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税制的设计)【圣才出品】
第 12 章 税制的设计
一、判断题 1.政府的再分配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平等了一些。( ) 【答案】√ 【解析】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计划增加了最贫困家庭的收入,也减少了最富有的家庭的收 入。
2.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 【答案】× 【解析】累进所得税指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 收,边际税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12-1 产品税不所得税 现在假定要对所得征税以获取同样的税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则变为 p1x1+p2x2=m -tx1*。这是一条斜率为-p1/p2 并通过(x1*,x2*)的直线,如图 12-1 所示。需要注意的 是,这条预算线穿过了通过(x1*,x2*)的无差异曲线,所以,尽管都能得到同样的税收, 但消费者相对于缴纳消费税而言,缴纳所得税能获得更高的效用水平。 对于获取同样的税收而言,消费者被征以消费税比被征以所得税所蒙受的效用损失更大。 4.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对厂商征收固定税。试分析短期、长期的税收转嫁及效 率损失情况。 答:(1)短期内,厂商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税收部分转嫁给消费者,部分转嫁 给厂商,二者共同分担,且存在效率损失,图示分析如图 12-2 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效率
4/6
圣才电子书
损失。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12-2 对完全竞争厂商征收固定税的短期影响图 (2)长期内,厂商的供给曲线处于水平状态,厂商在最低平均成本处生产,利润为 0, 厂商的供给价格丌可能再下降,税收只能全部由消费者承担。由于长期内竞争条件下厂商利 润始终为 0,所以增税前后,厂商的利润没有变化;消费者损失超过政府收入,超过部分为 效率损失部分,图示分析如图 12-3 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纯粹效率损失。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3篇最后的思考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一、复习题1.是什么因素引起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影响的时滞?这些时滞对积极与消极政策争论的含义是什么?答:货币和财政政策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总需求。
在利率影响支出,特别是住房支出与企业投资时,由于许多家庭和企业提前确定他们的支出计划,因而利率变动改变总需求需要时间。
财政政策的作用也有时滞,因为政府改变支出与税收要经历漫长的政治过程。
为了做出任何一种财政政策变动,方案必须通过国会各委员会讨论、由众议院与参议院通过,并由总统签署。
提出、通过和实施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变动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由于这些长时间的时滞,那些想稳定经济的决策者就要提前知道当他们的行动发生作用时可能存在的经济状况。
但是经济预测是极不准确的,因为在一种政策开始实施到它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内,经济状况很容易发生变动。
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经济的决策很可能无形中扩大了经济波动的程度。
2.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为什么减税对GDP的影响要小于相似规模的政府支出增加对GDP的影响?为什么不是相反的情况?答:因为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政府购买增加是比减税更有潜力的工具。
减税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鼓励他们增加消费支出,而政府购买使直接增加了总需求。
而且政府支出购买物品或劳务,是直接增加了总需求;政府为家庭减税的美元,其中一部分可能用于储蓄而不是支出。
不仅如此,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减税对GDP的影响要小于相似规模的政府支出增加对GDP的影响。
3.什么会促使中央银行领导人引起政治性经济周期?政治性经济周期对政策规则争论的含义是什么?答:当政府赋予中央银行领导人以维护经济秩序的权威,而并没有给他们以指导时,中央银行就有可能滥用权力,如利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大选的结果。
假设现任总统的选票取决于他连选连任时的经济状况,一个对现任总统有好感的中央银行领导就会在大选之前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生产和就业,因为他知道引起的通货膨胀在大选之前还不会表现出来。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一、概念题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
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
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
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
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
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
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
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积累。
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复习题1.说明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7篇)【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7篇)【圣才出品】第7篇深⼊研究的论题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概念题1.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 )答:预算约束线⼜称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指对消费者可以承受(在消费者收⼊和消费者希望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时)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预算约束线表⽰消费者⽀付得起的消费组合。
假定以I 表⽰消费者的既定收⼊,以P 1和P 2分别表⽰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 1和X 2分别表⽰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相应的预算等式为:P 1X 1+P 2X 2=I 。
上式表⽰:消费者的全部收⼊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出。
⽽且,可以⽤1I P 和2I P 来分别表⽰全部收⼊仅购买商品1或商品2的数量,它们分别表⽰预算约束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
此外,上式还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12122P I X X P P =?+。
式中的预算约束线⽅程表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12P P ?,纵截距为2I P 。
2.⽆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答:⽆差异曲线指带给消费者相同满⾜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条曲线。
它表⽰消费者在⼀定偏好、⼀定技术条件和⼀定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程度是没有区别的。
与⽆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函数为:U =f (X 1,X 2)。
其中,X 1、X 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 是常数,表⽰某个效⽤⽔平。
由于⽆差异曲线表⽰的是序数效⽤,所以,这⾥的U 只需表⽰某⼀个效⽤⽔平,⽽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
有的西⽅经济学者称这种效⽤⽔平为效⽤指数。
⽆差异曲线可以表⽰为图21-1所⽰。
在⼀个坐标系内,⽆差异曲线有⽆数条,图21-2中显⽰的只是其中的三条。
图中的横轴表⽰商品1的数量X1,纵轴表⽰商品2的数量X2,I、I′、I″分别代表三条⽆差异曲线。
图中的每⼀条⽆差异曲线上的任何⼀点,如⽆差异曲线I″上的A、B、C、D、E 和F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平都是相等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
【课后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章节
经济学
问题
真题
争论
教材
原理
题库
原理
部分 第章
增长
习题
经济
总需求
宏观经济
失业
政策
分册
内容摘要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 题)+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本题库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 济学分册)》(第7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对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 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 真题)及详解。严格按照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4章。每 一章都精心挑选名校考研真题以及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所选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注重基础知 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 以使学员全方位备考。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第 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 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十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名词解释经济人(rational people)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被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或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主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产生一定的社会利益。
二、判断题1.只有穷人才面临稀缺性问题。
()【答案】×【解析】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是客观存在的。
同时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的欲望超过了客观世界满足这些欲望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稀缺性对任何人都是真实存在的,无所谓穷人、富人。
2.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一定要学会不考虑机会成本而进行决策。
()【答案】×【解析】任何选择都具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为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从而作出自己的最优选择。
3.“如何生产”的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个实例就是:“一个国家如何决定谁得到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课后习题详解【圣才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图35-1菲利普斯曲线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指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因此,如图35-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在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
他们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也不同意货币主义的说法。
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只能是一条垂线。
2.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答:自然率假说指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终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圣才出品】
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一、名词解释1.完全竞争答: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厂商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厂商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④信息是完全的,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答:边际收益又称“边际报酬”,指新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这里的收益是指货币收益或销售收入。
边际收益存在递减规律,即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收益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出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愈来愈不合理。
当可变投入较少的时候,不变投入显得相对较多,此时增加可变投入可以使要素组合比例趋向合理从而提高产量的增量;而当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的组合达到最有效率的那一点以后,再增加可变投入,就使可变投入相对于不变投入来说显得太多,从而使产出的增加量递减。
二、判断题1.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中,许多企业生产非常类似但略有不同的产品。
()【答案】×【解析】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内,众多企业都生产完全无差异的同一种产品。
在垄断竞争的行业中,众多企业生产类似但有所不同的产品。
2.一个完全竞争的企业一定可以决定其产品的价格。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9篇【圣才出品】
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一、概念题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答:微观经济学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
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其基本假设为:(1)经济行为个体是进行自由的、分散化决策的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2)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从这两个基本假定出发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构成了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地,它包括:①供求规律;②消费者行为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③生产者行为理论或厂商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④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⑥福利经济学;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及详解(微观经济学前沿)【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及详解(微观经济学前沿)【圣才出品】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概念题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答:道德风险指⼀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为的倾向。
换句话说,道德风险是在双⽅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们享有⾃⼰⾏为的收益,⽽将成本转嫁给别⼈,从⽽造成他⼈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受到损失,⽽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为委托⼈⼯作⽽其⼯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所做的主观努⼒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来说难以区别时,就会产⽣代理⼈隐瞒⾏动⽽导致对委托⼈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发⽣的⼀个典型领域是保险市场。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法是风险分担。
2.代理⼈(agent)答:代理⼈指⼀个为委托⼈完成某种⾏为的⼈。
这⾥的“⼈”,可以是⾃然⼈或法⼈。
在现实经济⽣活中,代理⼈的种类很多,如销售代理商、企业代理商、专利代理⼈、⼴告代理⼈、保险代理⼈、税务代理⼈等。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被看成是所有者的代理⼈。
随着分⼯和专业化的发展,交易和契约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问题。
在公司制度中,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潜在的利益⽭盾。
特别是在⼀些⼤型股份公司⾥,如果股权极其分散,对管理者的控制和影响就更弱了。
管理者是为了⾃⼰的利益最⼤化⽽⼯作,⽽不是为了股东利益最⼤化。
⽽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之处在于,由于代理⼈的某些信息或某些⾏动是不可观察的,或者虽然可观察但不可确证,委托⼈难以通过⼀个直接的强制性契约来实现⾃⼰的利益最⼤化,⽽只能通过⼀个间接的激励⽅案,使代理⼈在追求⾃我利益的最⼤化实现的同时,也使委托⼈的利益尽可能地得到实现。
3.委托⼈(principal)答:委托⼈指让代理⼈完成某种⾏为的⼈。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目 录
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7章 寡 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需求交叉弹性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答:经济学家指出,在两种商品的替代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
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加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减少其他商品来进一步增加这种商品。
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暗含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而在这里,当商品1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减少,从而使它的替代能力不断降低;当商品2的消费量不断减少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增加,从而使它能够交换到的其他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七版答案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七版答案【篇一:曼昆微观经济学英文版本答案】a family deciding whether to buy a new car face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cost of the car and other things they might wantto buy. for example, buying the car might mean they must give up going on vacation for the next two years. so the real cost of the car is the familys opportunity cost in terms of what they must give up.b. for a member of congress deciding whether to increase spending on national parks, the tradeoff is between parks and other spending items or tax cuts. if more money goes into the park system, that may mean less spending on national defense or on the police force. or, instead of spending more money on the park system, taxes could be reduced.c. when a company president decides whether to open a new factory, the decision is based on whether the new factory will increase the firms profits compared to other alternatives. for example, the company could upgrade existing equipment or expand existing factories. the bottom line is: which method of expanding production will increase profit the most?d. in deciding how much to prepare for class, a professor face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valu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lecture compared to other things she could do with her time, such as working on additional research.2. when the benefits of something are psychological, such as going on a vacation, it isnt easy to compare benefits to costs to determine if its worth doing. but there are two ways to think about the benefits. one is to compare the vacation with what you would do in its place. if you didnt go on vacation, would you buy something like a new set of golf clubs? then you can decide if youd rather have the new clubs or the vacation. a second way is to think about how much work you had to do to earn the money to pay for the vacation; then you can decide if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vacation were worth the psychological cost of working.3. if you are thinking of going skiing instead of working at your part-time job, the cost of skiing includes its monetary and time costs, which include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 wagesyou are giving up by not working. if the choice is between skiing and going to the library to study, then the cost of skiing is its monetary and time costs including the cost to you of getting a lower grade in your course.4. if you spend $100 now instead of saving it for a year and earning 5 percent interest, you are giving up the opportunity to spend $105 a year from now. the idea that money has a time value is the basis for the field of finance, the subfield of economics that has to do with price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like stocks and bonds.5. the fact that youve already sunk $5 million isnt relevant to your decision anymore, since that money is gone. what matters now is the chance to earn profits at the margin. if you spend another $1 million and can generate sales of $3 million, youll earn $2 million in marginal profit, so you should do so. you are right to think that the project has lost a total of $3 million ($6 million in costs and only $3 million in revenue) and you shouldnt have started it. thats true, but if you dont spend the additional $1 million, you wont have any sales and your losses will be $5 million. so what matters is not the total profit, but the profit you can earn at the margin. in fact, youd pay up to $3 million to complete development; any more than that, and you wont be increasing profit at the margin.6. harry suggests looking at whether productivity would riseor fall. productivity is certainly important, since the more productive workers are, the lower the cost per gallon of potion. ron wants to look at average cost. but both harry and ron are missing the other side of the equation?revenue. a firm wants to maximize its profits, so it needs to examine both costs and revenues. thus, hermione is right?it’s best to examine whether the extra revenue would exceed the extra costs. hermione is the only one who is thinking at the margin.7. a.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lowers an individual’s incentive t o save for retirement. the benefits provide some level of income to the individual when he or she retires. this means that the individual is not entirely dependent on savings to support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years in retirement.b. since a person gets fewer after-tax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the greater is his or her earnings, there is an incentive not towork (or not work as much) after age 65. the more you work, the lower your after-tax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will be. thus the tax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discourages work effort after age 65.18. a. when welfare recipients who are able to work have their benefits cut off after two years, they have greater incentive to find jobs than if their benefits were to last forever.b. the loss of benefits means that someone who cant find ajob will get no income at all, so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ill become less equal. but the economy will be more efficient, since welfare recipients have a greater incentive to find jobs. thus the change in the law is one that increases efficiency but reduces equity.9. by specializing in each task, you and your roommate can finish the chores more quickly. if you divided each task equally, it would take you more time to cook than it would take your roommate, and it would take him more time to clean than it would take you. by specializing, you reduce the total time spent on chores.10. a. being a central planner is tough! to produce the right number of cds by the right artists and deliver them to the right people requires an enormous amount of information. youneed to know about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costs in the cd industry. you need to know each persons musical tastes and which artists they want to hear. if you make the wrong decisions, youll be producing too many cds by artists that people dont want to hear, and not enough by others.b. your decisions about how many cds to produce carry overto other decisions. you have to make the right number of cd players for people to use. if you make too many cds and not enough cassette tapes, people with cassette players will be stuck with cds they cant play. the probability of making mistakes is very high. you will also be faced with tough choices about the musicindustry compared to other parts of the economy. if you produce more sports equipment, youll have fewer resourcesfor making cds. so all decisions about the economy influence your decisions about cd production.11. a. efficiency: the market failure comes from the monopoly by the cable tv firm.b. equityc. efficiency: an externality arises because secondhand smoke harms nonsmokers.d. efficiency: the market failure occurs because of standard oils monopoly power.e. equityf. efficiency: there is an externality because of accidents caused by drunk drivers.12. a. if everyone were guaranteed the best health care possible, much more of our nations output would be devoted to medical care than is now the case. would that be efficient? if you think that currently doctors form a monopoly and restrict health care to keep their incomes high, you might think efficiency would increase by providing more health care. but more likely, if the government mandated increased spending on health care, the economy would be less efficient because it would give people more health care than they would choose to pay f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quity, if poor people are less likely to have adequate health care, providing more health care would represent an improvement. each person would have a more even slice of the economic pie, though the pie would consist of more health care and less of other goods.b. when workers are laid off, equity considerations argue for the unemployment benefits system to provide them with some income until they can find new jobs. after all, no one plans to be laid off, so unemployment benefits are a form of insurance. but there’s an efficiency problem?why work if you can get income for doing nothing? the economy isn’t operating efficiently if people remain unemployed for a long time, and unemployment benefits encourage unemployment. thus, there’s a tradeoff between equity and efficiency. the more generous are unemployment benefits, the less income is lost by an unemployed person, but the more that person is encouraged to remain unemployed. so greater equity reduces efficiency.13. since average inc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roughly doubled every 35 years, we are likely to have a better standard of living than our parents, and a much better standard of living than our grandparents. this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increased productivity, so that an hour of work produces more goodsand services than it used to. thus incomes have continuously risen over time, as hasthe standard of living.14. if americans save more and it leads to more spending on factories, there will be an increase in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since the same number of workers will have more equipment to work with. the benefits from higher productivity will go to both the workers, who will get paid more since theyre producing more, and the factory owners, who will get a return on their investment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however, because when people save more, they are giving up spending. they get higher incomes at the cost of buying fewer goods.15. a. if people have more money, they are probably going to spend more on goods and services.b. if prices are sticky, and people spend more on goods and services, then output may increase, as producers increase output to meet the higher demand rather than raising prices.c. if prices can adjust, then the higher spending of consumers will be matched with increased prices and output wont rise.16. to make an intelligent decision about whether to reduce inflation, a policymaker would need to know what causes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as well as what determines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m. any attempt to reduce inflation will likely lead to higher unemployment in the short run. a policymaker thus face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benefits of lower inflation compared to the cost of higher unemployment. ch21. economics is like a science because economists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 they devise theories, collect data, and then analyze these data in an attempt to verify or refute their theories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 economists use theory and observation like other scientists, but they ar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run controlled experiments. instead, they must rely on natural experiments.2. economists make assumptions to simplify problems without substantially affecting the answer. assumptions can make the world easier to understand.3. an economic model cannot describe reality exactly because it would be too complicated to understand. a modelis a simplification that allows the economist to see what is truly important.4. figure 3 shows a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between milk and cookies (ppf1). if a disease kills half of the economys cow population, less milk production is possible, so the ppf shifts inward (ppf2). note that if the economy produces all cookies, so it doesnt need any cows, then production is unaffected. but if the economy produces any milk at all, then there will be less production possible after the disease hits. figure 35. the idea of efficiency is that an outcome is efficient if the economy is getting all it can from the scarce resources it has available.in terms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an efficient point is a point on the frontier, such as point a in figure 4. a point inside the frontier, such as point b, is inefficient since more of one good could be produced without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of another good.6. the two subfields in economics are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specific markets. ma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7. positive statements are descriptive and make a claim about how the world is, while normative statements are prescriptive and make a claim about how the world ought to be. here is an example. positive: a rapid growth rate of money is the cause of inflation. normative: the government should keep the growth rate of money low.8.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is a group of economists who consult with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economic matters. the council consists of three members and a staff of several dozen economists. it writes the annual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9. economists sometimes offer conflicting advice to policymakers for two reasons: (1) economists may disagree about the validity of alternative positive theories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 and (2) economists may have different values and, therefore, different normative views about what public policy should try to accomplish.ch31. in the text example of the farmer and the rancher, the farmers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one ounce of meat is 4 ounces of potatoes because for every 8 hours of work, he can produce 8 ounces of meat or 32 ounces of potatoes. with limited time at his disposal, producing an ounce of meat means he gives up the opportunity to produce 4 ounces of potatoes. similarly, the ranchers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one ounce of meat is 2 ounces of potatoes because for every 8 hours of work, she can produce 24 ounces of meat or 48 ounces of potatoes. with limited time at her disposal, producing an ounce of meat means she gives up the opportunity to produce 2 ounces of potatoes.2. a. see figure 2. if maria spends all five hours studying economics, she can read 100 pages, so that is the vertical intercept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f she spends all five hours studying sociology, she can read 250 pages, so figure 4that is the horizontal intercept. the time costs are constant, so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a straight line.figure 2b. it takes maria two hours to read 100 pages of sociology. in that time, she could read 40 pages of economics. so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100 pages of sociology is 40 pages of economics.3. a.b. see figure 3. with 100 million workers and four cars per worker, if either economy were devoted completely to cars, it could make 400 million cars. since a u.s. worker can produce 10 tons of grain, if the united states produced only grain it would produce 1,000 million tons. since a japanese worker can produce 5 tons of grain, if japan produced only grain it would produce 500 million tons. these are the intercepts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s shown in the figure. note that since the tradeoff between cars and grain is constant,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a straight line.【篇二: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txt>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二十三章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得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得话)?并解释之.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得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得支出计算在消费得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得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
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得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得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得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得存货投资就是负得,因而减少了当期得GDP。
C.您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得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得支出计算在消费得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得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就是政府得行为。
E.您得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得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得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就是进口食品,它得购买增加了美国得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得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得工厂增加了GDP中得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就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得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得进口,使NX 增加2。
GDP组成部分中得“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得支出。
想想GDP 得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就是要交换现在生产得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得角度瞧,转移支付就像税收与回扣一样。
转移支付与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得生产。
由于GDP就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得生产中得到得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6。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一国收入的衡量)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一、概念题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答:微观经济学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
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其基本假设为:(1)经济行为个体是进行自由的、分散化决策的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2)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从这两个基本假定出发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构成了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地,它包括:①供求规律;②消费者行为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③生产者行为理论或厂商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④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⑥福利经济学;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产品通常具备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公共产品具有四个特性:①非排他性。
一种公共产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②强制性。
公共产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③无偿性。
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④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2.稀缺
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
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
3.边际替代率
答: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2
121
x MRS x ∆=-∆其中,1x ∆、2x ∆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如果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
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因此,求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只要过该点作切线,这条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4.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
无差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无差异曲线
图1-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1X 和商品2的数量2X 。
图3-2中的曲线
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120,U f X X U ==。
其中,1X 、2X 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0U 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
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
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6.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二、简答题
1.请解释为何税收会造成无谓损失。
答: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
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
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
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
如图1-2所示,没有税收时,价格是1P ,销售量是1Q 。
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支
付意愿,所以,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和价格之间的面积,即A B C ++。
同样,由于供给曲
线反映了卖者的成本,所以,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和价格之间的面积,即D E F
++。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税收,税收收入等于零。
总剩余,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等于面积A B C D E F
+++++。
征税后,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
+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
+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
+),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
图1-2无谓损失
2.说明规模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异同。
答:(1)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在所有要素同时等量变动时,产量的变动幅度小于要素变动幅度。
比如说劳动、资本等都同时增加1倍,总产量增加小于1倍。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在产量达到某点以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2)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联系
规模报酬和边际收益均是考察厂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时产量变动的情况,厂商在短期内应该按照边际收益规律来安排生产要素投入及产出量,而在长期规划时需要参照规模报酬规
律对生产规模进行规划。
所以二者均是厂商生产决策时应遵循的规律。
(3)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区别
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可以看出,边际收益递减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即研究的是长期。
边际收益递减不是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规模收益递减却不是必然的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规模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呈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其成因有何不同?
答: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但二者形成U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呈U形,即SAC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导致的。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下,短期平均成本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
(2)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所以呈U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
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
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
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4.什么是科斯定理?为什么私人经济主体有时不能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