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

合集下载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关于系统辨识
写出最小相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辨
识过程(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绘制的逆问题)。
L/ dB
20dB/ dec 6
40dB / dec
G j
k
j1 j 1 j
1 5
0
1
5
20lg G j1 6dB
c
20 lg k 20 lg1 20lg 1 6dB
60dB / dec
关于系统辨识
在经典的控制理论中,为了确定闭环系统是否稳定,我们 就需要数学模型。可以①在已知系统微分方程的情况下,求取 闭环传递函数,求解闭环特征方程,判断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 或利用劳斯判据(霍尔维茨判据),确定是否所有极点位于S平 面的左半平面;②获得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绘制根轨迹,确定 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的分布情况;③在没有获得系统数学 模型的情况下,实验室的方法变得切实可行,利用开环系统的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Bode图)或者奈奎斯特曲线(奈氏图), 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描述的数学模型
引入自动控制原理中,大家熟悉的内容:
L( )
40
20
1 20
① ④
10 ②
100

( )
0


45
② 90

180
G j
10
j0.1 j 1
二阶I型系统的波特图
关于系统辨识
什么是数学模型; 系统辨识的基本方法; 系统辨识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对这个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 一种表示或抽象,它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把对象 本质的部分信息表达成有用的描述形式。
求得k 2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模糊系统的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模糊系统的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模糊系统的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中,模糊控制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是对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这种控制方法利用模糊逻辑来处理不确定性和信息丢失问题,从而提高了控制的效率和精度,因此在自适应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模糊系统辨识模糊系统辨识是指对模糊控制系统进行参数辨识和模型识别,目的是为了找到最佳的控制方案。

模糊系统的辨识过程也是确定模糊控制系统结构和参数的过程。

模糊控制系统需要依赖于模糊规则库和隶属函数来完成参数辨识和模型识别。

模糊规则库是一个包含了各种规则的数据库,其中每个规则由一组条件和一组相应的控制动作组成。

隶属函数用来描述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模糊系统辨识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分析和处理,以便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里的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包括控制输入和环境输入,输出数据包括控制输出和系统响应。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模型识别和参数辨识,可以得到一个模糊控制系统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所需的控制任务。

二、自适应控制模糊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是利用模糊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不断根据控制系统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因此,自适应控制算法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算法,它可以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快速响应外部变化。

自适应控制有多种方法,包括自适应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PID控制、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等。

其中,自适应模糊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控制方法,它可以自动调整模糊规则库、隶属函数以及控制输出,以适应不同的控制任务和环境条件。

三、结论总之,在现代控制领域中,模糊控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鲁棒性。

模糊控制方法除了能够处理非线性系统,还可以处理模糊系统,因此在实际控制中被广泛应用。

模糊系统的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是模糊控制方法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为模糊控制的优化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教材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教材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教材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是一门涉及自动化控制、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辨识出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而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

系统辨识的主要方法包括:基于频率响应的方法、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基于状态空间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系统的模型参数和结构。

自适应控制是一种特殊的控制系统,它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或者系统参数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

自适应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等。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教材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材:
1.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第二版)- John H. Holland
2. 《Adaptive Control of Linear Systems》- Michael C. Corsini
3. 《Non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Massimo Ippolito
4. 《System Identification: Theory for the User》- Jack W. Newbold
5. 《Introduction to System Identification》- Mark H. Sager
这些教材都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经典之作,它们详细介绍了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如果您想深入学习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建议阅读这些教材。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模型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策略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模型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策略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模型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策略引言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航天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模型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策略是两个关键领域。

本文将讨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模型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策略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模型辨识模型辨识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旨在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中构建出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该数学模型能够描述和预测系统的动态行为,从而为系统设计和控制提供依据。

常用的模型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结构辨识和非参数辨识。

参数辨识方法是基于假设系统模型是已知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的。

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拟合,参数辨识方法能够估计出系统模型中的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被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且可以用于设计稳定的自适应控制器。

结构辨识方法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试探不同的系统结构来辨识系统模型。

这种方法常常使用组合算法和优化算法,通过对系统数据进行训练,筛选出最符合系统动态特性的模型结构。

结构辨识方法在辨识非线性系统和复杂系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非参数辨识方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分布函数和核函数的统计方法。

该方法不依赖于特定模型的假设,而是直接从数据中提取系统的动态信息。

非参数辨识方法可以用于辨识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适用范围广泛。

自适应控制策略自适应控制策略是一种可以根据系统的实时信息进行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控制策略。

自适应控制器能够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常用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直接自适应控制。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思想的控制策略。

该策略通过引入一个参考模型来指导控制器的参数调整。

控制器的目标是使系统的输出与参考模型的输出保持一致。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扰动和噪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直接自适应控制是一种通过在线辨识系统模型的控制策略。

该策略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递归估计,不断更新模型参数。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论文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论文

XXXXXXXXXX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课程论文题目:自适应控制综述与应用课程名称: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自动化102姓名: XXXXXX学号: XXXXXXXXX课程论文成绩:任课教师: XXXXX2013年 11 月 15 日自适应控制综述与应用一.前言对于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这门课,前部分主要讲了系统辨识的经典方法(阶跃响应法、频率响应法、相关分析法)与现代方法(最小二乘法、随机逼近法、极大似然法、预报误差法)。

对于系统辨识,简单的说就是数学建模,建立黑箱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而其主要分为结构辨识(n)与参数辨识(a、b)这两个任务。

由于在课上刘老师对系统辨识部分讲的比较详细,在此不再赘述,下面讨论自适应控制部分的相关内容。

对于自适应控制的概念,我觉得具备以下特点的控制系统,可以称为自适应控制系统:1、在线进行系统结构和参数辨识或系统性能指标的度量,以便得到系统当前状态的改变情况。

2、按一定的规律确定当前的控制策略。

3、在线修改控制器的参数或可调系统的输入信号。

二.自适应控制综述1.常规控制系统与自适应控制系统比较(1)控制器结构不同在传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常规控制系统的结构主要由控制器、控制对象以及反馈控制回路组成。

而自适应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控制对象、自适应器及反馈控制回路和自适应控制回路组成。

(2)适用的对象与条件不同传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当对象是线性定常、并且完全已知的时候,才能进行分析和控制器设计。

无论采用频域方法,还是状态空间方法,对象一定是已知的。

这类方法称为基于完全模型的方法。

在模型能够精确地描述实际对象时,基于完全模型的控制方法可以进行各种分析、综合,并得到可靠、精确和满意的控制效果。

然而,有一些实际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很难事先通过机理建模或离线系统辨识来确知的,或者它们的数学模型的某些参数或结构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对于这类事先难以确定数学模型的系统,通过事先整定好控制器参数的常规控制往往难以对付。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是两个关键的方面。

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实验或推理的方法,从输入和输出的数据中提取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系统的行为。

而自适应控制是指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参数和结构信息,实时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系统变化,以提高控制性能。

一、系统辨识1.1 参数辨识参数辨识是指确定系统动态模型中的参数。

常用的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法等。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见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最小化实际输出与模型输出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来确定参数。

1.2 结构辨识结构辨识是指确定系统动态模型的结构,包括确定系统的阶数、输入输出关系等。

常用的结构辨识方法有ARX模型、ARMA模型等。

ARX模型是指自回归外部输入模型,适用于输入输出具有线性关系的系统。

ARMA模型是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适用于输入输出关系存在滞后效应的系统。

二、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参数和结构信息,动态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

常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2.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是建立在系统辨识模型基础上的控制方法。

通过将系统输出与参考模型输出进行比较,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来减小误差。

常见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有自适应PID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等。

2.2 模型预测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辨识模型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系统未来的状态进行预测,以求得最优控制输入。

模型预测控制可以同时考虑系统的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三、应用案例3.1 机械控制系统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可以被应用于伺服控制系统。

通过系统辨识可以得到伺服电机的动态模型,然后利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以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3.2 化工控制系统在化工控制系统中,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可以被应用于控制某个反应器的温度。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_概述说明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_概述说明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控制系统中,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是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实验数据来推断和建立数学模型,以揭示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和行为规律。

而自适应控制则是基于辨识模型预测,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对系统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的优化。

本文将围绕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Matlab仿真环境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会介绍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会详细介绍常用的系统辨识方法和自适应控制算法,并通过具体示例来说明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会重点讲解如何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并分享一些Matlab编程与仿真技巧。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整体结构安排。

接下来的三个部分将重点讨论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两个主题,并具体阐述各自的概念、方法、应用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Matlab仿真环境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概述说明,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同时,在介绍相关概念和算法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启发读者思考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从而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与认知。

2. 系统辨识2.1 系统辨识概念系统辨识是指通过观测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系统内部状态的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以反映实际物理系统行为的过程。

在控制工程领域中,系统辨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从已知输入与输出数据中推断出未知系统的特性和参数。

在系统辨识过程中,我们通常假设被研究的系统是线性、时不变且具有固定结构的。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代码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代码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代码一、引言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它能够对未知的系统进行建模和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Matlab作为一款强大的数学软件,具有丰富的工具箱和仿真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仿真实验。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进行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仿真实验。

二、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是指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System IdentificationToolbox进行系统辨识。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System Identification Toolbox进行系统辨识。

例:假设有一个未知的二阶系统,其输入为正弦信号,输出为系统的响应。

采样频率为10 0Hz,采样时间为10秒。

输入信号的频率为2Hz,幅值为1。

1. 生成输入信号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如下代码生成输入信号:t = 0:0.01:10; % 采样时间u = sin(2*pi*2*t); % 2Hz正弦信号2. 生成输出信号假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 K / (s^2 + 2ζωs + ω^2)其中K、ζ、ω为未知参数。

可以使用如下代码生成输出信号:K = 1;zeta = 0.2;omega = 2*pi*2;sys = tf(K, [1 2*zeta*omega omega^2]);y = lsim(sys, u, t);3. 进行系统辨识使用System Identification Toolbox进行系统辨识,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G(s) = 0.9826 / (s^2 + 0.7839s + 12.57)其中,0.9826为K的估计值,0.7839为2ζω的估计值,12.57为ω^2的估计值。

可以看出,估计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

三、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指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实时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达到控制系统稳定的目的。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

中南大学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指导老师贺建军姓名史伟东专业班级测控1102班0909111814号实验日期2014年11月实验一 递推二乘法参数辨识设被辨识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下式描述:2341231232.0 1.51()()()1 1.50.70.11 1.50.70.1z z z y k u k k z z z z z zξ---------++=+-++-++ 式中ξ(k )为方差为0.1的白噪声。

要求:(1) 当输入信号u (k )是方差为1的白噪声序列时,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值在线辨识上述模型的参数;(2) 当输入信号u (k )是幅值为1的逆M 序列时,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值在线辨识上述模型的参数;分析比较在不同输入信号作用下,对系统模型参数辨识精度的影响。

(1)clear all; close all;a=[1 -1.5 0.7 0.1]';b=[1 2 1.5]';d=3; %对象参数na=length(a)-1;nb=length(b)-1; %计算阶次L=500; %数据长度uk=zeros(d+nb,1);yk=zeros(na,1); %输入输出初值u=randn(L,1); %输入采用方差为1的白噪声序列xi=sqrt(0.1)*randn(L,1); % 方差为0.1的白噪声干扰序列theta=[a(2:na+1);b]; %对象参数真值thetae_1=zeros(na+nb+1,1); %参数初值P=10^6*eye(na+nb+1);for k=1:Lphi=[-yk;uk(d:d+nb)]; %此处phi为列向量y(k)=phi'*theta+xi(k); %采集输出数据%递推公式K=P*phi/(1+phi'*P*phi);thetae(:,k)=thetae_1+K*(y(k)-phi'*thetae_1);P=(eye(na+nb+1)-K*phi')*P;%更新数据thetae_1=thetae(:,k);for i=d+nb:-1:2uk(i)=uk(i-1);enduk(1)=u(k);for i=na:-1:2yk(i)=yk(i-1);endyk(1)=y(k);endplot([1:L],thetae); %line([1:L],[theta,theta]); xlabel('k');ylabel('参数估计a,b');legend('a_1','a_2','a_3','b_0','b_1','b_2');axis([0 L -2 2]);(2)clear all;a=[1 -1.5 0.7 0.1]';b=[1 2 1.5]';d=2; %对象参数na=length(a)-1;nb=length(b)-1; %计算阶次L=20; %数据长度uk=zeros(d+nb,1);yk=zeros(na,1); %输入初值x1=1;x2=1;x3=1;x4=0;S=1;%移位寄存器初值,方波初值xi=rand(L,1);%白噪声序列theta=[a(2:na+1);b]; %对象参数真值for k=1:Lphi(k,:)=[-yk;uk(d:d+nb)]'; % phi(k,:)为行向量,便于组成phi矩阵y(k)=phi(k,:)*theta+xi(k); %采集输出数据IM=xor(S,x4);if IM==0u(k)=-1;elseu(k)=1;endS=not(S);M=xor(x3,x4); %产生M序列%更新数据x4=x3;x3=x2;x2=x1;x1=M;for i=nb+d:-1:2uk(i)=uk(i-1);enduk(1)=u(k);for i=na:-1:2yk(i)=yk(i-1);endyk(1)=y(k);End实验二 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实验设二阶纯滞后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参数未知或慢时变,仿真实验时用下列模型:34112122.5 1.510.5()()()1 1.50.71 1.50.7z z z y k u k k z z z zξ-------++=+-+-+ 式中ξ(k )为方差为0.1的白噪声。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1.引言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是现代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系统辨识是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自适应控制则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外部干扰。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目的1)了解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和频域辨识;3)理解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熟悉自适应控制的实现过程;5)通过实验验证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有效性。

3.实验原理3.1系统辨识原理系统辨识的目标是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和频域辨识两种。

参数辨识是通过拟合实际测量数据,找到最佳的模型参数。

常用的参数辨识方法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和最小误差平方等。

频域辨识则是通过对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常用的频域辨识方法有傅里叶变换法、相关分析法和谱估计法等。

3.2自适应控制原理自适应控制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外部干扰。

自适应控制分为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和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

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利用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参数,设计相应的控制器来实现自适应控制。

常见的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模型预测自适应控制等。

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则不依赖于系统辨识的模型,而是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直接调整控制器参数。

常见的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自适应滑模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4.实验内容4.1系统辨识实验在实验中,我们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

首先设置系统的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或正弦信号,并记录对应的输出数据。

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选取适当的模型结构,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最佳的模型参数。

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实践

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实践

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实践引言控制系统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监测和调节各种物理过程和工业系统。

控制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模型来预测和优化系统的行为。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获得系统的准确模型,因为系统特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部干扰、非线性特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辨识技术应运而生。

系统辨识是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中推断系统动态行为和结构特性的过程。

它可以用于识别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可应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力系统、化学工程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实践,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和技术。

系统辨识方法和技术系统辨识方法和技术是通过收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来推断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参数。

系统辨识的过程可以分为离线辨识和在线辨识两种方法。

离线辨识离线辨识是指在事先收集到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后,通过离线计算来推断系统模型和参数。

离线辨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模型结构选择、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

数据采集是系统辨识的第一步,它需要收集系统在正常操作下的输入输出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实验测试或模拟仿真来完成。

数据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优化,以减少噪声和非线性误差的影响。

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插值和归一化。

模型结构选择是指选择适合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如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时变模型等。

常用的模型结构选择方法包括特征选择、正则化和模型比较。

参数估计是指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推断系统模型中的参数。

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和最大后验估计。

模型验证是指通过对比辨识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数据来评估模型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常用的模型验证方法包括残差分析、模型拟合度和模型预测性能。

在线辨识在线辨识是指在实时系统操作中,通过实时收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来推断系统模型和参数。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1.白噪声(white noise )系统辨识中所用到的数据通常都含有噪声。

从工程实际出发,这种噪声往往可以视为具有有理谱密度的平稳随机过程,是由一系列不相关的随机变量组成的理想化随机过程。

白噪声的数学描述如下:如果随机过程()t ξ均值为0、自相关函数为2()σδτ,即2()()R ξτσδτ=式中,()δτ为单位脉冲函数(亦称为Dirac 函数),即,0(),0,τδττ∞ =⎧=⎨ ≠0⎩且()1d δττ∞-∞=⎰ 则称该随机过程为白噪声。

2.白噪声序列白噪声序列是白噪声过程的一种离散形式,可以描述如下:如果随机序列{}()k ξ均值为0,且两两不相关,对应的自相关函数为2()(),0,1,2,R k k k ξσδ= =±±⋅⋅⋅式中,()k δ为Kronecker 函数,即1,0()0,k k k δ =⎧=⎨ ≠0⎩ 则称随机序列{}()k ξ为白噪声序列。

可以将标量白噪声序列的概念推广到向量的情况,向量白噪声序列{}()k ξ定义如下:{}{}{}()0(),()()()()T E k Cov k k l E k k l R l ξξξξξδ=⎧⎪⎨+=+=⎪⎩ 式中,R 为正定常数矩阵,()l δ为Kronecker 函数。

3.有色噪声(colored noise )从上述定义可知,理想白噪声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在物理上是不能实现的,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噪声。

因而,工程实际中测量数据所包含的噪声往往是有色噪声。

所谓有色噪声(或相关噪声)是指噪声序列中每一时刻的噪声和另一时刻的噪声相关。

“表示定理”表明,有色噪声序列可以看成由白噪声序列驱动的线性环节的输出,如图2.6所示。

{}{}1()()()k e k G z ξ-−−−→−−−−→白噪声有色噪声图2.6有色噪声图2.6中,1()G z -为线性传递函数,也称为成形滤波器,可写成111()()()C z G z D z ---= 式中1121211212()1()1c c d d n n n n C z c z c z c z D z d z d z d z--------⎧=+++⋅⋅⋅⎪⎨=+++⋅⋅⋅⎪⎩ 且1()C z -、1()D z -均为稳定多项式,即其根均在z 平面的单位圆内。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a. 微分方程;b. 差分方程;c. 状态方程
什么是数学模型
根据模型不同的基本特征,数学模型划分为: (1)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 (2)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 (3)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 (4)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 (5)连续时间模型与离散时间模型; (6)时不变模型与时变模型; (7)时间域模型与频域模型; (8)集中参数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
关于系统辨识
在经典的控制理论中,为了确定闭环系统是否稳定,我们 就需要数学模型。可以①在已知系统微分方程的情况下,求取 闭环传递函数,求解闭环特征方程,判断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 或利用劳斯判据(霍尔维茨判据),确定是否所有极点位于S平 面的左半平面;②获得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绘制根轨迹,确定 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的分布情况;③在没有获得系统数学 模型的情况下,实验室的方法变得切实可行,利用开环系统的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Bode图)或者奈奎斯特曲线(奈氏图), 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飞行器控制是最早应用自适应控制的领域。 例如,在工业方面,加热反应炉的升温自适应控 制,可使升温图曲线尽量接近试验所确定的理想曲线。 现有的自适应控制系统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1、一般只假定系统是线性定常的; 2、设计从系统的稳定性出发;按照Lyapunov分析 稳定性的观点,稳定性是保证如果系统的初始偏差在一 定范围内,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加大,偏差逐渐趋于 零。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但是一个实际系统,只具备稳定性是不够的,还要 具备一定的稳定速度,太慢了是没有意义的。
自适应控制所着力追求的是具有真正适应能力的 系统,自适应是生命系统的一种基本能力,体现为系统 的学习能力和智能水平。因此,自适应控制的进一步发 展将借鉴人工智能(AI)的推动。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课程名称: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姓名:于泽升学号:142080804075目录一辨识的对象模型 (1)二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 (1)三辨识过程 (3)四辨识结果与分析 (4)五对结果的分析: (6)题目:递推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一 辨识的对象模型假设有一理想数学模型,它的离散化方程如下式所示:() 1.8(1)0.3(2) 1.2(1)(2)()y k y k y k u k u k e k +-+-=-+-+式中,()e k 是服从正态分布的白噪声)1,0(N ,()k u 为系统输入,()k y 为系统输出。

现在输入信号采用4阶M 序列,其幅值为1。

假设系统的模型阶次是已知的,即1212()(1)(2)(1)(2)()y k a y k a y k bu k b u k e k +-+-=-+-+。

下面采用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

二 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简单的最小二乘参数辨识一次性方法计算复杂,不能够进行在线辨识,而且所需要的计算存储空间很大,而很多计算都是重复的计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实现在线的实时辨识,引入递推的最小二乘参数辨识。

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的整体思想是,最新辨识出来的参数是建立在上次辨识的参数基础上,根据最新得到的辨识数据,对辨识的参数添加了一个参数增量。

下面利用数学语言对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进行描述。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用N 次观测数据,得出参数向量θ的最小二乘估计l θˆ1()()T TN N N H H H Y N θ-= (1)其中,ˆNθ表示根据N 次观测数据所得到的最小二乘值计量,下表N 表示该符号代表N 次观测数据构成的矩阵。

()[(1),(2),...,()]T Y N y y y N = (2)N H =(0).....(1)(0).....(1)(1).....(2)(1).....(2)..(1).....()(1).....()y y n u u n y y n u u n y N y N n u N u N n ----⎡⎤⎢⎥----⎢⎥⎢⎥⎢⎥⎢⎥⎢⎥------⎣⎦(3)然后令1()TN N N P H H -=,且N P 是一方阵,它的维数取决于未知数的个数,而与观测次数无关。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6章 闭环系统的辨识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6章 闭环系统的辨识

• (1)实验条件为X1时 • (2)实验条件为X2时
• 6.2 闭环辨识方法和可辨识条件
图6.2.1 闭环辨识对象
• 6.2.1 间接辨识方法[8][2] • 〔1〕反响通道上无扰动信号
• 定理6.2.1 如图6.2.1所示的闭环系统,假 设 反 响 通 道 上 无 扰 动 信 号 ( 即 p(k)=ω(k)=0) , 且D(q -1)与A(q -1)无公因子相消,利用间 接辨识法估计G(q -1)和Nv(q -1)的可辨识性 条件为
• np≥nb或nq≥na-d (6.2.9)
• 那么存在一组模型类M(θ)使系统是SI也是PI 的。
• 〔2〕反响通道上有扰动信号 • 6.2.2 直接辨识方法[2][8] • 〔1〕反响通道上无扰动信号
• 〔2〕反响通道上有扰动信号
• 6.2.3 闭环可辨识性条件[2]
• ①当反响通道是线性非时变的,无扰动信 号,且给定值恒定时,闭环可辨识性条件
• 6.3 最小二乘法和辅助变量法在闭环辨识 中的应用
• 6.3.1 最小二乘法[8][2] • 前向通道模型为
• 反响通道模型为
图6.3.1 SISO闭环系统
• 6.3.2 辅助变量法[8][2]
图6.3.3 SISO闭环系统
• ③所用的辨识方法,记作I • ④所用的实验条件,记作X。它是指输入信
号、采样周期和数据长度等确实定方式, 其中以输入信号确实定方式最为重要。
• 定义6.1.1 只要当L→∞时, (L,S,M,I, X〕依概率1收敛于DT(S,M〕,即
• 那么系统S称为在M,I,X下是系统可辨识 的,记作SI〔M,I,X〕
• 为,反响通道模型阶次不能低于前向通道 的模型阶次,闭环传函也不能有零极点相 消现象。假设前向通道或反响通道存在纯 延迟环节,那么对辨识更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题目:渐消记忆最小二乘法、MIT方案与卫星振动抑制仿真实验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 15S******指导老师:日期: 2015.12.06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11月本实验第一部分是辨识部分,仿真了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法,研究了这种方法对减缓数据饱和作用现象的作用;第二部分是自适应控制部分,对MIT 方案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作出了仿真,分别探究了改变系统增益、自适应参数的输出,并研究了输入信号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三部分探究自适应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自我本科毕设的课题,我从自适应控制角度重新考虑了这一问题并相应节选了一段实验。

针对挠性卫星姿态变化前后导致参数改变的特点,探究了用模糊自适应理论中的模糊PID 法对这种变参数系统挠性振动抑制效果,并与传统PID 法比较仿真。

一、系统辨识1. 最小二乘法的引出在系统辨识中用得最广泛的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LS)。

设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长系统的差分方程为:()()()()()101123n n x k a x k a k n b u k b u x k n k +-+⋯+-=+⋯+-=,,,, (1.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u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控制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理论上的输出值。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只有通过观测才能得到,在观测过程中往往附加有随机干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观测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表示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式中:()n k 为随机干扰。

由式(1.2)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k y k n k =- (1.3)将式(1.3)带入式(1.1)得()()()()()()()101111()nn n i i y k a y k a y k n b u k b u k b u k n n k a k i n =+-+⋯+-=+-+⋯+-++-∑ (1.4)我们可能不知道()n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统计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把()n k 看做均值为0的白噪声。

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5)则式(1.4)可写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在观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也有测量误差,系统内部也可能有噪声,应当考虑它们的影响。

因此假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仅包含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测量误差,而且包含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测量误差和系统内部噪声。

假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不相关随机序列(实际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相关随机序列)。

现分别测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个随机输出输入值()()()12y y y n N +,,,,()()12()u u u n 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可写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个方程,即()()()()()()()()()()()()()()()()()()()()()12011201120111111(1)212212(2)..121()n n n n n n y n a y n a y n a y b u n b u n b u n y n a y n a y n a y b u n b u n b u n y n N a y n N a y n N a y N b u n N b u n N b u N n N ξξ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7)上述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个方程可写成向量-矩阵形式,设:10(1)()(1)(1)(1)(1)(2)(1)(2)(2)(1)(2)()(1)()()()(3)n n a y n y n y u n u n a y n y n y u n u n b y n N y n N y N u n N u N n b ξξξ⎡⎤⎢⎥+--++⎡⎤⎡⎤⎡⎤⎢⎥⎢⎥⎢⎥⎢⎥⎢⎥+-+-++⎢⎥⎢⎥⎢⎥=+⎢⎥⎢⎥⎢⎥⎢⎥⎢⎥⎢⎥⎢⎥⎢⎥⎢⎥+-+--++⎣⎦⎣⎦⎣⎦⎢⎥⎣⎦ ()(1)(1)(1)(1)(2)(2)(1)(1)()()()y n y u n u y n y u n u y n N y N u n N u N --+⎡⎤⎢⎥-+-+⎢⎥Φ=⎢⎥⎢⎥-+--+⎣⎦则式(1.7)可写为=+y Φθ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8)式中:y 为N 维输出向量;ξ为N 维噪声向量;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维参数向量;Φ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维测量矩阵。

因此,式(1.8)是一个含有21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个未知参数,由N 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

如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方程数少于未知数数目,则方程组的解是不定的,不能唯一地确定参数向量。

如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方程组正好与未知数数目相等,当噪声0=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就能准确地解出1-=θΦy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如果噪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0)从上式可以看出噪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参数估计是有影响的,为了尽量较小噪声ξ对θ估值的影响。

在给定输出向量y 和测量矩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条件下求系统参数θ的估值,这就是系统辨识问题。

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θ的估值,以下讨论最小二乘法估计。

2. 最小二乘法估计算法设ˆ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示θ的最优估值,ˆy 表示y 的最优估值,则有: ˆˆ=Φθ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1)10(1)(2)ˆˆˆˆ()ˆn n a yn a y n b y n N b ⎡⎤⎢⎥⎢⎥+⎡⎤⎢⎥⎢⎥+⎢⎥⎢⎥==⎢⎥⎢⎥⎢⎥⎢⎥+⎣⎦⎢⎥⎢⎥⎢⎥⎣⎦θ,y写出式(1.11)的某一行,则有:()()()()()()()()()()1201112112ˆn n nni i i i yk a y k a y k a y k n b u k b u k b u k n k a y k i b u k i k n n n Nξ===-----⋯--++-+⋯+-+=--+-=+++∑∑,,,, (1.12)设()e k 表示()y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之差,即:()()()()()()()()()()()()11110111ˆ—112()()ˆˆnni i i i n n n n yk y k a y k i b u k i a z a z y k b b z b z u k az y k b z u k k e k y n k n n N ==------=-+-=-=+++-+++=-=+++∑∑,,,, (1.1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成为残差。

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别代入式(1.13)可得残差()()()12e n e n e n 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设()()()[12]T e e n e n e n N =+++,,,则有()ˆˆ()()e k y k y y k =-=-Φ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4)最小二乘估计要求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即按照指数函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5)为最小来确定估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求J 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6)ˆ=T T ΦΦΦθy (1.1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式(1.17)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最小二乘估计1()ˆ-=T T ΦΦθΦ y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8)3. 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法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法是能克服最小二乘法数据饱和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加入了遗忘因子,能够带来数据饱和现象的改善。

下面直接介绍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法的计算原理:1ˆˆˆ(1)()()[(1)(1)()]()()(1)[(1)()(1)]1(1){()()()[(1)()(1)]},01(1)[(),(1),(1),(),(1),,(1)]T T T T T N N K N y n N N N K N P N N N P N N P N P N K N K N N P N N N y n N y n N y N u n N u n N u N ϕϕλϕϕλϕϕλλϕ-++++-+=+++++=-+++<<+=-+-+--+++-+=…,?θθθ其中λ为遗忘因子。

4. 仿真及结果考虑如下仿真对象:(2) 1.2(1)0.8()(2)0.5(1)0.2()()y k y k y k u k u k u k v k +-++=+++++其中, v ( k ) 为服从 N (0,1) 分布的白噪声。

输入信号 u ( k ) 采用 M 序列,幅度为 1。

用simulink 产生在M 序列作用下的输出值,仿真框图如下:Number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法的程序如下:endN = Count-10;Epsaler = 10^10;nb = 3;na = 2;lamda = 1-4e-3;Saita = zeros(na+nb,N);P_N = Epsaler*eye(na+nb);Lowercase_Fai_N1 = zeros(na + nb,1);Lowercase_Fai_N = zeros(na + nb,1);for i = 1 : Nfor j = 1 : nbLowercase_Fai_N1(j) = R_input(i + j - 1);endfor j = 1 : naLowercase_Fai_N1(nb+j) = -R_out(i + j - 1);endfor j = 1 : na + nbLowercase_Fai_N(j) = Lowercase_Fai_N1(na + nb + 1- j);endK_N = P_N * Lowercase_Fai_N /(lamda + Lowercase_Fai_N'* P_N * Lowercase_Fai_N);Saita(:,1+i) = Saita(:,i) + K_N * ( R_out(na + i) -Lowercase_Fai_N'*Saita(:,i));P_N =1/ lamda*(P_N - K_N * K_N' * (lamda + Lowercase_Fai_N' * P_N * Lowercase_Fai_N));endSaita(:,1+N)My_xlable = '\fontsize{15}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Step';My_ylable{1} = '\fontsize{15}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alpha 0';My_ylable{2} = '\fontsize{15}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alpha 1'; My_ylable{3} = '\fontsize{15}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beta 0'; My_ylable{4} = '\fontsize{15}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beta 1'; My_ylable{5} = '\fontsize{15}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beta 2'; My_title = '\fontsize{15}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Estimation'; %画出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结果for i = 1: na+nbfigure(i);plot(Saita(i,:),'k-','LineWidth',2.5);xlabel(My_xlable);ylabel(My_ylable{i});title (My_title);grid on;end%画出输入信号figure;plot(Time,R_input,'k-','LineWidth',1);xlabel('\fontsize{12}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Time (Seconds)'); ylabel('\fontsize{12}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Amplitude');title ('\fontsize{12}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Input-Signal');grid on;axis([0,Time(Count),-2,2]);%画出输出信号figure;plot(Time,R_out,'k-','LineWidth',1);xlabel('\fontsize{12}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Time (Seconds)'); ylabel('\fontsize{12}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Amplitude');title ('\fontsize{12}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Output-Signal'); grid on;当114e λ=--时,仿真结果如下所示:Stepα 0EstimationStepα 1EstimationStepβ 0EstimationStepβ 1EstimationStepβ 2Estimation参数的估计结果为: ans = -1.1949 0.7954 1.00580.5053 0.2015而普通递推最小二乘的结果如下:Stepα 0EstimationStepα 1 EstimationStepβ 0EstimationStepβ 1EstimationStepβ 2Estimation可以发现渐消记忆法还是能够较好的解决数据饱和现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