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断裂带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山县断裂带分布详解

芦山县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西缘、龙门山褶断带南断,北部、中部属龙门山褶断带,南部属芦山褶断束(川中台坳的次级单元)。元古界的晋宁运动中,芦山为上扬子古陆的一部分。在地层上升时,伴有褶皱、断裂及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岩浆喷溢,下层凝结成今中林、快乐、大川乡一带的震旦系苏雄组,上层沉积灯影组,有花岗石、大理石矿形成。在隆起时,由于岩浆充填,生成白铜尖子、大川、快乐等地的小型铜矿、镍矿等。古生代寒武纪时,出现海侵,县境除黄水河群岩层外皆沉入海中。泥盆纪晚期,县境升为陆地,缺失石炭系。二叠纪晚期,县内除中部一小部分外,大部再次下沉为海,在中部和北部沉积大量页岩、砂岩和石灰岩,生成大川乡的菱铁矿点、中林乡的钾矿点和太平乡的无烟煤矿点。中生代三叠纪晚世,因强烈的印支运动,龙门山褶皱带隆升,宝兴复背斜和断裂带形成。大川至双石一带成为陆地与湖盆,形成大川、中林、双石等地的烟煤矿点。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初期,第一期喜马拉雅运动,褶皱断裂十分发育,造成龙门山褶皱带的构造形变,出现迭瓦式构造和飞来峰构造。前者为一系列高度冲断层自北西向东南不断仰冲的结果;后者为冲断层发展向远处掩覆而形成太平、中林、快乐、大川乡一系列飞来峰。新生代中期,喜马拉雅运动进入高潮期,燕山运动后的地层全部褶皱隆起,县境褶断束地质构造单元形成,从而结束8亿年的沧桑变迁,完全成为陆地,东南部出现芦山向斜和罗纯背斜。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芦山

河两侧低山受冰川作用影响,下切成“U”型谷和多级阶地。每一级阶地均留下冰川沉积物,在河口和一级阶地的河岸出现河漫滩和洪积扇,为县境南部带来河谷平坝,使芦山成为今日以山地为主而类型多样的地貌。

芦山地处四川西部地台边缘凹陷,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长期处于构造活动带与稳定地块之过渡带。

芦山地质在长期的海陆变迁和多次地质构造活动中,形成了三大褶皱,五大断裂。三大褶皱为:宝兴复背斜、芦山向斜、罗纯岗背斜。宝兴复背斜横跨县境北部,为龙门山南端的主体构造。县境内长约21公里,两翼宽约110公里,占全县总面积近1/6。核部由元古界黄水河群及晋宁—澄江期杂岩体组成。北西翼多断块高山。南东翼生有飞来峰。芦山向斜位于县境南部,是芦山褶断束地质构造单元的最北部分,属雁行排列构造。罗纯岗背斜位于县境南部与雅安交界处,属芦山褶断束和雁行排列构造的一部分。

五大断裂为:红山顶冲断层、磨房沟冲断层、黄铜尖子冲断层、林盘—杨开—高飞水冲断层、双石—大川冲断层。红山顶冲断层位于龙门山褶断带与金汤弧形构造交界地带。由红山顶向西南延伸入宝兴县境,称赶羊沟冲断层,向东北经断头岩入汶川县境。断层南侧为震旦系地层,有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北侧为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多4000米以上高山,甚至5000米以上极高山。

磨房沟冲断层为龙门山褶断带北东向构造中规模最大的区域性

主干断裂。

黄铜尖子冲断层为龙门山主导断裂之一,出露于县城北部宝兴背斜北西翼,长19公里。因是川西地槽板块与川中台坳板块挤压最强烈地段,故形成与地面倾角20~30度的逆掩断层和许多分支断层组成的复合束状断层带。又因强烈挤压,故形成与磨房沟冲断层之间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越过宝兴背斜顶部,从宝兴灵关至芦山高飞水一带产生金台山飞来峰群。断层经过地带多3500米以上断块高山,并形成金鸡峡小沟、三岔沟断层谷和九龙池断层湖。

林盘—杨开—高飞水冲断层,位于宝兴背斜南翼,走向与背斜基本一致,断层北侧为推覆体覆盖而成的飞来峰,出露泥盆系、二叠系和原有的三叠系地层,南侧与许多小断层组成段层束,造成岩层倒置,基底岩系出露,为宝兴杂岩大量裸露地带。

双石—大川冲断层,位于宝兴背斜与芦山向斜之间,是龙门山褶断带与川中台坳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之间的分界线,惯称“彭灌大断裂“。断层经双石、太平、中林、快乐、大川乡,北东入大邑县,南西入天全县,境内长45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