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详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西湖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在西湖畔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西湖的向往和热爱。

2.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全文,让学生朗读一遍,然后解释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课文解读(20分钟)教师以诗句为线索,结合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西湖美景的优美和韵味。

4.朗读背诵(15分钟)学生跟读朗读整首诗,然后背诵一段,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学生要用心感受古诗的美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悠、辞、绿、融、露”5个生字,会写“春、草、烟、花”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春天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悠、辞、绿、融、露”5个生字,会写“春、草、烟、花”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2.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出示古诗《绝句》的全文,让学生朗读一遍,然后解释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课文解读(20分钟)教师以诗句为线索,结合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春天美景的优美和韵味。

4.朗读背诵(15分钟)学生跟读朗读整首诗,然后背诵一段,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学生要用心感受古诗的美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两首》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两首》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15古诗两首》公开课精品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色,既赞美了祖国壮美的河山,又写出了作者对祖国的文化热爱的情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了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林子方: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州。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著名寺院之一。

因为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东吴: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hú shuǐ lián huā qióng rén hé yè()()()()jué duì hán xiào shān lǐng dōng wú()()()()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使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加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
4.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诗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春晓》和《静夜思》两首古诗的全文理解,包括诗句的意义、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强调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难点解析方面,虽然我已经尽力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我打算在课后针对这些难点进行巩固复习,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课堂所学,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比如,春天的早晨,鸟儿是怎样叫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 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楼”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3分钟)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又被称为钱塘湖。

人们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西湖的美景令人心醉神往……2.出示图片: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3.出示图片:杨万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4.老师导入:美丽的西湖令人神往,六月的西湖令人心醉,看啊——西湖美景六月天……5.齐读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解诗题:请你读一读诗的题目,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交】同桌交流【导】晓:早晨净慈寺:西湖南岸的一座古寺。

送:送别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好友了解诗的由来是: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二、字词闯关(10分钟)【学】(2分钟)自由读诗圈生字,自读生字。

【交】(1分钟)同桌对读生字,互相正音。

【导】(7分钟)1.带拼音,开火车抽读生字,全班跟读。

2.去拼音读生字,男女生开火车抽读。

3.抽生交流: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慈前鼻音:含后鼻音:竟、映、鸣、岭边音:鹂多音字:行hánɡ(银行)(行业)xínɡ(行走)(言行)三、学习第一首古诗(17分钟)(一)品韵律之美,读通读顺(5分钟)【学】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古诗)过渡语:这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请你赶快来读一读吧!【交】展示朗读引导语:请一位坐姿端正的同学展示朗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5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简介作者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出示课件1: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3.启发思考:“晓”是什么意思?预设:早晨。

教师过渡:我们之前学过“春晓”,“春晓”的“晓”就是指早晨。

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

出示课件2:“晓出净慈寺”就是“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那是要干什么呢?预设:送林子方。

理解课题: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

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4.引入作者:同学们对于作者杨万里有哪些了解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出示课件3:(设计意图:直入课题,通过知识迁移来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的同时又加深了新知的印象。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初读古诗,纠错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请看大屏幕上的自读要求。

出示课件4:(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明确要求:现在请两位同学来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棒。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注意“慈”是平舌音,读准后鼻音“竟”和“映”。

2.提供语境,多样识字。

(1)当小老师,领读识记自读词语:请同学们看这些词语,先自己读一读。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和《夜宿山寺》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老师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感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体会:老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6. 背诵: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两首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5课《古诗二首》2. 内容:两首古诗的和作者3. 重点词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4. 意境:描绘两首古诗的意境,如明月、山寺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2. 画出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首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5.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诵读古诗,理解古诗A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4.内化古诗,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磁性田字格;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景色之美。

4.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天上的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师:对,杭州历来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那么,你们知道杭州最有名的景点是哪里吗(西湖)?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西湖的醒片,学生欣赏,感受西湖之美。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晓”和“慈”。

教师适当解释:净慈寺是西湖旁边的一个寺院的名字,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创设与西湖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之美,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阿时,在揭示课题环节进行朗读指导和作者简介,为后面更好地学习古诗文打好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小朋友,你知道这是哪里吗?预设:杭州西湖。

2.过渡:每年六月,西湖的荷花最吸引游客。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就写到了荷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地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第一首诗的所要描写的荷花,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杨万里吧。

1.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

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代表作有《小池》等。

2.情境听读播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字词断句和节奏。

3.纠正读音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随后正音。

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4.全班齐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集中识字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xiǎo cí bì jìng yìng知晓净慈寺毕竟映日点拨:(1)“晓”,形近字比较识记。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破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2)“慈”,图片理解。

“净慈寺”是西湖南岸南屏山上的一座寺院,净慈寺傍晚的钟声清越悠扬,“南屏晚钟”是西湖的十景之一。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绝句》两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 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4. 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停顿和节奏。

3. 讲解古诗:教师讲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4. 感受古诗:通过图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 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古诗,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绝句》两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 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4. 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

2. 抄写《绝句》两首古诗,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3. 家长协助孩子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绝句》两首古诗。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对于古诗的意境美,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欣赏。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15 古诗二首
“岭”字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2)“岭”字的右边、“含”字上面的“人”字头都要写得舒展。

4.欣赏优秀作品,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书写姿势不够规范。

(2)起笔和顿笔容易忽视。

3.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及笔画。

4.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注意难写字的要领。

5.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首古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就学生的特点而言,抓住“画”这一关键要素学习古诗也是最为恰当的。

因此,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课文插图以及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走进气势磅礴的庐山,景色优美的西岭。

我还充分利用简笔画进行板书,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教学设计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学会珍惜和感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创作实践,激发创新:
(1)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2)组织创作分享活动,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人文素养:
(1)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朗读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课堂检测: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古诗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掌握情况。
3.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
(2)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树立和谐共生的观念。
7.课后拓展,延伸学习:
(1)推荐与古诗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古诗朗诵、书法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图中黄鹂鸣叫、翠柳依依,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描绘的景色。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5.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取一位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和作品,下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6.课后反思: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真实、有创意,体现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风光,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

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

“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

杂细致的内心活动。

在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然后再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色彩美,如: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感受诗歌的结构美、对偶美,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翠柳——上青天”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详细)教材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杜甫的《绝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绝句》则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动静结合,远近交错,声色相衬,描绘了诗人所居的草堂周围明媚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

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就应该视作达成教学目标,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第周年月日第节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风平镇印金小学董丽花【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读懂诗句,理解诗意,领会“无量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领会感情,感觉境界。

2、过程与方法:经过有感情地朗诵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意会诗人的寄情技巧,遇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领会诗人表现送其余别样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爱惜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理解要点词语“无量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领会表达的送别感情,感觉境界美。

教课难点:在朗读和理解中,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意会对分别之情的表达技巧,遇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课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收集相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口语训练读一读你找到的送别诗。

二、导入课题1、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谊、亲情。

今日就让我们带着恋恋不舍的依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2、读诗题,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址、人物)三、研究新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其余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论)4.齐读,让我们一同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二)自学古诗,理解粗心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能够借助说明,也能够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沟通一下,假如碰到不懂的地方在上边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

(沟通要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明)3.理解了要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体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4.理解了诗的粗心,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一试注意读出诗的滋味。

(指名评论)如何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持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1.认识“晓、慈”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 等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 难点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素 材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通过对“诗仙”“诗
师: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 圣”的描述,引发学生
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 兴趣。 他就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
誉,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
新课 句)
教学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
分钟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
鸣叫声中,忽然眼前出现了白鹭。教师用课件展示白 鹭图片,并介绍白鹭。
介绍白鹭:一种水鸟,浑身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 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 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出 示课件 22)
(3)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 的画面真美啊!让学生们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齐读 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板书: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
的美景。
(5)这一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什么心理?
作者借风景说明自己对林子方的情感也不相同。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
吗?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板书:接天
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
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品展示
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
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均产生巨大影
响。《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 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亦能
文。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诗与
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
宋四大家”。有《诚斋集》。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
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朗读指导: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
绿。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品悟古诗 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大
意讲的是什么呢? 学生汇报。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 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 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通过朗读,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通过剖析
图文结合,适时渗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方法的指导,化难
新课 教学 ( )分钟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为简,帮助学生理解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中的关键词语,在朗读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zi”。 中、欣赏中感受诗歌所
“映”是的韵母是“ing”,不是“in ”。 描绘的美。
还积累了课外内容。
蓝色的天空,碧绿的荷叶,红红的荷花。
(3)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
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
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板
书:寓情于景)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1.六月的西湖,碧绿的荷叶
三、横纵观,拓视野 杜甫除了这首《绝句》之外,还有两首绝句以供
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课下学习一下这两首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板书 内容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动
近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着)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 的意思。这是来自哪里的船?(东吴)
(2)因为从东吴到四川成都非常遥远,所以诗 中用了一个词----万里。现在大家明白这句诗的意 思了吗?(门前还停泊着去东吴的船只)(板书: 门泊东吴万里船)
6.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这首诗吧!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教具 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
()
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
分钟 “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出示:
设计意图
西湖美景图片)
通过杭州美景的图
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 片以及老师的描述,引发
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 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晓、慈”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
等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 目标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想象中感受祖国的自然景观,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板书:毕竟西湖 诗歌中重点词语,深化
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对诗歌的理解。
师:这句诗是不是很突兀?这句描写了什么?(首
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我们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
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字面意思的理解,潜移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 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
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方法,让学生轻松理解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
毕竟: 到底。
境。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上面,点点荷花显得格外的红艳。这样的美景你一定也想
课堂小
既巩固了这节课所学
结及拓 看到吧。背诵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意境。
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
展延伸
2.描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大家课下搜集至少两
( 分钟

首描写荷花的古诗,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还可以给诗
的想象力,同时,还积 累了课外内容。
句配上自己的画!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 静
远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近景
板书设 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虚写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寓情于景 实景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 2.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绝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 的心情。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知诗人,解题意
用佳句来赞美它。
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
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诗 初 学 江 西 诗 派 , 后
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
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
2. 题目“绝句”是什么意思?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
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
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
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
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承接上一句,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
不一样的?(这句诗是具体说明)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 既巩固了这节课
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这莲叶与荷 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
花一样美好。
学生的想象力,同时,
(2)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
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
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
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让学生明白“绝
3. 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用手中的工具书, 句”并不是诗的名字,
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
拓展了学生视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 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表示颜色的字了吗? (黄、白、青、蓝) (2)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 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4.学习第三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1)春意浓浓,生机勃勃,诗人 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 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 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 其中“含”是包括,囊括的意思。“含”字,显 示了透视的眼光,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 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如同油画的框, 而“西岭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这么高的山可以 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见“西岭”之 远。(板书:窗含西岭千秋雪) 5.学习第四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 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