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运算律教案
《运算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运算律》教学设计(精选10篇)《运算律》篇1四年级(上册)教材里教学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
先教学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再教学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
编写的一道思考题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分别观察等式左边的变化和右边的变化,可以发现变化是有规律的;如果研究同一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作出解释。
还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十三世纪欧洲人运用的“双倍法”,并让学生试着用乘法分配律解释“双倍法”的算理。
1教学乘法分配律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
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
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
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
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
写出的每组算式都应该是两个,其中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另一个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乘那个数,再把积相加。
各组算式都可以仿照(65+45)×5和65×5+45×5写出来。
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能不能写等号,要分别计算、比较得数后才能进行。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运算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应用四则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数学问题。
3. 发现运算律的实际运用场景。
二、教学内容:1. 交换律:a. 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b. 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2. 结合律:a.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b. 乘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分配律:a.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b. 减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学生:你们是否注意到在做计算时,有时候可以改变数字顺序而不会改变结果?步骤二:交换律1. 介绍加法的交换律,以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a. 例如:3 + 4 = 4 + 3b. 让学生解释交换律的含义,并列举更多的例子。
步骤三:结合律1. 介绍加法的结合律,以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a. 例如:(2 + 3) + 4 = 2 + (3 + 4)b. 让学生解释结合律的含义,并列举更多的例子。
2. 类似地,介绍乘法的结合律,并进行演示和讲解。
步骤四:分配律1. 介绍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a. 例如:2 × (4 + 3) = 2 × 4 + 2 × 3b. 让学生解释分配律的含义,并列举更多的例子。
2. 类似地,介绍减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并进行演示和讲解。
步骤五:练习和应用1. 给学生一组包含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数学题目,让他们应用所学内容解答。
沪教版四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心的思想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以最快的速度求出下列各组数的和。
(1)32、40、68
(2)700、500、300
(3)1000、1500、8500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算出答案?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合集)第一篇: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课时主备人四年级数学组姓名:韩巧英执行者四年级班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星期第节)至2017****年**月**日(星期第节)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根据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自主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加强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回顾交流法,练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学法:练习法,回顾总结法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第1课时)编号执教者补充一、交流展示复习单1、谈话:昨天已经布置了让同学们回家复习整理第四单元《运算律》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复习单。
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这部分知识,谁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交流自己的整理复习成果呢?2、同学展示。
(随机补充,简要说说各个运算律的含义。
)(预设)主要展示内容:四则运算法则;加法交换率和结合律;乘法交换率和结合律;乘法分配率。
补充:减法的性质(板书:名称+字母表达式)3、梳理回顾学习过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还掌握了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
先观察算式特点,发现规律,做出大胆猜测,然后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最后得出结论。
观察猜测举例验证这四步过程是帮助我们探索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方法。
最后我们得到的结论就能用于数学学习了。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用于竖式的验算;在解决问题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减法的性质获得多种解题策略;同时遇到25×36这样是计算,我们更多了一种途径,选择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 运算律 北师大版 (5份打包)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运算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2. 让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3.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新课导入: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4. 新课导入: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5. 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6.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成情况。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在巩固练习环节,要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运算律。
3. 在作业布置和教学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运算律北师大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这部分是教案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对“教学过程”部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
【教案一】四年级运算律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律,能够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教学重点:1.运算律的定义和应用。
2.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教学准备:1.教案和教具准备。
2.学生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先进行快速计算:247+189-56-88=?2.以一个简单的算式为例,引入四则运算的运算律:a+b-b=a。
3.通过几个类似的例子,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
二、讲解(20分钟)1.运算律的定义:运算律是指在特定的运算规则下,运算顺序可相互交换,结果保持不变。
例如: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运算的嵌入律等。
2.分别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进行讲解,并分别列举例子进行说明。
3.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律。
三、练习(20分钟)1.练习新学过的运算律:(58+17)-17=?(75-21)+21=?(5×4)×3=?(32÷8)÷4=?等等。
2.练习四则运算的推理思维:例如:7+3=10,那么3+7=?8×4=32,那么32÷4=?等等。
3.出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四、巩固(15分钟)1.随堂练习: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2.提问学生:1.2+3-3=?2.(48×6)÷6=?3.(9-2)+2=?等等。
3.让学生自己出题,出示答题卡写出成绩,并奖励优秀的同学。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运算律。
2.强调学生要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从具体的算式中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律。
然后通过练习和巩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运算律。
在课堂总结中,要求学生总结所学的运算律,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学生参与度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上课讲义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四2廖晓萍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连减中的简便计算;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总共也就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特点(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并且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这样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
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教材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提供支持。
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理解定律内涵。
(3)体现灵活,突出思维。
以往的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较为注重算法技巧,本单元在编排中,则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运算律 练习课-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运算律练习课-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2. 加法结合律3. 乘法交换律4. 乘法结合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运算律的意义及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熟练运用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加法和乘法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究新知(1)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3 5 = 5 37 9 = 9 7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3 5) 7 = 3 (5 7)(7 9) 8 = 7 (9 8)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教师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3 × 5 = 5 × 37 × 9 = 9 × 7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教师总结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3 × 5) × 7 = 3 × (5 × 7)(7 × 9) × 8 = 7 × (9 × 8)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教师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四运算律《四运算律(通用)》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四运算律《四运算律(通用)》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整理,使学生能够根据数与算式的特点,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正确、灵活、合理的计算。
2、感受凑整思想在简便运算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
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理念
本节课突出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自主探索、自主
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观察、探索、归纳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在认知过程中能熟练的应用凑整的数学思想,灵活
合理的运用简便方法。
3重点难点
能选择灵活合理的运用简便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课中研讨
师:让老师先来考一考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出
结果,看谁的计算速度最快。
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抢答:356+97,626-298,65某99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点,把这个数转化成和它靠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这样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像这种转化数的思想,在数学中叫做“凑整”。
(板书)今天我们就应用“凑整”的数学思想来进行简便运算的练习。
(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
这里通过一组口算练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凑整思想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为学生更好的进行下面的复习做好了铺垫】。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的教案模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的教案模板学生的这些特征必需是真实的,是老师通过平常的视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料题目的运用等发觉的,切忌空泛。
那么应当怎么写好教案呢?今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有关于20xx小学四年级数学四那么运算的教案模板,盼望可以协助到大家。
20xx小学四年级数学四那么运算的教案模板1四那么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安排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或a×(b+c) =a×b+a×c 拓展:(a-b)×c=a×c-b×c或a×(b-c) =a×b-a×c(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四)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四级运算律教案
第六单元运算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除法也类似)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a-b)×c = a×c -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mathematical operation law for grade four of primary school编订:JinTai College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2、篇章2: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章3: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篇章1: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第四单元 运算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运算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2. 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 举例: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运算律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运算律。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对运算律掌握不牢固的学生。
3. 鼓励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算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四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2024010451)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学习运算定律,主要包括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还有运算定律的一些简单运用。
将与运算定律有关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构建比拟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四〕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表达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
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运算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小组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运算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在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定律简算;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四则运算。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出四则运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学会推理、归纳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严谨、踏实的运算习惯。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积极思考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自行设计一道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并将问题、解题过程和答案提交给教师。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长协助孩子收集生活中的四则运算实例,让孩子尝试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并记录下来,以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四则运算定律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定律的定义、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要求图文并茂,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际,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拓展思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运算律北师大版(3份打包)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运算律北师大版 (3份打包)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四则运算",主要涉及运算律的学习。
具体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理解并掌握运算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算盘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学具,进行一次简单的计算,如23 + 17,并记录计算过程。
2. 讲解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发现,将加法式子中的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如23 + 17 = 17 + 23。
(2)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式子中的三个数,先算任意两个数的和,结果与先算另外两个数的和,结果相同。
如(23 + 17)+ 5 = 23 +(17 + 5)。
(3)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发现,将乘法式子中的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如23 × 17 = 17 × 23。
(4)乘法结合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式子中的三个数,先算任意两个数的积,结果与先算另外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
如(23 × 17)× 5 = 23 ×(17 × 5)。
3. 例题讲解: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如35 × 42,可以先算35 × 40,再算35 × 2,相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如58 × 27,可以先算58 × 30,再算58 × 3,相减。
5. 作业设计:(1)题目:25 × 38,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答案:25 × 38 = 25 × 40 25 × 2 = 1000 50 = 950。
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案(汇总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案(汇总10篇)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理解题意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用加法:40+56或56+40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2)解决问题40+56=96(km)或56+40=96(km)(3)观察算式,发现定律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
如:0+200=200;200+0=200所以0+200=200=011+78=89;78+11=89所以11+78=78+11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四运算律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四运算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中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了解四则运算的简单应用,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界限2.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3.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4.熟练掌握四则运算中有关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四则运算中有关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使用方法2.理解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3.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界限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加法和减法的练习1.数的概念2.加法的概念和用法3.减法的概念和用法4.带有加减法的计算(两位数之内)第二节乘法的练习1.乘法的概念和用法2.带有乘法的计算(两位数之内)3.乘法表的背诵和应用4.乘数和被乘数的交换规律第三节除法的练习1.除法的概念和用法2.带有除法的计算(两位数之内)3.商和余数的概念和意义第四节四则运算的综合练习本节课将综合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
六、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通过课堂作业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程内容,是否理解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
2.小测验: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程度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是否掌握了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
七、教学资源1.《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计算器、尺子、笔、纸等教具八、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实例演练等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估方式,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复习”教案,让你率先掌握关联律真谛!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复习”教案,让你率先掌握关联律真谛!一、教学目标1.理解运算符的基本概念,了解四则运算的基本原则。
2.学习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认识这两个运算律的重要性。
3.深入理解加法的关联律和乘法的关联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PPT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手册等。
三、教学方法1.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学生参与高度互动的讨论。
3.举例解释,生动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
四、教学流程1.引入(1)教师引入四则运算的基本原则,如加减乘除、先乘后加等。
(2)老师介绍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两个运算律有初步认识,并引出关联律。
(3)在课件或黑板上写上示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运算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正式教学(1)加法的关联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道算式,让学生总结出它们可以变换顺序的规律。
比如:3+2+1=(3+2)+1=3+(2+1)。
老师解释:这个规律被称为加法的关联律,它告诉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我们可以改变数的顺序,但是不会改变结果。
在讲解例子后,老师让学生一起做一些小题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关联律的应用,理解这种规律的意义和操作方法。
(2)乘法的关联律。
老师继续在黑板上写出两道乘法算式,让学生总结出其中的共性。
例如:2×4×5=(2×4)×5=2×(4×5)。
教师解释:这个规律被称为乘法的关联律,它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因数的顺序,不过结果不会发生变化。
在讲解例子后,老师也要让学生多练习,较易理解和掌握这种关联律的应用。
3.实际应用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关联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果小明有8只苹果,小红给了他5只,如果小丽再给了他4只,那么小明一共有多少只苹果?或许一些大型的题目也可以慢慢在小学生的数学训练中增添。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关联律的真正意义,并且在解决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也可以运用此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级运算律教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六单元运算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除法也类似)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a-b)×c = a×c -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