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75420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要点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要点摘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做好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机制和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源上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高效预防和应对。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点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点前言:近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屡见不鲜。
而企业作为环境风险防范和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责任主体,其环境应急预案科学性、可行性,各项风险防控措施有效性、操作性,将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减少事件不良环境影响,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环境风险评估编制(1)企业通常会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编制应急预案。
但这两项指南不适合用于九类企业,具备专项指南的如尾矿库,遵照《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实现风险评估。
而没有专项指南的,则参考上述指南,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按照本行业环境类技术文件,完成编制。
(2)资料准备中,企业基本信息项为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以及最近一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和大气分析状况,该部分可在区域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环境空气质量月报和水质月报等中找到。
(3)对可能引发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从释放根源开始,分析环境风险物质,最终影响到环境风险受体可能路径,判定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评估风险水平。
(4)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计算,也就是Q值。
筛选风险物质:比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附录A筛选风险物质时,需使用物质CAS号,判断是否是环境风险物质。
化学物质包含别名、俗称和简称等,仅利用名字进行筛选,会导致风险物质缺漏。
比如,化工企业经常将甲基叔丁基醚直接叫做 MTBE,但是附录A中风险物质清单只有甲基叔丁基醚这一名称,却没有MTBE。
另外,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物质(1、2、3 类别)、危害水环境物质(急性、慢性1、2类)的判定,需查阅该物质MSDS 获取危险性分类,从而进行识别。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开展风险评估
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识别潜在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可能的影响 。
征求意见和评审
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 的意见,进行评审和完善。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流程、应急措施等 内容。
预案编制的具体方法
收集资料
危险源辨识
应急措施制定
预案编制可以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的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
预案的目的和作用
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经济 、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
预案的作用包括:指导应急响应、加强协调配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提高应急 处置效率等。
CHAPTER 02
预案编制依据和原则
预案的修订程序和要求
建立定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对 预案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
明确预案修订的责任部门和责 任人,制定详细的修订计划和 时间表。
对预案进行修订时,要充分考 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应急 处置的经验教训,确保预案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修订后的预案应经过审批、备 案和发布等程序,确保其合法 性和合规性。
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 响应能力。
CHAPTER 03
预案编制程序和方法
预案编制的工作程序
发布与实施
预案经过审批后,应向相关部门和企业事 业单位内部发布,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 训和演练。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成立由环保、安全、工程技术等领域专业 人员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明确编制任务 和责任。
应急管理机构 紧急联系电话和通讯录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专业咨询机构和专家
THANKS FOR WATCHING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一、前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事先制定的应对措施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
二、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在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2. 科学合理,实事求是。
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协同配合,共同应对。
企事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社区等相关单位建立协同配合机制,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4. 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环境风险的变化和应急经验的积累,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三、编制内容1. 应急预案的目标和任务。
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2. 应急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小组和应急队伍等。
3. 风险评估。
对企事业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程度等。
4. 监测预警。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环境事件的发生。
5. 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事故发生后的报警、疏散、救援、应急响应等。
6. 应急资源保障。
明确应急资源保障措施,包括应急队伍、应急设备、应急物资等。
7.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8. 培训和宣传。
对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9.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
根据环境风险的变化和应急经验的积累,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四、编制流程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企业事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本企业(事业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险化学品泄漏等。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2.1 应急组织体系设立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2)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3)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信息;(4)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2.3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应急小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监测评估小组:负责环境监测、评估和应急技术支持;(3)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4)信息宣传小组: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三、应急响应3.1 预警(1)对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因素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程序;(2)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2 初步响应(1)现场应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采取应急处置措施;(2)监测评估小组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事件影响;(3)信息宣传小组发布事件信息,引导舆论。
3.3 响应升级(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态势,适时升级应急响应级别;(2)加大应急资源投入,加强现场处置力度;(3)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3.4 应急结束(1)突发环境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消除;(2)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宣布应急结束。
四、后期处置4.1 损害评估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引言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并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人员安全、环境保护等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工作安全事故等。
为了做好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保障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安全,编制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和必要。
二、编制目的1.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应急组织管理,提高企事业单位应急工作的能力和素质;2.有效防控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3.合理调配资源,迅速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开展;4.加强事后评估整改,为应急预案的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编制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所有部门和岗位,涵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工作安全事故等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四、应急预案内容1.组织机构:明确应急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职责,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运作;2.事件预警与监测:建立健全事件预警机制,监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评估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3.应急救援: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流程、人员配置和资源调配,包括抢险救援、伤亡人员救助、动员疏散等;4.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职责,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包括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个人责任等;5.危险源控制:制定危险源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包括设备检修、生产安全培训、安全生产监管等;6.应急物资: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储备、采购和保障机制,确保救援和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7.信息通信:建立多渠道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机制,确保应急指挥和救援活动的信息畅通;8.培训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9.事后评估整改:针对每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开展事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完善预案。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1.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执行,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检验预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3.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复查和更新,确保预案的及时性和适应性;4.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应急信息,并进行分析研判,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联合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合力,快速响应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4环境风险分析
4.1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
可参照环评相关章节
4.2环境风险源分析
企业环境风险单元分析,辨识重大风险源
4.3最大可信事故及后果分析
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对风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事故波及范围进行分析。
对最大可信事故进行预测,重点突出有毒有害物质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9.3责任与奖惩
10附则
10.1名词术语
10.2预案解释
10.3修订情况
至少每3年修订1次
10.4实施日期
附件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名单
2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
政府、环保及相关部门、企业通讯录
3应急工作流程图
4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周边河流水系、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学校、村庄、居民区等分布
5重大危险源分布图
6.6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的内容、对象
6.7应急终止
应急终止程序和措施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7.2警戒与治安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7.3次生灾害防范
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负责人和专业队伍;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7.4调查与评估
7.5生产秩序恢复重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应急保障
8.1人力资源保障
8.2资金保障
8.3物资保障
3应急组织体系
shall将should×3.1应急指挥机构
flee逃跑fledfled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其他环保、安全、设备等部门领导组成指挥部成员。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事业单位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1适用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企业(或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企业(或事业)单位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切实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规定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组织有效救援,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减小伴随的环境影响。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
本导则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5085.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和编制要求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和编制要求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和编制要求1 综合预案内容和编制要求1.1 总则1.1.1 编制目的简述企事业单位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目的、作用等。
1.1.2 编制依据说明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等。
1.1.3 适用范围说明环境应急预案的工作范围、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级别。
1.1.4 预案体系简述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可包括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
一般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可简化。
说明环境应急预案的体系与内、外部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1.1.5 工作原则说明企事业单位开展环境应急处置工作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1.2 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环境应急组织机构体系、人员及应急工作职责,辅以图、表形式表示。
应急组织机构体系由应急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应急处置组、环境应急监测组、应急保障组以及其他必要的行动组构成,企事业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应与其他应急组织机构相协调。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应覆盖各相关部门,能力不足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第三方机构。
1.3 监控预警1.3.1 监控明确对环境风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1.3.2 预警结合事件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说明预警信息的获得途径、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明确预警级别、预警发布与解除、预警措施等。
1.4 信息报告1.4.1 信息报告程序信息报告程序包括内部报告、信息上报、信息通报,明确联络方式、责任人、时限、程序和内容等。
1.4.2 信息报告内容及方式应明确不同阶段信息报告的内容与方式,可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宜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
1.5 环境应急监测制定不同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具体技术规范可参见HJ 589中相关规定。
若企事业单位自身监测能力不足,应依托外部有资质的监测(检测)单位并签订环境应急监测协议。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前言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正常运营过程中,突然发生的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引起的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高风险性,一旦发生可能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编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于保障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稳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目的本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应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减少事故损失,确保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和稳定经营。
三、编制步骤(一)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组织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定编制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二)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前的调研工作,了解企业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设施设备情况和可能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三)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标准,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级别。
(四)分析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的影响,设计相应的应急措施。
(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制定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
(六)明确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原则,制定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方案。
(七)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预测体系,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八)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九)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一)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和人员名单,确保应急组织体系的畅通和高效运转。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监测: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监测体系,确保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指挥:明确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和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确保应急指挥工作的有序进行。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02
编制依据与参考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部门规章
环境监察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 行)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技术规范和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目录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修订。
当单位的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 ,如生产工艺改变、新增环境 风险源等,也需要对预案进行
修订。
修订程序包括内部自查、专家 评审和报备等环节。
预案修订的注意事项
修订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修订后的预案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要求。
修订后的预案要及时报备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公示和备案。
对特定区域的要求
城市区域
在城市区域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广、社会影响大。预案中应详细评 估事件可能对城市居民生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 置措施。
农村区域
在农村区域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预案中应着重考虑应急处置措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保障农村生态 环境的安全。
与政府、周边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信息共享
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
应急响应流程的制 定
现场清理、恢复和 重建方案
针对不同风险的应 急处置措施
后期处置与恢复重建
后期清理和恢复工作方案 对受影响人员的补偿和救助
对受损环境的修复和重建计划
其他事项说明
对预案作 与联动机制
对员工进行应急培 训和演练
04
预案编制的特殊要求
对特定企业的要求
企事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企事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企事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对员工生命安全、企业生产运营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企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定期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环境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法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2)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2)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加强与政府、社会力量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高效运转。
三、组织管理1、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设立环境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案制定、培训演练、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等。
3、成立环境应急专业队伍,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救援和后续恢复工作。
4、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5、建立环境应急协调机制,加强与政府、社会力量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2)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岗位,负责日常卫生监督、检查和整改工作。
(3)定期对工作场所、生活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10附件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本单位实际,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其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的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明确本单位环境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敏感点的情况,编制本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差距分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确定以及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实施计划等。环评中已有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可在专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应明确以下内容:
明确企业外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掌握最坏情况下可能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和单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讯方式等。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向事发地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向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通报。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列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
(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
(4)明确环境风险受体的监测项目、布点和频次;
(5)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6)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7)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应急处置
企业事业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环境风险源种类、性质,结合具体设备/装置、生产工段、储运系统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进行情景模拟与假设,分别制定总体应急处置方案(可通过综合环境应急预案或专项环境应急预案来规定)和重点岗位现场处置方案(通过重点岗位现场处置预案来规定),对所涉及应急的各相关人员预先做出具体安排。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目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旨在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并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泄漏、爆炸、污染等突发事件。
三、预案内容1. 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a) 紧急报警: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向内部联络人和外部应急机构报警,提供详细信息和情况,确保及时得到支援。
b) 人员疏散:按照事先制定的疏散方案,组织员工有序疏散到安全地点,并确保离开现场的人员数量与实时统计数据一致。
c) 现场控制:指派专门人员负责现场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配备适当的应急设备和物资。
d) 信息通报:确保及时向内部员工、外部合作伙伴、政府监管部门等发布准确的信息,避免谣言和恐慌的产生。
2. 应急救援措施a) 人员伤亡救护:组织专业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并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b) 物资调配: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和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组织必要的救援物资的调配,以满足应急救援的需求。
c) 污染控制:采取措施止损,包括围堵、隔离、清除污染源,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污染物处理和清理工作。
d) 事故调查:在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开展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应急协调与支持a) 内部协调: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内部各部门的应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协调一致。
b) 外部支持:与当地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保持紧密联系,争取并接受外部的支持和援助。
c) 舆情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公众的关注焦点和舆论动态,制定应对策略,做好对内对外的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
四、预案测试与演练企业事业单位应定期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测试与演练,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应急能力。
五、预案的更新与修订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与修订,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环境的变化。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企业和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工具,它是指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应对所做的一系列预案和措施的总称。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帮助企业和事业单位预防环境事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确保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1.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机构的组织: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和人员,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一个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可能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资源需求。
3.事前准备工作:建立应急资源库,包括事故应急设备、物资储备、应急通讯设备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救援。
制定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4.事故信息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事故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整理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等。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便管理层做出科学的决策。
5.应急响应措施: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包括事故发生后的疏散逃生、事故现场的封控隔离、环境监测和评估、应急救援等方面。
应急预案中应包含对各种应急情况的不同响应措施,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指南。
6.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素质。
演练应包括不同规模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员工在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和应急意识。
7.事后处理和教训总结:制定事后处理和教训总结的程序,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总结教训,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前言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环境事件,如火灾、泄漏、爆炸、地震等等,这些事件会给企业事业单位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为了保障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企业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文将介绍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
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理念应急预案编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理念:1.预防为主。
强化事前预警、隐患排查和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2.综合施策。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组合使用,提高效果。
3.分级管理。
按照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设立多级应急响应体系,实施差异化管理和控制。
4.协同合作。
消除部门之间和单位之间的壁垒,依托行业自律组织、政府监管机构和专业机构等,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协调。
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点应急预案编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要点:1.应急预案的编制主体。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机构应当明确职责、权利和工作程序,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2.应急预案的编制基础。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开展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分析潜在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等相关信息,形成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
3.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其行业特点、业务范围和规模,编制针对性强、具体细致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案体系、预案组织、应急响应、应急资源保障和应急演练等五个方面。
4.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更新。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防范意识。
同时,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审核,及时更新,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应急预案编制的具体细节应急预案编制需要注意以下具体细节:1.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类型。
应急预案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包括自然灾害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品事故突发环境事件、公共卫生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社会安全突发环境事件。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行 救 援
散
制 援 应 障 理护
系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组
统
(2)职责
5、 预防与预警
(1)预防工作 定期对风险源进行检查、评估; 建立健全职责、制度; 进行应急培训、演练;
(2)风险源监控与预警
巡查、检查、发现风险源重大隐患及异常情况,及时反馈, 由决策者发出预警
(3)预警及响应措施
进行临战状态、采取一系列响应措施、排除隐患
(9)各种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好运行;
(10)企业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 a.地方政府预案; b.当地环境应急指挥系统情况; c.当地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d.专家队伍; e.企业互助能力; f.当地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贮备; g.其他;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落实-------;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预防、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避免和减少事件发生; 消除、降低污染危害和影响;
(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汽、液体泄露侦测报警 系统设置情况;
(4)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
(5)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个人防护、堵漏 器材、工程车辆等供应情况;
(6)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吸附、中和、解毒等物料的 供应情况;
(7)应急通信系统、备用电源、照明等;
(8)企业内部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抢修、围挡、 救护、医疗、消防、通风、供应、后勤等各专 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4、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评价
(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辨识; (2)找出易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设备和单元; (3)预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 类、
数量、浓度; (4)预测非正常工况下,产生污染物的种类、数量、 浓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信息报告
报告制度制定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 度,明确报告范围、程序和责
任人等。
报告内容规范
规范报告内容,确保信息的及 时、准确和全面。
报告渠道畅通
确保信息报告渠道畅通,及时 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 告事件进展情况,提高应对突
发环境事件的协同能力。
05
应急预案管理
审批与备案
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先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备案。
2023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预案编制
目录
• 编制目的和意义 • 编制依据和原则 • 应急预案内容 • 应急监测与评估 • 应急预案管理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
01
编制目的和意义
目的
建立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 高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生命财 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03
应急预案内容
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地址、性质、规模 、生产工艺等。
单位周边环境状况,包括居民 区、学校、工厂等。
单位环境保护情况,包括废水 、废气、固废等产生和治理情 况。
风险分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 估
对单位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 估,确定可能的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类型
分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类型, 如泄漏、火灾、爆炸等。
方法
文献调研
现场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类似事件的案 例、应对措施及经验教训。
通过实地勘察、询问、问卷等方式,了解企 业事业单位周边环境状况、历史突发环析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咨询,为预案编制提 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对类似环境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 经验和教训,为预案编制提供参考。
企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导目录和编制要点
附件、术语和定义
15
附件
(1)应急救援通讯录
(2)重要物资装备的清单
(3)规范化格式文本
(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①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②重要环境防护目标及分布图
③应急救援路线等相关分布图
④主要环境风险源分布图
(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6)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16
预案格式规范
和要求
(1)统一使用A4白色复印纸或胶版纸装订
(2)指挥机构及职责
①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
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
5
预防和预警
(1)环境风险源监控
①液态储罐区
②固态储存区
③气体系统
④运输
(2)预警行动
(3)报警、通讯及联络方式
①报警联络方式
②内部通讯方式
③外部通讯方式
6
信息报告与通报
(1)内部报告
①事故信息报告
②事故信息通报
③电话通报及联系词内容
①生产原辅材料消耗量及贮存量
②产品名称及产量
③生产工艺流程
④生产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及储存处置情况
3
环境风险源及
环境风险评价
(1)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
(2)风险源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①液态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②固态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③气态系统影响分析
(3)风险事故管理
①环境事故预防措施
②环境事故发生后措施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4)经费保障
(5)其他保障
①已有救援装备保障
②交通运输保障
③救援医疗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综合环境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1.2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 事件分级结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规定的事件分级、本单位实际、预警分级和响应分级,确定本单位事件分级,并明确分级指标。
1.4 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
1.5 工作原则- 1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原则。
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简要介绍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应急预案体系,可辅以关系图表示。
企业内部应急预案是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应急预案。
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之间(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以及与其他类型应急预案(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等)之间的关系。
企业外部应急预案是与企业内部应急预案相关,但不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应急预案。
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与所在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工业园区、集团公司等的环境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
企业应急预案应统筹考虑与内部、外部各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并通过演练巩固、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 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企业可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处置等进行统一指挥协调。
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应职责。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 2 -部可由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兼任,也可由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其现场指挥部的组成。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应急组织机构设置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组,并明确各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对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工段或部门,需明确该工段或部门的负责人为现场应急负责人,负责事发时的先期处置。
各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在启动应急预案时,随时待命。
企业具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时,明确其在应急组织机构中的职能。
企业具有相应环境监测能力时,应建立应急监测组;涉及化学品危害较大、处置复杂、专业性强的,可建立专家组。
说明各级应急指挥之间的关系,明确协调机制、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等响应程序。
应急组织机构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应作为预案附件,如有变动及时更新。
2.2 外部指挥与协调企业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3 -和水平。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参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规定,企业设置专人负责联络汇报,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
3 预防与预警企业应加强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目标监控,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 预防简要列出企业采取的预防措施及落实情况,如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点岗位巡检制度、重要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报警、监控等)检测维护制度、环境风险评估制度、日常监测制度、应急培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供给制度和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等。
相关文件可作为预案附件。
3.2 预警3.2.1 预警条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发布预警的条件。
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关键岗位、重点工段或环境风险目标处设置监控和预警装置,设置预警阈值,与企业的应急平台联网,构建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网络,实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快- 4 -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送,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辅助手段。
(1)气象部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3)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时;(4)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指标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5)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3.2.2 预警措施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发布预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企业必须组织相关部门对可能造成事故的源头进行排查,封闭可能受到危害的场所,准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应急响应中心进入备战状态。
3.2.3 预警解除当3.2.1中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解除预警。
4 应急处置4.1 先期处置- 5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先期措施来防止污染物的扩散,如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明确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等。
4.2 响应分级企业根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企业对事件的可控能力,结合事件分级,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响应分级。
4.3 应急响应程序4.3.1 内部接警与上报明确企业内部突发事件信息接警与上报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
企业现场当班人员发现异常或事故,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当班组长、部门领导,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4.3.2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明确企业外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掌握最坏情况下可能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和单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讯方式等。
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向事发地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向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通报。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列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在1小时内向当- 6 -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
4.3.3 启动应急响应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接警后,及时调度指挥,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通知应急响应中心各成员进行应急处置。
4.3.4 应急监测企业应根据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污染物种类和性质以及自身监测能力,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
(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2)明确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4)明确环境风险受体的监测项目、布点和频次;(5)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6)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7)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4.4 应急处置企业事业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环境风险源种类、性质,结合具体设备/装置、生产工段、储运系统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进行- 7 -情景模拟与假设,分别制定总体应急处置方案(可通过综合环境应急预案或专项环境应急预案来规定)和重点岗位现场处置方案(通过重点岗位现场处置预案来规定),对所涉及应急的各相关人员预先做出具体安排。
应急处置方案需明确应急响应程序,落实执行人员、具体措施、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及时间要求,即要求做到“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
4.4.1 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及时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2)分析污染物可能造成对外环境的污染途径,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措施及相关设施使用方法,特别是为防止消防水和泄漏物通过清净下水系统或雨水系统进入外环境及公共排水设施等关键环节的程序与措施;①通过源头控制,启动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减少污染物外排数量和速度;②启动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及时切断、分流无污染的水流,减少事故产生的污水量;③启动应急排污泵、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等及时转移、处理事故排水;④关闭总排口,并采取围堵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外环境,- 8 -减少污染事件影响区域和范围。
(3)如事故污水不能控制在厂区内,需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请求支援。
4.4.2 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迅速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2)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①启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紧急处置装置,如吸附、水解、喷淋等;②划定可能受影响区域和最短响应时间;(3)人员防护、隔离、疏散措施:①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②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危险区、安全区、现场隔离区;③设置人员撤离、疏散路线;④及时向政府报告,并通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居民和企业。
4.4.3 其他类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针对不同污染物(包括伴生/次生污染),制定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2)明确应急防护措施、所需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3)明确应急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 9 -4.4.4 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1)明确应急救援的调集方式与负责人员;(2)应急物资数量、位置,以及可获得的方式。
4.4.5 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4.5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
4.6 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明确当政府及有关部门介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时,企业的配合措施,包括配合人员、技术支持、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使用等。
5 应急终止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程序。
应急行动结束后,落实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妥善安排。
应急终止后,通知企业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危险已解除,完成应急处理情况的上报与发布,并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
6 后期处置6.1 善后处置- 10 -应急终止后对现场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进行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提出应急终止后进行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及损失赔偿等善后工作内容。
6.2 评估与总结应急终止后企业应组织内部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做出评估,编制应急总结报告,提出修订应急预案建议。
7 应急保障7.1 人力资源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7.2 资金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7.3 物资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7.4 医疗卫生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医疗急救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 11 -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7.5 交通运输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管理制度、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7.6 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本单位应急指挥人员、应急小组,以及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7.7 科学技术保障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及时为应急处置行动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7.8 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