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新)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体现科学课程的本质。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入门、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太阳和地球的运动等。
二、教材特点1、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本册教材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
2、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册教材选取了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许多实践操作活动,如种植植物、观察动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内容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知识。
三、教学建议1、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然后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操作活动,如种植植物、观察动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3、注重与生活的,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
4、注重评价机制的建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科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总结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更注重探究过程和实践操作,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和与生活的,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科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统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简介本文通过对统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旨在提供对该教材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教材内容统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了多个科学知识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和地学等。
教材以生活为背景,融入了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力求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到科学知识。
同时,教材的内容紧密结合了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教材特点统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渗透性:教材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升研究的实用性。
2. 系统性:教材内容按照科学知识体系有机地组织和呈现,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3. 适应性:教材内容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能力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4. 基础性: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涵盖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扎实的科学基础。
教材评价综合以上分析,统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匹配,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教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内容过于简单,不够挑战学生的研究能力;部分案例不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综合来看,统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作为教学工具具有一定优势和改进空间。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师的指导,可以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篇一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使用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一教材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在使用这一教材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科学》教材所安排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
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使用这一教材中,我感觉这一教材在编排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
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编写的小学《科学》教材是一套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与世界小学科学教育相接轨的、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新型教科书.教材全面、忠实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基本落实丁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教材能够用先进的课程理论、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作为教材的编写指导,使新教材较充分地体现了国内外最新课程理论以及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方面,体现了既有鲜明的中国科学文化特色,又能够紧密追踪国际科学教育理论前沿.一、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主要特色1、教材的编写模式不同于原教材“知识点+验证性实验”的模式,而是将知识、探究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条课程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注意到激发并呵扩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热情,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采用了单元式的结构框架,一个学期一个大的背景--即科学方法的训练,一个单元一个内容,形成了单元之间既然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结构.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现有机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促进思考与探究,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对事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单元的构建上,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统合各相关领域的知识,打破了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作为框架的常规.如《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空气,从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会流动、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几方面引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和关注,并以空气也是生命之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关爱生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和责任心。
教科书所涉及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背景,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产生对科学的亲近感.2、在活动的设计上,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探究作为逻辑主线之一螺旋上升式地贯穿全部教材并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实践后提炼、先操作后内化,体现了国际上先进的少年儿童科学教育理念--强化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弱化掌握学科知识在学习和评价中的地位.努力使学生通过亲历过程的方法理解科学知识,理解并掌握科学方法,体验形成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因素--情感.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以说教的方式,而是首先以创设适合儿童特点的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3、在呈现方式上,采用了亲切可掬、优美亮丽的文字和画面,用了大量的图片代替了生硬的语言,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版式设计充分体现儿童的审美情趣,努力展现了与国际接轨的、面向现代化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教材风采.教材语言简练,表达方式多样,图文并茂,充满意趣,使学生有兴趣学,也一定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方法。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这篇文档旨在对最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进行分析。
本教材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科学教学资料,旨在提供基本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材结构本教材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涵盖了特定的科学主题。
每个单元由导学案、教学设计和评价反思三部分组成。
导学案包含预内容和问题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前建立对主题的初步了解。
教学设计提供了教学活动和方法,以及一些实践操作的指导。
评价反思部分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内容分析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自然界、生活环境、生物、物质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有关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教授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物质的属性和变化等。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针对每个主题,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室内实验等,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培养其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其他特点除了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本教材还具有以下特点:1. 贴近学生生活:教材中的例子和实例多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2. 强调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如尊重事实、批判思维、合作探究等,以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3. 多元评价方式:教材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帮助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结论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是一本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和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它将科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的多元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这本教材将对三年级学生的科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对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的简要分析。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2024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周围的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我们自己”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内容。
(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记录、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 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
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述植物的方法, 认识到植物的需要。
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 真切感受到植物, 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享受。
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 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
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 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 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 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分析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和科学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内容特点和教学意义。
一、教材概况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最后一年,总共包含多个单元,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教材的内容既注重学生对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内容特点1. 体验性强: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动手操作,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材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内容不仅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还注重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3. 知识融合性强: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将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编织在一起,体现了科学知识的联系和整体性,培养了学生对综合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三、教学意义1. 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教材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学会提问、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培养科学方法论: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进科学知识:教材内容全面、有序地介绍了小学六年级所需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科学基础。
结语通过对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信通过学习这门科学课程,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然界,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在原有的科学教材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增加了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强调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材料”、“水和空气”以及“植物的生长”。
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二、单元教材分析1、身边的科学本单元主要围绕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究,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科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例如,通过制作小车、飞机等模型,学生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原理和力学性质;通过观察影子、反射等现象,学生可以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学性质;通过探究物质的溶解、沸点等现象,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热学性质。
2、生活中的材料本单元主要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及其性质,包括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材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例如,学生将探究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等性质,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不同非金属材料的硬度、透光性等性质,了解非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调查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应用,了解复合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3、水和空气本单元主要介绍水和空气的基本性质和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空气的变化过程。
例如,学生将探究水的密度、浮力等性质,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雨水的形成过程,了解水的循环过程;通过观察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变化,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和空气的变化过程。
4、植物的生长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学生将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小学《科学》教材,是我县新课程实验的选用教材。
学习、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教学活动,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科学课堂教学,更大程度地实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
本文就正开始实施的教科版三上小学《科学》教学,谈谈自己对教材学习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教材基本特点分析1、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小学科学课程设置于3-6年级,三上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
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六个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两个方面,分别以大树、树叶、蜗牛、蚂蚁、蝗虫、我的身体、我的手和水、各种液体、纸、米饭等为学习研究的对象。
不仅如此,教材还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重视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语言、版式及绘图上体现了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使教材“学生能够愿意看,教师能够教”。
这种注意从小学生现有经验出发,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编写和方式选择,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尝试性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
2、以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三年级学生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发展水平,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材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虽然各单元学习内容不同,观察对象各异,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步骤、有计划发展。
二、观察活动教学实施策略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实施以观察活动为主线编排的本册科学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具有重要发展意义的观察活动的多侧面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在初始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及其意义的体验学习过程科学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是人脑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的感知过程。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教材的整体结构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和合理的布局。
教材通常以单元为组织形式,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生命世界”这一单元中,教材从植物、动物的生命特征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这种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编排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他们系统地构建科学知识体系。
二、教材的内容特点1、贴近生活实际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了大量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学素材。
比如,在讲解“物体的运动”时,以常见的交通工具、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形式为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注重探究活动苏教版教材强调通过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溶解”这一课题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溶解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从而得出溶解的相关概念和规律。
3、体现科学方法教材在内容编排中注重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如观察、比较、分类、推理等。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科学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4、涵盖前沿知识虽然是小学教材,但也适当引入了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和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比如,在介绍宇宙科学时,提及了最新的天文观测技术和发现。
三、教材的呈现方式1、图文并茂教材中配有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图表和示意图,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同时,精美的插图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言简洁明了教材的文字表述简洁易懂,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特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2021版新教材)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2021版新教材)第一单元《声音》教材和学情分析1.听听声音《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
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
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
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
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
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关心天气一、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套教材具有内在的设计理念和逻辑关系。
一年级上册的设计理念是从科学本质出发,关注科学本体,关注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关注科技生活;一年级下册的设计理念是:世界是物质的,无论是岩石和土壤、水、空气,还是动物与植物,都是构成地球环境的重要物质。
而本册教材遵循的设计理念,是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本单元则是从天气变化的角度,通过定性描述反映物质的变化。
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
地球表面包裹着一层厚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大气,由于地球的自转和赤道与两极之间的冷热对流引发的丰富的大气活动,表现为我们日常所见的极为复杂的天气变化,故有“天有不测风云”一说。
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国防科研等方方面面都受天气的影响。
天气对小学生的生活也有巨大的影响,一个地区长期稳定的气象特征表现为这个地区的气候,每逢季节变化或天气突变都是儿童疾病的高发期。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从关心身边的天气和天气变化开始,了解天气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而初步了解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他们从观察当下的天气现象开始,逐步发现较长时期的天气变化,进而初步认识不同季节的典型特征。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体验和讨论活动,落实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天气、土壤等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材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意义。
一、科学教材内容分析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力量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力量的概念、不同种类的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和效果等内容。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他们对力量变化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太阳本单元围绕太阳引发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影子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度等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太阳是地球一天中最重要的光源,并了解太阳对地球和生物的重要性。
3. 第三单元:季节的变化这一单元介绍了季节的不同特征、季节的变化规律、气温变化以及季节感知等内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培养他们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第四单元: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包括外貌、栖息地、食物链等内容。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培养他们对动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科学教学方式分析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材的教学方式以探究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操作。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同时,教材还融入了故事、游戏和实践任务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科学教育意义分析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材的学习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对事物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实验和探究能力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3. 培养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动植物的特征和习性,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材中的合作游戏和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一、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其目的在于将学生领进科学之门。
“走进科学”既有走进科学课堂的意思,也有走进科学学科的意思,更有走进这个引起学生无限遐想与探究兴趣的科学领域的意思。
由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作为科学课程的内容领域之一,因此学生所走进的科学课堂,其实包含了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领域。
科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各领域的科学概念,还要教给学生关于科学的概念。
后者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它们是完整科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编写者试图在教材开篇就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有关科学和工程的本体论知识,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开端。
但是,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显然是不合适的,而通过对人一对科学家、对工程师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既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制作小物件等来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技术还是有可能的。
教材以“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为题,从“科学家、工程师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工程的体验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做科学、做工程,同时激励学生从上好科学课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
考虑到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都要接受入学教育和课堂纪律训练,科学课因为经常会有动手做的活动和实验器材的使用,课堂纪律问题更显得重要,因此教材将其也纳入科学课程起始课的内容。
在《上好科学课》一课中,期望通过一个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实验情境一水泼了一桌子、争抢器材、吵闹不堪……让学生意识到制定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说课稿(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内部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是,对于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和机制,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探究呼吸和消化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呼吸和消化的过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2.难点: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以实验和活动为主,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探究呼吸和消化的奥秘。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和消化这一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呼吸和消化的兴趣。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呼吸和消化的过程。
4.知识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5.巩固练习: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呼吸和消化的知识。
6.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呼吸和消化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呼吸和消化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版)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内容概要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在“热”单元里,将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感受时间的长短,了解古时候人类计时仪器,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认识钟摆及其原理并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认识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认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各单元概述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
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
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和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
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它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
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人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分析 (1)【2024版】
实事求是
• 在低年段着眼于描述事实、 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 在中年段则要在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 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坚持观点, 但出现结果不一致时,要分析原因,再次实验, 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1.描述植物的名称及简单特征:颜色、形状、 叶边缘、气味,正反面等;
介绍:课前观察认识的叶
2. 记录:词语描述、画叶子 ——叶片的多样性,反映出植物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拓叶印
拓展:做叶画、游戏——根据叶子认识 或找植物(一系列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1课、枫树与竹子
画叶子: 观察叶:要求学生画一
–留给孩子观察交流空间。 –一节课以1、2个活动贯穿,让学生充分展开观察, 互相交流讨论。
• 家长参与科学启蒙
引领家长参与科学启蒙
• 一起种植或饲养小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种一盆栽或者养一小动物,观察它们生长过程。
• 一起做实验、动手制作等,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 思维。如制作和打“土电话”的实验。
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
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中包括以下4个维度。
• 探究兴趣 • 实事求是 • 追求创新 • 合作分享 每个要素所对应的态度发展也都从低年级开始实现 逐年的提升。
探究兴趣
• 在低年段着眼于对物质的 特征、身边的科学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兴趣;
• 中年段则加强学生对现象和实践发生的条件、过 程、原因等方面的兴趣;
第4课、番茄与花生
第4课、番茄与花生
活动准备:观察周围植物的果实、 各种果实或图
教科版本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的科学教材分析.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
是由“植物” “动物” “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 4 个单元组成的。
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1. 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
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
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 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新)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科学教育也在小学课程中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蒙课程,又是一门综合课程。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与之相要求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但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科学方向与小学科学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科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面对社会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大领域,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具有综合的科学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未来的科学教师,我们需要通过研读科学教材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是,作为培养我们未来的科学教师的高师院校,在设置与地理知识相一致的课程容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小. . ..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不利。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与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科学方向所开设的地理课程的衔接程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样有助于我们充分地理解小学科学教材,从而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地理知识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结构体系研究(一)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知识的统计结果在教科版 3-6 年级八册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知识一共有 49 个知识点(从附表中知识点数量的总和得出),但其分布在 3-6 年级却不均匀,三、四两个年级一共包含知识点有 16 个,占所有小学科学课本中总地理知识点的 32. 65﹪。
五、六年级一共包含知识点有 33 个,占所有小学科学课本中总地理知识点的67. 35﹪。
本文主要研究了五、六年级地理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它的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地球表面与变化的容,还有地球的运动以及宇宙的容。
下表为地理容在五、六年级的单元分布统计结果:表一小学科学教材(5-6 年级)地理知识的单元分布五年级(上)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 地球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 土壤中有什么 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7.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五年级. . . . (下) 《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又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六年级(上) 《能量》 1. 能量与太阳六年级(下) 《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9.一天的垃圾10.垃圾的处理 11.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12.分类和回收利用13.一天的生活用水 14.污水和污水处理 15.考察家乡的日然水域 16.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从上表可知,地理知识在五、六年级都有所呈现,容主要有岩石、土壤、昼夜交替、四季、月球和星座,还有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及环境的保护,可见其容非常丰富,这些地理知识的容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贯穿于整个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地理知识在各年级教材中的特点去有效地教学,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
通过地理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本文计算出地理知识在五、六年级教材中所占比重,下表为其分布的统计表:表二小学科学教材五、六年级上下册地理知识点在五、六年级地理总知识点中所占比重小学科学教材中地理总知识点为 49 个,五、六年级有 33 个,上表为五、六五年级上五. . ..年级下六年级上六年级下地理知识点 8 8 1 16 百分比 24.24% 24.24% 3.03% 48.49% 年级信息分类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在五、六年级总知识点中所占比重。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知地理知识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五、六年级都有所呈现。
六年级(下)涉及的地理知识最多,为 48.49%。
其次为五年级(上)和五(下),为 24.24%。
六年级(上)涉及最少,为 3.03%。
由地理知识在五、六年级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可知,六年级所占比重多,因为六年级是向初中过渡的阶段,这样正好可以为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地理知识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特点 1. 知识容方面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五、六年级的知识容的学习需要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所以容难度比较大。
五、六年级教材的容分布正体现了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表中五年级地理知识所占百分比为 48. 48%,六年级地理知识所占百分比为 51. 52%, 由此可知,六年级的知识点稍微比五年级的要多一点,容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需要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
五年级上册中的地球部的运动、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五年级下册中的昼夜交替的解释、地球上为. . . .什么会有四季;六年级下册中的月相、太阳系、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等这些容都是抽象的,需要学生改造重组已有知识经验并于新知识联系去发现和探索它的规律。
知识容的特点也为我们高校地理学科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素养包含了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容,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等。
教材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点放在了五、六年级,在高年级中体现的容比较多。
比如五年级的珍惜爱护我们的土地资源,建设与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护资源的意识;六年级的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垃圾,污水处理,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全球环境行动,让我们携手保护家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及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小学科学课中的地理知识与高校小教专业本科课程容的关系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面广,所以科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专业知识,这对科学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科学教师来讲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而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科学方向的学生是未来的科学教师,毕业后将直接从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工作,所以我觉得高校小教专业课. . ..程的合理设置尤为重要。
下面将以地理知识为例,简要分析高校小教专业本科课程容与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之间的关系。
《地球科学精要》是师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科学方向使用的教材,它是高等教育编写的一门基础课教材,是从小教专业教学实际出发,精选了高等师化学教育专业地理基础课的容。
下面将《地球科学精要》与小学科学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对照如下(见表三)。
表三《地球科学精要》与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对照容《地球科学精要》所含容篇章小学科学教材容第一篇地球在宇宙中第一章宇宙和天体第一节宇宙第二节太阳系和太阳第三节月球第二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第一节地球的物理特征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三章地球的运动和圈层结构第一节自转和公转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月相的变化探索宇宙太阳系怎样证明地球在自传日食和月食地球的卫星月球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极地的白天为什么那么长谁最先迎来黎明昼夜交替的解释第二篇地球表层的固体环境第四章地壳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第二节地壳运动第三节地质简史第五章地表形态第一节地标形态的类型第二节外动力作用与地貌特征地球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表面地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减少对土地的. . . .侵蚀岩石的组成怎么观察岩石观察岩石的条痕岩石会改变摸样吗给岩石分类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三篇地球表层的流体环境第六章大气环境第一节地球的外衣第二节天气现象第三节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第四节气候我们关心的天气温度与气温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云的观测第七章水环境第一节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二节陆地水第三节海洋气象台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的考察家乡的水环境第四篇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态系统与土壤第一节生态系统第二节土壤第九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环境与环境变迁第二节自然灾害与防止土壤中有什么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通过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地球科学精要》中涵盖了大部分小学科学课程中地理领域的教学容,这对于高校的科学方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知识积累。
小学的科学课中的地理知识多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常识性的容,涉及面广,多为现象和结论。
《地球科学精要》中的地理知识容体系整体性系统性强,,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也符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的难度。
但是高师的教师在地理教学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小学教育专业科学方向地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 存在的问题当前,设有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大. . ..多是采用分科培养,全面发展的模式,目的是使学生文理兼通,学有专长,以求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体现小学教育综合性特点,在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注意加强学生学科专长、教研能力的培养。
但课程知识综而不合,学生在学习上囫囵吞枣,知识体系缺乏系统完整性。
总的来说科学方向地理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 地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课课时所占比例小长期以来, 我国高师院校重课程的理论、轻实践,重概念、定义的解说,重理论根据的述,轻实际的操作和训练,忘记了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学习的目的是将来的实践、学以致用,这就导致了师生实践知识的薄弱和综合能力的欠缺。
师学院小学教育科学方向的课程选择的地理教材是《地球科学精要》,其中许多地理知识大多为定义、原理、方法和计算,还有逻辑推断,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稍微忽略了实践活动的进行。
但是,六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中有一些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进行实践活动去进一步理解、巩固和运用的。
比如说观察星座、参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所以高师院校在进行实践活动方面要适当增加其比例。
2. 地理实验教学严重缺乏小学科学课程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 . . .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故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重要的篇幅。
小学科学教材中五、六年级的地理知识中要做的实验有很多,比如说污水净化、月食的模拟实验,还有填埋垃圾模拟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