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3讲 等高线地形图
B
C
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6题。4.图中A的海拔大致为( )A.300米 B.360米 C.400米 D.450米 5.相对而言,图中四个点,上山最容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在A、B、C、D四个部位最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
(7)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地形部位及特点
字母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点
A
.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在图中用“ ”符号表示
1 000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
估算陡崖的高度
项目
计算公式
实例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作业目录
作业目录课时作业(一)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课时作业(二)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课时作业(三)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四)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作业(五)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作业(六)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七) 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八) 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作业(九) 第9讲气候类型的判读与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十) 第10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十一) 第11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时作业(十二) 第1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十三) 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十四) 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十五) 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作业(十六)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作业(十七) 第17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十八) 第18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时作业(十九) 第19讲城市化课时作业(二十) 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作业(二十一) 第21讲农业地域类型课时作业(二十二) 第22讲工业的区位选择课时作业(二十三) 第23讲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课时作业(二十四) 第24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课时作业(二十五) 第25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二十六) 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二十七) 第27讲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时作业(二十八) 第28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作业(二十九) 第29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作业(三十) 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作业(三十一) 第31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时作业(三十二) 第32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作业(三十三) 第33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作业(三十四) 第34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作业(三十五) 第35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时作业(三十六) 第36讲世界地理概况课时作业(三十七) 第37讲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课时作业(三十八) 第38讲六个国家课时作业(三十九) 第39讲中国自然地理课时作业(四十) 第40讲中国人文地理课时作业(四十一) 第41讲中国区域地理测评手册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一)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三)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四)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五)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六)45分钟滚动测试卷(一)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七)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八)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九)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一)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二)45分钟滚动测试卷(二)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三)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四)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五)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六)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七)45分钟滚动测试卷(三)。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法精练含解析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测]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A。
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
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
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2.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A。
①③④ B。
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2019四川遂宁诊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方千米(相对于1982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7%),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
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A.退耕还林B。
围栏放牧C。
弃耕D。
发展立体农业4。
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
半干旱气候区 B。
高纬地区C.高山地区D。
亚热带季风区5。
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B。
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C。
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D。
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新情境)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
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5区域特征分析学案人教版.docx
15区域特征分析典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直轍星::适化血二纺的淒崖红杉D,生坦如麦血慝-树羽狀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J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崖红核仅分充于美国酉海崖‘°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帀引种海岸红杉,一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
图甲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解题示范]i.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M河流域(图一)曽水丄流失严重,后该流域在坡地上大捲修筑鱼鳞坑(图二),并在鱼鳞坑内栽种植被,大大减弱了地表径流对坡而的侵蚀作用,流域内水上流失明显减轻。
画鳞坑是山坡上挖掘有一左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 字形交错分布。
成片的坑群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
H 河流域不同坡面和同一坡而不同坡位(1)说明鱼鳞坑内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
(2) 阐释鱼鳞坑能使坡而侵蚀大为减弱的原因。
(3)指岀大量修筑鱼鳞坑后M 河水位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4) H 河流域不同坡面和同坡面不同坡位的鱼鳞坑规格标准不同,试推测原因。
【解析】本题以鱼鳞坑景观图和黄上髙原M 河流域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逍试题,考査学生利用地理 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有一泄蓄水容量的上坑,坑内拦蓄雨水及坡面地表径流,增加上 层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多呈半月形沿等髙线排列,坑内利于泥上沉积,上层深 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
(2)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鱼鳞坑分段拦截地表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鱼鳞坑 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降低了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鱼鳞坑呈品字形,分散 了地表径流,水流速度减慢;在鱼鳞坑内栽种植被,鱼鳞坑利于植被生长,提髙水上保持能 力,增强了植被对坡而的保护。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
(1)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调配工程西起 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西__北_ 干旱半干旱(1分)区。
解析:调“三大自然区” 名称,不要错填为“西北 地区”“西部地区”。
(1)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图中B 秦岭(1分)(山脉 名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 分界线。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 的山脉。根据图示信息可 知,B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 从陕西省南部穿过,位于 渭河以南,为长江流域和 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又因 为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大多在200m以下,地势平缓 ;肥 沃的黑土 ;多沼泽地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又称黄淮海平原,海拔多在50m以下,地势平坦。
东西延伸,呈狭长形;海拔低,河湖密布。
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m2,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众多的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分布不均,以黑龙 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珠江三角洲、洞庭湖 平原、鄱阳湖平原、 江淮地区 。
江汉平原;黄淮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平原;长江下游沿岸、 滨海平原;南疆 。
东北大小兴安岭 和长白山地区是我 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西南的横断山区是 我国的第二大天然 林区;东南部的台 湾、福建、江西等 省的山区,是我国 主要的人工林区。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区域地理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
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B.②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③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D.④图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穿越的山脉是()。
A.①B.②C.③D.④3.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②为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第2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源头和黄河的源头打通,必需经过巴颜喀拉山。
第3题,雪峰山是我国地势其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答案 1.B 2.C 3.A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5.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A.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化我国内陆地区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进展D.打算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解析第4题,①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海拔4 000米以上,为青藏高原;②为位于我国中部的四川盆地;③为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5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对大洋,打算了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同时利于太平洋水汽进入内陆形成降水。
种植业适宜布局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平原地带,而我国自然条件简洁,不行能均衡布局。
答案4.A 5.D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6~7题。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课时规范练含解析鲁教版
第十五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0某某7月选考)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
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
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省级行政区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曲线(含预测)。
据此完成第2~3题。
2.对该省级行政区进行碳排放模拟预测可以忽略的因素是( )A.GDP增长率B.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C.产业结构的调整D.当地气温的季节分布3.关于该省级行政区2010—2050年的碳排放及预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碳排放峰值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B.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峰值可能会减小C.单位产值的能耗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D.技术进步可能会使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提前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某地区碳排放净转移量=输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输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际隐含碳转移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关于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主要为转入地区B.东南地区主要为转出地区C.总体上由东向西转移D.总体上呈由北向南转移5.造成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隐含碳排放差异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B.资源数量C.产业结构D.国家政策据数据统计,中国进口的洋垃圾占世界垃圾总出口量约50%。
此前长达20多年,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弃物进口国。
2018年1月,中国洋垃圾禁令正式生效后,世界固体垃圾的进出口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此完成第6~7题。
6.中国此前允许洋垃圾入境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A.原材料缺乏B.可节约成本C.劳动力丰富廉价D.环境承载力大7.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下列行业压力最小的是( )A.钢铁行业B.塑料行业C.报刊行业D.家具行业(2020某某日照二模)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讲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判读——典型地貌
顶部平坦,边缘处沟谷纵横坡度大,多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海拔相对较高。
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判读——典型地貌
多山间盆地(坝子),山多陡峭孤峰。等高线稀疏处数值小。山峰等高线密集且平滑。
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判读——典型地貌
火山口湖——圆形,从中心向外等高线先增后减,
判读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读延伸方向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读疏密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农业:陡坡种植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工程建设:为了使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
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C.丙 D.丁
考向一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判断
谷地
鞍部
山脊
A
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判读——典型地貌
盆地:等高线数字自四周向中间递减
洪积扇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多有放射状河流或季节河流。
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判读——典型地貌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1)估算方法: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 条等高线,等高距为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m></m> 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m> 。2)例证: 、 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求 、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利用公式可得 、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200米 米。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6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鲁教版
课时作业(三十六) 中国地理分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安徽A10联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亏水量7~8月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的融化B.降水量的增大C.冰川融水增多D.湖水补给河水2.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平原B.河西走廊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B[第1题,图示该地在4~6月(春季及夏初)作物亏水量大,说明此时水分补给少;若有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因气温高而补给量应较大,与图示信息不符,则可能是该地以降水补给为主,而此时降水少。
而7~8月亏水量减少,必然是降水补充所致;故B正确。
第2题,根据4~6月亏水量大,7~8月为雨季,可判断为华北地区。
](2019·河北唐山一模)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
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图a图b3.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4.此路段冷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5.该铁路线可能是( )A.青藏铁路B.滨绥铁路C.北疆铁路D.贵昆铁路3.B[第3题,暖季气温要比冷季高,则可判断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可判断②为棚内、①为棚外;故B正确。
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④为棚内。
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冷季较暖季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冷季比暖季小,则C正确。
图示冷季时棚外最高气温低于5℃,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A、B错误;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则D错误。
山东教育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
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9宁夏石嘴山三中二模)海洋渗透能是指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
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
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
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依靠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C.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2.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A.受天气影响小B.受地域的影响小C.电站建造成本低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3.我国利用海洋渗透能的天然优势是()A.有雄厚的经济基础B.山地多,地势起伏大C.有众多的内陆湖D.有漫长的海岸线2.A3.D1题,从文字信息中可知,利用渗透能发电除了需要高盐度的水体,还需要有充足的淡水供给。
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盐分浓度大,但由于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
盐城大盐湖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C项正确。
第2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A项正确。
风力、太阳能、渗透能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利用这些资源发电受地域的影响都很大,B项错误。
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设备密封性能要求高,电站建造成本高,C项错误。
利用渗透能发电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刚刚研发成功,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D项错误。
第3题,我国海岸线漫长,且沿海地区多淡水资源,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自然条件优越,D项符合题意。
目前我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不属于天然优势,A项错误。
海洋渗透能的开发,与地形关系不大,B项错误。
利用海洋渗透能需有充足的淡水,我国虽拥有众多的内陆湖,但大多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不足,天然优势不明显,C项错误、D项正确。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含解析鲁教版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练普洱茶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
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
如今,“渥堆发酵"工艺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
“渥淮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
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
据此完成1~3题。
1.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发酵 B.传统经验丰富C.运输时间缩短D.原料优质丰富2.普洱茶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主要原因是()A.加强企业协作B.共用基础设施C.提高企业知名度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解析:第1题,“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说明马驮时代发酵时间长;而“如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时间大为缩短,由于不能很好地发酵,所以促使发明“渥堆发酵"技术来缩短发酵时间;故C正确。
第2题,“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是发酵的环境,而该地位于云南最南端为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
夏秋季节降水多不适合。
第3题,“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看中此地的主要目的是发酵,而发酵受水热条件影响很大,故当地独特的环境是设厂的关键。
答案:1.C 2.A 3.D(2020·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九)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
读图,完成4~6题。
4.该河流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5.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较大B.下渗量较小C.融雪量较少D.地下水补给较多6.近年来,该河径流量有减小趋势,与此无关的是()A.气候暖干化B.过度放牧C.大量开采矿产D.冰川融水减少解析:第4题,该地降水量在200~300 mm之间,降水集中在夏季,位于我国半干旱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现象,说明冬季气温低,可判断为内蒙古高原。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5章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含解析
第2讲中国人文地理课标展示核心素养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3.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
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1.综合思维:通过区域图、景观图、坐标图或文字资料,分析我国典型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2.区域认知:认知我国典型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比较同一区域内部或两个不同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3.人地协调观: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基础梳理]一、我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1.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政策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3.民族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600多万人。
共56个民族。
二、我国的农业1.重要的农作物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甘蔗。
2.农业部门分布地区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东部种植业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地区林业东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西部畜牧业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地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1.我国畜牧区的地形并非都以高原、盆地为主。
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新疆牧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3.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1)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北小麦南水稻”。
(2)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4.(1)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2)解决措施: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科技兴农。
三、我国的工业区 1.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
基础练
普洱茶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
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
如今,“渥堆发酵”工艺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
“渥淮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
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
据此完成1~3题。
1.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发酵B.传统经验丰富
C.运输时间缩短D.原料优质丰富
2.普洱茶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企业协作B.共用基础设施
C.提高企业知名度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
解析:第1题,“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说明马驮时代发酵时间长;而“如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时间大为缩短,由于不能很好地发酵,所以促使发明“渥堆发酵”技术来缩短发酵时间;故C正确。
第2题,“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是发酵的环境,而该地位于云南最南端为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
夏秋季节降水多不适合。
第3题,“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看中此地的主要目的是发酵,而发酵受水热条件影响很大,故当地独特的环境是设厂的关键。
答案:1.C 2.A 3.D
(2020·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九)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
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
读图,完成4~6题。
4.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
5.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大B.下渗量较小
C.融雪量较少D.地下水补给较多
6.近年来,该河径流量有减小趋势,与此无关的是( )
A.气候暖干化B.过度放牧
C.大量开采矿产D.冰川融水减少
解析:第4题,该地降水量在200~300 mm之间,降水集中在夏季,位于我国半干旱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现象,说明冬季气温低,可判断为内蒙古高原。
第5题,该地降水量7月大于4月,融雪量4月大于7月。
4月地表融雪量大,冻土消融速度慢,阻隔地表水下渗。
第6题,该地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为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
答案:4.C 5.B 6.D
提升练
(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联考二)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
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
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1~3题。
1.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
C.环湖分布D.呈“之”字形爬升
2.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常流,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
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
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
3.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干旱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区,交通线必然沿人口、城市分布。
图示涝坝“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涝坝所在地为人口主要分布区;据此可判断交通线走向为东北—西南。
第2题,“四季常流”说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而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性,降水、高山冰雪融水都不具有全年稳定性,故D正确。
第3题,②处的机电井位于涝坝上游多个坎儿井汇水地带,随着机电井的大量抽水,会使位于其下游的②处涝坝中的水量明显减少。
答案:1.B 2.D 3.B
(2019·高考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如图),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
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
5.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如图),其目的主要是
( )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解析:第4题,图片显示的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都体现了与海洋相关的文化内容,“渔家乐”码头则属于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服务业,四处景观跟船舶制造与维修、水产养殖与捕捞、远洋货物运输关系不大。
B对,A、C、D错。
第5题,沿海滩涂放置人工礁石,可减小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引种盐生植物可以吸收海水中的盐类,具有净化海水的作用。
A对。
这些措施客观上在恢复生态和美化环境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
B错。
沿海滩涂本就属于湿地范畴,投放人工礁石和引种盐生植物都不能增加湿地面积。
C错。
这些措施是以保护而非开发为主要目的。
D错。
答案:4.B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