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算步骤详解
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和方法
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一、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从生产费用遭遇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
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生产费用开支的审核。
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该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子项目也就参与者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类型和对成本性质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
对发生的各项作出要素管理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等同于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成功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
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莱桑代利县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开展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而仅也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誓文中曾。
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求解产品成本和当月在产品成本。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品种法是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不同产品的成本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下面将以“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为主题,为大家介绍具体的计算方法。
1. 确定生产的品种类别首先,需要对生产的商品进行分类,确定每种商品所属的品种类别,例如:A、B、C等。
确定的品种类别需要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以便后续的计算。
2. 确定各品种的生产成本要素接下来,需要确定每种商品的生产成本要素,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等。
对于每个品种而言,这些成本要素是不相同的,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核算。
3. 将各成本要素分配到相应的品种上接下来,需要将每个品种的各成本要素进行分配。
这一步骤涉及到各种成本要素的确定和量化,在处理数据时需要仔细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包括直接法、比例法、平均法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计算各品种的综合成本在将各成本要素分配到相应的品种上后,就可以计算每个品种的综合成本了。
综合成本是指所有成本要素的总和。
在计算综合成本时,需要将该品种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加起来,以得出该品种生产所需的总成本。
5. 分析各品种的成本构成最后,需要对每个品种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以确定成本占比及其构成成分。
这一步骤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有利于优化生产经营决策。
成本构成分析可以通过表格、图像等形式呈现,以便了解到各成本要素的比重以及影响因素。
以上就是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这种方法灵活性较高,可以针对不同的生产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
在实践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优化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确定核算对象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必须明确核算对象,即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具体项目、产品或业务。
核算对象的确定要基于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目标,通常包括产品、部门、项目等。
确定核算对象后,需要准备好与核算对象相关的数据,如销售额、产量、材料用量、人工工时等。
第二步:分类成本分类成本是指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其性质和用途进行科目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核算对象相关联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核算对象相关联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在分类成本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科目,并进行准确的核算和记录。
第三步:计算成本计算成本是将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加总,得出每个核算对象的成本。
计算成本的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平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直接成本法是将直接成本完全分配给各个核算对象,不考虑间接成本的影响;平均成本法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个核算对象;标准成本法是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成本,计算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计算成本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项费用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第四步:分析成本分析成本是根据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成本的结构和变动规律,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分析成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按照费用性质进行分类分析、按照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比较分析、按照时间进行成本趋势分析等。
通过分析成本,可以发现成本的优化空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五步:控制成本控制成本是根据分析成本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成本的增长和浪费。
控制成本需要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并通过预算、标准成本等工具进行监控和评估。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品种法是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都可以计算的情况。
下面是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步骤一:确定计算单位
计算单位是指一批产品或一种物品的生产数量。
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计算单位可以是单个产品、批次、生产线或生产车间等。
步骤二:确定计算期间
计算期间是指计算成本的时间范围,一般为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
步骤三:确定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需要考虑材料购买成本、库存成本、耗用成本等因素。
步骤四:确定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劳动力成本,包括工资、福利、保险等费用。
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需要考虑工时、薪资标准、绩效奖金等因素。
步骤五:确定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其他费用,包括生产设备、能源、维护费用、管理费用等。
制造费用的计算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进行分类和分配。
步骤六:计算成本
根据以上步骤确定的成本项目,按照品种法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单位成本。
品种法计算公式为:单位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计算单位。
步骤七:分析成本
对计算结果进行成本分析,了解不同成本项的贡献和比重,为企业制定成本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以上是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掌握产品成本,优化生产和管理。
分批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分批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好的呀,不过你得先告诉我一些关于这个分批法计算成本的相关基础信息哦,比如有没有什么产品的生产数据呀,像生产批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这些方面的数据之类的呢 没有这些资料的话,我就只能先给你说说分批法计算成本的大概通用步骤啦。
分批法计算成本呢,得先确定批次。
就像你要把不同的活儿分开算钱,就得先知道哪堆活儿是一起的,这就是批次啦。
比如说,工厂接了好几个订单,每个订单生产的东西不一样,那每个订单就可以是一个批次哦。
然后呢,要把这个批次用到的直接材料成本算出来。
直接材料就是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用在这批产品上的材料。
比如说生产一批杯子,用了多少玻璃,这些玻璃的钱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啦。
接着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啦。
这就是在这个批次上花费的人工的钱。
就像有工人专门做这批杯子,他们的工资啊、奖金啊这些和做这批杯子直接相关的钱,都要算到这个批次的直接人工成本里。
再就是制造费用啦。
制造费用就有点复杂啦,像厂房的租金啊、生产设备的折旧啊这些。
要把这些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摊到各个批次里。
这个分摊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哦,比如按照生产工时来分摊,要是这个批次用的工时多,那分摊的制造费用就多一些啦。
成本计算步骤详解
成本计算步骤详解成本计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经营决策和经济效益的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成本计算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需要进行成本计算的产品、服务或其他经营活动。
在进行成本计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成本对象的范围和界定,确定好成本计算的具体目标。
第二步:收集成本数据成本数据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具体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与具体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收集成本数据的方法包括查阅文件记录、提取会计帐户、进行问卷调查等。
第三步:分配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与具体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分配直接成本的目的是将这些成本按照占比分配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
例如,原材料成本可以按不同产品使用的材料量来进行分配;人工成本可以按照不同产品所需的工时来进行分配。
第四步:分配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与具体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需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来确定。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人工费用比例法、直接材料比例法、劳动力比例法等。
通过分配间接成本,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成本对象所承担的共同费用。
第五步:计算总成本将所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累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这一步可以通过成本核算软件进行自动计算,也可以通过手工方式进行计算。
第六步:计算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是指每个成本对象所需的平均成本,可以通过总成本除以成本对象的数量来得到。
计算单位成本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比较不同成本对象的经济效益,以及作出相关的管理决策。
第七步:分析和利用成本信息在完成成本计算之后,需要对成本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
通过对成本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高低的原因和成本控制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定价、经营决策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是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也可以通过成本管理软件等工具来提高成本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成本计算就像一场探秘之旅,可有趣啦。
那咱先说说收集成本信息这事儿。
这就好比是给一场大冒险找线索呢。
你得把和产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各种花费都找出来。
像原材料花了多少钱,这可不能马虎,就像做菜得知道食材花了多少银子一样。
还有人工成本,那些个工人叔叔阿姨干活的工钱得算清楚呀。
另外呢,制造费用也不能落下,厂房的租金啦,设备的折旧费啦,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都是成本的一部分呢。
接着就是确定成本对象啦。
这就像是给宝藏定个目标,你得清楚自己是要算一个产品的成本,还是一批产品的成本,或者是某个服务项目的成本。
比如说你开个面包店,你是想知道一个小面包的成本呢,还是一整炉面包的成本呀。
再之后就是分配成本啦。
有些成本是直接能分到产品或者服务上的,就像做一个蛋糕用了多少面粉,这很容易就知道这个成本是属于这个蛋糕的。
可是有些成本就像调皮的小精灵,不好直接分到产品上,像水电费,这时候就得用一些聪明的办法,按照一定的比例把这些成本分到每个产品或者服务里去。
然后就是计算单位成本啦。
这个就像是给每个小宝贝定价一样。
你把总的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知道一个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啦。
就像你做了10个小玩偶,一共花了100元成本,那每个小玩偶的成本就是10元啦。
成本计算虽然有点小复杂,但是只要按照这些步骤一步一步来,就像走在一条清晰的小路上,最后肯定能算出准确的成本啦。
这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小挑战,还挺有成就感的呢。
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步骤1:明确工序和作业
首先,需要明确产品所需的工序和作业。
工序是完成产品的不可分割的步骤,而作业是一个可以独立计费的单元。
步骤2:确定作业成本
接下来,需要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是指与完成作业相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使用成本等。
这些费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和分配。
步骤3:分配作业成本
将作业成本按照不同的分配基础进行分摊。
常见的分摊基础包括工序的工时、工序的机时、工序的直接材料消耗量等。
分摊基础要能够准确地反映作业对资源的实际消耗。
步骤4: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根据分配的作业成本和分摊基础,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作业可变成本+作业固定成本,其中作业可变成本是根据分摊基础进行计算的变动成本,作业固定成本是不受分摊基础影响的固定费用。
步骤5:计算产品的总成本
最后,将所有作业的成本累加起来,得到产品的总成本。
产品的总成本是所有作业成本的总和,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成本。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和产品的总成本,帮助企
业更准确地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情况,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定价决策提供
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产品种类较少
的情况。
对于复杂的产品结构和多样化的产品,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的成本
计算方法,如生产过程法或作业顺延法。
请注意字数限制在1200字以上,以上内容已经达到了1200字的要求,如果您还需要其他相关内容,请告知。
单个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及步骤
单个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及步骤当谈到单个产品的成本计算,你可得小心翼翼地来啊!这可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哦,得把心思都放在这上头。
别急,我们来一步步搞定这档子事。
你得掂量一下你的产品成本里面有啥东西。
得把材料成本算上去,还得加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比如工资、房租、水电费等等。
这些东西不算上,你怎么知道一个产品到底赚不赚钱呢?
还得把你的人工成本也考虑进去。
就是那些劳动力啊,嗯,别忘了,他们可是不会免费为你干活的。
人工成本可比材料成本还得贵哦,得好好算算,别把这一块给忽略了。
别忘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费用。
比如说,包装费、运输费、还有税啊,这些家伙可都能悄悄地把你的成本搞上去哦。
有时候一点小费用,堆积起来可是个大数字!
噢,对了,还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把你的设备折旧费算上去。
别以为设备买了就完事了,它还得慢慢地“老化”,你得算算它对每个产品的“消耗”,这样才能把成本算得
更准确。
然后,得考虑考虑你的产品销售价格。
这可不是随便瞎掰的,得看看市场行情,别以为你能随随便便就把价格定得高高的。
产品成本和市场价格得打个平衡,不然你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别忘了算算潜在的风险成本。
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费用,比如产品质量问题或者市场需求不足,这些都得有所准备。
所以说,成本计算可不是喝口凉水那么简单。
得把每个细节都捋得清清楚楚,才能让你的生意走得更顺畅。
不管你是卖苹果还是卖橘子,要想在商场上赢得一席之地,这个成本计算可是必须得过关才行啊!记得,细节决定成败,小心驶得万年船,把成本算清楚,才能笑到最后哦!。
传统成本法计算步骤
传统成本法计算步骤1.确定成本对象:首先需要明确计算成本的目标是什么,是产品还是服务。
成本对象可以是一个整体,如公司的所有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产品或服务。
2.确定成本池:成本池是将相关成本按照其特征进行分类的地方。
常见的成本池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成本池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以确保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确定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将成本池进一步划分和归集的单位,也可以称为成本承担部门或成本产生中心。
成本中心可以按照不同的部门或业务功能来划分,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行政部门等。
4.确定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影响各成本中心产生成本的主要因素。
常见的成本驱动因素包括生产量、工作时间、资源使用量等。
通过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更准确地将成本分配给各成本中心。
5.确定成本分配基准:成本分配基准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比例将成本从成本中心分配给成本对象的依据。
常见的成本分配基准包括直接比例分配、工作时间比例分配、资源使用量比例分配等。
选择合适的成本分配基准可以确保成本分配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6.计算成本分配率:成本分配率是将成本从成本中心分配给成本对象的比例或率。
通过根据成本分配基准计算成本分配率,可以确定不同成本对象所承担的成本。
7.进行成本分配:根据成本分配率,将各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给相应的成本对象。
可以使用一系列的计算公式或方法,如分配率乘以成本中心的成本,来计算成本分配的具体金额。
8.汇总和报告成本:将各个成本对象的分配成本进行汇总,形成一个整体的成本报告。
这个报告可以用于决策分析、成本控制、成本效益评估等。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成本法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假设成本是以固定的方式分配给成本对象,忽略了不同产品或服务的复杂性和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成本法,并结合其他成本核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成本的具体核算方法及过程
成本核算过程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
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
我们计算成本,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
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实际情况而定。
而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
所以,记录归类汇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是--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企业,也不论计算什么成本,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般原则和基本程序却是共同的。
总的来看,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
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
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所谓成本计算期,就是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
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致。
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一批(件)接一批(件),即第一批(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件)的情况。
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
在这种情况下,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分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以--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上的成本计算方法。
与传统的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细,能更准确地计算出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帮助企业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
一、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指的是影响项活动发生和消耗成本的因素。
例如,生产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直接劳动时间、机器使用时间等。
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是作业成本法的第一步,对于准确计算成本非常重要。
二、识别活动活动是指组织中需要进行的任务或操作,可以是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步骤,也可以是管理活动中的其中一项工作。
通过识别活动,可以将企业的运营过程分解为不同的活动,并为每个活动建立成本中心。
三、确定成本驱动因素与活动的关系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定每个活动所消耗的成本驱动因素与相应活动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活动的特征和需求来进行。
例如,如果一个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是直接劳动时间,那么需要确定每个单位直接劳动时间所需的成本。
四、计算活动成本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根据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和与活动的关系来计算每个活动的成本。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和成本驱动因素而定,但通常是通过将成本驱动因素与活动的单位成本相乘来计算。
五、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需求量活动需求量是指产品或服务对每个活动的需求量。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设计,可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对每个活动的需求量。
这可以通过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生产流程来进行。
六、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成本在这一步骤中,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需求量和每个活动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成本。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需求量与每个活动的成本相乘,得到每个产品或服务对每个活动的成本。
七、分配企业的共享成本共享成本是指不属于特定活动,但是需要由企业承担的成本。
成本计算步骤和思路
成本计算步骤和思路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成本计算这档子事儿!你说这成本计算,就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得整明白咯。
先来说说这第一步,那得把所有涉及到的东西都给拎出来。
就好比你要做一道大餐,得先把食材都找齐了不是?咱得清楚有哪些原材料、人工费用、设备损耗啥的,一样都不能落下。
这要是落了一样,那算出来的成本可不就不准了嘛,那不就闹笑话啦!然后呢,给这些东西分分类。
就像整理衣柜一样,把上衣放一堆,裤子放一堆。
原材料归一类,人工归一类,其他七七八八的费用再归一类。
这样条理清楚了,后面算起来才不会乱套呀。
接着就是重头戏啦,开始计算。
可别小瞧了这计算,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
你想想,要是算错了成本,那做出来的决策能靠谱吗?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方向都搞错了,那能到得了目的地吗?计算的时候,得细心再细心。
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过,就像走钢丝一样,得稳稳当当的。
每一笔费用都得考虑周全,不能有遗漏。
比如说,原材料的价格会不会波动呀?人工成本会不会增加呀?这些都得考虑进去。
算完了之后,可别以为就大功告成啦!还得检查检查呢。
就跟做完作业要检查一遍一样,看看有没有算错的地方,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要是不检查,万一有问题,那不就白忙活啦?这成本计算的思路呢,其实也不难理解。
就是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看眼前,得把眼光放长远咯。
比如说,现在买这个原材料便宜,但是以后会不会涨价呢?如果涨得厉害,那是不是得找个替代品呢?而且呀,还得考虑到市场情况。
如果市场竞争激烈,那成本就得控制得更严格些,不然怎么跟别人竞争呢?就像跑步比赛,你不跑得快些,怎么能拿第一名呢?成本计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呢!算得好,企业就能顺顺利利地发展;算不好,那可就麻烦咯。
总之呢,成本计算这事儿,得重视起来,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思路得清晰,考虑得全面。
只有这样,才能算出准确的成本,做出正确的决策,让企业在市场的海洋里稳稳地航行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SAP_CO成本计算流程详解
SAP_CO成本计算流程详解SAP 产品成本计算流程SAP 计算产品成本的⽅法有三种,按期间计算成本,按⼯单计算成本,按销售单(sales order)计算成本。
其中,按⼯单计算成本最为常见,很多公司采⽤,我们也以此为例说明SAP产品计算的流程。
⼀、 SAP产品成本计算与常规成本计算的不同点:1. 常规成本计算的⽅法是⽉底⼀次性计算,但SAP提供在⼯单建⽴时就可计算出⽬标成本。
公司⽇常业务操作,⽐如发料,报⼯时等,成本会⽴即计⼊⼯单之中,即时性较好,标准术语叫Simultaneous Costing.2. 常规成本计算的⽅法在发料时,将物料从原材料(RM)科⽬转到在产品(WIP),收料时再转到半成品或产成品科⽬。
SAP不同,发料时先计⼊损益科⽬,⽉底结算如果⼯单没有全部收货,或技术上做完成处理,表法⼯单没有完成,WIP被计算出来,否则表⽰⼯单完成,没有WIP, 就只有差异了。
公式如下:WIP = GR of MO – Delivery cost of MO⼆、成本计算流程1. Product cost planning通过成本计划,物料的标准成本被计算出来,以此作为物料价格和存货计价的参照2. 产品成本计算涉及的⽇常操作1)Goods issue to production order向⼯单发料⼯单发料在FI模块中会产⽣如下凭证:DR: 物料消耗科⽬(P&L)CR: 存货( 如RM)物料消耗科⽬因为属于P&L,因此在CO中属于 Primary cost element,发料会产⽣CO⽂件,如下所⽰:DR: 物料消耗科⽬ - ⼯单 (⼯单作为成本分配对象 true cost assignment object)注意这⼀规律,如果数据从FI传递到CO,则在CO中只存在单边凭证(one-sided entry). CO凭证可⽤KSB5查看。
2) Activity Confirmation 报⼯时⽣产性成本中⼼(Product cost center)会向⼯单提供作业,⽐如⼈⼯、机器⼯时等。
试述成本计算的程序
试述成本计算的程序
成本计算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是指需要计算成本的产品、服务或项目。
在进行成本计算之前,需要明确成本计算对象的范围和界限。
2. 收集成本数据:收集与成本计算对象相关的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财务记录、生产记录、采购记录等方面获取。
3. 分配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如折旧费、水电费等。
需要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
4. 计算总成本:将直接成本和分配后的间接成本相加,得到总成本。
5. 计算单位成本:将总成本除以成本计算对象的数量,得到单位成本。
6. 编制成本报表:根据成本计算的结果,编制成本报表,包括成本计算表、成本分配表等。
7. 分析成本差异: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成本计算的程序可能因企业的规模、行业、管理要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成本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ERP中成本核算案例详解
ERP中成本核算案例详解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成本核算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
本文将详细介绍ERP中成本核算的案例,包括成本的计算方法、成本核算的流程以及应用的具体场景。
一、成本计算方法在ERP中,成本计算一般采用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两种方法。
1.标准成本法:2.实际成本法:二、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流程是指在ERP系统中进行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成本要素的设置:在ERP系统中,需要设置好成本计算的要素,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这些成本要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便后续的成本计算和核算。
2.成本的计算:根据成本要素的设置,ERP系统可以根据标准成本法或实际成本法进行成本的计算。
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原材料、人工、费用等进行计算,最终得出产品的成本。
3.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完成后,需要对成本进行核算。
核算的方式可以是按产品进行核算,也可以按项目进行核算,还可以按部门进行核算。
核算的结果就是按照所设定的核算对象进行划分,得出不同产品、项目或部门的成本。
4.成本的分析:成本核算完成后,还需要对成本进行分析。
分析的方式可以是按照不同层级进行分析,比如按产品进行分析、按部门进行分析等。
通过成本的分析,可以发现成本过高的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应用场景ERP中的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下面以制造业为例说明其应用场景。
1.生产成本核算:在制造业中,生产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ERP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对于制定产品价格、优化生产流程以及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成本控制:通过ERP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实时监控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各项成本。
通过准确地掌握成本情况,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成本调整,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成本分析:通过ERP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对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部门进行成本分析。
每斤大米成本价格计算过程
每斤大米成本价格计算过程(长粒、不含利息、按市场价预算)一、原料成本:稻谷1.50元/斤÷60%(米率)= 2.50元二、加工费用:0.0679元1、工资及福利费12人×40元×(1+16%)÷33吨/班÷2,000斤=0.0084元2、动力电费:460千瓦×7小时×1.00元÷33吨/班÷2,000斤=0.0488元3、折旧费:240万元×6.6%÷12个月÷30天÷33吨/班÷2,000斤=0.0067元4、修理费:4.00元/吨÷2000斤=0.002元5、其他费:4.00元/吨÷2000斤=0.002元三、(一)+(二)= 2.5679元四、副产品价值:36% 0.2572元1、碎米1.66斤×2%×1.25元/斤=0.0415元2、青粒米1.66斤×6%×0.70元/斤=0.06972元3、粗糠(壳粉)1.66斤×20%×0.12元/斤=0.0398元4、油糠1.66斤×8%×0.80元/斤=0.1062元五、每斤大米成本价格为:(三)-(四)= 2.3107元/斤每斤大米成本价格计算过程(长粒、不含利息、按市场价预算)一、原料成本:稻谷1.50元/斤÷65%(米率)= 2.307元二、加工费用:0.0679元1、工资及福利费12人×40元×(1+16%)÷33吨/班÷2,000斤=0.0084元2、动力电费:460千瓦×7小时×1.00元÷33吨/班÷2,000斤=0.0488元3、折旧费:240万元×6.6%÷12个月÷30天÷33吨/班÷2,000斤=0.0067元4、修理费:4.00元/吨÷2000斤=0.002元5、其他费:4.00元/吨÷2000斤=0.002元三、(一)+(二)= 2.3749元四、副产品价值:32% 0. 2118元1、碎米1.54斤×2%×1.25元/斤=0.0385元2、青粒米1.54斤×5%×0.70元/斤=0.0539元3、粗糠(壳粉)1.54斤×18%×0.12元/斤=0.0332元4、油糠1.54斤×7%×0.80元/斤=0.0862元五、每斤大米成本价格为:(三)-(四)= 2.1631元/斤。
标准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标准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通过制定标准消耗量、标准价格和实际产量的单位产品成本,来衡量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情况。
标准成本法的核算步骤如下:
1.制定标准成本:首先,需要对各项生产要素(如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制定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行业标准和实际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制定。
2.计算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将各项生产要素的标准消耗量乘以标准价格,得到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3.核算实际成本:记录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包括材料消耗、人工工资、制造费用等。
4.计算实际产量下的单位产品成本:将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合计,除以实际产量,得到实际产量的单位产品成本。
5.分析成本差异:比较单位产品实际成本和单位产品标准成本,计算出各项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包括正差异和负差异,正差异表示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负差异则表示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
6.分析原因:针对成本差异,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7.调整标准成本:根据成本差异的分析结果,对标准成本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
8.持续改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跟踪、监控和调整成本,
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成本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品种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生产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上,以便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下面是品种法计算成本的完整步骤。
第一步:确定成本要素成本要素是指影响产品成本的各种因素,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在品种法中,需要将这些成本要素分配到每个产品上,以便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第二步:确定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
在品种法中,需要将成本中心分配到每个产品上,以便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第三步:确定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需要计算成本的产品或服务。
在品种法中,需要将成本对象分配到每个产品上,以便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第四步:确定成本分配基础成本分配基础是指将成本要素、成本中心和成本对象相互关联的方法。
在品种法中,常用的成本分配基础有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第五步: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根据确定的成本要素、成本中心、成本对象和成本分配基础,可以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每个成本要素按照成本分配基础分配到每个产品上,然后将各个成本要素相加,得出每个产品的总成本。
第六步:分析成本结构分析成本结构是指对每个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高低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具体分析方法包括成本比较、成本构成分析等。
品种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
通过确定成本要素、成本中心、成本对象和成本分配基础,可以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并进行成本结构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会计操作手册
岗位说明:成本会计
岗位职责:负责成本计算数据的收集整理,检核并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性,计算每月的生产成本,做好成本分析的工作,向领导层及相关部门提供成本数据及改进建议
主要工作:
一、日常工作: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完全依赖各相关部门平时工作的正确与细致。
因此,成本会计应负起督促与检核前端各部门的日常作业正确性的重大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日常存货异常之检视。
保证方法:避免存货异常的不二法门是保证日常交易数据的准确及时地录入,而这又完全仰仗所有操作人员按照流程的准确一致的行动。
成本会计在平时应随时注意检查系统数据的准确与及时性。
例如,成本会计应经常查询存货管理子系统中的“库存明细表”,查询是否有存货异常的情况(如库存数量为负数)。
另外,成本会计也应不定期对重要的料件,进行帐实的核对。
2、所有生产性的领退料与生产入库必须在工单系统进行录入,并且必须设定核对工单。
保证方法:(1)在工单委外管理系统的设置单据性质中,将所有领退料单、生产入库单全设成核对工单。
(2)在库存管理中录入的库存交易单据,必须要求录入人员录入部门信息及在备注上写明用途,由成本会计随时抽查。
3、工单指定完工管理。
保证方法:已确定不再做的工单,应立即做指定完工的处理。
可由生管人员在每月末月结前,通过工单委外管理子系统中的“工单明细表”,查询出未完工的工单,再逐一核对实际情况,进行指定完工的作业。
4、落实余料退库作业。
保证方法:指定完工的的工单,余料必须做退库的处理,同样可由生管通过工单委外管理子系统中的“工单明细表”,对指定完工的工单的用料情况进行核对,核对完后。
由生管打印出当月未完工的“工单明细表”,在上面签字,传给成本会计,表示指定完工工单已处理完毕。
5、工单工时须正确。
保证方法:如果采用实际工时计算成本,车间管理人员必须保证每个工单工艺的工时录入正确,另外应注意:工时应是该工艺的有效工时,无效工时不应记录进去。
每月底,由生管或车间管理人员在工艺管理子系统中打印出“工作中心效率分析表”,将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进行核对,对于差异率较大的记录,应由车间管理人员仔细查核原因,并给出合理解释。
打印出的“工作中心效率分析表”由负责人员签字,转交给成本会计。
6、非工单用料之管理需明确。
保证方法:非生产性的用料,必须全部在库存管理子系统中用库存交易单录入,并注明领料部门及原因。
该类的领退料单,每月末,由库管转交给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应检查单据是否符合规定。
二、收集成本计算所需的所有原始凭证(进退货单、工单领退料单、费用领退料单、生产入库单等),成本会计在成本计算前,督促库管部门将这些单据完整及时地上交,并检核单据的正确性(单据时间与审核时间是否正确、是否审核、是否按流程签字等)
三、计算出当月的每个工作中心的人工与制费
1、在成本类科目的设置上,为便于统计,“制造费用”的科目最好按照工作中心进行设置,但“基本生产成本”的科目最好设置成一个科目,不必分明细。
2、在“月底成本计价”结束后,可以通过自动分录将库存管理子系统中的费用领退料单结转出相应的制造费用或其他费用的凭证。
并再将制造费用结转到“基本生产成本”的科目中。
3、根据会计总帐系统中的总帐或明细帐报表,统计出每个工作中心的人工与制造费用
四、成本计算的准备工作
1、帐务冻结
在“基本信息子系统—基础设置—设置进销存参数”中,作帐务冻结,如作7月份成本计算之前,将帐务冻结日设为7月31日。
2、执行“月底成本计价”
在“存货管理系统—期末处理—月底成本计价”中按“直接处理”,先作原材料的成本计价。
3、执行自动生成工单工时
如果工单工时是按实际工时统计,则在“成本计算系统—实际成本制—成本搜集—自动生成工单工时”中生成每张工单的工时,注意选择生成方式是按“生成记录生成”,日期期间为本月。
然后按“直接处理”
如果是按其他方式,如按“2.按工单工艺标准工时生成,3.按产品工艺路线
标准工时生成及 4.按实际产量当工时生成.”,则在“生成方式”选择相应的选项
如果未买工艺管理子系统,可由车间人员在成本计算系统的“录入工单工时”中每日录入工单的工时。
4、执行汇总工作中心工时
在“成本计算系统—实际成本制—成本搜集—汇总工作中心工时”中选择计算年月,然后按“直接处理”
5、收集工作中心制费并输入
在“成本计算系统—实际成本制—成本搜集—录入工作中心成本”中将总帐系统所统计出的每个工作中心的人工费用、制造费用手工录入到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当中。
6、在“成本计算系统—实际成本制—异常检视”中打印“成本异常检测表”和“无效工单领料明细表”,检查有无错误情况,如有错误,检查前端数据并进行调整。
五、计算生产成本
在“成本计算系统—实际成本制—成本计算—计算生产成本”中按“直接处理”计算出成本。
六、成本计算结果检核
1、在“成本计算系统—维护产品成本”中检核产品成本是否正确,
在“成本计算系统—维护工单成本”中检核产品成本是否正确
在“成本计算系统—产品成本分析表”中对产品的成本状况进行分析。
如果有维护标准成本,可将当月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这样更容易找出差异。
在“成本计算系统--直接原料分析表”,查询出产品的材料成本是否正确。
2、如果对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存在疑问,按照“查找当月产品成本—》当月该成品每张工单的成本---》针对有问题的工单查询该工单的领退料、生产入库、工单工艺”的顺序,一步步向上追溯,查找成本差异的原因。
3、如果产品的人工或制费有差异,先在成本计算系统的“录入工作中心成本”中查询工作中心的总人工与总制费是否有差异,并可追溯至会计总帐中的制造费用科目,检查相关制费的明细科目发生额在当月是否有异常的情况。
其次,在“工艺管理系统—工单工艺—录入工单工艺”中,将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进行比对,查核该张工单的工时是否有异常的情况。
4、如果发现材料成本有误,先在“工单委外子系统—管理报表—工单用料分析表”中对工单材料成本进行分析。
以分析是否是工单原料超耗产生的差异。
另外,针对这些原材料,在“存货管理系统—库存明细帐、库存明细表”中对原材料的库存交易进行追溯,查询是否是由于材料的进货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差异。
5、对上述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找出是操作者系统操作失误,还是实际
生产运作与材料采购中产生了异常状况,对于这些原因,应写出分析报
告,上报高层管理者。
七、月结
成本计算成分析调整完成后,在“存货管理系统—期末处理—月底成本计价”中对该月份进行月结处理
注意,:在成本计算模块中算出的是产品当月的生产成本,在成本计算后,系统会自动再计算一遍该产品的月加权成本,通过“存货管理系统—期末处理—维护品号每月统计信息”可以查询出该产品的月加权成本及交易统计情况。
八、切转凭证
在自动分录子系统中自动结转工单领料、工单退料、工单生产入库、委外进货成本、委外退货成本、销货成本、销退成本的凭证。
注意:1、在自动切转凭证时,注意选择单据日期(月初到月末),可以不选择单号,这样可以将上述所有单据均转成凭证
2、系统自动结转的金额,可以在“存货管理系统—期末处理—维护库存交易明细”中查询出来。
九、总帐对帐
将会计总帐的科目余额表与库存明细表进行核对,查询出存货性质的科目余额是否与库存明细表上所显示出的科目余额数值一致。
将会计总帐的“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与成本计算模块中的“工单在制成本明细表”进行核对,检查在制成本是否正确。
如果不一致,将会计总帐的明细帐与库存明细帐进行逐笔核对,查找出原因。
说明:如果成本计算正确,但是会计总帐的明细帐与库存明细帐还是不一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检查不一致的原因:
1、是否所有的前置单据均转为凭证:可以从自动分录模块的“单据自
动分录生成状况表”进行查询。
2、是否有相关存货性质的科目的手工凭证,这可以在总帐中进行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