例系数填0表示按加速度段调整,填1表示按位移段调整,填0~1之间的数值表示先按照加速度段和位移段计算调整系数,再根据参数中的数值进行插值。

2、扭转效应明显关于如何判断为扭转明显,《抗震规范》和《高规》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规定:《抗震规范》条文说明中指出:扭转效应明显与否一般可由考虑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判断,例如前三个振型中,二个水平方向的振型参与系数为同一个量级,即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

对于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剪力系数取0.2αmax,保证足够的抗震安全度。

《高规》4.2.13条文说明中指出:表4.3.12中所说的扭转效应明显的结构,是指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楼层平均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1.2倍的结构。

软件不自动判断是否为扭转效应明显,而是提供相应参数,由工程师自行确定,如图2.3.3所示。

图2.3.3 扭转效应明显勾选扭转效应明显参数后,最小剪力系数按规范表中第一行数据取值。

3、对薄弱层的处理《高规》4.3.12关于剪重比条文补充了:“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在该条文说明中指出: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本规程第3.5.8条规定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该层剪力放大1.25倍后仍需要满足本条的规定,即该层的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4.3.12中数值的1.15倍。

如果本楼层为按层刚度比计算判断的薄弱层或手工指定的薄弱层,则软件对计算得到的层地震剪力放大1.25倍后,再和最小剪力系数*1.15后的结果比较并计算剪力调整系数。

由于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1.25>1.15,通常薄弱层计算出来的调整系数会小,但因为后续承载力设计时各调整系数是连乘的,因此薄弱层最终的地震效应仍是增大的。

4、地震影响系数不是规范数值时的处理如果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不是《抗震规范》表5.1.4‐1中的标准数值,如采用安评的结果,则软件根据《抗震规范》表5.1.4‐1中数值与参数中输入数值的比例关系,对最小剪力系数进行放大。

软件也支持自定义调整系数。

如果选择了采用自定义调整系数,则软件不再自行计算。

5、竖向地震《高规》4.3.15条规定:“高层建筑中,大跨度结构、悬挑结构、转换结构、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不宜小于结构或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与表4.3.15所规定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

”对于竖向地震计算,软件提供了两个算法:简化算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简化算法依据《抗震规范》5.3节计算。

对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软件提供了“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参数,该参数仅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时有效,如图2.3.4所示。

图2.3.4 竖向地震作用底线值当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效应不足时,会对计算结果进行放大,规则为:统计每个楼层所有竖向构件竖向地震下的总轴力,然后计算本楼层以上所有楼层的总重力荷载,最后比较总轴力和总重力荷载*底线值,不够则放大竖向地震效应。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时,竖向有效质量系数往往算不足,进而导致竖向地震放大系数过大,设计结果不合理。

这时可以尝试增加振型数,或采用RITZ向量法计算。

三、广东高规的不同规定《广东高规》4.3.13条规定:“当小震弹性计算的楼层剪力小于规定的最小值时,可直接放大地震剪力以满足楼层最小地震剪力要求,放大后的基底总剪力尚不宜小于按底部剪力法算得的总剪力的85%。

”条文说明中指出:当小震弹性计算的基底剪力满足最小地震剪力要求,仅部分楼层不满足要求时,可直接放大这些楼层的地震剪力使之满足要求;当小震弹性计算的基底剪力不满足最小地震剪力要求时,则全部楼层的地震剪力均应放大,放大系数=规定的最小地震剪力/弹性计算的基底剪力。

放大后的基底总剪力宜取按底部剪力法算得的总剪力的85%和4.3.12条规定的最小地震剪力的较大值。

对于一般工程,当基底剪力满足要求时,按《广东高规》的规定,可以只放大不满足要求的楼层,相对于《抗震规范》和《高规》要求有所放松。

但由于《广东高规》要求放大后的基底总剪力不小于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总剪力的85%,对于个别工程,该条控制的可能更严。

如果结构所在地区选择广东,则软件按照《广东高规》相关规定计算剪重比调整系数。

四、软件对剪重比计算结果输出软件在计算出各层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后,同时输出该楼层的剪重比数值,并在最后一行输出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该方向的楼层最小剪重比的数值,如图2.3.5所示。

图2.3.5 最小剪重比系数输出计算剪重比中的重力,即是该楼层及以上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在wmass.out文件的各层质量、质心、层质量比的结果中输出,如图2.3.6所示。

图2.3.6 质量输出如果勾选了参数“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地震剪力”,则软件在按《抗震规范》5.2.5条进行各楼层剪重比验算后,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地震剪力进行调整。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剪力系数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软件在计算结果文件wzq.out文件的最后,给出各层剪重比的计算结果和相应的调整系数,以及调整放大后的各层地震剪力,如图2.3.7所示。

图2.3.7 剪重比调整系数输出在【设计结果】‐【楼层结果】‐【地震外力】图下画出的各层地震剪力是剪重比调整后的结果,如图2.3.8所示。

图2.3.8 地震外力简图软件对地震规定水平力也将按照剪重比调整后的结果计算,在wv02q.out文件中输出的各层各塔规定水平力值就是调整后的结果。

位移简图中输出的各节点的地震位移是剪重比调整以前的数值。

软件将用调整后的地震剪力进行后续的0.2V0调整、各类构件所占倾覆百分比的计算,进行地震内力、位移、配筋等计算。

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下的剪重比计算层地震剪力统计方法有两种:(1)按外力求和统计;(2)按竖向构件内力投影得到。

当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按竖向构件内力投影方法可以体现二阶效应的效果,地上部分统计得到的层地震剪力通常比外力求和方法大。

YJK设置参数“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层地震剪力”。

勾选此参数后,比常规软件计算出的剪重比大3~9%,从而避免剪重比调整放大过多,如图2.3.9所示。

剪重比的调整放大是影响构件配筋量的重要因素,减少剪重比的放大系数,对减少整个结构的配筋量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YJK这方面的计算结果与Etabs一致。

应用本参数时应注意,在有越层构件、坡屋面等情况下按竖向构件投影方法的结果可能不合理。

图2.3.9 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层地震剪力图2.3.10 剪重比调整系数输出与前面表格的未勾选本参数的结果相比,X向调整系数和Y向调整系数都降低不少,例如16层的X向调整系数从1.086降到1.044,调整后的X向剪力降低了4%,如图2.3.10所示。

六、常见问题1、振型数填的太少导致剪重比调整系数过大答:一般容易出现在局部振动较多,或多塔楼结构且各塔楼刚度差异大等情况,可以通过查看wzq文件输出的有效质量系数或剪重比调整系数判断。

2、反应谱法竖向地震调整后内力较大答:通常为不满足竖向地震底线值而导致调整系数所致。

这时可以尝试增加振型数或采用RITZ向量法来解决。

3、如果在软件中输入的地震影响系数αmax不是按规范取值而是按安评报告提供的数值输入,那么软件如何考虑剪重比答:软件根据输入值与规范值的比例关系,对最小剪力系数进行放大。

4、对于扭转效应明显并且周期大于3.5s的结构,软件如何考虑答:如果勾选“扭转效应明显”参数,则按表中第一行数据取值。

5、周期大于3.5s的结构,最小剪力系数没有插值答:通常是勾选参数“扭转效应明显”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