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决定建筑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应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和效益,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 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本文结合我国建设发展的具体情况, 阐述了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工程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也很迅猛,很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也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建筑工程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某些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况

广义的工程质量管理,泛指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其管理的范围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勘察、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专家认为它从系统理论出发,把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作为整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以正确的设计文件为依据,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建立一整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用最经济的手段,只有合乎质量标准,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投资大,建成符合标准、用户满意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工程质量好与坏,以预防为主,手续完整。并以全过程多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这就是要把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以事后检查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改正为主,组织施工要制定科

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找出来,发动全员、全过程、多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理论、程序、方法,参加施工人员均不应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使工程建设全过程都处于受控制状态。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一般住房的寿命在25年至30年之间,与我国民用建筑的最低设计寿命至少为50年的规定存在不小的差距。2009年以来不断涌现出了有关住房质量问题的新闻:“楼脆脆”——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因施工程序错误形成地基压力差,楼体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引起业界巨大震荡,被称为“楼脆脆”。“楼歪歪”——2009年7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四川省成都市校园春天小区6号楼和7号楼的一些住户忽然发现,两栋楼之间的距离比以往近了很多,两栋楼斜靠在一起,越向上贴得越近;靠得最近的地方,相邻的阳台窗户已经无法打开。“楼薄薄”——2009年8月,浙江省桐乡市太阳湖小区汇宇都市花园16幢3单元6楼某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发现,楼板厚度仅为7.9厘米。据业主查询到的建设局档案,该小区客厅楼板设计厚度应是12厘米,其他区域为10厘米。

“连续发生的倒楼、裂楼事件更让人感到楼房如此脆弱,似乎安居之所并无安全之感。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住房质量的提高提出了迫切要求。既然我国存在住房质量与国家技术标准严重不符的寿命(也是质量)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就不能仅仅由住建部内部掌握,而应让社会知情,促使政府主管部门真正按照法定职责履行职务、让生产经营者正视自己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各界要根据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居住方面的公共安全,维护其合法权益,严格建筑质量监管措施,保证今后的住房质量和住房寿命。这是绿色建筑和绿色居住的基础。

(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1.历史沿革

建国之后,我国在工程质量方面,一直由施工单位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检查,检查具有单一性。直到1958年,才加入了第二方的验收,实现在企业自控的基础上,第二方的建设单位参与质量验收。1980年以后,发展成核验制,在第二方验收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三方的监督,此时政府成为监督主体。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建筑业的发展,我国开始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这就发展成一种社会监督方式。

2.现状

新世纪,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建筑业迅猛发展,也渐渐出现很多问题,对建筑业的规制和建筑质量的监管势在必行。2000年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质

量管理条例》,条例中明确了政府对建筑工程监管的基本原则,也对建筑工程从开工之前施工许可证的审发到设计施工图的审查,再到竣工之后对建筑质量的最后验收、备案等主要阶段的监管逐一明确。从质量的审核验收转向备案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渐渐的退出了微观、直接、实体监督,实现了向宏观、间接、行为监督的转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建筑质量管理的发展规律所在,建筑质量监管体制一直随着时间和市场需求在改变。

建筑质量监管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基本法律、法律法规等实施细则、由专业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建筑业和建筑活动规范,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新建筑法(征求意见稿)》以及相当一批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虽然我国在建筑质量监管立法层面上取得了进步,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这些法律法规开始滞后性凸显,而且可操作性差,原则性过强。一些行政法规的具体实施细则不配套,规范标准的多样化导致执行时难以为依。建筑质量的检测、监督、认证机构的权责不明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跟踪缺位,使政府,消费者,生产者群体构成的建筑质量和控制体系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动态

(l)21世纪的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市场、房地产开发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设备和管理方面的优势, 发达国家建筑大企业不忌讳近距离全方位的竞争, 工程质量势必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为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我国广大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2)建筑工程的广义质量概念日益被业内接受。工程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服务等构成广义的质量概念。物理需求方面的舒服适用、安全; 心理需求的美观大方、品位象征;外在质量的外型、装演、品牌等, 同时成为供需双方关注的焦点。

(3)项目质量控制重心的转变要求修订质量战略。传统的项目质量形成过程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业务过程, 这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 必须把质量控制重心转向业主需要。为此质量战略就要讲究目标、效益、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求提出质量100%战略、质量品牌战略、质量创新战略等。(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出现创新苗头。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体现在国际上少数大公司的“追求卓越”上。质量体系、质量再造工程、质量功能展开、质量接口管理强化、集成化、智能化信息统计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还有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