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双向建构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双向建构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启示
耒阳二中资运红
摘要:杰出的发生认识论者皮亚杰一生立足于儿童心理学研究认识论的问题,其认知发生的双向建构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了这一过程中儿童认知的形成机制,在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内外化双向建构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领域中,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从全新角度阐释了儿童认知的发生发展,备受中西哲学界的关注。其认知建构理论不仅说明了认知产生的微观机制,揭示了认知的主体性,而且阐明了认知发展的动态过程,即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双向建构过程。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发生认识论就是心理学与认识论的相加,也就是立足于儿童心理学去研究认识论问题。康德的认识论思想是发生认识论最重要的理论源泉。皮亚杰曾说过,是他把康德的知性范畴拿来重新考察,于是就形成了一门学科——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从康德认识论中获得的另一重要思想是有关结构与建构的观点。不过,自称为“积极的康德主义者”的皮亚杰在其认知理论中并没有全盘接受康德的有关范畴的先验观点,而是力求从儿童的生活中去寻求范畴,即逻辑数学结构生成的源头,并主张在人的感性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活动基础上,即从活动—动作的角度去解决认识的发生问题。由此,皮亚杰提出了有关人的认知发生的双向建构论:人的建构活动一方面产生了以逻辑范畴为代表的人类智慧的基本结构,同时,另一方面广义的物理知识也正是建构活动中生成的。
1.1认识发生的认知结构
儿童的认识来自于主体通过动作达到的对客体的适应,这就强调了儿童自身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就是说,儿童在认识活动中具备一定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行为主义的S-R公式,是一种无结构的发生,事实上,应该是S→(A T)→R,其中S是刺激,R是反应,而A T是同化刺激的结构;没有A T,刺激就不可能被主体同化,也不会对刺激作出应有的反应。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编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思维的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认知结构的最基本的单元皮亚杰称其为图式。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认知结构则是协调了的格式的整体形式,是完全的逻辑结构,可以灵活地转换和组合。
一个结构具有三种特征:整体性、转换性和自动调节性。整体性指结构是一个整体,有它自己的法则。这些法则独立于它的组成因素的特征之外,即“不能把支配一个结构结合的规则归结为它的元素的累加性的逐个联结。”转换性指的是支配整体的法则是按照广义的转换过程,而不是按照静止的特征运行的。结构包含一个运算的结合就是把一个项目转换成为另一个项目。结构的自动调节性意味着一系列的转换总是朝着有利于保持自身的存在而使结构不断的丰富和复杂化。
1.2认识的发展机制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发展”的涵义,主要指认知结构的变化。认知结构的可变性和认知功能的不变性共同推进儿童的发展。
1.2.1 组织与适应
智慧的本质乃生物的适应的延伸和特殊表现,儿童在发育成长过程中,适应过程也经历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组织与适应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机制的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组织是这一机制的内部方面,适应则是它的外部方面,在智慧过程也是如此。有组织才有结构(机体的、认知的)的构造,组织中断,则构造停止。组织过程的运作,保证了所有结构能合适的发生相互关系,合适的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合的个体。认知发展的机能方面,既适应和组织这两种机能是与生命永相伴随而不会改变的,而它的结构方面则是处于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的过程中(认知格式的不断协调)。因此认知发展是机能不变和结构变化的统一。皮亚杰还提出了完整的同化顺应学说以阐述适应的过程。
1.2.2同化、顺应与平衡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机能下的两个次级机能,是全部适应活动的两个侧面。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这是个人的一种自我肯定的倾向,是通过自己的建构去审视世界以维护作为整体系统的一个组成成分的人的自主性的倾向。在认知的发展中,同化是指个体将感受到的刺激纳入原有格式的过程。随着认知的发展,人的同化形式也会逐渐复杂化,即经历从再现性同化、再认性同化到概括性同化的转变。同时,皮亚杰也曾经说明再搜寻新知识时,新的经验常常会跟原有的行为发生矛盾。在这种新情境中,有机体总是试图建构先前的行为以保持它的机能。这种过程就是通常迫于环境的影响与压力导致结构的失衡而产生的顺应。顺应是指有机体通过调节自己内部的结构以适应特定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反思、整合以达到自我与客体的双重建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根据相关的认知平衡发挥作用。
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需要达到某种平衡,也就是主体较为客观地再建客体,客体符合主体结果的状态。皮亚杰指出:“一个有机体按照它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有各种形式的平衡,从姿态上的平衡到体内的自动平衡,这些不同的平衡形式对于生命都是必要的,所以,它们就是一些内在的特征:而持久的不平衡则构成了一种病态的有机状态或心理状态”。正是由于平衡的重要作用,所以“发展的理论就必然要求助于平衡概念,因为一切行为都要在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之间保持平衡,或者比较一般的讲,都要在同化与顺应之间达到平衡”。平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心理上的解释来讲,主要的不是把平衡当作一种状态,而是当作现实的一个平衡过程。平衡状态只是平衡过程的一个结果,而过程本身则有较大的价值”。平衡的过程展示了人的认识能力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建构思想
2.1内外化双向建构理论
皮亚杰认为,在具体的认知建构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向内协调主体的动作;通过反省抽象形成逻辑数理化经验;其二是向外组织外部世界,以产生认知的内容,形成物理经验。向内和向外的活动,构成同时的双向建构。人类的一切知识既顺化于客体,同时又同化于主体的结果。这两个过程的极端就是对外部经验的获得与对内在智慧运转的意识。向内和向外的双向建构在不同水平上同步发展,依次形成不同层次的认知结构。这种结构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着渐进的平衡化。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