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一切都在运动中 (3)

合集下载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教案】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教案】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一切都在运动中》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整个运动单元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本课内容安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教材的编排呈现引导学生逐渐深化理解概念的特点,很有层次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论也不相同。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的描述物体的运动;会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运动、辩证的看待静与动。

三、学情分析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系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物体位置变了就发生了运动。

通过本课希望学生能掌握准确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并了解运动的相对性,以及辩证的看待动与静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的快慢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能合理的选择参照物判断运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串有细线的小球、铁架台、车窗演示道具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好,这节课跟同学们上一节科学课。

同学们都很爱做游戏,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游戏。

请后面的一名同学到前边来,大家注意观察他在走动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生回答:挪地方了,对。

也就是位置发生了移动。

板书(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与运动有关的知识。

板书(运动)(二)、探究新知1..理解“参照物”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能举几个运动的例子吗?生回答:“我们每天上学下学走路都是运动。

老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

下课我们在操场上打球都是运动。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一切都在运动中》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一切都在运动中》

在运动。
如果以
为参照物,
在运动。
小法官
同学们,请你当一 当法官:有一辆客车向路边 的小男孩驶来时,车上坐着 乘客,小男孩说乘客在动。 司机却说乘客没有动。为什 么他们的说法巡天遥看一千河”
有人说:“世上万物都在运动中” 你同意吗? 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绝对不动或者 静止的物体?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下面图片中哪些物体没动?哪些发生了运动?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在科学上,判断物 体是否在运动,要看一个物体 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 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 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 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 体。
如果以
为参照物,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word教案 (4)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word教案 (4)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程标准:1.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2.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4.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二)探究能力: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五、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二、探索和调查1.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让我们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2.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3.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word教案 (4)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word教案 (4)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程标准:1.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2.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4.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二)探究能力: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五、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二、探索和调查1.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让我们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2.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3.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

【国测备考资料】苏教旧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国测备考资料】苏教旧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一、物质科学(一)一切都在运动中(苏教版)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3.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4.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6.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7.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8.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运动的快慢(苏教版)1.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2.短跑运动员跑完10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10米/秒。

3.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4.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5.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三)一切都在运动中(苏教版)1.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四)小车的运动(苏教版)1.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ﻭ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这一课主要通过对物体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让学生在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说课提纲)ﻭ一、说教材ﻭ教材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三部分内容,只展示不说)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介绍参照物概念。

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ﻭ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从而丰富学生对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认识。

ﻭ根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区理论,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不说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ﻭ2、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ﻭ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ﻭ根据我确定的三维目标,考虑当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学生会利用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ﻭ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概念。

(教学目标、重难点)二、说学生(重点内容)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学生的认知.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运动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生活积累。

三、说教法(展开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为主,即“提出问题-—观察、讨论--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展开教学。

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教学设计

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切都在运动中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了解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1.了解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推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估计学生能够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推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了解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开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了解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推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推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推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一、引入交流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了解他们在运动?学生答复: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二、探究教师:大家刚刚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像。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与反思

1.一切都在运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车前学校陈道锋【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2.通过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

让学生感受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事物运动变化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发现生活中的运动现象1.谈话: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假如现在我们乘坐在汽车里,我们的车正在斑马线前。

我们看到了什么?现在,我们又看到了什么?2.学生观看视频。

3.刚才我们在汽车里看到街边的景物在向后移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了?4.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运动二、探究什么是运动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两幅图,你发现了哪些物体运动了?2.学生交流。

教师随机板书:老鹰、乌龟、鸭子、汽车、骑车人3.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些物体运动了?这些物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4.学生交流.5.老师举例。

6.谁能总结性地说一说什么叫运动?7.学生交流。

8.同学们,真会思考!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物体运动,我们把这些固定或不动的物体称为另一物体。

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称这一物体运动了。

在物理学上,这“另一物体”还称为参照物。

教师板书:参照物9.老师示范判断物体运动,学生仿说。

10.你们还能判断其他物品是否运动吗?教师随机提出几种物体。

11.学生回答。

三、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1.大家有没发现参照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判断一物体是否运动前,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如果确定不好参照物,物体是否运动就会很混乱,无法判断。

听完大家的判断,我们会发现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2.老师举例:扶手电梯上的人、行驶中轮船上的旅客、行驶在江中的竹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1一切都在运动中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1一切都在运动中
1.乘坐电梯的人
2.拔河的西队人
3.乘舟之人
4.在同一火车上的人或站在外面的人
四、拓展知识:
试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完成限时作业: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
单元
3
课题
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型
新授
教师
李连伟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教学重点
会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静与动
教学难点
理解参照物的意义
教学准备
挂图、视频
教学时间
1课时
第课1时(总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2、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3、你能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吗?
4、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5、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在讲台上走,判断一下谁在运动?谁不动?并说明理由。
变——运动 不变——静止
4.万物都在动:
我们虽然坐在地球上,随着地球的运动都在运动
情境引入,过渡自然
强调说明动与不动的理由学生小组内讨论 Nhomakorabea流并小结
强调: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首先要选择参照物,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不同

四年级科学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PPT课件(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PPT课件(苏教版)

有人说:“世上万物都在运动中” 你同意吗? 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绝对不动或者 静止的物体?
你还有什么问题?
• 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我们提出问题。
再见!
• 作者:作新小学 406班 黄嘉瑞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主讲人:黄嘉瑞 肖滨
下面图片中哪些物体没动?哪些发生了运动?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果以
为参照物,
在运动。
如果以
为参照物,
在运动。
参照物,
在运动。
如果以
为参照物,
在运动。
如果以
为参照物,
在运动。
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一切都在运动中》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对整个运动单元起到了统领的作用。

本课内容安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第二部分: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第三部分: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教材的编排呈现引导学生逐渐深化理解概念的特点,很有层次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态,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论也不相同。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的描述物体的运动;会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运动、辩证的看待静与动。

三、学情分析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系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物体位置变了就发生了运动。

通过本课希望学生能掌握准确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并了解运动的相对性,以及辩证的看待动与静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的快慢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能合理的选择参照物判断运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串有细线的小球、铁架台、车窗演示道具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好,这节课跟同学们上一节科学课。

同学们都很爱做游戏,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游戏。

请后面的一名同学到前边来,大家注意观察他在走动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生回答:挪地方了,对。

也就是位置发生了移动。

板书(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与运动有关的知识。

板书(运动)(二)、探究新知1..理解“参照物”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能举几个运动的例子吗?生回答:“我们每天上学下学走路都是运动。

老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

下课我们在操场上打球都是运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评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评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评课稿看了崔欣老师的两次《一切都在运动中》课堂展示,感触很深,从中我也学习了很多,现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两方面加以评析,同时反思我自己的饿教学,使自己在业务水平上更快的提高。

1.教学目标体现了全面、科学、灵活的原则全面: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三维目标能比较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比较适切的反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本科的相关规定,同时也体现了《大连市科学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本科内容的具体水平的要求,做到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片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对崔欣老师的课进行了评析,认为崔老师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授课中学生思维跨度较大,难以理解,提出了修改意见,这次,崔老师的目标定的就比较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状况,学生掌握起来就很容易。

科学:教学目标定位较恰到好处,从崔老师的课堂:师生和谐的谈话中,学生的实验中,学生的发言中都可以看出目标确立的比较科学。

灵活:以生为本,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除此以外,我认为通过看崔老师的课,我们可以体会到崔老师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体现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

即:1明确行为主体 2明确行为指向 3明确行为条件 4明确表现程度老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行为主体,其表现的程度达到了最好的境界,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学生的发言,老师深入浅出的问题设计都有明显的行为指向,效果非常好。

2.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科学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如:崔欣老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适当的删减或补充易于学生接受的事例,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导入环节的学生耳濡能享的小故事刻舟求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的眼球抓住了,然后有利用了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小实验,如:橡皮实验、画定义、学生正步走,老师走,眼镜走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离我们很远,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切都在运动中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切都在运动中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学期“物体的运动”单元《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从一幅充满运动物体的图片入手,在向学生描述运动的物体之后,重点说明“如何知道它运动了没有”,使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

在该课中,参照物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显现了多个活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通过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

让学生感受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为求更加形象地进行体验和解释,我在上课时通过课件的设计、问题的递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加明确利用参照物的价值。

然后,引导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

[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4、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1、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1《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1《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1《一切都在运动中》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切都在运动中》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此外,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动的图片,如跑步、游泳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

3.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运用知识解释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切都在运动中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探究报告来进行。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630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630
第二部分主要讲养蚕抽丝的历史,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很容易让学生实验结论中总结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结全本课课文,汇总天文地理知识,知道世界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外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当他抓到手里仔细看时,却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从背后射向来的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同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减小了。当子弹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相近时,对飞行员来说,子弹几乎是静止的,顺手就可以抓住。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发挥课外连接的作用,了解更多的知识。
课堂练习
我知道:
观察图片,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运动的特点——位置变化。总结判断运动的方法,认识参照物。
学生自主发言,合作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假定不动或静止的。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是不同的。
讨论合作,能够独立找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向,对问题更好地理解,。
12、用刚才的方法说说,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出示轮船图片)
学生反馈: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以轮船上的任何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行驶中的轮船上乘客以两岸的树木和建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13、出示问题:怎么同一个人,我们一会说他是运动的,一会又说他是静止的,还都有道理,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我们两次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1一切都在运动中 |苏教版 (共28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1一切都在运动中 |苏教版  (共28张PPT)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Image 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古希人望相 是对厄于运船的忠实的的位姐置妹无。改普变希,金 在运动;
判断一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 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外一个物体 我们就称之为参照物。
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1.选择参照物。 2.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如果发生了变
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物体就 是静止的。
在情境二中: 古人相对于船 的位置无改变, 在运动; 古人相对于宝剑的位置有改变, 是静止。
0 0 0 10 054321 0987654321
Hours
Minutes
Seconds
同学们上台演一演
情景一:宝剑未掉入河中。
± 情景二:宝剑掉入河中。
在情境二中: 古人相对于船 的位置无改变, 在运动; 古人相对于宝剑的位置有改变, 是静止。
一个说人是运动的,一个说人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为 什么?
I如ns果er我t T们ex想t H要e更re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汽车坐垫布莱克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Insert Text Here
生活中哪些现象是运动?你来说一说。 ±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你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 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单元1.一切都在运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单元1.一切都在运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三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切都在运动中执教金河小学黎国华设计思路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中的第1课,结合课文内容顺序,教学思路设计如下:1、从学生熟知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故事中明白不懂物体运动的科学知识而做蠢事,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本课的课题。

2、让学生由充满运动物体的场景入手,描述运动的物体之后,重点说明“如何知道它运动了没有”,使其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

由于“参照物”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利用教材多个活动例子,指导学生借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以理解参照物概念及其实用价值。

指导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即通过乘电梯、拔河和江中竹排等事例,引导学生自寻“参照物”,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体会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3、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使学生懂得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地面上的物体每天都随地球的运动而行进,从而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获得一个关于运动判断的较全面的认识。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物体运动体验,讨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

让学生感受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借此进行巩固练习和小结,以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体绝对运动的印象。

学情分析对于物体的运动,学生日常生活有一定的体验。

而本节课中所说的“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物来判断的。

因此对于“参照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是理解“一切都在运动”的突破点,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细致的分析,指导学生明白为止。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物体运动的快慢。

2、科学知识(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详细教案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详细教案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详细教案设计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一、引入交流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二、探究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word教案 (3)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word教案 (3)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切都在运动中这个星期,在四年级上了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这另一个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参照物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讲物体的运动时,并没有选择一个参照物,而无意识的以自己为参照物,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给本课讲解参照物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课本中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置了两副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哪些物体在运动,为什么?学生也能很快的找出哪些物体正在运动,但一问“为什么说它在运动时?”学生就没有办法清楚的讲出原因,或者就直接说物体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学生不能将头脑中的判断标准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即使讲解了参照物的重要性,学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判断物体的运动,这样“参照物”这个概念出现与否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了。

因此,在课前我就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总是会把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做比较。

慢慢归纳出参照物的概念。

但是,即使是这样,第二节课接着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时,学生依然不能清晰的找到参照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

课后,我又查找的一些相关的课例以及有关“参照物”的知识延伸。

于是在后面一个班上课时,我将原本的两幅图同时出示,改为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学生说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同时请学生说出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在运动的。

由于只有一幅图,学生只能感受到物体在运动,但是要说清道理,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再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再判断哪些物体在运动,说出理由。

这一次,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理由说是物体的位置发生的变化,此时,我接着问,物体的位置与谁比较发生了位置,从而很自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学生理解也很容易,为下面选择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作辅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
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出“运动”的话题
1.谈话:大家都听过《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吗?那你们说说那个丢剑的人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丢到水里的剑了呢?怎样才能找到剑呢?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讲解:船是运动的,对于剑来说它是不动的,所以以船上的记号来找剑是找不到的了。

对“运动”的常识不了解是多么的可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切都在运动中”。

(揭示课题)二、认识参照物
1.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两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2.学生观察并填写教材后的记录表。

3.学生相互交流。

4.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


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5.提问:你能找出图中的参照物吗?
6.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1.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课件,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2.提问: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动了吗?
3.学生讨论
4.讨论交流: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5.小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

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如果选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车内的乘客在运动;如果选择车为参照物,车外的人就在运动。

6.学生活动: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7.学生交流。

8.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9.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为什么?
10.讲述: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列车车厢的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11.学生讨论并交流。

12.提问:两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13.小结: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非常重要的,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也是不可缺少的。

14.拓展: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影响。

(1)提问: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动了吗?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呢?
(2)学生讨论。

(3)提问:课文中介绍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景象,明明是竹排在移动,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4)学生讨论,回答。

(5)交流:你们在判断时选用了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6)小结:“竹排江中游,青山两岸走”,因为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向前进,而两旁原本不动的巍巍青山就会让你感觉在后退,从而进一步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
不同标准下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

四、探究有没有绝对不动的或静止的物体
1.提问:我们的教室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4.学生回答。

5.教师:你有什么想法?
6.学生讨论。

7.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8.学生讨论交流。

9.小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地球上所有的物体每时每刻都随着地球的自转在飞速运动着。

五、拓展作业
1.提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请同学们要学以致用,下课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选择同一参照物去判断不同物体的运动,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1.一切都在运动中
(假定静止)变化运动(绝对)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
不变静止(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