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7.教学方法多样化,结合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与年龄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小华今年10岁,比小亮大3岁,小亮今年几岁?”引导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小华年龄的3倍等于小亮年龄的2倍,他们各是多少岁呢?”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求解方法等进行总结。
2.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和求解方法,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信心。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及求解方法。
(1)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理解方程中未知数、常数和等式的含义。
(2)一般形式:ax+b=0(a,b是常数,且a≠0),教师通过实例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强调a≠0的条件。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的一元一次方程?请举例说明。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的整洁、规范。
2.对于选做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挑战,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3.完成作业后,请认真检查,确保解答正确。
4.对于作业中的疑问,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通过方程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节,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学生在小学认识方程和本册第3章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属于第一课时,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2.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课要贯彻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的实施.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学案【习得】建立方程数学模型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探究问题2:由上面得到的式子:40+5x=100; (1+147.30%)x=8930; 2[x+(2x-5=21; 2x-5=19.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知识整理】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种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整式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意义和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案例教学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假设小明有3个苹果,每天吃掉1个,问5天后他还剩下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从而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和b是常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为: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求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
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从有趣的“猜年龄”游戏入手,通过对五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得出一元一次方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2、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阅读章前图内容1: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
(大约1分钟)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数学家。
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
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
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
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出自《希腊诗文选》(The GreekAnthology)第 126 题目的: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丟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效果:学生对丟番图的故事很感兴趣,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他的年龄是多少呢?教师借机也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求解丟番图的年龄呢?紧接着呈现内容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提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这些亮点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不等式、有理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小学方程的基础上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能清楚的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本文使用Word编辑,排版工整,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打印,使用方便。
在上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有关本节课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先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在学生展示方面,由于提前预习,因此学生展示的比较好,知识点也能讲清楚,但是学生展示时的语言不是很简练、逻辑思维有点混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让学生给别人讲解知识点和习题,而且可以二次讲解,看第二次能否比第一次更简洁、更清楚。
课堂中,由于我的感染力不够,课堂气氛稍显沉闷,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好,他能及时的回答问题,并且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有个别学生主动性不强,思想容易抛锚,可能是由于课堂内容中不能吸引他们,在这方面我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尽量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小游戏、小比赛、笑话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小组之间的监督互学,这样确保不会有学生不听课。
再有就是本节课后续内容衔接不太好,习题之间衔接显得生硬,在这方面指导老师给我的建议是习题层层递进,这样就一层一层深入,课堂就更有深度。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它严谨、简洁,富含逻辑。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了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力和简单的代数知识,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一元”和“一次”的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
3.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理解不透,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学习动机
2.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明了的线性结构,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如关键词、公式和步骤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层次感;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保持与教学进度同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标题为“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3.激发兴趣:通过对比学生解决方法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更简便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强调“一元”和“一次”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2.形式推导:引导学生观察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强调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5.1 认识方程 教案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1 认识方程1.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2.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到由算式到方程式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重点: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 方程的识别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有( )(1)2x -3=7;(2)8+5=13;(3)2m -3n =0;(4)2+5x ;(5)x +2>3.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解析:(1)2x -3=7,(3)2m -3n =0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属于方程;(2)8+5=13中不含有未知数,不是方程;(4)2+5x 不是等式,不是方程;(5)x +2>3不是等式,不是方程.故选C .方法总结: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称为方程.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x +3y =5B .x 2-x +2=0C .3x -5=4x +1D .1x-x =1 解析:紧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A 中含有两个未知数;B 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D 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故选C .方法总结:识别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不能仅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去判断,必须先化简保证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类型二】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的值方程(m +1)x |m|+1=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A .m =±1B .m =1C .m =-1D .m ≠-1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指数为1,系数不等于0,所以⎩⎨⎧|m|=1,m +1≠0,解得m =1.故选B .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据此可求方程中字母的值.探究点二:检验方程的解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并写出检验过程.(1)x =2; (2)x =3.解析:将未知数的值代入,看左边是否等于右边,即可判断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解:(1)将x =2代入方程,左边=8,右边=11,左边≠右边,故x =2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2)将x =3代入方程,左边=13,右边=13,左边=右边,故x =3是方程5x -2=7+2x 的解.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探究点三: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若设铅笔卖出x 支,则依题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A .1.2×0.8x +2×0.9(60+x )=87B .1.2×0.8x +2×0.9(60-x )=87C .2×0.9x +1.2×0.8(60+x )=87D .2×0.9x +1.2×0.8(60-x )=87解析:设铅笔卖出x 支,根据“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得出等量关系:x 支铅笔的售价+(60-x )支圆珠笔的售价=87,据此列出方程为1.2×0.8x +2×0.9(60-x )=87.故选B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到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最后列方程.三、板书设计认识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叫作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会列简单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二、学习准备1、等式的概念:含有的式子,叫做等式.2、代数式的概念:用把或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也是代数式.3、方程的概念: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4、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并且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1)阅读教材:第1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材精读7、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1)情景剧:小明在公园里认识了新朋友小彬小明:小彬,我能猜出你的年龄。
小彬:不信。
小明: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小彬:21小明:你今年13岁。
小彬心里嘀咕:他怎么知道我的年龄是13岁的呢?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所以得到等式 .归纳: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并且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补充:方程分类)如: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方程⎨1()分式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1=0⎪x⎩(2)x=1是()(A)方程的解(B)方程(C)解方程(4)代数式分析:我们知道,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所以首先可以肯定“x=1”是一个等式,所以它不是代数式.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即方程的解是指一个具体的数.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实践练习:三形成提升1、填空题:22(1)在下列方程中:①2χ+1=3; ②y-2y+1=0; ③2a+b=3; ④2-6y=1;⑤2χ+5=6;属于一元一次方程有__ _______。
m(2)方程3x-2 + 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4m-5=_____。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案)

举例:解方程-2x + 5 = 3x - 1,需要理解负号在移项时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通过典型例题的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他们针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动手实践,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同时,我也在旁边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加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需要反复讲解,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理解和掌握。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时间分配可能需要更加合理,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他们的成果。
举例:3x - 7 = 0,其中a=3,b=-7。
(2)方程的解:掌握方程解的含义,即能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举例:对于方程3x - 7 = 0,解x=7/3。
(3)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求解方法。
举例:解方程3x - 7 = 0,先将方程两边同时加7,得到3x = 7,然后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 = 7/3。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数学抽象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能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4.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确定未知数及列方程的能力。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
2.讨论解题。
3.学生自主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
2. 讲解及实操(25分钟)第一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包括“等式两边加减相同数,仍相等”、“等式两边乘除相同数,仍相等”等。
第二步,讲解如何列方程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解释几个典型的实例。
第三步,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3. 拓展练习(20分钟)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抽象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课件。
2.练习题或测试题。
七、教学评估1.个人作业。
2.课堂练习评价。
3.测试评估。
八、教学后记该设计是基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国数学文化系列,第五单元的1课时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主要关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将一些实际问题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我们希望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解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熟练程度。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新的数学模型,可能一时难以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以及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授法、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解一元一次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5.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2.提炼方法: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强化应用:强调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强调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对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0(a,b是常数且a≠0)。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方程进行求解。
3.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移项合并法等,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引入新课:顺势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形式和特点。
2.演示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如加减法、代入法等。
3.引导学生感悟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解方程的规律和方法。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公开课教案_1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学内容解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本课内容设计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二、教学目标设置本节课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根据问题情境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能够分析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师生情感.三、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教师只有进行诠释方可得到学生的认可,他们在小学已经习惯了列算式解应用题.本节课在学生没有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之前,只能通过比较算式法与方程解法的优劣来引出方程建模思想,提升学生运用方程建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四、教学策略分析1、为了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本节课将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泼,是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五、教学过程设计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一方面要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把握.本着这种新理念,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以下五个环节:(一)激发情趣,快乐学习(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三)挑战自我,拓展学习(四)归纳总结,收获学习(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I .激发情趣,快乐学习通过刘谦变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师生合作游戏:1.一位同学从牌中抽出一张牌,展示给全班看,并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报出得数, 教师从中找出牌来.2.(课件展示)教师从牌中抽出一张牌,也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得27,学生猜出牌面数字是“11” .问题: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回答:方法1:(275)211-÷=;学生回答:方法2:设牌面数字为x ,则2527x +=,得到11x =.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两个等式有什么区别?师生共同总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并指出判断方程应具备的两个条件: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引入课题: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生通常会更主动. 问题:刚才得出牌面数字是11,把11x =代入方程2527x +=,左边的值与右边的值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师生共同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设计抢答题:①2x =是方程24x =的解吗?②3x =是方程218x +=的解吗?【设计意图】:加深“方程的解”定义的理解,为今后解方程检验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抢答能活跃气氛.II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件展示)情境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只列方程)问题:上面的问题中包含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学生回答:已知量:数苗开始的高度、将来的高度、每周长高的高度。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五章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2.把握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把握等式的差不多性质.【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和热爱学习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差不多性质.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利用等式及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130页最上方的彩图假如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确实是_________,因此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学生依照两人的对话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初步体会依照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二、摸索探究,猎取新知1.列方程问题1 (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假如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动身到乙地,每小时比原打算多行走1km,因此提早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打算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打算每小时行走xkm,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 _____.(3)依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假如设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 __________.(4)某长方形操场上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那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假如设那个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为(x+25)m,由此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学生依照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建模思想.【归纳结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2.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问题2 (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2)方程2x-5=21,40+5x=100,x(1+147.30%)=8930有什么共同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看,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这些方程的共同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归纳结论】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差不多上1,如此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差不多性质问题3 还记得小华和小彬猜年龄的问题吗?你能帮小彬解开那个年龄谜吗?你能解方程5x=3x+4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看教材132页天平平稳图,感知等式的差不多性质.【归纳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利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4 解下列方程:(1)x+2=5;(2)3=x-5;(3)-3x=15;n-2=10.(4)-3【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运算,把握运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明白得1.依照题意列出方程:(1)在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草纸书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其和7等于19.”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竞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2.x=2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3x+(10-x)=20;(2)2x2+6=7x.3.解下列方程:(1)x-9=8;(2)5-y=-16;(3)3x+4=-13;(4)2/3x-1=5.4.小红编了一道题:我是4月出生的,我的年龄的2倍加上8,正好是我出生那一月的总天数.你猜我有几岁?请你求出小红的年龄.【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明白得.检测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求解的把握情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设“它”为x,则x+1/7x=19,x=133/8.(2)设甲队胜x场,则3x+(10-x)=22.x=6,10-6=42.(1)将x=2代入方程,左边=3×2+(10-2)=14≠右边,故x=2不是原方程的解.(2)将x=2代入方程,左边=2×22+6=14=右边,故x=2是原方程的解.3.(1)x=17(2)y=21(3)x=-17/3(4)x=94.设小红有x岁,则2x+8=30,解得x=11,故小红有11岁.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和等式的差不多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把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学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明白得与运用.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1,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要了解一元一次的概念,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适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方程类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教学案例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为蓝本,旨在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引导学生总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反思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3.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性质。
2.探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组成及解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易的方程,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组成及解法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组成及解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成及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及解题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问多少小时后汽车到达乙地?2.呈现(10分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组成及解法。
例如,方程60x = 120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x与速度60的关系,其中x为未知数,解这个方程可得到汽车到达乙地所需的时间。
5.1 认识方程 (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1认识方程1.理解并让学生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2.初步了解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重点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导入新课在班级秋游活动中,全体学生和老师共购买了45张门票,学生票每张10元,成人票每张15元,总票款为475元.你知道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购买学生票和成人票的票款分别是多少?(1)这个问题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学生人数为x,那么总票款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教师:请同学们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老师作简单讲解.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上面等式中的x是未知数,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教师:比较这两种方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有什么优点?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方程的感受.二、探究新知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列方程课件出示问题: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 m,长比宽多25 m.(1)这个情境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那么操场的面积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2.甲、乙两地相距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达乙地.(1)这个情境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走x km,那么他比原计划提前的时间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同学们在列方程时,一定要弄清方程两边的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等式10x +15(45-x )=475,x (x +25)=5850,22x -22x +1=1260 是用不同的代数式表示相等的量,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称为方程.教师:上面各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如10x +15(45-x )=475,2x +3=7x +4都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怎样列出方程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2.方程的解你能求出满足方程10x +15(45-x )=475的未知数x 的值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当x =30是方程的解吗?x =40呢?x =50呢?教师:我们可以发现,当x =40时,方程两边等号成立.也就是说,x =40是方程解.引导学生得出: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37页“随堂练习”第1,2题.2.(1)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预计每个月再使用150 h,经过几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人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答案】2.(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由题意列方程得4x=24.解得x=6,答:正方形的边长是6 cm(2)设经过x个月这个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由题意列方程为1700+150x=2450,解得x=5.答:经过5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3)设这个学校有x名学生,由题意列方程得52%x-(1-52%)x=80.解得x=2000,答:这个学校有2000名学生四、课堂小结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分别是什么?2.实际问题中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38页习题5.1第1,2,3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初步认识,主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并能从学习过的知识中得到拓展和延伸.同时结合生活实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杨应元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式,整式的概念,为学习方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过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通过洋葱数学的微课引入,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方程的便利性,直接性.紧接着让学生马上列出一个关于猜年龄的方程,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列出方程.引出方程的概念并要求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解的概念。
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学生逐渐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本节的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2、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观看微课微课学习内容呈现:关于丢番图墓碑一题的视频.师问:用方程的思考方式会使我们的问题更具有性,性性.生:观看微课回答以上问题.因为本节课是第五章的章头课,让同学们观看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方程给数学带来的便利.环节二列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一、根据问题情景列方程.二、方程方程的概念:含有_______的______叫做方程.练习:下列式子有哪些是方程?12251=+x)(,26-723=xx)(,,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朗诵马里奥和小彬的对话,并根据对话内容追问“为什么呢?”生:回答小彬的疑惑.师:引导学生假设未知数,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了解方程概念,让学生对方程有了初步的体验.解方程的解的含义;判断是否为方程的解的方法:将解带入原方程,分别计算左和右,看是否相等.相等则为原方程的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2、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
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阅读章前图(P129-131)
1、含有的式子,叫做等式.
2、用把或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
也是代数式.
3、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5、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并且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
1.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以2减5等于多少? 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2.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告知学生本章的学习任务:学习本章内容,你将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思想。
(二)探究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1.情景剧:小明在公园里认识了新朋友小彬
小明:小彬,我能猜出你的年龄。
小彬:不信。
小明: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小彬:21
小明:你今年13岁。
小彬心里嘀咕:他怎么知道我的年龄是13岁的呢?
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 , 所以得到等式 .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 40 cm ,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 cm ,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 ?
如果设 x 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 ,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 + 5 x = 100
3.甲、乙两地相距 22 km ,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 ,因此提前 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 ,可以得到方程:
6112222=+-x x 4. 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 5 8502m ,长和宽之差为 25 m ,这个操场的长与
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 m ,那么长为(x + 25) m .可以得到方程5850)25(=+x x
归纳: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 ,并且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哦!(1)方程的判断必须看两点:一是它是否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2)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要看是否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1.并且一定不是分式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三.应用
1. 例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 “√”,不是的打“x”。
(1)、-2+5=3 ( ) (2)、3χ-1=7 ( ) (3)、 m=0 ( ) (4)、χ﹥3
( )
(5)、χ+y=8 ( ) (6)、 2a +b ( ) (7)、 2χ2-5χ+1=0( ) (8) 2
r s π=
( )
2.例2
()()()()()4个D个 C个 B个 A有( )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下列各方程:321.23812⑥12⑤
5
3241④032③1②1①142x x x x x x x x y x =-=+=-=---==+ 3. 完成随堂练习2题:
*4.例2. .0422的值及方程的解是一元一次方程,求若m m x m =+-
解: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得m-2= ,所以m=
再把m= 代入原方程,可得 ,解出x=
5.例3(P131随堂练习1) 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 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四.小结
1.本节给出了四个知识点:等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的解(根).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列方程相比小学算术法,给出的思维方式与途径更具普遍性.
3.列方程的核心:实际问题“数学化”,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其步骤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关键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列方程时,首先要审清题意,分清已知和未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等量关系,把未知数设一字母表示,然后把未知数看作是已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列方程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如“……是……的几倍”;“……是……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五、检测 填空题:
1、在下列方程中:①2χ+1=3; ②y 2-2y+1=0; ③2a+b=3;④2-6y=1;⑤2χ2+5=6;属于一元一次方程有 。
2、x=-2 (填是或不是)方程3x-6=x —3 的解。
3、方程(a+6)x 2 +3x-8=7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
二、根据条件列方程。
(1)某数x 的 与1的和是3. (2)某数a 的4倍等于某数的3倍与7的差.
(3)把某数y 增加20%后比这数的80%大5.
(4)小颖的爸爸今年44岁,是小颖年龄的3倍还大2岁,设小明今年x 岁,则可列出方程:_________
六.拓展:
4
1
1.如果2
5-m x=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
2.一桶油连桶的重量为8千克,油用去一半后,连桶重量为4.5千克,桶内有油多少千克?设桶内原有油x千克,则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3. 3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3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求父子今年各是多少岁?设3年前儿子年龄为x岁,则可列出方程:______ ____
4.
().
1
2
2
3
2
32的值
,求代数式
的解为
的方程
已知关于+
-
-
+
=
-a
a
x
x
a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