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系与区别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学习资料.doc
第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背景一、《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我国自2001年开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2.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部门预算改革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
其中,支出功能分类取消了基本建设支出。
因此,如何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务运行情况,改变目前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相对独立的状况,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旧规则的政府补助收入只核算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费,不包括外事经费、社会保障费、住房改革支出等。
从2000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要求一个部门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按照统一的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做到一个部门一个预算,以保证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
因此,需要重新界定政府补助收入的核算范围。
3. 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不断规范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出台规范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支出管理、结余管理等方面的文件,要求将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如利息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分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将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并分别实行定员定额管理、项目库管理;要求将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并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 1997年5月发布、自1998 年1月 1 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则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各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内容分类、主要项目的计量方法、会计报表构成等。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虽对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作了初步的探索,但缺乏系统性,如欠缺对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目标、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等重大概念问题的阐述。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是什么?简单来说:准则和制度的发布都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因此两者在内容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样,前者是属于原则导向的,而后者则属于规则导向的。
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是完全可以二选一的,而我国之所以即有准则,又有制度,正是因为当初没有确定采取那一种理念来制定我们的制度。
因此,财政部本次采用原则导向的“准则”,以实现会计国际趋同化,而不再采用规则导向的“制度”,这本身也是一次大的改革。
对会计而言,两者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执行准则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做出更多的职业判断。
二、新准则比原制度,都有哪些改动?首先,与原制度相比新准则确定了新的会计理念,并且正是由于会计理念上的改变,才对诸多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使会计基本职能得以回归,因此真正理解会计理念上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新准则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会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指导我们的工作。
新的会计理念主要体现在:1、新准则强调了“受托责任观”,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新理念。
作为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我们的新准则则同时强调这两种观点,将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作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2、新准则强化了面向未来的现代会计观,对于会计各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采用了着眼于未来的新理念。
具体体现在,新准则在很多地方都规定了“现值”的计算,而在以往只有在管理会计中才涉及得到。
除以上理念上的变化,与原准则相比,具体准则方面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假设和会计基本原则发生变化——会计假设由原来的4项增加为5项,即权责发生制成为新的一项会计假设。
——会计基本原则则由原来的13项调减为现在的8项,即: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改变为会计假设历史成本原则划归为计量属性一贯性原则于可比性原则进行了合并配比性原则和划分收益性资本性支出原则被取消,直接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中去规定。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区别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几点主要变化一、计提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
此前的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利润操纵空间。
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利用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统统转回,否则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这些“隐藏利润”将永远费用化了,所以这些公司2006年的利润将产生较大的波动。
二、存货发出计价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
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耗费用,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
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三、债务重组所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所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
而目前的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不能产生利润。
四、非货币性交易从按账面价值计量改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第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再次运用了公允价值来计量。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一交换将再次产生利润。
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
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
上述规定特别指出,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五、关联公司合并以账面价值核算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
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
《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作和会计⾏为的规范。
就规范内容和作⽤看,《会计法》主要就会计⼯作的⼀般原则、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做出了规定,是会计⼯作的基本法;会计准则主要规定会计核算的⼀般原则、会计要素、财务报告及具体项⽬的确认、计量、报告⽅法,其中基本会计准则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依据;会计制度主要就会计科⽬和会计报表做出规定。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直接知道各单位会计核算的法规,它们的制定和实施都不得违反《会计法》的规定。
从制定程序和机构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属于“国家统⼀的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算制度范畴,财政部根据《会计法》的授权,负责制定、实施。
《会计法》属于国家法律,必须由全国⼈民代表⼤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订。
从适⽤范围上看,《会计法》调整范围涵盖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尤其是会计制度,其使⽤范围⽐较具体。
行业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
行业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是由当年的旧行业会计制度与拟议中的会计准则体系之间的关系演变、转化而来的。
如果从1992年11月30日"两则"发布时算起,会计界对这对关系的争论,已足足持续了六年之久。
但争论的焦点一直集中在行业会计制度的存废上,且基本只是"立即取代论"和"并存过渡论"两种观点之争,而对"最终取代论"则很少有人提异议。
笔者认为"取代论",既不利于行业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将对会计准则的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为此,提出几点看法。
一、行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关系问题的提出,始于本次会计改革的起步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原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分所有制、分部分、分行业的旧行业会计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同迅速发展中的社会经济环境不适应性。
尤其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一步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大背景下,必须对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自然就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会计界人士的共同呼声。
但究竟怎么改,当初还没有来得及在整个会计界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用会计准则体系取代行业会计制度"这一主张,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提出来的,并很快被确定为我国会计核算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至今还几乎被当作会计学中的一条公理来看待。
但这一主张,基本上只是仿照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会计规范体系构成模式的一种设想,既未经过理论上的周密论证,也未经过最起码的(无论经从时间上,从地域上,还是从经济部门上来说)实践检验,不可能具备坚实的理论根底和足够的对于客观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
正因为如此,在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推动起来的迅猛发展的形势面前,"制定基本准则知应用准则形成一套全新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待时机成熟时一步到位,取代现行的会核算制度"的改革思路,不得不调整为"通过制定基本准则改革会计核算模式,通过修订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改革内容能够具体操作落实的第二种思路。
会计制度转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年度
会计制度转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年度会计制度是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重要法规,其执行对于企业的财务运作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计制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会计制度转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年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制度是对财务会计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是财务会计活动的基本制度体系,旨在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而企业会计准则则是在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制定的一套具体的会计规范和要求,是财务会计实施的操作指南。
两者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二、会计制度转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经营环境和管理需求,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将会计制度转为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首先,会计制度转为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经营需要。
企业会计准则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的,更加灵活和具体,更贴近企业的经营实际,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
其次,会计制度转为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一套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报告格式,不同企业采用同一种准则可以使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可信,便于不同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再次,会计制度转为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
企业会计准则更加规范和系统,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会计制度转为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可以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
企业会计准则是国际通行的会计规范和要求,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企业更容易获取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会计制度包括哪些
会计制度包括哪些会计制度是指为了统一组织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规则和程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它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对外信息披露的基础,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介绍会计制度包括的几个方面。
一、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核心部分,它是制定会计政策和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
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具有统一的要求,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常见的会计准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等。
二、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和自身的特点制定的具体会计处理办法和程序。
它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估计和计量方法、账务处理方法等。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三、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它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防止和发现会计处理中的错误和欺诈行为,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四、会计信息报告会计信息报告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等形式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常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会计信息报告需要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决策者提供有关企业的重要信息。
五、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是指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对企业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记录、计算和归类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它主要包括账务处理流程、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等。
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和严密性对于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会计信息报告和会计核算制度等几个方面。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制度体系,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企业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透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会计准则与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模式与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对政府透明度要求的提高,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面临着重大改革,从近年来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转化的改革方向看,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已经是大势所趋。
本文拟探讨我国政府会计准则模式及体系构建中的几个问题。
一、政府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从1993年企业会计改革开始,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尤其是具体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就一直是我国会计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问题。
尽管曾经有意见认为,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全面发布。
会计制度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正如葛家澍(1995)指出的,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内容上并不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具体准则是横向的规范,侧重于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会计制度是纵向的规范,侧重于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以及会计报表的具体编报和编报说明。
尽管该观点当时是针对行业会计制度的存废问题的探讨,但是该观点随着2001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即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我国并行是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2005年,刘玉廷在接受记者的访谈中指出,现行的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是并存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准则涵盖的范围广泛、内容全面、更具约束力,会计制度主要从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加以规范。
相当于准则的操作指南。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制定经验,制定政府会计准则的同时,制定政府单位全计制度,应该是符合我国政府会计的实践需求的。
政府会计准则从会计要素和业务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各项会计要素和会计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会计制度则从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角度出发,侧重于单位全部业务的会计记录和报告编制的具体说明,会计制度应该根据具体准则的推进而不断进行完善。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由行业会计制度转型为统一会计制度(金融企业和小企业除外),可以预见.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行业会计制度也应该能够被政府单位统一会计制度所取代,而诸如军队这类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行业的会计制度,应该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系与区别首先,会计准则是指为规范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报告所制定的规则、原则和规范。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比性。
常见的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及各国家制定的本地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规章和制度体系下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系统。
会计制度包括了关于会计组织、会计报告、会计监管和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制度可能存在差异,以适应各自的经济特点和法律环境。
虽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通常是基于一定的会计准则或原则的。
会计准则提供了对会计制度的指导性原则,使会计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的要求,并提供准确、可比和可理解的会计信息。
其次,会计准则的适用通常会受到所处会计制度的影响。
不同的会计制度可能对特定的会计准则进行解释、修订或适应,以适应本地的环境和要求。
这意味着同一个会计准则在不同的会计制度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同时,会计制度的规范和管理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会计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收集、处理和报告。
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会计信息编制和报告的规则和原则,它主要强调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
而会计制度更加全面和综合,它包括了会计组织、会计报告、会计监管和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
其次,会计准则通常是灵活和可变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商业环境。
会计准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以保持与时俱进。
而会计制度往往相对稳定,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才能进行调整或改变。
浅析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浅析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摘要】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立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同时,以《企业会计制度》为核心的统一会计制度体系初步确立并向纵深发展。
二者的并行建设形成了我国准则与制度并存的局面,需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关系目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我国是并行的,是为适应我国国情而在过渡时期所采取的一种模式。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对于会计研究和会计实务操作,都有重要意义。
一、准则与制度对基本概念定义的差异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该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的定义,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企业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定。
会计制度则采取另一种形式,它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可见,准则与制度对基本概念定义的差异,一是强调能否可靠计量,准则要求能对资产进行可靠的计量,即使是无形资产;而在会计制度中,并没有这个要求。
由此,对于一些计量较为困难的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商誉等,以会计制度的定义来进行核算,其自由度会比会计准则要大。
二是在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和存货会计准则中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否等同于会计制度中“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问题。
二、准则与制度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关系会计规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发挥会计信息提供功能和经营管理功能,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种技术性标准。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会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是会计标准的形式,也是多年来我国会计规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说两者存在差别,那么这个差别就是在习惯上形成的表达形式与结构范围上的差异。
从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构成来看,准则和制度的本质部是对会计核算的规范,区别主要在于二者规范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异同。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培训PPT课件( 38页)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有关信息质量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起修正、补充作用的原则:
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会计要素
资产 (asset) 负债 (liability) 所有者权益 (owner’s equity) 收入 (revenue) 费用 (expense) 利润 (profit)
所有者权益
投入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收入
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 现的营业收入
从企业日常活动能够中产生 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
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按经营业务的不同:
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5日,企业发行债券收到款项60,000 元,存入银行。
会计恒等式——例3
资产 金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金额
现金
400 短期借款 102,000
银行存款 103,800 应付帐款
400
应收帐款 3,200 应付债券 185,000
原材料 90,000 实收资本 270,000
库存商品 90,000
-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规则和原则的规范性准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和可比性。
而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准则建立的具体的组织结构和
程序,用于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基础,它提供了会计处理和报告的原则和规则。
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准则建立的,通过规定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程序,来实
施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是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区别
1.程度不同:会计准则是对会计处理和报告的原则和规则的规范性要求;而会计制度是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程序来实
施会计准则。
2.范围不同:会计准则是适用于所有的会计主体,无论其规模大小;
而会计制度是针对具体的组织而制定,可以根据组织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3.性质不同:会计准则是法律、行业协会或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具
有强制力的规定;而会计制度是组织内部建立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
用性。
4.目的不同:会计准则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和可比性;而会计制度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会计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和正确性。
总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会计制度是会计准则
的实施手段和具体应用。
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处理和报告的原则和规则,
而会计制度通过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程序来实施会计准则。
只有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二、负债类 2501代管款项
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接受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包括党费、团费、学会(协会)会费等
基本准则
代付款项计入其他应付款核算
核算的具体科目不一样
净资产类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三、净资产类
3001 事业基金、3101 非流动资产基金、3201 专用基金、3301 财政补助结转、3302 财政补助结余、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3402 事业结余、3403 经营结余、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无此科目,高等学校专用科目
高校会计制度专有
教育事业收入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四、收入类 4101 教育事业收入
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学生个人或者单位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考试考务费、培训费和其他教育事业收入。
高校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未做规定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1501 固定资产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原价。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1511 在建工程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高等学校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1601 无形资产
核算的具体科目不一样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二、负债类 2303预收账款
(三)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预收账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基本准则
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二、负债类 2305其他应付款
(四)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其他应付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综述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综述作者:邵淑宁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2期摘要:随着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2012年,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2年4月1日和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这些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并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42-03随着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亟待进行改革,以便与时俱进,满足事业单位经济核算在各方面的需要,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
2012年,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于2012年4月1日和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这些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并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颁布后,在学习和推广时一些地方有重《会计制度》,轻视《财务规则》、《会计准则》的倾向,认为《会计制度》是务实的,在具体工作中管用,《财务规则》、《会计准则》是务虚的,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
本文通过对《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加深认识和理解,为执行好这些制度提供帮助。
一、中国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体系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相互联系、不同层次的事业单位财务规章制度。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
1.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一个企业内部制定的,用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它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分录、报表格式、会计处理方法等。
会计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统一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2.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范。
会计准则分为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国家统一会计准则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规范各类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用于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处理。
关系:1.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相互关联。
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基础,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准则来制定具体的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报表格式。
2.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共同保证了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3.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会计准则和自身需求的会计制度,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4.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在不断修订和完善。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的发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总之,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会计制度,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初级会计必背109个知识点
初级会计必背109个知识点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职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
初级会计考试对于入门的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和复习,本文整理了初级会计必背的109个知识点。
一、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点1.资产、负债、权益的定义与区分2.收入与费用的区分和确认原则3.会计要素和要素内容4.会计等式的核算关系和扩展5.会计科目的分类与定位6.货币与货币计量假设的含义与作用7.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与表达目标二、会计核算方法与核算流程知识点1.会计事项的发生与会计要素的确认2.借贷记账方法与规则3.核算复式记帐的流程和方法4.会计凭证的种类、编制和使用5.会计凭证的填制要求和格式6.会计凭证抄帐的方法和原则7.会计凭证的保存和归档8.会计凭证的审校与检验9.会计账簿的分类和使用10.常见账簿的建立和操作11.账簿的扩展和汇总方法12.会计账簿的调整和结账13.会计账簿的审核和报表输出三、会计核算制度与会计信息报表知识点1.会计核算制度的含义和目标2.会计制度的内部和外部基础3.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要素内容4.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原则5.会计政策的确定与变更6.会计信息报表的类型和主要内容7.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编制要求8.利润表的结构和编制要求9.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制要求10.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和编制要求11.会计信息报表的合并和披露四、会计核算项目与账务处理知识点1.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核算处理2.应收账款与坏账的核算与计提3.预收账款与预付款项的核算处理4.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核算与计提5.长期待摊费用与短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处理6.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的核算处理7.所得税的核算处理8.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处理9.成本与费用的区分与核算10.收入与收入确认的核算处理11.成本与收入的匹配与确认12.应计利息与应计费用的核算处理13.关联方交易与关联方资金运动的核算处理五、会计档案管理与会计监督知识点1.会计档案的含义与作用2.会计档案的建立与规范管理3.会计档案的分类与存储原则4.会计档案的编号与归档管理5.会计档案的查阅与外借6.会计监督体系与职责划分7.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8.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9.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0.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完善六、会计法律与会计伦理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基本要义2.会计法律制度的组成和目标3.会计法律制度的核心原则与制度内容4.会计违法与会计犯罪的界定与处罚5.会计律师的职责与道德规范6.会计师事务所的规范与职责7.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七、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软件知识点1.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与方式2.财务软件的常见种类与功能3.财务软件的使用与规范4.电子商务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5.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发展八、会计核算与分析知识点1.财务分析与会计分析的区别与联系2.会计分析的目标与方法3.会计分析的工具与应用4.财务比率分析的原则与要点5.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与方法6.财务分析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九、会计准则与会计标准知识点1.会计准则与会计标准的定义与联系2.会计准则的作用与制定机构3.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变更4.会计准则的适用与解释5.会计准则的合理和恰当性总结:初级会计考试对于想要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科目【最新版】目录1.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科目的定义与分类2.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一览表3.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4.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及区别5.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及其适用范围正文一、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科目的定义与分类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它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制定并发布的,用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了许多具体的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类和描述的基本单位。
会计科目按照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和费用类等。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一览表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一览表包含了许多具体的会计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其他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等。
这些会计科目按照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别。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大部分相同,但是有少数不一样。
这是因为小企业会计准则针对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一些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和简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小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
四、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及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都是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的制度,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区别。
企业会计制度属于规范性文件,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国务院财政部门发布的制度办法。
而企业会计准则属于会计部门规章,由财政部制定,并由财政部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
在制定部门和归属上,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有所不同。
五、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及其适用范围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及其适用范围包括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和费用类等。
适用会计制度
适用会计制度
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企业和组织在进行财务报告和会计处理时必须遵守的法规和规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适用会计制度可能存在差异,但通常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依据特定会计制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了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求。
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适用于许多国际性企业和组织,而中国会计准则(CAS)适用于中国企业。
2.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具体规则和方法,用于进行财务会计处理。
例如,确认收入的时间点、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方法等。
3. 财务报告要求:不同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的要求和格式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国家要求企业报告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而其他国家可能还要求报告其他额外的信息。
4. 审计要求:企业和组织在适用会计制度时通常需要进行财务报告的审计,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适用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以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同时,适用会计制度也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管理和监管。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系与区别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系与区别的知识,欢迎阅读。
两者联系:
(1)可统称会计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
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都是会计标准。
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
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
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