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目标是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目标是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次武装斗争,1926年至1928年间,以中国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发起的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
战争的最终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内统一和建立民主政权。
在这场战争中,北伐军队的直接打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北伐军队直接打击的目标之一是北洋政府及其军阀势力。
北洋政府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央政权,由北洋军阀直接掌控。
北伐军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打击北洋政府的军事力量,削弱军阀的影响力。
北伐军队通过多次军事行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成功地夺取了多个重要城市,推翻了北洋政府。
其次,北伐军队直接打击的目标还包括北洋政府的军事基地和要塞。
北洋政府的军事力量分布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为了实现战争的胜利,北伐军队需要直接打击北洋政府的军事力量,夺取其军事基地和要塞,以确保自己的军事优势。
北伐军队在战争中多次攻击北洋政府的军事要地,如南京、北京等,一一攻克,进一步削弱了北洋政府的军事实力。
第三,北伐军队还直接打击了北洋政府的经济和财政支柱。
北洋政府依靠对外贷款和榨取民族资本的方式来维持其统治。
为了削弱北洋政府的经济实力,北伐军队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打击。
一方面,北伐军队实施土地改革和农民政策,削减地主和军阀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北伐军队在解放区进行了抗日工业运动,发展当地工业,削弱了北洋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最后,北伐军队还直接打击了北洋政府的外交势力。
北洋政府在中国境内享有一定的外交权力和地位,以维护自身利益。
为了打破北洋政府的外交统治,北伐军队致力于实施外交斗争。
北伐军队先后与苏联、美国等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削弱了北洋政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主要包括北洋政府及其军阀势力、北洋政府的军事基地和要塞、北洋政府的经济和财政支柱,以及北洋政府的外交势力。
通过直接打击这些目标,北伐军队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国内统一和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权,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1、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2,19世纪末,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1)主要问题有三个: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意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3、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其基本生产结构。
(2分)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分)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其特点。
(1)五种经济成分分别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1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1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分)(2)其特点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本身具有过渡性。
6、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初中历史北伐知识内容整理归纳
初中历史北伐知识内容整理归纳初中历史北伐知识内容整理归纳北伐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1926年至1928年的北伐打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消灭了北洋政府,促进了国家民族和平统一,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基础。
初中历史教育中,北伐的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
下面将从北伐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北伐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一、北伐的起因1.国民党的开明政策: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推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加强了中国革命力量,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2.军阀混战的削弱: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各地军阀割据,削弱了国家的力量,使得人民生活疲于奔命,这也是北伐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越来越猖狂,把东北、华北划给日本,引发了广泛的民族愤慨,为北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4.国共合作的促进: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形成了“宝山之战”等战役,对北伐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北伐的过程1.北伐的始于1926年6月,以清除张作霖为首的东北军为目标,实现南北统一和打击日本的目的。
2.在李宗仁、白崇禧、邹韬奋等将领的带领下,军队从广东广州出发,历经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最终攻占北平,宣告北洋政府倒台。
3.在北伐的过程中,红军和国民军相互配合,互相支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左右合流”。
4.在北伐战争中,还发生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事件,这些事件为北伐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三、北伐的影响1.消灭了北洋政府:北伐胜利后,北洋政府倒台,结束了封建主义的统治。
这次胜利对中国政治局势以及国际地位都起到了深远的作用。
2.推进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20世纪20年代初期,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最高潮,北伐更是推进了文化的新生。
3.加速了国共合作:北伐是国共合作的成果,国共两党在北伐的过程中加强了合作,形成了联合政府,从而实现了党派和谐合作的局面。
中共党史第四章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解析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唐 李 程 李 李 朱 谭 何 生 宗 福 济 培 延 应 智 仁 潜 林 深 德 闿 钦 党 代 表 刘 文 岛
党 代 表 黄 绍 弘
党 代 表 林 伯 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5湖南省委《战 士》周刊)
论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阐述了 “一切权利
归农会” 和建立农民武装的必要性,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
命的中心问题,要求共产党人领导农民前进。
当然在农运中也出现“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和侵犯中农利 益的左倾幼稚的错误。
农民运动的王
第四章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目的要求: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认
清马克思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本
分歧,了解右倾机会主义对中国革命 的危害。
第一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一、北伐战争
北伐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 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政权. 北伐的提出: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 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
江西农会(方志敏) 广东农会(彭湃)。 1927年3月30日成立全国农会毛泽东为总干事。
农民运动内容 建立农民 政权和武装,开展减租减息,插 标分田,打破族权神权,冲击封 建宗法制度。
这是中央农民讲习所 学员宿舍
3、在农民运动上的尖锐斗争
地主豪绅、国民党右派攻击农运是惰农运动,妨 碍北伐。 国民党政要和军人认为农运过火。 1926年12月,陈独秀主持中 12月中央特别会议
二、北伐期间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策略与胜利
北伐战争的策略与胜利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也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北伐战争的发动是有其背景和原因的,这场长达7年的战争的胜利也不是纯属偶然的,它背后的策略和战术分析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北伐战争背景北伐战争的发动也是有其背景和原因的。
第一,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北洋政府成立之初,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但是在统治了几年之后,北洋政府逐渐堕落成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专政,官僚度日,百姓无望。
第二,1925年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是发生在上海的一次大规模工人罢工和抗议活动,因为被北洋政府镇压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谴责和抗议。
这也为南京政府提供了动员人民推翻北洋政府的历史机遇。
二、北伐战争的策略北伐战争主要采取的是“带路打劫”的策略。
首先,北伐军在军事上采用了分兵突袭、各个击破的战术,打散敌军阵势,迅速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能力。
其次,北伐军在宣传上积极发动抗日情绪,推动民族统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进程。
然后,北伐军在组织上重视培养将领和士兵的队伍意识,提高了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最后,北伐军在政治上,重视建立良好的政治形象,打击腐败,重用有能力的民主派人士,提高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北伐战争的胜利得益于许多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1. 重视士兵队伍意识。
北伐军尽量满足士兵吃饱、穿暖和、有奖金等要求,提高士兵的意识,这样士兵在作战时更为顽强。
2. 大胆采用新武器。
北伐军先后获得了许多新式武器,如火炮、机关枪、手榴弹等,运用这些新武器可大幅提高部队的火力。
3. 有能力的将领。
北伐军的将领中有不少有政治、军事才能,如蒋介石、朱德、周恩来等。
这些将领在作战中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收获了士兵和民众的信任。
4. 国共合作。
北伐军可借助国共合作,获取共产党在农村地区的支持,进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北伐战争的成功,国民政府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
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你知道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伐战争的,欢迎大家阅读。
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
北伐战争的的胜利因素指导思想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高举护法大旗。
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
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大本”;故“今日言和平救国之法,惟有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一途。
”可见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北伐观中的地位。
重视军事斗争。
孙中山为恢复约法和国会,先后进行过多次护法战争。
如辛亥革命时期的北伐;1915年第一次护法战争;1922后第二次护法战争和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孙中山领导的北伐等等。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孙中山对军事北伐的重视程度。
联合其他力量。
早期的孙中山没有自己的军事武装,进行军事北伐只能依赖地方军阀。
采取利用或联合一派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的做法,致使他领导的多次北伐都因地方军阀的反对和破坏而失败。
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
战争策略国民政府在战争初期以两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
早在1925年9月,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就提出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北伐军事战略方针。
但是,由于国民革命军将领各有自己的算盘,所以在1926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北伐进军计划中,提出同时向湖南和江西进军,即同时与吴佩孚和孙传芳作战。
加伦回到广州后发现这个问题,立即要求修改计划。
经过加伦的劝说和多次磋商,各军将领才同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即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吴佩孚所部;同时和孙传芳进行谈判,并向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分别派出部分兵力进行监视和防备,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孙传芳;最后,集中兵力消灭张作霖,统一全中国。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北伐战争的成功,国民政府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
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你知道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伐战争的,欢迎大家阅读。
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
北伐战争的的胜利因素指导思想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高举护法大旗。
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
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大本”;故“今日言和平救国之法,惟有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一途。
”可见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北伐观中的地位。
重视军事斗争。
孙中山为恢复约法和国会,先后进行过多次护法战争。
如辛亥革命时期的北伐;1915年第一次护法战争;1922后第二次护法战争和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孙中山领导的北伐等等。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孙中山对军事北伐的重视程度。
联合其他力量。
早期的孙中山没有自己的军事武装,进行军事北伐只能依赖地方军阀。
采取利用或联合一派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的做法,致使他领导的多次北伐都因地方军阀的反对和破坏而失败。
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
战争策略国民政府在战争初期以两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
早在1925年9月,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就提出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北伐军事战略方针。
但是,由于国民革命军将领各有自己的算盘,所以在1926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北伐进军计划中,提出同时向湖南和江西进军,即同时与吴佩孚和孙传芳作战。
加伦回到广州后发现这个问题,立即要求修改计划。
经过加伦的劝说和多次磋商,各军将领才同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即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吴佩孚所部;同时和孙传芳进行谈判,并向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分别派出部分兵力进行监视和防备,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孙传芳;最后,集中兵力消灭张作霖,统一全中国。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战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战略、战术和影响。
一、背景:1.1 国民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等一系列爱国运动的兴起,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热情。
1.2 北洋政府的腐败:北洋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腐败,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1.3 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毅的领导力量。
二、目标:2.1 推翻北洋政府:北伐战争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结束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权。
2.2 统一中国:北伐战争力图统一中国,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3 建立新中国:北伐战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和发展。
三、战略:3.1 武装起义:北伐战争在开始阶段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通过夺取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控制权,发动全国范围的革命斗争。
3.2 游击战争:在战争的中期,北伐军队采取游击战争的战略,以灵便机动和袭击敌人的方式,削弱北洋军队的实力。
3.3 正规战争:北伐战争在后期转为正规战争,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决战的方式,最终击败北洋军队,取得战争的胜利。
四、战术:4.1 军事组织建设: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组织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
4.2 军事技术改革:北伐军队进行了军事技术的改革,引进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提高了作战效能。
4.3 战略指导: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战略指导,有效地指挥和组织了战斗行动。
五、影响:5.1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北伐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北洋政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2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北伐战争结束了中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5.3 形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
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和战役
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和战役方针问题(节录)周养儒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所发动的一场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战争。
这场革命战争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北洋军阀。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北伐战争虽然最后由于国民党内蒋介石和汪精卫反动集团背叛孙中山制定的革命纲领和革命的三大政策,而遭到惨重的失败。
但它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北伐战争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以锐不可挡之势,先后消灭了当时盘踞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三大北洋军用集团中的二大军阀(直系军阀吴佩孚和新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反革命武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基本上摧毁了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在这样短的时间就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
这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巨大成果。
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略和战役方针的正确。
虽然有些战役的战役方针,起初曾有失误,但由于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以纠正,从而使对战争的主观指导,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的情势,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发展。
北伐战争是由用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所发动的一场正义的革命战争,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因此,它就必然会反映出这场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曾经指出:“1924年到1927年革命时代有了新精神的军队,其作战方法也自然与其政治精神相配合,不是被动的呆板的作战,而是主动的活泼的富于攻击精神的作战,因此获得了北伐的胜利。
”研究这场战争的战略和战役方针的得失,对于理解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伟大胜利和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北伐战争的提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下,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开展的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应该说都是为了准备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导语: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策略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背景介绍北伐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重大政治军事运动。
此前,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经济衰退,外来侵略日益加剧,国内政治腐败,社会不稳定。
这样的状况使得人民渴望改变现状,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日益增强。
二、北伐战争的目标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的中国政权。
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三、战略和策略1. 分割瓦解敌军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其领导人通过采取分割瓦解敌军的策略,成功地使北洋军队内部产生了一定的动摇。
他们分化、拉拢甚至在敌营内成立了一些秘密组织,从而削弱了北洋军队的战斗力。
2. 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人意识到,要在北伐战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军事经验和理论。
因此,他们派遣一批干部到苏联、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学习军事战略和组织管理方法。
这些经验的吸收为中国的军事革命提供了强大支持。
3. 发动广泛群众运动北伐战争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人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工农武装力量,发动罢工和抗议活动,以对抗军阀和封建势力。
这些群众运动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四、战争的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时期的开始,有以下几点重要影响:1. 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北伐战争的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中国的民族独立。
尽管中国后来还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战争,但北伐战争给了中国人民信心和勇气,启发了后来的革命运动。
2. 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
革命力量的兴起,打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推动了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开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历史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3.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
史称“公车上书”。
4.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变法失败。
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武器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的法典。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
《临时约法》的许多条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北伐战争说课稿简版
北伐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革命斗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战略、战术以及战争的影响。
正文内容:1. 背景:1.1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共产党积极支持国民党的北伐行动,共同推翻北洋政府。
1.2 军阀混战的局势:北伐战争爆发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局势,各地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
2. 目标:2.1 推翻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代表了中国旧式封建统治的利益,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2.2 统一中国:北伐战争的另一个目标是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战略:3.1 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北伐战争采取了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战略,既进行军事行动,又开展政治宣传和组织工作。
3.2 武装夺取城市:北伐战争通过武装夺取城市,逐步扩大解放区的面积,削弱敌人的力量。
4. 战术:4.1 游击战:北伐战争中,共产党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术,灵活机动,以小股力量打击敌人,有效地消耗敌人的战斗力。
4.2 武装起义:北伐战争中,共产党还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了一些城市,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影响:5.1 推动了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加强了两党之间的联系和互信。
5.2 统一了中国:北伐战争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5.3 形成了新的政权: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创了中国国民革命的新时代。
总结: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革命斗争,通过国共两党的合作,推翻了北洋政府,统一了中国。
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战略、战术以及战争的影响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伐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简答题及答案(1)
第一章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什么?(2次)P14答案: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2分)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2分)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2分)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2次)P14-15答案: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分)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分)民族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分)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9答案:第一,社会制度腐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的统治者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这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落后。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P2答案: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2分)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分)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1分)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1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分)5.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
P21答案: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3分)他大声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第一章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1)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2)关系: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 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渐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4)中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造成了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3.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与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而完成第二大任务是完成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2020年10月03708近代史纲要自考真题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03708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3、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4、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5、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原世道觉醒》B.《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6、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A.长沙战役B.北伐受挫C.天京事变D.安庆失守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A.师以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维新变法,救亡国存8、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金陵机器局C.马尾船政局D.天津机器局9、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D.维新派与守固派的论战10、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文化保守B.经济技术落后C.社会制度腐败D.军事装备落后11、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A.胡适B.鲁迅C.陈独秀D.李大钊12、1921年8月,中国中产党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
A.上海机器工会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C.省港罢工委员会D.中华全国总工会13、1930年8月,国民党民主人士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
在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的总兵力大大超过国民革命军的情况下,广东国民政府所辖的北伐军要取得反对北洋军阀的胜利,从军事斗争上讲,必须首先制定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否则,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北伐军对北洋军阀的攻击,所制订的总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后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这一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北伐军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占领武汉,迅速消灭吴佩孚的反动势力,这是正确的。
这不仅因为吴佩孚对广东威胁最大,其兵力分散,容易歼灭,而且革命军进攻武汉,掌握中国中心地带,对革命势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武汉扼长江和京汉、粤汉两路之枢纽,在经济上除上海外,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区域,在军事上是战略要地,向北可以沿京汉路直趋河南而取北京,向东可以顺长江直扑皖、赣、江、浙,西扼四川,并且有当时全国最大的汉阳兵工厂。
占领武汉,便从根本上捣毁吴佩孚的巢穴,必将使西南地方军阀和吴佩孚一些部下动摇,归向广东国民政府,必能壮大革命声威;同时,可与在陕豫边境的冯玉祥国民军取得联系,为北伐军下步进军造成有利的态势。
在北伐军集中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时,必须稳住孙传芳,同时又要防备孙传芳的进攻。
因为如果孙传芳一旦醒悟,积极援助吴佩孚,从闽向广东或从赣向湖南全力攻击。
北伐军的后方基地和北伐军作战的右侧背将受到威胁,北伐军的作战将增加很大的困难。
为稳住孙和防备孙的进攻,广东国民政府一方面派张群到南京,同孙传芳谈判。
广东国民政府曾向孙传芳提出,如果孙不阻碍北伐军。
国民政府可帮助孙军攻取山东。
另一方面,在湖南与江西边境和广东与福建边境派出一定的兵力监视孙传芳,防备其进攻。
同时,也为日后进攻孙作准备。
在消灭吴孙时,稳住张作霖,使其不能下决心援助吴、孙,这是北伐军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稳住张作霖,广东国民政府派人同张作霖进行谈判,在李大钊的主持下,李石曾、柏烈武等同张作霖的代表胡若愚、郑谦在北京谈判。
当时杨度也积极在双方之间进行斡旋。
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引言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北洋政府的决裂,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策略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的中国,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北洋政府在军阀混战的局势下,统治无力,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认识到时机成熟,决定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革命。
三、目标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希望通过北伐战争,打破军阀割据的局面,推进革命事业的进程,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四、策略1. 军事策略:北伐战争采取了“分进合击”的军事策略。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先后在湖南、广东、江西等地发动起义,形成了多个革命根据地。
然后,红军主力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向北进发,分别打击北洋政府的军队,最终合围北京,推翻北洋政府。
2. 政治策略:北伐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采取了联合各界的政治策略。
他们与国民党合作,共同组建了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这种联合的政治策略使得北伐战争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增加了胜利的可能性。
五、影响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推翻北洋政府:北伐战争最终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 建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这种合作关系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加强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使得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4. 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北伐战争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推进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北伐战争的目标
北伐战争的目标
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
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推翻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是当时中国的统治政权,但其统治腐败,国家处境困难。
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通过割席断交,推翻北洋政府,才能为中国人民谋得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
2. 统一中国:北伐战争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处于分裂和割据状态。
各省份的军阀混战,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统一进程。
北伐战争的目标之一就是统一中国,消除割据,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3. 实现社会革命:北伐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战争,更是一场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提出了土地革命、农民革命和工人革命等口号,旨在改变人民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
4. 反对帝国主义:北洋政府在国内无力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北伐战争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独立权益。
5. 维护民族尊严:北伐战争的最终目标是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和利益。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在国内外遭受了各种剥削和压迫,国家需要有一场革命战争来拯救和保护人民的权
益。
北伐战争通过推翻北洋政府和实现社会革命,旨在为中国人民谋得真正的民族尊严和自由。
总的来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进行社会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自由、公正的社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非常明显,直接打击的目标当然是当时的三个大军阀:盘踞两湖,河南京汉铁路沿线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接着就是直系划分出来的“五省联军”的孙传芳,这两个人都是对外号称兵力二十万的人。
最后一个就是东北奉系大军阀张作霖,这个据说兵力有三十多万。
北伐军讨论出来的方针很简单,由南向北打。
当然这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的,经过情报分析,在两湖的吴佩孚其实是三者之中相对比较弱的。
再加上三个大军阀其实内部也不是那么团结,就抓住这一点,北伐军开始根据方针进攻。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攻击的是吴佩孚的主力。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湖南人民也早就烦吴佩孚了,他们正在进行反吴佩孚的运动。
北伐军首先派遣第四、第七小队进入到湖南。
成功之后,再把大部队引进去。
逼得吴佩孚一路退守都武汉。
而在这个时候,另外两个大军阀看到吴佩孚的形势不妙,再也没有办法保持中立,但是两大军阀还要保留自己的实力,所以他们会帮助吴佩孚一下,但不会尽全力。
因此北伐军在对付吴佩孚时并没有损失太多。
在吴佩孚的兵力濒临崩溃的时候,孙传芳有预感下一个就是自己,他连忙排兵布阵。
但是在北伐军集中兵力的强势猛攻之下,可谓是节节败退。
最后孙传芳向张作霖求救,北伐军也迎来了最后与张作霖的战斗。
以上就是“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的答案。
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呢?
北伐战争的意义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
北伐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