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摘要: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育模式,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区域、融入地方”,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寻探寻适合各职业(群)的有特色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校企合作模式,解决企业的参与动力的同时兼顾教育教学规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思考一、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1、校企合作对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适应性具有实践性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应用人才的主体,学生就业岗位群必然面向市场经济下众多的经济主体。

而这些经济主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

校企合作正是给高职院校提供了这样一种了解企业需求的机会,既帮助职业院校明确了培养规格,又接受了企业的直接培养教育,实现了校内外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

2、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教师、企业、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多方共赢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业合作模式中来,这是因为校企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实现人才培养和储备战略。

企业参在与校企合作过程中能优先发现和储备人才,并且节约了培养成本,当然也可以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

而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社会服务意识,还可以拓展有限的教学资源,弥补校内实验实训室的不足,另外学校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有利于改革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如专业的设置和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条件等方面的改革,使教学更贴近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对教师来说,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服务等活动,有利于教师把生产与教育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其实践与科研能力。

校企合作,学生及家长是最终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高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就业教育,无论何种学校,何种专业,最终的检查标准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校企合作给了学生了解企业,适应社会的平台和机会,缩短了社会及岗位适应时间,对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至 Q
Q :
C ia N w T c n lg e n rd cs hn e e h o is dPou t o a
文化 与教 育技 术
高职 院校 “ 校企 合作 " 式 的实践 与思 考 模
刘述 丽 姚 平
( . 江 同 济科 技 职 业 学 院 , 江 杭 州 ,3 13 ;. 江省 水 利 水 电勘 测设 计 院 , 江 杭 州 30 0 ) 1 浙 浙 12 12 浙 浙 10 2
i s t e of wa e c ns r a c &h d o l c rc po r , u ho o l SU y a n e t a e h c r e i t n e h n s f n t ut t r o e v n y i y r —ee t we t a t r c u d t d nd i v si t t e u r nt st i i he T g ua on a d m c a i m o
2 hj n s n Istt o W a rReo re a d g Dei ntue f i g i t sucs n do o r, n zo 10 2Zhj n Chn ) e i
Ab ta t : S h o —e tr rs c l b ai i h b e khr u h ont sr c c o l n e i e ol ort p a on s t e r a t o g p i of t e eo m fr  ̄e t ri ig h r fr o t n tann mod . The u h r f hs e a t o o ti a tce ri l ha be n e c i s e t a h ng “ g n e n Ge l y nd o l En i e r g i o og a S i M e h n c ” f r c u l o e r . t t be f o he o lbo a i n c a i s o a o p e f y a s wih he ne t f t c l i a rt o

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

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

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个人汇报、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report, work plan, personal report, experience, contract agreement, document, planning plan, speech,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校企合作的心得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王晖(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分析校企合作中双方对资源要素的需求,揭示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依赖理论;会计专业一、校企合作现状和问题1985年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独立角色,全国就开始不断尝试和实践适用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学生通过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业务环境中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

但一直以来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公办院校,属于非盈利性组织,其更注重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补齐学校课堂教学的短板,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因为追求目标不同,导致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利益不一致。

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导者为学校,在合作中企业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不高。

即使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双方也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终学校也无法实现其目标。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意识到这个问题,相继在2017年、2019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这两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校企合作的办学主体是学校,而产教融合办学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这就从机制上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得到充分的重视,有利于双方的合作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

虽然产教融合是发展趋势,然而目前阶段并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具备产教融合的条件和资源,有很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找到合适的契机实现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可以充分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实现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的紧密结合。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校方派学生实习的层面,缺乏深入的合作机制和长期的合作规划。

2.合作模式单一。

目前的校企合作往往局限于特定专业或特定企业,合作形式单一,缺乏全面的、深入的合作。

3.双方合作意识不足。

一些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合作意识较弱,对校园企业文化融合的意愿不够强烈,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4.师资和技术力量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科研能力薄弱,很难提供企业需要的技术支撑。

以上问题使得当前的校企合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效果。

三、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1.建立合作机制。

一些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了详细的合作协议和合作方案,建立了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面临着更高的育人要求和更大的社会责任。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进行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使教育更贴近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机会和产学结合的培养环境。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最新的岗位需求、技术要求和培训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了其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校企合作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短缺和技术难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岗位素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招聘和培养适应自身需求的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高职院校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通过与企业的对接,确定学生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与此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虽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协同育人,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了解企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方案。

由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

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高彦【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最受关注的话题,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纵深改革的方向,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作者单位】高彦,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模式来看,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只有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高职教育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对校企合作积极展开探讨与实践,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但在加快取得成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个问题:(一)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发展后劲不足。

高职教育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但企业以赢利为根本目的,而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两者的追求目标有很大区别。

在政府鼓励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双方为快速取得对方支持而走入追求眼前利益的误区。

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实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

大多数企业只是挑选人才,而不参与人才的培养,因为人才培养需要企业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投入不可能立即取得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企业不愿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过多投资。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技术含量低,对技能实用型人才要求较低。

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简单技能的生产,为繁忙的企业创造利润,在此期间,学生变成了低层次的打工仔,进行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系统学习得不到保证。

对高职教育来说,以校企合作为借口,转嫁办学成本,只追求眼前利益,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对学生、教育和社会都是不利的。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深入体现,在多年校企合作探索及实践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本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以及经验,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

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

而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和意义1.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作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市场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教育质量的提高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实际的教育资源。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4.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 产学合作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是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双方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实际项目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企业导师的指导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学生的导师,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 实习实践的环节安排实习实践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简述与启示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简述与启示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简述与启示【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学生学习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具体实践模式,接着列举了一些成功案例,最后总结出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将会得到更好的完善和推广,为培养更多具有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优势、具体实践、成功案例、启示、总结、展望、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概念。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积极、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和优化。

随着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更新,校企合作实践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而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引入,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加实践性和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实习实践,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机制和职业发展需求,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概念、优势、具体实践模式、成功案例及启示,旨在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分析其内涵和特点,揭示合作模式下的优势和成功案例。

通过对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全面研究,进一步总结其启示,为高职院校和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摘要:1.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背景和意义2.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3.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和问题4.我国政策对校企合作的支持5.校企合作模式的前景展望正文: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背景和意义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1.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实习实训: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3.校企共建: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实验室等,共享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4.产学研一体化: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和问题优势:1.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最新的技术、设备和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学生就业: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问题:1.合作模式不够深入:一些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2.企业参与度不高:一些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并不积极,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3.学生实践机会不足:一些校企合作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难以在实践中提高。

四、我国政策对校企合作的支持我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鼓励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校企合作模式的前景展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前景广阔。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资源共享,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现状和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需求推动: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高职院校改革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校企合作能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机会。

3.政策支持:国家对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4.高教资源优化利用: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而企业则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资源和市场资源,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由于上述发展背景的存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1.现状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形式多样: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

(2)合作领域广泛:合作领域涉及到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生物、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领域。

(3)实施效果显著: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著,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问题尽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项目不够深入:有些校企合作项目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双方缺乏深入的合作意愿和动力,导致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困境与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困境与模式探索
的重 要方 向和根本 出路 。
然要 求 , 也 是 高等 职 业教 育 改革 的重要 内容 , 是 我 国职 业 教 育发 展 泄露 相关 商业 机 密 。同时 也担 一 t l , 学 生不 会处 理 客户关 系 , 造成 撤单
从 职业教 育 的本 质属 性来 看 , 教育 与生 产 劳动 相结 合是 由职业 教 育的 职业性 本 质特 征所 决 定的 。在 现代 经济 社会 中 , 传统 的 师傅 带徒 弟 的职 业教 育模 式 已经远 不 能满 足经 济对 人 才的需 求 , 现代 化 的学 校 职业 教育 模式 占据 了主导 地位 。但 是 , 学校 教育 制度 的 建立 使 得教 育 与 职业 相 分离 , 理 论 知识 与 实践 知 识相 脱 节 , 特 别 是受 普 通 教育 模式 的影 响 , 职 业教 育 的职业性 本 质难 以彰 显 。 因此 , 高 等职 业 教 育要 获 得进 一 步 的发 展必 须 要 回归 职业 教 育 的 本质 , 坚持“ 以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困境与模式探索
■张 鹏 潍 坊科 技学 院
理 的难度 。同时学 生往 往缺 乏 必要 的职 业素 养 , 难 以保障 学生 不会
或 者索赔 的情 况 。 3 . 学校 教 学 管理 受 影 响 。学 校教 学 管 理 强 调连 续 、 稳定 , 规 范
企 业 与高 职 院校 之 间 的合作 不 仅 是市 场 经 济发 展 对 企业 的必
安 排 不断 变 化 , 难 以协 调 。 甚 至 出现 , 企 业 临 时取 消实 习 的情 况 , 使
学 校 教学 陷入 被 动 。( 2 ) 学 校 专任 教 师束 缚 于课 堂 。职业 院校 的教
师往 往 以教学 为主 要任 务 ,既 不能 自己 下 企业 实 习 ,提 高个 人 素 质, 也 因为其 他 班 的课 程安 排 , 不 能往 返 企业 为 学 生提 供 教学 和专 业指 导 。( 3 ) 企业 兼 职教 师 的教 学质 量 难 以保 证 。 首 先 是工 作 时间 与 t课 时 间难 以协 调 。 正 常教 学 时间 内 , 也是 企 业兼 职教 师 在企 业 的上 班 时 间 , 因此 只能 把企 业 兼 职教 师 的安 排在 晚 上或 者 周末 。 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有关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有关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有关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角度,较深入地研究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切实开展好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高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存在的问题1.1 课程设置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1)专业课程的学科化,目前,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学科化取向:一方面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又互相脱离。

2)通识课程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专业课程主要针对职业岗位来传授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通识课程则着眼于学生全面文化素质的形成。

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通识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扮演着一种无关紧要的角色,必然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与素质结构的不完整及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良与个体生活质量下降。

1.2 校企合作不深入1)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生产一线是职校学生的最佳实习课堂。

但目前校企合作往往是职业或者说“提前预订”式的合作阶段,停留在实习、聘请兼职教师等表面上,从而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需要。

2)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二是学校的实践教学大多仍是按照“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安排的,学生一般是见习,企业没有提供职业岗位,因此学生面对许多生产技术问题,难以独立解决。

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2.1 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问题一直是职业教育的中心问题,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1)引入行业标准制定课程目标,行业标准是从业的基本规范与要求。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与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与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与思考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人才培养。

本文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必要性、存在问题和以及合作办学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作了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必要性;问题;策略随着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直接面向企业,要想有好的出路和发展,采用“关门办学,闭门造车”已不适应,必须寻求一条新道路,校企合作就是一种适合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各自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

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1.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教育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经验尚未上升为知识形态,知识和技能是由有经验长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传授给青年人。

近现代,随着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其成果转化为商品周期愈来愈短,所以要求教育要与生产紧密结合。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科技和生产发展,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生产力水平越高,这种要求越迫切。

社会上有些大企业,自己办校,培养人才,但要办出一流学校,并非易事。

于是,便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如“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办式”;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原因有二:其一是科技发展越迅速,产品更新速度越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的周期越短,科技人员与企业职工面对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产品。

若要与之适应,就必须用新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头脑,于是出现了“终身学习”的概念。

他们的再学习,仅靠其内部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与高校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思考
会所 需要 的人才。
的校企合作教学模 式 , 只进 行单 一岗位技 能培训 ,忽视综
合能力 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 实践学习的 比重小 ,实践教学
21实施符合校企合作 目的的教学改革 和课程设置 .
在校企合作教学过 程中 ,必须改 变传 统 的教学 方法 ,
与现实脱 节 , 得学 生不 能达 到与实 际需 求 “ 使 零对 接 ” ,
身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来达到 提高人才 培养
质量、提高知识水平 尤其是技 能水 平的 目的 ,满足社 会各 界对应用型 、技 能型人才 的需 求。因此 ,探索适合我 国国 情的校企合作教 育教学模 式 ,对 完善校企 合作办学 机制 ,
乃至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使得学生 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 的职业技 能不能很 好地得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3—1 2 通讯作者 :阙红艳 。lq9 2 ao.o e h 16 @yhotm。n
Hale Waihona Puke 阙红艳 ,等 :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 式研究 识 ,还应利用职业 实训基地 锻炼学生 职业技 能;把德育 教 育与感受企业文化 、体会企业工 作氛 围相结合 ,树立正确 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 ,最终达到学生 的专业能力和综合 知
此外 ,以学校教学为主的校企合 作教学信息 不够畅通 ,校
企在教育教学方面 的沟通还不到位 ,大大 限制 了校企合作
教学形式的创新 。
2建 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的核心 目的是满足企业 的高技 能应用人 才的需要 。因此 ,建立符合我 国国情 的高职校企合作教 育 教学模式 ,必须将学校与企业 、理论知识 与实践技 能紧密 结合 ,以实际的的需求作为教学选择 ,按 照企业对 岗位 的 要求设置课程 和岗位技能培训 ,由企业 和学校共 同培养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与培训企业订立培训合 同,整个培训 过程 由行 业协
纵观 国外产学研 结合 ,校企合 作办学 发展 职业
教育 的典型模式 ,大致有德 国 “ 双元制 ”模 式 、美 国 “ 合作教育”模 式 、英 国 “ 工读交替 ”模 式 、澳 大利亚 “ A E”模 式 、 日本 “ 学 合 作 ” 模 式 。 TF 产
成人 教育工作会议 ” 中指出 ,校企合 作可 以解决 当 前职业教育发展 中的一系列 相关 问题 ,高职 院校要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努力 开创职业 教育科 学发展 新
异 ,使其 在校企 合作 的具 体操作上 各有其 特征 ,但
是概括起来 ,主要呈现 为三种不 同的模式 :一 是 以
局面 。我 国高职院校 只有 不断探 索与实践 校企合 作
部 门成为职业教育 的主要组织 者 。它将学 生在企业
与办学 ,如学校 管理 、专业 设置 、师 资培养 、教学
的培训纳入学校 的教 学计划 ,学生 以接受学 校教育
本文是成都职业技术学 院 2 0 0 9年度高职教育研究重点课题—— 《 高职 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创新研究 》 阶段成果之


( )战略思考不足 一 我 国 目前 已形成 的校 企合作 大都是学校 为求生
存 、求发展和适 应市场 经济 的要 求 ,而主动 向企业
寻求教 育合 作 伙 伴 ,而 较 少 有 真 正建 立 在 优 势互
养模式和评价模式 的关 键环节 ,同时他把职业 教育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 发展规划 ,促使 了职业教
课题编号 :C S8一 4 。 J0 O 4
作者简介 :黄永久 (9 9一) 16 ,男 ,成都 职业 技术 学 院科 研处 副处 长 、副教授 。研究 方 向 :汉语 言文学 、高教研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究主要从分析 高职院校 “ 校 企合作” 模 式的本质 内涵与现 实意义 出发 , 整理 当前关 于校 企合作 的模 式类型 , 并探 索其 具体的 实践方
式, 以期为今后 高职 院校 “ 校企合作 ” 的深入进行提供相应 的参考 。最后 , 笔者就该模 式在 实践过程 中所遇到 的问题 , 提 出了 自己的

离 职皖 敕“ 校芷合作’Βιβλιοθήκη ’ 模 式 硇 搽 索 与 实 跬
山 东省 科 学 院情 报研 究所 王珏琛
[ 摘
山 东凯 文科技 职 业 学 院 聂媛 媛
要] 目 前, 越来越 多的 高职 院校在人 才培 养的过程 中, 尝试 采用“ 校 企合作” 的模 式 , 以 实现教 学 目标与市 场需求的接轨 。本研
学校 教师对所教 内容的感性认识 ; 另一方面 , 企业直接提供 各岗位上综 合 素质较 好 、 业务 能力较 强的人 员作 为指导教 师 , 直 接指 导学生 的操 作 。第二 , 共 建课程设 置。主要 是指校企双 方围绕共 同教学 目标 的要 求, 大胆 实行 课程改革 , 对专业进 行岗位工作分析 , 确定课程 的结构 、 内 容, 并开 发专业 教材 , 以确保 课程教 学 的质量 。第三 , 共建实 训基 地 。 主要从 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出发 , 共 同建立与 教学理论 、 技能训练 、 职 业素养培 养 、 职业资格认证等相关 的一系列教学基地 , 完成 对人 才的一 条龙打造服务 。 三、 高职 院校“ 校企 合作” 办学的思路与展望 1 . 开展校企合作 , 选择合适企业是关键 实行校 企合作 , 最终是要 实现学校 、 学生与企 业的合作 共赢 , 其教 学 的开 展是与企业 定位密切 相关的 , 因此 , 要开展 校企合作 , 选择 合适 的合作企业 是关 键。首先 , 学校要有 自己的教学 目标定位 , 要 明确 自身 的办学条件 。第 二 , 了解企业 的发展理念 、 规模 、 技术及发展趋 势 , 寻求 可长远发展 的合作 对象。第三 , 寻求深层合 作。从 目前来看 , 大部 分高 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 的过程中 , 还处 于较低层 次的合作 , 没有进行 深入 的探讨 , 特别是管理专业 等涉及企业核心 内容 的部分 , 在学生人企 实习 过程 中 , 并不能参 与其 中, 较 多 的还 只是单纯 的基层 工人性 质的操作 , 这对培养 技工性质 的人才较 为有效 , 但 并不能很好 地进行 管理层 面的 人才培养 。 2 . 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 价是完善教 学过程 的重要手段 之一 , 特别 在高 职院校校企 合作的教学过程 中 , 对于所涉及的教学 主体 、 内容较 单一的课堂教 学来 说更为复 杂 , 且关 系到校企合作 的进一 步展开 , 因此 , 健全 完善的教学 评价是很 有必要 的, 一方面 , 它能够及 时反映学生 的学习情况 , 有利 于 教师对其进行相应 的指导 , 以促进下一步学 习环节 的顺 利进行 ; 另一方 面, 及时准确 的教学评价 , 还能够使学校及企业反思 自己在教学过程 中 的不足 , 从 而进行调 整 , 以更好 地实现教学 目标 。从评 价 的内容来看 , 首先是对教学 目标及培养 方案的评价 ; 其次是对 教学过程的评价 ; 再 次 是对学生 的学习质量评 价 、 教师 的教学质 量评价 ; 最后 , 还包 括对毕业 学生在企业 中的表现评价 。 3 . 实施“ 一体化” 教师培养 般来 说 , 高职院校 的教 师多为直接从高校毕业 的学术型人才 , 具 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 而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 的高校 教育 , 它注重对人才 实践能力及 职业技能 的培养 , 因此 , 从教师 队伍来看 , 高职 院校教师还 缺乏对职业 的感性认识 , 无法切 身体会所 教内容 。从 现有 的校企合作 模式 中也可看 出 , 大部 分企业都 承担着为 高职院校提 供职业技 术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文章从高职层面深入讨论校企合作模式的若干问题,校企合作是以社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开展好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高职
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在体制上实现回归,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形成倒逼机制,使职业教育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而真正形成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

目前所强调的校企合作已不是基础层面的讨论,而是一种思想、理念上的更新和模式的创新,不仅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更是高职院校深层次和发展的根基。

一、校企合作体制层面分析
1.本体分析
以政府引导、校企主体。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这方面,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经验。

“双元制”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

政府为此可以发挥的主导作用有:一是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调控,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组织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为校企合作
提供平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保证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或直接给予经济资助等。

二是强化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

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

因此,必须规制承担职业教育企业的主要责任和义务,使职业教育真正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保证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

2.方法分析
多元整合、系统设计。

由于校企合作涉及很多参与主体,比如政府、学校、企业等。

在校企合作的内容上,包括受训者选拔的标准和规则、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师资的合作等方面。

因此,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多元整合的机制。

当然,是“学校本位”还是“企业本位”,应该由双方的条件和能力、行业的特点等因素决定,而不能一概而论。

纵观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轨迹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在两种“本位”取向上,应逐步从“学校本位”为主逐步转向“企业本位”为主,但从现实考虑,后者只是一种理想模式。

为此,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设计:一是制度层面上。

健全职业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校企合作法律框架,做到“依法治教”,使所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机构都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机制层面上。

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对区域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的“家底”和需求动态进行科学统计和预测,从而使政府在宏观上把握经
济发展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适配“度”。

三是操作层面上。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搭建校企合作多样化的平台;选择部分规模企业和骨干学校,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校企之间长期和稳固的服务关系和对接路径,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鼓励企业在学校中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或学校在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等。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
1.课程分析
众所周知,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从内容上讲,校企合作是以课程合作为中心展开的。

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决定了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在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岗位群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对象是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人本身。

工作任务分析的参照点主要有:产品或服务,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手段;关键操作环节;职业岗位等。

因此,在课程标准开发上,要重视对工作任务的细致描述,具体形式可参照企业工作任务书。

从工作任务分析到课程的转换。

其目标是要把工作任务表中的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最终目标是形成课程门类和课程结构。

它是通过建立学习领域来实现的。

通过某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某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一个或几个相互关
联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工作任务模块与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并非一一对应,其间存在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

转换方法可按照同级性、相关性和适切性进行,其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对应的,有些工作项目可以单独形成课程;第二种,需要把有些工作项目进行合并形成课程;第三种,对有些较大的工作项目,需要分解成几门课程。

2.教学分析
在教学安排上,一种是学校主导型,采取“教学工厂”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学校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和交替式学习。

另一种是企业主导型,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方法,实行交替式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

以上两种方式,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力图让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证明,企业的需求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根基,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与使用,最终要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得到体现,只有校企结合,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产生规模效应,走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高职院技应根据自身特点,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摸索出一条拥有自己特色的校企合作的道路,这样才能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2
[2]杨广斌: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职教通讯,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