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问题:中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多个问题,包括严重的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引起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燃煤和工业废气的排放引起的。
此外,违法建设、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工业生产方式也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导致土地退化、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2.影响: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
水污染导致农作物和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
此外,生态环境问题还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对策1.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和个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技术力量和执法能力。
2.推动绿色经济:鼓励和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
3.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力度,推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水平。
4.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和学生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
组织并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理解。
强调个人责任与行动,每个人都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谈判,推动国际环境法律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清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建议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这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而如今,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被认为是当前全球的重大课题之一。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已经将保护环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本文将从现状和建议两方面来分析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飞快,然而城市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繁荣,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尽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面临许多严重问题,比如:第一,水污染和短缺成为了严重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水面上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
第二,空气污染很严重。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让空气污染水平显著上升。
例子如北京和天津市,每年的雾霾天数愈演愈烈。
第三,生态破坏和环境威胁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的生态系统面临很大的威胁,如森林砍伐和湿地开发,这导致土地稳定性降低,更极端的情况下,地面塌陷、洪水、滑坡等。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建议(1)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制定更为科学和有力度的环境保护法、土地利用法和恢复耕地法,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让不合法的行为受到严惩。
(2)推进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加强环保技术研发,推广环保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取代高污染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3)增加教育和宣传。
加强宣传推广环保知识,让公众意识到环保对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还应加强教育,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实行量化管理方式。
采用一系列量化管理措施,如推广生产者负责原则、污染排放权交易、环保保险等,鼓励企业和机构减少污染和废弃物。
(5)完善城市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建立现代城市公共交通,并接受更多的公共意见参与城市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财政补助和奖励机制。
中国生态环境之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之现状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压力。
本文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土地退化问题中国土地资源极为宝贵,但受到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和大规模农业活动的不当利用,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耕地的消失,旱地和草地的过度开垦也让土地受到了严重破坏。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二、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短缺是中国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严重不足。
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水污染问题严重。
尤其是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已经被过度抽取导致水位下降。
此外,水土保持意识不强,给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空气污染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区,大气污染问题极为严峻。
尾气排放、大量工厂排放和燃煤取暖等因素导致高浓度有害气体的产生。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还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过度捕捞和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活动导致了大量珍稀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丧失。
此外,生境破碎化和环境污染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成为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五、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也面临着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本文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1.环境污染严重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生活垃圾等都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一些重工业基地和城市,污染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由于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一些生态系统出现了退化现象。
湿地的减少、森林的砍伐、草原的退化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一些特有的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自然资源的枯竭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3.资源浪费严重中国资源相对紧缺的状况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尤为突出。
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能源消耗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频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过度使用导致了资源的日益枯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和成效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新时代的环保目标。
1.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建设环境监测体系和治理设施,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大力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严惩环境污染行为。
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2.推动绿色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经济,提倡绿色产业,支持环保科技创新,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加快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生态系统的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现状分析1.1 水资源水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严重超标的湖泊和河流数量居高不下。
1.2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排放大量污染物已经对我国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我国的大城市常年笼罩在烟尘和雾霾中,大气质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早逝人数高达百万。
1.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也是生态平衡的体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恶化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害。
二、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2.1 水资源保护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政府加大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在立法上,我国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节水措施的普及和推广,并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
2.2 大气污染治理为了改善大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了工业和车辆尾气的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空气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醒公众关注空气质量。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加强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限制捕捞和砍伐等破坏性行为。
此外,政府还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和力度。
本文将从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认识和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中国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问题。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相对丰富,西部地区则十分匮乏。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了一系列的水资源危机。
其次是土壤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工业废水的排放等问题日益凸显,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
再次是空气污染问题。
中国的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城市大气雾霾频发,影响人民的健康。
最后是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濒临灭绝的物种不断增加。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解决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将生态文明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中国实施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生态补偿实施,建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系统。
其次是推动能源革命和环保产业发展。
中国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不断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再次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最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中国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健全了环境监测评估和环境应急预案,提高了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就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1. 大气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在燃煤、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等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据统计,中国超过90%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超标,其中PM2.5和PM10等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2. 水质污染严重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偏少,受到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重要河流和湖泊,如黄河、长江、太湖等地区水质污染问题严重。
化工厂、工业废水、村镇污水直排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许多水域的水质无法达标,给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工业废水、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导致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调查显示,中国超过16%的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影响,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4.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由于森林砍伐、湿地开发以及过度放牧等问题,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以上种种问题都说明了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十分严峻,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二、生态文明建设1.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中国政府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实行了“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多样的国家,拥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本文将从水、大气和土壤等方面,分析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
其次,大气污染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现象。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特别是一些工业区域和大城市,由于工业活动和交通拥堵的问题,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酸雨的发生导致水源的酸化,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土壤污染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物的堆放和农业使用的化肥和农药。
由于我国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和政策的不完善,部分工业废物被直接倾倒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的发生。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积累,使得土壤品质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农作物的质量。
同时,土壤污染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工业化和农业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的忽视和过度利用。
普遍存在的环境管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以及对环境保护问题的低认识等,都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未来一、前言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二、现状分析1.生态破坏程度较严重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而且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发展迅速,这使得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9.3%,与2017年相比下降0.9个百分点。
此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2018年,全国新增湿地保护区1.2万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全国环境空气、水质量均有所改善。
总的来说,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3.体制机制改革见成效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负起了应有的责任。
此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总结,打破了以往行政分割的障碍,使生态环境建设向全局化的方向发展。
三、未来展望1.构建全面的生态保护体系中国政府应当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全面的生态保护体系。
应当增加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提升生态饮食文化意识,推进国土绿化,降低排放等措施,控制污染。
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方面,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此,应当进一步强化对环境污染事故的惩罚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的知识普及,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3.推进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建议培养专业生态环境保护人才,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建立环境软件系统等,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
四、结论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未来,中国应当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建立起全面的生态保护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中国生态环境目前的现状3.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4.解决的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哪些?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进一步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挑战杯调研报告生态美丽中国

挑战杯调研报告生态美丽中国
一、引言
1.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探究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我们开展了此次挑战杯调研活动。
2.本次调研旨在深入分析生态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生态美丽中国的现状
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三、挑战杯调研过程
1.本次调研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生态美丽中国建设现状。
2.调研区域涵盖东部、中部、西部等不同地域,对象包括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等。
四、调研发现与分析
1.调研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存在不足。
2.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各地积极创新举措,如推进绿色发展、实施生态补偿、加强环境执法等。
五、对策与建议
1.在政策层面,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规,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2.在社会层面,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3.在个人层面,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为实现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六、结论
1.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生态美丽中国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挑战。
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

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
它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其破坏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问题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概括如下:一是荒漠化日益严重。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建国初期约15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都在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总面积的1/3。
其次表现在土地沙化趋宽。
沙化土地在新、青、宁、甘、陕、蒙、冀、辽、吉、黑10个省、自治区,已形成长逾万里的风沙危害线,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7.6%。
目前,我国近1/3的土地受到风沙威胁,每年必须付出500多亿元的高昂的治理代价。
草地退化面积达1.3亿公顷,占到了其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都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历史上水草丰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科尔沁、鄂尔多斯等草原,至今已沦为“风吹草地尘飞扬”的沙地。
二是水环境日趋恶化。
我国每年污水排放量都在350亿吨左右,其中80%以上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泄入江河湖泊或浸入地下。
据调查,全国73%的城市的河水不宜饮用,42%的城市地下水及七大水系近半河段受到污染,各大淡水湖泊和近海海域也因富营养化而出现赤潮。
据载、由于废水、污水排放量大,农药化肥使用多,黄河流域近4/5的河道被污染,每年损失上百亿元(《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另据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刘鸿亮院士介绍,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列入或被疑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而我国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
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委、卫生部等13个部委联合签发的文件曾指出:我国79%的人正在饮用污染水。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
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
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
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等污染源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恶化。
城市中的雾霾天气时有发生,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 水污染问题突出。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等导致了中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用水安全。
3. 土壤污染隐患增加。
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和城市垃圾填埋等导致了土壤的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一些地区的土壤已经出现了重金属超标、有机污染物残留等情况,给农产品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由于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中国的一些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一些湿地、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功能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5.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垃圾乱堆放、农药过量使用、农村污水排放等问题,给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推动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1. 引言1.1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较差的水平,大气污染严重,导致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也使得许多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土壤退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农作物产量逐渐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生存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出一份力。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改善,离不开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1.2 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适应全球环境变化、促进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正文2.1 生态环境问题现状中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严重。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课件

土壤环境
土地类型分布情况
描述中国土地类型分布情况,如 农田、草地和沙漠。
土壤质量状况
探讨中国土壤质量状况,包括污 染物含量和肥力水平。
土壤污染来源和预防
讨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预 防措施,如土壤保护和生态修复。
生物环境
1
生物多样性保护
解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保
具体保护措施
2
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探讨实施的具体保护措施,如自然保护
区和生态恢复项目。
3
保护成效
总结生物多样性Biblioteka 护工作的成效,并分 享成功案例。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对人 类社会的重要性。
生态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 影响
描述生态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积极影响。
水污染现状
2
保护水环境至关重要。
描述中国水环境面临的污染问题,如水
质恶化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3
水质改善方向
探讨改善水质的方法,包括水处理技术 和环保政策的制定。
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状况
展示中国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如雾霾和空气质量下降。
PM2.5的实际状况
解释PM2.5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净化技术
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 进
探讨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积 极影响,如生态产业和生态旅 游。
结论
1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
挑战
总结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面 临的挑战,例如资源短缺 和环境恶化。
2 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强调生态修复在解决生态 环境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1. 引言1.1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巨大的人口数量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风险。
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环境恶化导致的人类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
当前的行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地方政府对环保政策的执行不力、企业对环境的忽视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亟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人民谋福祉,为子孙后代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和持续努力。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
好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对维护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经济的繁荣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不可持续的。
只有建立起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才能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大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但是,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国的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先天不足中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27%,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
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永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滩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降水量地区有效期异和年内、年际变化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中国暴雨强度大、分布广,是易造成洪涝、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山崩、塌方、滑坡的重要在原因。
在中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基底上,一旦植被破坏,水热优势则立即会转化为强烈的破坏力量。
2、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据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1989年底中国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风蚀面积188km2,全国平均每年因人为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亿吨是耕地土壤。
随着地表沃土的流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碳、磷、钾养分,土层越来越薄,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积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
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
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1. 引言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
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
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
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
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
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
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
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
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
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
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
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
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
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
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
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
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
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
”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
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
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万里海疆形势也不容乐观,赤潮年年如期而至。
在美丽的渤海湾,浊流迸溅,海面上漂浮着油污。
中国同时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
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现北京4万口井平均深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枯竭。
据英国《卫报》网站6月24日文章,据一项利用卫星图像的新研究显示,过度抽取地下水正在引发北京市下沉。
卫星图像显示,北京的部分地区——尤其是其商务中心区——正在每年下沉多达11厘米。
这项研究的作者警告称,持续的下沉对北京构成安全威胁,预测之一是“会对列车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身处广州,笔者对水污染方面深有体会。
黄埔古港、小洲村、长洲码头等景点处的水流浑浊发臭,污染严重。
而位于广州大学城的中心湖,从2014年2月就被媒体曝光有成堆死鱼密密麻麻。
2015年3月22日,绿点公益等环保机构检测水质COD(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是劣五类水。
2008年的时候,中心湖是“免费游泳池”,现在,你敢在中心湖游泳吗?2. 我国生态问题的现状分析面对我国14亿人口压力,加上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数量的增加,做过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
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1能源污染。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进行的,而重工业企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资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
2大气污染。
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中国是世界煤消费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3水污染。
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据统计,在660个大中型城市中,约有400个已存的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有1/4已达到警界标准。
地下水资源已被渐渐污染,还有20%的水资源已无法再生为清洁水。
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垃圾污染。
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
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
5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根据计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约160万平方公里,增长了38%,占国土面积的1/6。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
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并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
6土地荒漠化加剧。
所谓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6%,其中土地沙质荒漠化(简称土地沙化,即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面积已达20万平方公里,且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分析表明,沙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的,包括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继续保持现在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土地荒漠化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二、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
虽然新一代领导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并着手予以解决,然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种种冲突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容乐观。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埋下了环境污染的祸根。
一直以来,国内许多政策措施都体现出经济发展为首任的思想,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过程中,中方代表即表示“国的首要问题是消灭贫穷,发展经济,中国政府不可能执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
除非是经济发展了”。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任何浪费污染环境的做法都可以借“发展经济”之名毫无阻碍地通行。
错误的政绩观把“吸引外资”和“出口”当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首要指标,出口污染环境的产品受到优惠的“出口退税”的公然鼓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被奉为上宾。
并得到低税率的优惠。
在这种环境换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储量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要想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治理资金与技术资金促使企业使用最能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有效利用资源。
而我国各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经济数量的追求往往让他们忽略或放弃了这部分投入,致使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资金支持和技术发展严重落后。
3. 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对策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宪法明确规定了的。
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是,这些进展相对于环境质量的恶化还是十分有限的,我们有必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并执行更多更好最主要是切实可行的对策。
治理措施与对策一是坚持源头控制,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和蔓延。
二是强化部门配合,形成密不透风的城市环境管理大网。
三是各司其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妥善解决各类环境问题。
(一)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公民的环境资源问题的危机感,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对于民间的自发的环境保护宣传和环境保护组织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对于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要予以奖励。
(二)加大环境保护立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环境保护也要依法进行。
依法环保首先要有法可依。
立法机关要加强刑事、行政、民事等各个方面的环境保护立法。
在立法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在不违法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先针对实际出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
对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违法的行政作为和行政不作为,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罚;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三)积极发挥政府和各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