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3cba51e010a6f524cdbf854d.png)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课标解读1.引导学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新网3月7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2年2月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中国1 517.3万人次受灾,7人死亡(含失踪),0.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217.1千公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0.3万间,一般损坏房屋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5.5亿元。
据悉,2月份中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为主,低温冷冻、雪灾、地震、风雹、沙尘暴、滑坡、山体崩塌和森林火灾也均有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
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且频繁发生,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错误!⇒错误!⇒错误!⇓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明确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地域分布及主要自然灾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害种类。
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
2.灾害类型多样: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b420c03968011ca2009172.png)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第一环节一、分析我国旱灾形成原因、空间分布提问: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类型成因分布适时点拨阅读教材我国国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特殊的海陆位置,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大,季风不稳定(季风气候的降水不稳定性,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列表分析时空分布、形成原因一、旱灾阅读P46-48,的图文材料,思考:干旱与旱灾的关系?干旱的空间分布:旱灾多发区的空间分布:结合P46图2.30P48思考: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阅读案例6,1972年大旱年(时空分布、主要灾情)结合所学知识,列表归纳旱灾的成因、主要危害、防御措施读P47表2.4区域旱灾特点,试分析各自的形成原因回顾知识能力培养迁移应用课题名称(选5)2.4节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考点:我国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能力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地区各气象灾害的成因。
2.了解各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我国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2. 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难点分析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三、教学过程二、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我国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指导读图描述读图能力归纳能力表述能力第二环节真题演练例1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重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针对农业生产,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第三环节评析更正总结第四环节教学反思地理图册练习,评析、总结.。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8fad324431b90d6c85c7bd.png)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2.能力目标(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情感目标(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增加忧患意识。
(2)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是中国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灾害,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全章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本节介绍的旱灾、台风等灾害类型与必修1教材联系紧密。
台风在必修1的第二章中的天气系统一节首次出现,台风本质上就是一种天气系统——热带气旋,由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灾害,本节所述的台风既以必修1为基础,又是必修1的延伸。
旱灾由水资源不足引起,与水资源的是否合理利用有关,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有关基础知识已在必修1的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第三节介绍。
鉴于以上分析,可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教学难点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并不在气候干旱区,而在雨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板书: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读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找出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为什么这些地区旱灾严重?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word学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word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2d093f7ec4afe05a1df33.png)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大体特点。
2.学会利用图文资料分析气象灾害成因及阻碍的大体方式。
3.形成关注气象灾害的意识【预习案】【一】阅读讲义,了解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大体特点。
一、寒潮灾害一、发生时刻、顶峰期:二、源地:3、侵入我国路径(结合图了解):4、寒潮南下进程中的转变:五、对农业危害大的缘故:六、南北方不同的表现及频次散布规律:二、旱灾一、特点:二、多发中心(读图定位)3、不同区域的特点(干旱区、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4、不同分区旱灾的季节不同(读表分析)五、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六、危害三、台风灾害一、我国台风源地二、空间散布特点3、危害及灾情转变【二】结合本学案3-4页“探讨分析”材料,完成活动题目,小组内可初步讨论。
【课堂案】一、寒潮灾害◇请同窗们阅读讲义P50,一、二段及图:试探一、寒潮是如何阻碍到长江中下游地域乃至两广地域的?试探二、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很少受到寒潮的阻碍,试分析其缘故?试探3、结合第一章所学的内容,回答寒潮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及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季节?◇请同窗们阅读讲义P50最后两段:试探4、试分析寒潮频次东北地域最多的缘故?试探5、你以为寒潮对农牧及交通运输会带来哪些阻碍?◇请同窗们依据学案上给出的纲要,阅读讲义了解“旱灾和台风的大体特点”二、旱灾三、台风灾害问题一、旱灾要紧散布区是()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东部季风区问题二、比较各分区旱灾的季节不同试探一、什么缘故东部季风区时旱灾频发区?试探2、读下图,分析沿海省区台风灾情最重的缘故?(讲义P48图和图)【疑难解答】?华北地域气象灾害多发的缘故?华北地域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寒潮、沙尘暴、冰雹、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要紧的气象灾害。
◇请同窗们依照划分的小组,讨论你们的分析结果,并形成一份最优结论,一会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展现。
最新人教版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b15454f5335a8102d220d5.png)
最新人教版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气象灾害》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四节。
本节课主要包括了四部分内容,即干旱、台风灾害、寒潮和气象灾害多发区。
本节课的内容建立在《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基础之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应用。
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图片及图表资料中,分析出旱灾的分布规律,台风和寒潮的运动路径和分布特点,并根据已有知识对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
(2)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以及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搜集有关气象灾害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当今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成因、表现及危害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和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旱灾的分布规律、旱灾类型与特点;台风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寒潮侵入我国的路径、影响范围及区域表现差异;(2)难点: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及表现类型2、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1)旱灾、台风、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所以明确它们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以及危害,对我国的国民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2)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及表现类型确定为教学难点的原因在于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2.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2.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55ea72caaedd3383c4d3e1.png)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课程标准本节课程标准内容: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选修五》活动建议:1、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
2、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教学目标1.读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源地及移动路径图,说出其源地及影响范围。
2.读中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图,说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4.说出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特点及造成的危害。
5.学会收集气象灾害资料,了解其带来的危害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重、难点【重点】1.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2.读图,指出我国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
3.学会收集气象灾害资料,了解其带来的危害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难点】读图,指出我国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分组搜集资料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导入展示气象灾害图片提问:这些属于哪类灾害?指导读图:教材34页图2-2-1 ,说明气象观看图片回答:气象灾害读图了解气象灾害以触目惊心的灾害图片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巩固灾害类型。
板书学生汇报教师导学学生汇报教师导学学生汇报教师导学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我国的气象和洪涝灾害每年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是危害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
本节课我们就具体分析它们的危害、成因与影响范围,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第一课时)一、台风多媒体展示:台风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指导学生读图:1.说出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路径及主要影响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66c4dd4afe04a1b071de59.png)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3.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4. 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 、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5. 掌握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及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6. 认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主要危害。
【重点难点】1. 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 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知识链接】一、旱灾 1.总体特点(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3.旱灾与涝灾的发生特性⎩⎪⎨⎪⎧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 替出现。
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季节相吻合⑨ 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二、台风灾害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2.源地与路径3.影响(1)危害:⑩______、霜冻、⑪______。
(2)特点:⑫______大,⑬______高。
(3)区域差异地区表现次数北方⑭______、⑮______、霜冻、暴风雪等⑰________最多,⑱__________次之,再次为西北和⑲________,⑳______最南方降温、⑯______、雨雪等少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种类:①________、寒潮、②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③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bfb4b0680203d8ce2f2494.png)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授课班级:高二(3)班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2.能力目标(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
3.情感目标: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介绍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旱灾、台风等气象灾害。
通过图表展示了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灾情的地区差异,并从受灾体角度指出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教材呈现我国东部地区台风路径、登陆次数及经济损失图,说明致灾因子(台风)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特点,而台风多发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教材还安排了三张数据表格,其意图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气象灾害的灾情报表,另一方面旨在说明我国旱灾和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
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是中国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灾害,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全章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鉴于以上分析,可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教学难点: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并不在气候干旱区,而在雨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加强概念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导入新课)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17024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7e.png)
⾼中地理《中国的⽓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的⽓象灾害教学⽬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然原因(孕灾环境)和⼈⽂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原因难点:各种⽓象灾害的发⽣原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等教学⽅法:⽐较法、图⽰分析法、图⽰法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象灾害是影响⾯最⼴的灾害。
我国⽓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旱、暴⾬、热带\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热风、连阴⾬、沙尘暴、浓雾等⽓象灾害,其中⼲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灾情最重。
⼀、寒潮灾害1、发⽣时间:9 ⽉⾄次年5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峰期,即3—4 ⽉和10~11 ⽉,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
2、源地:北⽅⼤陆与冰雪洋⾯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原向⽇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原向我国南⽅移动;东北路径——经⽇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
图2.35 表明:侵⼊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团向南爆发的结果。
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4、我国⼭脉⾛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地,如天⼭、阴⼭、秦岭和南岭等,⼭体北侧冷空⽓堆积,灾害加剧;⼭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向的⼭脉,形成冷空⽓的通道,使冷空⽓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地区甚⾄海南岛。
我国青藏⾼原的海拔⾼于寒潮天⽓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原、滇南⾕地外,全国⼤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频次⾼,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主要表现为⼤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雪等。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9135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8.png)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中国的气象灾害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中国的气象灾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鼓励学生关注气象灾害的最新动态,如关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阅读气象灾害相关的新闻报道等,以保持对气象灾害的关注和了解。
板书设计
- 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如“气象灾害概述”、“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等,使学生能够快速把握每个部分的主题。
- 使用符号、图表、流程图等辅助工具,简洁地表达复杂的气象灾害形成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 将重点知识点用加粗或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以突出关键信息,帮助学生记忆。
2.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知识和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天气和气象的基本原理。
本节课将结合人教版教材,具体涉及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以及它们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以及应对措施。
-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与气象灾害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志愿者服务等,以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2. 拓展要求:
- 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和拓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a8a6d3d6c85ec3a87c2c5e9.png)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2【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P45引言导入……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显示了我国的旱灾中心,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 案例⑥图2.31可以看出,1972年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东部和西部。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①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
1949 年以来,1959年~1961 年、1965年、197 2年和1978年等年份都发生了区域性的大旱灾。
②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③结合图2.2洪水点位图可知,这两块旱灾区又是发生特大洪水的地区。
从而了解到华北地区是旱灾和涝灾灾害都很严重,而且交替频繁出现的地区,防旱、抗洪对当地政府和人民来说具有双重意义。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表2、4探究活动: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
(提示: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96da6e763231126edb11bb.png)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灾害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德育目标: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害趋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两则新闻。
(展示幻灯片)1.11月15日,孟加拉国南部沿海遭受强烈热带风暴袭击。
给这个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2.11月20日上午,宜万铁路巴东段高阳寨隧发生滑坡,一载有乘客31名的客车被埋。
刚才两则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两起自然灾害,一个是飓风,一个是山体滑坡。
除了刚才了解的这两个自然灾害,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有那些自然灾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当中没有系统的讲述,只是在一些章节中零星的提到,例如台风,寒潮。
但是在明年的高考对于这部分内容又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就来复习这一部分内容。
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自然灾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象灾害,一类是地质灾害,哪些是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呢?(请同学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气象灾害。
什么是气象灾害呢?定义: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
教师提问:什么是台风?(展示北半球气旋图)学生回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多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
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教师讲述:台风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气旋,是一个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气旋又叫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回答。
学生回答:低压系统台风的先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系统。
画图。
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修改版)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fb55c45fbfc77da269b11c.png)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教学目标】1对比识记我国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2能从正反两反面认识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影响;3.能正确解释华北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使用说明】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自主学习】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
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3.路径: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1)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地区甚至。
5.影响地区:除、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生频次高,地区最多,次之,再次为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等;南方主要表现为等。
四、气象灾害多发区1. 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其中,和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 华北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②;③;④(2)人为原因:①;②;③;3.近十几年来,已成为我国最缺水的区域。
3.沙尘暴是对华北地区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多发生在季。
【合作探究】1.结合P50图2.35“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分析我国哪些地区受寒潮影响很少?原因分别是什么?2 . 华北地区寒潮多发的原因是什么?(结合P51图2.36)3.根据P53案例8和P51图2.36,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当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11月以来,内蒙古连续发生沙尘暴、寒潮、暴雪等恶劣天气。
其中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地区出现3次降雪天气过程,20日至21日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4个苏木乡镇出现强降雪过程。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4b3a9cd5ad02de80d4d840f0.png)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我国旱灾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区差异,掌握其形成原因及危害。
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危害。
熟记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侵入路径及其危害。
理解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旱灾【自主学习】1.特点: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区域差异(1)旱灾多发中心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多发季节春季夏秋季四季夏季(2)灾害和灾情成因干旱区几乎形不成旱灾荒漠景观,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降水变率大,有些季节(或年份)降水少,人类活动强度大、密度高半湿润、湿润区(东部季风区) 旱灾的主要发生区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灾情重大(1)时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再转旱等。
②地区: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
(2)空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
②原因:受不稳定的季风气候影响。
4.旱灾的灾情及分布差异特征成因产业差异农牧业灾情严重干旱发生季节往往与当地农作物生长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工矿、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密度大地区差异北方重于南方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水资源贫乏,城市缺水读教材P45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旱灾总体分布格局并说明形成的主要原因。
(2)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形成的人为原因有哪些?(3)西南地区地貌对旱灾形成有什么影响?(4)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提示:(1)总体上东部频率高,西部频率低。
东部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变率大。
(2)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源污染、浪费较严重。
(3)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多漏斗、暗河,地表水不易汇集储存,易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
(4)我国东部季风区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风来得早晚、势力强弱、停留时间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高温、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人教版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806b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0.png)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讲授法,缺乏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讨论法、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线工具等,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播放气象灾害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真实场景。
-使用在线工具,如气象信息网站,让学生实时了解当前的气象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供气象灾害防范手册,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气象灾害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中国气象灾害的种类及特点;2.气象灾害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3.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难点:1.气象灾害成因的科学解释;2.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措施的具体应用;3.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解决办法:1.通过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和特点;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气象灾害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词:异常气象条件、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冰雹
-句:气象灾害是指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等。
2.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知识点: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地形地貌
-词: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地形地貌、副热带高压、西风带
高中地理 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6907f80f52d380eb62946d8e.png)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2.能力目标
(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
3.情感目标: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
危害影响范围最广
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
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我国农业旱灾灾情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验证我国台
移动;
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面大量沙
2.40
.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灾害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德育目标: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害趋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两则新闻。
(展示幻灯片)
1.11月15日,孟加拉国南部沿海遭受强烈热带风暴袭击。
给这个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2.11月20日上午,宜万铁路巴东段高阳寨隧发生滑坡,一载有乘客31名的客车被埋。
刚才两则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两起自然灾害,一个是飓风,一个是山体滑坡。
除了刚才了解的这两个自然灾害,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有那些自然灾害?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当中没有系统的讲述,只是在一些章节中零星的提到,例如台风,寒潮。
但是在明年的高考对于这部分内容又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就来复习这一部分内容。
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自然灾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象灾害,一类是地质灾害,哪些是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呢?(请同学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气象灾害。
什么是气象灾害呢?
定义: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
教师提问:什么是台风?(展示北半球气旋图)
学生回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多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
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教师讲述:台风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气旋,是一个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气旋又叫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回答。
学生回答:低压系统
台风的先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系统。
画图。
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然后不断发展移动。
当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到9级是热带风暴,达到10到11级别就是强热带风暴。
当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以上时即形成台风。
(展示幻灯片)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大家或许还听说过飓风,飓风和台风有什么区别呢?
台风和飓风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由于源地不同,所以名称不同。
下面我们来看以下台风的结构:
(展示台风结构图)
结构与天气台风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外围大风区、旋涡区和台风眼区。
四周空气绕着台风中心急速旋转,且边转边移动。
台风中心附近的环状区域是破坏力最强的地带,狂风暴雨和恶劣天气都集中在这里;而台风中心即台风眼,碧空无云,风和日丽,是狂风暴雨包围中的一块静地。
所以我们在进行台风预报的时候通常讲的是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教师提问:台风来了,通常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台风的形成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台风形成的那些因素造成的呢?
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给我们人类带来灾难,但并非一无是处。
如在我国台风盛行的季节里,正是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生伏旱之际,台风能带来丰沛的雨水,对缓和或解除伏旱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省。
对于台风我们该如何进行积极的防御呢?
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A、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
B、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结合我们学过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请同学们思考,对于台风的监测,应用的是地理信息技术当中的哪一种技术?
是RS GIS 还是 GPS
为了防御台风,我们中国还积极建设工程设施,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建设的海塘
主要是防止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
还有生物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红树林可以削减风力,保护海岸
下面我们来处理几个关于台风的题目:
例一:台风登陆前登陆后香港各吹什么风?(展示投影片)
展示资料: 1998年大洪水和2002年干旱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国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学生回答:由于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所以我国的水旱灾害时有发生。
就全球范围来说,每年也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这两种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我们先来看看洪涝灾害。
什么原因可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可造成洪水灾害,同样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达暴雨也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使国民收入和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教师小结]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从而引发洪涝灾害。
对于暴雨洪涝我们该如何防御呢?
展示幻灯片。
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什么是干旱呢?
学生回答: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教师提问:干旱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学生回答: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以及更严重的灾害,如沙尘暴等。
我国华北地区是经常发生干旱地区,而且缺水比较严重。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有那些呢?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降水变率大;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
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台风、洪涝和干旱的灾害是巨大的。
同样,寒潮也会带来危害。
什么是寒潮呢?
(出示寒潮定义)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
寒潮属于我们学过的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哪一种?冷锋
回顾一下冷锋这一种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我国的哪些季节最容易出现寒潮?为什么?
秋末、初春最多,隆冬时反而较少。
因为这些时期强冷空气过程更容易造成大幅度降温。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