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糖尿病中医治疗方案

糖尿病中医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诊疗常规一、临床表现1、代谢紊乱症候群。

典型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1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较快,症状明显。

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病的表现。

3、反应性低血糖见于某些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其他,如围手术期化验或健康检查示发现高血糖。

二、糖尿病分型1、1型糖尿病:分为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指有任何免疫机制参与证据的1型糖尿病。

儿童多起病较急,成人多缓起。

特发性1型糖尿病是在某些人中所见的特殊类型,患者始终没有自诉免疫反应的证据。

2、2型糖尿病:占据本病群体大多数,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4、妊娠糖尿病: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

三、并发症1、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特点为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只要特点为血糖显著增高,血浆渗透压增高,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有中度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3>糖尿病乳酸酸中毒;4>感染2、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缺血型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2>微血管病变:a、糖尿病肾病;b、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c、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糖尿病足、眼的其他病变四、诊断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mol/L,或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对于无糖尿病症状者,必须在另一天按上述2个标准之一复测核实。

五、实验室检查1、血葡萄糖测定: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为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WHO推荐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82.5g含一分子水的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min内饮完,2h后再测静脉血浆血糖。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一、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慢性高血糖导致多种脏器多系统损害,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根据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85%~90%。

二、识别、诊断与转诊(一)识别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多数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不少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就诊或健康体检时发现。

常有家族史。

很少自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在应激、严重感染、中断治疗等诱因下也可发生。

临床上常与肥胖症、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同时或先后发生。

1.临床症状和体征:由血糖升高导致的严重代谢失调,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伴乏力。

但许多患者缺乏特异表现,仅于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有的患者可表现为视力模糊、外阴瘙痒、皮肤瘙痒和易感染;如有并发症时,可出现视力下降、水肿、贫血、对称性的手指、足趾感觉减退、疼痛、麻木或异样感,亦可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2.病史询问还需注意以下方面:(1)既往史:患者初次就诊需询问是否有高血糖及其出现时间、是否有胰腺疾病;是否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史;是否有重大精神创伤史;女性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巨大胎儿生育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2)药物应用史: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平喘药物。

(3)饮食习惯:是否有高糖、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

(4)个人史:是否吸烟、饮酒。

(5)家族史:直系亲属是否有糖尿病病史。

(6)其他: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度、睡眠情况等。

3.辅助检查:(1)静脉血浆葡萄糖:空腹血糖、75 g OGTT后2 h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
指南
摘要
本文是2024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该指南旨在提供给医生和患者一个简单易懂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本指南遵循独立决策的原则,不寻求用户协助,并避免使用无法确认的引用内容。

引言
中国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我们编写了本指南,旨在提供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
1. 健康饮食:建议患者采用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2. 适度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 控制体重:建议患者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4. 规律监测血糖: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5.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本指南提供的策略,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标准与规范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以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生化特征及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为临床表现的代谢紊乱综合群[1~2],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5%左右⑵。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脾痺”等病症范畴。

既往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缺乏临床操作流程,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具有临床操作流程的糖尿病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本指南在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的指导下,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临床一线专家,基于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制定形成。

本指南主要介绍临床采用病证结合原则,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主要介绍糖尿病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一线从事临床工作的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和非内分泌专科的临床医师,在临床采用病证结合原则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时使用。

本指南的推广以期对培养我国年轻医师形成主动应用中医药的临床思维,形成主动应用中医病证结合原则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习惯,提高我国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诊疗水平有所助益。

1病证结合诊断1. 1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WHO 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⑶。

1.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⑷拟定为早期、中期、晚期3期。

1.2.1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身重困倦,小便频数,大便黏滞不爽或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主。

该期病位主要在肺、胃、脾、肝。

病程多在5年之内。

尚无明显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高血糖、肥胖、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该期主要有热盛伤津证、肝郁脾虚证、痰浊中阻证、湿热蕴结证等。

1.2.2中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额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

该期主要病位在肺、脾、肾。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一、2型糖尿病的诊断诊断2型糖尿病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血糖值和糖耐量试验来判断。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国糖尿病预防控制联盟(CCDPC)的一致性推荐,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二、2型糖尿病的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方法。

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

饮食控制要求患者限制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调整体重。

2.药物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时,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药物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降糖胰岛素抵抗剂和降糖吸收抑制剂等。

胰岛素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发展进行调节。

3.个体化治疗三、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1.心血管病预防2.肾病预防糖尿病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医生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及时干预,减少肾病的发生。

3.眼底病变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医生要定期对视网膜进行检查,及时干预,减少视力的丧失。

4.神经病变预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医生应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来预防神经病变的发生。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基层诊疗涉及到诊断、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内容,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系统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ZYYXH/T3. 1~3. 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Ommol/L (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ll.lmmol/L (200mg/dl);或随机血糖≥ll.lmmol/L (200mg/dl)。

(二)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2型糖尿病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的,虽然胰岛素治疗能暂时使症状缓解,但长期应用易诱发感染并产生诸多副作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造成2型糖尿病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不注意就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2型糖尿病的影响,要注意及时的治疗。

糖尿病专家王健带我们来看看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
1、积极治疗: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控制总热能:这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要使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达标,以减少其慢性和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维持正常体重: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3、综合调整: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对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为预防对象,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使易感人群及早改变生活方式,降体重、降血压、降血脂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4、及早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并给予干预治疗如拜唐苹或二甲双胍,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社区开展人群筛查,建立防治网。

2型糖尿病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饮食加运动或服用药治疗,干预血糖异常升高,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要尽快到医院去进行诊治,要相信科学的治疗才是最有效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1.诊断标准:按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和随机血糖值。

2. 防治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标准化管理的控制目标要求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6.5%。

3.饮食控制:着重强调合理膳食,减少能量摄入,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推荐适量的饮酒和戒烟。

4.运动疗法: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9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建议在运动前测试血糖,以便调整运动前的餐食和胰岛素剂量。

5.药物治疗:指南中列举了多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选择和应用情况。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6.血糖监测: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测试血糖控制情况。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测一次空腹血糖,用于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7. 血压控制:降低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的重要方面。

指南提出了血压控制目标,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 mmHg。

8.肺结核筛查: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指南建议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

9.爱心计划:指南强调建立完善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管理机制,鼓励建立爱心计划,提供糖尿病健康教育,并进行患者管理和随访。

10.并发症的防治:指南着重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总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防治方法和策略,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只是一种参考,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糖尿病中西医诊疗常规

糖尿病中西医诊疗常规

糖尿病概念: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西医诊断依据】1. 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症状。

2. 其他临床线索:以糖尿病的并发症或伴发病首诊;原因不明的酸中毒、失水、昏迷、休克;反复发作的皮肤疖或痈、真菌性阴道炎、结核病等;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炎、下肢坏疽以及代谢综合征等。

3. 高危因素:IGR[IFG和(或)IGT];年龄超过45岁;肥胖或超重;巨大胎儿史;糖尿病或肥胖家族史。

4. 1999年WHO糖尿病的血糖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OGTT 2hPG ≥11.1mmol/L。

需重复一次确认,诊断才能成立。

【西医临床表现】(包括临床分型、分期等)1. 糖尿病典型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及无法用其他理由解释的体重减轻。

2. 糖尿病分型:(1)1型糖尿病:有家族史,多数起病急,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有酮症酸中毒倾向,血液中可出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或C肽分泌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治疗,除外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可诊断。

(2)2型糖尿病: 有更明显的遗传基础,多数起病缓慢,“三多一少”症状轻或无,起病时多明显超重或肥胖,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口服降糖药有效,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或C肽分泌相对缺乏;排除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可诊断。

(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等)、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糖尿病(如糖皮质激素)等引起的糖尿病。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

最新: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将HbA“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xn 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要个体化新增了个体化HbAi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i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将个体化目标的原则应用彩图表示。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y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控制目标。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近几年,国内上市了多种具有新的降糖机制的药物,本版指南对这些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证据做了及时更新,并在附录中全部列入。

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仍然是本版指南中制定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使用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硏究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

关于糖尿病高血糖治疗流程图,分为单药治疗、二联治疗(分为口服类和注射类)、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

二联治疗时可以选择多种药物,并根据有或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ASCVD )及高危因素、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选择合适的药物。

指南中强调了高血糖药物治疗要点,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呱是T2DM 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弧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冶疗要点包括:(1 )米用1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米用2 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2 )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肌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 , 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 SGLT2i )。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
2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其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
介绍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首先,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水平和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世界卫
生组织的标准,糖尿病2型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
多食、体重减轻等。

其次,糖尿病2型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血糖的疾病,如胰岛素分
泌不足的疾病、胰岛素抵抗症候群等。

此外,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在两次检测中得到相同的结果,或在一次检测中同时进行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另外,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2型的征兆。

及时发现并干预糖尿病2型,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水平和症状两个方面,需要符合一
定的条件才能确诊。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血糖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及早发现并干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检测标准

2型糖尿病检测标准

2型糖尿病检测标准2型糖尿病发生后是很不容易治好的,所以在平时大家一定要做好护理,不然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2型糖尿病的诊断是必不可缺的,在平时定期做些检查有助于患者了解病情,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体有:1、有糖尿病症状。

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空腹血糖≥7.8mmol/L;b、一天中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c、空腹血糖〈7.8mmol/L,但口服75%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11.1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

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两次空腹血糖≥7.8mmol/L;b、第一次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的1及2小时血糖均≥11.1mmol/L,重复一次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11.1mmol/L或重复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

3、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7.8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二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者。

〉糖尿病的诊断:1、病情隐匿2、较少应用胰岛素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用口服降糖药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往往不需要依靠使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但是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者是因为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也是需要使用胰岛素的。

3、多发于成年人4、多有家族史及个人肥胖史根据调查显示,临床上约有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上面的一些介绍,相信大家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都有一定了解了,希望大家知道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后,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好自我判断,防止2型糖尿病发生。

2024 ada 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2024 ada 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2024 ada 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ADA2024指南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疗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
•餐后血糖:≥11.1 mmol/L(20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6.5%
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标准,就可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1.治疗策略: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以尝试控制血糖水平。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或者患者已经出现并发症,那么应该考虑药物治疗。

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调整治疗方案。

1.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和管理,包括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ADA2024指南对于2型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一部分内容,具体的诊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同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物的不断研发,诊疗标准也可能会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建议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应该根据最新的诊疗指南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非典型症状(头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出现的时间、程度;2.注意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如有急性并发症,注意询问可能的诱因,如摄入高糖、中断治疗、应激状态等; 3.诊治经过:有关诊断的检查结果(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关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情况,特别是降糖药的具体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使用胰岛素者应注意询问首次使用胰岛素的原因,治疗中有无低血糖症状及体重的变化;4.既往有无高血压、肾病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女性有无巨大胎儿分娩史及妊娠期糖尿病史;5.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除常规体检外,还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辅助检查】1.急性并发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尿糖、血渗透压及肾功、电解质等。

2.慢性并发症:1)眼底检查:眼底镜检、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2)肾脏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检查。

3)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4)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血管检查:ABI、双下肢血管B超、血管造影等。

【诊断标准】1.无论有无糖尿病症状,均可根据血糖作出糖尿病诊断:(1)有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或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或OGTT2h血糖≥11.1mmol/L;(2)无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两次以上空腹血糖≥7.8mmol/L,或两次以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OGTT2h血糖≥11.1mmol/L,或两次以上OGTT2h血糖≥11.1mmol/L。

2.根据发病年龄、起病缓急、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对胰岛素依赖与否及胰岛素、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是一份由中国内分泌学会糖尿病专业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和整理而成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权威建议。

以下为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诊断标准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非老年人相同,即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对于老年人,还要注意评估肌酐清除率,以排除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二、治疗目标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预防并管理慢性并发症,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

三、非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调整生活方式等。

饮食应遵循适量、均衡、多样化的原则,合理安排主食和副食,减少食物中的糖和脂肪摄入。

四、药物治疗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决定。

常用的药物有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

对于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如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

五、并发症的管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管理其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管理慢性并发症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监测,控制血压、血脂和血尿酸的水平,以及积极干预治疗。

六、个体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肾脏功能、心血管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

七、健康教育与管理医生需要给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控制、药物使用、血糖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此外,医生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管理。

2024年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权威且实用的指南,有助于规范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肾脏疾病
定期监测尿蛋白,并采取措施 预防糖尿病性肾病,如控制血 压和血糖。
足部疾病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预防糖尿 病足,如避免足部损伤,保持 良好足部卫生。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治疗
1 1.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增加,需密 切监测血糖,并根据情况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2 2. 老年人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需 格外注意血糖控制,避免药物 副作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支持小组
参加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 验,互相鼓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 焦虑。
放松技巧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等,可以帮 助患者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1 1.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提高依从性,预防并发症发生。
2 2.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策略,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方面。
饮食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以控制血糖、改善血脂和血压为目标。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入,调整食物构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3 3. 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治疗需重视 心理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并 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
4 4. 伴发其他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需综合考虑相关疾病治疗方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
发病率上升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 切相关。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

在基层诊疗中,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基层诊疗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

以下是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

2.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二、评估和风险分层1.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状况、心血管风险、并发症风险和自我管理能力。

2.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层,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三、非药物治疗1.饮食疗法:合理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运动疗法:适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分为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 身体质量管理:建议BMI控制在18.5-24.9 kg/m2范围内。

四、药物治疗1.单药治疗:选择二甲双胍作为首选药物,剂量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和耐受性调整。

如2-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可加用其他口服药物或胰岛素。

2.联合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如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或较高的患者,应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变化和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五、并发症的评估和管理1.心血管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2.肾脏损害: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排泄率,控制血压和血糖,限制蛋白摄入。

3.视网膜病变:至少每年进行眼底检查,控制血糖和血压,定期进行眼底激光治疗。

4.神经病变:定期进行神经病理检查,控制血糖和血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六、自我管理教育1.提供合理的自我管理教育,包括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ⅱ型糖尿病指标诊断标准

ⅱ型糖尿病指标诊断标准

ⅱ型糖尿病指标诊断标准
ⅱ型糖尿病的指标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腹血糖水平(FPG):空腹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通常为空腹血糖
≥7.0 mmol/L。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前空腹服用75g葡萄糖溶液,经过2小时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正常范围为7.8 mmol/L以下,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OGTT两小时血糖≥11.1 mmol/L。

3. 随机血糖测定:任何时间点抽取的血液样本进行血糖测定。

如果患者伴有典型症状(如多尿、口渴、体重明显下降等),且血糖≥11.1mmol/L,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的指标诊断标准,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同时,临床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为ⅱ型糖尿病。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糖尿病,建议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与诊断。

二型糖尿病办慢病标准

二型糖尿病办慢病标准

二型糖尿病办慢病标准
对于患有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目标是关键的。

一般来说,以下几个指标是评估二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1. 血糖控制:血糖控制是二型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目标。

一般来说,血糖控制的标准为空腹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10.0mmol/L以下。

对于年轻、纳入管理的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应该更为严格。

2. 血脂管理:二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异常的血脂水平,如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

因此,合理控制血脂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总胆固醇水平应该控制在5.2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应该控制在
3.4mmol/L以下。

3. 血压管理:二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高血压症状,因此,合理的控制血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血压控制的标准为收缩压小于130mmHg和舒张压小于80mmHg。

4.体重管理:对于患有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合理的控制体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体重管理的目标是维持体重指数(BMI)在18.5-24.9之间。

5.膳食和运动管理:合理的膳食和运动管理对于控制二型糖尿病病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膳食应尽量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调节。

总之,二型糖尿病的慢病管理标准应包括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应注重膳食和运动管理。

合理的管理标准有助于控制二
型糖尿病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定期的体
检和评估非常关键,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mmol/L,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时为空腹血糖过高,当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 时,如果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不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复查血糖,以证实糖尿病的诊断。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低于7.8mmol/L,当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为糖耐量异常,当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如果伴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不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复查证实。

3、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以空腹和餐后血糖,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作为主要诊断标准,在化验方法可靠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 6.5%时,应当考虑存在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多见于年龄大于40岁的肥胖患者,多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可能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紊乱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非典型症状(头
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出现的时间、程度;
2 .注意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如有急性
并发症,注意询冋可能的诱因,如摄入咼糖、中断治疗、应激状态等;
3 .诊治经过:有关诊断的检查结果(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
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关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情况,特别是降糖药的
具体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使用胰岛素者应注意询问首次使用胰岛素的
原因,治疗中有无低血糖症状及体重的变化;
4 .既往有无高血压、肾病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女性有无
巨大胎儿分娩史及妊娠期糖尿病史;
5 .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检外,还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辅助检查】
1. 急性并发症: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尿糖、血渗透压及肾功、电
解质等。

2•慢性并发症:
1)眼底检查:眼底镜检、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
2) 肾脏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检查。

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4) 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 血管检查:ABI、双下肢血管B超、血管造影等。

【诊断标准】
1 •无论有无糖尿病症状,均可根据血糖作出糖尿病诊断:
(1)有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一次空腹血
糖》7.8mmol/L,或一次随机血糖A 11.1mmol/L,或0GTT2h血糖》
11.1mmol/L ;
(2)无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两次以上
空腹血糖A 7.8mmol/L,或两次以上随机血糖A 11.1mmol/L ,或一次
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随机血糖A 11.1mmol/L ,或一次空腹血
糖A 7.8mmol/L 及一次OGTT2h 血糖A 11.1mmol/L ,或两次以上
OGTT2h 血糖A 11.1mmol/L。

2 •根据发病年龄、起病缓急、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对胰岛素依
赖与否及胰岛素、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3 •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定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
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鉴别诊断】
需与肝、肾疾病及急性应激、药物影响及甲亢等内分泌疾病所致血糖升高相鉴别,根据血糖升高可除外肾性糖尿、尿崩症。

二、治疗原则
【原发病治疗原则】
糖尿病知识教育、糖尿病人自我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降糖药物治疗。

1 •糖尿病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血糖监测指标、方法,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等。

2 •糖尿病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必要时监测
全天血糖(三餐前后、晚睡前及夜间) 、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
酸、肾功能、尿糖、尿酮、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心电图、肌电图及血压、体重。

3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应在规定的
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从而保证病人正常的体重和体力,并减轻
胰岛3细胞的负担。

(1)控制全日总热量: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生理状况、活动强
度而定。

(2)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糖类占总热
量的60%,蛋白质为15%
或1〜1.2g • Kg-1 - d-1,有肾功能损害者应减至0.6〜0.8g - Kg-1 • d-1,脂肪占总热量20〜25 %或1.0g - Kg-1 - d-1。

(3)膳食分配:可按各1/3或1/5、2/5、2/5三餐分配。

4 .运动:选择运动治疗前行全面体检,有严重心、脑、肾损害或
急性感染者或能为力I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者不适应运动疗
法。

运动方式以散步、打拳、骑车、做操为宜。

5 •降糖药:小剂量起始,根据血糖逐渐加量。

(1 )磺脲类:U型糖尿病非肥胖型首选。

餐前服用,可与其它降
糖药物配合使用。

常用药物有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瑞易宁、糖
适平等。

(2 )双胍类:U型糖尿病肥胖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首选。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大时也可使用,餐时或餐后
服用,常用药物有美迪康、二甲双胍、格华止等。

(3)a-糖苷酶抑制剂:以餐后血糖升咼为主、伴有咼胰岛素血症者首选,可与其它类降糖药合用,常用药有拜糖平、倍欣。

(4)胰岛素:适应证为I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型糖尿病口服
磺脲类药物原发或继发性失效、U型糖尿病的应激状态(严重感染、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外伤、手术、围妊娠期)、□型糖尿病并严
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等)
H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的正常或低体重者。

6 • 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维生素类,小剂量阿司匹林,积极降血压、
降血脂等针对并发症治疗。

7.降糖治疗选择原则小结:
1)无并发症者:
A)糖化血红蛋白<8%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单用或联合)
发者应考虑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B)糖化血红蛋白8%〜12%者: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
C)糖化血红蛋白>12%者:胰岛素治疗
2)并发症者:
①急性并发症:
胰岛素治疗稳定后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参照DKA方案治疗;
②慢性并发症:胰岛素治疗。

【并发症预防及治疗】
1. 预防:
1)改善微循环:静脉滴注或口服扩张血管药物
2)营养细胞:静脉滴注或口服细胞营养剂
3)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药物。

4)调脂治疗:根据血脂水平给予相应调脂药物。

5)控制血压:根据血压高低决定是否使用降压药物。

2. 治疗
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变轻重选用:
B)改善视网膜血管供血药物:安多明、多种维生素等;激光光凝治疗。

C)糖尿病肾病:根据肾病分期分别选用:
D)降低尿蛋白排泄:ACEI或ARB药物的选用
E)降低升高的血肌酐:口服肠道透析剂、酮酸;血透或腹膜透析。

F)糖尿病神经病变:
G)改善微循环: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H)营养神经细胞:B族维生素、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因子等。

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调脂治疗。

A)高血压:降压药物,首选ACEI或ARB类;
B)冠心病:口服或静脉使用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C)脑血管意外:改善脑的血液灌注,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与再生,使用营养脑神经细胞的药物及扩张脑血管药物。

D)下肢动脉硬化症:扩张血管、抗凝,必要时需行下肢血管放置支架,或搭桥术。

三、治疗效果评价
以达理想目标为宜,但儿童、老年人、有严重并发症者或多次出
现低血糖者,控制目标适当放宽。

2 •制定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

3 •出院标准:治疗达标者可出院。

(1 )临床治愈:糖尿病控制达理想目标;
(2)好转:控制目标比入院时级,或血糖指标、并发症情况较入院时改善并稳定;
(3 )未愈:未达上述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