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王列第十一章纪录片的编辑PPT课件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王列第十一章纪录片的编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8d17414693daef5ef73ddc.png)
表现性编辑常用的组接方式
1、对比式组接 对比式组接通过不同视听形象的组接对比,形成某种印象或结论。对比 的要求是对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视形象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差异性,缺 乏可比性或差异微小的形象,难以构成对比效果。同类差异或异类共性 都可构成对比。
运动镜头都有起幅、落幅。起幅、落幅画面在运动镜头的动态中,又是 相对静止的部分。因此,可以利用它作为缓冲因素。
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的三种情况
前后两个画面 都是运动镜头
前一个画面 是运动镜头, 后一个画面 是固定镜头
前一个画面都是固定 镜头,后一个画面是
运动镜头
景别匹配因素
同内容、同时空画面组接,需要画面景别多样,需要不同景别匹配。
③ 叙事性编辑重视纵向组接画面叙事,大体按事件(故事)的发生、发展、 深入、结束的顺序租借画面,结构作品,对横向结构和时空跳跃的组接趋 谨慎态度。
④ 叙事性编辑的技巧重视的是镜头的记录、揭示功能,几个镜头连接在一起 时,在时间上是连续进行,在空间上是一个整体(即便不是同一空间)。
叙事编辑的结构方式
缓冲因素包括
1、主体动作缓冲 对主体动静状态不同的画面的组接,为了连贯起见,还要遵循“动接动”、 “静接静”这一基本规律。前一组画面主体是动态的,后一组画面主体是相对 静止的。 2、运动镜头缓冲 运动镜头的画面是动态的,固定镜头的画面是静态的,二者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同样存 在着动与静的关系。
运动镜头的缓冲因素
② 叙事性编辑是按叙事蒙太奇的法则来对所拍摄的素材进行处理的,它出于 叙事的目的,按事件的情节发展逻辑和时间顺序来对所拍摄的素材进行结 构。
叙事性编辑的特点
① 叙事性编辑常用来处理动作的连接,交代不同场面的转换和报道事件的进 展,因此在效果上一般都追求节奏上的明快。
第七章 纪录片的编辑
![第七章 纪录片的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b6ddd1e8f8c75fbfc77db2cd.png)
八 纪录片的后期制作
后期的制作包括很多步骤:做场记、听写同期声和采访
内容、制订编辑大纲、确立叙述结构、设计叙事的节奏,完 成粗剪和细剪。在这个过程中,音频部分的处理同时进行。
节奏的把握
因为纪录片主要是对现实生活的纪录,其节奏通常会有两个 特点 一是以现实生活为基调的纪录片比起虚构片中的故事来说,
并且运用编辑和音响来增进其观念的发展;
美国电影史家埃里克"巴尔诺认为纪录片作者“和故事片
艺术家不同,他不专心于创作,他通过对自己所发现的东西
进行选择和并列而表现他自己。 荷兰伊文思:“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 来的历史”。
《现代电视纪实》(朱羽君,1998):电视纪录片的核心含
义应该是要求以真实地记录人类的生活,以现实的原始内容为基 本素材结构,它虽也可以有艺术手法,但语言本体必须保证素材
1、问题的设计
2、提问的时机 3、倾听也是交流,不语也是采访
4、采访的环境
5、采访者的角色定位
七 纪录片的拍摄
纪录片界的许多同仁都有这样的观点:纪录片的成败,70% 取决于拍摄。足见拍摄这个环节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位置 。
1、怎样才是好的纪录片摄影
2、摄影风格与内容的匹配 3、镜头的叙述能力 4、长镜头该有多长 5、声音的采制 6、空镜头 7、情感的投入 8、保持原生态 9、三脚架 10、磁带、电池的合理安排
节奏会相对比较慢
二是主要把握现实生活本身的内在节奏。而这种对于节奏的 把握,靠的是对于生活感受和理解。
纪录片的还原生活的节奏,随着片子叙述视点的不同,会有不同
的表现形态。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叙述者作为“经历者”的节奏。这种节奏形态是把叙述者作
为生活的亲历感受者,在纪录片中的表现就是作者还原生活本身
第十一节、如何进行纪录片分析
![第十一节、如何进行纪录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3c10d9b9f3f90f76c61b4d.png)
画面
• 纪录片评画面主要是评论它的影像的符号 性,纪录片的符号是具有隐喻含义的元素。 找出一个你认为非常具有寓意的、有象征
性的影像符号去评论。
>>
0
>>
1
>>
2
>>
3
>>
4
>>
纪实性
• 纪录片纪实性的叙事方法 • 第一种是在表现生活时,尽量不要加过多 的修饰和强调,而是选择大量真实生活细 节来展现生活和人物。 • 第二种叙事方法是表现作者的心理情绪, 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写意镜头来唤起观 众的心理体验。
• 《江南》《舌尖上的中国》
>> 0 >> 1 >> 2 >> 3 >> 4 >>
要求能将所见纪录片分类
• • • • • • 以上说到的7种纪录片要学会分类 凡是讲新闻事件的就是时事纪录片 凡是讲历史的就是历史纪录片 凡是讲人物的就是传记纪录片 讲地方、风景、城市就是人文地理片 讲舞台演出的就是舞台纪录片
>>
0
>>
1
>>
2
>>
3
>>
4
>>
细节
• 细节就是影视作品的血肉,它的内容就是 由一个一个小的细节来组成的。细节可以 让影视作品更生动。更加容易打动观众。 • 细节在影视作品中起着刻画人物性格,展 示内心情感,增强可视性的作用。而且还 可以增强真实感、现场感、强化感染力, 还可以深化主题。
电视节目制作与版权交易合同
![电视节目制作与版权交易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1d7a175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c.png)
电视节目制作与版权交易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以下简称“制作方”):乙方(以下简称“版权方”):第一章定义1.1 电视节目:指甲乙双方合作制作的,包含但不限于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视听作品。
1.2 版权:指甲乙双方对电视节目所享有的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一切权利。
第二章合作内容2.1 制作方负责电视节目的策划、拍摄、制作、后期制作等环节。
2.2 版权方负责电视节目的版权管理、推广、发行等环节。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3.1 制作方权利3.1.1 制作方享有电视节目的制作权、发行权、播放权等权利。
3.1.2 制作方有权对电视节目进行修改、剪辑、合成等创作性处理。
3.2 制作方义务3.2.1 制作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质量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3.2.2 制作方应保证电视节目的内容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不得含有不良信息。
3.3 版权方权利3.3.1 版权方享有电视节目的版权收益权。
3.3.2 版权方有权对电视节目进行推广、发行。
3.4 版权方义务3.4.1 版权方应协助制作方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必要的素材、资料等。
3.4.2 版权方应保证电视节目的版权清晰,不存在纠纷。
第四章经济条款4.1 制作方应支付给版权方的版权使用费为人民币___元。
4.2 制作方应在___日内支付版权使用费。
第五章争议解决5.1 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5.2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3 本合同的签订地为中国___市。
5.4 本合同的争议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第六章合同期限6.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年,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
6.2 合同期满后,如双方同意续约,应签订书面续约协议。
6.3 在合同期限内,除非双方协商一致,否则任何一方不得提前解除或终止本合同。
第七章版权归属7.1 电视节目的著作权归制作方所有。
2019年10月11日纪录片的创作完整
![2019年10月11日纪录片的创作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f5d4b0a79ec3d5bbfc0a7437.png)
第二节 理解与熟悉
一、对选题的充分理解 3、受众视点 3)潜在市场:那些经常收看性质类似的节目的观众 4、营销视点 考虑制作周期、制作成本、投入产出 5、国际交流视点
第二节 理解与熟悉
二、与投资方的充分沟通 1、政治利益
2、商业利润 三、故事线索的发现与材料收集 (一)故事线索的发现
1、利用媒体资源:如报纸、广播、因特网以及一 些内部交流资料 2、道听途说 3、有关人士的反馈提供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中叙事者大于叙事作品中的 人物。叙事者通常要比他故事中的人物知道的多。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有利于叙事者运用自己全职全 能的优势,全方位的叙述客观事实。
纪录片的叙事视角
4、编辑型全知视角
既能够以旁观者的姿态叙述或者评论事件,又 可以深入人物内心,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形态下的 全知视角,可以称为编辑型全知视角。
先去采访拍摄,然后剪辑成片, 最后配以解说、音响等
列出结构提纲,再据此列出拍摄 提纲。(适合纪录片创作,最理 想的制作方法)此处画重点
第三节 影片构思与设计
三、纪录片的制作方法与提纲的编写
2、解说词写法 1)对位写法 解说与画面内容一致,但不重复。
2)写意法 画面对解说表现的内容不是很一致,不是实写, 而是一种写意、联想,往往使用空镜头。
3)反衬法或对立写法
声画展示的不是同一内容,画面增加了电视的信息含量, 有力地表现主题,尤其是在回忆过去悲惨的、落后的、 凄凉的等反面事情方面,用反衬法非常合适。
第三节 影片构思与设计
三、纪录片的制作方法与提纲的编写 3、拍摄提纲内容 1)阐明主题 2)确定主要内容 3)形成大致的段落层次:开头、主体、过渡、结 尾等 4)确定风格式样:文学性、新闻性、叙事性、情 感性 5)确定综合处理方式 体现同期声、音乐、音响和解说词综合处理效 果,特别是重点段落、高潮部分
新闻广播业务第一章
![新闻广播业务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d726f42a8956bec0975e389.png)
中国传媒大学精品课程
程安排
第一章 电视新闻概述 第二章 电视新闻报道取材原则 第三章 电视新闻的策划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 第五章 电视现场报道 第六章 电视新闻摄影 第七章 电视新闻编辑 第八章 电视新闻写作 第九章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第十章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第十一章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电视采访与写作》, 赵淑萍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画面编辑》, 何苏六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新闻实务》, 傅俊卿 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现场制作》, 刘日宇、杨士颖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摄影构图艺术》,李兴国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电视新闻摄影》,任金洲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电视画面语言》,朱羽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播电视新闻教程》,安德鲁博伊德,新华出版社 《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特德怀特 ,新华出版社 《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 张骏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电视纪实》,朱羽君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新闻编辑教程》,周勇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电视时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陆晔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视新闻语言学》,黄匡宇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重大新闻现场直播》李东生主编,北京出版社(跨世纪电视丛书)
2、评论类新闻节目 、
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 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 评论集体或电视机 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 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 示的意见和态度,它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 示的意见和态度,它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
3、新闻杂志类节目 、
杂志节目顾名思义是借鉴杂志多栏目的编排 方式, 用不同栏目、板块构成整体节目, 方式, 用不同栏目、板块构成整体节目,这是一 种节目的传播形式,不同栏目、 种节目的传播形式,不同栏目、板块可以承载不 同内容。它既可以深度报道, 同内容。它既可以深度报道,也可以 对新闻事实 进行评述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9b45a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e.png)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86504课程名称:纪录片创作英文名称:Documentary Production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纪录片作品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旨在建立学生对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纪录片的专业实作能力与技巧。
以辅导学生分组作业的方式,从实践中学习纪录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前期计划、拍摄与剪辑等。
让学生在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能运用纪录片这一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based on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of documentary and supplemented with contemporary documentaries as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s. Group assignments on practical production will also help students to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carry out of a completed documentary projec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学生的专业创作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学生需将摄影剪辑采访等基础专业知识运用到纪录片的制作当中,并最终小组团队合作完成一部纪录片。
学生在本阶段需培养1专业策划能力:能够进行资料搜集与田野调查,培养对生活的观察与洞见;能找到生活中值得拍摄纪录片的题材与人物。
2 专业制作能力:能在前期有清晰的策划思路,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各种信息并调整拍摄方案,能够对纪录片进行专业的拍摄与剪辑制作,能够团队协作与良好分工。
3美学实践能力:了解纪录片文本、符号、美学与社会文化意涵,具备相关美学涵养与艺术能力,关注地区、族群、性别与阶级等议题。
《传播叙事》-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叙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87601c35901020206409c93.png)
《传播叙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062课程名称:传播叙事英文名称:Cross Media Narrativ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旨以叙事理论为基础,探讨叙事的基本构成,说明传播媒介如何用故事向社会讲述人生经验、传递文化共识、诠释事件意义。
课程设计涉及口语传播、视觉修辞、影音和新媒体传播,引领学生熟悉了解每一种传播类型的叙事技巧和结构。
同时,学生应掌握通过故事叙事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课程因为是在大三学生下学期,后半段将结合学生考研等进一步进修和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加入理论学习。
英文简介:Based on narrative theory,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xplore the basic structure of narrative, and explain how the media use stories to tell life experience to the society, convey cultural consensus, and interpret the significance of events. The course design involves oral communication, visual rhetoric, audio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and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leading student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narrative skills and structure of each communication type.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promo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rough story narr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以学生具备叙事内涵基础能力为教学目标。
纪录片提案范文
![纪录片提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c0f338195f312b3069a5cf.png)
1.求~纪录片的策划方案一、选题2. 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3. 核心内容、事、人、现象4. 思维程度、启迪、诉求5. 背景(社会、人文、历史)6. 把握度7. 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二、人物1. 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2. 人物——困难——呈现真相3. 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4. 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三、拍摄中可行性1. 场景表、发生事件2. 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3. 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4. 意外——象征性意义四、情节考虑1. 情节转折2. 主要抗争点、矛盾3. 如何平衡关系?态度?4. 拍摄可行性这个是提纲一、市场环境/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二、活动目标群体三、活动介绍(时间、地点)四、活动主题五、活动所需道具/物料六、活动宣传媒体资源七、活动执行计划(时间/内容/负责人)八、活动费用预算2.关于传承的纪录片的策划文案《电线的灾难》——地球二十年后会升高三度温度,人类将在再二十年后全人类灭绝。
——诗人村子不是吓你地球的黑夜在白天出没地球的七月将替换春季到底喜马拉雅圣山上的水何时流干干枯的长江上竖立着几座发电站用于乞丐们逃荒作用我坐在家里电脑前看着这吞人的机器手却停不下来停不下来的死亡从身后一步一步逼迫一步一步逼迫我们讲出真心的话一步一步紧逼我们将来灭绝的事迹一片沙漠上哪片从你身上掉下来的骨头拿给小孩子们充饥电线你不如此刻杀死我省的地球去动手省的他自己都要疼痛老半天呢妈妈妈妈妈妈救我救起一个孩子救起就算一个孩子(还未受到污染)。
3.纪录片拍摄方案、策划怎么写恩首先祝你成功.cn/jiemu/ShowClass.asp?ClassID=30说一下格式吧策划选题缘由目的意义思路风格===========================纪录片策划文案一、选题2. 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3. 核心内容、事、人、现象4. 思维程度、启迪、诉求5. 背景(社会、人文、历史)6. 把握度7. 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二、人物1. 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2. 人物——困难——呈现真相3. 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4. 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三、拍摄中可行性1. 场景表、发生事件2. 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3. 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4. 意外——象征性意义四、情节考虑1. 情节转折2. 主要抗争点、矛盾3. 如何平衡关系?态度?4. 拍摄可行性4.谁能帮我写一篇电视纪录片的策划文案啊触角要广泛深入社会,要生动、真实、非理论性的表现出来,不能是历史的简单陈述,要能引发思考,思考中国近代教育的今天与昨天相比有了哪些进步,思考我们当下的教育与世界教育存在着怎样的差距,深入思考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读书笔记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f47800802020740be1e9b6a.png)
该书在一版序中写道:纪录片的制作就如恋爱和做生意一样,是要经过尝试与失败,在实践中学会的,而并不是书力所能及的。
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第三版)【美】Alan Rosenthal 著张文俊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内容简介本书结合作者长期从事纪录片编导、制作与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杰出成就,以创作理念为主线,配以经典和翔实的实例,全面阐述和探讨了纪录片从创意、制作到发行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如纪录片创意与选题、项目建议书的编写要领、调研内容与方法、片子架构、导演的职责、采访、实地拍摄、解说词的写作、编辑方法与复杂性、预算分析、制片与筹资途径、问题与挑战等等,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与技法;不仅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且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影视编导与制作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从业人员及专业人士的难得的、高水准的参考手册与实用指南。
作者简介Alan Rosenthal,生于英格兰,曾就读牛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制作过六十余部影视片,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
著作包括《感受一下耶路撒冷:一位犹太影片制作者的回忆录》(Jerusalem,Take One:Memoirs of a Jewish Filmmaker)、《为什么是文献片?》(Why Ducudrama?)和《纪录片的新挑战》(New Challeges for Documentary)等。
曾获皮博迪新闻奖和国际纪录片协会学术成就奖。
曾在斯坦福大学、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学院任教,同时也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通讯学院的资深教授。
近期进行的项目主要是在耶路撒冷、伦敦、纽约等。
最新的影片是《阿道夫〃艾希曼:绝密回忆录》(Adolf Eichmann:The Secret Memoirs)。
目录三版序二版序一版序译者序第1章引言第一部分从创意到初稿第2章准备第3章开始工作第4章建议书的写作第5章调研第6章片子构架第7章开始初稿写作第8章初稿的完成第二部分前期制作第9章预算与合同第10章前期制作调查第三部分制作第11章导演准备第12章导演采访第13章实地拍摄第四部分后期制作第14章编辑第15章最终解说词的写作第16章成片第五部分特例第17章纪实电影第18章文献片第19章历史纪录片第20章家庭片第21章工业片与公关片第22章为了生存第23章问题与挑战附录一小时片长的电视纪录片预算第1章引言该部分重要讲述了,他写书的初衷和一些别的想法。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 王列 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 王列 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67fdc67acaaedd3383c4d391.png)
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关系
① 屏幕空间和屏幕形象的塑造而言,画面与声音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② 就表达情绪而言,由于声音与画面各自担任的职能及其自身的多样性,就 决定了不同的声画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绪和意义。
声音的编辑
声音的编辑是指纪录片中的人声(解说词、采访同期声)、音乐、音响 (模拟音响、同期声效果音响)的选配,组接以及三者之间综合处理的 技巧。
第四节 节奏把握
节奏的概念
节奏,是各种时间艺术的特性,也是影视作品的一种特性。是体现作品 思想内容所需要和创作者艺术追求的动感效果,表现有限时间(长度) 里作品结构布局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并营造艺术悬念、冲突和某种特 定氛围、意境的有效手段。 节奏不是超然独立存在的,而是由内容产生,并仅仅为内容服务的艺术 技巧和形式。节奏美感是内容美的具体表现。
主要节奏形态
1、外部节奏 外部节奏是由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产生的节奏。
2、内部节奏
内部节奏是由情节发展内在矛盾冲突或人物的内心情绪起伏而产生的节 奏,可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及场面调度和剪辑手法来实现。
外部节奏与动感视觉的对应关系
1、景别与动感 ① 大景别(远、全景),视野广阔、蕴含丰富。 广阔视野中的动体,动感相 对较弱。
3、交叉结构 围绕一个事件,以两条以上的发展线索齐头并进,交响式汇聚于纪录片 的主题中。 4、平行结构 用交替插入属于各自情节片段的办法,同时从正面展开两条以上的情节 线索,以便于它们在对比的发展中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关联。 5、辐射结构 叙事围绕一个主题分别朝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
第一节 表现性编辑
表现性编辑的目的
人声的编辑
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词和采访同期声是人声的两种最主要的形式。解 说词要准确、明朗、生动,少而精,不能过满。同期声是纪录片风格的 一个重要体现,它既是谈话人的自我塑造,又是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作 品结构形式的基础。
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
![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d26f259fe53a580216fcfe94.png)
第三章 电视策划流程
第一节 信息资料的采集 (一)反馈信息 Feedback
反馈形式 民意调查 收视率图表 观众来信 行业会议 热线电话 广告指数
创新性原则是指电视节目策划者必须时刻以创新 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去修 改现有的节目,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颖性
(一)创新的策划理念源自策划者的创新思维 1. 创作的求异性 2. 思考的系统性 3. 操作的灵活性
第二章 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
第二节 策划的创新性原则 (一)创新的策划理念源自策划者的创新思维 在具体运用中通常表现为 • 风险性 1. 时间性 2. 个体性 3. 主动性
1) 手段创新 2) 包装创新
4. 人员创新
第二章 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
第三节 策划的效益性原则 (一)效益性与双轨制 (二)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优 1. 成本观念 2. 市场调研
1) 选题调研 2) 反馈调研 3) 同业调研
第二章 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
第四节 策划的机动性原则 (一)机动性原则因节目类别的不同而变 1. 策划的思路因节目具体特性不同而不同 2. 策划中对特别情况的应变和处理 (二)计划外机动的实施内容 1. 机动方案 2. 机动设备 3. 机动组织(人员)
第一章 为电视编导画像
三、编导制作后期的任务 1、撰写文稿 2、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要求 3、指导电视片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 意、节奏、风格 4、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使用 5、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
第一章 为电视编导画像
第三节 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
一、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 二、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 1、专业素质:对视听要素的理解能力及统筹 组织视 听要素的能力 2、社会素质:组织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 3、政治素质及文化素质 4、受众意识
纪录片作品的拍摄提纲范文
![纪录片作品的拍摄提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68d97489eb172ded63b7f0.png)
纪录片作品的拍摄提纲范文电视节目分析的写法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者一段电视散文、纪录片等等。
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节目的总的认识看法。
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节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节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节目的整体特点等等。
大约写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
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节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
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1. 节目内容。
2. 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
3. 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
4. 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
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
第四部分:再次结合节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
电视片分析提纲1. 电视片内容概括占总分10%2. 本片的思想教育意义占总分10%3. 艺术特色总说(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等)占总分20%4. 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占总分25%5. 艺术特色细节(两、三点精彩细节)占总分20%6. 缺点与不足占总分10%7. 结束语占总分5%电视节目分析范文题目一:观看电视散文《边城印象》,并对此片作出分析,1000字左右。
给心灵找一个家——电视散文《边城印象·凤凰》评析凤凰,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一个有着动人故事的地方。
电视诗歌散文《边城印象》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再现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
这部电视诗歌散文成功的将凤凰的美景与电视艺术相结合,达到了景色与电视画面相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完整word版)《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0612cf5901020206409cb7.png)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纪录片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使用教材:《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课程简介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纪录片》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新闻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文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
【高俗读书笔记】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高俗读书笔记】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d45392431126edb6f1a1066.png)
演得利用各种论点及证据让他的看法说得通 三,若论点无一定对错,为争取观众信服,导演除提供实际证据外,常会诉诸观众
情感 四,企图说服观众做一个抉择
做分段分析表:每场戏如何营造因果?何时哪场戏明白主角的目的?目的如何通过行为设 计?连接各场戏原则是什么?
注意杰出技巧:论点将让某些重要技巧浮现。
论文结构: 介绍:背景或鲜明举例,导出论点。 内容:论据。最强有力的写在最后。 结尾:重述论点,讨论寓意。可用较独断口吻,以引言、历史背景或片中母题(一句台词
第六章 剪辑:镜头之间的关系
剪辑基本选择及控制范围: 镜头 A 与 B 间的图形关系:可通过相似性或差异性使两镜头内的图形产生关系 镜头 A 与 B 间的节奏关系 镜头 A 与 B 间的空间关系 镜头 A 与 B 间的时间关系
连续性剪辑:隐形 轴线系统策略:空间从属于剧情 正反打:不需视线顺接 视线顺接 空间表现法:确立——打散——重新确立
第十一章 电影评论:范例分析
《持摄影机的人》:维尔托夫对电影看法的论证式影片。反对叙事形式和采用专业演员,偏 好以摄影技巧和剪辑影响观众观影经验,不反对场面调度。
分析论文:通常 5~15 页。主要分析电影各部分如何有系统组成一电影。有剧情叙述,更仔 细深入。
如何决定文章议题?
高俗·读书笔记
发展论点:什么地方难忘?抓得住你还是饱受干扰?价值在哪?展示清楚观点了吗?有不 平凡冲击吗?有重要寓意吗?回答即论点。
高俗·读书笔记
高反差布光:制造高对比度、明显且暗的阴影。灯光较硬,补光减弱或取消。“明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画面编辑
一、画面组接的连贯
(一)逻辑因素 1、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客观规律性。根据逻辑关 系组接画面,也就是按照画面所表达的内容的客观 规律来组接,要根据观众看画面时思维的规律来组 接,使画面的视觉形象就像现实生活里所发生的一 样,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连贯、流畅。 2、逻辑组接的分类
(1)现实生活本身的逻辑。主要是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
第四节 节奏的把握
一、节奏的概念与主要节奏形态
(一)节奏的概念 节奏,是各种时间艺术的特性,也是影视作品的 一种特性。是体现作品思想内容所需要和创作者艺 术追求的动感效果,表现有限时间(长度)里作品 结构布局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并营造艺术悬念、 冲突和某种特定氛围、意境的有效手段。
4、人声的具体剪辑方式
(1)声音和画面同时出现。 (2)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3)声音和画面同时出现,但声音却是从低过渡到 正常位置。 (4)画面结束在前,把声音适当地延后。 (二)音响的编辑 音响,又习惯称为“现场声”,包括环境声、自 然声、人的欢笑声等等。 现场声的普遍作用是渲染氛围和传达情绪,能有效 地阐释画面,使视觉形象的某种深层蕴含通过声音表 现出来。纪录片中的现场声还有传达信息的作用。
(三)表现性编辑常用的组接方式
1、对比式组接
对比式组接通过不同视听形象的组接对比,形成 某种印象或结论。对比的要求是对比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可视形象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差异性,缺乏可比性或 差异微小的形象,难以构成对比效果。 同类差异或异类共性都可构成对比。
2、喻比式组接
喻比式组接是常用的表现性编辑的组接手法之一。 通过两种形象画面组接,产生一定的喻比效果,从而 说明某些不具备具体形象又不宜直接说明的特定抽象 含义。
二、画面组接与接点的选择
(一)动作剪接点 动作剪接点,以画面中人物(或动作)的形体动 作为基础,选择动作的开始、进行中,或是动作的结 束来做剪接点。
电视纪录片往往采用单机一次性的拍摄方法,不 主张对人物动作的重复拍摄。在后期编辑中,一般 的要求是选择动作点,要能够使画面在长度上完整 表现人物某一个动作的全过程,或者运动过程中一 个相对完整的阶段。
来组接。
(2)电视的视觉思维。按照观众的思维规律,即视觉逻辑
组接,使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从心里感受到连贯通顺,这是 从逻辑因素保证画面连贯性的另一依据。
(二)缓冲因素
缓冲因素是通过画面主体运动动作的强调,运动 方向等的缓冲和过渡,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动 接动”、“静接静”,这是组接画面时的基本规律, 是指以画面主体相似的动态或静态作为连贯组接的 因素。
一是前后两个画面都是运动镜头。 二是前一个画面是运动镜头,后一个画面是固定镜头。 三是前一个画面都是固定镜头,后一个画面是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都有起幅、落幅。起幅、落幅画面在 运动镜头的动态中,又是相对静止的部分。因此, 可以利用它作为缓冲因素。
(三)景别匹配因素
同内容、同时空画面组接,需要画面景别多样, 需要不同景别匹配。 景别匹配,要尽量有角度变化,以增加视觉信息。 在画面的选择中,还应考虑画面之间色彩、影调的 和谐性。
3、交叉结构
围绕一个事件,以两条以上的发展线索齐头并 进,交响式汇聚于纪录片的主题中。 4、平行结构 用交替插入属于各自情节片段的办法,同时从 正面展开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以便于它们在对比 的发展中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关联。 5、辐射结构 叙事围绕一个主题分别朝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
二、表现性编辑
(一)表现性编辑的目的
3、象征式组接
象征式组接是一种镜头组接对应关系,也具阐释和联 想作用,是以具体形象对应上下情节所涉及之情之理, 利用某种视觉形象来代表作品中的特定含义、内容, 具有集中、简练、形象化的意义。 4、烘托式组接 烘托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对中心情节、事件关键处进 行铺陈、渲染、夸张、描绘,或使中心情节、关键形象 突显,或营造某种意境增强诗意,或酝酿某种情绪、观 点、主张,目的是揭示被烘托情节的深层蕴含。 5、重复式组接 重复式组接运用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画面和声 音)的反复出现,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二)情绪剪接点 情绪剪接点,以人物的心理情绪为基础,根据人 物情绪以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外在表情的夸张、 渲染,在镜头长度的把握上,一般要放长一些,以 “宁长勿短”的原则来处理。 (三)节奏剪接点
节奏剪接点使用的镜头一般是没有人物语言的镜 头,它以事件内容发展进程的节奏线为基础,根据
内容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来灵活 地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接。
1、主体动作缓冲
对主体动静状态不同的画面的组接,为了连贯起 见,还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这一基本规 律。前一组画面主体是动态的,后一组画面主体是 相对静止的。
2、运动镜头缓冲
运动镜头的画面是动态的,固定镜头的画面是 静态的,二者相接,也同样存在着动与静的关系。 在两个不同状态的画面之间要寻找缓冲、过渡的 因素。 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的三种情况:
4、叙事性编辑的技巧重视的是镜头的记录、揭示功能, 几个镜头连接在一起时,在时间上是连续进行,在空 间上是一个整体(即便不是同一空间)。
(二)在纪录片便集中对叙事处理的结构方式:
1、线性结构
纪录片的唯一发展线索就是按时间顺序和情节 逻辑逐步发展开的一系列事件场景。 2、逆向结构
按照一种戏剧性的规则,叙事的空间自由地从 现在跳回过去,又从过去返回今天,来逐一地展示 各个不同空间事物的存在状态和事件的发展状态, 从而使各个不同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
(2)注意录音话筒的方向、角度和距离,选择最佳 录音点。 (3)人声与环境音响强度的比例一般保持在7:3上 下,不得干扰主信息传播。
(4)要尽量保证讲话内容的连贯性,在必须剪辑的 地方,要找上下两段内容的承接点或不同点进行 剪辑。 (5)在较长的同期声讲话段落中,常常在讲话的中 间插入与讲话内容相关的照片、图片和资料镜头, 以丰富讲话内容,拓展信息量,既可以将同期声 转作画外音处理。
3、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的内容, 它们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表现同一含 义。声画对位的结果会产生声画原来各自并不具备的 某种新寓意,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象征、比喻 等效果,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声画对位与声画分立的区别在于分析问题的角 度不同,前者是内容上的对比,后者主要是形式上 的差异。
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
◆内容提要:
一 、叙述性编辑与表现性编辑
二 、画面编辑
三 、声音编辑 四 、节奏编辑 五 、音乐的选配
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
编辑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就是有的放 矢地去选择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 事件,从典型化的采访个体中去感受普遍 的意义,选择富有形象化的故事和形象化 的语言艺术。
(三)音乐的编辑
电视纪录片中音乐的编辑的注意项: 段落过渡要自然,不要有明显的间断点;段落 不要分得太碎太短;配乐素材宜集中不宜过于分 散。
音乐的进、出要考虑规律的行进,开始的乐曲 一般宜用上行乐句,结束句宜用下行乐句,两段 音乐衔接处,要注意彼此之间调性上的关系。
二、声音的综合处理—声画组合
(一)声画组合的含义
2、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 互隔离,即声音和发生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 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形 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的形式,在新 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声画分立的直接结果是, 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使它从依附于形象的从属地位 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从而丰富了纪 录片的表现手段。
节奏剪接点的作用,是运用镜头的不同长度,来 创造一种节奏—或舒缓自如,或紧张激烈。在选择画 面节奏剪接点的同时,还要考虑镜头的画面造型特征、 镜头长度与解说词、音乐、音响的风格节奏有机结合 起来,以达到声画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声音编辑
纪录片中的声音,是指声音在纪录片中的艺术 存在,是与画面共同构筑屏幕空间和屏幕形象的 艺术形态。 电视纪录片中,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关系:
首先,屏幕空间和屏幕形象的塑造而言,画面与声 音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次,就表达情绪而言,由于声音与画面各自担任 的职能及其自身的多样性,就决定了不同的声画 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绪和意义。
一、声音的编辑
声音的编辑是指纪录片中的人声(解说词、采访 同期声)、音乐、音响(模拟音响、同期声效果音响) 的选配,组接以及三者之间综合处理的技巧。 (一)人声的编辑
C、交流型:即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一问一答的语言或 一群人的讨论语言,有较真实、较活跃 的现场气氛。 (3)对同期声的要求:
同期声讲话要简短、精练、通俗、口语化,要适 合讲话人的职业、年龄、身份。 如果讲话内容较长,可以采取分段剪辑,或者中 间改用画外音(即插入资料片、图片等)的办法。 3、人声录制的注意事项 (1)采访同期声的讲话现场环境应与讲话内容或人 物身份有一定连带关系,使环境中效果音响较好 地烘托内容,体现出现场真实感,并对讲话的中 心有所提示和引申。
声画组合是将画面和声音这两大类信息形成整 体,综合处理画面和声音,使画面和声 最终使电视作品成为一种相对完美的视听综合艺术。
(二)声画组合的方式 1、声画合一 声画合一,就是画面中的影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 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是吻合一致的。它的主 要作用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 染力。这种关系是纪录片创作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词和采访同期声是人声的 两种最主要的形式。解说词要准确、明朗、生动, 少而精,不能过满。同期声是纪录片风格的一个重 要体现,它既是谈话人的自我塑造,又是作品的主 要内容,是作品结构形式的基础。
1、解说词的选配
画面的特长在于形象塑造、细节描写等。解说 词的特长在于叙事说理,但它应该说明画面没有或 不可能说明的问题,而不能重复画面,还要有较多 的停顿和间歇。 2、对采访同期声的要求 (1)采访同期声是指画面上所出现的人物的同步话 语,它是一种直接的真实语言声音。 (2)采访同期声的不同类型: A、主动型:即以采访者或主持人身份出现的人物的 声音,用来讲述事实,发表议论。 B、被动型:即被采访者或被拍摄者的语言,用来讲观 点,解释疑问,是被采访者面对观众有直 接的交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