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幼儿园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

幼儿园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

幼儿园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引言: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幼儿进行全面、个别化和系统化教育的一种教育形态。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与策略。

一、自我意识的培养1.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让幼儿主动探索和体验。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组织幼儿种植花草、观察昆虫,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在社会环境中,可以组织幼儿角色扮演、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知;在文化环境中,可以给幼儿讲故事、播放音乐,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认知。

2. 创设情境和情感交流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幼儿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和互动。

例如,可以利用故事情节、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幼儿对自我的认知。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他们对自己的情感认知。

3. 注重个体差异和自主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通过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性,让幼儿在合适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1. 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幼儿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并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和制定自我评价的标准,引导幼儿主动进行自我评价。

2. 鼓励幼儿参与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教学评价,让他们表达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认识和评价。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个性形成、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心的重要阶段。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几个指导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表达欲望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在这里,老师扮演了替代父母的重要角色。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例如,在绘画课上,可以给幼儿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旋律,用舞蹈或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体验到自我表达的乐趣,并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二、提供多元化的体验机会幼儿的自我意识需要通过丰富的体验来培养。

老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体验机会,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角色、活动和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例如,在角色扮演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职业和生活方式,通过模拟游戏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在户外活动中,可以设置各种挑战和障碍,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体验,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

三、倾听和关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老师应该倾听和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需求和差异。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当留出充足时间与幼儿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老师也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将他们过分标准化。

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特点,老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四、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幼儿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情绪教育来帮助幼儿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在冲突解决中,可以教导幼儿采取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说出自己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等。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摘要我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

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妥善处理自己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如认识到人的态度、体验他人的情感、建立平等关系、共享社会经验、实验共同目标等。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其进行了分析。

本文首先是阐释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其次解构了幼儿自我意识的结构,再次分别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论述了良好自我意识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最后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我意识自主教育培养引言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幼儿良好意识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有明确自我意识的学习者能够发现和改正不良错误或行为。

早在1962年,朱智贤教授在其《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对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对自我意识的实质、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着名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创始人维果斯基就对认知思想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思维与言语》一书中,他指出:意识活动可以指向不同方向。

本文侧重于阐述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重点是对幼儿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从实践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自我和自我意识及其发展2.1自我及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的概念,弗洛伊德在1895年就已提出,但直到1923年,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

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来的。

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

自我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

心理学上的自我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对于幼儿来说,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一、培养自我觉察能力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认识自己的身体、情感和需求等方面。

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觉察能力:1. 通过感官游戏,让幼儿触摸不同的材料、品尝不同的食物,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达感受。

2. 组织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幼儿画出自己的形象或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

3. 帮助幼儿辨认不同的情绪表达,让他们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鼓励自我决策和自主行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权做出一些小的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鼓励自我决策和自主行动的方法:1. 提供给幼儿选择的机会,例如让他们选择穿哪件衣服、玩什么玩具等,同时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培养他们的领导意识。

3. 鼓励幼儿制定自己的一些小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三、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赞美积极的反馈和赞美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以下是一些提供积极反馈和赞美的方法:1. 对幼儿的努力和成就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可爱之处。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尊重他们的不同看法。

3. 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发现和强调幼儿的潜力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四、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幼儿往往会模仿身边的成年人,因此,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对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供积极角色模型的方法:1. 成人要以身作则,在行为举止上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能够从中学习和模仿。

2. 教师和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在幼儿面前出现消极的情绪和负面的语言。

3. 组织幼儿之间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观察和学习其他幼儿的优点和技能。

通过以上方法,幼儿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幼儿园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自我意识是指幼儿对自己的认知、感受和评价的能力,是心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和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包容和鼓励。

教室的布置应该注重调色调、充满创意,展示幼儿的作品和成就,让幼儿在欢乐和充满成就感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教室的规划和组织,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培养需要个体化的指导。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在活动中提供适应不同幼儿需求的学习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游戏、音乐、手工等多样化的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在这些活动中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幼儿提供挑战性的任务,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三、鼓励和赞赏幼儿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对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表演、比赛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并给予每个幼儿公平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维护幼儿的尊严,避免负面评价和比较,并鼓励幼儿接受挑战,勇敢尝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与家庭的合作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和幼儿个性的特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相互交流幼儿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决策能力。

第四讲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

第四讲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

第四讲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也是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时期。

自我意识是指儿童对自身存在、情绪、需求和能力的认识和理解。

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特点需要我们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自我中心性:幼儿在发展早期往往无法意识到其他人的独特思想和感受,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2.符号意识:幼儿开始理解和使用一些符号,如动作、表情、语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时间和空间概念:幼儿逐渐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他们能够分辨一些基本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如昨天和今天、前面和后面等。

4.角色认同: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并努力在社会中扮演这些角色。

5.自我评价:幼儿开始能够评价自己的动作、行为和表现,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

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活动:1.节日庆祝活动:通过举办一些节日庆祝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是重要的人物,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2.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参与到角色扮演游戏中,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和需求,增强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3.自我评价活动: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培养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

4.给予选择权: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幼儿一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5.接受挑战:给予幼儿一些合适的挑战,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6.倾听和鼓励:在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理解,从而增强自信心。

总之,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提到的方法和活动,我们可以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渐认识自己,发展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

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意识到自身存在和与外界的关系的能力。

对幼儿来说,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其发展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独立性以及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一、提供积极的自我成见正面的自我成见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幼儿,称赞他们做得好的事情,肯定他们的成就和努力。

同时,要避免负面评价,不要过多批评或冷落。

通过积极的言语和行为,幼儿会感受到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可,从而建立自信心。

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需要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要给予充分的倾听和尊重,不要打断他们的发言或者贬低他们的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学会自由表达,并且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有价值的。

三、提供适当的自主选择机会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选择机会,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一些衣服、玩具或者食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在游戏和学习中,也可以给予一定的选择权,让幼儿主动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通过这样的实践,幼儿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意愿和决策的重要性。

四、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情绪认知和管理是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需要学会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绪。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给予情绪教育和情感交流的机会来帮助幼儿。

例如,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并找到适当的方式表达。

同时,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五、创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个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意识。

家长和老师可以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游戏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给予他们适当的任务和挑战,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

幼儿园的幼儿自我意识培养

幼儿园的幼儿自我意识培养

幼儿园的幼儿自我意识培养引言:幼儿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自我意识是学前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不仅有助于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还有助于其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以幼儿园的幼儿自我意识培养为主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主动认识和体验。

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可以提高其对自身需求和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情境和问题,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力:自我意识与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可以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培养其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通过自我意识的培养,可以增强幼儿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尊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促进幼儿的社交与合作能力:自我意识的培养不仅包括对自身的认识,还包括对他人和环境的认识。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可以促进其对他人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其社交和合作能力。

二、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策略:1. 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离家并融入社会的场所,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教师需要创造积极、温馨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理解。

2. 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如镜子、儿童相册、穿衣活动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自己的外貌和能力。

3. 引导幼儿进行情绪表达:情绪是幼儿感知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情境和活动引导幼儿表达情绪,如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4. 注重幼儿的参与与反思: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幼儿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老师则负有重要的责任,帮助孩子们培养和发展自我意识。

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几点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建议:一、创设情境,培养孩子对自我认识的基本意识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到自己的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培养孩子对自我认识的基本意识。

例如通过游戏与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们感知自我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引导孩子们了解自我的特点、需要、喜好等,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熟悉自己的身体、情感和认知。

二、多语言交流,让孩子定位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语言交流方式,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产生定位自己在群体中的意识。

例如,老师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孩子们相互配合、协作,并要求孩子们向其他孩子介绍自己,从而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点以及自己的特异性,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发展对自我的认识。

三、鼓励孩子思考,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幼儿园老师应该给予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决策权和自主权。

例如在课程内容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需要自主决策,并可以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四、建设自我认知的环境,激发孩子们发挥潜能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老师可以创造出一个自我认知的环境,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精神。

例如老师可以安排孩子们进行自我陈述,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创造性的活动和玩具,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孩子们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体验。

五、帮助孩子发展情绪管理技能幼儿园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孩子们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幼儿培养之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能力

幼儿培养之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能力

幼儿培养之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能力幼儿期是儿童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自我认识、感知和情绪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能力的培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幼儿自我认识的培养幼儿自我认识是幼儿自我意识的基础,也是树立积极自信心态的前提。

在幼儿自我认识的培养中,家庭和幼儿园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应为幼儿提供温暖、安全的环境,鼓励幼儿探索世界,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评价能力。

幼儿园则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角色扮演环境,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特点、优点和劣势,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表达自我,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二、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环节。

感知能力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观察、分辨和记忆等。

家庭和幼儿园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和体验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准确的感知模式和丰富的感知经验。

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观察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区分大小、高低等属性。

幼儿园可以组织感官游戏和触摸体验活动,培养幼儿对物体和环境的感知能力。

三、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涉及情绪识别、表达和调节等方面。

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幼儿关注和尊重,倾听他们的情感表达,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表达情绪,积极引导幼儿学会使用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

幼儿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启发幼儿对于情绪的认识和理解,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培养幼儿的情商和情绪自控能力。

总结幼儿培养之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和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同时,教育者应重视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性,设计合理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提升自我认识、感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健康成长中迎接未来的挑战。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自我意识培养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自我意识培养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自我意识培养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身体、心理、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知。

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自尊,促进其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幼儿在 3 岁左右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能够用“我”来指代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但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表面和局部的,比如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和外貌特征。

到了 4-5 岁,幼儿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描述自己的喜好、情绪和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比较。

然而,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会过高地评价自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5-6 岁的幼儿则对自己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能够根据他人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二、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一)促进心理健康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认知能力当幼儿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探索,提高认知能力。

(三)促进社会交往具备良好自我意识的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策略(一)创设积极的环境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鼓励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重视的,从而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比如,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温馨的教室环境,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和照片,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在家里,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和发挥。

(二)引导幼儿自我评价教师和家长要适时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但在提问时,应注意语言的简洁和易懂,避免过于复杂的问题让幼儿感到困惑。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导语: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自我意识是指孩子对自己内心体验和个体差异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己的感受、需求、能力等。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促进情绪健康发展。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幼儿发展自我意识。

1. 倾听和尊重与幼儿进行互动时,倾听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当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时,家长和教师应认真倾听并予以肯定,让幼儿感到被重视和被理解。

2. 提供情绪管理工具幼儿在情绪表达上可能会有困难,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情绪管理工具来帮助他们。

例如,给幼儿提供情绪表达图卡,让他们选择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们学会适当地表达这些情绪。

3. 鼓励自尊心的培养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成就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

二、激发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幼儿能够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他们独立自主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以下是一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1. 建立日常生活规划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规划是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

例如,在每天的早晨让幼儿参与选择自己的衣服,安排自己的早餐时间等,让他们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面临问题时,家长和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问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

3. 制定明确的规则与奖惩制度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对幼儿的自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并明确了他们在行为上需要遵守的底线。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前言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自我意识的培养就是其中的关键任务之一。

幼儿的自我意识对其个人发展、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1. 知识普及: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向幼儿普及自我意识的概念,让他们明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知、感受和特点的了解和体验。

同时,告诉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

2. 观察与记录: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着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情绪和对待他人的态度等方面,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

同时,将这些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个别化指导和培养。

3. 注重身体认知:发展幼儿的身体意识身体是幼儿最直接感知和了解自己的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用触觉、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来认知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点。

同时,指导幼儿认识和提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让幼儿体验到自己身体的能力和限制,从而培养自己的身体意识。

4. 引导情绪表达: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或者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受。

5. 探索自我: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幼儿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探索自我、认知自我和确定自我特点的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自我描述和自我评价,让幼儿思考并说出自己的优点、特长和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幼儿参与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互动,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6. 激发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好奇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源泉。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幼儿期是儿童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的引导与教育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成为众多家长们关注的问题。

一、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

幼儿认识自我主要表现在认知自己拥有不同的身体部位、能力和特点,以及家庭、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角色和关系等。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认识自我:1.教育幼儿认知自己的身体部位和功能。

比如,指出嘴巴是用来吃东西和说话的,鼻子是用来闻东西和呼吸的。

2.培养孩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通过亲身示范,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3.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并学会自我介绍。

4.提供大量与自我相关的经验,通过体验和交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

二、形成自信心形成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自信心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环境,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下是家长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1.赞扬孩子,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

家长要多向孩子传达出对他们的支持和信任,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建立自信。

2.建立成功的体验,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家长为孩子营造在游戏和学习中取得成功的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从而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3.培养孩子独立和自主的能力。

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自主决策,慢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

三、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幼儿园时期,孩子对自己的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自我形象的塑造。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孩子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1.营造外部环境。

让孩子身处一个对他们有益的环境,比如,挑选适合孩子的衣服和鞋子,让孩子获得适当的日常护理。

2.帮助孩子理解与其他人的比较,引导他们关注自身的特点。

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并以此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3.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并以一种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方式来接受其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一、提供温暖安全的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是首要任务。

幼儿园应该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氛围,教室布置应该舒适温馨,色彩明快活泼,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和安全。

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发展方面存在差异。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对幼儿进行过多的比较和指责,而是注重发掘每个幼儿的优点和特长,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三、引导幼儿表达情感幼儿往往缺乏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活动、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同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话语,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回应,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注。

四、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成功体验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成功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游戏等,来促进幼儿和其他孩子的互动和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取得成就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幼儿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五、建立积极的家园合作幼儿园教师要与家长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幼儿的表现和进步,共同制定培养幼儿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提供积极的环境。

总结起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提供温暖安全的环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表达情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成功体验以及建立积极的家园合作,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一、引言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他们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自我行动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交环境。

二、认识自我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幼儿需要通过触摸、玩耍等方式认识自己的身体。

家长和教师可以与幼儿讨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事物,如冷、热、饥饿、疲倦等。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感。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家长和教师应当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论是通过语言、绘画还是游戏。

他们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情境,帮助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自我管理能力1. 制定日常规划和目标幼儿通常需要帮助来规划日常活动,如起床、进食、洗澡、睡觉等。

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每天的计划,并帮助他们了解每个活动的步骤和时间要求。

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幼儿设定小目标,如学会自己穿鞋、整理书包等,以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实现目标。

2. 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

例如,在购买衣物或食物时,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决定自己的活动内容,如选择阅读的书籍或游戏的玩具等。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逐渐学会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1. 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自律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和约束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制定规定的时间让幼儿完成作业、整理玩具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自律的意愿。

2.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参与家务活动或集体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识,并且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教育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孩子的自我价值,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夸奖他们的成就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孩子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对自身能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了解上的。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喜恶、长处和短板,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并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尊重别人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和权利,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四、教育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五、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方面发展,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六、家园合作,共同育人在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至关重要。

幼儿培养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培养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培养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幼儿培养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及途径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和良好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身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我认同、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幼儿培养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途径。

一、幼儿培养自我意识的重要性1.促进自我认同:幼儿通过培养自我意识,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特点,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2.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幼儿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合理评价自己的表现,进而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3.培养自我控制力:自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让他们在行为和情绪方面更好地实现自我控制,遵守规则,理性解决问题。

二、幼儿培养自我意识的途径1.提供情感支持:对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正面回应,给予爱、关心和安全感,让幼儿建立起被人关爱的自信心。

2.关注幼儿的成果和努力:及时发现幼儿的成就和努力,给予鼓励和积极肯定,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自我评价。

3.提供自主选择机会: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选择中思考权衡,培养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力。

4.启发幼儿反思:在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时,引导幼儿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路,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认知。

5.鼓励幼儿表达: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培养自信直接表达的习惯。

6.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和认识不同的人物特点和行为方式,增进对自我的认识。

7.倾听幼儿的声音:在日常交流和活动中,给予幼儿足够的倾听空间,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

通过以上途径,幼儿能够逐步建立自我意识,提高对自身的认知和了解,发展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引导,与幼儿共同探索和发展,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积极的环境和条件。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意识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意识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意识幼儿期是儿童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

自我意识是指孩子对自己的感觉、需要、能力和行为进行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意识,尤为重要。

本文从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的表现、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及家长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指孩子对自己感觉、需要、能力和行为的自我认知过程,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孩子发展心理和认知的前提,也是人类发展心理的基础。

它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态度和决策,对于儿童形成积极、自信、独立、理性和有责任感的人格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1、感情的认知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情感表现,如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2、知晓自身的能力和限制孩子能够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优点、缺点、兴趣和品味,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3、认知自己的外貌和身体孩子能够认知自己的外貌和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的部位和功能,并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

4、知道自己的价值和权利孩子能够知道自己的价值和权利,如表达自己的意见、拒绝和回应别人的要求等。

5、自我控制孩子能够知道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规范性,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

三、自我意识的培养1、注意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走向成长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爱和尊重。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让孩子知道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规矩和秩序。

如让孩子吃饭时自己取餐具和水,保持餐桌干净、整洁,让孩子学会自理能力。

2、提供多样化的体验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体验课程,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兴趣。

在家庭中,家长亦可以创造多样化的体验环境,如带着孩子一起做手工、看书、看动画片、唱歌、跳舞、游泳等,让孩子慢慢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3、带着孩子进行社交互动社交互动是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引导幼儿做最好的自己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引导幼儿做最好的自己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引导幼儿做最好的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自我意识就像是孩子内心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和塑造自己的道路。

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自尊和自主,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有能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那么,什么是幼儿的自我意识呢?简单来说,就是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了解自己的喜好、能力和特点,以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等。

当幼儿开始能够区分“我”和“他人”,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时,就意味着他们的自我意识在逐渐萌芽和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关爱、尊重和支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例如,当孩子完成一幅画时,父母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耐心的引导和包容会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够改正和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比如,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玩什么玩具等。

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愿被尊重,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决策能力。

同时,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声音是被重视的。

幼儿园也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场所。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机会。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同伴合作和分享,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和地位。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也是培养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模仿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身份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摘要我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

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妥善处理自己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如认识到人的态度、体验他人的情感、建立平等关系、共享社会经验、实验共同目标等。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其进行了分析。

本文首先是阐释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其次解构了幼儿自我意识的结构,再次分别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论述了良好自我意识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最后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我意识自主教育培养引言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幼儿良好意识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有明确自我意识的学习者能够发现和改正不良错误或行为。

早在1962年,朱智贤教授在其《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对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对自我意识的实质、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着名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创始人维果斯基就对认知思想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思维与言语》一书中,他指出:意识活动可以指向不同方向。

本文侧重于阐述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重点是对幼儿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从实践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自我和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自我及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的概念,弗洛伊德在1895年就已提出,但直到1923年,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

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来的。

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

自我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

心理学上的自我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

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

因此,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超我,并且为了整个人格的礼仪,与外部世界进行“调解”,以满足人格的长远需要。

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觉察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我意识,两者是同义语。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化的目标就是形成完整的自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意识,它标志着一个人的个性成熟水平。

一个自我意识成熟的人,通过自我意识认识自己,并认识自己与周围事物、人的关系。

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我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

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生具有时间性。

自我(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靠通过活动、接触,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二阶段:正式在与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打交道,孩子通过建立联系,建立分化,才逐渐形成了自我身体(身躯)的意识。

社会的自我在幼儿时期是通过游戏,扮演角色形成的,也依靠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进入小学后是依靠学校教育,意识到与同学的伙伴关系,明确当学生的义务责任,完成作业,以符合学校的要求,才逐渐建立起社会的自我意识。

第三阶段: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过去一切随成人尤其是随家长的观点和做法,如今表现出青年人的独立感、自我理想,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的个人色彩,形成并发展着“心理的自我”。

3.幼儿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

因此,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

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

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

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

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

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

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自我认识发生在3~4岁,我国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首先是依从性评价,即根据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

如3岁儿童在回答自己是好孩子的原因时说:“妈妈说我是好孩子。

”然后,儿童开始根据某一个方面的行为对自己进行评价,进而能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如4岁儿童从个别方面或局部评价自己,说自己是好孩子的原因是“我不打人”或“我帮老师收积木”。

学前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评价的能力。

4岁组72%的儿童开始能够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

到了5~6岁,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

①当然,这时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依然不深刻,较笼统,不分化。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

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我国学前儿童自我情绪的体验,有一个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

社会情感的自我体验逐渐丰富,并有一定的顺序。

同时,自我体验又容易受暗示。

儿童自我体验的不断深化表现为从与生理需要密切联系的愉快,向社会性体验诸如自尊、羞愧发展。

3岁组儿童的愉快自我体验占23%左右,有羞愧感的儿童只占3%左右,6岁组97%儿童都具有愉快感和羞愧感。

学前儿童的自我体验容易受成人的暗示,尤其是3岁组儿童,只有在成人的暗示下才会有羞愧感,如当成人问3岁儿童:“如果在游戏中违反游戏规则又被老师发现,觉得难为情吗”有27%的3岁儿童给予肯定回答,但当如果改用“你觉得怎样”的笼统提问,只有3%的3岁儿童有自我体验。

5~6岁组儿童的暗示性差异不大。

②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

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控制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控制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

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

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控制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

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我国学前儿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但3~4岁儿童的坚持性、自制力都较弱,只有到了5~6岁时,儿童才有一定的坚持力和自制力。

5~6岁组女孩的控制力比男孩强。

这可能与女孩心理成熟水平比男孩强的缘故。

总的说来,水平都不高。

国外有学者认为,3~4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与15~20年以后所测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之间有极显着相关,而且男孩的相关高于女孩,具有更大的预测性。

③这一现象可能表明男性的自控发展受内源性因素(如气质)影响较大,而女性受环境中的外源性因素影响较大。

4.良好自我意识对幼儿身心成长的意义良好自我意识对幼儿身心成长的社会意义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促进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同龄之间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具体表现为友好、谦让、分享、互助等,它是通过同伴交往而逐渐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