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考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题纲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题纲一、选择题1、企业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A、提高劳动效益B、提高劳动报酬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人工成本2、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产品生产统计B、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一C、劳动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报酬统计3、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要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B、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一的原则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D、由最初的工作单位统计的原则4、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A、在一年以上的职工B、不超过半年的职工C、不超过两年的职工D、不超过一年的职工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A、制度工日数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C、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D、出勤工日数6、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A、社交时间B、娱乐时间C、闲暇时间D、受教育时间7、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重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A、90-5999日B、105-5999日C、1-90日D、365-5999日8、在进行劳动保护措施费核算时,不被作为劳动保护费用的是()A、有关劳动保护的设备、工具的购置费用B、发放给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C、有关保健食品的购置费用D、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劳动保护设施所支付的费用9、下列哪一个因数是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设施的主要因素?()A、基本生产工人B、生产工人C、辅助生产工人D、全部从业人员10、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A、劳动生产率B、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D、劳动效益11、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A、工时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服务定额12、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规定工时的比重指标为()(Q?Q)?(tA、T1'11n'?tn)(Q?Q)?t B、T1'11112'n?Q1'?tn Q?tC、T11nQ?t D、T?T?T?Tn3 413、劳动报酬的支付形式具体化表现为()A、货币B、货币和实物C、证券D、工资14、如果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会使企业的工资费用相对()A、多支付B、节约C、不稳定D、稳定15、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需要学员按()A、身份、职业分组B、学习专业分组C、培训方式分组D、培训程度分组16、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所以其采用的计算价格为()A、实际价格B、计划价格C、现行价格D、协商价格17、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为600元/人,基期平均人工成本为500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A、(500/600-1)×100%B、500/600×100%C、600/500×100%D、(600/500-1)×100%18、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职工代表大会至少多长时间要召开一次?()A、2年B、1年C、半年D、3个月19、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B、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未未完结件数C、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20、我国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A、退休人员B、离休人员C、退职人员D、离异人员21、劳动工资资料台账属于()A、汇总资料用台账B、积累资料的台账C、统计调查用台账D、统计分析的台账22、企业整理和积累人力资源数据的主要工具是()A、统计台账B、统计报表C、原始记录D、企业报表23、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线形相关关系D、非线形相关关系24、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A、预计分析法B、定期分析法C、专题分析法D、综合分析法2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2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是()A.人力资源素质指标B.劳动报酬指标C.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指标D.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27、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统计企业人力资源总量,其主要目的是()A.保证资料具有及时性B.保证资料具有条理性C.保证资料具有系统性D.避免重复和遗漏,保证资料的准确性28、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办法是()A.不算B.按当天加班人数算C.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D.按其后一天的人数算29、在企业人力资源增减变动统计中,期初人数(1),本期增加人数(2),本期减少人数(3),期末人数(4),四者的关系是()A.(1)=(2)+(3)+(4) B.(4)=(1)+(2)一(3) C.(4) =(1)+(3)一(2) D.(1)=(4)+(2)一(3)30、在现代社会,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A.人的体力水平B.人的文化水平C.人的智力水平D.人的能力水平31、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范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指标是()A.能力B.体力C.智力D.文化程度32、下列时间属于工作时间的是()A.上班路途时间B.午休时间C.工间操时间D.下班自愿留下作好事的时间33、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A.出勤工日数B.制度工日数C.全部实际工日数D.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34、下列因素属于劳动过程因素的是()A.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B.劳动组织制度C.生产场所设计D.卫生技术设备35、某零件定额工时为8分,工人工作l小时,完成310件产品,则完成定额工时%A.60分B.60÷10=6 C.8×10=80分D.60÷8=7.5分36、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范围是()A.全体员工B.全体生产工人C.全体基本生产工人D.管理人员和基本生产工人37、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时候,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A、统计整理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结果38、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复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讯循()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B、由人事关系在所单位统计的原则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D、由最初的工作单位统计的原则39、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为()A、在一年以上的职工B、不超过半年的职工C、不超过两年的职工D、不超过一年的职工40、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代表的是()A、个体劳动积极性的指标B、个体能力的指标C、个体身体健康状况指标D、个体体能综合41、上于劳动者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的,个体差异的绝对性使得其群体的评价变得多维而复杂,因此,也就使得企业进行这方面的评价具有()A、数量化的特点B、模糊性的特点C、动态性的特点D、静止性的特点42、计算工作时间的通用性最强的单位为()A、以月为单位B、以季度为单位C、以工时为单位D、以工日为单位43、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A、工间操时间B、上下班路途时间C、医疗卫生保健时间D、社交时间44、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影响劳动安全与劳动卫生的种种因素的集合体,称为()A、劳动保护B、劳动保障C、劳动环境D、劳动社保45、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A、安全技术措施B、工业卫生技术措施C、宣传教育D、个人防护用品46、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A、1~30日B、1~100日C、1~104天D、1~110天47、工业企业在一不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A、劳动生产率B、劳动效益C、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D、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48、在现代工业企业生产中,由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用来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A、简单直线回归方程B、简单曲线回归方程C、直线复回归方程D、曲线复回归方口程49、在不定期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称为()A、劳动生产率B、劳动效益C、劳动时间D、劳动定额50、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A、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B、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C、定额完成率D、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51、用来对企业员工考评进行结构分析的指标是()A、管理人员的比重指标B、履行优良率C、定额完成率D、考核面52、下列不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是()A、生产奖B、运动员体育津贴C、物价补贴D、有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53、每生产单位产品支付的工资额指的是工资产量效益的()A、正指标B、负指标C、逆指标D、顺指标54、参观学习费用属于()A、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总量指标B、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分析指标C、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的总量指标D、职业技能开发投资费用统计的分折指标55、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除以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所得到的比值称为()A、单位产品人工成本B、平均人工成本C、人工成本增减率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56、没某件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是反映()A、劳动争议结构状况的分析指标B、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分析指标C、劳动争议处理情况的分析指标D、劳动争议变动情况的分析指标57、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A、统计台帐B、原始记录C、统计报表D、统计年表58、分析企汪人力资源现象之间的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方法,称为()A、预测分析法B、动态分析法C、平衡分析法D、相关分析法59、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劳动报酬统计B.产品销售统计C.职业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6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A.统计报表B.统计台帐C.原始记录D.统计图表二、判断题1、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一般可分为进度分析和专题分析。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 - 复习资料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企业人力资源P2(2018.10简)1、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
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区别:①人力资源是从资源的角度,强调对劳动力的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
是“人”的实物形态。
②人力资本是从投资的角度,强调对劳动力本身的投资与回报。
是“人”的价值形态。
2、指标的分类:①根据计算方式,分为:基本指标和派生指标。
②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③根据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三)标志与指标的关系1、区别:①标志说明了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指标说明了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
②标志可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指标只能用数量表示。
2、联系: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总和(标志总量)便是总体指标。
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三大方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指数法】一、统计分组法【对于数量较大、数据比较密集的总体,通常采用统计分组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1、统计分组,是指按某个可变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称为组),使得每组中总体单位的性质相同,不同组总体单位的性质不同。
【为了防止遗漏与重复–任何一个部位单位属于且仅属于某一组】2、统计分组的原则:①完备性原则:防遗漏。
②互斥性原则:防重复。
P53、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
②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③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4、统计分组的类型:①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三)平均指标【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1、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
是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
2、平均指标在数量上表现为:总量指标与总体单位数量之比。
3、平均指标的特点:①将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②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③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总复习重点)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P2-3)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主要从微观角度观察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和过程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
特点可归纳为: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提示规律性特征。
的过程。
12345678910123456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核算原则:(P14-15)1、对于原有人员,依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核算;2、对于新招用的人员,从其到企业报到之日起,无论是否发付当月工资,均应统计为本企业人员;3、对于外企业调入的人员,由起薪之日起,统计为本企业人员。
二、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可以采用时间性质不同的指标表示,即时点指标和平均指标。
(P15)需清楚这两个指标的统计方式。
三、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概念:(P32)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
它包括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两个方面。
个体素质指单个人员的体力、智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劳动积极性、能力等状况。
四、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P35)(论述、多选)1、体能综合指标(形态指标、机能指标);2、智力水平;(目前的测验量表比较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比纳测验》、《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量表》、《创造力测验量表》、《性向测验量表》等)3、健康状况指标(发病率、职业病感染率);4、文化程度指标;5、年龄性别指标;6、劳动积极性指标;7、能力。
五、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P39-42)12341(12第二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一、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P119)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X基本生产工人比重二、职工劳动生产率(P121)职工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X基本生产工人占生产工人比重X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三、月劳动生产率指标(P123)月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X工作月实际长度(天)第三节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四、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P127-128)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X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需弄懂并计算教材P128表5-3的例题)五、生产工人时间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P131)月劳动生产率指数=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数X实际工作日长度指数X实际工作月长度指数(需弄懂并计算教材P132表5—5例题)第五节劳动效益统计六、劳动效益直接指标(P142)平均每人创利率= 企业利润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均创利率,可以分别按月、季或年计算。
自考《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梳理汇总
0本课程的重点章是第1、3、4、6章,第2、5、7章是次重点章,第8、9、10章为一般章。
应考者应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一、概念1、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过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2、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的方面的特征3、总体:由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而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二、简答题1、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①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③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④劳动定额统计⑤劳动报酬统计⑥人工成本统计⑦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⑧劳动关系统计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2、统计分组须遵循哪些原则①完备性原则②互斥性原则3、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可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4、相对指标的种类①计划完成相对数②结构相对数③比例相对数④比较相对数⑤强度相对数⑥动态相对数5、平均指标的特点①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②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③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6、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和可比性,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践中如何处理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中,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只能二选一。
为了保证指数体系的对等性,一般规定: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而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则固定在报告期。
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果用拉氏指数,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帕氏指数。
7、总量指标的种类①总体单位与标志单位②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③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8、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②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③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9、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①统计分组法②统计指标法③统计指数法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1、简述简答加权方法的基本思路简单加权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每个具体观测值赋予相应权重,并累加各个观测值与权重的相乘结果,由此得到一个综合结果。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B )。
A. 总体B. 标志C. 指标D. 单位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D )。
A. 全距B. 组中值C. 下限D. 组距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B )。
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质量指标D. 平均指标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C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B )。
A. ∑∑=0010q p q p I q B. ∑∑=111q p q p I qC. ∑∑=0001q p qp I p D. ∑∑=1011q p q p I p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C )。
A. 生活日分配统计B. 劳动生产率统计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D. 人工成本统计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B )。
A. “为谁工作谁统计”B. “谁法人随谁统计”C. “谁拿工资统计谁”D. “谁发工资谁统计”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A )。
A. 动态比较统计B. 人员增量统计C. 时点规模统计D. 时期规模统计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C )。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B )。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C. 出国探亲人员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是( C )。
自考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
本课程的要点章是第1、3、4、6章,第2、5、7章是次要点章,第8、9、10章为一般章。
应试者应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要点。
第一章公司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一、观点1、公司人力资源:也称公司劳动力资源,指公司所拥有的拥有能过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2、公司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的方面的特色3、整体:由客观存在的且拥有共同性质的很多个别事物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而构成整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整体单位二、简答题1、公司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①人力资源规模、构造与素质统计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③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④劳动定额统计⑤劳动酬劳统计⑥人工成本统计⑦劳动技术开发与判定统计⑧劳动关系统计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2、统计分组须依照哪些原则①齐备性原则②互斥性原则3、简述标记与指标的差别与联系差别:前者说明整体单位的特色,整体单位是标记的载体;后者说明整体的特色,整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能够用数目表示(数目标记),也能够用文字表示(质量标记),尔后者只好用数目表示。
二者的联系表此刻:好多指标根源于标记。
比如,将各整体单位的标记值汇总可得标记总量,这个标记总量即是整体的指标。
4、相对指标的种类①计划达成相对数②构造相对数③比率相对数④比较相对数⑤强度相对数⑥动向相对数5、均匀指标的特色①将各整体单位的差别抽象化:②只有数目标记的标记值才能均匀;③被均匀的对象一定知足“同质性”6、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独一性和可比性,在总量指标要素剖析的统计实践中怎样办理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在总量指标要素剖析的统计实中,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只好二选一。
为了保证指数系统的平等性,一般规定:质量指标作同胸怀要素固定在基期,而数目指标作同胸怀要素则固定在报告期。
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果用拉氏指数,而数目指标综合指数采纳帕氏指数。
7、总量指标的种类①整体单位与标记单位②期间指标与时点指标③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8、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划分现象的质或种类②研究整体的内部构造③剖析现象间依存关系9、公司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①统计分组法②统计指标法③统计指数法第二章公司人力资源规模、构造与素质统计1、简述简答加权方法的基本思路简单加权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每个详细观察值给予相应权重,并累加各个观察值与权重的相乘结果,由此得到一个综合结果。
【最新整理】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①增员统计
②减员统计
③人员净增统计
④人员周转统计
⑤人员变动平衡统计
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1、时间配置:时间配置指人们在一天的时间理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各种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分配比例
2、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制度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
时间配置加班加点时间
必须支付的时间
⑤研究和分析劳动效率的变化对社会总产量及劳动力变动的影响,推广提高劳动效率的最佳途径。
3.提高劳动效益的意义表现在
①提高劳动效益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劳动消耗
③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④有利于认识企业劳动活动的规律性
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4.建立企业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
2、统计分组须遵循哪些原则
①完备性原则 ②互斥性原则
3、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可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6.企业劳动效益评价体系与原则有:
①企业劳动效益与社会整体劳动效益相一致的原则
②直接劳动效益与间接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③内部劳动效益与外部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长远劳动效益与短期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⑤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的原则
7、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①按产品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②按产品价值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串讲资料
2008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串讲资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总体说明: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三为重点章节,其中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为重中之重。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40分),论述题(2-3题共20分),计算题(2道题20分),综合题(1道题20分)。
复习过程中单选题、多选题以练习册为主。
复习纲要:第一章第二节:论述题:一,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范围(P4-6)。
1、企业人力资源2、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3、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能力的再生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P6-9)。
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素质统计2、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3、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统计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5、劳动定额统计6、劳动报酬统计7、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8、企业人力费用统计9、劳动关系统计1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
第三章第二节一、P52 图3-1工作时间构成图,要求:准确画出,熟记内容,搞清内容之间的关系。
(特别说明:构成图中“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与“被利用工日”之间应为虚线而非课本中所画的实线,请改正并牢记。
)二、P57-61例题,某制造业企业五月份…..(特别说明:本题要求彻底弄懂,能从头到尾演算清楚。
)第四章一、论述题,劳动环境的分析和评价P78-80二、第四节工伤事故统计中,可注重选择题的复习。
第五章第三节一、论述题,P126-134劳动生产率指数的三种形式。
(特别说明:它统涉了后面所有计算,所以指数的三种形式一定要搞得非常清楚。
)二、重点掌握的三个图表,P128表5-3;P130表5-4;P134表5-7第六章综合题一,P154-158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综合题二,P158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例题,某企业计算期生产工人工时……第七章重点看看第二节,第三节。
第二节,P171表7-1,P175表7-3,搞清楚两个表并熟练计算。
第三节,P181表7-6熟知并计算第九章重点掌握P230表9-1,P231表9-2第十章知识结构适合于出选择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1,企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2,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制度。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的数量表现及有关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简单地说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研究目的是揭示其发展的态势和某种趋势。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区别:(论述)P2①,研究的客体不同。
②,研究的范围不同。
③,研究的内容不同。
④,研究的任务不同。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多选)①,数量特征。
②,关联与动态特征。
③,揭示规律性特征。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P6①,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素质统计。
②,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③,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统计。
④,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⑤,劳动定额统计。
⑥,劳动报酬统计。
⑦,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
⑧,企业人力费用统计。
⑨,劳动关系统计。
⑩,企业社会保险统计。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作用:P9①,准确,及时,完整和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现象与过程的统计数据资料,开展统计分析,为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②,对企业人力资源现象进行统计监督,为提高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统计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的意义(多选)P13主要指健康水平,文化科学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多项技能水平和思想品德水平等。
2,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P153,企业从业人员的变动主要包括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
①,自然变动---从全社会莞城,企业从业人员的增加或减少,不仅对企业,而且对全社会的从业人员的规模的扩大与缩减都会发生作用。
这种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称为从业人员的自然变动。
②,机械变动---企业从业人员在空间上的变动,即在地区之间,行业部门之间,单位或企业之间的变动,只是改变了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或服务单位,对于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总体规模并无影响,这类变动被称为从业人员的机械变动。
2020年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11467)试题和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课程代码11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位于每组上下限中点位置的那个数值称为A.全距B.组中值C.组距D.下限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时,拉氏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A. B. C. D.3.在企业人力资源的规模统计中,下列不是..观察并统计企业人力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人员数量、构成及变动情况的主要指标是A.存量B.增量C.动态比较D.静态比较4.当主副岗位并不是那么明晰时,此时应该依据什么标准去判断哪个是主岗位,哪个是副岗位?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可以依据A.工资发放关系进行划分B.实际工作时长进行划分C.工资发放关系和实际工作时长进行划分,其中工资发放关系为辅,实际工作时长为主D.工资发放关系和实际工作时长进行划分,其中工资发放关系为主,实际工作时长为辅5.企业劳动者在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等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指A.劳动时间B.非劳动时间C.日历时间D.非生产时间6.能比较精确地反映企业员工实际用于生产活动上劳动时间的总量指标是A.制度劳动时间B.制度公休时间C.全部实际劳动时间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7.下列公式表示劳动生产率结构组成指数的指标是A. B. C. D.8.可综合反映各种不同产品的总产量,综合测定企业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化情况,综合反映了多种产品的生产效率,运用十分广泛的指标是A.标准实物量劳动生产率B.产品实物量劳动生产率C.生产工作量(产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D.产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9.基本生产工人定额实施率、生产工人定额实施率属于A.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B.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统计指标C.追加的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D.企业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统计指标10.某车间完成定额工时的总和为19000小时,实耗工时的总和为17800小时,则该车间综合平均定额完成率计算结果为A.123.33%B.106.74%C.91.67%D.81.08%11.将企业各类人员占企业全体人员的比重(即企业各类人员结构)固定在报告期,单独研究企业内部各类员工平均工资变化影响的指数被称为A.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B.平均工资固定组成指数C.平均工资人员结构指数D.平均工资不变组成指数12.下列属于工资总额范畴的是A.职工劳动保险支出和福利方面的支出B.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如工作服、工作帽及劳保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C.根据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职工因病假、事假、工伤、生育、婚丧假、探亲等原因未参加劳动,按计时工资标准或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D.自带工具、牲畜等来企业工作的从业人员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的补偿费用13.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为37元/人,基期平均人工成本为36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A.(37/36-1)×100%B.36/37×100%C.37/36×100%D.(36/37-1)×100%14.围绕企业的劳动投入形成的成本是A.产品成本B.总成本C.物质成本D.人工成本15.下列属于业余培训的是A.业余短训班B.岗位练兵C.师傅带学徒D.技术表演示范16.下列培训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是A.就业前培训B.转业培训C.学徒培训D.在岗培训17.某企业在报告期内劳动争议应处理件数为20件,其中调解、仲裁、判决完结件数分别是14件、2件、1件,则报告期处理完结率为A.85%B.80%C.70%D.82.3%18.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活动统计中不包含...的指标是A.企业职工代表提交提案数B.职工代表大会组建数量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次数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提案落实情况19.以优待和抚恤军人及其家属为目的,是社会保障的特殊形式,对于稳定军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有着很大作用的是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20.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A.前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后者是按需要分配B.前者是按需要分配,后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C.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D.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广东省2024年1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202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课程代码1146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领序存答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券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反映同一复杂总体在不同时期某数量方面的变动方向与变动程度的动态相对数称为A、静态个体指数B、动态总指数C、动态个体指数D、静态总指数2、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A、全距B、下限C、组距D、上限3、反映各组标志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之比的指标是A、强度相对数B、结构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4、在出勤时间内由于停电、停水等原因未能从事生产工作而浪费的时间是指A、停工损失时间B、停工被利用时间C、非生产时间D、缺勤时间5、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净增量非零而宏观层面社会人力资源净增量为零的人力资源规模变动状况,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规模的A、自然变动B、增量变动C、机械变动D、减量变动6、规定在单位时间(一般是一个工日)内,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应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的数量标准是指A、工时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劳动定额7、从单个企业、单位范围内进行核算的劳动效益是A、社会整体劳动效率B、外部劳动效益C、直接劳动效益D、单个企业劳动效益8、下列不属于工资总额范围的是A、加班加点工资B、职工福利费用C、计件工资D、计时工资9、不仅受到各类人员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还受到各类人员在企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人员结构变化)影响的企业平均工资的变动被称为A、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B、平均工资固定组成指数C、平均公知人员结构指数D、平均工资不变组成指数10、企业在招募录用职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的各种支出,包括招聘成本、挑选成本、录用和安置成本等属于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11、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为A、职工技术培训费用B、员工的上下班交通费C、工作服费和招工费用D、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12、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A、制度劳动时间B、出勤时间C、日历时间D、非生产时间13、为了使新聘用的职工熟悉业务,达到具体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业务水平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岗前培训成本和脱产培训成本等属于A、人力资源保障成本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开发成本D、人力资源离职成本14、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增加,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减少B、增加C、不变D、不确定15、企业在计算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体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属于A、教育经费B、从业人员劳动报酬C、福利费用D、社会保险费用16、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A、劳动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工时定额17、反映人均工伤保险费对受伤害者生活保障程度的指标是A、工伤保险覆盖系数B、企业工伤保险系数C、工资替代系数D、生活费用保障系数18、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形成的原则,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A、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B、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争议C、企业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争议D、企业领导和领导之间的争议19、职工在工作时间外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性质的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是A、现场培训B、业余学习C、脱产学习D、专业教育20、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从业人员提供的福利费支出指标不包括A、职工计划生育保险B、集体福利性补贴C、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D、集体福利设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第4、5章)
③按生产工作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8、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①小时劳动生产率;②日劳动生产率;③月劳动生产率;④季劳动生产率;⑤年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课
9、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①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②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③全员劳动生产率
10、企业劳动效益与劳动效益的关系:
σ 1 1
σ 1
σ 0 0
σ 0
=
σ 1 1
σ 1
σ 0 1
σ 1
×
σ 0 1
σ 1
σ 0 0
σ 0
1
,即
0
=
1
01
×
01
0
绝对数关系,计算公式为
σ 1 1
σ 1
−
σ 0 0
σ 0
=
σ 1 1
σ 1
−
σ 0 1
σ 1
+
即 1 − 0 = 1 − 01 + 01 − 0
来分析生产工人时间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企业月劳动生产率受小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工
作日长度、实际工作月长度这三个因素影响。他们的指数关系为:
第三节课
3.提高劳动效益的意义表现在:
①提高劳动效益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劳动消耗;
③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④有利于认识企业劳动活动的规律性;
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4. 建立企业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①要全面反映企业的劳动效益;
②选取的统计指标要突出重点内容;
①反映生产过程不同
②数量关系不同
广东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人力资源统计学(44-11467适用广东)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答:(1)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2)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3)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4)劳动定额统计;(5)劳动报酬统计;(6)人工成本统计;(7)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8)劳动关系统计;(9)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
考点2:简述指标的分类。
答:(1)根据计算方式不同。
指标分为基本指标与派生指标。
(2)根据表现形式不同。
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3)根据性质不同。
指标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考点3:简述统计分组的原则。
答:(1)完备性原则。
是指任意一个总体单位必须属于某一组。
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遗漏,否则各组总体单位之和一定小于总体。
(2)互斥性原则。
是指任意两组都不存在相同的总体单位,即任意一个总体单位仅能属于某一组。
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重复,否则,各组总体单位之和一定大于总体。
考点4:简述相对指标的种类。
答:(1)计划完成相对数,又称计划完成程度。
(2)结构相对数,各组标志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之比。
(3)比例相对数,同一总体内部组与组之间标志总量之比。
(4)比较相对数,两个总体相同指标之比。
(5)强度相对数,也称密度相对数,两个总体不同指标之比。
(6)动态相对数,总体两个不同时期相同指标之比。
考点5:简述规模的增量统计。
答:(1)增员统计(2)减员统计(3)人员净增统计(4)人员周转统计(5)人员变动平衡统计考点6: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的程序。
最新整理自考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
最新整理自考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本课程的重点章是第1、3、4、6章,第2、5、7章是次重点章,第8、9、10章为一般章。
应考者应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一、概念1、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过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2、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的方面的特征3、总体:由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而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二、简答题1、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①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③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④劳动定额统计⑤劳动报酬统计⑥人工成本统计⑦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⑧劳动关系统计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2、统计分组须遵循哪些原则①完备性原则②互斥性原则3、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能够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能够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可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4、相对指标的种类①计划完成相对数②结构相对数③比例相对数④比较相对数⑤强度相对数⑥动态相对数5、平均指标的特点①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②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③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6、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和可比性,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践中如何处理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中,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只能二选一。
为了保证指数体系的对等性,一般规定: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而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则固定在报告期。
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果用拉氏指数,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帕氏指数。
7、总量指标的种类①总体单位与标志单位②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③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8、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②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③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9、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①统计分组法②统计指标法③统计指数法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1、简述简答加权方法的基本思路简单加权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每个具体观测值赋予相应权重,并累加各个观测值与权重的相乘结果,由此得到一个综合结果。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2、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3、人才竞争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
4、企业人力资源包括: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5、为了准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各企业应该执行的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实质上是: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竞争。
7、月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8、下列哪一类人员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9、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
10、下列时间属于上班时间的有:工间操时间。
11、劳动者可以利用的工作时间的最大自然界限是:日历工日数。
12、研究企业劳动者工作时间利用情况的一项基本指标:出勤工日数。
13、劳动保护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14、按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死亡2人的属于:重在伤亡事故。
15、间接经济损失的确定,一般以相当于直接经济损失倍数的经验数据估算的是:4-7倍。
16、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人均创利率。
17、生产单位合格产品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量标准,称为:工时定额。
18、计算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其产品产量包括:非车间自身原因造成的废品。
19、下列不属工资总额范围的是:职工福利费用。
20、当物价水平上涨时,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工资水平的关系是:实际工资低于名义工资。
21、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①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②的关系:①<②22、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业务技术水平。
23、反映劳动争议结构状况的指标是: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件数)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2、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合理配置。
3、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比利构成。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汇总
(1)生产工人工时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例 4.3】
各项劳动生产率
基期
报告期
指数%
小时劳动生产率(件/人)
10
12
120
工作日长度(工时)
7.4
7.8
105.41
日劳动生产率(件/人)
74
93.6
126.49
工作月长度(工日)
20
22
110
月劳动生产率(件/人)
1480
2059.2
③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减额: ∑q T − ∑q T = (∑q T − ∑q T ) + (∑q T − ∑q T )
→ 500 = 250 + 250 (元/人) ④对总产值影响的增减量:(∑q T − ∑q T )T = (∑q T − ∑q T )T x (∑q T − ∑q T q )T
→ 100 = 50 + 50 (万元)
= 6.22(万元/人);q01 =
∑ ∑
= 5.283(万元/人);q0
∑ ∑
= 5.25(万元/人)
③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 = 固定组成指数 X 结构影响指数 (指数关系)
∑q T ∑T
∑q T ∑T
∑q T
=
∑T ∑q T
∑T
∑q T
x
∑T ∑q T
∑T
→ q1 = q1
q 01
x
q0 q 01
平均人数(人)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生产车间 装配车间
9800 2800
16800 3600
1800 600
2600 680
全厂
12600
广东省《人力资源统计学11467》重难点复习资料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重难点笔记资料课程代码:11467内部辅导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串讲笔记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1)对企业人力资源施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实际情况。
科学管理的前提之一就是实事求时,一切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按实际情况办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开发,与利用的数量表现及有关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其发展态度和某种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区别(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
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对人力资源经济运动的总过程给予量化的观察和分析,在对人力资源质与量的统一研究中描述人力资源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它的变动走势和一般规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是包含在这个大范围内的,其与社会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区别可概括为(3)第一,研究的客体不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的,而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则是以全社会人力资源现象与过程为研究客体。
(4)第二,研究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利用和使用条件的研究,而后者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形成。
配置。
使用和再生产的过程。
(5)第三,研究的内容不同。
前者是研究企业劳动力的规模,构成,利用,劳动效率,劳动保护,工资分配和人员培训等内容,而后者则是研究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总量和构成,从业人员的规模和构成,劳动力的使用与劳动时间的利用,劳动力工作环境安全安全与健康,劳动报酬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等内容。
(6)第四,研究的任务不同。
前者的研究除了为全社会的宏观研究提供材料外,主要研究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为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后者则是研究和阐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现状,发民用工业,各种比便关系,社会劳动效益与科学技术的影响以及发展变化速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自考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考情分析】本课程的重点章是第1、3、4、 6 章,第2、5、7 章是次重点章,第8、9、10 章为一般章。
应考者应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一、概念1、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过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2、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的方面的特征3、总体:由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而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二、简答题1、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内容①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②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③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④劳动定额统计⑤劳动报酬统计⑥人工成本统计⑦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⑧劳动关系统计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2、统计分组须遵循哪些原则①完备性原则②互斥性原则3、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可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4、相对指标的种类①计划完成相对数②结构相对数③比例相对数④比较相对数⑤强度相对数⑥动态相对数5、平均指标的特点①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②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③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6、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和可比性,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践中如何处理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的?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统计实中,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只能二选一。
为了保证指数体系的对等性,一般规定: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而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则固定在报告期。
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果用拉氏指数,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帕氏指数。
7、总量指标的种类①总体单位与标志单位②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③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量指标8、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②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③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9、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①统计分组法②统计指标法③统计指数法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1、简述简答加权方法的基本思路简单加权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每个具体观测值赋予相应权重,并累加各个观测值与权重的相乘结果,由此得到一个综合结果。
假如具体观测值用x表示,该观测值赋予的权重用表示,指标体系共有n 个,则最终结果表示为评价结果=2、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模统计时,需要注意哪些潜在的统计原理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模统计时,需要注意这样一条潜在的统计原理:工资发放是核心,工作关系是补充,企业能否自由支配劳动力资源是关键3、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结构包含的内容有:①企业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②企业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③企业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④企业人力资源的民族结构4、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的特点:①数量化②综合性③模糊性④动态性5、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结构包含的内容有:①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②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③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④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6、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①性别结构②年龄结构③学历结构④民族结构7、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①劳动积极性②独立劳动能力③团队合作能力8、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原则包括:①数量分析原则②整体分析原则③模糊灰色原则④最优分析原则。
9、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具体程序是:①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②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③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④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10、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增量统计①增员统计②减员统计③人员净增统计④人员周转统计⑤人员变动平衡统计第三章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1、时间配置:时间配置指人们在一天的时间理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各种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分配比例2、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①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②非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无报酬社会劳动耗费的时间。
3、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1)为企业编制各种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加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资料(2)为企业合理设置相关组织部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参考资料。
(3)为企业合理分配劳动成果提供工作量依据。
(4)研究非劳动时间的变化,为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依据。
(5)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时间配置与利用情况,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料。
4、非劳动时间配置基本分类包括:必须支付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5、非劳动时间分配统计的目的①了解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②合理引导人们配置和利用非劳动时间③解决家务劳动负担过重的问题④不断增加闲暇时间的配置⑤为经济与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信息。
6、非劳动时间分配的统计指标和内容①上下班路途时间。
②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③家务劳动时间。
④从事社会活动时间。
⑤闲暇时间。
7 时间配置受到的制约因素有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②生产关系的制的③杜会生活习惯④传统风俗⑤道德信仰8、简述非劳动时间配置的统计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①非劳动时间越长,表明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②自由支配的时间越长,表明社会发展层次越高:③分析必须支付的时间的配置与利用情况,提出减少非劳动时间中必须支付。
期的社会措施④分析自由支配时间的配置与利用情况,促进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の⑤合理配置必须支付的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促进入的自由和全面发展9、简述企业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①研究企业劳动者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状况,提出减少时间损耗的各项措施,促进企业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劳动时间②研究劳动者各种非劳动时间的配置及利用状况,反映劳动者社会生活质量,促进劳动者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10、简述准确核算劳动时间的方法为了准确地核算劳动时间,必须章握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和劳动时间的构成及核量方法,劳动时间的单位一般有工日和工时两个指标,一个轮班的劳动时间以工日计算,不满一个轮班的劳动时间以工时计算,工日可按照制度劳动日长度折算成工时,而工时却不能折算成工日。
11、劳动时间利用的潜力主要计算指标有①缺勤和停工时间的潜力②出勤工时利用率的潜力③工时效率的潜力④出勤率的潜力⑤出勤工时利用率的潜力⑥制度工时利用率的潜力⑦有效工时利用率的潜力。
12、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的意义表现在①研究寻找提高他们时间利用程度的有效途径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③努力减少他们不必要的非劳动时间支付④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专业专长⑤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13、劳动时间平衡表的功能表现在①通过劳动时间平衡表就可以反映出利用和未利用劳动时间的整个构成,并为进步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提供线索②利用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分析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③综合分析各个时期的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找出影响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长期稳定因素及不同时期影响劳动时间利用的主要原因的变化④对比同一时期本企业与同类其他企业的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发现本企业在劳动时间利用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14、劳动时间的构成关系图:第四章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1、劳动效益:是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量2、企业劳动统计研究的基本任务①计算各企业劳动效率水平②计算劳动效率的增长速度:③对各企业劳动效率水平和变动情况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及制约因素④研究决定劳动效率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揭示其发展变化趋势⑤研究和分析劳动效率的变化对社会总产量及劳动力变动的影响,推广提高劳动效率的最佳途径。
3、提高劳动效益的意义表现在①提高劳动效益是市场经济的要求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劳动消耗③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④有利于认识企业劳动活动的规律性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4、建立企业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①要全面反映企业的劳动效益②选取的统计指标要突出重点内容③选择的指标应具有普遍性、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5、简述企业劳动效益分析的内容企业劳动效益分析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分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耗费和占用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企业对人力、物力利用的效果之间的对比,从而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以达到提高企业劳动效益的一种科学方法。
6、企业劳动效益评价体系与原则有:①企业劳动效益与社会整体劳动效益相一致的原则②直接劳动效益与间接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③内部劳动效益与外部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④长远劳动效益与短期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⑤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的原则7、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①按产品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②按产品价值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③按生产工作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8、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①小时劳动生产率②日劳动生产率③月劳动生产率④季劳动生产率⑤年劳动生产率9、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①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②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③全员劳动生产率10、企业劳动效益与劳动效益的关系①反映生产过程不同②数量关系不同③反映效果不同11、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①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②利用综合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③利用功效体系数法进行评价④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第五章劳动定额统计1、劳动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果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成劳务,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成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具体地说,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当生产多少产品,成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应当用多少时间2、产品实耗工时:也称实作工时、实用工时、实动工时等,即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工人为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质量合格产品而实际消耗的以工时为统计单位的劳动时间。
3、劳动定额的性质①规范性②凝固性③综合性④相对性4、劳动定额的类型①工时定额②产量定额③看管定额④服务定额⑤工作定额5、劳动定额统计的重要性①劳动定额统计是合理组织劳动的重要依据②劳动定额统计是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手段。
③劳动定额统计是组织劳动竞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工具之④劳动定额统计是企业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条件。
⑤劳动定额统计是全面经济效益核算及分析的手段。
6、劳动定额统计的主要任务①统计、检查、分析与评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及各项指标。
②统计和计算实耗工时与完成定额工时③统计与分析现行劳动定额水平④统计与分析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情况7、简述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方法的分类①工作日写实②测时③瞬间观察法8、简述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分析①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②企业劳动定额完成情况③企业劳动条件失常下的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④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