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赏析——《西游记》
西游记片段摘抄及赏析
西游记片段摘抄及赏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既融入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道家哲学思想,又揭示了人生道理和社会现实。
本文将从西游记中选取几个精彩的片段进行摘抄,并对其进行赏析。
第一段片段:“孙大圣,我教你走过天难!”“那个是你自己活该!我是斗战胜佛,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这一场景发生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正在与玉皇大帝相互较劲。
这段对话展示了孙悟空的骄傲和自信,他挑战天界的权威,展现出他无畏的精神和勇气。
同时,这段对话也揭示了孙悟空对自己的身份和实力的自豪感,他认为自己是天庭中无可匹敌的存在。
第二段片段:“我通天下点睛之笔,天维地、神通自在!”“愿闻详节,以助正法。
”这段对话发生在孙悟空和观音菩萨之间。
观音菩萨夸赞孙悟空是点睛之笔,这是对孙悟空毫不吝啬的赞美。
观音菩萨向孙悟空要求详细解释他的神通妙法,这显示了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尊重和求教的态度。
这段对话展示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他的智慧才干。
第三段片段:“孩儿们,紧跟爷爷我,不要脱队!”孙悟空在带领猴子部队闯过火焰山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
这句话体现了孙悟空作为猴王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他带领猴子们冒险闯过火焰山,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智谋。
同时,这句话也传递了一个团结合作的重要信息,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了人物心理和挑战道德观念的作品。
孙悟空作为主要角色之一,他的形象设计非常丰满,他既是一个英雄人物,又有着人类的弱点和情感。
他不仅勇敢无畏,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还通过人与神的对抗,揭示了权力和道德的紧张关系。
西游记中的片段折射出孙悟空的个性特点和重要角色的形象塑造,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总的来说,西游记这部作品通过精彩的片段折射出孙悟空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展现了他的勇气、智慧和机智。
每个片段都描绘了孙悟空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价值观。
西游记的优秀赏析(通用8篇)
西游记的优秀赏析〔通用8篇〕西游记的优秀赏析〔通用8篇〕西游记的优秀赏析篇1西游记这部书从发行到如今,在民间无论是老幼都喜欢,尤其是深受小孩子的喜欢,当我小的时候每当有西游记时,就看百看不厌烦。
人们如今所说的佛啊神啊,都是出自西游记。
到如今西游记仍是我最爱的书,记得几年前在广东时,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会看它,如今我仍爱它,成为了我的枕边书,我爱它胜于爱红楼梦。
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描写的手法极高,让人读后心头一亮。
书中多用了人人都明白的语言,不认识字的人只要听都能听懂。
我认为这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它应该是人人都懂的,文学它不应该是个人的专利,你所写的东西应该让人读后有所收获。
读西游记是一种享受,书中的诗词人人都能懂,书是集小说诗词为一体的作品。
每当我读到那些描写山水的场面时,我就忍不住叫好,而且它将战斗的场面,人物打扮的描写,写到的绝境。
在我读过的这么多书中,我认为它是最优秀的作品。
用了最朴实的语言写到了让人心动,在朴实中不缺高超。
书中的人物形象真的是一个创新,空前绝后的创新。
以前的人们在写作时都用人作为主人公,而它却让一个猴子和一些动物作为对象,试问古今中外那部作品能与它相比。
书中的孙悟空一个不怕天不怕地的形象,它一怕危险一人闯水帘,然后当上了王,然后在平凡中难免忧愁,想长生最后漂洋过海走了十多年才求到了高人,最后努力学习,成为了最好,但是又爱弄本领,最后被师赶了出来,师父将他赶出来也是为了保护他。
人应该要不断的上进,不断的考虑以后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得永生,但是人不可有一点本领就骄傲,人应该虚心人知强中更有强中手,人要将本领放在心中,等到用时在使出。
读到这里我们都渴望自己成为孙悟空,一个人都让练就一身的本领,但是我们应该找到培养我们的伯乐,现代这社会上真心帮你的人不多,能遇到一个对你有知遇之恩的人也不多。
读了这些我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当年的不平事,多年考不中,最后恨官场的黑暗,最终却以著书来完成内心的志向。
《西游记》原文摘抄加赏析
《西游记》原文摘抄加赏析《西游记》原文摘抄加赏析《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有很多经典的句子,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游记》原文摘抄加赏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原文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
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
”那众神果退。
点评:这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原文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
”大圣道:“老道不知。
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
”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点评: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写出孙悟空的机智。
原文摘抄: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点评:这段写出了孙悟空英勇善战,才打退了哪吒太子和五个天王。
原文摘抄: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点评:这段话写出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也写出了他淘气,可爱的本性。
原文摘抄: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下台来,对菩萨起手到:“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
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西游记》作品鉴赏
《西游记》作品鉴赏作文读者,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去鉴赏四大名著之一书籍《西游记》呢?一、文学特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
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
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揩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
《西游记》摘抄加点评
《西游记》摘抄加点评第一篇:《西游记》摘抄加点评《西游记》,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摘抄加点评,欢迎阅读!1、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
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
”那众神果退。
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2、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
”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
”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写出孙悟空的机智。
3、摘抄: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段写出了孙悟空英勇善战,才打退了哪吒太子和五个天王。
4、摘抄: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选自:《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点评:这段话写出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也写出了他淘气,可爱的本性。
5、摘抄: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下台来,对菩萨起手到:“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西游记的摘抄及赏析
西游记的摘抄及赏析西游记的摘抄及赏析《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西游记的摘抄及赏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摘抄及赏析1、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
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
”那众神果退。
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一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2、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
”大圣道:“老道不知。
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
”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写出孙悟空的机智。
3、摘抄: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一段写出了孙悟空英勇善战,才打退了哪吒太子和五个天王。
4、摘抄: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选自:《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点评:这一段话写出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也写出了他淘气,可爱的本性。
初一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之西游记
初一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之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著,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以其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西游记》进行赏析,探讨其古代文学价值和影响。
一、《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完成于16世纪末。
吴承恩擅长运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佛教与道教的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作出这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二、情节梗概与人物形象《西游记》以主人公孙悟空为中心,围绕他与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众多有趣的角色组成的一队取经人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展开。
小说中的情节错综复杂,充满了精彩的冒险和波折。
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形象,比如孙悟空的机智聪明、猪八戒的贪吃懒惰以及沙僧的沉稳忠诚。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三、《西游记》的古代文学价值1. 刻画了人性的复杂性:《西游记》通过各种神话传说和戏剧般的情节展示了人性的善恶两面。
角色们不仅有伟大的英雄主义和高尚的道德观念,也有贪婪、愤怒和自私等负面情绪。
这种对人性的细腻描绘使得小说更加真实和传神。
2. 反映了古代社会风貌:《西游记》中通过描写各类人物和各个地方,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困苦,形成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
小说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3. 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与价值观:《西游记》融入了佛教的修行理念和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通过对各种神仙魔鬼的描绘,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和仁爱精神。
作品中的佛教和道教教义、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西游记》的现代意义和影响《西游记》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常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艺术形式,并且广为流传和传播。
作品中蕴含的僧侣信仰、信仰的方法、自由解放等主题也对现代文化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借物喻人的文章名家名篇
借物喻人的文章名家名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以借物喻人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比喻手法,将人们的品质、性格或行为特点与物品相媲美,以此展现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将选取几篇名家名篇,为大家介绍其中的精彩之处。
1.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被比喻为红宝石。
红宝石鲜艳夺目,璀璨耀眼,与贾宝玉高贵、聪明、美丽的形象相得益彰。
贾宝玉如红宝石一样,凭借着他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和喜爱。
2.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被比喻为金箍棒。
金箍棒在《西游记》中象征着孙悟空的力量和勇气,它可以变大变小,随心所欲。
正如金箍棒一样,孙悟空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无穷的智慧,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取得了取经的胜利。
3. 《水浒传》中的宋江:宋江被比喻为梁山泊。
梁山泊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山寨,它是一个以义气为核心的团体,汇聚了各类英雄好汉。
与之类似,宋江也是一个有着强烈正义感的人,他凭借自己的魅力和智慧,团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汉,共同抗击了官府的压迫和欺凌。
4.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林黛玉被比喻为荷花。
荷花婉约清丽,具有高贵的气质和独特的美丽。
林黛玉的性格与荷花相似,她柔情似水,聪明机智,同时又带有一丝忧郁的气质,与荷花相得益彰。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古代文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对不同物品的比喻,展现了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这些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
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作家们巧妙地将人物形象与物品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同时,借物喻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对物品的观察和理解,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性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在今天的文学创作中,借物喻人的手法仍然被广泛使用。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喻,展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和魅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西游记的摘抄及赏析
西游记的摘抄及赏析西游记的摘抄及赏析《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西游记的摘抄及赏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摘抄及赏析1、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
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
”那众神果退。
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一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2、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
”大圣道:“老道不知。
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
”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写出孙悟空的机智。
3、摘抄: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选自:《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点评:这一段写出了孙悟空英勇善战,才打退了哪吒太子和五个天王。
4、摘抄: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选自:《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点评:这一段话写出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也写出了他淘气,可爱的本性。
《西游记》赏析
《西游记》赏析一、关于作者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古人眼里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创作小说的人,也往往为当时文士所不屑,因此中国古代的小说在刊刻的时候往往并不署名,这就为后世考证作者造成了很多笔墨官司。
和其他小说一样,《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是在几代作者的创作中逐渐成型的,但最后的写定者是谁,迄今并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明刻本《西游记》并无作者署名。
前人曾认为百回本《西游记》为元代全真教道士丘长春所作,20世纪初,经鲁迅和胡适等人的认定,作者应为淮安人吴承恩。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不断提出新的证据质疑,但支持吴承恩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反驳。
在目前尚无确证推翻这一结论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将吴承恩暂定为《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余岁时,始补岁贡生。
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后又补为荆王府纪善,但可能未曾赴任。
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
他长期过的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
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二、关于主题《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以曲折、幻想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对于它的思想内容的研究,一直都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明清时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道书,阐述的是道教的金丹妙诀,这一观点到了近代逐渐被人抛弃。
学者们开始从政治、哲学、思想等不同角度关注《西游记》奇幻故事背后的主旨和深意(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西游记》只不过是部游戏之作,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也可备一说)。
从建国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普遍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阐释《西游记》,把《西游记》看做是一部借神魔故事来影射现实生活的政治小说,其中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西游记》中的神魔进行了阶级划分,把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各阶级阶层人物对号入座。
从8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逐渐摆脱了“政治图解”式的解读模式,于是出现了许多新的《西游记》主题观。
《西游记》赏析
《西游记》赏析《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神魔小说,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这部小说以取经之路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想象的世界。
以下是对《西游记》的赏析:首先,从主题角度来看,《西游记》表现了坚持信念、克服困难的主题。
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到达西天取经。
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的阻挠和考验,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目标。
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西游记》传递给读者的核心价值之一。
其次,从人物角度来看,《西游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孙悟空作为主角之一,以其机智、勇敢和仁慈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不仅具备了强大的法力,还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了保护师傅和师兄弟,不惜与妖魔展开殊死搏斗。
此外,猪八戒、沙僧等人物也各具特色,为整个取经团队增添了趣味和色彩。
再次,从文学手法角度来看,《西游记》采用了讽刺、夸张等手法,使得整部小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例如,在描写妖魔鬼怪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语言,使得这些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同时,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描绘自然景观等方面也十分细腻,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艺术魅力。
最后,从文化角度来看,《西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还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文化交流和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
综上所述,《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艺术价值的文学巨著。
它不仅表现了坚持信念、克服困难的主题,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采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和文化内涵。
因此,《西游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启示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西游记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西游记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誉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寓意,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揭示了尊严与和谐、善恶与人性的关系。
本文将对《西游记》进行赏析,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一、《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西游记》是根据中国民间传说和佛教文化创建的。
小说以佛教经典《大唐西域记》为蓝本,讲述了主人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保护佛经、向西天取经的故事。
他们在战胜恶魔、解救百姓的过程中,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西游记》以其逗趣风趣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诸如孙悟空大闹天宫、金鞭炼猴开山门等经典场景,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借助天庭、妖魔巢穴和神仙人物的背景,将这一古老的传统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二、《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塑造《西游记》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突出的是孙悟空。
孙悟空凭借其机智、勇敢和机灵的性格,成为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形象。
他忠诚、聪明、机智,同时又不乏幽默感。
他的形象塑造,展示了作者卓越的创作才华。
猪八戒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虽然他嘴贫、贪吃,但他仍然是一个忠诚的朋友和信仰的追随者。
他成为了孙悟空的好帮手,也体现了勇气和恶魔的一面。
沙僧则是一个沉默寡言且敬业的角色。
他并没有像孙悟空或猪八戒那样受到广泛的关注,但他在旅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形象塑造了忍耐、坚韧和奉献。
作为主人公,唐僧是一个圣洁的人物。
他代表着善良、智慧和信仰。
他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人类伦理和道德的追求。
三、《西游记》的意义《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更是一个富有深意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首先,《西游记》通过塑造众多有趣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最终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得到救赎和成长。
这启示了读者追寻真理、超越自我、破除虚假观念的重要性。
西游记中的精彩段落赏析
西游记中的精彩段落赏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珍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幽默的文风和深刻的寓意,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部作品中,有许多精彩的段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经典的段落进行赏析。
1. 孙悟空的诞生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他的诞生使得整个故事更添色彩。
在第一回中,作者以生动的文字描写了孙悟空的诞生过程,令人印象深刻。
“忽听得咯咯之声。
悟空扭头看处,原来是两行清泪,又叫道:‘亲爷爷,是你来拜孙爷的。
’悟空笑道:‘孙爷不曾和你拜哩。
’孩儿跌脚道:‘等我爹爹来拜你哩。
’”这段描写通过孙悟空和那两个婆子的对话,给读者展现了孙悟空机智灵活的性格特点。
他既能够与普通人交流,又具备神通广大的能力。
这一描写为孙悟空日后顽皮调皮的行为打下了基础。
2. 猪八戒的出场猪八戒作为唐僧的大徒弟,在西游记中也有不少难忘的段落。
作者在第六回中描写了猪八戒的出场,使得他的形象十分生动。
“那猿捧着金箍棒,腰里束个鈎子,前翅插一个赤红旗,悠悠森森,嘻嘻哈哈,跳出山门的,却是一个毛长一尺的黑尊神猴。
”这段描写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猪八戒的外貌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可以想象到一个滑稽可笑的猪头神猴,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3. 唐僧师徒的困境西游记中,唐僧及其徒弟们一路上遭遇了无数的困境和妖魔鬼怪的阻挠。
这些困境中的描写给了读者很大的触动和反思。
“那怪举起铁锅待放火,慌得个猪八戒助跑两步,一头撞破了一矢,该当拦御长枪,径件架起一响。
”这段描写中,猪八戒为了保护师父唐僧,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地进行了战斗。
表现了他对师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这样的描写激励了年轻读者要勇敢面对困难,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4. 孙悟空与红孩儿的禅理对话在西游记中,不仅有激动人心的战斗描写,还有富有哲理的禅宗哲学。
在第九回中,孙悟空与红孩儿展开了一场禅理对话。
“红孩儿笑道:‘我乃痴心根,快意天生气。
西游记原著文段赏析
西游记原著文段赏析《西游记》原著文段赏析。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神话世界。
本文将从《西游记》原著文段中选取几个经典的片段,进行赏析,探讨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
第一段,孙悟空出世。
“那石猴在那山中,本来是个猴精。
因为练了一世,得了些道行。
他本来也不肯轻易下山,只因那山中有个石洞,乃是个仙人洞,名叫花果山。
山下有个水潭,名叫花果水。
他整日在那水潭中,与众猴嬉戏。
自从那水潭深广无边无际,他便在那水潭中修炼,拜了个师父,姓菩提,名子。
因此,他便有了个名字,叫做孙悟空。
”。
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出世的经典段落。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孙悟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他的不凡之处。
孙悟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猴精,但由于他的勤奋修炼和得道成仙,最终成为了一个具有神通广大的大圣。
这段文字通过对孙悟空的生平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险的品质,也为后面的故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孙悟空大闹天宫。
“那猴王见了,急了,忙了,就来打孙悟空。
孙悟空道,‘你这个老妖精,如何恁么无礼,敢来打我?’猴王道,‘我是玉帝差来的,要拿你去见玉帝。
’孙悟空道,‘拿我去见玉帝怎的?’猴王道,‘你在花果山偷吃了人参果子,破了仙人洞,偷了长生者的宝贝,我奉玉帝旨意,来捉你去见玉帝。
’孙悟空道,‘我偷了人参果子,破了仙人洞,偷了长生者的宝贝,这是真的。
但你说我偷吃了人参果子,那是假的。
’”。
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典片段。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孙悟空与天宫众神的对话,展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果敢。
孙悟空在面对天宫众神的围攻时,不仅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还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化解危机,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的勇气。
西游记摘抄附赏析
西游记摘抄附赏析西游记摘抄附赏析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
里面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下面是西游记摘抄赏析,欢迎参考阅读!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
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
”那众神果退。
点评:这段话体现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
”大圣道:“老道不知。
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
”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点评: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写出孙悟空的机智。
摘抄:这大圣一条棒,抵住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哪吒太子,战败五个天王。
点评:这段写出孙悟空英勇善战,才打退哪吒太子和五个天王。
摘抄: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一泡猴尿。
点评:这段话写出孙悟空的自以为是,也写出他淘气,可爱的本性。
摘抄: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下台来,对菩萨起手到:“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
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西游记》赏析
《西游记》赏析《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
全书20卷100回。
吴承恩根据历代民间传说,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
借神话故事批判现实是作者创作思想的出发点。
一、故事来源:《西游记》的故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唐僧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经《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述和某些夸张,在唐代广为流传,并演化成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
至刊印于南宋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取经故事有重要发展,已初步具有了《西游记》故事的轮廓。
猴行者已取代唐僧而成为取经故事的主角。
到元代(至迟到明代),又出现了更加完整生动的《西游记平话》。
它很可能是吴承恩直接据以加工创作的底本,在《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由宋至明,取经故事也活跃在戏剧舞台上。
其中某些情节、内容均与吴著《西游记》相似。
这说明在吴著《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已经众手加工而广为流传。
孙悟空的形象,也经历了一个同样漫长的演变过程,与大禹治水时收伏的一个淮涡水神无支祁有关。
无支祁原是个神通广大的猴精,后被镇锁在淮阴龟山脚下。
吴承恩就是在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铸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了这部规模宏大的杰出神话小说《西游记》。
二、思想内容:《西游记》通过神魔故事,曲折而尖锐地接露了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凶残。
首先,小说通过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人间王国的描写,影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
其次,小说中所写的许多妖魔鬼怪,大都是影射明代横行霸道的权臣,他们是为害人民群众的社会恶势力的象征。
再次,小说通过对道教的讽刺、对道士的抨击,不仅斥责了宗教的虚妄,神道的可笑,而且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西游记》最大的思想价值,在于精心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形象。
一部《西游记》,几乎就是一部孙悟空的英雄传奇。
作家把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坚韧顽强、活波乐观等许多优秀品质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