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讲义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之一
(四)古代记录时间的 方法
1、纪年 、
① 年次纪年法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即按国君即位的年次 纪年。 《左传》是传《春秋》的,而《春秋》是鲁国的国 史,因此,《左传》是以鲁国国君在位的年次来纪 年的。从鲁隐公即位记起,然后是桓公、庄公、闵 公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事则以赵国国君在位 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事则以齐国国君在位年次 纪年,如“襄公八年,伐纪,纪迁去其邑。”“桓 公五年,伐鲁,鲁将师败。”
② 十二时辰纪时法
汉武帝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并用十二地支,即十二 辰来代指它们,叫十二时辰。 子时(23—1) 丑时(1—3) 寅时(3—5) 卯时(5—7) 辰时(7—9) 巳时(9—11) 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 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很多习惯说法即由此而来:24点被称为夜半、子夜,12点被 称为中午、正午时分,上班被称为点卯。 唐宋时把十二个时辰中的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两个小时辰, 便形成了一昼夜24小时的纪时制。
③ 岁星纪年法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分别按本国国君即位 年次纪年较混乱,因此产生了以天象纪年的岁星纪 年法。 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在星空中绕行一周。 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自西向东命 名为星纪、玄枵 、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 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次。 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星次,运行到哪里,便记为“岁 在ΧΧ”,十二年周而复始。
② 地支纪月
春秋战国时把十二月和十二地支相配来纪月,每个 地支前要加上一个“建”字,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 (夏历)配子,称建子之月。 地支纪月依次为:十一月(建子之月)、十二月 (建丑之月)、正月(建寅之月)、二月(建卯之 月)、三月(建辰之月)、四月(建巳之月)、五 月(建午之月)、六月(建未之月)、七月(建申 之月)、八月(建酉之月)、九月(建戌之月)、 十月(建亥之月)。
教师资格证科目:传统文化之天文历法(讲义+笔记)
传统文化之天文历法(讲义)※※※中、小、幼三个学段都适用!一、天文历法1.四时2.二十四节气3.十二时辰4.五更5.天干地支(一)四时(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农历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农历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二)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秋处清谷天,夏满寒霜降,冬露秋雪芒夏雪冬暑相连;小大寒。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三)十二时辰子(zǐ)时23时至01时夜半丑(chǒu)时01时至03时鸡鸣寅(yín)时03时至05时平旦卯(mǎo)时05时至07时日出辰(chén)时07时至09时食时巳(sì)时09时至11时午(wǔ)时隅中日11时至13时中未(wèi)时13时至15时日昳申(shēn)时15时至17时晡时酉(yǒu)时17时至19时日入戌(xū)时19时至21时黄昏亥(hài)时21时至23时人定(四)五夜(五更)(五)天干地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干支纪年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以甲子为首,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真题回顾1.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各节气分别冠以反映自然气候特点的名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指导农事活动。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讲座三天文历法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 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 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 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夜空,故而称为 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 在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 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 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古代历法
❖基本概念: ❖日:昼夜交替的一个周期 ❖月: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年: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
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 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月的划分
❖ 每月的第一天:朔 ❖ 最后一天:晦 ❖ 大月十六、小月十五:望 ❖ 近在望后:既望
大家好
1
中 国 古 代 天 文 历 法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1
天文
2
历法
❖《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十四回:
❖ 诸葛亮病重,夜观天象,慨然长叹 :“吾命在旦夕矣!”姜维问其故,诸 葛亮道:“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 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 如此,吾命可知。”
❖ 由于魏延脚步甚急,竟将主灯扑灭 。诸葛亮弃剑叹道:“死生有命,不 可得而禳也!”姜维见魏延将主灯扑 灭,大怒,拔剑欲杀魏延,诸葛亮阻 止道:“此吾命当绝,非文长(魏延 之字)之过也。”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晋阳秋》的 记载说,就在诸葛亮去世的当天夜里 ,一颗赤色大星,光亮有角的产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 家之一(最早种植粟、水稻的国家) ,而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 ,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
中国古代天文、地学知识选讲(2)
如表千里一寸,夏至阳城(河南)影1尺5
寸,则南戴日下距阳城应为1.5万里,此处 日高应为8万里,依勾股弦法则太阳到阳城 距离为 万里强,阳城为天地之 中,此当为天之半径,直径当为 8.1394×2=16.2788万里强,直径×圆周率 16.2788×142/45=51.3687万里强则为天周 长。
二、浑天说
浑天说——天体如弹丸,其势斜倚——战 国时提出
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曾作《方言》、《太玄》、《法言》等,主张 儒家的伦理学说 。)《法言· 重黎篇》说:
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 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
落下闳姓落下名闳, 约活动于公元前100年 前后,民间天文学家 (字长公)巴郡、今 四川人,精通天文, 擅长历算。受汉武帝 征聘,居太史待诏。 曾与邓平等创太初历, 改制浑仪,曾测定过 28宿的赤道距离(赤 径差),首次提出交 食周期以13个月为朔 望之会,可能是较早 营造浑天仪者。
浑天说还有一个问题即天的大小,依王蕃计算,天 的直径是16万里强而半径才8万里强。 此数据是如何出的,算法两条,相似三角形相当边 成比例,和三角形勾股弦的关系)当然主要依据是 周髀算经定出的表高八尺,日影千里差一寸,即北 去千里影长一寸,南去千里影短一寸,盖天说定出 观测者周王城到北天极之下为十万三千里,冬至太 阳周日运动轨道为二十三万八千里等,定好的宇宙 模型来算,王蕃、陆绩、葛洪、祖日恒等都囿于此 数学模型推算,认为是伏羲、黄帝定的没错,其实 错了。
那么,为何一天之中早晚凉而中午热,有用天阳 下降和地阳上升之别来解释一日之凉热变化。为 什么中午热早晚凉,以火作比,火直上虽远亦热, 火旁虽近亦凉。 为什么早晚太阳有大小,这解释到科学,早晨地 有游气以厌日光,不眩人目,即日赤大,无游气 则色白而小。另外,仰视难旁视易等,还有错觉 问题。 梁代祖日恒(祖冲之之子)综合上述之论述作了 总结。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01绪论
天文学史讲义讲授提纲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天文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2.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过程3.天文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二.天文学史的分支学科1.按地域划分2.按时代划分3.按分支学科划分三、研究天文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深刻地了解天文学2.研究天文学思想史3.研究中国天文学史4.探索天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提供借鉴5.挖掘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用于研究某些课题6.丰富科学文化史的内容,有助于历史学的研究四、天文学发展分期概述1.古代天文学(史前一一16世纪中叶)2.近代天文学(16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3.现代天文学(19世纪中叶——现代)第二讲宇宙概观一、宇宙万物的尺度1.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尺度2.天文学中的单位二、宇宙的层次结构三、太阳系概况1.太阳2.地球3.月球4.大行星5.小行星6.彗星和流星体7.卫星和行星环四、银河系概况1.恒星8.恒星集团9.星云10星际物质五、星系、星系集团和宇宙1.星系2.星系集团3.超星系团4.宇宙第三讲古代天文学一、天文学的起源二、史前时期的天文遗址和遗物三、古埃及天文学1.历法2.天体位置测量和天文定位3.宇宙观念四、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1.对天空的认识2.时间和历法3.宇宙观念五、古印度天文学1.历法2.月亮运动和二十八宿3.宇宙观念第四讲中国天文学史概述一、中国天文学的诞生(史前一西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分期1.体系形成时期(从春秋一秦汉,BC770-AD220)2.繁荣发展时期(从三国一五代,220-960)3.由鼎盛到衰落的时期(从宋初一明末,960-1600)4.中西天文融介时期(从明末一鸦片战争,1600—1840)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和成就1.中国占代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的观测和记录4.观测仪器5.对天象的解释和天文学发现6.天文大地测量7.宇宙理论第五讲古希腊天文学一、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二、古希腊天文学1.古希腊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观测和记录4.天文测量5.测量仪器6.宇宙理论三、托勒玫体系四、公历的由来1.古罗马和古罗马的历法2.儒略历3.格里历第六讲阿拉伯天文学与欧洲中世纪天文学一、阿拉伯天文学二、蒙占统治时期的天文学三、欧洲天文学的停滞1.基督教教会的束缚2.占星学的发展四、欧洲天文学的复兴1.早期技术革命的推动3.地心体系濒临破产第七讲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一、哥白尼的生平和学说1.生平简介2.日心体系学说的形成3.《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二、关于《天体运行论》1.体例2.内容简介3.《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意义4.《天体运行论》的缺陷三、不屈的布鲁诺四、观测天文大师一一第谷•布拉赫五、天空的立法者一一开普勒1.探索宇宙奥秘2.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3.其他成就第八讲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一、天文望远镜问世1.望远镜的发明2.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二、伽利略的发现I.观测月亮3.观测恒星4.观测行星5.观测太阳三、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四、17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1.开普勒式望远镜2.早期望远镜的改进3.赫维留斯和里乔利的月面图4.惠更斯的发现5.卡西尼的发现6.罗默测定光速第九讲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证实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牛顿生平简介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3.牛顿的研究4.牛顿成就原因简析二、万有引力定律的证实1.哈雷彗星回归的预言2.孤立大山的引力使铅垂线偏转3.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4.海王星的发现5.对恒星喑伴星的预言和发现第十讲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一、早期的太阳系起源说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1.笛卡尔的太阳系起源的涡动说2.牛顿关于太阳系起源的考虑3.布封的太阳系形成学说4.17—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二、康德的太阳系星云假说三、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四、星云说的历史意义第十一讲奠基期的天体力学一、经典天体力学及其基础1.经典天体力学的对象和方法2.经典天体力学的力学和数学基础二、欧拉的工作1.月球运动理论2.创立摄动理论三、拉格朗日的工作1.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的研究2.建立拉格朗日方程组,探讨三体问题的解四、拉普拉斯的工作1.关于行星轨道的周期变化2.《天体力学》的出版五、其他的重要工作1.达朗贝尔的工作2.克雷洛的工作3.高斯的工作4.亚当斯和勒威耶的工作第十二讲银河系概念的初步确立和恒星距离的测定一、关于恒星系统认识的演进1.从古希腊到伽利略2.恒星自行的发现和距离的估计3.关于银河系的假设二、赫歇尔家族的工作1.太阳系本动的发现2.银河系结构的研究3.威廉•赫歇尔成就的原因4.约翰•赫歇尔在南天的工作三、恒星距离的测定1.斯特鲁维的工作2.贝塞尔的工作3.亨德森的工作4.恒星距离测定的意义第十三讲天体物理学的诞生一、天体物理学诞生的背景1.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2.太阳光的分解二、光谱分析术的发明三、基尔霍夫定律的发现四、氢的发现五、恒星光谱的分光观测1.恒星光谱的观测和初步分类2.恒星光谱的谱线位移六、天体测光术的发明和发展1.恒星亮度的目视测量2.普森公式3.目视光度计的发明七、天体照相术的应用1.照相术的发明和发展2.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3.照相术用于天体位置测量4.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光谱八、反射望远镜的改进第十四讲河外星系的发现一、测定旋涡星云距离的探索二、造父变星法求天体距离1.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2.绝对星等与视星等的关系3.周光关系零点的测定4.沙普利和科蒂斯的辩论三、哈勃的工作四、河外星系发现史中的教训第十五讲赫罗图与恒星演化一、赫罗图的建立1.哈佛的恒星光谱分类2.赫茨普龙的工作3.罗素的工作二、早期的恒星演化理论三、爱丁顿的质光关系四、恒星的能源问题1.早期的理论2.核聚变反应理论五、恒星演化的研究1.V-R定理2.恒星演化的现代理论第十六讲广义相时论的诞生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一、狭义相对论引起的时空观革命1.19世纪末物理学的危机2.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二、广义相对论的诞生三、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验证1.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2.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3.光线的引力红移4.电磁波传播的引力延迟四、现代宇宙学的发展1.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学模型2.弗里德曼和勒梅特的膨胀宇宙模型3.宇宙膨胀的观测效应4.稳恒态宇宙模型5.大爆炸宇宙模型第十七讲近代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发展一、时间工作1.平太阳时的精确定义2.本初子午线和时区的确定3.无线电时号的发播二、地球自转变化的发现1.地极移动的发现2.地球自转不均匀性的发现三、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1.原子钟的发明和原子时系统的建立2.协调世界时的建立四、十九世纪后期天体力学的发展1.太阳系小天体运动的研究2.月球和大行星运动的研究3.数学和力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五、二十世纪天体力学的发展1.历史背景2.卫星动力学的建立3.电子计算机与天体力学4.广义相对论和天体力学六、近代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力学发展的特点第十八讲射电天文学的崛起和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一、射电天文学的诞生1.央斯基的发现2.雷伯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二、银河系结构的射电探测1.21厘米微波辐射的理论预言2.21厘米微波辐射的探测三、20世纪60年代的四大天文发现1.类星体的发现2.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3.射电脉冲星的发现4.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四、射电天文学的新进展1.大口径射电望远镜2.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3.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4.亳米波和亚亳米波天文学第十九讲空间天文学的进展一、空间探测时代的到来1.全波天文学2.空间探测手段的发展二、地球辐射带的发现三、对月球的探测1.苏联对月球的探测2.美国对月球的探测四.对水星和金星的探测1.对水星探测2.对金星探测五、对类木行星的探测1.对木星的探测2.对土星的探测3.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六、红外和紫外天文学的发展七、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的发展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天文学史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及其他常识
精选ppt
45
•
第三讲 中国古代乐律
• 一、五音与七音
• 1、五音
•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 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1(do)、 2(re)、3(mi)、5(sol)、6(la)。从 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 成一个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就是 五声音阶上的五个音级。
精选ppt
46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
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
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
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精选ppt
• 第一讲 中国古代天文
精选ppt
1
• 古人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
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
帝或上帝。
• 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 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 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 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 日御——羲和,月御——望舒,等 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 古代中国音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 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 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 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 徵、羽”了。
•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
曲,是没有“发(fa)”和“稀
(ti)”两个音阶的。
精选ppt
47
• 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 《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 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 索、拉”,全无“发、稀”两音; 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内容摘要
阴历虽然能够准确地反映月亮的运动规律,但是与阳历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 们开始尝试将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最终制定了公历。公历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历法。 古代天文观测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天象,产生了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如中国 的嫦娥奔月、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等。古代天文观测还对于文化产生了许多影响,如西方文艺复兴 时期的绘画和建筑风格等。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这本书内容丰富、详实,对于了解古代天文历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历法
阳历
天文
人们
运动
天文
中国
讲座
历法
古代 观测
古希腊
古代
开始
规律
观察
制定
天象
月亮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是一本全面介绍古代天文历法的书籍,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天文观测是古代人们对于天象的观察和记录,主要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古代人们通过观察 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运动规律,制定出各种历法。其中,最早的历法是中国的夏历,而最 著名的历法是古希腊的阳历和罗马历。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古代,人们对于天象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观 察到一些表面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仪器观测天象,如中国的浑天仪、古希腊 的日晷仪等。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天文学家开始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开启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古代历法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最早的历法是阳历,主要根据太阳的运动来制定。随着时间 的推移,人们开始考虑月亮的运动规律,制定了阴历。
中国古代天文、地学知识选讲(1)
二是关于天地间物质通道的神话。这种传说中的 天地通道主要是山,在《山海经》中就不止一处 记载,如: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 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山海经· 海外西 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 山,巫咸……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山海 经· 大荒西经》) 这里所谓“上下”、“升降”,皆指在天地之间 往返。能够如此往返天地之间的,自然不是等闲 之人,而是有“神通”的巫觋。巫咸其人,在早 期古籍中反复出现。
萌芽状态天文学特点: 由于无法充分了解自然 现象的本质,在古人心目中, 对自然力产生了崇敬和畏惧, 只好用幻想的神话来想象, 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因而把具有迷信色彩的关于 天地起源、日月星辰、风云 雷电等神话故事混杂在幼稚 的天文学一起。 例子太多了,如盘古开 天地,雷公风婆等等。 萌芽状态的天文学的另 一特点是:有各国特色,地 区特色。
“七月流火”,
火指心宿(荧 惑、大火星)
“三垣”就是天上的3座城 堡,是把北极周围的星象 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 市垣三个区域。太微垣在 紫微垣西南方。太微是政 府的意思,太微垣中的星 星多以朝中官员和场所来 命名。 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 南部。太微垣的东边,天 市垣是天上的都市,天市 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 关的人员,名诸侯国的地 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命 名。
中国古代天文、地学知识 选讲
中医文化研究室
潘朝曦教授
上
第一章
篇
绪 论
第一节 天文学的萌芽与起源
天文学发生发展大约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1、萌芽发生时期
原始人类在严酷的自然境遇之中, 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时被迫对自然采取现实的态度, 认识到只有服从某些规律,才能 在实践中取得预想的效果,这样 在较长时间内逐渐积累一些经验。 如什么时候花开,什么时候果落, 什么时候鸟兽出没。逐渐掌握植 物的生长规律,动物的活动规律, 用来识别时节,指导生产活动。
4 第四讲 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考研讲义)
第四讲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萌芽与奠基:一、原始社会时期天文学的萌芽旧石器时代:对自然界寒来暑往、月圆月缺等有一定认识新石器时代:人们需要掌握农时,探索日照、气温、雨量、霜期等自然规律具体表现:1)根据物候现象掌握农时;2)观测天象定方位(以每天日影最短的时候太阳的方位为依据);3)形成“日”“月”“年”概念;4)观察星辰掌握季节变化二、奴隶社会时期概况:开始有司掌天文的人员,由管宗教或记述历史的人兼任。
进行系统的天文观测,并把过去零散的天文历法知识加以整理,是天文历法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初期的天文学。
《夏小正》:我国现存最早一部记述天象和物候的著作,反映了夏代的有关知识。
书里记有一年里某些特定的时日在早晨或黄昏北斗斗柄的指向和若干恒星的见、伏、中天,而且把这些天象和相应的物候糅合,构成了天文历和物候历的结合体。
具体表现:1)夏代已经用十个天干周而复始记日的方法,产生十天一旬的概念。
2)商代进一步使用干支记日,十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配组成60干支。
3)商代已经有了大月、小月的分别。
根据月相盈亏变化的周而复始确定月份,用大小月和连续两个大月调整朔望,用置闰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长度。
“回归年”根据太阳绕黄道一周的时间确定。
“黄道”地球上的人看太阳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
(阴阳合历的特点:既重视月相盈亏变化,又照顾因太阳位置变化而产生的寒暑季节)4)至迟商末周初,已采用观测四颗恒星在黄昏时中天(在正南方)的日期来确定四季的方法。
5)甲骨卜辞里有许多天象记录,远比世界其他地区早。
五次日食,多次月食,一些新星。
“新星”一颗恒星因爆发而光度突然增加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倍的现象。
6)周代发明了用圭表测影的方法来确定冬至(一年里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圭表:也叫土圭,古代用来测量日影长度,包括圭和表两部分: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标竿。
周公测影台:西周时周公(姬旦)利用土堆、木杆进行测影。
)7)能定朔日,明确日食发生在朔日。
中国古代天文讲义
一、观象授时:古代的天文观测1、“天文”一词源于《易经》:“观乎天文,以查时变”。
本意指天象。
“天垂象,见吉凶”,天文为预知由天象所昭示之人事吉凶,就是占星术。
“绝地天通”、“通天者王”,天文为王权独占的知识。
举例:武王伐纣、历代禁天文、宋太宗、刘伯温2、观象授时标准星根据星象判定季节叫“观象授时”(既指导农业生产,也是王权象征。
某王衰微,重要表征就是历法不准)。
太阳:金乌负日、汤谷扶桑▪日出前、日落后亮星: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尧典》四仲中星)▪大火星、参星:行如参商:a.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
(《左传》)b.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c.行如参商(高辛氏二子)d.商星=大火星=苍龙之心=商族星参星=白虎之心=夏族星▪北斗七星a.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鶡冠子》)b.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昬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
(《史记·天官书》)▪古人观测所用标准星正月,鞠则见,初昬参中,斗柄县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见,初昬南门正。
五月,参则见,初昬大火中。
六月,初昬,斗柄正在上。
七月,汉案户,初昬,织女正东乡,斗柄县在下则旦。
(《夏小正》星象)二、二十八宿起源与文明西来说1、三垣二十八宿体系▪三垣: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用以标志月亮在一个恒星月中的位置。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三、黄道十二宫传入与东西方文化交流1、黄道十二宫与西方星命术a.黄道十二宫:表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
白羊(3.21-4.20)、金牛(4.21-5.21)、双子(5.22-6.21)、巨蟹(6.22-7.22)、狮子(7.23-8.23)、室女(8.24-9.22)、天秤(9.23-10.23)、天蝎(10.24-11.22)、人马(11.23-12.21)、摩羯(12.22-1.20)、宝瓶(1.21-2.18)、双鱼(2.19-3.20)b.西方星命术概说▪上升星座、太阳星座、中天星座、下降星座、天底星座c.宫位及其涵义:▪第一宫:心理和康乐第二宫:财产和感情▪第三宫:兄弟姐妹和迁徙第四宫:家庭生活与父母关系▪第五宫:创造力第六宫:健康和饮食▪第七宫:夫妻关系第八宫:欲望和投资▪第九宫:理想和教育第十宫:雄心和志向▪第十一宫:朋友和社交第十二宫:信念和幻想e.研究占星术的意义▪了解现代科学从蒙昧中产生的过程,占星术是最早的精密科学,炼金术是现代化学的源头。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国学课程之【天文】教学课件小学初中高中中学
中国上一次出现五星聚合(间距<30°),上一次是 公元1921年,下一次是公元2040年。
《千字文》节选(P2)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八上诗词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
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
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护膊
这里的“五星”,是先秦所谓的太白、岁星、辰星、荧 惑和镇星。秦汉以后,由于五行说的普及,它们又被称为金 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国学·天文
什么是国学?
•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 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
• 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论语》(P1)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 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中国古人认为,北斗丛星中不止有七颗 星,而是还隐藏着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 颗地煞星。 • 《水浒传》第七十回:"三十六天罡临化
(视频)
“天文”和“人文”
•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刚柔交错,天文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的天文与历法课件48张
干支纪日
• 远在商代以前,古人就用干支纪日。以十 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如下表:
•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浴佛节 端午(端阳)伏日
• 浴佛节 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 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洛阳伽蓝记·法云 寺》:“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
• 端午(端阳) 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 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 形,叫龙舟竞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 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杜甫《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 每月初三叫作朏,《说文》:“朏,月未盛之明也,从月出。”“朏” 是月亮出来了,但是还不十分明亮的意思。
• 月亮和太阳成九十度角,叫作弦。《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 其形一旁曲,一旁直,似张弓施弦也。”有上弦下弦之分。上弦指初七 或初八,下弦指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一天之内的纪时法
• 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一般地说,日 出时叫作旦早朝晨,日入时叫作夕暮昏晚(古代夕又当夜 讲,通作昔。
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平面图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平面图
北斗星名图
北极星与北斗七星
《周髀算经》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一)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第一部分天文知识一、天文简史天文学以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得最早的一门科学。
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的萌芽阶段。
当时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
从考古发掘看,半坡氏族的房屋都向南开门,一些氏族的墓穴也都向着同一个方向。
人们还在陶器上绘制了太阳、月亮乃至星辰的纹样。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天文学逐步得到发展。
相传在夏朝已有历法,所以,今天还把农历称为“夏历”。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将一年分为春、秋两个季节,平年有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商代甲骨文中还有世界上关于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
西周已设专门人员管理计时仪器和进行天象观测。
春秋时期,人们已能由月亮的位置推出每月太阳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十八宿体系。
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当时已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在同一书中还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天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战国时期的甘德、石申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在一起称为《甘石星经》。
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人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使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天文学有了长足进展。
全国制定统一的历法。
西汉武帝时,司马迁参与改定的《太初历》,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内容,显示了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还制作了浑仪、浑象等重要的观测仪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特别是两汉时期,在天文学理论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深化。
先是提出“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即将宇宙比喻为鸡蛋,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
进而又有人提出“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天穹,而是无边无涯。
这实际上是说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
中国古代天文学课件pptPPT课件
中国古人对夜空的想象
古人为了观测和记忆的方便,将这些恒星划分成组, 并根据其大致的形状给予命名,这就是现在所说的 星座,中国古代叫做星官。
西方:88个星座,并用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动 物给予命名。
中国古代:283个星官,这些星官的命名就像一个 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有普通百姓及他们在日常生 活中使用的工具,如:老人、织女、斗、箕等;有 皇族和为皇族服务的人员,如:帝、太子、后妃、 女史等;有帝国的整个官僚体系,如三公、九卿等。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 垣。“太微垣”象 征行政机构。
星名亦多用官名命 名,例如左执法即 廷尉,右执法即御 史大夫等。
五帝座在太微垣之中,是黄帝的御座,是含枢纽 之神。
黄帝座星光明亮,预示天子长寿,旨意威严得以 实施;星光微弱,就与此相反,权势在臣属控制 之中;如果星光消失,天子应当承担职责。
月亮在黄帝座的北边出现,灾祸就大;在黄帝座 的南边出现,灾祸就小;出现的位置靠近黄帝座, 预示将有大臣被诛杀,或者有饥荒;月亮的运行 侵入黄帝座的所在天区,预示将有谋乱的臣子。 月亮的运行抵达黄帝座,预示将要大动土木。在 黄帝座的所在天区出现月晕,预示将有赦免。
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这些方位与颜色的对应大家是不是有一些熟悉呢?
星空中的四象与五行学说很明显的结合在了一起,表明了中国人的宇宙观。
东方苍龙
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青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道教东 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其形象龙,位于东 方,属木,色青,总称青龙,又名苍龙。
管理机构:市楼(工商局),侯(负责观察天象的官员),七公(七 位高级政府官员),天纪(维持纲纪的官员)
市场:车肆(百货市场),帛度(布匹市场),屠肆(屠宰市场), 列肆(宝物市场),贯索(绳索市场,或者监狱)
古代天文课件
+ 月亮的别称:1.初月如钩,称银钩,玉钩。陆游:“玉 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2.满月如轮,称金轮,玉轮。 李贺:“玉轮轧路湿团光,鸾配相逢桂香陌。”3.传说 中月上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玉蟾。李白: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4.传说中月有桂树,故 称桂宫、桂魄。苏轼;“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 秋。”此外,还有望舒、广寒、清虚、婵娟等,皆指月 亮。
+ 寿星:十二次之一,又称老人星,南极老人。是天空中 亮度仅次于天狼的恒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当 14000年织女星称为北极星时,寿星也将成为南极星。 寿星在夜空不断发光,应了人寿长久的意愿,因此备受 人们的欢迎。李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 下安,故祠之以祈福也。”
+ 银河:先秦时单称“汉”,古人认为“汉”是水的精华。 从隋唐时期起,称“银河”直至今日。又名银汉、天河、 星汉、天汉、云汉等。
+ 北极星:在靠近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古 代称为“勾陈一”或“北辰”。由于岁差, 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周代 以帝星为北极星,隋至明以天枢作为北极 星,现在小熊座α星是北极星,到公元 14000年前后织女星将是北极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十二次:把周天十二等份,叫十二次,分别是星纪、玄枵(xiāo)、 娵訾(jūzī) 、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 析木。每次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为标志,但不能完全对应。
按列国来分
宿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古时候的天文知识大纲
【导语】出于农耕民族掌握四季变化的需要,古⼈观测天象是很勤的,殷商时代的甲⾻⽂就有了某些星名和⽇⾷、⽉⾷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志》。
详细的知识点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古⼈的天⽂知识不仅丰富,⽽且也很普及。
明末顾炎武在《⽇知录》⾥说: “三代以上,⼈⼈皆知天⽂。
“七⽉流⽕”,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妇⼈之语也。
“⽉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童之谣也。
后世⽂⼈学⼠,有问之⽽茫然不知者矣。
” 以下介绍七政五纬、⼆⼗⼋宿四象、三垣、⼗⼆次、分野等天⽂基本概念。
⼀、七政、五纬 古⼈把⽇⽉和⾦⽊⽔⽕⼟称七政,也叫七曜。
其中⾦⽊⽔⽕⼟合起来⼜称五纬。
⾦星古称明星,⼜名太⽩,这是因为它光⾊银⽩,亮度特强。
《诗经》的“⼦兴视夜,明星有灿”(《郑风·⼥⽈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星说的。
⾦星黎明见于东⽅叫“启明”,黄昏见于西⽅叫“长庚”。
⽊星常称为岁星,简称岁 ⽔星⼜叫⾠星。
⽕星古名荧惑。
⼟星⼜叫镇星或填星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并不是指⾏星中的⽔星,⽽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宿,在西⽅则为飞马坐的αβ两星。
如《左传庄公⼗九年》“⽔昏⽽正栽”。
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也不是指⾏星中的⽕星,⽽是恒星中的⼤⽕,特指⼼宿⼆,在西⽅则天蝎座的α星,如《诗经》中的“七⽉流⽕”。
⼆、⼆⼗⼋宿、四象 古⼈观测⽇⽉五星的运⾏是以恒星为背景的,因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不变,可以⽤它们来做⽇⽉五星运⾏所到的位置。
古⼈选取黄道⾚道附近的⼗⼗⼋星宿作为坐标。
下⾯先介绍⼀下黄道、⾚道。
黄道是古⼈假想的太阳周年运⾏轨道。
地球沿着⾃⼰的轨道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为研究天⽂⽽假想的,通常是以地球为中⼼,⽆限长为半径的球体)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讲义
中国古代天文——占星术与古代社会
一、观象授时:古代的天文观测
引语:a.康德:世间有两样东西最能引起我们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规律。
b.天空给古人的震撼与今人不同
c.巨石阵、贝冢图案解释
d.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1、“天文”一词源于《易经》:“观乎天文,以查时变”。
本意指天象。
《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天文一词又引申为预知由天象所昭示之人事吉凶,就是占星术(astrology)。
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探索宇宙奥秘为目的的天文学(astrolomy)
“绝地天通”、“通天者王”,天文为王权独占的知识。
举例:武王伐纣、历代禁天文、宋太宗、刘伯温
2、观象授时标准星
根据星象判定季节叫“观象授时”
(既指导农业生产,也是王权象征。
某王衰微,重要表征就是历法不准)
(天球图,讲述空间知识基础)。
太阳:金乌负日、汤谷扶桑
▪日出前、日落后亮星:
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尧典》四仲中星)
▪大火星、参星:行如参商:
a.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
(《左传》)
b.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
c.行如参商(高辛氏二子)
d.商星=大火星=苍龙之心=商族星
参星=白虎之心=夏族星
▪北斗七星
a.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
皆冬。
(《鶡冠子》)
b.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昬建者杓,
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
(《史记·天官书》)
▪古人观测所用标准星
正月,鞠则见,初昬参中,斗柄县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见,初昬南门正。
五月,参则见,初昬大火中。
六月,初昬,斗柄正在上。
七月,汉案户,初昬,织女正东乡,斗柄县在下则旦。
(《夏小正》星象)
二、二十八宿起源与文明西来说
1、三垣二十八宿体系
▪三垣: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
▪二十八宿:用以标志月亮在一个恒星月中的位置。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从出土文物看二十八宿
2、二十八宿本起源本土说与西来说
▪文明起源多元说与一元说
▪文明西来说
a.文明西来说:“泛埃论”:中国人为埃及人后裔。
科切尔(kircher)《埃及之谜》(罗
马,1654年)《中国礼俗记》(阿姆斯特丹,1667年)、尤埃(huet)《古代商业与航海史》(1716年)、德经(de Guignes)《中国人为埃及殖民说》(1758年)
b.“泛巴论”:华夏文明源于古巴比伦
1、法国拉克佩里《中国上古文明西源说》(十九世纪末):中华民族源于古巴比伦巴克族东迁,黄帝为巴克族,神农为萨尔贡王。
2、日本白河次郎、国府种德《支那文明史》
3、瑞典安特生考古发掘
4、章太炎、丁谦、刘师培、黄节、卫聚贤的响应。
徐中舒、郭沫若等人的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的西来说与本土说
a.郭沫若《释支干》对二十八宿西来的论证
b.二十八宿起源本土说:新城新藏、竺可桢、夏鼐主张。
理由:1、以天球赤道为准,
符合中国天文体系。
2、北斗为标准星,二十八宿与之关联。
3、北纬34度最适合二十八宿体系。
三、黄道十二宫传入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1、黄道十二宫与西方星命术
a.黄道十二宫:表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
白羊(3.21-4.20)、金牛(4.21-5.21)、双子(5.22-6.21)、巨蟹(6.22-7.22)、狮子(7.23-8.23)、室女(8.24-9.22)、天秤(9.23-10.23)、天蝎(10.24-11.22)、人马(11.23-12.21)、摩羯(12.22-1.20)、宝瓶(1.21-2.18)、双鱼(2.19-3.20)
b.西方星命术概说
▪上升星座、太阳星座、中天星座、下降星座、天底星座
▪宫位确立
▪日月、五星在各宫位置关系判定吉凶
c.宫位及其涵义:
▪第一宫:心理和康乐
▪第二宫:财产和感情
▪第三宫:兄弟姐妹和迁徙
▪第四宫:家庭生活与父母关系
▪第五宫:创造力
▪第六宫:健康和饮食
▪第七宫:夫妻关系
▪第八宫:欲望和投资
▪第九宫:理想和教育
▪第十宫:雄心和志向
▪第十一宫:朋友和社交
▪第十二宫:信念和幻想
e.研究占星术的意义
▪了解现代科学从蒙昧中产生的过程,占星术是最早的精密科学,炼金术是现代化学的源头。
(前科学时代)
▪全面理解古代人的精神世界
▪揭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生动图景(黄道十二宫的传播)
(外史为现代科学史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2、十二宫传播路径
巴比伦-希腊-印度-中国
西亚-
3、黄道十二宫和星命术在中国的传播
(既可以了解古代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侧面,也可以借此欣赏古代珍贵的艺术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a.中国黄道十二宫图像
b.星命术
▪康尊批命课
太阴在翌,照双女宫,楚分荆州分野;太阳在角八度,照天秤宫,郑分兖州分野;木星退危三度,照宝瓶宫,齐分青州分野;火星在轸,照双女宫,楚分荆州分野;土星在斗宿,照摩竭宫,吴越扬州分野;金星在角亢次疾改改照天秤宫,郑分兖州分野;水(星)在轸顺行,改照双女宫,楚分荆州分野;罗睺在井,照巨蟹,秦分雍州分野;计都在牛三度,照摩竭宫,吴越扬州分野;月勃在危顺行,改照宝瓶宫,齐分青州分野;紫气在星宿,照狮子宫,周分洛州分野
▪解析:水土合号有学禄,智慧多端好翻覆。
岁火同宫主贵权,为事心中多敏速;水居双女最为灵,生时一个临强处,即为豪富处王廷;虽田宅有份,当生时月孛在此中,必不久。
(星命术对科技的影响:行星星表。
)、(《七曜攘灾诀》附《星表》)
c.唐宋名人的星命观念
杜牧韩愈苏东坡文天祥
d.九曜、十一曜星神与炽盛光佛信仰
(板书)四余:罗睺、计都、月孛、紫气
四、占星术——最早的精密科学
1、军国星占与生辰星占
▪军国星占(judicial astrology):根据星象预卜国家大事。
举例(联想文明起源的多元与一元说)
《开罗纸草书》31222号:
狼星升起时木星适在人马座:埃及之王将统治整个国家,将出现一个敌人,但国王能将其再次摆脱;许多人将反叛国王;一次固有的洪水将到来;谷价腾贵。
中国星占书:
岁星出箕,谷大贵(《开元占经》引石申)
岁入南斗中,水不可当。
(《荆州占》)
岁星逆行入南斗守魁中,大臣国相逆,天下叛离不同心,君臣不合。
(《春秋感精符》)▪生辰星占(horoscope astrology):根据出生时或受孕时天象预言一个人的一生祸福。
2、星占学与社会文化互动:从巴比伦到中国
(占星术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把中国放在世界背景下来观照,以求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a.从巴比伦到中国
发源地:《吉尔伽美什》
最早的算命天宫图,公元前410,牛津博德利图书馆藏。
公元前三世纪的一件算命天宫图:金星的位置意味着他将无往不胜;他讲儿女成群。
水星的位置意味着,勇敢的人方能出类拔萃,他在众兄弟中最为出色。
迦勒底时期的一些占星术判断法则:
月亮从地平线上升上来时出生的人,一生充满光明和幸福,成长过程一帆风顺,且长寿。
火星从地平线上升时出生者,幼年即遭伤害,染疾而夭
出生时木星从地平线上升起,火星恰没入地平,此人为幸运儿,但妻会先他去世
b.希腊
▪亚历山大大帝与奈克塔内布
▪希波克拉底与盖伦
c.埃及
希腊化时代传入。
公元141年位于一墓室顶部的算命天宫图
d.罗马
▪提比略与色拉西洛斯(附:路易十一)
▪奥古斯都(附:塞维鲁、马丁路德)
▪卡里古纳与阿波罗尼奥斯
▪图密善
▪尼禄
e.欧洲
▪哈雷彗星与罗曼公爵征服英国(公元1066年)
▪一流的天文学家也是一流的星占学家:第谷与开普勒
第谷与古斯塔夫皇帝
开普勒与华伦斯坦
f.中国
▪五星聚
▪荧惑守心
g.占星术能说准吗?(提问)
“占星学家是多么幸运啊!如果他们一百句谎言里面说了一句真话,人们就信仰他;而其他人在一百句真话里说了一句谎言就失去了一切信任。
”(圭恰尔蒂尼)
▪概率论的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
▪社会学的解释
h.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i.占星术衰落的原因
▪现代科学——新解释体系的兴起
▪由博物学家到科学家
3、占星术为现代科学留下的遗产
▪江晓原:武王伐纣年代推定
▪席泽宗、薄树人:蟹状星云与天关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