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行纲(一)知识总结
一、重点名词
羊膜动物: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等胚膜结构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颞窝: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面的一个或两个孔洞,是由相邻的膜性硬骨缩小或丢失形成的,其形成与咬肌的发达有关。包括无颞窝、上颞窝、合颞窝和双颞窝四种类型。
次生腭:在口腔顶壁,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的腭突、腭骨以及翼骨形成的水平分隔。使内鼻孔后移,将口腔和鼻腔分开,解决了进食与呼吸的矛盾,提高了呼吸效率。(除鳄类外,多数爬行类次生腭并不完整)
皮肤肌:陆栖动物所特有,一般起自躯干肌、附肢肌或咽部肌肉而止于皮肤。可以用来活动角质鳞,蛇类发达。
肋间肌:陆栖动物所特有,位于肋骨与肋骨之间,是由胸部的斜肌分化出来,分为外肋间肌和内肋间肌,用于调节肋骨升降,协助腹壁肌完成呼吸动作。
潘氏孔:鳄类等爬行类中的高等类群心室中隔膜发达,仅基部有一孔,即潘氏孔。
二、重要语句
1.爬行类躯体外形分为蛇型、龟鳖型、蜥蜴型。
2.爬行动物首次出现外耳道。开始有了胸廓(羊膜动物特有,保护心脏,加强呼吸)。开始出现盲肠,其发达程度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
3.爬行类头骨高而隆起,属于高颅型,反映了脑腔的扩大。(两栖类为平颅型)
4.爬行类第一、二颈椎分别特化为寰椎和枢椎,保证头部能以齿突作为回转轴作仰俯及左右转动,使头部感觉器官获得更充分的利用,显然是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
5.爬行动物胚胎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尿囊来实现。
6.爬行动物身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尾部、四肢五部分。
7.爬行类适应陆生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皮肤干燥,缺乏腺体,角质层增厚,产大型羊膜卵,体内受精。
三、疑难解答
1.爬行纲的主要特征(见课件)
2.羊膜卵的意义(见课件)
3.爬行纲比两栖纲高等表现在:①爬行类具有坚韧、干燥、防止水分蒸发和身体损伤的保护性鳞被,皮肤角质化程度深,结束了皮肤呼吸。皮肤缺乏腺体,被覆角质鳞片、盾片或骨板,能阻止体内水分的大量散失。②爬行类肺比两本类更为发达,有比两栖类更大的呼吸面积,气管和支气管有分化,使呼吸系统趋于完善;胸廓的出现,加强了呼吸机能。③爬行类的骨骼骨化程度较高,头骨具单枕髁和颞骨,颈椎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使头部活动更灵活;荐椎数目增多,和腰带联接更牢固;带骨和五趾型附肢更完善,并与支持身体的中轴骨骼联系更密切;趾端具爪,适于陆地爬行。④爬行类具有比两栖类更为有效的循环系统和较高的血压,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但心室内有隔膜,已接近完全的双循环,循环机能和效率大为提高。⑤爬行类肾脏为进步性后肾,具有较高的排泄机能,能有效地保存水而产少量尿,排泄物为具有低溶解度而易沉淀的尿酸。⑥爬行类具有比两栖类更为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出现了新脑皮,提高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产生了两栖类所没有的复杂行为。但爬行类仍为变温动物。⑦体内受精和产具有丰富卵黄和保护性卵壳的大型羊膜卵,解决了在陆地繁殖的问题。
4.爬行与两栖循环系统的比较:①都为不完全双循环。②都为两心房、一心室。③两栖类静脉窦发达,由动脉圆锥,心室无分隔;爬行类动脉圆锥消失,静脉窦退化,成为成为心房
一部分,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④两栖类由动脉圆锥发出两条动脉干,每条再发出三条动脉弓:体动脉弓、颈动脉弓、肺皮动脉弓;爬行类从心室左侧发出右体动脉弓,中部发出左体动脉弓,右侧发出肺动脉弓。⑤两栖类由身体后部回来的血由一条腹静脉汇入肝门静脉;爬行类由身体后部回来的血进入两条侧腹静脉,再由两条侧腹静脉进入肝脏。
四、课外知识
1.龟鳖类四肢短小,背负大而笨重的壳,行动缓慢,但海龟游泳速度相当快,每小时可达3千米。2.鳄鱼进食之前总要先假惺惺地流出几滴眼泪,然后才长大口将猎物吞食,使“鳄鱼的眼泪”一词成为残忍而又虚伪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因为鳄类的肾脏不完善,只能通过长期在眼睛附近的一个特殊腺体来帮助排泄体内多余盐分。另一个解释是鳄类的牙齿没有分化,只能撕扯食物而不能咀嚼,这样就往往会刺痛喉咙和胃,也使得长在眼睛上的腺体受到刺激“落泪”。
第十九章鸟纲(Aves)
鸟类是适应飞翔的高级脊椎动物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脊椎动物。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高度特化的高等脊椎动物。
鸟类与爬行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被称为是美化了的爬行动物。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一、鸟类与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鸟羽与爬行动物的鳞为同源器官(角
质衍生物)
•3、头骨仅有一枚枕髁
•4、均产羊膜卵(多具硬壳)。
•5、排泄物为尿酸。
二、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心脏四腔,二心房二心室,完善双循环。
2)具有发达的神经和感官,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3)完善的生殖方式和复杂生殖行为,保证后代的成活率。
4)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三、鸟类与飞翔相适应的特化性特征
1. 体形为纺锤形,体被羽毛;
2. 前肢特化为翼;
3. 骨骼为气质骨,轻而坚固;
4. 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气管相连,使鸟类能进行双重呼吸;
5. 胸肌发达,皮肤薄、松、软、干;
6. 视觉发达;
7. 右侧卵巢退化;
8. 直肠粗短,不储存粪便,排泄物为尿酸。
四、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恒温:指鸟、兽类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
能力,从而使体温维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2、意义:(1)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2)提高了快速运动能力,有利于捕食、避敌
(3)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
第二节鸟类的躯体结构
一、外部形态特点
•身体呈流线形,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翼和
后肢。
头:小,前端具喙,喙为啄食器官;眼睛发达,耳孔具耳羽。
颈:细长,转动灵活。
躯干:坚实,腹面肌肉发达,纺锤形减少阻力。
尾:短小,具尾羽。
前肢:特化为翼,具飞羽;
后肢:为足,一般四指,具爪。
二、皮肤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