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交流型:即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一问一答的语言或 一群人的讨论语言,有较真实、较活跃 的现场气氛。 (3)对同期声的要求:
同期声讲话要简短、精练、通俗、口语化,要适 合讲话人的职业、年龄、身份。 如果讲话内容较长,可以采取分段剪辑,或者中 间改用画外音(即插入资料片、图片等)的办法。 3、人声录制的注意事项 (1)采访同期声的讲话现场环境应与讲话内容或人 物身份有一定连带关系,使环境中效果音响较好 地烘托内容,体现出现场真实感,并对讲话的中 心有所提示和引申。
注意:
1、叙事性编辑常用来处理动作的连接,交代不同场 面的转换和报道事件的进展,因此在效果上一般都追 求节奏上的明快。 2、叙事性编辑重视形态和动作的顺畅和连续性,重 视画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叙事性编辑重视纵向组接画面叙事,大体按事件 (故事)的发生、发展、深入、结束的顺序租借画面, 结构作品,对横向结构和时空跳跃的组接趋谨慎态度。
声画组合是将画面和声音这两大类信息形成整 体,综合处理画面和声音,使画面和声音既有各自 的表现特性,又达到声画协调、配合的高度统一, 最终使电视作品成为一种相对完美的视听综合艺术。
(二)声画组合的方式 1、声画合一 声画合一,就是画面中的影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 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是吻合一致的。它的主 要作用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 染力。这种关系是纪录片创作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一是前后两个画面都是运动镜头。 二是前一个画面是运动镜头,后一个画面是固定镜头。 三是前一个画面都是固定镜头,后一个画面是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都有起幅、落幅。起幅、落幅画面在 运动镜头的动态中,又是相对静止的部分。因此, 可以利用它作为缓冲因素。
(三)景别匹配因素
同内容、同时空画面组接,需要画面景别多样, 需要不同景别匹配。 景别匹配,要尽量有角度变化,以增加视觉信息。 在画面的选择中,还应考虑画面之间色彩、影调的 和谐性。
4、叙事性编辑的技巧重视的是镜头的记录、揭示功能, 几个镜头连接在一起时,在时间上是连续进行,在空 间上是一个整体(即便不是同一空间)。
(二)在纪录片便集中对叙事处理的结构方式:
1、线性结构
纪录片的唯一发展线索就是按时间顺序和情节 逻辑逐步发展开的一系列事件场景。 2、逆向结构
按照一种戏剧性的规则,叙事的空间自由地从 现在跳回过去,又从过去返回今天,来逐一地展示 各个不同空间事物的存在状态和事件的发展状态, 从而使各个不同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
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
◆内容提要:
一 、叙述性编辑与表现性编辑
二 、画面编辑
三 、声音编辑 四 、节奏编辑 五 、音乐的选配
第十一章 纪录片的编辑
编辑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就是有的放 矢地去选择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 事件,从典型化的采访个体中去感受普遍 的意义,选择富有形象化的故事和形象化 的语言艺术。
第一节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叙事性编辑与表现性编辑
纪录片的编辑方式依据其基本功能主要分为两 种:叙事性编辑和表现性编辑。 一、叙事性编辑
(一)含义
1、 叙事性编辑,根据片子的叙事要素来对素材进行分类、 裁剪和编织,力求把作者所要表达的叙事讯息(事件的发展 脉络、人物的关系、空间的性质等等)通过最有效的途径, 以最恰当的组合传递给观众。 2、 叙事性编辑是按叙事蒙太奇的法则来对所拍摄的素材 进行处理的,它出于叙事的目的,按事件的情节发展逻辑和 时间顺序来对所拍摄的素材进行结构。
第四节 节奏的把握
一、节奏的概念与主要节奏形态
(一)节奏的概念 节奏,是各种时间艺术的特性,也是影视作品的 一种特性。是体现作品思想内容所需要和创作者艺 术追求的动感效果,表现有限时间(长度)里作品 结构布局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并营造艺术悬念、 冲突和某种特定氛围、意境的有效手段。
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词和采访同期声是人声的 两种最主要的形式。解说词要准确、明朗、生动, 少而精,不能过满。同期声是纪录片风格的一个重 要体现,它既是谈话人的自我塑造,又是作品的主 要内容,是作品结构形式的基础。
1、解说词的选配
画面的特长在于形象塑造、细节描写等。解说 词的特长在于叙事说理,但它应该说明画面没有或 不可能说明的问题,而不能重复画面,还要有较多 的停顿和间歇。 2、对采访同期声的要求 (1)采访同期声是指画面上所出现的人物的同步话 语,它是一种直接的真实语言声音。 (2)采访同期声的不同类型: A、主动型:即以采访者或主持人身份出现的人物的 声音,用来讲述事实,发表议论。 B、被动型:即被采访者或被拍摄者的语言,用来讲观 点,解释疑问,是被采访者面对观众有直 接的交流感。
首先,屏幕空间和屏幕形象的塑造而言,画面与声 音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次,就表达情绪而言,由于声音与画面各自担任 的职能及其自身的多样性,就决定了不同的声画 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绪和意义。
一、声音的编辑
声音的编辑是指纪录片中的人声(解说词、采访 同期声)、音乐、音响(模拟音响、同期声效果音响) 的选配,组接以及三者之间综合处理的技巧。 (一)人声的编辑
(三)表现性编辑常用的组接方式
1、对比式组接
对比式组接通过不同视听形象的组接对比,形成 某种印象或结论。对比的要求是对比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可视形象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差异性,缺乏可比性或 差异微小的形象,难以构成对比效果。 同类差异或异类共性都可构成对比。
2、喻比式组接
喻比式组接是常用的表现性编辑的组接手法之一。 通过两种形象画面组接,产生一定的喻比效果,从而 说明某些不具备具体形象又不宜直接说明的特定抽象 含义。
3、象征式组接
象征式组接是一种镜头组接对应关系,也具阐释和联 想作用,是以具体形象对应上下情节所涉及之情之理, 利用某种视觉形象来代表作品中的特定含义、内容, 具有集中、简练、形象化的意义。 4、烘托式组接 烘托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对中心情节、事件关键处进 行铺陈、渲染、夸张、描绘,或使中心情节、关键形象 突显,或营造某种意境增强诗意,或酝酿某种情绪、观 点、主张,目的是揭示被烘托情节的深层蕴含。 5、重复式组接 重复式组接运用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画面和声 音)的反复出现,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3、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的内容, 它们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表现同一含 义。声画对位的结果会产生声画原来各自并不具备的 某种新寓意,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象征、比喻 等效果,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声画对位与声画分立的区别在于分析问题的角 度不同,前者是内容上的对比,后者主要是形式上 的差异。
(2)注意录音话筒的方向、角度和距离,选择最佳 录音点。 (3)人声与环境音响强度的比例一般保持在7:3上 下,不得干扰主信息传播。
(4)要尽量保证讲话内容的连贯性,在必须剪辑的 地方,要找上下两段内容的承接点或不同点进行 剪辑。 (5)在较长的同期声讲话段落中,常常在讲话的中 间插入与讲话内容相关的照片、图片和资料镜头, 以丰富讲话内容,拓展信息量,既可以将同期声 转作画外音处理。
3、交叉结构
围绕一个事件,以两条以上的发展线索齐头并 进,交响式汇聚于纪录片的主题中。 4、平行结构 用交替插入属于各自情节片段的办法,同时从 正面展开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以便于它们在对比 的发展中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关联。 5、辐射结构 叙事围绕一个主题分别朝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
二、表现性编辑
(一)表现性编辑的目的
节奏剪接点的作用,是运用镜头的不同长度,来 创造一种节奏—或舒缓自如,或紧张激烈。在选择画 面节奏剪接点的同时,还要考虑镜头的画面造型特征、 镜头长度与解说词、音乐、音响的风格节奏有机结合 起来,以达到声画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声音编辑
纪录片中的声音,是指声音在纪录片中的艺术 存在,是与画面共同构筑屏幕空间和屏幕形象的 艺术形态。 电视纪录片中,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关系:
来组接。
(2)电视的视觉思维。按照观众的思维规律,即视觉逻辑
组接,使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从心里感受到连贯通顺,这是 从逻辑因素保证画面连贯性的另一依据。
(二)缓冲因素
缓冲因素是通过画面主体运动动作的强调,运动 方向等的缓冲和过渡,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动 接动”、“静接静”,这是组接画面时的基本规律, 是指以画面主体相似的动态或静态作为连贯组接的 因素。
(三)音乐的编辑
电视纪录片中音乐的编辑的注意项: 段落过渡要自然,不要有明显的间断点;段落 不要分得太碎太短;配乐素材宜集中不宜过于分 散。
音乐的进、出要考虑规律的行进,开始的乐曲 一般宜用上行乐句,结束句宜用下行乐句,两段 音乐衔接处,要注意彼此之间调性上的关系。
二、声音的综合处理—声画组合
(一)声画组合的含义
2、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 互隔离,即声音和发生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 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形 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的形式,在新 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声画分立的直接结果是, 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使它从依附于形象的从属地位 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从而丰富了纪 录片的表现手段。
在于通过逻辑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镜头对列组 接,来暗示或者说创造一种寓意,抒发某种情绪,激 发观众的联想。
(二)表现性编辑与叙事性编辑的区别 1、表现性编辑能够深刻地表现客观事件更有哲理性的 内容和更深层次的思想意蕴,更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的 主观意图。更注重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主要功能是 写意。
2、叙事性编辑重在客观事实的陈述,主要功能是写实。
第二节 画面编辑
一、画面组接的连贯
(一)逻辑因素 1、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客观规律性。根据逻辑关 系组接画面,也就是按照画面所表达的内容的客观 规律来组接,要根据观众看画面时思维的规律来组 接,使画面的视觉形象就像现实生活里所发生的一 样,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连贯、流畅。 2、逻辑组接的分类
(1)现实生活本身的逻辑。主要是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
1、音响的作用
(1)音响产生使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2)音响渲染现场气氛
2、音响的运用需要艺术的处理 3、音响的编辑技巧 (1)声音可以在先,引导画面组接。 (2)声音可有可无,有和无都是一种效果。 (3)声音可多可少,可高可低。 (4)声音可以越远越大。 (5)声音可以变无为有,让一些“哑片”形成声画一体 的整体效果。
4、人声的具体剪辑方式
(1)声音和画面同时出现。 (2)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3)声音和画面同时出现,但声音却是从低过渡到 正常位置。 (4)画面结束在前,把声音适当地延后。 (二)音响的编辑 音响,又习惯称为“现场声”,包括环境声、自 然声、人的欢笑声等等。 现场声的普遍作用是渲染氛围和传达情绪,能有效 地阐释画面,使视觉形象的某种深层蕴含通过声音表 现出来。纪录片中的现场声还有传达信息的作用。
1、主体动作缓冲
对主体动静状态不同的画面的组接,为了连贯起 见,还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这一基本规 律。前一组画面主体是动态的,后一组画面主体是 相对静止的。
2、运动镜头缓冲
运动镜头的画面是动态的,固定镜头的画面是 静态的,二者相接,也同样存在着动与静的关系。 在两个不同状态的画面之间要寻找缓冲、过渡的 因素。 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的三种情况:
二、画面组接与接点的选择
(一)动作剪接点 动作剪接点,以画面中人物(或动作)的形体动 作为基础,选择动作的开始、进行中,或是动作的结 束来做剪接点。
电视纪录片往往采用单机一次性的拍摄方法,不 主张对人物动作的重复拍摄。在后期编辑中,一般 的要求是选择动作点,要能够使画面在长度上完整 表现人物某一个动作的全过程,或者运动过程中一 个相对完整的阶段。
(二)情绪剪接点 情绪剪接点,以人物的心理情绪为基础,根据人 物情绪以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外在表情的夸张、 渲染,在镜头长度的把握上,一般要放长一些,以 “宁长勿短”的原则来处理。 (三)节奏剪接点
节奏剪接点使用的镜头一般是没有人物语言的镜 头,它以事件内容发展进程的节奏线为基础,根据
内容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来灵活 地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