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偶理论
第三章 力偶与平面力偶理论)
M 0 F F h
力对点之矩(力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 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它的正负: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负。 常用单位为 N· m 或 kN· m。 注意:力矩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等于零 (1)力的大小等于零;
(2)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即力臂等于零;
(3) 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为零。
78.93N m
按合力矩定理 M O F M O Ft M O Fr
F cos θ r 78.93N m
例3-2 已知:q,l; 求: 合力及合力作用线位置. 解: 取微元如图
x q q l l x 1 P q dx ql 0 l 2
M Mi Mi
i 1 n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M = 0,有如下平衡方程
Mi
0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 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例3-1
已知: F=1400N, θ 20 , r 60mm
求: M O F .
解:直接按定义
MO
F F h F r cos θ
M1 F1 d M2 F2 d
M1 F1d
M 2 F2d
Mn Fn d
M n Fnd
=
=
FR F1 F2 Fn
F1 F2 Fn FR
=
=
=
M FRd F1d F2d Fnd M1 M 2 M n
定理: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 彼此等效。 推论: 任一力偶可在它的作用面内任意转移,而不改变它对刚体 的作用。因此力偶对刚体的作用与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位置无 关。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与 力偶臂的长短,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力矩和力偶理论
F2
z = F3 o
R
z
若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则其合力对点( 若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 则其合力对点(轴)之矩等于力 则其合力对点 系的各个力对同点( 之矩的矢量(代数) 系的各个力对同点(轴)之矩的矢量(代数)和。 平面力系的情况下: 平面力系的情况下: r r m o ( R) = ∑ m o ( F )
p.7 p.7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m = 0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本章主要内容
一、力矩和合力矩定理
1. 力对点之矩 2. 力对轴之矩 3. 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的关系 4. 合力矩定理
二、力偶及其性质
1. 力偶与力偶矩 2. 力偶等效定理 3. 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p.8 p.8
结论:空间两力偶的等效条件是 它们的力偶矩大小相等、 结论 空间两力偶的等效条件是:它们的力偶矩大小相等、 空间两力偶的等效条件 力偶矩大小相等 转向相同、作用面的方位也相同。 转向相同、作用面的方位也相同。 可以将力偶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 作用面内任意移转 性质 1 :可以将力偶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力偶 对刚体的作用。 对刚体的作用。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的力和力 性质 2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的力和力 偶臂,则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并不改变。 偶臂,则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并不改变。 性质 3 :可以将力偶在平行平面内移动,而不改变对刚体的 可以将力偶在平行平面内移动, 平行平面内移动 作用。 作用。
p.6 p.6
程力学
工程力学
二、力偶及其性质 (Couple and Its Property) 3. 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Composition and Equilibrium of Couple
理论力学第3章-力偶系
例 3-1 图示机构,各杆自重不计,在两力偶作用下处于平 衡。已知:M1 = 100 N · m,O1A = 40 cm,O2B = 60 cm。 试求力偶矩M2的大小。 B A FB F B FA
30 o
B
O1
B
A FA M2
M1 FO1 O1 A M1
M
2
O2
O2
FO2
解:取O1A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若两个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二力 偶等效。
两力偶的等效条件 :力偶矩矢相等,即
M1 M2
(3-2) FR'
B'
证明:
A'
FR F1 FR F'
A B
FR' F1'
F
力偶(FR,FR' ) 代了原力偶(F,F' ) 并与原力偶等效。
A'
FR
FR'
B'
D F' C
比较(F,F')和(FR,FR')可得 M(F,F')=2△ABD=M(FR,FR') =2 △ABC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M ( M x )2 ( M y )2 ( M z )2 (280)2 1602 (800)2 862.55 kN m
M cos( M , i )
280 0.3246 M 862.55 My 160 cos( M , j ) 0.1855 M 862.55
1 3 200 280kN m 5 5 4 M y M y M 1 y M 2 y 0 200 160kN m 5 2 M z M z M1z M 2 z 400 5 0 800kN m 5 M x M x M1x M 2 x 400 5
理论力学--力偶理论
Fn dn
Fn1
F1
d1
d2 F2
A
B
F11 d
F21
A
B
d
FR
M1 F1d1 F11d
图3-4 M 2 F2d2 F21d ,…,
M n Fndn Fn1d
FR F11 F21 (Fn1 ) FR F11 F21 (Fn1 )
3 力偶理论
与力一样,力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量。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偶 不能使刚体产生移动效应,只能使刚体产生转动效应。
力偶是一种特殊的力系,没有合力,不能与单个力平衡。
但它具有可移转性、可改变性等重要性质,它对刚体的转动效 应完全取决于力偶矩矢。
3.1 力偶、力偶矩矢
3.1.1 力偶的概念
如图3-1所示,作用于刚体上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的一对平行力,称为力偶(Couple),记作 (F,F′)。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投影形式。
M FR d (F11 F21 (Fn1)) d M1 M2 Mn M
3.2.2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 于零,即
M M1 M2 Mn 0
(3-4)
式(3-4)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由于只有一个平衡方程,因此 只能求解一个未知量。
M
(1)乘积Fd; (2)力偶的转向; (3)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F d F′
图3-2
这三个因素用一个矢量表示,称为力偶矩矢,记为M。力偶矩矢的 表示法如下:矢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表示力偶矩的大小Fd ;矢的方位垂 直于力偶作用面;矢的指向按右手规则确定,即右手四指的指向符合力 偶转向而握拳时,大拇指伸出的方向就是力偶矩矢的转向。
工程力学(人民交通出版社)第3章 第2节力偶系
Fy
F
C
B D
b
Fx x
a
MA( F ) MA( Fx ) MA( Fy ) Fx b Fy a F cos b F sin a Fa sin Fb cos
F Fx Fy
Fx F cos Fy F sin
Mo (F , F ' ) Mo (F ) Mo (F ' ) F (d x ) F ' x F d
⑦正负规定:逆时针为正 ⑧单位量纲:N m 或 kN m
二、力偶与力偶矩
2、力偶的特点 ⑨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⑩力偶矩矢 用一个矢量表达三要素:力偶矩矢。
§3-2
力矩与力偶理论
一、力对点之矩 二、力偶与力偶矩 三、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力对点之矩
1、平面中力矩的概念
力对物体可产生运动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既可能产生移动(平动)效应, 也可能产生转动效应,或者同时产生这两种运动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 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力使物体绕某点的转动效应,则用力对该点的矩来度量, 简称力矩。
2)合力矩定理 将力Fn分解为切由合力矩定理得:
M o (Fn ) M o (Ft ) M o (Fr ) Fn r cos 0 Fn r cos
小结力偶和力偶矩
1. 力矩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度量力对物体的转动 效应:
即有: Mx mx My my Mz mz 同理: M Mx 2 My 2 Mz 2
( Mx ) ( My ) ( Mz )
2 2 2
z
MZ
理论力学力偶理论
)2
cos(M , i) M x
M
cos(M , j) M y
M
cos(M , k) M z
M
(3-7)
3.3.2 空间力偶系旳平衡方程
空间力偶系平衡旳充分必要条件为:合力偶相应 旳力偶矩矢量为零矢量。
M 0
(3-8)
空间力偶系旳平衡方程
M M
x y
0 0
M z 0
(3-8)
B
F
d
A
F
F
图3-1
由二力平衡公理可知,力偶不是平衡力系,它是一种
特殊旳力系。在力偶旳作用下,刚体会产生转动效应。例 如,汽车司机用双手转动方向盘,钳工用丝锥攻螺纹,电 动机转子受到电磁力作用旋转等等,都是力偶作用下刚体 旳转动效应。
力偶是力学中旳一种基本量。 力偶没有合力。
力偶不能与单个力等效,也不能与单个力平衡。
对于平面力偶系,各力偶作用面相互重叠,所 以各力偶矩矢旳方位相同。这时,力偶矩矢可用一 代数量体现(见图3-3),即
M Fd
M
图3-3
一般要求,当力偶使刚体产生逆时针旳转动时, 力偶矩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力偶矩旳单位为牛·米 (N ·m),或千牛·米(kN ·m)。
3.1.3 力偶旳等效
若两个力偶对刚体旳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二力偶 等效。
3 力偶理论
与力一样,力偶是力学中旳一种基本量。作 用于刚体上旳力偶不能使刚体产生移动效应,只 能使刚体产生转动效应。
力偶是一种特殊旳力系,没有合力,不能与 单个力平衡。
但它具有可移转性、可变化性等主要性质, 它对刚体旳转动效应完全取决于力偶矩矢。
3.1 力偶、力偶矩矢
3.1.1 力偶旳概念
第三章 力矩理论与 力偶理论
的代数和。
m
i
2、空间力偶系的合成
设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偶 M1 , M 2
F1
M1
' F1
' M 1 {F1 , F1 }
r F F2 M 2 F F ' 2
' ' ' F F1 F2 F F1 F2 ' M R {F,F } r ( F1 F2 ) M R r F r F1 r F2
二、力偶的等效条件
M1 B
rBA F1 M1 M2 rCD F2
M2
rBA
A
F1 F2’
C
rCD
D
F2
F1’
M1 rBA F1
M 2 rCD F2
力偶矩矢相等的两力偶等效
(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完全决定于力偶矩矢量) 1).任意搬动(水平、垂直) 2).可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 10 = F 5 10 大小、转向相同 M F’
静力学
第三章 力矩理论与力偶理论 §3-1 力矩理论
一般情况,作用在物体上 质心以外点的力将使物体产生 移动,同时也能使物体产生相 对于质心的转动。
一、力对点的矩 1、平面
平面问题中, 力对点的矩 是代数量。
d
0
F A
0:矩心,d:力臂 M 0 (F)= ±Fd
单位:kN· m
+ _
2、空间
空间问题中, 力对点的矩是矢量。 力F 对o点的矩 等于力作用点 A 对o点的 矢径 r 与该力F 的矢量积。
F Fz
Fxy o d
Fxy
z
第三章 力矩理论与力偶理论
M2
例3-3 已知:F,q,b及六面体的边长a,b,h。试求力F对轴x的矩。 解: 利用力矩关系定理 力F对点O的矩
x
zF
b
q M O bk F F Fx i Fy j Fz k O F cos q cos bi F cos q sin bj F sin qk M O bF cosq (sin bi cos bj )
ix iy iz
M
i
0
例3-3:结构如图所示,已知主动力偶 M,哪种情况铰链的 约束力小,并确定约束力的方向(不计构件自重)
解:
1、研究OA杆 A
2、研究AB杆 A
M
B
F
O
M
(A)
B
F F
O
(B)
F
例3-4:图示杆BC上固定销子可在杆AD的光滑直槽中滑动, 已知:L=0.2m,M1=200N· m,a300,求:平衡时M2。
第三章
一、力对点的矩 1、平面
力矩理论与力偶理论
§3-1 力矩理论
0:矩心,d:力臂
M 0 (F)= ±Fd
单位:kN· m
+ _
2、空间
定义:
z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方向按右手法则(r F)确定;
3)作用在点O。 解析表达式: r xi yj zk ,
1)其大小;M O ( F ) F d 2 AOAB
合力偶矩矢的方向余弦
cos M , i 0.6786 cos M , j 0.2811 cos M,k 0.6786
理论力学__第3章__力偶理论
图
3.3
3.1 力对点之矩
有
M O ( F R ) = rA o × F R = rA o × ( ∑ Fi )
∑ (r =∑ M
=
Ao O
× Fi ) ( Fi )
(3.5)
可见,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各分力对 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各分力对 同一点之矩矢的矢量和,称为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同一点之矩矢的矢量和 汇交力系合力矩定理
3.2 力对轴之矩
设有通过坐标原点O 的任一轴 ζ,其单位矢量ζ0,ζ轴在坐标 系Oxyz中的方向余弦为 l 、m、 n,如图3.7所示。应用力矩关系 定理求得力F 对于ζ轴的矩为
3.1 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人们从实践中知道力除了 能使物体移动外,还能使物体 转动。而力矩的概念是人们在 使用杠杆、滑轮、绞盘等简单 机械搬运或提升重物时逐渐形 成的。下面以用扳手拧螺帽为 例说明力矩的概念(图3.1)。
图
3.1
3.1 力对点之矩
实践表明,作用在扳手上 A 点的力 F 能使扳手 绕O 点(即绕通过 O 点并垂直于图面的轴)发生转动。 而这种转动效应不仅与力 F 的大小成正比,而且与力 的作用线到 O 点的垂直距离 h 成正比,亦即与乘积 成正比。另外,力 F 使扳手绕 O 点转动的方向不同, F ⋅h 作用效果也不同。因此,规定 冠以适当的正负 F ⋅h 号作为力 F 使物体绕 O 点发生转动效应的度量,称 点之矩。用符号MO(F)表示,即 为力 F 对 O 点之矩 力
M z ( F ) = M O ( Fxy ) = ± Fxy h
(3.7)
3.2 力对轴之矩
理论力学-力偶理论
力偶的力矩计算公式
力偶的力矩可以通过力偶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来计算。力偶力和力偶臂之间的乘积可以表示力偶的 力矩。力偶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力偶力乘以力偶臂长。
力偶在力矩运算中的应用
力偶在力矩运算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的 效果。通过计算力偶的力矩,我们可以确定物体在平衡时所受到的外力。
几何矢量法和辛普森法解力偶 问题
几何矢量法和辛普森法是解决力偶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几何矢量法利用几 何图形和矢量知识进行分析,而辛普森法则通过数值计算来解决力偶问题。
力偶主要应用领域
力偶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结构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计算力的效果, 从而实现结构的稳定和均衡。
总结与回顾
力偶是由两个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力组成的力对,在力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理解力偶的特点、表 示方法和力矩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组成的力对。力偶的力 矩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力矩运算中的问题。
力偶的概念介绍
力偶是由两个同大小、涉及相反的力构成的,它们的作用线并不重叠的力对。 力偶可以用于描述一对作用在线上的力的效果。
力偶的特点与表示方法
力偶的特点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线不重合。力偶可以通过表示法来描述,如表示为向 量形式或者坐标形式。这些表示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计算力偶。
工程力学第三章力矩力偶系
M ( F ) r F sin O
定理:如果力系存在合力,则合力对某一点的矩等于力 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矢量和。
即:若作用在刚体上 { F , F , , F } { F } 1 2 n R
则:
M ( F ) M ( F O R O i)
i 1
n
例 水平梁 AB 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载荷的最 大值为 q ,梁长为 l 。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0
将 Q 和 q(x) 的数值代入可得
xC
2 l 3
§3-2 力偶理论
一.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 力偶的作用 效果 ·力偶的第一性质
力偶的定义:由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 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 之为: ( F, F ' )
F
hபைடு நூலகம்
F
'
h——力偶臂
力与力偶的作用效果比较:
FA
第三章 力矩 力偶系理论
§3-1 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矢量来度量 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 一、力对点之矩
B F O
定义:
r
h
A
M r F oF
矢量积形式
M r F oF
二、 合力矩定理
大小: r F F h 2 OAB 方向: 由右手定则判定
25 N 0.4 m
M=10 Nm
25 N
§3-3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
{ M , M , , M } { M } 1 2 n R
n
即:
M R Mi
i 1
力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同济版_理论力学_王斌耀(同济理力最好老师)_第3章 力矩理论与 力偶理论
z
Fz B β
y=180mm
F Fy
A
Fx α Fxy
y
z=200mm
0 x x=0, =0, y=180mm, =180mm, z=200mm. =200mm.
§3-2力偶的概念
一、力偶与力偶矩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互平行的两个力所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M O ( FR ) = M O ( F1 ) + M O( F2 ) = ∑ M O ( Fi )
合力对点(或轴) 合力对点(或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 同点(或同轴)之矩的矢量和(代数和) 同点(或同轴)之矩的矢量和(代数和)。
z A
F1 F2
y
FR
r × FR = ∑ r × Fi
i =1
O
n
r
x
1、平面力偶
F
F’
1、平面力偶
F’ F
F’ F
F
A
d
rBA
B
F′
+ _
M=±Fd (Nm) ±
力偶作用平面
d:力偶臂
2、空间力偶 力偶的矢量表示
M A = rBA × F = M B = rAB × F
'
M
右手法 则为正
B
F
rBA
A
F’
力偶矩矢量垂直于力偶所在平面,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力偶矩矢量垂直于力偶所在平面 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P力作用点的矢径 力作用点的矢径
r = xi + yj + zk ,
x = 5cm, y = 6cm, z = 0
理论力学第三章力矩与力偶
M mi m1 m2 m3 m4
4(15) 60 N m
例 :工件如图所示,它的四个面上同时钻五个孔,每个孔所受的切 削力偶矩均为80 N·m。求工件所受合力偶的矩在x,y,z轴上的投影 Mx,My,Mz,并求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
所以合力偶矩矢的大小
M
M
2 x
M
2 y
M
2 z
284.6 N m
合力偶矩矢的方向余弦
cos M,i 0.6786, cos M,j 0.2811, cos M,k 0.6786
三、力偶系的平衡
空间力偶系的合成结果是合力偶
Fy= F cos450cos600=1000×0.707×0.500 N= 354 N
Fz= Fsin450=1000.0×0.707 N= 707 N
力F 对三个坐标轴的矩分别为
M x (F ) ( yFz zFy ) 0.06 707 42.4 N m
M y (F ) (zFx xFz ) (0.05) 707 35.4 N m
力偶矩矢与O点的选取无关,因 此力偶对空间任意一点的矩是一个常
A rAB
dB
mO
rmOAo(FF)omrOoB(FF)
rOA
(F
)
rOB
F
(rOB
rOA )
F
rAB F 力偶矩矢大小
mO
F d
矢量
结论:力偶矩矢为自由矢 量,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完 全取决于力偶矩,与矩心无关
第3章 力矩理论和力偶理论
二、力偶系的平衡 平衡条件:
M M 1 M 2 M n M i 0
M R ( M ix )2 ( M iy )2 ( M iz )2 0
M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M M
ix iy iz
0 0 0
A
z
F B b
a
y
O x x=0,y=18,z=20,
Mx=18×43.3-20×17.7=426 N· m My=20×17.7=354 N· m Mz= –18×17.7=-318 N· m
l 3 30 cm, 例: 一长方体的边长分别为l1 50 cm,l 2 40 cm,
F=50 2 N,试求此力对OA轴之矩。
Fx
r xi yj zk
F Fx i Fy j Fz k
z
x
Fxy
Fy Fy
j
y Fx
y
x
Fxy
M z (F ) xFy yFx
M x (F ) yFz zFy M y (F ) zFx xFz
力对轴之矩
MO
z F
M x ( F ) yFz zFy M y ( F ) zFx xFz M z ( F ) xFy yFx
[整体]
z M2
Mx 0 My=0, M1+M3 sin300=0
M3= –10N· m
M1
Mz=0,
y
M2+M3 cos300=0
O
M 2 5 3N m
M3
300
x
例6:图示杆BC上固定销子可在杆AD的光滑直槽中滑动,已 知:L=0.2m,M1=200N· m,a=300,试求:平衡时M2。
理论力学-力偶系PPT课件
扭摆实验
扭摆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力矩和角动量守恒的经典实验。在实验 中,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相同力矩作用下的转动周期,可 以验证力矩与转动惯量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力偶系的概念。
扭摆实验中,力偶系的作用是提供稳定的力矩,使得物体能够进 行稳定的摆动。通过调整力矩的大小,可以观察到摆动周期的变 化,从而验证力矩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车辆动力学中的力偶系
总结词
影响车辆性能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在车辆动力学中,力偶系对车辆的性 能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汽车悬挂 系统和转向系统中,力偶系的设计直 接关系到车辆的操控性能、行驶稳定 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04
力偶系与刚体平衡
刚体的平衡条件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即所有外力的矢量 和为零。
06
力偶系理论的发展与展望
力偶系理论的现代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提高了力偶系理 论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非线性力偶系的研究
随着对非线性现象的深入了解,非线性力偶系的研 究逐渐成为热点。
多物理场耦合的力偶系研究
考虑多个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多物理场耦 合下的力偶系特性。
03
力偶系在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系统中的力偶系
总结词
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在机械系统中,力偶系是实现各种运 动和操作的关键因素。例如,在齿轮 传动、链传动等机械系统中,力偶系 的作用是实现扭矩的传递和转换。
建筑结构中的力偶系
总结词
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保障
详细描述
在建筑结构中,力偶系是维持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 素。通过合理设计梁、柱等结构件的力偶系,可以确保建筑 在承受各种载荷时仍能保持稳定。
自然科学史与方法论 力偶
自然科学史与方法论力偶
力偶是指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它们的作用
线在同一直线上。
力偶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机械领域。
在自然科学史中,力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阿基米德
就研究过力偶的性质,他提出了“浮力原理”,即浮在液体中的物体
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重量。
阿基米
德用力偶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证明了浮力取决于物体与液体的体
积关系。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力偶的应用也有了一系列的拓展。
牛顿
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实际上就是力偶的体现。
在静力学中,力偶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转动。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力偶也是非常重
要的概念,例如,在飞机的气动设计中,力偶可以用来平衡机翼上的
扰流器对飞机产生的力。
作为自然科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力偶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
的关注。
在方法论上,物理学家们通常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力偶
的规律和特性。
同时,理论建模也是力偶研究的重要方式,通过数学
模型来描述力偶的作用和影响。
总之,力偶的概念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机械设计和工程领域中必不
可少的概念。
空间力偶理论
•证明 刚体内两平行的平面I和II
平面I内有力偶(F,F`),力偶臂AB=d
在平面II内平行于AB的A`B`上加上
平衡且平行的力系F1、 F2 、 F3 、 F4
I
II
R`
F
F2
R与R`是一平衡力系, 可以减去。
力偶从平面I移到了平 面II,且对刚体的效应 不变,原力偶(F,F’) 与新力偶(F1 , F2)是 等效的。
m
力偶系的平衡的必要且充分条件
• 合力偶矩矢为零 m 0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各力偶矩矢在直角坐 标的任意坐标轴上投 影的代数和为零。
mx 0, my 0, mz 0
F4 F3
AB
A`
F’
R F1
F = - F`= F1 = - F2 = F3 = - F4 A`B`=AB=d
合成F’与F4 ,使 R=F’+ F4 合成F3与F,使 R`= F3 +F
B`
? 平行平面间 两力偶的等效条件∶ 1、作用面相互平行 2、力偶矩
大小相等
转向相同
B 力偶矩矢
• 与力偶作用效应有关的因素
– 作用面不平行的两力偶不能等效 – 力偶矩的大小不同不等效 – 力偶矩的转向不同不等效
• 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的要素
– 力偶矩的大小 – 力偶矩的转向 – 力偶作用面在空间的方位 – 被称作力偶三要素
• 用矢量表示力偶三要素
长度表示力偶的大小
方位表示力偶作用面的法线方向n
•指向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右手四指沿力偶的旋向 大拇指所指,即该矢量的指向
mn
•用 m表示
称为力偶矩矢
F
F`
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偶的组成条件
力偶的组成条件力偶是力的一种特殊情况,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构成。
力偶的组成条件包括两个要素: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力偶的第一个组成条件是力的大小相等。
假设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它们的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1|=|F2|。
这是力偶的基本要素之一。
力偶的第二个组成条件是力的方向相反。
力F1的方向是从某一点指向另一点,而力F2的方向则是从后者指向前者。
也就是说,F1和F2的方向相反。
这样的力对构成了力偶。
力偶的第三个组成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F1和F2的作用线(力的作用线)必须重合在同一直线上。
只有当两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时,它们才能构成力偶。
力偶的组成条件是这样的,它包括两个要素: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个条件是力偶存在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力才能构成力偶。
力偶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平衡状态和转动。
力偶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保持平衡,也可以使物体发生转动。
力偶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力的乘积得到,方向可以通过确定其中一个力的方向来确定。
例如,当我们开门时,我们用手在门把手上施加一个力,同时门上也会产生一个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它们构成了一个力偶。
这个力偶使得门能够顺利地转动。
另一个例子是飞机的方向舵。
飞机的方向舵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构成。
当我们踩下方向舵踏板时,一个力作用在左边,一个力作用在右边,它们构成了一个力偶。
这个力偶可以改变飞机的方向。
总结起来,力偶的组成条件包括两个要素: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力偶的存在有助于物体的平衡和转动。
力偶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门的转动和飞机的方向舵。
力偶的理论基础是力的平衡和转动的基本原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力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
平面力偶理论
O
P
力偶的特性: 对任意点之矩均相等
比较力对点之矩与力偶矩的异同。
力{F}对点之矩
三要素 1力矩的大小 Fh 2转轴的方位 3转向
力对点的矩与矩 心O的位置有关
Mo(F) o hF
rA
力偶{F,-F}矩
三要素
1力偶矩的大小Fh 2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3转向
力偶对任意点 之矩均相等
M B hF F’ rBA A
M
B F’ rBA
F A
例:分别求力偶(F,F’)对点 O和点P的力偶矩。
-F r A
BA
rA B
F
rB
O
-F r A
BA
B
F
ra rb
p
MO rA F rB (F) (rA rB) F
rBA F
MP ra F rb (F) (ra rb ) F rBA F
M M
NA
=/3时:
为任意值
C
C
B
a
D NB B
a
N’D
D
2a
D
ND
A
A
NA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平面力偶理论
❖ 力偶:作用于物体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力组成的力系。
F
B rBA dA
F’
rB rA
O
力偶矩(moment vector of couple):力偶
使刚体产生的转动效应。
MO MO (F ) MO (F')
rA F rB F' rA F rB (F) (rA rB ) F rBA F
的约束力小,并确定约束力的方向(设 OA OB ,不计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各力偶矩矢的方位相同。这时,力偶矩矢可用一
代数量表示(见图3-3),即
M Fd
M
图3-3
一般规定,当力偶使刚体产生逆时针的转动时, 力偶矩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力偶矩的单位为 牛·米(N · m),或千牛·米(kN · m)。
3.1.3 力偶的等效
若两个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二力 偶等效。 两力偶的等效条件 :力偶矩矢相等,即
M 1 F1 d1 200 42 22 400 5 kN m
d2 F1 M1 F2 O d1 2m y 3m
F2 F1
4m M2
M 2 F2 d2 100 2 200 kN m
x
图3-6
取Oxyz直角坐标系,将各力偶矩矢平移到O点,如图3-6 所示。则合力偶矩矢在三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M 0
FB O2 B M 2 0
M 2 FB O2 B FB O2 B 500 60 102 300 N
3.3 空间力偶理论 3.3.1 空间力偶系的合成 一般情况下,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 合力偶矩等于原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M M1 M 2 M n M
(3-3)
证明:设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力偶系(F1,F1′), (F2,F2′),…,(Fn,Fn′),其力偶臂分别为d1, d2,…,dn,如图3-4所示。 则各力偶的力偶矩分别为 M1 F1d1 M 2 F2 d2 ,…,M n Fn dn
M M1 M 2 M n M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投影形式。
M x M 1x M nx M x M y M 1 y M ny M y M z M 1z M nz M z
(3-5)
(3-6)
M FR d (F11 F21 (Fn1 )) d M1 M2 Mn M
3.2.2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所有各 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M M
1
M 2 M n 0
(3-4)
式(3-4)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由于只有一 个平衡方程,因此只能求解一个未知量。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M ( M x )2 ( M y )2 ( M z )2 (280)2 1602 (800)2 862.55 kN m
M cos( M , i )
280 0.3246 M 862.55 M y 160 0.1855 cos( M , j ) M 862.55
3 力偶理论
与力一样,力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量。作 用于刚体上的力偶不能使刚体产生移动效应,只 能使刚体产生转动效应。 力偶是一种特殊的力系,没有合力,不能与 单个力平衡。 但它具有可移转性、可改变性等重要性质, 它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完全取决于力偶矩矢。
3.1 力偶、力偶矩矢
3.1.1 力偶的概念
如图3-1所示,作用于刚体上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平行力,称为 力偶(Couple),记作(F,F′)。
Fn dn
A
Fn1
F1
d1
d2
F2
B
A
F11 F21
d
FR
B
d
图3-4
M1 F1d1 F11d M 2 F2 d2 F21d ,…, M n Fn dn Fn1d
FR F11 F21 (Fn1 )
FR F11 F21 (Fn1 )
图3-5
(b)
解:取O1A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5(b) 所示,
列平衡方程有
M 0
FA 100 1 40 102 2
M1 FA O1 A sin 30 0
500 N
AB杆为二力构件,则有
FB FA FA 500 N
取O2B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5(b)所示。 列平衡方程有
作用于刚体上的一群力偶构成力偶系(System of couples)。
力偶系可分为平面力偶系(Coplanar couple system) 和空间力偶系(Three dimensional couple system)。
3.1.2 力偶矩矢 力偶(F,F′)的两个力的作用线所确定的平面 称为力偶作用平面(见图3-2)。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垂 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 M 个因素: (1)乘积Fd; (2)力偶的转向; (3)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x
cos( M , k )
M
M
z
800 0.9275 862.55
例 3-3 作用于如图3-7所示楔块上的三个力偶处于平衡。 已知: F3 F3 150 kN 。试求力F1和F2的大小。 解:取楔块为研究对象 将各力偶矩矢平移到O点,
30 cm
z
F3
F1 M3
列空间力偶系平衡方程
M 0
(3-8)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M M M
x y z
0 0 0
(3-8)
例 3-2 如图3-6所示,在长方体的两个对角面上分别作用二 力偶 (F1,F1′)。已知:F1 = 200 kN,F2 = 100 kN。试求这两个 力偶的合力偶矩矢。 z 解:设力偶(F1,F1′),(F2,F2′) 的力偶矩矢分别为M1和M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M
y
0
0
60F1 50F3 sin 0
60F2 50F3 cos 0
F1
M1 O M2 F2
F2
F3 c 60
y
m
z
x
40 cm
sin 0.6
cos 0.8
图3-7
解得
F1 75kN
F2 100kN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
M ( M x ) 2 ( M y ) 2 ( M z ) 2 Mx cos( M , i ) M My cos( M , j ) M Mz cos( M , k ) M
(3-7)
3.3.2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力偶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合力偶对应 的力偶矩矢量为零矢量。
3.1.3.2 力偶的可改变性 在保持力偶矩矢不变的前提下,可以任意改变力 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 的转动效应。可见,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 都不是决定力偶效应的独立因素。
在保持力偶矩矢不变的前提下,力偶的这些变化 都不会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因此,今后我们 只关心力偶的力偶矩矢,而不过问该力偶中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线。故在表示力偶时,只要在力偶作用面 内用一带箭头的弧线表示力偶的转向,旁边标注力偶 矩M的值即可,如图3-3所示。
M1 M2
(3-2)
3.1.3.1 力偶的可移、可转性 在保持力偶矩矢不变的前提下,力偶可在其作用 面内任意移动、转动,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因此,力偶对刚体的作用与其在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 在保持力偶矩矢不变的前提下,力偶可以平行地 移至另一个平面内,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因此,力偶矩矢为自由矢量。
1 3 200 280kN m 5 5 4 M y M y M 1 y M 2 y 0 200 160kN m 5 2 M z M z M1z M 2 z 400 5 0 800kN m 5 M x M x M1x M 2 x 400 5
B d A F F
F
图3-1
由二力平衡公理可知,力偶不是平衡力系,它是一种 特殊的力系。在力偶的作用下,刚体会产生转动效应。例 如,汽车司机用双手转动方向盘,钳工用丝锥攻螺纹,电 动机转子受到电磁力作用旋转等等,都是力偶作用下刚体 的转动效应。
力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量。 力偶没有合力。 力偶不能与单个力等效,也不能与单个力平衡。 力偶只能与力偶等效,只能与力偶平衡。
3.2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2.1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设作用于刚体上同一平面内的n个力偶(F1,F1′), (F2,F2′),…,(Fn,Fn′)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与力 偶(FR,FR′)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力偶(FR, FR′)是力偶(F1,F1′),(F2,F2′),…,(Fn, Fn′)的合力偶。一般情况下,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 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原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 和,即
例 3-1 如图3-5所示机构,各杆自重不计,在两力偶作用 下处于平衡。已知:M1 = 100 N · m,O1A = 40 cm,O2B = 60 cm。 试求力偶矩M2的大小。 B A FB FA F B
30 o
B
B
A M2 FA FO1 A O1 M1 O2
O1
M1
M
2
O2
FO2
(a)
F
d F′
图3-2
这三个因素用一个矢量表示,称为力偶矩矢,记 为M。力偶矩矢的表示法如下:矢的长度按一定的比 例表示力偶矩的大小Fd ;矢的方位垂直于力偶作用面; 矢的指向按右手规则确定,即右手四指的指向符合力 偶转向而握拳时,大拇指伸出的方向就是力偶矩矢的 转向。
对于平面力偶系,各力偶作用面相互重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