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合集下载

伤残1-10级鉴定标准

伤残1-10级鉴定标准

伤残1-10级鉴定标准是什么?答:伤残1-10级鉴定标准如下:1、一级伤残一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

2、二级伤残二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者等。

3、三级伤残三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者等。

4、四级伤残三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脑脊液漏伴有颅底骨缺损不能修复或反复手术失败;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1个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2并有轻度毁容;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等。

5、五级伤残五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多项者;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并有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3并有毁容标准之一项;脊柱骨折后遗30°以上侧弯或后凸畸形,伴严重根性神经痛(以电生理检查为依据)等。

6、六级伤残六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撕脱伤后头皮缺失1/5以上;脊柱骨折后遗小于30°畸形伴根性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不正常);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或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等。

7、七级伤残七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烧伤后颅骨全层缺损≥30cm2,或在硬脑膜上植皮面积≥10cm2;颈部瘢痕挛缩,影响颈部活动;全身瘢痕面积≥30%;面部瘢痕、异物或植皮伴色素改变占面部的10%以上等。

8、八级伤残八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双足部分肌瘫肌力4级;单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脑叶切除术后无功能障碍;符合重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面部烧伤植皮≥1/5;面部轻度异物沉着或色素脱失;双侧耳廓部分或一侧耳廓大部分缺损等。

一到十级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一到十级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一到十级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根据我国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法律规定,一般伤残的等级依据伤残严重程度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

其中一级伤残最重,赔偿的也最多,而十级伤残则是最轻。

具体标准如下:1. Ⅰ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2. Ⅱ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不能工作;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3. Ⅲ级伤残划分依据为: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仅限于室内的活动;明显职业受限;社会交往困难。

4. Ⅳ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职业种类受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5. Ⅴ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仅限于就近的活动;需要明显减轻工作;社会交往贫乏。

6. Ⅵ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各种活动降低;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交往狭窄。

7. Ⅶ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不能从事复杂工作;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8. Ⅷ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活动受限;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社会交往受约束。

9. Ⅸ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10. Ⅹ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1 10级伤残鉴定标准表

1 10级伤残鉴定标准表

1 10级伤残鉴定标准表
10级伤残鉴定标准表。

10级伤残鉴定标准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军人优抚条例》制定的,用于对军人伤残程度进行评定,从而确定其享受的优抚待遇。

下面将详细介绍10级
伤残鉴定标准表的具体内容。

1级,丧失双眼或双耳,丧失双手或双脚,丧失一只手和一只脚,丧失一只手
和一只眼,丧失一只手和一只耳,丧失一只脚和一只眼,丧失一只脚和一只耳,丧失一只手或一只脚并丧失一只眼或一只耳,丧失语言和言语功能,丧失言语功能和听力功能。

2级,丧失一只手或一只脚,丧失一只眼或一只耳,丧失一只手或一只脚并失
去部分功能,丧失一只眼或一只耳并失去部分功能,丧失语言功能或听力功能的一部分。

3级,丧失一只手或一只脚的一部分,丧失一只眼或一只耳的一部分,丧失一
只手或一只脚的一部分并失去部分功能,丧失一只眼或一只耳的一部分并失去部分功能,丧失语言功能或听力功能的一部分。

4级,丧失指关节或趾关节,丧失指或趾的一部分,丧失手掌或脚掌的一部分,丧失手指或脚趾的一部分。

5级,丧失指关节或趾关节的一部分,丧失手掌或脚掌的一部分并失去部分功能,丧失手指或脚趾的一部分并失去部分功能。

6级,丧失指或趾的一部分并失去部分功能。

7级,丧失指或趾的一部分。

8级,丧失指关节或趾关节的一部分。

9级,丧失指关节或趾关节的一部分并失去部分功能。

10级,其他程度的伤残。

以上就是10级伤残鉴定标准表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述标准,对军人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可以更加科学、客观地确定其享受的优抚待遇,为军人的生活和事业保驾护航。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定,确保军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伤残标准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伤残标准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伤残标准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用于评估人们身体或精神方面的伤残程度,以确定其对生活自理、工作能力和社会参与的影响程度。

以下是关于1—10级伤残鉴定标准的详细说明。

1级伤残:指人们身体或精神方面有轻微损伤,对生活自理和工作
能力几乎没有影响。

2级伤残:指人们身体或精神方面有轻度损伤,虽然对生活自理和
工作能力有一定影响,但仍能基本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

3级伤残:指人们身体或精神方面有中度损伤,对生活自理和工作
能力产生明显影响,但仍能自理和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活动。

4级伤残:指人们身体或精神方面有较重损伤,对生活自理和工作
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需依赖他人协助完成常规活动。

5级伤残:指人们身体或精神方面有重度损伤,基本失去独立生活
和工作能力,需要全面的照料和护理。

6级伤残:指人们身体或精神方面有特重度损伤,完全丧失生活自
理和工作能力,完全依赖他人照料。

7级伤残:指人们身体或精神方面有极重度损伤,处于昏迷或丧失
意识状态,全面失去生活和工作能力。

8级伤残:指人们因极其严重的身体或精神方面的损伤,导致身体
功能完全丧失,生命无法自主维持。

9级伤残:指人们因严重人体损伤导致生命垂危,且抢救无效,短
时间内无法恢复。

10级伤残:指人们因身体或精神方面的损伤导致死亡。

总之,伤残鉴定标准的目的是根据损伤程度评估对个体生活、工
作和社会参与的影响程度,从而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和社会支
持。

这些级别的定义也是为了确保伤残人士获得合理的权益和服务,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有尊严地生活。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1.一级工伤和职业病的鉴定标准以下12种情况之一可以被认定为一级工伤或职业病:1)极度智能减退;2)面部严重毁容,并且同时伴有表B2中的二级伤残之一;3)双眼没有光感或者仅有光感但是无法定位;4)四肢瘫痪,肌力3级或者三肢瘫痪,肌力2级;5)严重的运动障碍(非肢体瘫痪);6)全身严重瘢痕形成,脊柱和四肢大关节部分功能丧失;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者功能完全丧失;8)双下肢高位缺失和一侧上肢高位缺失;9)双下肢和一侧上肢瘢痕畸形,功能丧失;10)小肠切除90%以上;11)肝节除后原位肝移植;12)双侧肾切除或者孤立肾切除术后,使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2.二级工伤和职业病的鉴定标准以下34种情况之一可以被认定为二级工伤或职业病:1)严重智能减退;2)精神病性症状导致缺乏生活自理能力;3)一只眼睛有或没有光感,另一只眼睛矫正视力<=0.02,或者视野<=8%(半径<=5();4)双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5)双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6)一侧上颌骨和对侧下颌骨完全缺损,并且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7)静止状态下或者仅轻微活动就有呼吸困难;8)三肢瘫痪,肌力3级或者截瘫、偏瘫,肌力2级;9)双侧前臂缺失或者双手功能完全丧失;10)双下肢高位缺失;11)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12)双膝、踝关节僵硬于非功能位;13)双膝以上缺失,不能安装假肢;14)双膝、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15)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16)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四个以上的关节功能完全丧失;17)心功能不全三级;18)一侧全肺切除并胸部改良手术,呼吸困难3级;19)肺功能严重损伤;20)呼吸困难4级或PaO24.1~8kPa或PaCO27.9~6kPa;21)尘肺Ⅲ期,伴有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22)放射性肺炎后,两个以上肺叶纤维化,伴有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23)肝功除3/4,并且有常规肝功能严重损害;24)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者Budd-chiari综合症;25)慢性严重中毒性肝病;26)胆道损伤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27)全胰腺切除;28)全胰腺切除后进行胰腺移植手术;29)急性白血病;30)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Ⅱ型)。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伤残鉴定是指对因工伤或非工伤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的一项程序。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暂行办法》规定,伤残等级分为10级,分别是一级至十级。

下面将详细介绍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一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低于10%。

例如,轻微烧伤、轻微脑震荡等。

二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10%至19%之间。

例如,轻度听力损失、轻度关节骨折等。

三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20%至29%之间。

例如,中度烧伤、中度视力损失等。

四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30%至39%之间。

例如,中度听力损失、中度关节僵硬等。

五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40%至49%之间。

例如,严重烧伤、严重手指截断等。

六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50%至59%之间。

例如,严重视力损失、严重听力损失等。

七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60%至69%之间。

例如,严重关节僵硬、严重脑损伤等。

八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70%至79%之间。

例如,严重脊髓损伤、严重肢体残疾等。

九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80%至89%之间。

例如,双下肢丧失功能、全身严重功能障碍等。

十级伤残,全身功能障碍程度在90%以上。

例如,全身丧失功能、全身严重畸形等。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评定人员会根据被鉴定人的病历、体检报告、医学影像资料等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其伤残等级。

伤残等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被鉴定人获得的伤残补偿金和相关福利待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伤残鉴定是一项严肃的程序,评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定,确保公正、公平。

同时,被鉴定人也应提供真实、完整的病历和相关资料,配合评定工作的进行。

总的来说,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被鉴定人的身体功能障碍程度来确定的,对于伤残人士来说,伤残等级的确定将直接关系到其后续的生活和权益,因此在进行伤残鉴定时,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定,确保公正公平。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2022与轻伤 膝关节滑膜炎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2022与轻伤 膝关节滑膜炎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2022与轻伤膝关节滑膜炎
一、2022伤残鉴定标准1-10级
1、一级: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或大部分不能自理。

2、二级: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3、三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4、四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可以自理者。

5、五级: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6、六级: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7、七级: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8、八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有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9、九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10、十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二、关于膝关节滑膜炎的伤残鉴定
关于滑膜炎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半月板损伤术后无功能障碍为九级,没手术为十级,关节完全障碍为五级,伸屈障碍在0到90度为六级,标准滑模炎反复长期积液为七级,关节炎长期反复积液为七级,无积液为八级。

当然滑膜炎也属于关节炎的病理。

1到10级伤残等级标准

1到10级伤残等级标准

1到10级伤残等级标准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一般认定伤残等级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失去双眼、双耳、双手、双脚、单手+单脚、单眼+单手、双目视力减轻至0.1以内等严重器官或视力、听力等极度受损的情况。

二级伤残:失去单手、单脚或双手、单足、单眼失明、双目视力减轻至0.1-0.3,聋哑等残疾。

三级伤残:手指、趾、鼻、耳等部位的切掉、去除等导致残疾、严重外伤等程度较轻的身体损伤。

四级伤残:劳累过度、慢性病、职业病等对身体造成的永久性损伤。

五级伤残:暂时性损伤或疾病造成的伤残,申请期满后恢复正常,但在这段期间内需要进行医疗和康复治疗。

六级伤残: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但有一定的障碍和不适。

七级伤残:仅有轻度损伤,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和康复。

八级伤残:已经康复,但因留下的后遗症或残障仍有一定影响。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2022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2022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2022
10级伤残鉴定标准为:
1、一级残疾: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能自理,依靠他人帮助或使用特殊设施,生活无法维持;意识消失;各种活动受限,卧床不起;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2、二级残疾:日常生活需要随时帮助;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在床上或椅子上活动;无法工作;社交极其困难。

3、三级残疾:不能独立生活,需要经常监护;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活动;职业限制明显;社交困难。

4、四级残疾: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接或需要帮助;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职业类型有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5、五级残疾: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偶尔监测;各种活动仅限于附近活动;工作需要大幅减少;社会交往较差。

6、六级残疾: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有限,但可以部分补偿,有条件需要帮助;各种活动减少;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社会交往狭窄。

7、七级残疾:日常生活相关活动严重受限;短期活动不受限,长期活动受限;工作时间需大幅缩短;社会交往减少。

8、八级残疾:部分限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限制长途移动;间歇性工作;限制社会交往。

9、九级残疾: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10、十级残疾: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一)

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一)

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一)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意外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主要针对跌倒、砸伤、意外受伤等突发事件发生的保险。

在进行理赔时,通常需要对伤残进行鉴定。

那么,意外险中的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如何划分的呢?什么是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指针对意外险中的伤残程度进行的一种分类。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标准(GB / T8424-2006)以及《意外伤害伤残程度鉴定标准》(GB21634-2008),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共分为10个等级,用于对意外伤残的程度进行评估。

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一览以下是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具体内容:1.一级:指身体某个部位或功能受到轻度损伤。

例如,单指、单趾负伤或轻微听力受损等。

2.二级:指身体某个部位或功能受到中度损伤。

例如,双手伤残或轻微认知障碍等。

3.三级:指身体某个部位或功能受到较重损伤。

例如,双腿伤残或轻微精神障碍等。

4.四级:指身体多个部位或功能受到中度损伤。

例如,双手、单脚伤残或轻微智力障碍等。

5.五级:指身体多个部位或功能受到较重损伤。

例如,双手、双脚伤残或轻微精神病等。

6.六级:指身体多个部位或功能对人体机能有一定影响。

例如,全身肢体不全或重度精神障碍等。

7.七级:指身体某个部位或功能完全丧失。

例如,单臂或单腿截肢等。

8.八级:指身体多个部位或功能完全或者高度丧失。

例如,双臂或双腿截肢。

9.九级:指身体部位或功能完全丧失,且感觉消失或者有高度神经障碍。

例如,全身截瘫或视觉障碍等。

10.十级:指身体部位或功能完全丧失,且感觉消失或者超过以上程度。

例如,脊髓损伤、脑损伤等。

总结意外险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分类标准。

对于被保险人来说,了解这个标准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伤残程度,从而得到相应的保障。

希望本篇文章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

如何申请伤残鉴定?如果您在意外险的保险范围内受到了伤害,需要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您的赔偿范围。

1到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到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到10级伤残鉴定标准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的规定,依据工伤致残者于评定伤残等级技术鉴定时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日常生活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伤残程度进行综合判定分级。

根据条目划分原则以及工伤致残程度,综合考虑各门类问的平衡,将残情级别分为一至十级。

最重为第一级,最轻为第十级。

一级
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完全或大部分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

二级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大部分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

三级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

四级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或无生活自理障碍。

五级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六级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七级
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八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九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十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1到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到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到10级伤残鉴定标准
伤残鉴定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法律进行调整,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用于1到10级伤残鉴定的标准:
1级伤残:身体功能基本正常,但存在轻微的影响,如视力或
听力的轻微减退。

2级伤残:身体功能有轻度损害,如肢体的轻微活动障碍或言
语困难。

3级伤残:身体功能有中度损害,如肢体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或
言语明显困难。

4级伤残:身体功能有较重损害,如需要辅助设备才能行动或
需要他人帮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5级伤残:身体功能有严重损害,如完全失明或听力障碍,或
完全丧失肢体活动能力。

6级伤残:部分器官功能完全丧失,如失去一个肢体或遗失部
分重要器官。

7级伤残:功能完全丧失,但通过辅助设备仍能维持基本生活
活动,如失去双臂但使用假肢。

8级伤残:丧失绝大部分功能,如需要他人全程照顾进行日常
生活活动。

9级伤残:丧失所有功能,完全依赖他人照顾,无法进行自理。

10级伤残:丧失生命功能,无法生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伤残鉴定标准和评定方法,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当地相关法律或政策。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患病,造成的身体损害,包括职业病和工伤。

对于因工作受伤或患病的职工,其伤残程度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职工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分为1-10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伤残鉴定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1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较轻,但仍然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单眼失明、单耳失聪、单侧肢体残缺等,但仍能从事原工种或适当的其他工种劳动。

2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较轻,但明显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一侧肢体丧失功能、双手丧失功能、双下肢残废等,但仍能从事适当的工种劳动。

3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较重,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一侧肢体丧失功能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双下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等,但仍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4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较重,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双下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双上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等,但仍能从事简单的脑力劳动。

5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严重,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双上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双下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等,但仍能从事简单的劳动。

6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严重,影响了其工作能力。

如,双上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双下肢残废且伴有其他功能障碍等,但仍能从事简单的劳动。

7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非常严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8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非常严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9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非常严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10级伤残,指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非常严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以上是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职工朋友有所帮助。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发生工伤事故,也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及时进行伤残鉴定,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祝愿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伤残鉴定等级1-10标准

伤残鉴定等级1-10标准

伤残鉴定等级1-10标准伤残鉴定等级1-10标准是用于评估和认定受伤人员伤残程度的体系。

根据伤残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十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下面是伤残鉴定等级1-10标准的详细介绍:1.一级一级伤残是最严重的伤残程度,指受伤人员的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依赖他人照顾。

一级伤残的判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持续性的护理和照顾。

⏹意识丧失,无法清醒地认知周围环境。

⏹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和社交活动。

⏹存在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无法进行基本的活动和自理。

1.二级二级伤残指受伤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大部分时间依赖他人照顾。

二级伤残的判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需要依赖他人照顾。

⏹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难以进行正常的交流和社交活动。

⏹存在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难以进行较为复杂的活动和自理。

1.三级三级伤残指受伤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部分时间依赖他人照顾。

三级伤残的判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部分时间需要依赖他人照顾。

⏹存在智力障碍,影响正常的交流和社交活动。

⏹存在躯体功能障碍,难以进行一些复杂的活动和自理。

1.四级四级伤残指受伤人员的日常生活能力受到部分限制,但不需要依赖他人照顾。

四级伤残的判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受到部分限制,但仍能自理。

⏹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或躯体功能障碍,但不影响正常的交流和社交活动。

1.五级五级伤残指受伤人员的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活动。

五级伤残的判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活动。

⏹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或躯体功能障碍,对交流和社交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1.六级六级伤残指受伤人员的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但基本上能够自理。

六级的判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但仍能基本上自理。

⏹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或躯体功能障碍,但对交流和社交活动的影响不大。

1.七级2.七级伤残指受伤人员的日常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但可能存在一些功能障碍,七级的判定标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大部分可以自理,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一些比较复杂的身体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或者丧失;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或者躯体功能障碍,但是影响不大,可以进行一些社交活动但是频率和范围会受到限制。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1-10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者患病。

工伤鉴定是对工伤事故中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办法》,对工伤鉴定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1-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工伤鉴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但生活自理能力无明显障碍。

2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障碍,但无严重影响。

3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障碍,但不需要卧床疗养。

4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障碍,需要卧床疗养,但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

5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

6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并有一定的护理需要。

7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并有较大的护理需要。

8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并有全天候的护理需要。

9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严重障碍,需要卧床长期疗养,并有全天候的护理需要,且存在生命危险。

10级伤残鉴定标准,指因工伤致残,造成职工全身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且存在生命危险。

工伤鉴定标准的明确对于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工伤职工来说,通过鉴定可以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金和医疗补偿,对于企业来说,也可以明确责任,做好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在进行工伤鉴定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定,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工伤职工的心理关怀和社会帮助,帮助他们尽快康复,重新融入社会。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疾病。

对于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情况,我国有一套严格的鉴定标准,即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工伤职工的权益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1. 一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身体机能损害,但不影响劳动能力的伤残。

如轻微烧伤、轻微骨折等。

2. 二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一定程度的劳动能力减轻的伤残。

如手指残缺、轻度听力损失等。

3. 三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较重的劳动能力减轻的伤残。

如手部严重残缺、中度视力障碍等。

4. 四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部分劳动能力丧失的伤残。

如手部截肢、双眼失明等。

5. 五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全部劳动能力丧失的伤残。

如双下肢截肢、全身性化学中毒等。

6. 六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全部劳动能力丧失,并且需要他人全天候照料的伤残。

如严重烧伤、严重脑损伤等。

7. 七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丧失全部劳动能力,并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伤残。

如严重脊髓损伤、严重精神障碍等。

8. 八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丧失全部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并且需要长期卧床的伤残。

如严重脑损伤、严重脊柱损伤等。

9. 九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丧失全部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处于植物人状态的伤残。

10. 十级伤残,指因工伤造成死亡的伤残。

二、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适用于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或者患上职业病的职工。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结合职工的具体情况和医学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伤残等级。

三、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意义。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保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其获得应有的赔偿和治疗。

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工伤鉴定程序,提高鉴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完善。

在实践中,工伤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具体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主管部门对鉴定结果的干预,或者鉴定标准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匹配等。

伤残鉴定一至十级标准

伤残鉴定一至十级标准

伤残鉴定一至十级标准
伤残鉴定的一至十级标准通常是针对工伤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进行评估,以下是一至十级的标准:
1. 一级伤残:指虽然受伤,但对受伤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实际影响。

2. 二级伤残:指受伤人员在生理和身体功能方面有轻度受损,但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显著。

3. 三级伤残:指受伤人员在生理和身体功能方面有中度受损,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4. 四级伤残:指受伤人员在生理和身体功能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永久性损伤,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明显影响,但仍能从事适当的工作。

5. 五级伤残:指受伤人员在生理和身体功能方面有较重的永久性损伤,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只能从事轻型工作。

6. 六级伤残:指受伤人员在生理和身体功能方面有非常严重的永久性损伤,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只能从事极轻型工作或无法工作。

7. 七级伤残:指受伤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只能依靠帮助才
能完成日常生活,无法工作。

8. 八级伤残:指受伤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完全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顾,无法工作。

9. 九级伤残:指受伤人员需要长期接受护理,生命威胁很大,无法工作。

10. 十级伤残:指受伤人员已经死亡,属于工亡。

国家工伤鉴定标准1 10级

国家工伤鉴定标准1 10级

国家工伤鉴定标准1 10级国家工伤鉴定标准1-10级。

国家工伤鉴定标准是对工伤鉴定工作进行规范的重要依据,它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工伤鉴定标准将工伤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鉴定标准,下面将对国家工伤鉴定标准1-10级进行详细介绍。

1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最低程度。

残疾程度为1-10%。

2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第二级别。

残疾程度为11-20%。

3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第三级别。

残疾程度为21-30%。

4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第四级别。

残疾程度为31-40%。

5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第五级别。

残疾程度为41-50%。

6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第六级别。

残疾程度为51-60%。

7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第七级别。

残疾程度为61-70%。

8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第八级别。

残疾程度为71-80%。

9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第九级别。

残疾程度为81-90%。

10级工伤,指因工作原因致残程度达到职工伤残鉴定标准的最高级别。

残疾程度为91-100%。

国家工伤鉴定标准1-10级的划分,既考虑了劳动者的残疾程度,也充分考虑了工伤的严重程度,为工伤鉴定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在进行工伤鉴定时,需要根据国家工伤鉴定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

工伤鉴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工作,国家工伤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范工伤鉴定工作,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工伤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公正、高效的工伤保障服务。

1-10级工伤鉴定标准

1-10级工伤鉴定标准

1-10级⼯伤鉴定标准劳动法1-10级⼯伤鉴定等级分级原则:⼀级: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活完全或⼤部分不能⾃理。

⼆级: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活⼤部分不能⾃理。

三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活部分不能⾃理。

四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活可以⾃理者。

五级:器官⼤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六级:器官⼤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七级: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有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九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功能障碍,⽆医疗依赖,⽣活能⾃理者。

1-10级⼯伤鉴定赔偿标准:《⼯伤保险条例》第三⼗五条职⼯因⼯致残被鉴定为⼀级⾄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从⼯伤保险基⾦按伤残等级⽀付⼀次性伤残补助⾦,标准为:⼀级伤残为27个⽉的本⼈⼯资,⼆级伤残为25个⽉的本⼈⼯资,三级伤残为23个⽉的本⼈⼯资,四级伤残为21个⽉的本⼈⼯资;(⼆)从⼯伤保险基⾦按⽉⽀付伤残津贴,标准为:⼀级伤残为本⼈⼯资的90%,⼆级伤残为本⼈⼯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资的75%。

伤残津贴实际⾦额低于当地最低⼯资标准的,由⼯伤保险基⾦补⾜差额;(三)⼯伤职⼯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保险待遇。

基本养⽼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伤保险基⾦补⾜差额。

职⼯因⼯致残被鉴定为⼀级⾄四级伤残的,由⽤⼈单位和职⼯个⼈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级伤残鉴定标准1、一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12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一级工伤或职业病;(1)极重度智能减退;(2)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3)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4)四肢瘫肌力3极或三肢瘫肌力2级;(5)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脊柱及四肢大关节部分功能丧失;(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9)双下肢及一上肢瘢痕畸形,功能丧失;(10)小肠切除90%以上;(11)肝节除后原位肝移植;(12)双侧肾切除或孤立肾切除术后,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2、二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34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二级工伤或职业病。

(1)重度智能减退;(2)精神病性症状致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3)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2,或视野<=8%(半径<=5();(4)双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5)双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6)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损,并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7)静止状态下或仅轻微活动即有呼吸困难;(8)三肢瘫肌力3级或截瘫、偏瘫肌力2级;(9)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10)双下肢高位缺失;(11)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12)双膝双踝僵直于非功能位;(13)双膝以上缺失,不能装假肢;(14)双膝、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15)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16)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四个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者;(17)心功能不全三级;(18)一侧全肺切除并胸改术,呼吸困难3级;(19)肺功能重度损伤;(20)呼吸困难4级或PaO24.1~8kPa或PaCO27.9~6kPa;(21)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22)放射性肺炎后,两叶以上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23)肝功除3/4,并有常规肝功能重度损害;(24)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发生Budd-chiari综合症;(25)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26)胆道损伤致重度肚功能损害;(27)全胰切除;(28)全胰切除胰腺移植术后;(29)急性白血病;(30)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Ⅱ型);(31)食管闭锁或切除后,摄食依赖胃造瘘者;(32)小肠切除>3/4,未施行逆蠕动物吻合术;(33)孤肾部分切除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4)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3、三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37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三级工伤或职业病。

(1)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为危险或冲动行为者;(2)面部重度毁容;(3)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5或视?lt;=16%(半径<=10();(4)双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或半径<=10();(5)一侧眼球摘除或眶内容剜出,另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24%(或半径<=15);(6)同侧上、下颌骨完全性缺损;(7)一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8)一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9)呼吸完全依赖气管套管或造口;(10)截瘫肌力3级;(11)偏瘫肌力3级;(12)双手全肌瘫肌力3级;(13)完全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14)一手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15)双手拇、食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16)一侧肘上缺失(利侧);(17)利手缺失,另一手功能不全;(18)利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功能不全;(19)双髋、双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20)一侧髋、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21)非同侧腕上,踝上缺失;(22)非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2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4)一侧全肺切除并胸廓改形术后;(25)一侧胸改术后(切除6根肋骨以上);(26)尘肺Ⅲ期;(27)尘肺Ⅱ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28)尘肺Ⅰ期、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29)放射性肺炎后,两叶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30)肝切除2/3,并肝功能中度损害;(31)粒细胞缺乏症;(32)全胃切除;(33)小肠切除3/4,未施行逆蠕动吻合术;(34)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5)双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6)永久性尿管腹壁造瘘。

4、四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58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四级工伤或职业病。

(1)中度智能减退;(2)精神病性症状致使缺乏社交能力者;(3)癫痫重度;(4)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70%;(5)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32%(或半径<=20();(6)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1;(7)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32%或半径<=20(;(8)双耳听力损失<=91Dbhl;(9)牙关紧闭或因食管狭窄只能进流食;(10)一侧上颌骨缺损1/2,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20平方厘米;(11)下颌骨缺损长6cm以上的区段,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20平方厘米;(12)双侧颞下登关节强直,完全不能张口;(13)舌缺损>全舌的2/3;(14)双侧完全性面瘫;(15)甲状腺功能重度损害;(16)甲状旁腺功能重度损害;(17)单肢瘫肌力2级;(18)双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19)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20)中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21)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22)利手前臂缺失;(23)利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部分功能丧失;(24)一侧肘上缺失(非利侧),不能安装假肢;(25)一侧膝以下缺失,不能装假肢,另一侧前足缺失;(26)一侧膝以上缺失,不能假肢;(27)一侧踝以下缺失,另一足畸形行走困难;(28)双膝以下缺失或无功能;(29)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流食者;(30)瓣膜置换术后;(31)心功能不全二级;(32)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需安装起博器者);(33)一侧全肺切除术后;(34)肺功能中度损害;(35)肺叶切除后并部分胸改术;(36)尘肺Ⅱ期;(37)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38)呼吸困难3级;(39)肝切除2/3;(40)肝切除1/2,肝功能轻度损害;(41)胆道损伤致中度肝功能损害;(42)胰次全切除,胰岛素依赖;(43)再生障碍性贫血;(44)慢性白血病;(45)小肠切除3/4,施行逆蠕动吻合术;(46)小肠切除2/3,包括回盲部分切除;(47)全结肠、直肠、肛门切除,回肠造瘘;(48)外伤后肛门排便重度障碍;(49)肾修补术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50)输尿管修补术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51)永久性膀胱造瘘;(52)重度排尿障碍;(53)神经原性膀胱,残余尿>=50mL;(54)尿道狭窄,需定期行扩张术;(55)双侧肾上腺缺损;(56)未育妇女双侧卵巢切除;(57)肾上腺皮质功能明显减退;(58)免疫功能明显减退。

5、五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60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五级工伤或职业病。

(1)完全运动性失语;(2)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3)脑脊液瘘,不能修补;(4)面部轻度毁容;(5)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40%(或半径<=25();(6)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2;(7)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1;(8)双眼视野<=40%(或半径<=25();(9)一侧眼球摘除者;(10)双耳听力损失>=81Dbhl;(11)鼻缺损1/3以上;(12)一般活动及轻工作时有呼吸困难(喉原性);(13)一侧上颌骨缺损1/4,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平方厘米;(14)下颌骨缺损长4cm以上的区段,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平方厘米;(15)上或下唇缺损>1/2;(16)面颊部洞穿性缺损>20立方厘米;(17)舌缺损<2/3、>1/3’(18)脊柱骨折后遗30(以上侧弯或后凸畸形,伴严重根性神经痛,或有椎管狭窄者;(19)四肢瘫肌力2级;(20)单肌瘫肌力3级;(21)双手部分肌瘫肌力2级;(22)利手全肌瘫肌力3级;(23)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24)非得手前臂缺失;(25)非利手功能完全丧失;(26)肩、肘、腕关节之一功能完全丧失;(27)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28)一手拇指无功能,另一手除拇指钻研指功能缺失;(29)一手功能完全丧失;(30)双前足缺失或双前足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31)一髋(或一膝)功能完全丧失;(32)莫氏Ⅱ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3)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不需安起博器者);(34)瓣膜置换术后;(35)双肺叶切除;(36)肺功能中度损伤;(37)呼吸困难3级或PaO278~10.7kPa;(38)肝切除1/2;(39)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40)青年脾摘除;(41)胰切除2/3;(42)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倾向(<=4×1010/L)(43)胃切除3/4;(44)小肠切除2/3,保留回盲部;(45)直肠、肛门、结肠产分切除,结肠造瘘;(46)肛门外伤后排便轻度障碍;(47)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8)慢性中毒性肾病;(49)一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50)膀胱部分切除;(51)尿道瘘不能修复者;(52)两侧睾丸、副睾丸缺缺损;(53)两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54)阴茎缺损;(55)未育妇女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56)已育妇女双侧卵巢切除;(57)未育妇女双侧输卵管切除;(58)阴道闭锁;(59)未育妇女双侧乳腺切除;(60)生殖功能重度损伤。

6、六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58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六级工伤或职业病。

(1)轻度智能减退;(2)精神病性症状影响职业劳动能力者;(3)癫痫中度;(4)不完全性失语;(5)一侧完全性面瘫;(6)面部重度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7)全颜面植皮术后或全身瘢痕面积达60%~69%;(8)撕脱伤后头皮、眉毛完全缺损者;(9)甲状腺功能中度损害;(10)甲状旁腺功能中度损害;(11)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12)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2;(13)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48%(或半径<=30();(14)双耳听力损失>=71Dbhl;(15)双侧前庭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16)食管狭窄,或食管成形术后只能进半流食;(17)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半流食者;(18)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难Ⅲ度;(19)面部软组织缺损20平方厘米,伴发涎瘘;(20)鼻缺损<1/3、>1/5;(21)脊柱骨折后遗小于30(畸形伴根根性神经痛(神经电生理检查不正常);(22)三肢瘫肌力4级;(23)非利手全肌瘫肌力2级;(24)双足部分肌瘫肌力2级;(25)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26)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27)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28)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29)一手大部分功能丧失;(30)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31)一拇指缺失;(32)一侧踝以下缺失;(33)一侧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34)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并有肢华丽短缩4cm以上者;(35)一前足缺失,另一足仅残留拇趾;(36)一前足缺失,另一足除拇趾外,2个趾畸形,功能丧失;(37)一足功能丧失,另一足部分功能丧失;(38)一髋或一膝关节功能不全;(39)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0)肺叶切除,并肺段或楔形切除;(41)尘肺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42)放射性肺炎后肺纤维化(<两叶),伴肺功能轻度损伤;(43)肝切除1/3;(44)胆道损伤致肝功能轻度损害;(45)胰切除1/2;(46)白血病完全缓解;(47)腹壁缺损大于腹壁的1/4;(48)胃切除2/3;(49)小肠切除1/2,包括回盲部;(50)肾损伤性高血压;(51)一侧肾切除;(52)两侧睾丸创伤后萎缩、血睾酮低于正常值;(53)生殖功能轻度损伤;(54)已育妇女双侧乳腺切除;(55)肾上腺皮质功能轻度减退;7、七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以下59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七级工伤或职业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