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的“各家学说”是指()A. 医学理论的不同流派B. 中医各个学院的教学内容C. 医学研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D. 中医学的三大理论体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学说主张“阳气亢盛,阴气亏虚”?A. 四气学说B. 五行学说C. 六经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C3.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哪一学派的核心理论?A. 阴阳学派B. 五脏学派C. 望诊学派D. 针灸学派答案:A4. 中医学中的“寒热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B.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依据C. 中药的使用和配方原则D. 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答案:B5. 下列哪个学说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的气候相对应?A. 八纲学说B. 九候学说C. 六经学说D. 同病异治学说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
答案:元素2.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答案:对立统一体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等八个方面。
答案:表4. 中医学中的“卫气营血理论”是指卫气、营气、()和血液四种生理物质及其运行规律。
答案:津液5. 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主要将疾病的发生与()等因素联系起来。
答案:情志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
答: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认为自然界万物都可以归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心理情绪等方面相对应,通过五行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疾病发生的规律。
2. 请说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
答: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是如何分类疾病的?答: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表、里、气、血八个方面。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20套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六变”指。
10中医各家学说题(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1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2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1 •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A .《黄帝经》 B.《黄帝外经》 C.《扁鹊经》D .《扁鹊外经》E.《白氏经》2. 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黄帝经》 C.《难经》D .《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3. 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重视经络C .突出治法研究D .八纲辨证E .用章句法注释4. 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 .方有执 B.喻昌C•璐D .思邈 E.柯琴5. 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从正时分化出()。
A .易水学派 B.温病学派 C.滋阴派D .伤寒学派E.攻邪派6. 攻邪派的师祖是()。
A .宛丘 B.朱震亨C•元素D .东垣 E.吴又可7. 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 .东垣 B.薛己C•一奎D .献可 E.中梓8. 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 .朱沛文 B.唐宗海 C.锡纯D .恽树珏直.陆年9. 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A .子和 B.思邈 C.吴有性D •完素E 朱震亨 10•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 •《伤寒论指微》 D .《钱氏小儿方》11. 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A .完素B.元素D .东垣E 朱丹溪 12. “火热论”出自()。
A .《素问玄机原病式》C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E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13. 《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 .守真B.元素D .杲E 朱丹溪14. “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A .《局方发挥》 B.《金匮钩玄》 C.《格致余论》D .《伤寒论辨疑》 E.《脉因证治》15 .《科摘要》的作者是()°A .介宾 B.万全 C.龚廷贤 D .吴有性 E .薛己16.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 A .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C .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 D.为人身之大主E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一奎对命门的认识 ?()A .命门为两肾间动气B .命门属坎中之阳)° B.《婴孺论》C.《颅囟方》E.《小儿药证直诀》)°C •从正B.《宣明方论》D.《三消论》)°C.子和)°C .命门为人体生生不息之根D .命门对人体呼吸有重要作用E .命门寄相火18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作者是()。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三)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朱丹溪强调“阳有余,阴不足”,旨在告诫世人()A.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B.真阴之气不足,应加以滋养C.抑制相火,保护真阴D.阳动阴静,阳亢易治,阴虚难疗E.不见所欲,使心不乱2.朱丹溪认为,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属()A.食郁B.湿阻C.血郁D.痰证E.气滞3.对产后诸疾,朱氏认为当()A.大补气血B.滋阴降火C.调理脾胃D.调理肝肾E.调畅气机4.提出“百病兼痰”的著名观点的医学家是()A.刘完素B.朱丹溪C.李杲D.张从正E.张元素5.关于郁证的病位,丹溪接受李杲脾胃为升降之枢的观点,认为()A.凡郁皆在上焦B.凡郁皆在中焦C.凡郁皆在下焦D.凡郁皆在肝胆E.凡郁皆在肺胃6.提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的医家是()A.朱丹溪B.王履C.戴思恭D.王纶E.李中梓《二)B型题A.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B.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C.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D.肝阳宜升,脾阳宜降E.心火宜升,‘肾气宜降1.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水火言()2.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五脏言()3.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气血言()A.胸胁痛,脉沉涩B.动则喘,寸口脉沉滑C.瞀闷,小便赤,脉沉数D.周身走痛或关节疼,遇阴寒则发,脉沉细E.暖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4.气郁者()5.湿郁者()6.痰郁者()7.热郁者()8.食郁者()(三)X型题1.丹溪的著作,有()A.《格致余论》B.《局方发挥》C.《金匮钩玄》D.《本草衍义补遗》E.《脉因证治》2.朱丹溪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内容包括()A.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B.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C.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D.阳亢易治,阴虚难疗E.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3.相火之部位,丹溪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脏,肝藏血而肾藏精,肝肾之精血为相火之物质基础。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二)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攻邪学派以下列何人为代表人物()A.张景岳B.叶桂C.张从正D.许叔微E.孙思邈2.《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张元素B.张志聪C.张子和D.戴思恭E.许叔微3.张从正认为天之六气是()A.风、寒、暑、湿、燥、火B.风、寒、暑、水、燥、火C.风、寒、水、火、燥、湿D.寒、暑、风、水、燥、热E.风、寒、水、火、暑、湿4.张从正认为地之六气是()A.雾、雨、露、雹、冰、雪B.雾、雨、露、雹、冰、泥C.雾、露、雨、泥、冰、雪D.雾、雨、水、泥、冰、雪E.雾、露、泥、雹、冰、雪5.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A.酸、苦、甘、辛、咸、涩B.酸、苦、淡、辛、咸、涩C.酸、苦、甘、辛、咸、淡D.酸、苦、甘、涩、淡、咸E.酸、苦、甘、涩、淡、辛6.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气液宣通为贵E.血气流通为贵7.张子和认为,“凡上行者皆吐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此列()A.追泪B.引涎C.漉涎D.泄气E.嚏气8.张子和用吐法治杂病头痛,常用的方剂是()A.瓜蒂散B.葱根白豆豉汤C.稀涎散D.吐风散E.常山散9.张子和治痰食积滞,常用的方剂是()A.常山散B.稀涎散C.瓜蒂散D.吐风散E.葱根白豆豉汤10.首先提出:“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的医家是()B.李杲C.张从正D.薛己E.喻昌11.张子和认为投补剂治虚证,应该是()A.脉脱下虚,气血不足B.脉脱下虚,精气不足C.脉脱下虚,精血不足D.脉脱下虚,无积无邪E.脉脱下虚,津液不足12.下列医家中,善于运用以情胜情疗法的是()A.刘完素B.张子和C.孙一奎D.喻昌E.叶桂13.张子和指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其中“实,,是指()A.正实B.邪实C.气实D.血实E.腑实14张子和提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的医家是()A.孙一奎B.张景岳C.李中梓D.赵献可E.薛己2.张景岳论真阴之脏是指()A.心B.肾C.肝D.命门E.脾3.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得最多的莫如()A.熟地B.当归C.白芍D.生地E.黄芪(二)B型题A.左归丸B.右归丸C.六味丸D.八味丸E.一贯煎1张景岳治疗真阴肾水不足,自制()2.张景岳治疗元阳虚衰,自制()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阳非有余,阴亦不足”C.“阳常有余,阴本不足”D.“阳非有余,阴非不足”E.“阳常有余,阴非不足”3.朱丹溪提出()4.张介宾提出()(三)X型题1.张景岳医学著作有()A.《类经》B.《类经图翼》C.《类经附翼》D.《景岳全书》E.《质疑录》2.张景岳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有()A.阴阳一体思想B.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C.阴阳的常与变D.阳非有余,阴亦不足E.阳常有余,阴常不足3.在五行之中,张景岳最为重视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4.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重点论述了真阳的重要,阐发了“阳非有余”的论点。
他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论证()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命门之辨”5.张景岳从几个方面对真阴作了阐发()A.真阴之象B.真阴之用C.真阴之病D.真阴之治E.真阴之脏6.张景岳称命门者()A.为水火之府B.为阴阳之宅C.为精气之海D.为死生之窦E.为精血之海、元气之根7.张景岳喻为“治世之良相”的两药是()A.熟地B.人参C.黄芪D.当归E.白芍8.张景岳提出在治疗上也有常变之别,下列哪些属于治疗中的变法()A.以寒治热B.以热治寒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虚则补之二、填空题1.张景岳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和最为突出。
2.张景岳对阴阳虚损的治疗提出了____的法则,指出“善补阳者,,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之五行学说名词解释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单选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A.炎上B.稼穑C.润下D.从革E.曲直2.何曰润下A木 B火 C土 D金 E水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A.生长B.生化C.承载D.受纳E.稼穑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A.从革B.寒凉C.沉降D.隶杀E.收敛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A.六腑之大肠B.五体之皮毛C.五志之恐D.五化之绞E.五色之白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A.五脏之脾B.六腑之胃C.五志之喜D.五官之口E.五气之湿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A.比较B.演绎C.模拟D.试探E.反证法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A.ホ为水之于B.水为木之母C.火为土之母D.土为金之子E.火为木之孑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A.金为木之所不胜B.水为土之所不胜C.木为水之所不胜D.火为水之所胜E.木为金之所胜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A.木旺乘土B.土壅木郁C.木不疏土D.木能克土E.抑木扶土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A.”客色”胜”主色”B.色脉相符C.”主色”胜”客色”D.生色之脉E.以上都不是17.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青B.喜食酸味C.易怒D.目赤E.脉洪18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赤B.喜笑无常C.喜食酸味D.舌赤E.脉洪19.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黄B.口泛甜味C.唇淡无华D.多唾E.肌肉消瘦20.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黑B.善恐C.易骨折D.流涎E.耳聋21.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白B.易悲C.爪甲枯槁D.鼻塞E.流涕22. 以下何项不是”克”的异常:A.制化B.相乘C.相侮D.反侮E.反克23. 以下不属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木旺乘土B.土虚ホ乘C.木火刑金D.水不涵木E.土虚水侮24. 以下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A.肝火犯肺B.肾病及肝C.心病及肝D.脾病传肺E.肺病及肾25. 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都不是26、五行中,“火”的“所不胜”之行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27.五行中,“木”之“所胜”为A木 B火 C土 D金 E水28. 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A.母病其气有余而乘其子B.子病其气有余而乘其母C.其气有余则乘己所胜D.其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E.其气不及则己所胜者侮而乘之29. 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A.子病其气亢盛,反侮其母B.母病其气不足,子反侮母C.其气有余,则侮己所胜D.其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轻而侮之E.以上都不是30..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无法克制它,反而受其反向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31、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32 ”肝火犯肺”是属于:A.子病犯母B.克C.乘D.侮E.母病及子33肝气犯脾属于A.子病犯母B.克C.乘D.侮E.母病及子34 脾病传肾是属于: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病及母3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是属: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木D.母病及子E.孑病犯母36 .水气有余导致土气哀弱的传变关系属于:A.制己所胜B.侮所不胜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D.己所胜轻而侮之E.以上都不是37. 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A.惊胜恐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E.思胜恐38 .就肺来说对肺的生理联系在五行学说中属于:A.生我B.克我C.我生D.我克E.反克39. 下列不是说明病理变化的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五行制化D.传其所胜E.传所不胜40.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41 .按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42. 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来确定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引火归原C.滋水涵木D.扶土抑木E.佐金平木43.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44.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B.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45. 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滋水涵木C.金木相生D.佐金平木E.益火补土46.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47. ”实则泻其子”的方法一般是指:A.肝旺泻肺B.肝火泻心C.肾实泻脾D.心实泻脾E.肺实泻肾多选1.“木曰曲直”可引申为A、开泄B、炎热C、升发D、条达E、舒畅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 ”水日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A.肾开窍于二阴B.肾开窍耳C.肾主水D.肾主纳气E.肾藏精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取象比类法D.推演络绎法E.比较法5.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C.皮、鼻、口、胃、长D.宫、脾、黄、思、甘E.长夏、湿、中、歌、哕6.下列属于金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鼻、皮、毛、收、悲C.皮、鼻、口、胃、长D.商、辛、白、哭、悲E.秋、西、咳、燥、收7.下列属于火行的是:A.爪、筋、皮、肉、苦B.舌、脉、喜、夏、长C.喜、鼻、口、胃、长D.苦、赤、长、暑、南E.夏、小肠、舌、笑、忧8.下列属于木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目、筋、怒、呼、握C.皮、筋、口、胃、长D.春、东、风、青、生E.角、酸、东、胆、目9.下列属于水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冬、膀胱、耳、骨、恐C.冬、鼻、口、胃、长D.恐、呻、栗、耳、冬E.北、寒、藏、黑、咸10.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A.思胜恐B.惊胜思C.悲胜怒D.怒胜扰E.恐胜喜11. 疾病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传变时,病情较轻浅的是: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相乘方向传变D.相侮方向传变E.肺病及肝12.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乘的是:A.木有余则土来乘之B.金有余则火来乘之C.木不足则金来乘之D.火不足则水来乘之E.金不足则木来乘之13. 所谓五行相乘,是指:A.气有余,则制己所胜B.气不及,己所胜者轻而侮之C.气有余,侮所不胜D.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E.子有余反侮其母14. 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A.金不足则木来侮之B.木有余则土来侮之C.金有余则火来侮之D.木不足则金来侮之E.水不足则火来侮之1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A.扶弱B.补母C.抑强D.泻子E.母子双补16. 下列哪些说法不确切:A.”克我”者是”所不胜B.五行相克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C.相克即相胜太过 D.相乘即是正常制约 E.相侮是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17 .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A.五行的生克乘侮B.五行的生克规律C.五行的乘侮规律D.五行的特性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18. 五行的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A.金有余则火来侮之B.土有余则能侮木C.土不足则水来侮之D.水不足则火来侮之 E.木不足则金来侮之19. ”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A.生化作用B.滋润作用C.承载作用D.收敛作用E.受纳作用20. ”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B.肺病及肝C.母病及子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21. 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是:A.培土制水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22.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A.肝病及脾B.脾病及肾C.心病及肾D.肝病及肺E.肺病及肝23.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A.肝病色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 E.肾病色黑见沉脉24.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脾病及心E.肝病及心25. 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A.木和火B.土和水C.木和金D.水和金E.水和火26.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肝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青色B.喜食酸味C.两目干涩D.头发稀疏E.爪甲枯槁27.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赤色B.口泛甜味C.舌尖红赤D.急燥易怒E.齿槁耳聋28.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黄色B.口味苦C.耳鸣耳聋D.二便不利E.牙齿枯槁29..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B.采用中和和类比的思维C.擅长哲学思维D.强调功能联系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30.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A.视外揣内B.类比C.比较D.演绎E.试探与反证填空1.(尚书。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的医家是()A.孙一奎B.张景岳C.李中梓D.赵献可E.薛己2.张景岳论真阴之脏是指()A.心B.肾C.肝D.命门E.脾3.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 用得最多的莫如()A.熟地B.当归C.白芍D.生地E.黄芪(二)B型题A.左归丸B.右归丸C.六味丸D.八味丸E.一贯煎1张景岳治疗真阴肾水不足, 自制()2.张景岳治疗元阳虚衰, 自制()A.“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B.“阳非有余, 阴亦不足”C.“阳常有余, 阴本不足”D.“阳非有余, 阴非不足”E.“阳常有余, 阴非不足”3.朱丹溪提出()4.张介宾提出()(三)X型题1.张景岳医学著作有()A.《类经》B.《类经图翼》C.《类经附翼》D.《景岳全书》E.《质疑录》2.张景岳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有()A.阴阳一体思想B.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C.阴阳的常与变D.阳非有余, 阴亦不足E.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3.在五行之中, 张景岳最为重视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4.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 重点论述了真阳的重要, 阐发了“阳非有余”的论点。
他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论证()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命门之辨”5.张景岳从几个方面对真阴作了阐发()A.真阴之象B.真阴之用C.真阴之病D.真阴之治E.真阴之脏6.张景岳称命门者()A.为水火之府B.为阴阳之宅C.为精气之海D.为死生之窦E.为精血之海、元气之根7.张景岳喻为“治世之良相”的两药是()A.熟地B.人参C.黄芪D.当归E.白芍8.张景岳提出在治疗上也有常变之别, 下列哪些属于治疗中的变法()A.以寒治热B.以热治寒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虚则补之二、填空题1.张景岳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 以和最为突出。
2.张景岳对阴阳虚损的治疗提出了____的法则, 指出“善补阳者, ,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 ,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新选.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1.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
A.《黄帝内经》B.《黄帝外经》 C.《扁鹊内经》D.《扁鹊外经》E.《白氏内经》2.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3.孙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
A.方证同条,比类相附B.重视经络C.突出治法研究 D.八纲辨证E.用章句法注释4.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
A.方有执B.喻昌C.张璐D.孙思邈E.柯琴5.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张从正时分化出( )。
A.易水学派B.温病学派C.滋阴派D.伤寒学派E.攻邪派6.攻邪派的师祖是( )。
A.张宛丘B.朱震亨C.张元素D.李东垣E.吴又可7.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
A.李东垣B.薛己C.孙一奎D.赵献可E.李中梓8.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
A.朱沛文B.唐宗海C.张锡纯D.恽树珏直.陆彭年9.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A.张子和B.孙思邈C.吴有性D.刘完素E.朱震亨10.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
A.《伤寒论指微》B.《婴孺论》 C.《颅囟方》D.《钱氏小儿方》 E.《小儿药证直诀》11.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东垣E.朱丹溪12.“火热论”出自( )。
A.《素问玄机原病式》B.《宣明方论》C.《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D.《三消论》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13.《儒门事亲》的作者是( )。
A.刘守真 B.张元素C.张子和D.李杲E.朱丹溪14.“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 )。
A.《局方发挥》B.《金匮钩玄》 C.《格致余论》 D.《伤寒论辨疑》E.《脉因证治》15.《内科摘要》的作者是( )。
A.张介宾B.万全C.龚廷贤D.吴有性E.薛己16.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二)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的医家是()A.孙一奎B.张景岳C.李中梓D.赵献可E.薛己2.张景岳论真阴之脏是指()A.心B.肾C.肝D.命门E.脾3.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得最多的莫如()A.熟地B.当归C.白芍D.生地E.黄芪(二)B型题A.左归丸B.右归丸C.六味丸D.八味丸E.一贯煎1张景岳治疗真阴肾水不足,自制()2.张景岳治疗元阳虚衰,自制()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阳非有余,阴亦不足”C.“阳常有余,阴本不足”D.“阳非有余,阴非不足”E.“阳常有余,阴非不足”3.朱丹溪提出()4.张介宾提出()(三)X型题1.张景岳医学著作有()A.《类经》B.《类经图翼》C.《类经附翼》D.《景岳全书》E.《质疑录》2.张景岳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有()A.阴阳一体思想B.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C.阴阳的常与变D.阳非有余,阴亦不足E.阳常有余,阴常不足3.在五行之中,张景岳最为重视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4.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重点论述了真阳的重要,阐发了“阳非有余”的论点。
他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论证()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命门之辨”5.张景岳从几个方面对真阴作了阐发()A.真阴之象B.真阴之用C.真阴之病D.真阴之治E.真阴之脏6.张景岳称命门者()A.为水火之府B.为阴阳之宅C.为精气之海D.为死生之窦E.为精血之海、元气之根7.张景岳喻为“治世之良相”的两药是()A.熟地B.人参C.黄芪D.当归E.白芍8.张景岳提出在治疗上也有常变之别,下列哪些属于治疗中的变法()A.以寒治热B.以热治寒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虚则补之二、填空题1.张景岳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和最为突出。
2.张景岳对阴阳虚损的治疗提出了____的法则,指出“善补阳者,,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三)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三)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朱丹溪强调“阳有余,阴不足”,旨在告诫世人()A.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B.真阴之气不足,应加以滋养C.抑制相火,保护真阴D.阳动阴静,阳亢易治,阴虚难疗E.不见所欲,使心不乱2.朱丹溪认为,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属()A.食郁B.湿阻C.血郁D.痰证E.气滞3.对产后诸疾,朱氏认为当()A.大补气血B.滋阴降火C.调理脾胃D.调理肝肾E.调畅气机4.提出“百病兼痰”的著名观点的医学家是()A.刘完素B.朱丹溪C.李杲D.张从正E.张元素5.关于郁证的病位,丹溪接受李杲脾胃为升降之枢的观点,认为()A.凡郁皆在上焦B.凡郁皆在中焦C.凡郁皆在下焦D.凡郁皆在肝胆E.凡郁皆在肺胃6.提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的医家是()A.朱丹溪B.王履C.戴思恭D.王纶E.李中梓《二)B型题A.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B.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C.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D.肝阳宜升,脾阳宜降E.心火宜升,‘肾气宜降1.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水火言()2.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五脏言()3.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气血言()A.胸胁痛,脉沉涩B.动则喘,寸口脉沉滑C.瞀闷,小便赤,脉沉数D.周身走痛或关节疼,遇阴寒则发,脉沉细E.暖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4.气郁者()5.湿郁者()6.痰郁者()7.热郁者()8.食郁者()(三)X型题1.丹溪的著作,有()A.《格致余论》B.《局方发挥》C.《金匮钩玄》D.《本草衍义补遗》E.《脉因证治》2.朱丹溪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内容包括()A.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B.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C.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D.阳亢易治,阴虚难疗E.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3.相火之部位,丹溪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脏,肝藏血而肾藏精,肝肾之精血为相火之物质基础。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辨证”?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以下哪些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F. 风答案:A B C D E5.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治标不治本C. 治未病D. 对症下药答案:A C D三、判断题6.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答案:正确7.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答案:正确8.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9. 简述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和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的。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来分析病因、病机,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调和阴阳、补母泻子等。
10. 描述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治疗原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望诊: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
- 闻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来了解病情。
- 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
- 切诊:通过脉诊来了解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医生会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治疗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论述题11. 论述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挑战。
答案: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能够帮助患者调和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着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C.里证攻下里热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E.里证清热解毒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BCE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二、名词解释题1.河间学派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刘完素研究运气;重视小运主气;从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的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特点;了解其正常与失常;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并增加了燥邪致病病机;使运气学说与临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3.亢害承制论3.这是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认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4.六气皆从火化说4.刘完素强调风、燥、湿、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三、填空题1.刘完素认为;表证惟有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才是正治..2.阳热郁遏于表;刘完素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开发其郁结..3.表证兼有内热的;刘完素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表里双解之剂;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散、或天水、凉膈各半散;以散风壅、开结滞..7.对热毒极深;甚至阳厥极深者;刘完素用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或与大承气汤配合应用..1.D刘河间治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者;用黄连解毒汤清余热..9.对里证的治疗;刘氏或攻下里热或清热解毒;或养阴退阳10.邪在半表半里者;刘完素宗仲景法;以小柴胡汤和解之..11.刘完素认为;“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12.刘完素把消渴分为消渴、消中、肾消三种..13.刘完素说:“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4.ACDE刘完素对消渴病的治疗主张是补肾水、除燥热、泻心火、济津液..四、判断题1.刘完素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有“热病用河间”之说..1.对..刘河间开创了用辛凉、甘寒药物治疗火热病证的方法..2.刘完素重视大运客气..2.错..刘完素研究运气学说;重视小运和主气..3.刘完素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对..4.刘完素的观点以“清热养阴”为中心..4.错..刘河间的观点以清热泻火为中心..5.风邪为病;刘完素创立防风通圣散治之..5.错..刘河间治表证兼有内热;用表里双解法;代表方是防风通圣散..7.养阴退阳;刘氏运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隔散..7.对..养阴退阳的治法;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凉隔散等为刘河间之常用方..8.刘完素对素问六十一种杂病一一提出了治疗方药..五、简答题1.简述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1.答: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点:1重视小运主气..2从六气的属性特点;研究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变化..3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和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把脏腑病机和运气学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4为病机十九条补充了燥邪致病病机;即“诸涩枯涸;于劲皴揭;皆属于燥”..2.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2.答:河间学派是以金元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擅长;善用寒凉药物..3.简述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疗方法..3.答:表证当汗解;惟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当阳热郁遏于表;则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等开发其郁结..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辛热解表;可加入黄芩、石膏、知…母、柴胡、地黄、芍药、桅子、茵陈、葱白一豆豉等;或以甘草、滑石、葱、豉等药发散甚妙..表证兼有内热的;又当表里双解;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或用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里证治法有三:里热郁结可下;当用承气汤之类;刘氏创立的三一承气汤;亦可应用..热毒极深;当清热解毒;可用清热解毒汤;或与承气汤合用..下后热盛;当清解余热;可用黄连解毒汤..若热极失下;残阴欲绝当养阴退阳;可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五、问答题1.刘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什么本气虚实是如何变化的1.答: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肺气清;心气热、肝气温、脾气湿、肾气寒..如果脏腑的虚实发生了变化;则脏腑相应之气亦陡之而异..如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可见;脏腑虚则脏腑本气向相反方向变化..这样;从腑腑的寒热温清燥湿之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的特点;就可以了解脏腑的太过与不及了..2.刘河间对“亢害承制”理论是如何认识的2.答:刘河间认为运气的承制关系;是维持其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所以他认为五行之理;甚则无以制之;则造化息;这与内经“害则败乱”的认识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河间还注意到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还有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由于五运之气的偏亢过度;就要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如湿气过甚而见筋脉强直;即“湿极反兼风制之”的现象;所以他说:“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故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谓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俗未知之;认似作是;以阳为阴;失其意也..”他将“亢害承制”的意义延伸于病机中;指出临床有似是实非的假象..3.试述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的学术观点..3.答:刘完素对病机的认识;尤其重视火热为病;形成了以“火热论”为中心的学术观点..对于风、燥、湿、寒诸气与火热的关系;提出了着名的“六气皆能化火”之说..他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既然风、湿、燥、寒与火热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风、湿、燥、寒诸气为病可以化生火热;而火热为病又可产生风、湿、燥、寒诸证;六气之中;火热即成为中心..其治疗也重视诸气与火热的关系..如风邪为病;创立防风通圣散;一以祛风;二以泻火;盖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之故..这是河间“六气皆能化火”的观点..一、选择题一A型题1.李杲升阳散火汤区别于一般辛温解表法的关键所在是;方中用A.甘温之品升阳益气B.大量的辛温解表药C.辛凉辛温药并用D.升麻、柴胡升提脾胃清气E.酸甘药化阴敛阴;寓收于散1.E李杲升阳散火汤治疗血虚或胃衰过食生冷;遏郁阳气所致的发热证;所以收散并用..2.李杲提出内伤头痛的临床特征是AA.头痛时作时止B.头痛不止;必待表解头痛方罢C.头痛如裹;肢体困重D.头痛而胀;口渴欲饮E.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3.李杲认为阴火与元气的关系是AA.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B.相互依存;缺一不可C.消互消长;保持平衡D.相互转化;互为基础E.互为因果;一损俱损3.A李杲继承内经少火与壮火的有关阐述;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4.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BA.升阳益胃汤B.补中益气汤C.沉香温胃丸D.补气升阳和中汤E.清神益气汤5.李杲说:“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此处下焦包络之火的含义是指A.下焦胞宫之火B.肝肾妄动的相火C.胸中包络之火D.阴盛格阳而上越的虚火E.下焦离位的相火上干心包络5.E李杲说:“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6.李杲升阳散火法的首选方剂是CA.火郁汤B.九味羌活汤C.升阳散火汤D.补中益气汤E.补中益气汤加味二B型题A.李中梓B.赵献可C.李杲D.朱丹溪E.张介宾1.在论述阴阳升降问题时;强调阳升阴降;重视阳气升发的医家是C2.在论述阴阳升降问题时;强调阴升阳降;重视阴血升补;阴阳比和的医家是D2.D朱丹溪重视气降血升;火降水生;人体阴气上升阳气下降..A.脾升胃降B.脾气的升发C.脾阴的升发D.通降胃气E.胃火的清降3.李杲论脾胃升降的特点是重视B4.叶桂论脾胃升降的特点是重视DA.枳术丸B. 枳术汤C.三一承气汤D.补中益气汤E.人参益气汤5.李杲创制的着名方剂是D6.张元素创制的着名方剂是A三X型题1.李杲论内伤寒热的临床特征是ACEA.蒸蒸躁热;得凉则止B.鼻寒壅塞;呼吸不畅C.恶寒得温则止D.寒热并作E.言语声音怯弱1.ACE李杲认为内伤寒热的特征为:蒸蒸躁热得凉则止;恶寒得温则止;言语声音怯弱..2.李杲提出脾胃虚弱;阴火上冲;郁于脾土;充斥于肌表而不能发泄之证的临床表现是A.四肢发困热B.肌热C.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D.筋骨间热E.表热如火燎于肌肤2.ABDE李杲提出脾虚火郁;不能发泄之证的临床表现是: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和表热如火燎于肌肤..3.以下哪几项是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的认识ABCA.脾胃为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B.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为健康之本C.人体之气名称虽多;皆为胃气之异名D.胃属阳土;脾属阴土E.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4.李杲与王好古学术观点相同之处是EA.重视内伤B.重视外感发病C.重视脾胃D.重视肾命E.认为致病的重要因素是人体本气虚损5.李杲治内伤热中证用甘温除热;烦热不退;烦扰不止者;主张在方中少加A.知母B.黄柏C.黄连D.生地黄E.朱砂安神丸5.BD李杲治内伤热中证烦扰不止者;方中少加黄柏、生地黄以泻火养血..6.李杲认为内伤热中证的病机主要是ADA.气火失调B.气血不足C.脾肾亏损D.升降失常E.阴阳失调二、名词解释题1.阴火1.渊源于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之文..“阴”在内经中是“内”或“里”的互词;阴虚即里虚;指内伤脾胃;中气不足..阴火是指由于内伤脾胃;中气不足;中焦湿浊下流;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气化不行;郁而生热的内伤发热..因为下焦是阴气所主;而肾间又有湿热邪气;故李杲称之为阴火..他说:“阴气盛;并从其为害之所及;名之谓“阴火”..2.内伤热中证2.内伤热中证多出现于脾胃内伤疾病的早中期;由于内伤脾胃;阴火内潘而产生的一系列热象之证称为内伤热中证..3.甘温除热3.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大热的方法..如气虚发热症见身大热有汗;渴欲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者;用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甘温除热..三、填空题1.李杲脾胃论学说的主要论点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2.李杲认为内伤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情志所伤..3.李杲论述内伤热中证的主症是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4.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升阳益气对脾胃药物的运用和处方..即便也有间用苦寒降火的方法;也仅仅是配合与权宜之计..5.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之法;约有两大端;即甘温除热;升阳散火6.李杲补中益气汤中;用量最大的药是黄芪;作用是补脾益肺..7.李杲认为升胃气和降阴火;是相反相成的;不过在掌握上;升发是主要的;潜降是权宜的8.李杲强调补中益气汤中;除湿热烦热的三味圣药是人参、黄芪、甘草..四、判断题1.补土派的先导者李杲;在他的代表作脾胃论中;创制了“甘温除热法”;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对2.李杲既重视脾胃之气的升发;也强调脾胃之气的潜降..2.错..李杲重视脾胃清阳之气的上升;阴火的潜降..3.李杲论“气火失调”病理中的气是指“阳气”;火是指“邪火”..3.错..李杲论气火失调;是指人体元气和阴火的关系失调..4.李杲提出;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宗气;此六者;皆胃气之异名..4.错..李杲认为元气、谷气、营气、清气、卫气、上升之气皆胃气之异名..5.李杲认为脾胃内伤;湿浊下流;致阴火上冲的发热表现为骨蒸潮热..5.错..骨蒸潮热为阴虚发热的特征..6.李杲将头痛时作时止;手心热;手背不热作为内伤热中证区别于外感病的证候特征..6.对..李杲认为内伤头痛的特点是疼痛时作时止;发热以手心热而手背不热为主..7.李杲的着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8.李杲对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不能充实皮毛;阴火盛于表而不能发泄之证;治以升阳益胃汤..8.错..李杲治疗“肺之脾胃虚”用升阳益胃汤..五、简答题1.简述李杲所论内伤热中证的发病原因..1.答:李氏认为内伤热中证致病原因;一是饮食不节;由于饮食损伤脾胃;脾气不升;元气损亏;气与阴火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而生热;二是劳役过度;过分疲劳亦可耗伤脾气;导致升降失常而生内热;三是精神刺激;情志过度;能资助心火;心火为邪火;壮火耗伤元气;损伤脾胃而致内伤..他还强调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往往由于精神刺激伤及五脏;而后脾胃之气受损;再加饮食劳倦所伤而发病;除此之外;还指出身体素弱者;更易发病..2.简述李杲所论内伤与外感发热的不同机理..2.答:内伤热中证的发热恶寒是由于内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及元气阴火的关系失调所致..脾胃受损;则不能正常生化元气;升阳布精;上焦心肺间阳气不足;不能布散卫气;温煦体表;但见风寒或居处阴冷;便恶寒..发热则是元气不足;脾湿下流;内塞于下焦;使肾间阴火上冲头面;旁彻皮毛而致发热..而外感的发热恶寒是因风寒外束;闭塞皮毛;使卫阳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表闭而恶寒..3.简述李杲学说对后世的影响..3.答:李氏在中国医学史上;首开专题研究脏腑学说之先河;此后便形成补土一派;李氏主张以补脾升阳;扶正为主;增强体质的治疗思想;实为后世温补学派之肇始..明代薛立斋、李中梓、张景岳等;都在继承李氏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建树;使脾胃学说内容更臻完善;从而形成中医治病;注重脾胃这一根本治疗思想;其他如丹溪虽为滋阴派;但他治杂病;亦善学东垣;极重胃气;汪石山也继承东垣学说;喜用参芪;叶天士为温病学家;亦在东垣基础上;创胃阴学说;使脾胃学说更为完备..六、问答题1.试述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的论述..1.答:1李氏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而元气必赖胃气充足;方能生成..元气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因此元气实际上是胃气的异名;本质是元气必须依赖于胃气;充分强调了元气与胃气的不可分性..<2生命是永恒运动的;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元气的升降出人;而元气与胃气不可分;因此升降出人是否活跃;实际上取决于胃气充足与否;因此;脾胃便是调节人体元气升降出人的枢纽..3脾胃调节元气升降出人的关键是脾的升阳布精;只有脾气生发;元气布散;升降正常;生机活跃;方能脾湿不生;阴火敛藏;如果脾湿下流;元气衰微;生机不旺;阴火便会乘机上冲;内伤发热诸症即随之而生;故李氏特别强调脾胃升发阳气这一主导方面..2.李杲认为内伤热中证的主要病机是什么2.答:李杲认为元气与阴火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内伤热中证的病理变化;就在于气与火的关系失调..元气不足时;阴火则亢盛;若元气充沛;阴火自然敛降;阴火愈炽;元气愈被耗伤..这种阴火是病理之火;正是内经所说的“壮火食气”..因而内伤热中证病机关键是元气与阴火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同时李氏还认为脾胃是元气升降运动的枢纽..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便会发生种种疾病..如常见的内伤发热恶寒一证;正由于阳气不升;不能卫外而恶寒;而脾湿下流;阴火上冲;则导致发热;故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失调;是内伤热中证的又一重要病机..3.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用药法度是什么3.答:李氏注重脾气升发的一面;治疗上突出表现为善于运用补脾升阳药物;组方两大法度是强调甘温除热与升阳散火;而用苦降药是权宜之计..所谓甘温除热;是用参、芪、术、草等药温补脾气;使脾气充足;元气布散;不生脾湿;不致脾湿下流;阴火上冲;内热便不会产生;因此说甘温可除大热;这是治疗关键;升阳散火是在甘温补脾药中;结合具有升提透散功能的药物;常用升、柴、葛根等;补中升阳能使脾胃之气易于升发;元气随之旺盛;则阴火敛降;虽不用泻火之药而烦热自除;因此称为升阳散火法..这是治本之法;益脾而阴火自降;这是李氏治内伤热中证的两大法度..4.李杲脾胃论的不足之处是什么4.答:李氏以脾胃统论;这就忽略了脏腑各有特点..不能统以补气升阳一法来概括脾与胃的治疗;也不能以喜升、喜温、喜补包括脾与胃全部生理特性..实质上;李氏所论的脾胃;仅指脾的生理、病理、证治而言;脾与胃在生理上一升一降;一纳一运;一燥一润;在病理上则阳道多实;阴道多虚..李氏关于胃腑宜降、宜通、宜润的生理病理证治还不够明确..其次;就补益脾胃一法而言;胃腑的虚损;除胃气不足外;尚多见胃阴损伤一证;治疗宜凉、润、清、通;补益胃津..这一点经过叶天士的补充才完整;因此;“脾胃论”应包括东垣的补脾升阳论及叶天士的养胃益阴论在内;始得完备..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哪一着作非王好古所着A.阴证略例B.医垒元戎C.本草述D.此事难知E.汤液本草2.王好古认为导致“阴证”的关键因素是A.外感寒湿B.内伤饮冷C.误服凉药D.房室伤肾E.内已伏阴3.王好古指出“阴证”出现身热、面赤等症状时;其脉象为A.脉细而弱B.脉大而中空C.脉沉而微D.脉沉而数E.脉细无力4.王好古治疗“阴证”;主张A.温养脾胃B.温养脾肾C.温养肾命D.温养心肾E.温补心肾5.王好古在继承张元素、李杲两家学说的基础上;重视A.三阴证B.三阳证C.三焦辨证D.卫气营血辨证E.脏腑辨证6.王好古治疗发热恶寒;腰背强硬;头项不舒等症的代表方剂是A.调中丸B.黄芪汤C.白术汤D.补中益气汤E.神术汤7.王好古认为判断疾病的真假和病理的转归;须明辨A.口渴之有无B脉象C.舌象D.汗出与否E.神气8.王好古认为阴证服温热药后烦躁极甚、发渴欲饮的病机是A.阳从外脱B.阳气外达C.阴津复伤D.阴阳离决F_.阴阳交争二B型题A.少阴肾经B.少阴心经C.厥阴肝经D.太阴脾经E.太阴肺经1.王好古认为若面青或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2.王好古认为若面红或赤或红赤;脉浮沉不一;细而弱者;伤在3.王好古认为若面黄或洁;或黄洁俱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在A.脾胃虚寒B.阳从内消或阳从外走C.服四逆汤后;烦躁而渴;大小便秘涩者D.脾肾两虚E.外感寒湿雾露之表证4.王氏创制的神术汤;治疗5.王氏创制的调中丸;治疗6.王氏创制的已寒丸;治疗A.附子B.肉桂C.干姜D.附子、于姜E.附子、白术7.王氏认为中焦虚或中焦寒盛;逼阳外走;宜用8.王氏认为少阴阳虚阴盛;宜用9.王氏认为脾肾两虚;宜用三D型题I.王氏治疗阴证;最喜用的药物是A.肉桂B.附子C.干姜D.乌药E.硫黄2.王氏创制调中丸;主治A.脾胃不和B.阳从外走C.中焦胀满D.土虚木横E.阳从内消3;王氏治疗阳从内消或阳从外走的代表方剂有A.神术丸B.调中汤C.黄芪汤D.附子散E.白术散4.王好古自制方剂的特点有A.善用成方B.味少量轻C.注重健脾温阳D.注重补肾温阳E.注重脾肾双补5.王好古使用外治法治疗阴盛格阳证的方法有A.热醋炒麸注布袋中;熏蒸脐下B.灸关元、中极C.灸神阙、气海D.干姜、石决明为末;津唾调敷手心E.针刺人中四X型题1.下列哪些不是王好古的着作A.此事难知B.癍论萃英C.医学启源D.阴证略例E.证治要诀2.王好古指出“阴证”的常见症状有A.身表凉B.四肢冷。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1.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A.《黄帝内经》B.《黄帝外经》 C.《扁鹊内经》D.《扁鹊外经》E.《白氏内经》2.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3.孙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
A.方证同条,比类相附B.重视经络C.突出治法研究 D.八纲辨证E.用章句法注释4.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方有执B.喻昌C.张璐D.孙思邈E.柯琴5.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张从正时分化出( ).A.易水学派B.温病学派C.滋阴派D.伤寒学派E.攻邪派6.攻邪派的师祖是( )。
A.张宛丘B.朱震亨C.张元素D.李东垣E.吴又可7.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李东垣B.薛己C.孙一奎D.赵献可E.李中梓8.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
A.朱沛文B.唐宗海C.张锡纯D.恽树珏直.陆彭年9.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A.张子和B.孙思邈C.吴有性D.刘完素E.朱震亨10.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伤寒论指微》B.《婴孺论》C。
《颅囟方》D.《钱氏小儿方》 E.《小儿药证直诀》11.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东垣E.朱丹溪12.“火热论"出自( )。
A.《素问玄机原病式》B.《宣明方论》C.《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D.《三消论》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13.《儒门事亲》的作者是()。
A.刘守真 B.张元素C.张子和D.李杲E.朱丹溪14.“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 )。
A.《局方发挥》B.《金匮钩玄》C。
《格致余论》 D.《伤寒论辨疑》E.《脉因证治》15.《内科摘要》的作者是( ).A.张介宾B.万全C.龚廷贤D.吴有性E.薛己16.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刘完素研究运气,重视小运主气;从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的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特点,了解其正常与失常;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并增加了燥邪致病病机,使运气学说与临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亢害承制论
三、填空题
1.刘完素认为,表证惟有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才是正治。
2.阳热郁遏于表,刘完素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开发其郁结。
3.表证兼有内热的,刘完素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表里双解之剂,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散、或天水、凉膈各半散,以散风壅、开结滞。
7.对热毒极深,甚至阳厥极深者,刘完素用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或与大承气汤配合应用。
(三)X型题
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
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
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4.ACDE刘完素对消渴病的治疗主张是补肾水、除燥热、泻心火、济津液。
四、判断题
1.刘完素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有“热病用河间”之说。
1.对。刘河间开创了用辛凉、甘寒药物治疗火热病证的方法。
2.刘完素重视大运客气。2.错。刘完素研究运气学说,重视小运和主气。
3.刘完素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对。
4.刘完素的观点以“清热养阴”为中心。4.错。刘河间的观点以清热泻火为中心。
5.风邪为病,刘完素创立防风通圣散治之。
5.错。刘河间治表证兼有内热,用表里双解法,代表方是防风通圣散。
7.养阴退阳,刘氏运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隔散。
7.对。养阴退阳的治法,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凉隔散等为刘河间之常用方。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
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
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
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
1.D刘河间治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者,用黄连解毒汤清余热。
9.对里证的治疗,刘氏或攻下里热或清热解毒,或养阴退阳
10.邪在半表半里者,刘完素宗仲景法,以小柴胡汤和解之。
11.刘完素认为,“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
12.刘完素把消渴分为消渴、消中、肾消三种。
13.刘完素说:“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
3.这是《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认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4.六气皆从火化说
4.刘完素强调风、燥、湿、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C.里证攻下里热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E.里证清热解毒
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
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BCE)
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
二、名词解释题
1.河间学派
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
“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
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
8.刘完素对《素问》六十一种杂病一一提出了治疗方药。
五、简答题
1.简述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1.答: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点:(1)重视小运主气。(2)从六气的属性特点,研究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变化。(3)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和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把脏腑病机和运气学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4)为病机十九条补充了燥邪致病病机,即“诸涩枯涸,于劲皴揭,皆属于燥”。
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
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
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
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
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
A.张景岳 B.王好古 C.张洁古 D.刘完素 E.朱肱
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C.温 D.湿 E.燥 E.热 A.寒
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
2.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
2.答:河间学派是以金元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擅长,善用寒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