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地感线圈的制作方法
地感线圈
地感线圈“地感线圈”就是一个振荡电路。
它是这样构成的,在地面上先造出一个圆形的沟槽,直径大概1米,或是面积相当的矩形沟槽,再在这个沟槽中埋入两到三匝导线,这就构成了一个埋于地表的电感线圈,这个线圈是一个振荡电路的一部分,由它和电容组成振荡电路,其原则是振荡稳定可靠,这个振荡信号通过变换送到单片机组成的频率测量电路,单片机就可以测量这个振荡器的频率了。
当有大的金属物如汽车经过时,由于空间介质发生变化引起了振荡频率的变化(有金属物体时振荡频率升高),这个变化就作为汽车经过“地感线圈”的证实信号,同时这个信号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又可以用来测量汽车的移动速度。
这就是“地感线圈”。
技术关键是设计出的振荡器稳定可靠并且有汽车经过时频率变化明显。
地感线圈的制作1、线圈材料在理想状况下(不考虑一切环境因素的影响),地感线圈的埋设只考虑面积的大小(或周长)和匝数,可以不考虑导线的材质。
但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和高低温抗老化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
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议采用标准Φ0.75mm耐高温镀锡线。
2、线圈形状(1)、矩形安装通常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
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
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距窄0.3米至1米。
(2)、倾斜45°安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3)、“8”字形安装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须靠近滑动门(约1米)。
3、线圈的匝数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态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uH-300uH之间。
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
地感线圈施工工艺流程
感应线圈埋设方法环路线圈1. 电缆构造车辆检测环路线圈的电缆为600V被覆电缆,电缆材质及特性符合CNS2655之规定。
(1)导体:符合CNS670规定,使用软铜单电线,线径14AWG为7股绞线,每股铜线直径0.6±0.02mm。
(2)被覆层:绝缘被覆层厚度0.8mm,拉力强度至少1.27kg/mm2。
2. 回填材料:橡胶沥青橡胶沥青符合下列规格:1)延展性:77ºF最低30公分。
2)软点:最低180ºF。
3)弹性:77ºF最低25百分比。
4)渗透:77ºF、150公克、5秒、最高35单位1/10公里。
5)流量:140ºF、最高5mm。
4.环路线圈品质因素≥5在50KHZ时品质因素Q=2πFL / RR:环路线圈阻抗F:50KHZL:环路线电感值3.环路线圈形状线圈采用 1.5×1m,可根据路口的基本情况来变动位置,尽量避免井盖和其他金属物。
4.环路线圈电感量容许范围(A) 最大范围60~600uH(B) 实用范围80~200uH(C) 环路线圈及导入线所产生频率须维持在60Khz以上140KHz以下5.导入馈线无钢筋道路其长度依环路线圈及导入线电感量总合而定(导入线电感量每公尺约0.72 uH)。
有钢筋道路其长30公尺以下。
导入馈线为双绞线或互绞每公尺20扎。
6.环路线圈相邻间距最好为长度50%以上。
7.环路线圈和馈线之间的联结采用焊接或冷压,保证联结质量。
7.埋设后的环形线圈和馈线的对地绝缘电阻>10MΩ(DC500V)。
环路线圈埋置方式A.电锯切割环路适用之锯槽4mm,馈线槽宽度为8-10mm,深度为混凝土路面为3.5-5.5cm,沥青路面为6-10cm。
B.为不影响道路美观,需用橡胶沥青进行埋设。
C.每组环路线圈,其尺寸1.5米×0.5米尺,底下无钢筋约3~4匝,若底下有钢筋,距钢筋至少5公分以上,其匝数为4~6匝,依电感值而定,电感值80~200μh之间为实用值。
地感线圈的施工方法
地感线圈的施工方法A、感应线圈的埋入方法缠绕形状:感应线圈的两条导线引出时,必须互相缠绕在一起。
每米至少20次缠扭。
感应线圈之引出线段不能超过500CM,并尽可能的短。
越长,则灵敏度越低。
2,或AWG16~20。
外皮要有特殊感应线圈的铜导线截面积一般为1.0—1.5mm防水层,与耐磨、耐高温的特性。
地下之排列形状:感应线圈的导线被封埋在地下时:填封密封物之后的导线不可以再能自由晃动。
不可以在湿地上施工,也要排除湿气后再封胶。
切槽内不可以有空隙,避免渗水接触导线,降低绝缘阻抗。
在水泥地里,感应线圈应在混泥土钢筋之上方,距离至少3公分以上。
B、应线圈的埋设计划与作业Step 1: 首先察看现场地形、地面材质、车辆动向、被侦测的车辆种类、被侦测的目的、现场是否积水,以及确定业主真正的需求。
Step 2: 再依车道宽度、车道限制措施、地下钢筋的干扰、路面铺设的材质、旁边铁门的干扰、感应侦测器型号等,来决定感应线圈的位置、面积、线材、适当的圈数、与引线出孔箱的位置、出孔箱的尺寸(至少为感应侦测器体积的3倍大)。
Step 3: 开挖感应线圈的槽孔,至少为线圈外线径之3倍宽。
若加埋线槽支架,则需更宽。
检查地下钢筋的状况(水泥地面),决定埋线之深浅,或再加减圈数。
Step 4: 在车道路面干燥的情况下才可埋线、填充密封物。
Step 5: 埋线前,要预留引线长度。
埋线时,每一环线要上下紧贴。
在环线之角落开始两条引线出去时,即要互相缠绕埋入引线槽孔内。
Step 6: 封胶时,要充满槽孔内,确保导线不会晃动。
同时导线与槽壁以胶隔离,使水不会渗入接触导线。
封胶至引线出孔箱的位置为止,并与地面齐平。
Step 7: 以感应线圈测量仪器检查电感量与绝缘阻抗。
若符合规范,待胶干后,即完成感应线圈之埋设作业。
若不合适,需重新处理。
地感线圈安装图线圈总长度应在24米左右,地感线应用横截面大于等于0.25平方毫米的耐高温绝缘线;用切地机在坚硬水泥地面切槽,深度为 5-7cm左右,宽以切刻片厚度为准一般为5mm;然后将线一圈一圈放入槽中,再用水泥将槽封固,注意线圈不可浮出地面,在放入线圈时注意不要把线的绝缘层破坏,以免造成漏电或短路.引出线要双绞在一起并行接入地感两个32,24端,长度不能超过10米,每米中双绞数不能少于20个,引出线最好不使用金属套管,埋入地下最佳。
地感线圈施工工艺
地感线圈施工工艺地感线圈是一种常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设备,用于检测车辆经过的情况并自动触发信号灯的切换。
施工地感线圈的正确方法对于保障交通流畅和提高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感线圈的施工工艺。
准备工作在施工地感线圈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地感线圈的位置和数量,这需要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进行合理的规划。
其次,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地感线圈、电缆、电缆槽、道路钻孔机等。
施工步骤1. 清理施工区域: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将施工区域清理干净,确保无杂物和障碍物。
2. 钻孔:使用道路钻孔机在事先确定的位置进行钻孔。
钻孔的深度和直径需要根据地感线圈的规格和要求进行调整。
3. 敷设电缆槽:在地面上开设一条电缆槽,将电缆槽与钻孔位置相连接。
4. 固定地感线圈:将地感线圈放置在钻孔位置上,并将其固定。
确保地感线圈与道路平齐。
5. 连接电缆:将预先准备好的电缆连接到地感线圈上,并通过电缆槽引出。
6. 封闭电缆槽:使用适当的材料将电缆槽进行封闭,保护电缆免受外部损伤。
7. 测试地感线圈:完成地感线圈的施工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对地感线圈的施工质量进行测试。
8. 整理施工现场:完成测试后,需要清理施工现场,将多余材料清理干净,并对施工区域进行整理。
维护和保养地感线圈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地感线圈的连接情况,确保电缆没有损坏,并清理堵塞物。
2.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地感线圈的表面,避免尘土和杂物积聚。
3. 维修更换:如有发现地感线圈损坏或不正常工作,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4. 注意防水:地感线圈施工后,应做好防水措施,以免水分侵入并导致故障。
总结地感线圈的施工工艺包括准备工作、钻孔、敷设电缆槽、固定地感线圈、连接电缆、封闭电缆槽、测试地感线圈和整理施工现场。
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对于地感线圈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施工地感线圈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交通安全。
地感线圈 的制作
地感线圈的制作1、线圈材料在理想状况下(不考虑一切环境因素的影响),地感线圈的埋设只考虑面积的大小(或周长)和匝数,可以不考虑导线的材质。
但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和高低温抗老化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
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议采用标准Φ0.75mm耐高温镀锡线。
2、线圈形状(1)、矩形安装通常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
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
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距窄0.3米至1米。
注意:在经常行驶大车的路面上布地感线圈时要布2×2米的矩形线圈,匝数为4匝。
(2)、倾斜45°安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3)、“8”字形安装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须靠近滑动门(约1米)。
3、线圈的匝数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态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uH-300uH之间。
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
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
一般可参照下表:线圈周长线圈匝数3米以下保证电感值在100uH-200uH之间即可3—6米3—6米5-6匝6—10米4-5匝10--25米3匝25米以上2匝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
在实际施工时用户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地感线圈的电感值来确定施工的实际匝数,只要保证线圈的最终电感值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之内(如在100uH—300uH之间)。
4、制作方案:(1)、确定埋设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路面宽度、人车分流、有无其它线圈及地面有无高压线缆、钢筋网等)确定线圈埋设位置和引线走向。
地感线圈施工工艺
1 目的 (1)2 范围 (1)3 职责 (1)4 内容 (1)4.1 地感线圈原理 (1)4.2 布设 (2)4.3 线圈的匝数 (2)4.4 线圈材料 (3)4.5 线槽切割 (4)4.6 线圈埋设 (5)4.7 馈线的敷设 (5)4.8 线圈的检测 (6)4.10 车检器设臵 (6)4.11 线圈的维修 (7)5 相关文件 (7)1 目的规范地感线圈切割埋设施工过程,提高线圈测速准确性、稳定性。
2 范围凡是与公司产品配套的地感线圈切割埋设施工过程均属于本范围。
3 职责3.1 研发中心负责《地感线圈切割埋设作业指导书》以及其它相关文件的编写、培训及技术支持。
3.2 研发中心经理负责《地感线圈切割埋设作业指导书》的审核。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地感线圈切割埋设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3.3 公司负责地感线圈切割埋设或指导施工。
3.4 品管部负责地感线圈切割埋设施工的质量检查。
3.5 销服中心负责地感线圈的维修或指导维修。
4 内容主要分为地感线圈原理、布设原则、线圈匝数、线圈材料、线槽切割、线圈埋设、馈线敷设、线圈检测和线圈维修九部分。
4.1 地感线圈原理1工作原理环形线圈、线圈引线馈线(L)加上车辆检测器的电容(C)构成了LC振荡电路(在LC电路中,L代表电感,单位:亨利(H),C代表电容,单位:法拉(F)),地感线圈检测器检测的就是该L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如果振荡频率相对于基准频率发生了变化,地感检测器就判断为有车辆通过。
因此保证振荡频率的改变只与车辆进入线圈有关就成为地感检测器检测成功与否的关键。
振荡频率计算公式:f0=1/[2π(LC)1/2] Hz由于电容C是固定的,可以发生改变的只有电感L。
电感L的值与线圈圈数(也叫匝数)、线圈的面积、引线馈线的长度和线圈中的介质有关。
当匝数、面积、引线馈线的长度都一定的前提下,电感值只和介质有关,也即振荡频率和线圈内通过的金属物体有唯一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地感检测器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
地感线圈原理
地感线圈:“地感线圈”就是一个振荡电路。
它是这样构成的,在地面上先造出一个圆形的沟槽,直径大概1米,或是面积相当的矩形沟槽,再在这个沟槽中埋入两到三匝导线,这就构成了一个埋于地表的电感线圈,这个线圈是一个振荡电路的一部分,由它和电容组成振荡电路,其原则是振荡稳定可靠,这个振荡信号通过变换送到单片机组成的频率测量电路,单片机就可以测量这个振荡器的频率了。
当有大的金属物如汽车经过时,由于空间介质发生变化引起了振荡频率的变化,这个变化就作为汽车经过“地感线圈”的证实信号,同时这个信号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又可以用来测量汽车的移动速度。
这就是“地感线圈”。
线圈材料:在理想状况下,地感线圈的埋设只考虑面积的大小和匝数,可以不考虑导线的材质。
但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和高低温抗老化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
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议采用1.0mm以上铁氟龙高温多股软导线。
线圈形状:1、矩形安装通常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
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
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距窄0.3米至1米。
2、倾斜45°安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3、“8”字形安装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须靠近滑动门。
线圈的匝数: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uH -300uH之间。
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
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
一般可参照下表:线圈周长线圈匝数3米以下根据实际情况,保证电感值在100uH-200uH之间即可3—6米5-6匝6—10米4-5匝10--25米3匝25米以上2匝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
地感线圈埋设要求与方法
地感线圈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线圈可在车道施工中预埋,也可用切割机后期施工。
线圈连至探测控制器连线须螺旋双绞(>20绞/m)。
具体尺寸如与图纸有冲突以施工图纸为准。
线圈用RV1.5mm²电缆。
1、线圈尺寸及圈数车辆检测器允许对线圈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实际中一般线圈周长最大可达30米,最小可为3米。
线圈的长度取决于车道的宽度(见上图)。
线圈距车道的边沿方至少保持300mm距离。
当线圈周长超过10米时通常绕两圈,当线圈周长在6-10米之间时,通常绕三圈,而当线圈周长小于6米时,线圈应绕四圈。
2、线圈间距当两个线圈相距较近,并且是接在不同的车辆检测器上时,它们的平行的两边间距应至少大于2米,当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时,这一间距可减到1米。
当多个线圈接到同一台多通道车辆检测器时,可以避免它们之间的串扰,这一特性可用于方向判断逻辑功能。
当用于这种功能时,两线圈间允许的最大间距为1米,以保证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可以同时跨在两个线圈上。
3、线圈电感范围一般对于单圈线圈,圆周长上的电感每米1.5uH,3圈线圈是每米9.3uH。
双绞的馈线,每米电感为0.6uH。
4、允许的馈线长度值得注意的是,长的馈线可能会降低检测器的灵敏度,因此应尽可能减小馈线长度。
两根馈线应该双绞在一起,以减小馈线间的辐射干扰,同时可能的话,推荐使用屏蔽电缆作馈线。
馈线总长度一般不应大于350米。
(理论值)为了提高灵敏度,应保证线圈的电感量大于馈线的电感,因此对于小线圈长馈线情况,应增加线圈的圈数,线圈电感与馈线电感之比最少应为4 :1。
5、金属和增强材料的影响在线圈附近,含铁量高的金属会严重影响线圈灵敏度,像下水道井盖或类似的物体等,地应避开面上可见的物体,线圈与这些物体间应留1米的空间。
而埋入地下的钢筋等增强材料并不明显,但有可能对线圈灵敏度造成影响。
当存在金属物体或钢筋等增强材料时,线圈应安装在这些金属网上方50mm左右。
如果允许降低灵敏度时,这一距离可减小到40mm。
地感线圈的制作方法
地感线圈的制作方法地感线圈是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零件,它的工作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因此地感线圈的制作是工程安装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
1)切地感A、地感线圈的尺寸:地感线圈的尺寸随路面宽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尺寸为1.8*0.6M的长方形,路面太宽时,地感线圈两边距离路面边缘为0.6-1.0M。
地感线圈长度超过2M时,宽度一般定为0.8M-1.0M。
B、制作方法及步骤(1)、确定位置用记号笔、直尺在混凝土地面上画一个长1.8M,宽0.6M的长方形,去掉直角,斜角尺寸75mm*75mm, 并从靠近设备的一角画一线到控制机或道闸的安装中引馈线,如图8.5所示:图8.5(2)用切割机沿笔线切割混凝土地面,切割深度为50mm,宽度为4mm。
馈线槽的宽度为7MM,深度为50mm。
(3)切完槽后用清水将槽中泥浆冲洗干净。
(4)用吹风机将槽吹干,要保证槽的底面发白。
(5)用1.5平方32股软线绕切割槽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绕4或6圈(道闸为6圈,控制机为4圈),引出线要进行双绞后放入馈线槽中,至机箱安装处预留1.5-2.0M的长度。
(6)沿槽浇灌沥青,并将多余的沥青铲除,以保证路面干净。
(7)用噴枪沿槽噴一遍,将槽内沥青完全和水泥、线熔为一体。
技术要求(1)、感应线圈切割槽深度≥50mm,宽度≥4mm;馈线切槽深度≥50mm,宽度≥7mm (2)、绕线圈数为6圈(道闸)或4圈(控制机),绕线在槽内必须拉紧,引出线必须双绞,且双绞次数不得小于20编/米,一般尽可能多;(3)、绕线应用一根完整的导线,不得有中间接头;(4)、浇灌的沥青必须充分熔化,以利于填充槽内每一个空隙而紧固线圈,不会因为路面上有车时会造成线圈松动而影响感应。
(5)、线必需耐高温,避免沥青烫破皮。
(6)、制作完成后电感量在80-150uH。
地感线圈施工方案
地感线圈施工方案环形线圈的设计标准环形线圈的位置:车辆行驶方向摄像机立杆点进入线圈环形线圈的尺寸:A :闯红灯系统中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长度为1米。
B: 环形线圈的宽度取决于车道宽度,通常是覆盖一个车道的50%~60%,不应小于0.4米。
举例来说,在3米宽的车道上,环行线圈宽度(垂直行车方向)应为2.2米,长度(行车方向)至少0.4米。
根据我们的经验,环形线圈宽度可用公式【环形线圈宽度 = 车道宽度– 0.4 x 2(米)】来计算。
环形线圈的匝数:本检测器环形线圈匝数定为4匝。
环形线圈导线的型号:环形线圈是埋设于路面之下的,应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耐拉、抗腐蚀和柔韧特性。
因此选择使用聚氯乙烯尼龙护套线,型号为FVN/2.5(平方毫米)。
馈线:馈线的质量与检测稳定性与灵敏度有直接的关系,本设计要求选用聚氯乙烯绝缘屏蔽电缆,型号为SBVVP—2×48/0.2(1.5平方毫米)。
环形线圈及其馈线的安装和施工规范路面开槽:线圈和馈线是最重要又易损坏的部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开槽前应检查路面是否坚固,按照系统总体技术条件选定线圈埋设的位置后,画上开槽尺寸线,用开槽机按图施工。
开槽顺序:路边最远的线圈槽和引线槽,这样可以避免导线的交叉和减少导线接头。
槽的几何尺寸:环形线圈槽及导线的剖面,用开槽机开槽一直开到路边窨井附近,槽深为50~70毫米,槽宽为6~8毫米左右,在钢筋混凝土车道上埋设线圈时既要保证一定的深度,又要与钢筋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小于50毫米),开槽时尽可能两者兼顾。
为了避免下线时因拐角弯度过小而损坏导线,在槽的拐角处(即矩形槽的四角)还需切角。
槽内清理:开槽后要对槽内进行清理,使槽内无硬渣,槽底平整,清理后用空压机处理。
环槽内下线:在路边窨井中预留 1.5米线材之后再引至环槽边,在槽中按顺时针紧绕预定匝数,再将另一端引到路边窨井中,线头应双绞,每米15绞。
(此处更换设计图)导线下槽后用钝物将其压实(请注意,不能用尖锐利器捣压),最后给导线抽头标上序号,具体编号方式参考上图。
地感线圈制作工艺
地感线圈
“地感线圈”就是一个振荡电路。它是这样构成的,在地面上先造出一个圆形的沟槽,直径大概1米,或是面积相当的矩形沟槽,再在这个沟槽中埋入两到三匝导线,这就构成了一个埋于地表的电感线圈,这个线圈是一个振荡电路的一部分,由它和电容组成振荡电路,其原则是振荡稳定可靠,这个振荡信号通过变换送到单片机组成的频率测量电路,单片机就可以测量这个振荡器的频率了。当有大的金属物如汽车经过时,由于空间介质发生变化引起了振荡频率的变化(有金属物体时振荡频率升高),这个变化就作为汽车经过“地感线圈”的证实信号,同时这个信号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又可以用来测量汽车的移动速度。这就是“地感线圈”。技术关键是设计出的振荡器稳定可靠并且有汽车经过时频率变化明显。
5、埋设方法
(1)、切槽:
按照方案划完线圈及引线后,用切路机在路面上切出线槽,在四个角上进行45度倒角,防止尖角破坏线圈电缆。切槽宽度一般为4到8毫米,深度30到50毫米。同时还要为线圈引线切一条通到路边的槽。
注意:切槽内必须清洁无金属屑及粗大尖锐沙砾、无水及其它液体渗入。
(2)、绕制线圈:
绕线圈时必须将线圈拉直,但不要绷得太紧并紧贴槽底。留出足够长的导线以便连接到车辆检测器且保证中间没有接头,将线圈绕好后,必须将引出电缆做成紧密双绞的形式(要求每米绞合20次),将双绞好的输出引线通过引出线槽引出。
(8)、线圈应与道闸或控制机处于同一平衡位置。
(9)、线圈引出的两根线应该双绞,密度为每米不少于50结,未双绞的输出引线将会引起干扰。输出引线长度一般不应超过5米。由于探测线圈的灵敏度随引线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引线电缆的长度要尽可能短。
地感线圈的制作
3. 线圈切割工艺1、线圈尺寸及圈数1.1 车辆检测器允许对线圈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实际中一般线圈周长最大可达30米,最小可为3米。
1.2 线圈的长度取决于车道的宽度(见后图)。
线圈距车道的边沿方至少保持300mm距离。
1.3 当线圈周长超过10米时通常绕两圈,当线圈周长在6-10米之间时,通常绕三圈,而当线圈周长小于6米时,线圈应绕四圈。
2、线圈间距2.1 当两个线圈相距较近,并且是接在不同的车辆检测器上时,它们的平行的两边间距应至少大于2米,当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时,这一间距可减到1米。
2.2 当多个线圈接到同一台多通道车辆检测器时,可以避免它们之间的串扰,这一特性可用于方向判断逻辑功能。
当用于这种功能时,两线圈间允许的最大间距为1米,以保证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可以同时跨在两个线圈上。
3、线圈电感范围一般对于单圈线圈,圆周长上的电感每米1.5uH,3圈线圈是每米9.3uH。
双绞的馈线,每米电感为0.6uH。
4、允许的馈线长度值得注意的是,长的馈线可能会降低检测器的灵敏度,因此应尽可能减小馈线长度。
两根馈线应该双绞在一起,以减小馈线间的辐射干扰,同时可能的话,推荐使用屏蔽电缆作馈线。
馈线总长度一般不应大于350米。
(理论值)为了提高灵敏度,应保证线圈的电感量大于馈线的电感,因此对于小线圈长馈线情况,应增加线圈的圈数,线圈电感与馈线电感之比最少应为4 :1。
5、金属和增强材料的影响在线圈附近,含铁量高的金属会严重影响线圈灵敏度,像下水道井盖或类似的物体等,地应避开面上可见的物体,线圈与这些物体间应留1米的空间。
而埋入地下的钢筋等增强材料并不明显,但有可能对线圈灵敏度造成影响。
当存在金属物体或钢筋等增强材料时,线圈应安装在这些金属网上方50mm左右。
如果允许降低灵敏度时,这一距离可减小到40mm。
如果有接触不良现象,当震动时可能会引起阻扰变化,这会反应到线圈电路中引起不可预料的变化。
甚至引起线圈系统失效。
贵阳地感线圈施工工艺-20121112
地感卡口施工工艺地感线圈施工工艺1线圈绕制所需材料:地感馈线建议选用SGS1015/16#(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最小截面积不小于1.3mm²线缆绕;地感引线使用RSVP2*1.0mm²(绞型屏蔽软电缆)最小截面积不小于1.0mm²。
2线圈施工步骤1道路地面开槽办法俯视图,如下图:(1):路面画线,根据检测对象,确定线圈尺寸,。
,环形地感线圈的宽度一般为2;而【线圈长=实际车道宽度-线圈】来计算。
(2):一般从离立杆一侧最远的车道开始,逐车道进行,先后切割线圈槽和引线槽,这。
(3):要求切割为矩形,线,一般用开槽机开槽一直,槽深一般要求50~70mm槽宽为4~8mm,在钢筋混凝土车道上埋设线圈,又要与钢筋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小于50mm)开槽时尽可能两者兼顾。
,一般在线圈转角处应做45度切角工艺处理,;且要求环形线圈的四角汇聚处不可联通,否则三角区域会成为浮块易造。
(4):,,槽底平整,有条件时宜用。
(5):在路边窨井中预留1.5m(根据实际情况确认预留长度)之后再引至环槽边,在槽中按顺时针自下而上逐层紧绕预定匝数一般1.3mm²线缆周长为8m时要求4~5匝)再将另一端环形线圈馈线,此时须将矩形线圈的两端线缆逆时针双绞后引至路边窨井处,引至窨井中的馈线要求每米至少双绞20次。
注意事项:①整个地感线圈(包括矩形线圈和地感馈线)的线缆应该使用一整个没有接点的电线,②敷设线缆时,应该叠加重在一起。
③线圈下槽后应用钝物将其压实(注意:不能用尖锐利器,否则会造成线缆的损坏)。
④,便于日后维护工作。
⑤双绞馈,所以应保证足够长的线缆。
⑥车辆,介入0~500m之,若超出此范围可能会影响检测效果。
(6):线圈敷设,首先用万用表测量环形线圈的直流电阻,正常值应为1~2Ω,,说明线圈短路,此时需要重新敷设。
然后用500V直流高阻表测试其对地电阻,在500V直流电压下其绝缘电阻,正常值应≥10MΩ。
最详细的地感线圈的制作方式
地感线圈的制作一、线圈材料采纳标准Φ耐高温镀锡线。
二、线圈形状(1)、矩形安装通常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
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其间距推荐为1米。
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头比道路间距窄米至1米。
(2)、倾斜45°安装在某些情形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时,能够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3)、“8”字形安装在某些情形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能够采纳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需靠近滑动门(约1米)。
3、线圈的匝数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正确状态下,线圈的电感量应维持在100uH-300uH之间。
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形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
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
一样可参照下表: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类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专门大阻碍,因此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
在实际施工时用户应利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地感线圈的电感值来确信施工的实际匝数,只要保证线圈的最终电感值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之内(如在100uH—300uH之间)。
4、制作方案:(1)、确信埋设位置:依照现场情形(路面宽度、人车分流、有无其它线圈及地面有无高压线缆、钢筋网等)确信线圈埋设位置和引线走向。
(2)、确信线圈规格:依照地面条件、有无其它线圈(两个临近线圈的匝数须错开)及通行车辆类型等来确信线圈形状、长宽、匝数等规格。
(3)、确信固化物:依照地面类型及作业条件选择固化物。
①、泥加107胶水或水泥②、沥青③、环氧树脂五、埋设方式(1)、切槽:依照方案划完线圈及引线后,用切路机在路面上切出线槽,在四个角上进行45度倒角,避免尖角破坏线圈电缆。
切槽宽度一样为4到8毫米,深度30到50毫米。
同时还要为线圈引线切一条通到路边的槽。
注意:切槽内必需清洁无金属屑及粗大尖锐沙砾、无水及其它液体渗入。
地感线圈埋设要求与方法
地感线圈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线圈可在车道施工中预埋,也可用切割机后期施工。
线圈连至探测控制器连线须螺旋双绞(>20绞/m)。
具体尺寸如与图纸有冲突以施工图纸为准。
线圈用RV1.5mm²电缆。
1、线圈尺寸及圈数车辆检测器允许对线圈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实际中一般线圈周长最大可达30米,最小可为3米。
线圈的长度取决于车道的宽度(见上图)。
线圈距车道的边沿方至少保持300mm距离。
当线圈周长超过10米时通常绕两圈,当线圈周长在6-10米之间时,通常绕三圈,而当线圈周长小于6米时,线圈应绕四圈。
2、线圈间距当两个线圈相距较近,并且是接在不同的车辆检测器上时,它们的平行的两边间距应至少大于2米,当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时,这一间距可减到1米。
当多个线圈接到同一台多通道车辆检测器时,可以避免它们之间的串扰,这一特性可用于方向判断逻辑功能。
当用于这种功能时,两线圈间允许的最大间距为1米,以保证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可以同时跨在两个线圈上。
3、线圈电感范围一般对于单圈线圈,圆周长上的电感每米1.5uH,3圈线圈是每米9.3uH。
双绞的馈线,每米电感为0.6uH。
4、允许的馈线长度值得注意的是,长的馈线可能会降低检测器的灵敏度,因此应尽可能减小馈线长度。
两根馈线应该双绞在一起,以减小馈线间的辐射干扰,同时可能的话,推荐使用屏蔽电缆作馈线。
馈线总长度一般不应大于350米。
(理论值)为了提高灵敏度,应保证线圈的电感量大于馈线的电感,因此对于小线圈长馈线情况,应增加线圈的圈数,线圈电感与馈线电感之比最少应为4 :1。
5、金属和增强材料的影响在线圈附近,含铁量高的金属会严重影响线圈灵敏度,像下水道井盖或类似的物体等,地应避开面上可见的物体,线圈与这些物体间应留1米的空间。
而埋入地下的钢筋等增强材料并不明显,但有可能对线圈灵敏度造成影响。
当存在金属物体或钢筋等增强材料时,线圈应安装在这些金属网上方50mm左右。
如果允许降低灵敏度时,这一距离可减小到40mm。
地感线圈施工规范
德立达详解地感线圈施工规范对于从事停车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掌握地感线圈的施工规范是很重要的,稍微一点疏忽就会导致停车场系统工作不正常,所以德立达科技小德觉得很有必要来分享一下这个干货,希望可以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⑴线圈材料在理想状况下(不考虑一切环境因素的影响),电感线圈的埋设只考虑面积的大小(或周长)和匝数,可以不考虑导线的材质。
但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线导线的机械强度和高低温抗老化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
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议采用1.0mm以上铁氟龙高温软导线。
⑵线圈形状①矩形安装通常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
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
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距窄0.3米至1米。
②倾斜45°安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③“8”字形安装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须靠近滑动门。
⑶线圈的匝数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态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uH-300uH之间。
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
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
一般可参照下表: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
在实际施工时用户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电感线圈的电感值来确定施工的实际匝数,只要保证线圈的最终电感值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之内(如在100uH—300uH之间)。
⑷输出引线在绕制线圈时,要留出足够长度的导线以便连接到环路感应器,又能保证中间没有接头。
绕好线圈电缆以后,必须将引出电缆做成紧密双绞的形式,要求最少1米绞合20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感线圈的制作
1、线圈材料
采用标准Φ0.75mm耐高温镀锡线。
2、线圈形状
(1)、矩形安装
通常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
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
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距窄0.3米至1米。
(2)、倾斜45°安装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3)、“8”字形安装
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须靠近滑动门(约1米)。
3、线圈的匝数
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态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uH-300uH之间。
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
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
一般可参照下表:
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
在实际施工
时用户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地感线圈的电感值来确定施工的实际匝数,只要保证线圈的最终电感值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之内(如在100uH—300uH之间)。
4、制作方案:
(1)、确定埋设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路面宽度、人车分流、有无其它线圈及地面有无高压线缆、钢筋网等)确定线圈埋设位置和引线走向。
(2)、确定线圈规格:根据地面条件、有无其它线圈(两个临近线圈的匝数须错开)及通行车辆类型等来确定线圈形状、长宽、匝数等规格。
(3)、确定固化物:根据地面类型及作业条件选择固化物。
①、泥加107胶水或水泥②、沥青③、环氧树脂
5、埋设方法
(1)、切槽:
按照方案划完线圈及引线后,用切路机在路面上切出线槽,在四个角上进行45度倒角,防止尖角破坏线圈电缆。
切槽宽度一般为4到8毫米,深度30到50毫米。
同时还要为线圈引线切一条通到路边的槽。
注意:切槽内必须清洁无金属屑及粗大尖锐沙砾、无水及其它液体渗入。
(2)、绕制线圈:
绕线圈时必须将线圈拉直,但不要绷得太紧并紧贴槽底。
留出足够长的导线以便连接到车辆检测器且保证中间没有接头,将线圈绕好后,必须将引出电缆做成紧密双绞的形式(要求每米绞合20次),将双绞好的输出引线通过引出线槽引出。
在线圈的绕制完成后,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地感线圈的电感值,并确保线圈的电感值在100uH—300uH之间。
否则,应对线圈的匝数进行调整。
注意:地感线圈的灵敏度随引线的长度增加而降低,所以引线电缆的长度要尽可能短(一般不应超过5米),未双绞的输出引线必会引起串扰,使地感线圈电感值变的不稳定致使地感出错。
(3)、埋设:
线圈绕制完成后,为加强保护,可在线圈上绕一圈尼龙绳或撒一层细沙。
最后用沥青、水泥或环氧树脂将切槽密封。
6、注意事项:
(1)、周围50公分范围内不能有大量的金属,如井盖、雨水沟盖板等。
(2)、周围1米范围内不能有超过220V的供电线路。
(3)、作多个线圈时,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距离要大于2米,否则会互相干扰。
(4)、矩形线圈角上做45°、20厘米长的切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