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 对比的艺术6-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 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 对比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b83a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f.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1课——对比的艺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对比的概念及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对比的概念;•掌握对比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体验对比所产生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鉴赏能力。
2. 教材选择本次教材使用的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课本。
3.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观察法、分组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4. 教学过程•引入对比的概念并呈现范例图;•分组观察小组内成员的不同之处并总结;•阐述对比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展示对比丰富效果的艺术作品;•自主创作。
三、课堂实施1.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介绍对比的艺术,让学生了解对比的概念和在不同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然后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以及这些艺术家是如何使用对比来丰富他们的作品的。
最后要求学生实践。
2. 教学过程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引入对比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比。
通过画比较明显的图案,比如圆形和方形,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
然后解释对比这种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分组观察小组内成员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组成员进行观察。
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些成员之间的不同之处,比如衣服的颜色、发型、身高等等,并进行总结。
这一过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视觉上的对比,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阐述对比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接着,我们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对比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比如,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等等。
同时,我们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以及这些艺术家是如何使用对比来丰富他们的作品的。
例如,梵高的《星夜》里明显的色彩对比、蒙德里安的几何形状与色彩的对比。
展示对比丰富效果的艺术作品在讲解完对比的表现形式后,我们再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6e95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b.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中对比的概念和种类。
2.培养学生对比观察事物的能力。
3.学会在不同形式和材料中寻找对比,重视对比在艺术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对比的概念及其种类。
2.发现差异和重视对比。
3.通过绘画实践感受对比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材。
2.各种形式和材料的绘画工具。
3.经典艺术形象图片或模型。
四、教学过程A. 导入新知识(5分钟)1.通过展示两张完全相同却有颜色区别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颜色对比的概念。
2.通过呈现画中物体对比的图片,介绍对比的种类和定义。
3.要求学生自行找出图中生动对比的事物,引发学生强烈的对比感受,为后续学习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B. 体验对比的刺激(40分钟)1.讲解不同形式和材料的对比特点和作用,包括线条、色彩、材料、形状等。
2.通过多种材料和颜色组合,进行对比实践,激发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对比方式的理解和思考。
3.以线条和形状对比为主题,让学生尝试组合不同的短直线与长弯线,不同的三角形与圆形,以此感受线条和形状的对比效果。
C. 演绎对比的美感(40分钟)1.通过展示不同的经典艺术形象或模型,引导学生感受对比所带来的视觉美感,比如人物造型中的面与线、光影反差等。
2.以颜色对比为主题,要求学生自行运用艺术材料,画出美好、和谐的颜色组合,并在组合中加入哪些对比,使画面更有冲击力和吸引力。
五、巩固回顾通过对比的实践感受,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回顾对比概念的种类和定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对比的意识和感受,也可以记录下学生们的作品,并在课后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此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反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节对比的美术课对他们而言显得非常有意义。
在实践中,许多同学都表现出了艺术天赋和创造力,《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作为一款优质的教材,不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创造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艺术,感受到艺术的美妙之处。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2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7e09c97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2.png)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对比的艺术》是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比的概念,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增强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比现象,感受对比带来的美。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比的定义、对比的类型、对比的运用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比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对比的系统学习和运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比的概念,认识到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比现象,提高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提高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对比的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对比在实际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比现象,感受对比的美。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对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对比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初步认识对比。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对比手法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对比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尝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巩固对比手法。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8b29fcb9d528ea80c7793c.png)
第11课对比的艺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对比元素,感受对比元素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观察与感受能力的同时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比较、交流讨论等方法找到生活或作品中的对比元素,能够用比较的方法去感受生活或欣赏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与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找到艺术作品中的对比元素,并能用对比元素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教学难点:作品中巧妙运用对比元素表现出对美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砂纸学生准备:油画棒、彩砂纸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实物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花,你喜欢哪一幅?(一盆花有绿叶,另一盆是颜色类似的花朵)师:红色和橙色、黄色颜色相似,对比效果较弱;红色和绿色强烈的对比色,两者搭配红的越红、绿的越绿2、除了红和绿这对强烈的对比色,你还知道哪些强烈的对比色?3、除了颜色的对比,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同学们先不着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相信大家做完这个小游戏会有所领会。
)小游戏:请每位同学拿出一支笔,请大家说一说你的笔是长的还是短的?以一位同学的笔为例,与老师的比较,老师再拿出一支笔进行比较。
(三支笔长短不一)4、可以说对比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就一起去学一学《对比的艺术》二、探究新课1、看一看,说一说看一看这幅图中包含了哪些对比?下面要加大难度,请你们来找一找这些作品中都有哪些对比?大家敢不敢来试一试?2、走进摄影,找寻自然界的对比摄影家不仅捕捉大自然的光与影的明暗层次对比,还有色彩冷暖、物体大小以及点、线、面的对比3、艺术家作品里的的精彩的对比(1)亨德瓦瑟奥地利现代《风景》(油画)方与圆的对比色彩对比(2)米罗西班牙现代《星星》色彩对比,点、线、面对比我们发现作品在我们美术的两大基本要素——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充分发挥了对比的作用对比在造型和色彩方面的体现:色彩——对比色、明暗、冷暖、黑白灰、深浅。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2e4a35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0.png)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对比的概念及作用2. 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 绘画创作:以对比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比的概念、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难点: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对比明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对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对比概念及作用介绍对比的概念,讲解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如:突出主题、增强视觉效果等。
3. 分析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结合教材及PPT,分析对比在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实例。
4. 绘画创作指导讲解绘画创作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5. 学生绘画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以对比为主题的绘画创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对比的艺术2. 目录:1. 对比的概念及作用2. 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 绘画创作:以对比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3.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对比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对比现象,用照片或文字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对比的概念、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绘画创作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对比手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对比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绘画创作指导一、明确创作主题在绘画创作之前,要明确创作主题。
本节课的主题是“对比的艺术”,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第11课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第11课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小学美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62c96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4.png)
第11课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小学美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比的概念,理解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对比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比的概念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3. 学习和掌握对比的表现手法。
4. 创作一幅以对比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对比的概念,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生活中的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对比的概念、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对比的表现手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小组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对比现象,讨论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4.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以对比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第11课对比的艺术2. 课题内容:对比的概念、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以对比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内容、实践操作、创作环节、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对比手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主题自选。
2. 作业要求:作品要突出对比效果,具有创意,表现手法不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对比的概念,能否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作品创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体现了对比的主题。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对比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aac94850e2524de4187e43.png)
教学难点: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美。
教学准备:
【师】PPT、范作、素描纸、勾线笔、剪刀、水彩笔、动画人物等
【生】铅笔、橡皮、固体胶、剪刀、勾线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请同学们观察,视频中的主人公都有何特点?
生:都很小
师:那影片运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呢?
生:2~3人说一说
师:总结,板书——高矮对比、疏密对比,还能运用这两种对比,来体现画面的节奏感。
师:将范画重新调整构图
5、师下发作业纸,每大组一张,将组内画好的对比物,合理有美感地摆一摆,
并贴牢
三、学生作业展示赏析,并请代表同学来讲一讲,画面中运用到了哪些对比手法,为什么?
四、走进生活
PPT出示海报图,感受画面中用对比手法带来的趣味和意蕴。
2、作品赏析
(1)摄影作品赏析
(2)摄影作品赏析
(3)毕加索《杂技》赏析
(4)华喦《天山积雪图》赏析
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到通过对比手法给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并能感悟到画面背后隐藏的信息等。
(5)学习宫崎骏是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来烘托爱丽缇的
3、师第二次范画
师: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这盆仙人球,涂什么颜色能突显出爱丽缇
生:对比
师:什么对比呢?
生:大小对比
板书——“大小对比”
2、师:来看看宫崎骏大师在创作《借物小人爱丽缇》时,画了些什么对比物,
来对比出爱丽缇小的很奇妙呢?
PPT欣赏三张大小对比图,学生直观地去感受爱丽缇有多小
师:老师今天把爱丽缇请来了现场,大家看我手中,能够发现,她还没我
的手掌大呢!
再找两个对比物:和固体胶、润唇膏对比一下。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3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bfdda8b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4.png)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对比的艺术》是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对比艺术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通过欣赏、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对比艺术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比艺术的基本概念、对比的形式、对比的方法和对比的应用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比艺术的认知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作品和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比艺术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对比艺术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对比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对比方法的应用。
3.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对比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对比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艺术作品中的元素,理解对比的手法和效果。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合作法: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对比艺术作品欣赏: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对比艺术作品,如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线条对比等。
2.创作材料:水彩、彩笔、剪刀、胶水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对比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对比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受?”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对比艺术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对比艺术是指通过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之间的对比,产生视觉冲击力和美感。
对比的形式有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线条对比等。
对比的方法有直接对比、间接对比、互补对比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对比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实践。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aadd57bb4cf7ec4bfed028.png)
《对比的艺术》教材分析:“对比的艺术”是“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
本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大自然中、中外美术作品中对比元素的使用,找到对比手法在画面中的运用,感受对比手法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和特色。
最后应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评析,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能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富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欣赏并表达出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带给自己的感觉,并能创作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难点: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美。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卡纸、磁铁等。
学生准备:彩卡纸、彩纸、素描纸、记号笔、油画棒、纸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片漂亮的枫叶,它飘到不同颜色的纸上,红色、橙色、绿色,你看看在哪张纸上它最明显最漂亮,为什么?(生:在绿色纸上最明显,因为是对比色)找一个同学出来,他是高是矮?(同学有的说高,有的说矮)老师再找一个同学,他们两人站在一起,那你看出来他是高是矮了吗?(生:高)那和老师站在一起,他是高是矮?(生:矮)那么他的高矮是怎么得出来的?(生:对比)可见,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对比中区分出各自的特色和特点,对比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法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比的艺术”一课。
2、走进摄影作品,初步感受对比。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对比,我们来看这几幅摄影作品。
学生观察出摄影作品中的大小、明暗、冷暖等对比元素。
你还知道哪些对比元素?请写在纸条上贴到黑板的彩纸上。
生:大小、胖瘦、方圆……教师简单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色彩和高矮的两个对比小实验,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对比的含义,通过欣赏摄影作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对比,再用写小纸条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讲解学生书写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对比手法。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dda8d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f.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理解对比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比现象,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比的概念和作用2. 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对比手法的实践与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对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比现象,并巧妙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美术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对比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对比的概念、作用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环节: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对比的艺术2. 课题: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运用对比手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对比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度如何,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3. 学生作品的质量如何,是否体现了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节课通过讲解对比的概念、作用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同时,注重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否得到突破。
第11课 对比的艺术-苏少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1课 对比的艺术-苏少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a76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0.png)
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比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式;2.能够分辨和应用对比;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比的定义和类型;2.对比在美术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1.能够分辨对比和其他艺术元素的关系;2.能够理解对比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 对比的基本概念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强烈对比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
(2) 对比的类型色彩对比、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质感对比、明暗对比等。
(3) 对比在美术中的表现对比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等方式表现出来。
2.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定义和类型。
(2) 观察法通过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对比,让学生掌握对比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
(3) 创作法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运用对比表现主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画法以及色彩等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见过哪些对比的事物呢?2. 讲解1.讲解对比的概念及类型;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对比作品,引导分析。
3. 练习1.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画出不同对比方式表现的主题;2.完成练习后,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关联。
六、教学评估1.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2.完成课堂练习并进行互相交流;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七、课后作业1.小结当天所学内容;2.搜集不同类型的对比美术作品,并进行分析。
八、板书设计第11课对比的艺术对比的基本概念•事物比较对比的类型•色彩对比•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质感对比•明暗对比对比在美术中的表现•构图•色彩运用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对比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观察不同的对比作品,让学生了解并分析对比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
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运用对比表现主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整节课内容紧凑,容易理解。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0007e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b.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对比的概念,掌握对比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对比的概念:对比是指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方面的对比。
2. 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方面的对比,使画面更具冲击力和美感。
3. 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对比的概念,掌握对比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对比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对比的概念、表现手法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2. 教学内容:对比的概念、表现手法、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对比手法,创作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对比手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一些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分析其美感所在,并尝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对比的概念、表现手法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对比手法,并能运用对比手法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e691d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4.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对比的艺术 | 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比的概念,并能在作品中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对比的概念:介绍对比的含义,以及它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2. 对比的形式:讲解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等不同的对比形式。
3. 对比的运用: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运用对比,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对比的概念,学会在作品中运用对比。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比,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运用对比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对比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对比的概念,以及它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示范:通过教学视频,展示如何运用对比,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对比创作自己的作品。
5. 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运用对比,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板书设计1. 对比的艺术2. 副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内容:对比的概念、对比的形式、对比的运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对比,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对比的概念是否理解?2. 学生是否能够在作品中灵活运用对比?3.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提高作品的表现力?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概念到动手实践的整个过程,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运用对比的艺术作品,如古典艺术中的光明与黑暗对比、现代艺术中的色彩对比等。
选择的例子要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直观地展示对比的效果。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给他们带来的感受,以及对比元素是如何增强艺术表现力的。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11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11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17723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5.png)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11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对比的艺术》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比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对比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典型,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线条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对比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比的概念。
2.培养学生对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对比的概念。
2.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对比的魅力。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对比的运用。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让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11对比的艺术》。
b.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a.展示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b.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总结对比的特点和效果。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对比进行艺术创作。
b.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a.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b.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巩固学生对对比的掌握。
5.拓展(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其他运用。
b.分享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比的魅力。
6.小结(5分钟)a.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比的概念和运用。
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对比的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对比的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2c0c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7f.png)
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对比的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对比的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
2、学生能熟练利用所学的对比手法,创作出有一定趣味和创意的对比画面。
3、通过对比艺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观察力日趋成熟,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本课需要学生观察到优秀大师中的对比元素,大胆运用对比元素进行创作。
3重点难点重点:能够表达出作品的对比艺术,对比运用合理大胆。
难点:能够在对比的艺术中感受到对比所产生的美。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趣味导入创设情境今天老师非常的开心,一大早就收到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哦,原来是两张精美的卡片。
那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它们的形状?(一张大,一张小)我们再看看它们的颜色?(黄紫)我们都知道黄和紫是一组对比色。
两张卡片一大一小搭配巧妙,一黄一紫对比鲜明。
活动2【讲授】佳作欣赏讲授新知其实对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比的世界,学习对比的艺术。
大卡片上的内容是什么呀?你瞧。
画家最喜欢运用对比来表现自己的作品,让我们走进画展现场,去一睹他们的风采。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导览员小蒋,这是亨德瓦瑟的风景画,你发现作品运用了哪些对比的艺术?…(方的房子,圆的树,运用了方圆对比)我们可以把形状用专业一点的词语来形容,叫造型。
好,再看看,还有什么对比吗?它们的色彩上?…(红绿、黑白)同学们都很聪明,有的时候对比十分强烈,有时却十分微妙,这张画上的红与橙、红与白都可以称作对比。
了解了一些对比的方法。
我们再欣赏下面的作品,一定会更容易走进画家的世界。
米罗的作品大胆而富有个性,你发现了哪些对比元素?(点线面、黄蓝对比)吴冠中的画给人另一种意境。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5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d59aa98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e.png)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对比的艺术》是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比艺术的原理和表现方法,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增强视觉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对比案例,如形状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等,旨在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对比艺术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形状、色彩、构图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比艺术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通过实践环节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比艺术的定义和原理,知道对比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对比艺术的定义和原理。
2.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对比艺术的案例图片和相关资料。
2.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3.准备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美术作品,如形状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等,引导学生关注对比艺术。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对比艺术?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对比艺术的定义和原理,阐述对比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展示更多对比艺术案例,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对比手法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引导学生总结对比手法的运用技巧。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对比的艺术》教案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对比的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3783a083c4bb4cf6ecd128.png)
《对比的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对比知识,提高学生画对比画的兴趣。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学会欣赏作品,感悟不同方面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从感受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对比艺术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大胆运用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色彩对比欣赏中导入激发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色彩对比的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让过渡导入新知,除了色彩对比之外,还有哪些对比让同学们共同思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1)师出示课件“对比的艺术”,带领同学们欣赏一些名家的绘画作品,除了色彩对比之外,还有哪些对比呢?(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A、欣赏名家绘画作品,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教师出示课件:欣赏平时收集的学生作品,学生谈感受。
(5)师生总结梳理4、动手练习欣赏艺术作品,说说其中运用了哪些对比。
运用对比原理创作一幅画。
要求:可以用油画棒、彩笔等绘画,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贴的方式完成。
创作过程: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先构思,在动手创作。
5、学生作品展评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6、收拾与整理。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085f4349649b6649d74724.png)
《对比的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2、通过赏析,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赏析并表达出作品中对比手法运用带给自己感觉,并能创作出有对比趣味作品。
2、教学难点: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美。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贺卡(红色、纸、长方形)和杯垫(绿色、不织布、圆形),一红一绿、一方一圆形成对比引入新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对比的艺术”(出示板书对比的艺术)二、探究新课(一)、欣赏名家作品艺术家正是用到了这些对比关系,才组成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画面。
欣赏1亨德瓦瑟《风景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奥地利画家创造的一幅风景画。
问题1:在他的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2:你发现了哪些对比?生:黑白方圆疏密。
问题3:你发现了秘密麻麻方方的窗户和圆圆的疏松的树之间的对比,猜一猜画家为什么要用到方圆和疏密的对比呢?老师把这些圆的树全部去掉,你们有什么感觉?不透气,没有新鲜空气了闷闷的小结:没有了疏松的圆形的树来对比,画面不透气了,不活泼了,画家正是用了方和圆的对比,让画面达到了透气、活泼的效果,正是这些巧妙的对比给画面增添了情趣。
欣赏2毕加索的油画《杂技》问题1:咱们再来看一幅老熟人毕加索的油画《杂技》从这幅画里,你找到了哪些对比?(大人与小孩儿方和圆冷和暖远和近。
)问题2:还有一个很细微的对比,(引导学生看表情),你发现了吗?小结:这样的对比,仿佛在告诉我们,杂技演员在舞台上带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欢乐和开心,而在舞台背后,他们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努力的。
他们是值得尊重的,正是这些对比,才让我们看到的画面如此丰富。
欣赏3华喦《天山积雪》问题1:这幅画中最醒目的地方在哪儿呢?(红斗篷)问题2:小小的鲜艳的红斗篷与大片的灰暗的天空和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家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如果老师把他的斗篷改一下,怎么样?画面里是什么故事啊?问题3:红色让我们看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的艺术
教案名称:《对比的艺术》
教学内容:
“对比的艺术”是“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
本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大自然中、中外美术作品中对比元素的使用,找到对比手法在画面中的运用,感受对比手法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和特色。
最后应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学生情况: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观察力日趋成熟,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观察到作品中的对比元素,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说出来,说出自己对于作品中对比手法的感受。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信、大胆,热爱绘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性,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体味生活的心灵。
教学手段、方式: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采用启发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多元评价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创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卡纸、磁铁等。
学生准备:彩卡纸、彩纸、素描纸、记号笔、油画棒、纸盘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评析,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能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富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欣赏并表达出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带给自己的感觉,并能创作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教学难点: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对比导入,引起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片漂亮的枫叶,它飘到不同颜色的纸上,红色、橙色、绿色,你看看在哪张纸上它最明显最漂亮,为什么?(生:在绿色纸上最明显,因为是对比色)找一个同学出来,他是高是矮?(同学有的说高,有的说矮)老师再找一个同学,他们两人站在一起,那你看出来他是高是矮了吗?(生:高)那和老师站在一起,他是高是矮?(生:矮)那么他的高矮是怎么得出来的?(生:对比)
可见,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对比中区分出各自的特色和特点,对比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法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比的艺术”一课。
2. 走进摄影作品,初步感受对比。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对比,我们来看这几幅摄影作品。
学生观察出摄影作品中的大小、明暗、冷暖等对比元素。
你还知道哪些对比元素?请写在纸条上贴到黑板的彩纸上。
生:大小、胖瘦、方圆……教师简单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色彩和高矮的两个对比小实验,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对比的含义,通过欣赏摄影作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对比,再用写小纸条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讲解学生书写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对比手法。
二、探究新课
1. 亨德瓦瑟作品:同样是表现风景,画家是怎样表达的呢?欣赏奥地利画家亨德瓦瑟的风景画,他画了什么?是怎样画的?(生:画了房屋、窗户、树等,里面有黑白的对比、红绿对比、方圆对比等)教师总结:可见它在造型、色彩上进行了对比,造型、色彩正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2. 米罗作品:这幅画表现了什么?(生:强烈的色彩对比,还有一些点、线)教师总结:这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就像儿童随手涂鸦的感觉,充满童趣,除了鲜艳的色彩之外,他的画面还有点线面,这是一切造型的元素。
3. 萨卡其作品:这是一幅版画作品,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黑白对比)
4. 石涛作品:介于黑白之间的我们称为灰色,灰色是美丽的颜色,画面怎么能少的了它呢?灰色运用最好的就是我们国家的水墨画。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不同的墨色形成了丰富的黑白灰。
石涛的这幅作品黑白灰在哪里?笔墨技法讲究的是四个字:干、湿、浓、淡。
你能找到吗?(生说)
5. 总结:美术作品的两大基本要素是——色彩和造型,那么这两大要素是怎样体现对
比的手法呢?在色彩上有冷暖、明暗、黑白灰、深浅、浓淡的对比;在造型上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产生大小、粗细、远近、方圆、疏密的对比。
设计意图:从摄影作品转到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去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对比元素,让学生学会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去分析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所产生的美。
知道在色彩上有冷暖、明暗、黑白灰、深浅、浓淡的对比;在造型上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产生大小、粗细、远近、方圆、疏密的对比。
这是对学生眼光的培养,也是对美术知识的梳理,让学生为下面的欣赏做好知识和心理的铺垫。
三、深入欣赏
1. 马蒂斯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对比的元素?(生:黄色和蓝色对比,大小的对比,圆润和尖刺的对比)作者用大大的黑色的人衬托出了小小的红色的心脏,大片的蓝色背景衬托出了闪烁的黄色星星。
一方多些,一方少些;一方大些,一方小些。
只有注意比例问题,你的对比才会更突出,画面才会更漂亮。
2. 毕加索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对比的元素?(生:冷暖的对比,大小的对比,宽厚和纤细的对比)男人的宽厚衬托除了小姑娘的灵动瘦弱,而小姑娘的纤细也衬托出了男人的沉稳宽厚。
3. 齐白石作品(一):比较一下,哪一幅是齐白石的作品,为什么?(生:长长的那副作品更能显示出柳条的修长和下面那只小牛的圆润可爱)长长的线和圆圆的墨块形成了对比,细长的构图感觉空间很大,空气都很清新,而右边短矮的那副感觉很压抑。
4. 华喦作品:欣赏一下,感觉到这幅作品的美了吗?(生:大块大块的白色背景和前面这个小小的红色人形成了对比,好像他经过很远的路来到这儿)我们感觉到这个人从巍峨的雪山跋山涉水远道而来。
5. 李鳝作品:清代画家,善画花鸟。
这幅作品只用墨画的,有丰富的黑白灰,但虽然只用墨画,却带给你什么感觉?(生:生机勃勃,繁茂的感觉)
6. 齐白石作品(二):他的用笔用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空间很大,枝干苍劲有力,花显得湿润娇嫩)通过不同的用笔用墨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
7. 齐白石作品(三):《秋色佳》这幅作品中,红红的枫叶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看作者是怎么表现它们的?(生:红红的枫叶、黑黑的蝉和白色的纸形成了对比,枫叶画得非常简洁,蝉画得很精细)大画家在作画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枫叶的简洁更好地衬托出了昆虫的精致。
如果都很精致、面面俱到,就缺乏对比和重点了,在这幅画中很好地体现出了粗放和精致的对比。
8. 彩陶瓶:这是距今有五六千年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瓶,小小的口,大大的肚,上面是密密的图案,下面是空空的,在造型和图案上都运用了对比。
9. 商代的鼎:鼎在古代是权威的象征,也是祭天的法器。
鼎壁四周圆圆的点状装饰物,与其余地方形成了粗糙和光滑的对比,这是一种肌理的对比。
10. 清代瓷罐:上面的花纹是绿色勾边,红色画图案,在白底子的衬托下很鲜艳醒目。
11. 清代瓷瓶:在口、颈、肚、底进行了装饰,其余地方留有空白,形成了疏密对比。
12. 青花瓷盘(一):蓝色的图案和盘子的白底形成蓝白对比之美。
13. 青花瓷盘(二):盘子边缘装饰的点形成了韵律美。
14. 现代瓷盘:画家陈家冷设计的这款瓷盘很有特色,风吹开绿色的荷叶,露出粉色的荷花和一只可爱的小鸟,有疏密、大小、色彩上的对比,构图很有趣。
我们欣赏了很多图片,也了解了画面中更多的对比的元素,拿出你的另外一张小纸条,写下和刚才不同的对比的词语,贴到黑板的彩纸上。
(生:干湿、疏密、明暗、光滑与粗糙……教师简单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外大画家的画、古今的一些陶罐、瓷盘,让学生广泛地欣赏感受艺术家精心构思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对比的趣味和意蕴。
明白物体的色彩和造型要形成对比,需要在比例上要有区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分组合作,根据不同的材料小组讨论,创作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设计意图:根据刚才欣赏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每组的学生作业也有自己组的特色。
一组是在长形的纸上作画,一组是装饰纸盘,一组是彩纸剪贴,一组是画画瓶瓶罐罐。
根据不同的材料设计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创作的手法和材料是多样而丰富的。
只要是掌握了艺术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创作出漂亮而有趣的作品,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五、作品展评
将学生的作品展贴于黑板上,每组之间互相学习,请别的组的同学评价一下,教师再说出自己的建议。
六、走进生活
欣赏图片,看看我们身边的物品上所包含的对比的元素。
生活处处充满对比的艺术,音乐需要高低起伏,说话需要抑扬顿挫。
对比让我们的生活富有生机,更加美好,希望你们到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对比的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物品处处都有对比的美,再延伸到音乐和语言
中的对比,从美术的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