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一知识点分析
高考语文板块知识点
![高考语文板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d775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7.png)
高考语文板块知识点高考语文是每个高中生所面临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其涵盖的知识点十分广泛。
为了能够顺利备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需要对高考语文的各个板块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下面将在文章中依次介绍高考语文的各个板块的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古文阅读与鉴赏古文阅读与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板块之一。
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 了解经典古籍,如《论语》、《孟子》等;2. 学会运用古文阅读技巧,理解古文的意义;3. 能够从古文中品味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板块之一。
考查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和时事社会的理解能力。
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 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主旨归纳、推理判断等;2. 分析作品的结构、揭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3. 对时事社会的关注,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语法与修辞语法与修辞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板块之一。
考查学生对语言规则和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 了解语法规则,包括词类、句子成分、语法关系等;2. 学会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3. 运用语法和修辞,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
四、写作与表达写作与表达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板块之一。
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 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标题、开头、结尾等;2. 训练写作技巧,如行文连贯、修辞得当等;3. 培养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并逐渐提升语言表达的水平。
五、名著导读名著导读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板块之一。
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 熟读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 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及其内涵;3. 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时代背景。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每个板块都有其重要性和考查重点。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准备,并运用所学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语文现代文知识点
![高三语文现代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bbb9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7.png)
高三语文现代文知识点一、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1.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代表作品:《呐喊》(鲁迅)、《朝花夕拾》(鲁迅)、《巴金自传》(巴金)2. 新感觉派文学- 代表作品:《白痴》(莫泊桑)、《魔鬼的把戏》(波德莱尔)3.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 代表作品:《空中花园》(巴赫金)、《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4. 现代主义文学- 代表作品:《集中营的故事》(拉蒙特·托尔)5. 新文化运动文学- 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鲁迅)、《阿Q正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陈独秀)二、典型作家及其作品1. 鲁迅(1881-1936)- 代表作品:《呐喊》、《朝花夕拾》、《阿Q正传》2. 茅盾(1896-1981)- 代表作品:《子夜》、《春蚕》、《蚀》3. 钱钟书(1910-1998)- 代表作品:《围城》、《我的母亲和她的母亲》、《管锥编》4. 巴金(1904-2005)- 代表作品:《家》、《春》、《秋》5. 贾平凹(1952-)- 代表作品:《带灯》、《秦腔》、《苦菜花》三、文学思潮1. 现实主义简介: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
- 代表作家:鲁迅、巴金、茅盾- 代表作品:《阿Q正传》、《家》、《子夜》2. 浪漫主义简介:强调个人感受、情感和想象,强调独特性和超凡能力。
- 代表作家:顾城、韩寒、海子- 代表作品:《九十年代的激情与痛苦》(顾城)、《一个人的朝圣》(韩寒)、《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3. 现代主义简介:追求个体意识的解放和自由性,倡导创作的独特性和变革性。
- 代表作家:陈抟、张扎、路遥- 代表作品:《黑暗中的舞者》(陈抟)、《浮躁年代》(张扎)、《平凡的世界》(路遥)四、文学理论与创作手法1. 写实主义- 简介:力求表现客观真实,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 代表作家:巴金、茅盾- 代表作品:《家》、《子夜》2. 感觉派文学- 简介:追求描写对象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感觉。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和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a0489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5.png)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在高三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对高三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本文将从课文分析、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文分析高三语文课程中的课文分析是考试重点之一。
学生应该掌握课文中的文学表现手法、描写技巧以及人物形象等要素。
同时,还需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背景信息、主题思想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人物传记等相关信息。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要素包括比喻、夸张、对仗等,学生需要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手法分析课文。
二、古代文学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是高三语文学科的要求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理解其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同时,还需要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流派,如唐诗、宋词等。
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学,学生还可以尝试解读典型古诗文,分析其中的意境、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三、现代文学在学习现代文学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现代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例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思想观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和社会问题。
对于现代散文,学生需要理解其特点和审美价值。
现代散文多以自然、人情、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观点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学生可以尝试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隐喻和寓意。
四、写作技巧除了阅读和分析课文外,高三语文学科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培养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三语文写作中,学生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逻辑性。
文字的表达应该简明扼要,行文连贯,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为了提高写作技巧,学生可以多读一些好的作文范文,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和逻辑结构。
同时,也可以多进行写作练习,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述)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述)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https://img.taocdn.com/s3/m/0b09be4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a.png)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三段] ①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 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 学性的欠缺。②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 计上出乎意料。③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 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 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二步:边思考,边筛选——为答题做准备 勾画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在哪,这 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 的关键,关注细节。 第三步:边比较,边概括——读懂文本,胸有成竹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 同、内容上的异同等),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材料一: [第一段]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 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 势。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二段] ①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 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 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②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 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 值一提。③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 “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 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详解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ce897f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7.png)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详解现代文阅读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现代文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繁杂,涉及内容广泛,因此,学生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
一、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现代文阅读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能,对现代文文本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四大类。
二、现代文阅读的主要内容2.1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章主题。
2.2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把握。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说明文的内涵,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评价说明文的语言。
2.3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把握。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论点,分析论据,评价论证过程。
2.4 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手法和语言的把握。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评价文学作品的风格。
三、现代文阅读的主要技巧3.1 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确定答题区间。
3.2 精读精读是现代文阅读的核心,学生需要通过精读,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分析文章的结构,评价文章的语言。
3.3 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是现代文阅读的目的,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与评价,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现代文阅读的策略4.1 积累知识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积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2 加强训练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锻炼自己的阅读技巧,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解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解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d637a2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a.png)
1.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 世界、性情特征。
2.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
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
明事件产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 现人物。
4.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情,反应人物心 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 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006年湖北卷第 19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 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析: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 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 部特征简笔勾画,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 神的表现,这叫 白描(或细节描写 )。还有写羊儿 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 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把羊、 狗、鸡等都人格化了,这属于拟人化的描写。细节 描写和拟人手法 的特点就是给人以 亲切温馨 的感受, 充满着浑厚动人的生活力息 ,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 泼的乐趣。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 了么 ? 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 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
好久以来 故乡 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这些美好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 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 小河边 ……在那浓雾充满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 始磨砺他的剑锋,毕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 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
(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 (3)要通:不要有语病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7852fdb76a20029bd642d08.png)
问题
• (1)“再去那荷田,就只剩下一旋儿叹息 不同: 了”和“残荷老了……忏悔与叹息了吧”两 A、错过了赏花佳期 句中,①其中两个“叹息”的内容是否相同? ②含义是什么? B、人们认为荷花叹息 •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老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荷花老了 ②展示生存的睿智 • (2)“那几茎残荷……向我传递最后的信息 了”一句中,这“最后的信息”指的是什么? ③残荷是最富有的
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 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坚持性,并且能清楚地勾 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 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 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 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
你可能看不懂但必须看懂的句子
实践操作
下面一段文字的关键语句是( ) ①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会削弱理论的指导意义。②这种担心是多余的。③凡 是科学的真科学、伪理 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现代文阅读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内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散文)
(二)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物通讯、新闻消息、人物评论、人 物传记、人物访谈、工程设计、调查 报告、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论 文等都属于实用类文本
一、实用类文本高考考点展示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语言特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意思概括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 时代精神的发掘 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一课时内容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一课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fd4e3a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b.png)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一课时内容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一课时基础知识点之一内容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阅读当年或上一年的《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以下简称《考纲》)。
二.教学课题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基础知识点之一如何分析给定文句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中关于现代文文学类阅读的规定,明确应试方向;2.牢记一句有关内容的口诀,并能在具体题目中灵活运用;3.能够清晰地复述解题思路,养成解题时写草稿的惯。
四.教学重点牢记内容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五.教学难点复述解题思路,养成写草稿梳理答案要点的惯。
六.教学进程【导语】《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以下简称《考纲》)中对于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规定有8项: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4.作品形象的观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企图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以此为根据,综合考查积年浙江高考试题,不难看出文学类文本浏览的考查通常分为四个方面,即阐发作品内容,阐发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阐发作品的结构,阐发作品的表达效果。
目前让我们来看一看若何阐发给定文句的内容。
【解题策略】涉及分析内容的题目通常不会是某个字或词,而是某一或某些句子或段落,我们的解题策略分为两步:第一步,圈出该句、段的枢纽词,确定主体,即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有什么表现,谁有哪些特点等)。
高三语文一模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一模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c5dc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9.png)
高三语文一模复习知识点高三语文一模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并加以复习巩固。
一、现代文阅读1.文章主旨判断在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章的主旨是非常重要的。
主旨判断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对文章的标题、首尾段以及重点段落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作者在文章中传递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2.段落结构分析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每个段落的开头往往会有主题句,通过主题句的理解可以推测该段的中心思想,同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3.修辞手法的分析修辞手法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比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学生们需要通过细致的分析来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作者的意图,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二、古文阅读1.古文的基础词汇积累古文中有许多基础的常用词汇,如"曰"、"谓"、"乃"等。
同学们需要将这些词汇进行积累,并在阅读时灵活运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
2.古文的句式和结构古文的句式和结构与现代文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这些特点的掌握是理解古文的关键。
学生们需要注意句子的排列、平行结构、对偶句等,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来理解古文的语境。
3.名句和典故的理解古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名句和典故,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名句和典故进行理解,包括背后的故事、意义以及与文首文尾的关系等。
这有助于更深入地解读古文。
三、修辞与写作1.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写作中,学生们需要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来丰富文章的表达和意境。
同时也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搭配和运用的合理性,不要过度使用。
2.文采与修辞的平衡写作时,文采和修辞要保持平衡。
文采是指文章的优美程度,修辞是指修饰语言的手法。
学生们需要注意在追求文采的同时,不要过分依赖修辞,而影响文章的整体逻辑和准确性。
3.逻辑推理的运用写作时,要注重逻辑推理的运用,合理组织段落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9ad7bd9d4d8d15abf234e0d.png)
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概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层级。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层级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这一方面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写作技巧等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而且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题型分析】:例1、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囊括了两个考点。
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这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
考生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画,再进行概括。
通读全文,很容易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语句,童年-初中—后来--再大一点—十几年前—现在,结合文意,很容易地概括为: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无所作为→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逻辑思维,逻辑推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逻辑思维,逻辑推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1caf5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e.png)
边练边悟5 请把下面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指出其命题陷阱并陈述理由。 [审选项] (2022·全国甲卷,T1-C)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脱不开 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 [找原文]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 活的艺术,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 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 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 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 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索。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
边练边悟1 请把下面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指出其命题陷阱并陈述理由。 [审选项] (2020·新高考Ⅰ卷,T2-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 究在国际上领先(结论),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前提)。 [找原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 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 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 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 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 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 新阶段。
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 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 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 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 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答案 错误。“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结论与原文隐含的观点相悖。 原文集合信息“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 述”及“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而不仅仅是“发掘文本集合的共 同形式特征”;另外,文中“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说明进行远读的目 的正是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c493e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6.png)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18届高考冲刺阶段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全国卷模式)【中】——各题型答题知识与方法体系II、散文阅读{1}读懂散文【一】根据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及四要素各自相应的艺术手法来阅读。
基本原理同小说。
【二】分类阅读。
根据内容来分类:1、分类:写景散文、状物散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当然一篇文章可能是单一的一种类别,更可能是两种、三种甚至四种的综合。
这个时候需要先读题,根据题干的信息判定考查的类别有哪些,就按照考查的类别阅读。
2、转化:如果是只考一种类别或者主要考查一种,而文章却是几种的综合,那么在阅读中要学会转化,比如考查状物,那么文章中涉及的其他类别如写人写事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思想就需要转化到物上,让物去承载。
【三】阅读知识与技法1、写景——借景抒情1)景,即画面,需要弄清楚画面的构成及其特点。
注意:人及人的活动也是画面内容之一。
画面要分类并命名:分类可能按时空分类,也可能按性质来分类。
下面按照性质来分类:(1)自然景物——时空(2)人的活动——时空+人(3)人与自然(人活动的结果,如劳动成果)——自然+人2)景要体现一定文化,承载相应的情感——借景抒情。
(1)自然景物——内心的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人的活动——对人的赞美与崇敬,对人改变自然、保护自然如劳动的赞美。
(3)人与自然(人活动的结果,如劳动成果)——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文化可能涉及人文关怀、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传统文化之美如农耕文化、隐逸文化……如2015四川卷《太湖碎锦》第二题,就考查对画面的分类概括及其表达的情感。
3)对景的描绘:描写的角度、顺序和手法以及语言。
(1)角度与顺序:角度——时空、五觉;顺序——时空、逻辑(2)手法:描摹类——勾勒、细描、工笔、白描、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绘形……衬托——烘托、反衬,对比,想象,联想,虚实,动静,声寂……(3)语言:语音、词语、句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排比……如2015四川卷《太湖碎锦》第一题就考到了对景的描绘,第四题就考到了写景的角度——近观与远眺。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eca7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4.png)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论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现代文阅读概述现代文阅读是指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部分通常包括对文章主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理解与考察。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应对高考非常重要。
二、现代文阅读的主旨把握1. 阅读大意:阅读文章时应注意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以及文章的主题。
2. 细节分析: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细节,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观点的支持理由。
3. 词语解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应该积极解读,通过解读词语的意思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现代文阅读的写作手法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现代文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够准确地辨析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 反问与排比:反问和排比是现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反问和排比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的语言表达1. 词义猜测:在阅读时,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词义。
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对于整体理解文章非常重要。
2. 词语搭配:在现代文中,词语的搭配非常重要。
理解词语的搭配关系可以对整体语义进行准确的把握。
3. 修辞运用:现代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学生需要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义。
总结: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语文考试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理解现代文的主旨、掌握写作手法以及语言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的熟悉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高三语文知识点的资料分析
![高三语文知识点的资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67d9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e.png)
高三语文知识点的资料分析在高三阶段,语文学科是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的一门课程。
通过对语文知识点的资料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
本文将分析高三语文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一、诗歌鉴赏在高三语文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分析各类诗歌的结构、表达手法和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提高对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诗歌创作的背景、特点和风格,掌握不同诗歌形式的特点,比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同时还应注意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高三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相关文言文资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时,学生需要注意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词语用法,同时还应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三语文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分析现代文资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和文化。
在学习现代文阅读时,学生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同时,学生还应积累现代文中的常用词汇和短语,以便在阅读时更快地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
四、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名著是高三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经典名著的内涵和价值。
在学习经典名著时,学生需要注意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学生还应掌握经典名著中的重要章节和名句,以便运用到作文和解题中。
五、写作技巧与范文写作是高三语文课程中的关键内容。
通过分析写作技巧和范文,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在学习写作技巧时,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同时还应掌握好用于表达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范文,学生可以学习优秀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思路。
高三语文考试知识点
![高三语文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10d9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e.png)
《高三语文考试知识点全解析》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对于高三的学子来说,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绩。
本文将对高三语文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材料,论证方法则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式。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在答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进行分析。
同时,要注意选项中的表述是否与文章内容一致,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错误。
2.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
这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以及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情节发展是小说的骨架,要注意把握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以及情节之间的关系。
环境描写则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要注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要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分析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散文和诗歌的阅读则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要通过对散文的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则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高三语文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要掌握常见的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则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句式则是文言文的特殊表达方式,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高考语文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总启课读懂文章是做对题目的第一步
![高考语文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总启课读懂文章是做对题目的第一步](https://img.taocdn.com/s3/m/10d2e5b12e3f5727a4e962e7.png)
第四步(任务驱动4):把握主旨意图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 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 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以 直接议论、抒情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 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12/10/2021
12/10/2021
[这样准答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不仅直接表达了 “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也为两人进一步交往做了充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 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 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12/10/2021
[信息采集] 结合[这样快读文]可知,A项与第①段“我”在伦敦被炸伤对 应,B项与第⑨段“我”说电话感受对应,C项与⑱⑲段“她” 被炸死对应,D项与小说的主题对应。
12/10/2021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涉及情节结 构、人物语言、主题等。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 历”错误。“我在伦敦被炸伤”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B 项,“直接表达了‘我’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误,因为此时“我” 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还没有显露出来,只能说明两人通话的舒畅,所 以“直接表达”“喜爱之情”不恰当。D项,小说只是写了“我”的一 段经历,“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表 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误,应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答案:C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概念 + 判断 + 推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概念 + 判断 + 推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ec5f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9.png)
包含 关系
包含关系,又称为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属种” 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如“法律 ”与“刑法”;“种属”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另一 个概念的外延之中,如“大学生”与“学生”
交叉
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如“学生”
关系 和“共青团员”
矛盾关系指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 矛盾 两个概念的外延是排斥的,它们的外延加起来等 关系 于属概念的外延。如“社会主义国家”与“非社
【特别提醒】如果原文大概念换成选项中小概念,选项是正确的。如果原文是 小概念,选项中换成大概念,是以偏概全。也就是说,原文中的概念在选项中 可以缩小化,但不可以被扩大化。
二、考点解读:判断
(一)判断(命题)定义: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就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 式反映周围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有一个真假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进 一步发展,才能断定这些判断的真假。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 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等,就犯了判断不 符合实际的语病。
边练边悟2: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1·江西抚州模拟)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养生”和“送死”都是 “人之大端”,并把它们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 [找原文]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最重礼教,各种礼制均有详细记载。其中,尤 以丧礼的记述为多。在孔子看来,“人之大端”有三:养生、送死和事鬼神。 孟子亦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把 “养生”与“丧死”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 [比对分析]___概__念__混__淆__,__选__项__把__孔__子__观__点__和__孟__子__观__点__混__为__一__谈__了__,__原__文__说__的___ _是__“_在__孔__子__看__来__,__‘_人__之__大__端__’有__三__:__养__生__、__送__死__和__事__鬼__神__。__孟__子__亦__…__…__把__‘__养___ _生__’__与__‘__丧__死__’__看__作__是__王__道__治__世__的__两__大__根__基__”__。__可__见__,__是__孔__子__认__为__“__养__生__”___ _和__“__送__死__”__都__是__“__人__之__大__端__”__,__孟__子__把__它__们__看__作__是__王__道__治__世__的__两__大__根__基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炉火臧克家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
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
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
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
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档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
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我住北房,三明两暗。
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
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
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
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
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
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
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
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
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
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
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
火,以他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
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
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1、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2分)2、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
(3分)感伤(感伤之情)→感动(温馨之情)→感奋(激昂之情)3、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
(5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
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
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4、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
(5分)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4分)不是。
文章有怀旧情感,但并非全文主旨。
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吟风张绪佑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
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秃骨临风了。
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
日复一日,当我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
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
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慢慢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
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
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
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
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
风是什么?风是大气的精灵。
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气于怀,化作流畅的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
人间万象,山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
风是人间的使者。
风既带给人们高山的伟岸气质,又带给人们大海的宽广胸怀;既可给人们带来心高气爽的愉悦,又可给人们带来秋尽叶落的悲怜;既带来春燕的呢喃,又带来秋雁的长吟……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教人识时应世,临风应对四时的变换,保持生命之树不衰。
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
风刀犀利,岁月无涯,数万年雕塑了无数沟壑、奇山异水,雕塑了古道,雕塑了枯树,雕塑了瘦洞,雕塑了自然界这个大盆景。
塑了霜,塑了雪,塑了云,塑了雾,塑造了有形和无形的自然境界,留下了万年不衰的艺术创意。
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
它用如椽巨笔席卷千年,纵横天下,翻江倒海,将历史记在了悬崖,记在了洞穴,记在了无数次山川巨变之中,记在了无数个破败的村落、庭院和宫殿里。
伴随着多少次战火烽烟,多少回山崩海啸,多少代历史变迁,它记下了千里大漠,记下了秃岭荒原,记下了古罗马斗兽场、古楼兰王国、圆明园废墟、深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
它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记下了人生,记下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的印痕、岁月的磨难。
将这一切刻写在每一个人的额头上、须发间。
疾风知劲草,识忠奸,辨善恶,磊落坦荡。
既满怀爱心,将春意遍布人间,又疾恶如仇,将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它心高气豪,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
有时狂飙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
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
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畅怀壮志。
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风歌》。
荆轲满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悲壮。
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刀”的豪情。
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
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泻千里的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
在临风之时,那些随风而倒的墙头小草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骨。
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
日月经天,乾坤朗朗,是季风万年不衰的永久风源。
愿清丽的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文章的个别文字有作改动) 5.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3分)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
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6.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
(6分)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
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
它时时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
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7.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8分)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
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闻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
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
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
……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给生命配乐侯建臣①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
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
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
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
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③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
他在阳光下的影子量得十分生动。
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
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
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
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
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
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
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
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
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
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⑥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
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
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