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第二课时课件(有配套教案)
琵琶行__第二课时__演示文稿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摹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叙议结合,曲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中带情, 妙语点睛。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美。 )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序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第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乐曲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乐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第三
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检查预习
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dí sè xián yì mǒ yè
荻花
瑟瑟
sè
拨弦
zhà
掩抑
bèng
抹
bó
幽咽
fǎng
ní cháng
霓 裳
冷涩
乍
迸
帛
舫
感 的 原 和 小 在 因 故 序 正 情 ︐ 事 ︒ 文 基 概 并 况 交 前 调 时 面 为 代 ︒ 间 全 ︒ ︐ 诗 说 作 定 明 地 者 点 有 下 写 ︑ 凄 作 了 一 切 的 人 段 ︑ 物
练习
• 同桌合作仿写句子,进一步体会作者描摹声 音的高妙。 • 例(1):那音乐粗重深沉,就像浓厚的黑 云压了下来,暴雨挟着狂风,在冲荡着天 地。 • (2) • (3) • (4)
琵琶行(1-2课时)教案
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3、白居易诗歌的类型:①讽喻诗②闲适诗③感伤诗④杂律诗
4、教师朗读《琵琶行》,学生校正字音
第二课时
1、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翻译《琵琶行》
章节及课题
18、(1)《琵琶行》(1-2课时)
时数与日期
课时:二课时
时间:2022.4.25(七) 2022.4.26(一)
班级:特招班2101班
目的要求
1、了解白居易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2、学习《琵琶行》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6年因病去职。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8.3 《琵琶行》(第2课时)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研读文本
1.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所写:“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 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 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 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
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 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形容眼泪纵横的样子。
去来:走了以后。
译文:来往的车马时有时无,年纪大了,只好嫁给商人为妻。商人只重财利,哪有在乎夫妻别离,前月 就去了浮梁,做茶叶生意去了。(他)走了以后留自己在这江口守空船,四周只有明月的清光和寒冷的 江水。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欢乐的往事,从梦中哭醒,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
研读文本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
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绡:精细精美的丝织品。 钿(diàn)头银篦(bì):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击节:打拍子。
译文:那些京城的富家豪族子弟,争着给自己送锦帛,弹奏一支曲子得到的红绡, 可以说不计其数。上端镶着花钿的银质发篦(随着音乐)打拍子时敲碎了,也不觉可 惜。血红色的罗裙(因为)泼翻了酒被玷污,也全不在意。
订正作业
思考1:诗人在第二段是怎么描写心情急切、琵琶
女羞怯情态以及精彩演奏的?
(1)从“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再到“千呼万唤”, 寥寥数语,写出诗人急切的心情;
(2)从“欲语迟”,到“始出来”,再到“半遮面”, 轻轻几笔,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语文教案]高一_琵琶行(并序)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赏析诗歌第二段,品味诗歌意境。
2.学会用比喻的方法描写音乐。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二、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并品味意境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每一次诗人是如何去描写的?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并不知道。
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了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第三次也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2.赏析琵琶女第一次的演奏情景。
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时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置身于诗境中,找出理由。
明确:本次演奏的情感基调应是悲凉的。
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如“枫叶荻花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烘托它的。
3.重点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1)学生集体背诵第二段诗歌,同时想象与琵琶女相见的情景,主要想象琵琶女的神态、动作、琵琶声音变化及奏毕的周围环境。
(2)学生自由活动,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①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明确: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②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指出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之所在。
明确: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以声喻声,以形绘声,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其在丰富的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琵琶行》完整版课件
《琵琶行》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琵琶行》完整版。
课文描绘了唐朝时期一位琵琶女在长安城中的演奏及背后的故事。
文章通过琵琶女的音乐演奏,展现了古代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家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体会文章中诗意的表达,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及音乐家的艺术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意的表达。
难点:分析琵琶女的音乐演奏与情感表达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音乐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典音乐《琵琶行》为导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教师进行指导。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琵琶女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5. 实例分析:播放音频、视频文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音乐的演奏形式,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琵琶行》人物:琵琶女情节:演奏琵琶背后的故事情感:音乐与情感的结合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答案:课文讲述了唐朝时期一位琵琶女在长安城中的演奏及背后的故事。
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她的音乐感染了无数听众,其中包括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为之倾倒,与琵琶女结为知音。
故事展现了古代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家的情感表达。
2. 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诗意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音乐与情感的理解。
答案:课文中的诗意表达主要体现在对琵琶女演奏技艺和情感的描绘上。
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优质教学课件(2课时)
课堂小结
《琵琶行并序》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主要叙述 了诗人与一位漂泊江湖的长安歌女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 苦身世触动的故事。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 天涯的悲惨身世,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诗 人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和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根据“千呼 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面”描写一段琵琶女的文字。
活动四:整体感知
3.第3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思考:(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2)琵琶女是怎样倾诉自己的身世的? (1)以“沉吟放拨”两句动作描写作为过渡,然后转入琵琶女“自言” 的情境中。 (2)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风光无限;继言时 光流转,人事皆非,青春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 嫁作商人妇”;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只好在这秋江月夜之中独守空 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
(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 人同病相怜。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 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 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 “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时俱出。这 首诗的情和景相衬相生、互相作用,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 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活动五:★赏析人物
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1.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 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此时此境的 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的动作神情。“沉吟” 描写出琵琶女回忆往事时的神态。“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 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琵琶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琵琶行第二课时
雄浑、激昂、大气
场景
特点
方法
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 :
《 (低眉信手续续弹, 霓 裳 说尽心中无限事) 浊杂粗重 》 大弦—嘈嘈—急雨 轻细凄切 《 开始: 清脆圆润 六 小弦—切切—私语 幺 错杂弹、落玉盘 》
间关—滑 幽咽—难 婉转凝咽 发展: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声弦暂歇
第二曲
高潮: 银瓶-乍破 迸 《
评(9分钟)
(1)概括段意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2)景物描写 1.枫叶· · · · · · 作用:描绘送客环 境,渲染凄凉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别时· · · · · · 作用:描绘别时景 象,景中含情,渲染离愁别绪。 3.唯见· · · · · · 作用:描绘演奏结 束时寂静环境,情景交融,烘托了音 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雄浑、激昂、大气
方法
铁骑-突 出 -鸣
雄浑激昂
霓 裳 收拨、划 一声、裂帛 清脆尖利 尾声: 》 《 悄无言 秋月白 戛然而止、 六 幺 余音绕梁 》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 不同凡响。大弦嘈嘈如急雨源自间 关 莺 语 花 底 滑
枪水 鸣浆 迸 刀
四 弦 一 声 如 裂 帛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谁动我琴弦, 谁见我哭泣?
——鉴赏千古绝 唱《琵琶行》
第二课时
导(3分钟)
• (一)明确目标: • (1)理清本诗思路,把握故 事情节。 • (2)鉴赏本诗的景物描写。 • (3)鉴赏本诗的音乐描写。 (重· 难点)
思(13分钟)
• 思考学案上的问题,形成文字 答案。
议(9分钟)
展(8分钟)
《琵琶行》第二课时课件
喻体
急雨 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裂帛
曲子特点
急促沉重 轻柔幽细 清脆圆润 悠扬婉转 缓慢低沉 沉咽暂歇 雄壮激昂
戛然而止
1.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心碎)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 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 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也通过这些 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 相似!
第三次演奏:
琵 琶
满座皆泣 诗
女 : 却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急切愉快。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第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第三 乐曲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前奏曲:出场含羞多庄重,掩抑似诉不得志,信弹说尽无限事。 欢乐曲:《霓裳》《六幺》落玉盘。急切欢快,似当年红火。 深思曲:从间关到幽咽到暂歇。幽愁暗恨,似如今商妇冷落。 悲愤曲:激越悲壮,似是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 愤怒控诉。 后缀曲:悄无言,秋月白。 余音袅袅,意味不尽。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_5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2010.03.19授课教师赵宗敏授课班级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高一(1)班教学目标1学习、鉴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增强在写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增强在写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语言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前播放琵琶曲《琵琶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乐声,变为有形可见的文字,表现在纸上,使人读后获得具体深切的感受,确实是不容易。
《琵琶行》对于音乐“琵琶声”的描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久不衰。
课堂安排设计意图活动方式1.学生齐读《琵琶行》第二段,感受琵琶女演奏的美妙音乐。
让学生熟悉诗歌内容,完成初步体验音乐描写的诗句。
集体参与2.分析鉴赏相关诗句。
(扣住文本,抓重点词语分析)对比材料: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夜筝》李绅《悲善才》元稹《琵琶歌》李白《听蜀僧睿弹琴》(教师补充对比资料) 1.尊重学生的原始体验,在交流与相互启发中归纳总结出艺术手法。
2.通过对比,增加对诗歌的艺术手法的感性认识,增加诗歌积累,拓展视野。
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3.利用具体艺术手法指导修改上次课的写作练习。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一起聆听,有意识地感受、体验音乐,为改写习作做准备。
)学以致用,在修改习作练习4的过程中,再次理解欣赏《琵琶行》的艺术手法。
学生修改、点评、交流展示内容板书设计音乐描写的方法: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听众的感受(感情)表现音乐演奏效果以演奏者的动作表现音乐演奏效果以情写声------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我预先设计了两个环节。
一、扣住文本分析鉴赏,归纳总结出艺术手法。
二、利用分析总结的音乐描写的方法,指导写反思作。
目的是,以阅读指导写作。
应该说,第二个环节是成功的,学生在有方法指导的情况下,修改例文,实现了教学目标。
《琵琶行》 课件(完整)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秋江夜送客
明线
月夜弹琵琶 凄凉话身世 暗线 月夜听琵琶 移船邀相见
更坐弹一曲
明线:歌女身世
翻作《琵琶行》
暗线:诗人的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李忱《吊白居易》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 体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 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 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 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 被 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 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 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 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 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 “ 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 ”的主旨。
5.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省略句,于,被
1.醉不成欢惨将别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4.嘈嘈切切错杂弹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4.嘈嘈切切错杂弹 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难。
琵琶女
自言本是京城女 名满京都的艺人 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谪居卧病浔阳城 往往取酒还独倾
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女倾诉身世苦,白居易同病相怜伤迁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项是( B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知识链接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 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 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联歌 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问题二:《琵琶行》作为一首唱片叙 事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合作探究:理清行文思路,用简短的 句子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1)夜江送客 (2)江上听曲 (邀见歌女;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3)倾诉身世 (少年欢乐;晚年凄凉 ;悲苦心境) (4)同病相怜 (5)青衫泪湿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 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 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 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 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 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 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 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 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琵琶行》教案第二课时
“寻声”一句可轻声读出,应读得轻缓诚恳。“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课后
作业
背诵第二段。
课后
反思
1、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
琵琶声:他们两个一个善弹,一个善听,音乐就成了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
2、文章描写音乐的部分集中在第几段?第二段
3、这段对于音乐描写的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至文。被称为唐人具体描写音乐诗当中的压卷之作。
评价这么高,大家齐读第二段感知一下
宁夏平罗中学高一语文语文版第二册第二单元
课题
琵琶行(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编写人
康晓民
审核人
康晓民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阅读批注法,讨论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明确:这一段文字为我们形象地描绘出了琵琶女演奏的全过程。“千呼万唤始出来”写出了琵琶女的出场;接下来“转轴拨弦三两声”写的是调弦试音的动作,从中可以看出技艺的娴熟;“初为《霓裳》后《六幺》”交代要演奏的曲目;“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乐曲一会儿粗重一会儿轻细,声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间关莺语花底滑”到“铁骑突出刀枪鸣”写出了乐曲旋律上的变化,由婉转流利到幽咽滞涩,再到声音越来越小,以至停顿,到后来的高亢、激越;“曲中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演奏的收束;最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的是听众的反映,更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还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在描述琵琶女演奏时是一种完全投入,演奏者是用情去演奏,作者更是用情去描绘。他已听出了弦外之音,听出了琵琶女的凄苦身世。在整个演奏过程中,琵琶女是以情演奏,诗人是用情来绘声,正是因为二人有情感上的共鸣,诗人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改用《同一首歌》的一句歌词:同样的经历给了他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遭遇给了他们同样的歌。白居易和琵琶女才共同完成了这部响彻千年的杰作。作者运用比喻,把声化为了一种形。比如这几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里作者把大弦和小弦的声音用急雨和私语来形容,把大弦、小弦交替演奏的效果形容成大珠小珠落在玉盘里,令人具体可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几句为我们描绘出了大弦粗重、小弦清细的特点。而且大弦小弦交替演奏就像珍珠落在玉盘上,是什么特点?注意不是落在地上,也不是塑料盘上。发出的声音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这一句,莺语,给人的感觉非常动听,而“花底滑”我觉得作者是想通过花的五彩缤纷来体现乐曲情调的千姿百态,同时,“滑”字又体现出乐曲的婉转流畅。抓住了“滑”字的特点,而且黄莺在花下唱歌鸣叫,的确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一句,我觉得这一句完成了乐曲由低缓、暂歇到高亢的转换,这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前面说到“凝绝不通声暂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蓄势待发的感觉,而此时银瓶乍破、水浆突迸,铁骑突出、刀枪齐鸣,令人感到乐曲此时的爆发力,给人振奋人心之感。乐曲至此所达到的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后面的“四弦一声如裂帛”我觉得可以理解成琵琶女心的碎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得好,它写出了乐曲的美。这一句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凄婉优美的乐曲也许是引发了人们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人们已陶醉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音乐已经停息,但东船西船此时已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在了,在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的一轮圆月,将人们带入一个凄清悲凉的意境中。前面是描述琵琶女演奏的情形,这一句说的是演奏效果,乐声已停,而此时人们仍沉醉在这美妙动听的乐曲声中,让我们不难想像听者那如醉如痴的神情,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诗中人物的感情学习重点:体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琵琶行》这一首长诗的结构有些特殊,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还套着一个故事。
板书:哪位同学给大家概括一下全诗内容?明确:全诗讲了一个诗人夜遇琵琶女的故事,故事里的琵琶女对诗人讲了她身世漂零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诗人是怎样表达这两个故事的。
二、关于琵琶女(一)学生活动:速读小序,找出与琵琶女有关的文字。
在诗中找有关琵琶女身世的诗句。
将这两部分文字对照,让学生体会二者之不同。
明确:一略一详。
(二)重点研读第三段,请一位学生背:1、琵琶女的身世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前后对比,同学们说说是什么对比。
从前:“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这些细节都出自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件,表现的是琵琶女少年时的艺高、貌美、生活豪华,红极-时。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细节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青年女乐伎在逢场作戏中得意一时的情状。
作为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在她的灵魂还没有战栗和觉醒时,击碎银篦,酒泼罗裙的一系列任性戏谑,正如一出蕴含悲剧意味的闹剧,令人深思。
现在: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两相对比,世态炎凉,昔盛今衰。
琵琶女独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时欢乐事,于是起来弹琵琶,以解忧愁。
教师点拨:这真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梦回过去,醒后倍觉伤心。
她多么想回到过去的锦绣时代呀,年少风流,狂歌醉舞,万人捧场,豪奢张扬。
然而,当真的有人被她的琵琶声吸引,郑重邀请的时候,她怎样表现呢?明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重点分析此处琵琶女的心理。
教师:除了这一处动作描写,诗中还有两处动作描写也非常符合琵琶女此时的年龄与心理。
请同学们找一找。
明确:“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 居 易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2020/8/17
本诗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
①直接描写音乐。 ②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③音乐描写详略得当。 ④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⑤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⑥运用对比手法。
2020/8/17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人悲,己怜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 不悲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 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2020/8/17
琵琶女
白居易
昔 才貌双绝
才高位显
名动京师
今 年长色衰
被贬放逐
漂沦憔悴
诗人为何在一个 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 前泪洒青衫呢?
2020/8/17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伤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 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 的怜悯。
2020/8/17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 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 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一、叙事与抒情的结合。 二、叙事富于详略虚实的变化,脉络分
明,曲折生动。 三、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
1、用一连串的比喻反复形容。 2、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 3、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
2020/8/17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2020/8/17
相同 逢是 何天 必涯 曾沦 相落 识人
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 的典形象,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 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心声,体现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 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琵琶行》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