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理会考会考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湖泊和地下水的基本知识3. 地貌-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形态的形成-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和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农业布局的因素- 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类型-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和功能-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和导航中的应用五、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环境2.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 地方性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城市污染等)3. 可持续发展策略- 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 生态农业和绿色建筑- 教育和公众参与请根据以上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相应的文档,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

您可以添加适当的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以确保文档的清晰性和专业性。

此外,您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图表、图片和案例研究,以增强文档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

首先,我们要了解天体的概念,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恒星如太阳,通过核聚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为太阳系提供光和热。

行星则围绕恒星运行,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的特点。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具有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这使得生命得以诞生和繁衍。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表面温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大气层的存在不仅能够保持温度,还能阻挡有害的宇宙射线;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同时,太阳辐射的差异也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则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还可能导致气候异常。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来划分。

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水圈是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渗透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中。

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必修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着.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7、水循环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8、洋流: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着,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着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必修2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四、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3、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例如: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五、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种植业:3、混合农业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③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4、其他农业地域类型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的影响: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②人工培育良种;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2、对土壤的影响: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四、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①风向②水源③离城市距离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五、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六、传统工业区1、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传统工业区多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鞍钢发展的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我国宝钢发展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2、存在的问题:①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②原料、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经济效益下滑;③环境污染严重等.3、解决措施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发展科技:发展科技,促进旅游,繁荣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3优化环境:消除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区的转型: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条固定的模式,要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如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煤炭的深加工和新兴工业,河南平顶山的转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发展盐化工.5、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概述地理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高一地理会考是对同学们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验,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会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概述,以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内容。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原因。

同时,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会使用地图、识别地图符号、计算比例尺和实地距离,以及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判定方法,对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地球的大气、水文、地貌等多个方面。

在大气部分,要理解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文部分则包括水循环的过程、河流的特征和湖泊的分类等。

地貌方面,需要掌握不同类型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山脉、平原、盆地等。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关注人类社会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化进程、文化景观等。

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习如何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对于提高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地理学的重要议题。

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如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同时,探讨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活动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地理作品制作等活动,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高一地理会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从地球与地图的基础认知,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深入理解,再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每一项都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重点。

高二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1、地理学的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2、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3、地球的尺度与地图的绘制地球尺度指地球上某一物理量与对应现象在地图上的比例关系。

4、地球的重力与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重力是由地球自身质量吸引物体的结果,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5、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6、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组成。

7、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大陆之间的纬带上。

8、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活动又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9、地理技术地理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地理研究和应用的方法。

10、地理学科的发展地理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阶段。

11、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所形成。

12、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统计数据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13、地球与环境保护地球与环境保护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地球形状和运动、地球的尺度与地图的绘制、地球的内部结构、大气圈和水圈等基本知识点是掌握地理学的基础。

同时,认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等内容也十分重要。

地理学的发展和地球与环境保护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地理学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会考重要知识点汇总2021

高一地理必修一会考重要知识点汇总2021

高一地理必修一会考重要知识点汇总2021高一地理必修一会考重要知识点1一、东亚: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二、东南亚: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国);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4、工业发展迅速;三、中亚: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1)有利因素:a.平原、耕地面积大;b.光照充足;c.温差大;(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四、西亚和北非: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2、特产:(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2)摩洛哥:橄榄油;(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4)伊拉克椰枣;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热带经济作物;2、采矿业;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六、西欧: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3、旅游业发达;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七、北美:1、农业-高度机械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八、拉丁美洲: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高一地理必修一会考重要知识点2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会考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会考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会考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必考知识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地的运动和地理坐标系: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等运动规律,掌握地理坐
标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地球的图像和地形:熟悉地球的表面特征,包括陆地、海洋、山脉、河流等,了解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3. 大气圈和气候:掌握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理解气候类型和分布的影响因素。

4. 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增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过程,了解城
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问题。

5. 区域可持续发展: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一些必考知识点,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还可
能涉及其他相关知识点。

建议你详细参考教材和教师要求,做好复习准备。

地理会考高一必背知识点

地理会考高一必背知识点

地理会考高一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探索地球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环境和地球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学习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的重要阶段。

下面是高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立体,由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

大陆壳由岩石和土壤构成,而海洋壳主要由海底的玄武岩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3. 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其表面的气体层,它由四个主要层组成: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条件。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纬度、海洋流、地形和太阳辐射等。

气候还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植被分布和生态系统。

5.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从地球各个部分之间的循环流动。

水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并在地球上通过蒸发、降水、融化和冷凝等过程进行循环。

6. 物候现象物候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在一年四季中的生理和生态活动的变化。

它受到气候、光照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研究生物圈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7.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地球的内部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构成。

地壳的上面是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以不断漂移、碰撞和分离的方式改变了地球的地貌和构造。

8.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咸水和极地冰川等形式。

淡水是人类生活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现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9.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地球是生物的家园,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0. 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海洋占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能源资源。

然而,过度的捕捞和海洋污染正在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高一会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高一会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高一会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广阔的学科,涉及了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并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对于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会考地理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成绩。

知识点一:地球的构造和地貌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貌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地球由内部的核心、地幔和外部的地壳构成。

地幔是地球内部较厚的部分,地壳是地球外部的最薄层,我们生活的陆地和海洋都位于地壳之上。

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指的是地球上的天气、气候、植被、土壤和水资源等。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和水资源的分布对于理解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适宜植物生长,而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

知识点三:人类活动与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大量排放的废气和污水污染了空气和水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

学生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我们的地球。

知识点四: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习中使用的一种工具。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地图制作、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需要学会使用这些技术,从而更好地研究和应用地理知识。

知识点五:地理案例分析地理案例分析是高中地理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和解答。

例如,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原因、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等问题。

学生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案例分析能力。

知识点六:地理技能除了理论知识,高一地理考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地理技能包括地理观察、实地调查、图表阅读和地图解读等。

例如,通过实地考察研究一个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等,能够从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高一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地貌、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环境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案例分析和地理技能等方面。

必修一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必修一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呈近似椭球体,由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组成。

2. 地球的参考系:经度和纬度,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个点。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而公转是地球绕太阳旋转。

4. 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和陆地三个要素。

自然地理
1. 气候与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湿度、风等是构成气候的主要要素。

2. 土壤与植被:土壤的成因、类型和分布,植被的类型和分布。

3. 水文地理: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文现象。

人文地理
1. 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现象。

2. 城市与乡村:城市的特征、发展、问题,乡村的特征和发展。

3. 经济地理: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区位与交通、产业结构等。

以上是地理学必修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时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努力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地理学的综合性素质。

通过学习地理学,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联系,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我们居住的这个美丽的地球。

地理会考高一必备知识点讲解

地理会考高一必备知识点讲解

地理会考高一必备知识点讲解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综合性学科,作为高中必修科目之一,地理会考成为每位高一学生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了解并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是成功应对地理会考的关键。

下面将重点介绍高一地理必备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节:地理概述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相关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分支。

第二节:地球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呈近似于一个扁球体,直径约为12,742公里。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公转周期为365.25天。

第三节:地球的结构与地理区划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五层构成。

2. 地球的地理区划:根据地球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大洲、大洋和国家等地理单元。

第四节:地球的气候和气象1. 气候的组成要素:气候由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要素组成,它们影响着地球上的天气情况和气候变化。

2. 气候类型: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和地理环境,可将气候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第五节: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1.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涉及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2. 水循环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海洋、湖泊和地下水库等处蒸发形成云,再通过降水回到地表或地下的循环过程。

第六节: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第七节: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1. 地球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环境问题: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和生物灭绝等,对人类和地球的未来都带来巨大的挑战。

通过对以上地理必备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高一学生将能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地理会考的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会考基础知识点高一

地理会考基础知识点高一

地理会考基础知识点高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地理会考是一个重要的考试,掌握好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会考的基础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一个椭球体,由南北两个极地、东西两个半球和赤道组成。

地理坐标系统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通常是使用经度和纬度表示。

经度指的是东西方向上的位置,而纬度指的是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主要分支。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包括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

三、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以下的层次,由固态部分和部分可塑或流动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组成。

四、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组成。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固态内核、外液层、下地幔、转化带、上地幔、宜居带和地壳,这些层次结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球动力学系统。

五、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这些运动造成了地球的地理环境,如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等。

六、气候与气候带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带是根据不同纬度的气候特征划分出来的区域。

从地球赤道向两极方向划分,可以分为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七、地表水与地下水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的湖泊、河流、湿地和海洋水域等。

地下水指的是储存在地下的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八、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地球上常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

高一必修一会考知识点地理

高一必修一会考知识点地理

高一必修一会考知识点地理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地理思维的重要工具。

它涵盖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世界、认识地球和理解人类活动的基础知识。

以下将重点介绍高一必修一会考的地理知识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 地壳构造:学生需要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构造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动力学和地震带来的灾害有重要意义。

2. 地球的成因与演化:学生需要了解地球形成的过程以及地球的演化历程。

例如,学习了解地球大气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理解地球气候的变化规律等。

3. 地球的水资源: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海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

还需要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以及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农业与气候:学生需要了解气候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例如,了解农业生产对水和温度的要求,理解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 地球人口与城市化: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人口的分布和城市化进程。

例如,了解全球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密度的变化和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 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学生需要了解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包括了解资源的赤字和剩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3.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学生需要了解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就业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理解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需求和影响。

4. 城市规划与建设:学生需要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原则和过程。

例如,了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理解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地理技能与方法1. 地图与地图阅读:学生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地图符号的解读、比例尺的计算和地图的绘制等。

还需了解地图的分类与用途,能够准确阅读地图并提取信息。

2. 野外地理观察:学生需要学会进行野外地理观察,包括观察地貌特征、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高一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一、介绍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现象的科学,而地理学的基础则是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会考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二、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固体地壳、可塑性较大的上部地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下部地幔和外核、内核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主要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呈现四季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可用经纬度确定,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而时区则以经线为界划分。

三、地球与环境1. 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地球上常见的气体层,其中主要包括对生命来说重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而气候则是地球上长期的天气状态。

2.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地球上的水则通过水循环实现分布和循环利用。

四、地球的内部作用1. 地壳运动和地震地球地壳会发生断裂、移动和变形,产生地震等地壳运动现象。

2. 火山和火山喷发地球上的火山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活动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五、地球的表层作用1. 风化和水力作用地球表层常受到风化和水力的作用,产生物理和化学的改变。

2. 河流和土壤侵蚀地球表层的河流和土壤容易被风化剥蚀,形成河流和侵蚀现象。

六、地球与人类活动1. 人口与城市地球人口的分布和城市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球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2. 工业化和环境问题工业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七、地球与资源1. 能源和能源问题地球上的能源资源非常重要,而能源短缺和能源消耗问题是地球面临的挑战之一。

2. 矿产资源和石油地球矿产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石油等能源矿产资源。

八、总结高一地理会考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地球和环境、地球的内部作用、地球的表层作用、地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球与资源相关的内容。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行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

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轨道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3、太阳系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4、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5、小行星带位置:火木之间。

6、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7、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8、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由H、He组成太阳辐射: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波长范围0.15-4微米1、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1)直接提供光和热;(2)提供能源:太阳能、光合作用(煤、石油);(3)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能源(风能、水能)2、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耀斑)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耀斑)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极光”现象;(黑子)影响地球气候(降水)。

(3)太阳活动周期:11年。

(4)三个太阳活动一般是同步的:太阳黑子数目多,耀斑多,太阳风格外强烈。

地球基本知识1、形状:椭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轴与赤道面垂直。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1)特点:无数条、等长、指示正南正北。

(2)经度:0度--180度。

(3)0度经线向两侧度数增加,180度经线向两侧递减。

(4)向东越来越大是东经,向西越来越大是西经。

(5)能组成大圆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加得180度、方向相反。

山东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山东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山东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山东省高一地理必修一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山东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山东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东临黄海,面积广阔。

其地势北部高而南部低,中部山地与丘陵地带相连,南部是江河冲积平原。

这种地势特点决定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二、山东的气候特点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夏季炎热。

尤其是夏季,山东的气温较高,降水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这为山东省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三、山东的自然资源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煤炭资源、黄金资源和温泉资源。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其煤炭储量巨大,为国家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山东还有丰富的黄金矿藏和温泉资源,这些都为山东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四、山东的经济特点山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具有明显的工业化和农业发展优势。

山东的沿海地带发达的港口和工业园区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山东的农业也非常重要,农产品丰富多样,不仅满足了本省的需求,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很多粮食和农产品。

五、山东的城市发展山东省不仅有济南、青岛这样的大城市,还有很多其他发展迅速的地级市。

这些城市在工业、交通、商贸等方面发展迅速,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特别是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综上所述,山东高一地理必修一课程的知识点涉及了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东的地理特点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会考必会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必会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必会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高一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延续和深化,是打牢地理基础的关键一年。

下面是高一地理会考必会的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绕太阳公转、自转,决定了季节变化和地球上的昼夜现象。

2.地球的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板块,构成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

3.地球的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组成,对生物和地球起着重要影响。

4.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球的水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与利用。

5.地球的陆地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城市化的影响及城市规划与管理。

2.经济地理:包括产业结构、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4.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亚洲地理和世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地图与地理工具1.地图投影与地图符号:掌握不同地图投影的特点和地图符号的使用方法。

2.地图测量:包括尺度、比例尺、经纬度和距离的测量等。

3.地图解读与制作:能够读懂地图上的信息和制作简单的地图。

四、地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1.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搜集、整理和归纳地理信息来解决问题。

2.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参观实地、进行实地调查来掌握地理知识。

3.地图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地图来获取地理信息。

高一地理会考必会的知识点以上述内容为主,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与地理工具以及地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地球的结构1.地球是个由多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天体,其物质类型包括气体、液态物质、固体以及非物质态,它由一种称为地核的中心隔开,形成内核、外核以及地幔三个部分组成。

2.内核是由高压的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的金属合金所组成,内核可以分为内部可流动的铁-硅合金的内核和外部内核层,其两部分具有明显的热交换过程。

3.地幔是地球的最外层,它的主要物质由少量的铁、镁、氧和硅等组成,它的温度逐渐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地幔可以分为薄壁熔融、刚性约束层以及弹性熔岩流动层。

4.外壳层是由多层岩石组成的,它以地壳为主体,地壳由浅海底和陆地构成。

浅海底被称为地幔壳,由多种类型的岩石组成,在厚度上有着明显的变化,而陆地由宽阔的大开阔的陆内平原、丘陵和山脉等多种地貌类型组成。

(二)地球表层的成分1.地表的构成由水和风携带的物质与各种岩石碎片和物质等组成,用气象学的术语称为“悬浮物(suspended matters)”。

这些悬浮物主要由泥沙、泥灰和小颗粒组成,是由大气形成的水雾或者地壳的岩石物质在空中所固结而形成的,其主要组成物质为细小碎片、火山灰以及悬浮有机物。

2.地上除了悬浮物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物质,主要由动植物地上部分所组成,如树叶、森林土壤和石灰等,这些物质都可以形成低级土壤或防水层,或者直接参与到地形的生态系统影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空气在地球表层当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气压、湿度、温度等都是地球表层地理形态以及大气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而空气中特殊物质如云雾、烟尘、气温变化等也是地球形成的重要要素。

(三)地壳活动运动1.地壳活动是指形成地球表面地貌的正常地貌构造运动,其主要表现是地壳板块的构造运动。

地壳活动运动是由动力底部的弹性熔岩流动引起的,由于地殻的不同熔点,形成不同的地壳活动模式,如:火山喷发、火山岩浆构造、三角洲侵蚀、岩溶地貌演化等。

2.伴随着地壳的活动和演变,不同的地貌出现和转变,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特征的地貌景观,而这些地貌景观又影响着地表气候和物种的分布,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在地球表面上的生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4、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外因: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因: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不长;质量体积适中;5、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①纬度位置②气候③地形④交通⑤安全因素6、哈雷彗星回归周期76年7、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光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少、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

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9、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影响气候,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⑵耀斑放出电磁波,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10、地球自转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自转基本要素基本内容特征方向自西向东绕地轴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速度线速度1670cosа千米/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角速度15°/小时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都一样1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原因: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晨昏线判断:沿着自转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左右手定则判断。

通常应用于河流泥沙沉积,沙洲形成,淘金,炮弹发射弹道路线,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③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东大西小。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经度差×4分)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时为了方便生活和生产,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

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伦敦为0时区。

时区号=经度÷15°余数>7.5°+1 余数<7.5°舍去区时=中央经线地方时中央经线=时区号×15°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步骤:①定时区,②定区时,③定向,④定差,⑤定值自然的日期变更线: 0点所在经线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减一3日界线与日期变更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加一12、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1年(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太阳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冬至日夏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二分二至图:(边看图边记)(1)冬至:(12月22日)A、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B、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上:H=90o)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H达一年当中最大值;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E、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2)夏至:(6月22日)A、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B、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上:H=90o)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H达一年当中最大值;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E、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3)春分、秋分:(3月21日,9月23日)A、全球昼夜平分;B、正午太阳高度角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C、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13、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H=90°-▏直射点纬度-所求地纬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夏半年(3.31---9.23) 1.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2.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半年(9.23---3.21) 1.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2.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赤道全年昼夜等分(3)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b)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到的地方);南北温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无直射)、南北寒带(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14、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a)范围基本特征划分依据地壳地壳至莫霍面(33km)坚硬、由岩石组成地震波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地幔莫霍面至古登堡面(2900km)分上下地幔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分内、外核①岩石圈的范围(a)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发源地第二章1、描述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图)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和反射;晚上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3、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热低冷高(高低压是相对水平方向而言的);画图(海陆风)5、三圈环流:(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季节移动:7月北移、1月南移。

6、东亚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陆地:1月是亚洲高压,天气:寒冷干燥;7月是亚洲低压,天气:高温多雨7、亚欧大陆两岸气候差异:会考纲要8、热带雨林:受赤道低压控制(上升气流),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则终年湿润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冷锋冷空气强大大风、下雨、降温(锋后下雨)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暧锋暧空气强大连续性降水(锋前下雨)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准静止锋冷暖气团相当如5、6月份长江:梅雨天气10、气旋(低压):气流辐合上升,阴雨天气;反气旋(高压):气流下沉辐散,天气晴朗11、台风(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灾害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寒潮:冬半年,尤其是秋末和春初农作物易遭冻害12、全球气候:历史时期(1万年)气温是波动上升,近代时期气温升高(近50年来主要是人为造成的)。

影响:海平面上升;低纬农业减产,高纬农业增产;影响水循环过程。

13、1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点主要成因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0之间全年高温多雨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分干湿季两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湿季;信风带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季热带季风带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夏季风(西南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东北风)来临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明显减少热带沙漠气候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常年炎热干燥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东岸夏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水,气温高;冬季风时,受大陆冷高压影响,降水减少,气温也低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处于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夏季副高控制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暧湿多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中纬亚洲大陆中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冬季风时,陆地冷高压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海洋气团控制,暖热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终年干旱少雨,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南北纬400―600大陆西岸终年温和湿润全年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控制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北极圈附近冬季漫长而寒冷,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寒带苔原气候极地附近全年严寒,降水少,所处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极少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全年酷寒同上第三章1、水循环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

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2、洋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8)环流中心流向副热带环流南、北纬25°~30°海域北顺南逆副极地环流北纬60附近海域北逆南无北印度洋洋流,冬逆夏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气候受寒流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