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 《穷人》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 《穷人》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d956c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3.png)
第14课《穷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理解“穷人”的象征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对穷人的关注和尊重,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穷人”的象征意义,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难点: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对“穷人”的看法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激发他们对穷人的关注和认识,为后续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
2. 呈现: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同时,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扫清阅读障碍。
3. 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穷人”的象征意义的阐述,让学生理解“穷人”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身份,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的象征。
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社会关怀和人性思考。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谈一谈对“穷人”的看法和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归纳: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授法、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 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时代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配合板书,将讲解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连线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如“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如何面对贫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口头演讲。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论文或口头演讲的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25ad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9.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穷人》的这篇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穷人》六年级语文教案
![《穷人》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0bbdc83c4bb4cf6ecd11b.png)
《穷人》六年级语文教案《穷人》六年级语文教案《穷人》六年级语文教案1一、教材简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用多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有直接心理描写,又有间接心理描写;既有错觉、幻觉的运用,又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
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揍打、魁梧、倒霉、后脑勺、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的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在阅读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9《穷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9《穷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9e8f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c.png)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心理活动,解读写作方法。
4.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衬托等,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中涉及的场景和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指导,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写作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穷人在困境中顽强拼搏、互相帮助的精神,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与同学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剖析穷人的心理状态及生活困境,感受穷人间真挚的互助精神。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0dfab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9.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今天,就在我们即将走出母校的日子里,能够有幸在全校领导老师面前,特别是在联谊校的领导面前上一节课,大家高兴吗?那么,哪位同学敢上台来露一手?课堂上积极、勇敢有两种,第一种是老师已经提出问题或者已经说明要干什么,你觉得自己能答会做,举起手来了,这就是积极、勇敢,但还不够。
第二种是不管老师问什么或者让做什么事,不管你有没有把握都敢举手,敢尝试,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刚才我只说了“露一手”,并没说让做什么,你们就都不敢举手了,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真积极、真勇敢的人吗?那么,我再问一次:谁敢上来露一手?好!请你上来,看到没有,这才叫真勇敢,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到黑板上。
你们笑了,可能心里在想:这露一手就这么简单?早知道我也快点儿举手了!有点儿后悔是不是?后悔不要紧,只要你这节课积极思维,大胆发言,那么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积极、真正勇敢的人,能做到吗?好!(上课)【教学实录】一、整体感知师: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生:本文的作者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全部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名著。
师:看样同学们的预习效果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穷人》这则故事中去。
(播放课文影片。
)师:看了这个故事谁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故事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穷人》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穷人》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392a32f31b765ce050814dc.png)
《穷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穷人》是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围绕“爱”的主题。
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改写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
课文讲述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本中除了题目,没有出现一个“穷”字,我们却在字里行间读出困苦不堪;文本没有一处赞美渔夫夫妇,我们却在内心不住的赞叹。
作为“穷人”,却有“大爱”,有着善良、淳朴、伟大的美好心灵,有着对生命的尊重。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人文价值感受穷人善良、淳朴、伟大的美好心灵,感受爱与金钱无关,爱的基点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
3.语文要素运用扫读法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写作技巧;迁移续写,初步尝试运用心理描写等方法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会写12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汹涌澎湃”、“熬”、“忐忑不安”等词语。
2.运用扫读法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从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大爱”,充分感受穷人的美好品质。
3. 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写作技巧;迁移续写,初步尝试运用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品质。
【设置意图:《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应当做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
此外,本文是一篇小说,文体制约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作品意义的生成,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规范。
阅读时必须明确文体特征,在文体法则的指导下,坚持适体阅读。
因此,基于文体价值,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的提示,立足阅读素养的培养,设置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写作技巧,迁移练笔。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9《穷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9《穷人》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e543c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6.png)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2.教师设计一些相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教师通过展示穷人生活的画面和设计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共鸣。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
2.问题导向的引入: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品质。
2.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4.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和合作,共同完成讨论话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梳理出课文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品质。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教学内容的全面与深入: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00b10ab14e852459fb57b5.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穷人》一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一、认知和能力目标1.认读、掌握生字:搁(板)、帐(子)、(抱)怨、揍(一顿)、掀(起)、寡(妇)、魁(梧)、(倒)霉、熬(过去)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作课件、图片及配制音乐。
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大致了解情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_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通用11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dd5b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f.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通用11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篇1一、教材透视: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穷苦夫妇在濒临生活绝境的状况下,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并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俄国文学巨匠,以他灌铅之笔,朔造了桑娜、渔夫等穷苦人民的美好形象。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真是透过“穷”而彰显人性中美好的本色,也更显示出了穷人的高尚品质。
这正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穷人》不仅饱含人性美,也具有文学美。
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托法,表现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这也正是我们应该着力品味与用心咀嚼的精髓所在。
二、设计意图: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多么高级的层面,《穷人》都不会丧失他的存在意义,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消失其价值。
这个设计力图通过让学生反复地品读,反复地揣摩,多次地想象,多次地练笔,学会在字里行间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从而凸现这部经典的人性美,张扬名篇的文学美,让孩子们的语言和心灵走向更纯洁善良。
同时,致力于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力求语言、思维、情感共融一体,最终促成语文素养的提高。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能读准“哦”的读音。
2、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对文本有初步感受。
3、通过多次品读,感受穷人生活的贫穷和精神的富有。
感受文本的人性美。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四次“睡”的品读,想象补白,体味文本结构之美,手法之巧,刻画之深,用词之精。
2、通过沉入文本深究每个标点和字眼,感受到文本的文学美。
第一课时第一板块:检查预习,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226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b.png)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穷人》的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寡、忐、忑、魁4个会认字和溅、帐、帘、忐、忑、魁6个会写字;掌握溅起、帐子、眼帘、忐忑不安、魁梧、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认识穷人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背景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课题引入板书课题:穷人。
学生读题。
《穷人》是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穷人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大的词语,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肤黑而黄。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五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5e8e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4.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篇1 教材内容简介:课文《穷人》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
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感悟能力的佳作。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
2.本次选择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通过精读重点部分的句段来揣摩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动,从而凸显主要人物桑娜的美好心灵和崇高形象。
达到作者与读者在情感上与心灵上的共鸣。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段(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一)重点、难点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8fbdb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a.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质教案【优秀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质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0a55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1.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质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质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穷人》的教案篇一〖片段1〗设疑──荡起层层波。
师:老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读成一个个问题。
说说你对文章的理解与困惑。
(生答略)师:我也有个问题。
老师昨天晚上把文章读了三遍,在找一个字,你们猜猜在找哪个字?生(兴致勃勃地)冷、穷……师:这位同学与我心灵相通。
我不明白为什么1737个字中,就是没有一个“穷”字!课题是“穷人”,通篇却找不着“穷”字,难道作者搞错了?生:不是,作者写的确实是穷人。
桑娜和渔夫是穷人,西蒙也是穷人。
师:我怎么看不出来?你能通过读文章揭开我们的困惑吗?师:读文章之前,想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播放凄美的二胡曲《睡莲》)你听后的感受是怎样的?生:凄凉、凄惨、悲凉……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生:我用心聆听,从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到的。
师:音乐可以用心感受,读文章呢?生:精心阅读,要读进去,与作者心与心地交流……师:想要感受小说的丰富情感就需要用心读进去、还要想开来。
(板书:读进去想开来)用自己喜欢的轻声朗读或者静心默读走进文章,走进人物的心灵。
〖片段2〗品析──扬起片片帆。
生:“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从这句话中,我看出桑娜家里很穷。
师:简单地说,关键词是什么?生:补、破。
师:它让你想到什么?生:这张帆已经用了很久,已经破得不成样了。
他们夫妻多想再买一张新船帆,可是他们太穷了,买不起,只能补了再补……师:同学们,这就是“读进去,想开来”。
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继续说说你在桑娜家还看见什么?(师随生的解读板书关键词:补破帆、光脚、古老的钟、冒险打鱼……)师:我们刚才已经走进了桑娜的家,看到了补了再补的“破帆”,老得不能再老的“古钟”……我们也随着桑娜的脚步看过了西蒙家的阴冷潮湿、了无生气,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桑娜的家是──生:穷苦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六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1e1d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f.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六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教材分析: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那,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两个小孩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渔夫和桑那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课文离学生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学习本文,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及思想性;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桑娜一家的生活现状等。
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之深,本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激发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教学过程一、理解桑娜的心情初读9---11段1、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板书:忐忑不安)2、谁来读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指名说。
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①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②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③这是闹着玩的吗?④他会说什么呢?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
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5、再读9——11自然段。
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自己先练读——指名读)7、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为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省略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bd8d4c4a7302768e99398e.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三篇】教学要求:⑴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领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二、理解课文⑴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⑵他们确实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看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阅读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⑶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诵一遍(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把这种善良读出来。
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
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⑷桑娜确实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心田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1)指名读——想:桑娜的心田有什么变化(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胆怯、紧张、矛盾到坚决。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方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穷人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穷人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4462698408a1284ac85043fd.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穷人_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围绕“爱”的主题,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用一千多字的短篇小说讲述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从中看出淳朴善良的渔夫夫妇在生活的重压下,内心依旧富有,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让读者感动唏嘘。
《穷人》这篇课文是小说,小说有小说的读法,那就是要抓住情节、语言、人物去读,而且要通过人物这个主要线索将故事的情节、语言都拎出来,进行品鉴。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点)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种的写法。
(难点)三、学情分析课文离学生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学习本文,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四、教学重点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
五、教学难点学习小说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启发质疑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
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
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
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
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8f7c3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f.png)
3.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家长参与: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5.观察作业:观察身边的穷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思考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可以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悟,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文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总结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关注穷人的命运,体验生活的艰辛。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方法方面: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学习《穷人》,使学生感受到穷人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自己的生活。
2.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奋斗,总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3.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努力拼搏、奉献爱心,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穷人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2.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观点:
(1)课文中的穷人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他们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bfd5f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1.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析: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时代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有着鲜明的特色,通过地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基本上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进一步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对话及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地方法。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感悟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的帮助、支持。
四、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了解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温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会写“人”字?(请三名同学上黑板书写)2、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三名同学写的“人”字,谁写的最好?(同学评价)3、现在请三名同学将你们写的“人”字组合成一个字。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4bf5e51eefdc8d376ee32fb.png)
9 穷人学习目标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板书课题,学生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
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
(忐忑不安)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他会说什么呢?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5、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课文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88b1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9.png)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材简析:《穷人》选自俄国闻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
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夫君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凄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关心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专门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
按照情况的进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咆哮的深夜着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夫君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明白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小孩。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夫君是如何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凄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关心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爱好、适应、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存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语句。
2、引导学生明白得课文内容。
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鼓舞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作茧自缚”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鼓舞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明白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白得课文内容。
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教案2教材简析:《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
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1、教师板书:16 穷人2、请学生齐读课题。
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
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
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
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①桑娜a 白色帐子缝缝补补b心惊肉跳眼帘忐忑不安自作自受②渔夫魁梧黎黑湿淋淋忧虑【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
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
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
教学中用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
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
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可以出示:我从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
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
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
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精读第三部分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
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
“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因为。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因为。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
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
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
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板书设计16 穷人↓宁可自己吃苦桑娜:朴实善良也要帮助别人渔夫:朴实善良补充: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