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的运动的第一部分内容。

地球的自转重点讲述的是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同时还需要着重强调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还很陌生,他们刚开始会不理解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当结合身边的现象来讲解自转时,让学生慢慢地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得到地球是在转动的。

因此,在讲授地球的自转这节课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转化到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地球的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等。

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视频动画,让学生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认识人们是如何根据这一现象协调生产生活的。

(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的自转》的视频,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为什么我们看巴黎奥运会运动员们比赛时间是在晚上,难道他们是在晚上比赛的吗?学生:……教师:通过这个视频,大家对地球的自转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导致观看巴黎奥运会的时间出现差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的自转,去更深刻的认识地球的自转,了解地球的自转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新课教授】一、地球自转的概况1.地球自转的概念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说说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绕转中心是地轴。

2.地球自转的方向(1)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第一段,说说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一课时教课设计【教材剖析】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此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日夜交替实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波及此基础知识的比率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获得解决,因此教课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完全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课目的】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察看地球自转特色。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察看并领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日夜有什么变化,进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略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教课器具】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要点和难点】领会从不一样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由。

【教课方法】实验操作,察看总结,议论合作【教课过程】一、合格地球人的考察1.你察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侯你以为是天转仍是地转此刻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下列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课。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仍是地动,这仍是个问题呢,能够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谛而努力。

3. 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 3 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以拥有代表性,察看后就明亮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 3 个角度察看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屏幕给出三幅地图: A. 面向赤道; B. 面向北极; C.面向南极,要修业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加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着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此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要点!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日夜交替的周期。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地球的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有: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等有关知识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准备。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的自转特征。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2.探讨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2.探讨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引入地球自转现象。

【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教师提问: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学生: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地球自转的证据——傅科摆实验》后归纳总结1.地球自转的证据:(1)太阳月亮星星东升西落(运动的相对性)。

(2)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3)傅科摆实验(地球自转,使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教师提问:很多同学都有着同一个梦想,像杨利伟一样遨游太空为国争光,还能在太空中俯瞰我们的家园——地球。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太空这个角度观察,地球是怎么转动的呢?假设你坐宇宙飞船飞到了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你看到地球会怎么转动?先来看一个示意图。

总结:2.地球自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教师播放动画:“【知识解析】地球的自转”。

请大家注意观察,从不同角度观看,地球是怎么转动的?此处可使用资源“【知识解析】地球的自转”。

学生讨论。

人教版七上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课时1)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中心。

(地理实践力)2.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列举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生活实例。

(人地协调观)4.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过程中领悟科学家们追逐真理的精神。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中心。

2.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教学难点说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的原因。

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演示实验、合作学习法、举例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看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提问:通过观察是天动还是地动?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二、教学过程探究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1.地心说——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

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

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天转”似乎更符合人类的直觉。

古人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动,这是曾在欧洲长期盛行的“地1.互动交流:;利用图片了解地心说。

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心说”的观点。

2.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大阳公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

直到后来,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支持“日心说”的天文现象,"日心说”才逐渐被关注。

如今。

地球自转与围绕大阳公转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阅读课本,并观看动画,完成表格2.小组合作演示提出要求:①正确摆放地球仪,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部编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黄赤交角等基本概念及其影响。

2.了解地球的日照、昼夜、季节变化等基本现象及其成因。

3.掌握地球自转的规律,能够计算出不同地点的日出日落时间。

4.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运动概念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地球自转与公转规律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什么?有什么特殊之处?2.知识讲解2.1 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在赤道上的轴线上一周旋转一周的运动,也叫做地球的旋转。

2)规律:地球在轴线上每转一周,用时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叫做“一个星期”。

由于地球是从西向东转动的,所以使得对于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来说,星空中的恒星与太阳不断变换,形成了不同的星座和日出日落的变化。

3)作用:①形成自然日和人工标准时间,标准时间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按照每15度为一个时区分成24个时区的。

②自转产生了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进而使气候、海洋流、洋底地震等方面产生了变化。

2.2 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2)规律:①地球公转的轨迹是椭圆轨道,轨道的两个焦点就是太阳和地球的位置。

②由于地球是按照一个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所以气温变化和季节变化产生了许多的影响。

③地球的公转速度随着位置来有所不同:在近日地点(即最靠近太阳的点,即日地点)上速度最快,在远日点(即最远离太阳的点,即日心点)上速度最慢。

3)作用:①形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因为地球不是直立的,而是稍向一个方向倾斜,倾斜的角度是23°27′。

②公转时,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在变化,地球到太阳距离最近的时候开始出现春季,距太阳最远时开始出现秋季,从此又逐渐接近太阳,直到最近时开始冬季,然后又持续靠近太阳迎来了春季。

教学设计8:1.2.1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8:1.2.1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展示] 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教师] 这里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的方向)[提问]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讲述] 这和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感觉公路两侧的树木向后跑的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演示] 出示一个较大的玻璃地球仪。

(这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演示]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地球的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描绘地球自转的基本特色,并用日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事实说明地球自转。

2.过程与方法:演示地球仪。

(1)察看演示自转方向:学生演示? 演示错误的学生登台演示? 纠正错误 ? 正确演示 ? 学生再演示。

(2)察看演示自转所形成的地理现象:地球仪静止不动时用手电筒照耀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 ? 地球仪转动时用手电筒照耀察看同一地址的日夜变化? 地球仪转动时用手电筒照耀观察不一样地址时差的形成。

层层递进,简单理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着手演示地球自转,调换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为此后更勤学习地理确立基础。

【教课要点】1.地球自转和看法、方向和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课难点】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课准备】1.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

【教课过程】师生活动教课提示与建议导入新课:发问:同学们几乎每日都能看到日月星斗的东升西落,这类现象说了然什么问题?地球自转的讲解新课:知识,小学科学教材阅读资料“是天转仍是地转”。

课介绍过。

发问:鼓舞学生积这段资料说了然什么问题?极回答。

启迪:阅读中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从解说学生发问:生活中感觉不到1.为何在生活中我们感觉的是天转,而不是地转?的地球运动,培2.哥白尼的“日心说”看法内容是什么?都对吗?养其学习兴趣和同学分组议论剖析。

剖析能力。

总结:1.我们在生活中感觉的是太阳、星星、月亮每日东升西落,仿佛它们都绕着地球转,其实不感觉地球在转。

仿佛是坐在开得很安稳的火车里,经常感觉不到火车在行进,而是看到车厢外的房子、树木在退后。

原由是地球的引力太大了,吸引着地表所有的物体包含我们人类,一起在安稳、飞速地运动,人们难以察看。

2.哥白尼以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停环绕太阳公转。

用生活实例教师说明:说明,便于理解。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 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一)自转的规律(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 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2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结论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初一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重难点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一、地理概况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二、亚马孙河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三、迅速发展的经济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地球的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有: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等有关知识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地球自转的含义,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如地球仪实验演示、角色扮演等;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2.借用地球运动动画及地球仪演示,培养读图能力,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初步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规律和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在学习地球自转基本特征、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初步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会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2.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利用影像资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引导学生交流自转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开展演示实验:要求:(1)分小组合作演示:每组4人,一个地球仪。

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拨动地球仪,观察,然后保持转动,先后将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

(3)请每人转动一次,并做好记录,交流成果。

3.观察交流:3.提出要求: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呈逆时针,南极呈顺时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教学《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江三中兰主进[课标要求]本节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运用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讲授过程]:(引入新课)1.直接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本身。

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形式的运动。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2.演示引入:运用FLASH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诗词引入: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习新课)【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展示flash1:地球的自转运动)【讨论】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归纳】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引导学生阅读图1.14)【讨论】根据图1.14,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归纳】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应用】①利用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判定当地纬度。

只有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举例1)有人在当地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50°,那么,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50°N 。

②利用北极星附近的北斗星的“斗柄”朝向判定季节。

“斗柄”朝向东、南、西、北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

③在经纬网地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A.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B.在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中,既可以根据中心点标注的内容来判断,也可以根据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当然,以后还会学习到其它的判断方法。

(举例2)略(展示flash2:地球自转的速度)【讨论】①什么是角速度?什么是线速度?②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怎样?③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怎样?④如何比较两地自转角速度和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归纳】①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②大小: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h,每4分钟1°;分布规律: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③大小:赤道为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30°处是1447千米/小时,南北纬60°处为837千米/小时,约为赤道的一半;分布规律:A.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B.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④A.看两地是否在极点上,极点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B.看两地纬度和海拔,自转角速度不受纬度高低和地面海拔高低的影响,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都相同;而自转线速度则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不考虑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应用】根据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判断某地的纬度位置或海拔高低。

(举例3)略【小结并板书】(1)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1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3)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 1太阳日(24小时)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h,每4分钟1°(经度)。

(4)自转的速度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不考虑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承转)前面我们一起分析了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接下来,我们用对比法来分析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板书】2.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展示flash3:地球的公转运动)【讨论】①绕转的中心天体是。

②公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公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公转的周期是,时间长度为,称为一个。

④公转的轨道形状是,太阳处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上。

⑤结合课本P14图1.17分析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及变化规律。

【归纳】①绕转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②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绕日公转。

③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一个恒星年。

④公转的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处在公转轨道中的一个焦点位置上。

⑤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及变化规律。

A.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平均角速度为59′/d,约为1°/d。

B.线速度:近日点较大,远日点较小,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C.变化规律:根据开普勒定律,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与日地距离呈负相关。

即日地距离越长,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越小;反之,日地距离越短,则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越大。

【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而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解答】冬半年和夏半年地球公转的路程一样长,而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冬半年慢一些,所以花的时间要略长一些。

【小结并板书】(1)地球绕转的中心天体是太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2)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3)公转的周期是1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公转的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处在该椭圆轨道中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的速度A.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经过)较快,远日点(7月初经过)较慢,平均角速度为59′/d,约为1°/d。

B.线速度:近日点较大,远日点较小,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C.变化规律:日地距离越长,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越小;反之,日地距离越短,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越大。

【活动】让学生完成课本P15的两个活动题。

(承转)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黄赤交角反映出来。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又直接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板书】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展示flash4: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运动的位置;展示PPT:黄赤交角)【分析】①黄赤交角的产生②黄赤交角的特点③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讲解】①地球自转产生赤道平面,而公转产生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不平行也不重合,而是相互斜交成一夹角,即黄赤交角。

②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四季和五带。

后者将在后面学习。

【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有多大?②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周期与地球公转运动的周期相同吗?③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怎样?【讲解】①最北到达23°26′N ,最南到达23°26′S ,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这是由黄赤交角决定的。

②不相同。

相对于认为无限远处的一恒星来说,地球绕日转过了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恒星年。

相对于太阳公转一周,即太阳直射点的一个回归运动,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12.22~次年3.21 南回归线~赤道之间北移赤道之前之后都北移3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春分,南半球秋分3.21~6.22 赤道~北回归线之间北移①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有何变化?②如果黄赤交角为20°,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有何变化?③如果黄赤交角为30°,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有何变化?④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就黄赤交角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什么结论?【解答】①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永远直射赤道,不会向南北移动。

②如果黄赤交角为20°,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在南北纬20°之间。

③如果黄赤交角为30°,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在南北纬30°之间。

④结论: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也将变大;反之,则变小。

【应用】(1)如何在“二分二至图”中判断公转方向、公转的速度大小及变化、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直射点位置、二分二至节气等信息?(方法)①先确定地球公转的方向。

用“右手定则”:伸出右手,让大拇指指向北极,则其余四指弯曲的方向即为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转方向的判定也可用此法)。

②其次,确定直射点位置。

根据地轴倾向和南北极判定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再依据太阳直射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可判定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③第三,依据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公转方向判定二分二至节气。

顺着公转方向依次是: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再次直射赤道时为北半球秋分。

④第四,依据公转方向和二分二至点及其日期,判定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

近日点在北半球冬至点之后并接近冬至点的位置;远日点在北半球夏至点之后并接近夏至点的位置。

⑤第五,依据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和公转方向判定公转的速度大小及变化。

如下图:(举例4)略(2)如何根据给定日期确定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空间位置?(方法)先确定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或者二分二至点位置,这些点的日期是已知的(要求识记),再依据所求点的日期与已知点的日期比对,结合公转方向确定所求点的空间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