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
《2024年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研究》范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商业环境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战略手段,用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实现多元化发展。
然而,并购的成功与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尤为关键。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对并购效应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背景和重要性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其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机制。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定义与度量(一)定义管理者过度自信指的是管理者对自身决策能力和企业前景的过度乐观评估,往往导致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和过度追求高收益。
在并购决策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过于乐观地估计目标企业的价值和并购后的整合效果。
(二)度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公开信息分析以及历史决策结果等方法来度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
具体包括对管理者的自我评价、对并购成功的信心程度以及过去的并购决策结果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三、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一)正面效应1. 决策速度与果断性: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速度和果断性,这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可能带来一定的优势。
在并购领域,迅速决策可能有助于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扩张。
2. 资源分配与整合: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更倾向于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并购整合,以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
这有助于加速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
(二)负面效应1. 估值过高与风险忽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产生过高估计,导致支付过高的并购价格。
同时,他们可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导致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不理想。
2. 协同效应难以实现:过度自信可能导致管理者对协同效应的预期过于乐观。
在实际整合过程中,由于双方企业的文化、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协同效应难以实现,甚至出现反效果。
四、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通过收集相关企业的数据和案例,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效应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管理者对企业盈余的过度自信可能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会涵盖企业的财务、运营、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就此问题给出详细阐述。
一、过度自信可能导致财务上的缺陷。
当管理者过度自信时,他们可能会高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估风险。
这可能会导致财务计划的不当编制和不充分的储备。
如果企业发生了意外的风险事件,比如经济下滑、市场变化等,企业很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问题。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忽视了风险的可能性,同时也未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充足的经济储备来应对这些风险。
二、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
当管理者过度自信时,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复杂的战略计划,而忽略企业日常运营。
例如,他们可能会相信他们的战略一定能成功,而不去细心考虑业务细节和日常问题。
这样,当这些计划开始支离破碎时,企业可能会陷入混乱,并且出现运营方面的问题。
三、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团队管理上的问题。
当管理者对他们的能力和方法感到过于自信时,他们可能会缺少对团队内部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这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协作和不愉快的工作氛围。
此外,管理者也可能因为对自己的过度自信而忽视其他个人的贡献,并给他们带来不平等的待遇。
这会导致团队失去凝聚力,甚至可能会导致关键人员离开或被替换。
四、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损害企业声誉。
当管理者过度自信时,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个人担保或许诺来取悦投资人或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
如果企业无法兑现这些承诺,它们会在市场上受到惩罚,失去公众支持和信任。
例如,如果管理者过度自信地宣称企业将在短期内实现高速增长或高额收益,却无法兑现这些承诺,市场信任度就会下降。
总之,管理者对企业盈余的过度自信可能会对企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包括财务上的缺陷、运营问题、团队问题和声誉问题。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采用专业知识、谨慎评估和客观分析,避免盲目自信,而需要保持谦逊和实用主义。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综述作者:宋文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03期作者简介:宋文(1988-),男,河南新乡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摘要:在心理学上很多情况下人是过度自信的,即高估自己的能力或高估成功的概率,而低估风险。
过度自信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最为稳健的发现之一,行为金融学自提出以来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
试从投资和筹资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过度自信;投资;筹资20世纪60年代以来,过度自信的提法开始在心理学中广泛出现。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倾向于高估我们自己的能力和高估成功的概率,低估风险。
心理学中过度自信被认为与智力无关,是个体过高估计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
Gervaris、Heaton和Odean(200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
国外关于此类研究起步较早,最近国内学者也开始有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影响过度自信的因素很多,如:性别、技能、文化等。
Kruger(1999),Camerer 和Lovallo(1999)指出有技能的人更容易过度自信,比如作为CEO,当他们与企业普通管理者比较而不是和其他CEO比较时更容易过度自信。
Barber and Odean(2000)对35000名不同性别的投资者的投资股票行为进行了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得出了男士比女士更容易过度自信的结论。
男士总是认为自己的投资技能比较高而换手频繁,他们总是在错误的时间投资,且花费更多的交易成本。
姜付秀(2009)指出在中国儒家思想导致领导者的“一言堂”现象加深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
Roll(1986)开创性地过度自信理论引入公司并购决策的研究后,大量研究者开始注重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研究,包括对公司投资、筹资、股利分配、并购、多元化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并购投资的影响
一
、
问题 的提 出
评 价公 司绩 效 , 现并 购 当年 和 并 购后 1年 上 市公 发
司的业 绩得 到一 定 程 度 的提 高 , 随后 年份 绩 效 普 但
遍 下滑 ; 善 民 、 滔 的 研究 证 实 , 购未 能 为 收 李 朱 并 购 公 司股东 创造 价值 。在公 司并 购后 1年 至 3年
内 , 论 是 混合并 购 还是 同行 业 并 购 , 多数 收 购公 无 大
根据 M 定 理 , M 如果 两 个 公 司 合 并 后 现 金 流 并
没 有 改 变 , 么 通 过 购 并 的 方 式 将 两 个 公 司 重 新 组 那
合既 不会 创造 财 富 , 不 会 破 坏财 富 … 。然 而 , 济 也 经
购 投 资一 金 流 敏 感 并 购 投 资 行 为 实 际 上 同 时 受到 自由现 金 流 以 及 管 理 者 现 说
自信 程度 的双 重 影 响 。
[ 关键词] 成功悖论 ; 过度 自信 ; 并购投资 ; 投资一 金流敏感 性 现 [ 中图分类号 ] 2 59 F 3 .9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编号 ]0 4— 83 2 1 )5— 0 7 7 10 4 3 (0 0 0 0 7 —0
・
7 ・ 7
业 投资行 为 的扭 曲。从 代 理 观 点看 来 , 管理 者 与 股 东 的 目标往 往 不 一致 , 们 更 多 时 候追 求 在 企 业 中 他 的控 制权利及 其所带 来 的各 种 利益 。按 照信 息 不
对称 观点 的解 释 , 理 者 出 于股东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目 管
购 。冯 根福 等 选取 主营业 务 收入 等 4个 指标 来 综 合
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
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在公司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投资是其长期安康开展的主要动因和未来竞争力增长的重要根底,直接影响企业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并以此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利润增长以及资本市场对企业经营业绩和开展前景的评价。
现今关于投资理论的主流思想是由Tobin首先提出,并经Hayashi完善的著名Q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1〕,投资理论的开展极大提高了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然而,传统企业财务研究存在一个假设前提: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是理性主体,他们都进行理性预期、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是历次经济危机发生说明,现实经济中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完全理性,人在认知和做出决策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偏差,并且这种偏差在资本市场中广泛和长期存在,有时可能会主导整个市场,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把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应用于企业财务研究中,特别关注行为主体心理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现代投资理论也从传统期望效用理论过渡到前景理论。
然而,作为行为金融的热点研究话题,现有文献关于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都是基于投资者非理性而管理者理性假设开展的,无视了现实市场中投资者和管理者有限理性共存这一事实。
〔3〕把投资者和管理者有限理性纳入同一框架考察是行为公司财务理论开展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也是进一步理解投资者和管理者行为、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和企业管理机制、探讨金融市场对企业投资影响的渠道和机制的前提。
那么,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情绪是怎样共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管理者情绪又是怎样形成以及在整个影响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探讨。
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企业投资决策的选择机制,还有助于管窥投资者情绪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情绪的“塑造”,进一步深刻理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在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机制。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
筹 资行 为 、投 资 行 为 和 股 利 分 配 行 为 是 公 司 最 为 重 要 的 3 感 性 越 高 , 理 者 的过 度 自信 将 导 致公 司过 度 投 资 。 管
种 财务 行 为 。投 资行 为是 公 司 资金 累 积 的重 要 基 础 和 公 司 成 长 的 重要 动 因 , 应 当引 起 我 们 的 重 视 。从 理 论 上讲 , 资 项 目的 更 投
( ) 业 过 度 投 资行 为 。从 理 论 上 说 , 司作 出投 资 决 策 时 , 1行 公 应 分析 拟 投 资 行 业 ( 品 ) 处 的 生命 周 期 阶段 和 市 场 供 需状 况 。 产 所 在 行业 整 体 或 者 行 业 中某 类 细 分 市 场 或 产 品 已 出 现 过 剩 特 征 的 入 , 向其 他 更 有 利 的 领 域 转 移 资 本 . 而 继 续 追 加 投 资 和 扩 大 不 反
投资行为
d i1 . 9 9 i n 1 7 o:0 3 6  ̄. s .6 3—0 9 . 0 0 2 .0 s 14 2 1 .4 0 9 [ 中图分类号 ]F 7 ;26 [ 2 5F 7. 文献标识码 ]A 6
[ 文章编 号 ]17 — 142 1) - 09 0 63 0 9(002 0 1- 2 4
应 聘者 更 会受 到关 注 ,这种 选 择 性偏 差 的存 在 使 得过 度 自信 的人 利 益 。 种 过 度 投 资 的行 为 只能 造 成 负 面 影 响 。而在 行 业 或 细 分 这 更 容易 成 为公 司 的管 理 者 。 会 地位 加 上 自我 认 识误 区 , 有 可能 市 场 并 未 过 剩 的 情 况 下 , 业 投 资 过 度 的行 为也 同样 存 在 。 尽 管 社 更 行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以贸易类上市公司为例
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和税 收收益 ,会严重损 害企业 的业绩 ;Lu和 T fe 2 0 研 i af r( 0 8) l 究发现 ,管理者过 度 自信 对公司并购后短 期和 长期 的 股票 收益 有 着显 著 的负面 影 响 ,而企 业规模越大的公司 ,这种负面效 应越 明显。其 研究表 明,管理者 过度 自信
政 策 。 其 研 究 表 明 ,过 度 自信 的 管 理 者 偏 好 采 用 激 进 的财 务 政 策 ,无 法 科 学 合 理 地
于 平 均 效 应 ” 理 论 ,提 出 了计 量 管 理
者 过 度 自信 的 新 方 法 , 以 期 对 理 论 界
黼 糖 述 与理 论 假 说
陈其安和刘星 ( 0 5) 为 , 度 自 20 认 过 信 是一种人们过高估计 自身的能力水平或
内容 摘 要 : 本 文 基 于 3 0家 贸 易 类上 市
公 司 2 0 —2 1 0 0 0 0年 的数 据 ,以行 为金 融
表 明,管理者过 度 自信 对企业的非效率投 资行 为有着显著 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过 度 自信 程度越 高 ,过 度投资程 度就越 高 ,
巨头——娃哈哈 。但是 ,如何防止管理者 过度 自信给企业带 来危 害也 成了实务界关 注的话题 。本 文将从 行为金融的视角 ,重 点研究管理者过度 自信 对贸易类上市公司
因变量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GP G 托宾 0
企业价值 自变量 管理者过度 自信 代理成本 公司规模
( 的主营业务利润 一一 年 的主营业务利润) t 年的主营业务利润 t 年 t1 /一1 (年股 票市值 + 年净债务)t t 1 / 年有形资产现行价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管理者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选择通过企业扩张来实现增长。
然而,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驱使下,企业扩张常常会导致财务困境的出现。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扩张所带来的财务困境,并提出应对之道。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对自己能力和决策的过度自信,以及对企业前景的过度乐观。
由于自信心的不断膨胀,管理者往往会高估企业的成长潜力和市场需求,从而决策进行企业扩张。
他们相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会取得成功,并忽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企业扩张是企业为了追求更大规模、更高竞争力而采取的行动。
企业扩张可以包括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收购其他企业、拓展新的市场等。
管理者希望通过扩张来实现企业的增长目标,扩大市场份额,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然而,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扩张相结合,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财务困境。
首先,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高估了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能力,导致扩张过快、过度投资和资源分散。
这将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
其次,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忽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缺乏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如果市场发生变化或者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企业就会陷入困境,无法应对并适应变化。
此外,管理者过度自信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财务规划。
他们往往高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预期企业在短期内就能够回收投资并实现盈利。
这导致企业的财务规划缺乏实际基础,容易出现资金紧张和财务危机。
应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管理者应该保持谦虚和客观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决策也存在局限性。
他们需要充分了解市场和行业的变化,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市场分析,制定可行的扩张策略。
其次,管理者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
他们应该意识到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
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水平
一、引言在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投资活动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最初的关于公司投资的研究中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一系列的投资理论在此基础上展开和发展,并大大地提升了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法马(Eugene Fama)在马克威茨(Harry Markowitz)的有效边界模型和 MM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并沿用了其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套利定价的分析方法。
有效市场理论是建立在三大基础假设之上的,一是市场是无摩擦的,即投资者进行证券买卖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二是信息是对于任何市场参与者都是无成本的,投资者均可以免费获得;三是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对于信息的反应是同质的,并且把企业利润最大化当作最终目标。
在有效市场中,股价可以充分反映资本市场上所有可以预测或者方便获取的所有信息,因而未来股价将会随机变化并且不可预测,但是其价格又会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最终会因为市场套利机制的存在而返回股票的内在价值。
法马的有效市场假说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不谋而合,因而提出来以后便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但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与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股价并不完全是随机变化的,人们有时候可以通过股利等来预测股价未来的走势。
此外,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前提也逐渐受到资本市场中人们非理性决策、有风险的套利制度的动摇。
由于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条件太过严格,导致其在现实中的适用性并不是很强,因而广受质疑。
该理论把投资者定义为具有获得完全信息、完全计算能力的完全理性并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人,事实上市场上的参与者并不能够完全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认识水平是极其有限的,其认知水平会受到年龄、工作经历、教育程度等因素限制,也容易产生乐观或悲观的情绪或者受这样的情绪的感染,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决策很难达到完美。
因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便逐渐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因为行为金融学更贴近真实的资本市场。
公司过度投资源于管理者代理还是过度自信
公司过度投资源于管理者代理还是过度自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特别是分析这一现象是源于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还是过度自信的心理特质。
过度投资是指公司在拥有充足现金流的情况下,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从而损害公司的长期价值。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公司治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将回顾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指出当公司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不一致时,可能引发代理问题,导致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过度投资。
接着,文章将探讨过度自信理论在公司财务决策中的应用,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如何影响其对投资项目风险和收益的判断,从而引发过度投资行为。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将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样本,运用统计方法检验代理问题和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将揭示不同因素在导致过度投资现象中的作用程度,为理解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为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优化投资决策提供建议。
通过深入剖析公司过度投资背后的驱动因素,本文旨在为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财务和投资领域的研究中,公司过度投资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关于过度投资的成因,学术界主要提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管理者代理问题,另一种是管理者过度自信。
这两种观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关于管理者代理问题,其核心观点在于公司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管理者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如扩大公司规模以提高个人薪酬、地位或声望,而投资于并非最优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能短期内增加了公司的资本支出,但长期来看可能无法带来相应的回报,从而损害了公司的长期价值。
一些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较低或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时,过度投资的现象更为明显。
另一方面,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则认为,管理者往往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和项目前景持有过于乐观的态度。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他们在投资决策时忽视潜在的风险,或者对项目的预期收益过于乐观。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导语: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领导者的自信往往被视为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然而,管理者过度自信也可能成为企业承担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平衡自信与风险管理。
一、过度自信的表现形式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在面临决策时过于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这种自信可能源于管理者在过去取得的成功,或者是基于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评估。
以下是过度自信的一些典型表现形式:1. 忽视风险:管理者常常低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不予重视。
2. 过于乐观:他们往往过分乐观,相信一切将顺利进行,而忽视了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3. 不愿听取反对意见:他们可能忽视或轻视他人的质疑和反对意见,更倾向于听从自己的内心声音。
4. 自我吹嘘: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常常自我吹嘘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自认为是最聪明和无所不能的人。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带来的风险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企业承担过高的风险,从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个管理者过度自信带来的风险:1. 决策偏差: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会忽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做出不明智的决策。
他们往往不对现实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导致企业损失。
2. 业务拓展风险: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扩大企业的业务,盲目进行并购等战略决策。
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巨大的债务,增加经营风险。
3. 低估竞争对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会低估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策略。
他们可能会过分自信地认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独一无二的,而忽视竞争对手的变化和挑战。
4. 忽视市场变化: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通常倾向于坚守自己的决策和战略,不愿意及时调整。
这种刚性可能导致企业无法适应市场变化,错失发展机会。
三、建立平衡的方法管理者需要找到平衡自信和风险承担的方法,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激发自信的同时保持谦虚。
管理者应该积极鼓励自己和团队,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文献述评
财 务 理论 得 到很 好 的解 释 , 随着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深 入 , 渐 形 成 了 行 为金 融 公 司 理 论 , 为 现 实 中的 人 并不 是 完 全 理 性 的 , 们 的 决 策 逐 认 他
还容易受到心理作用 的影响 , 而这种心理作用往往表现为过度 自信 , 尤其对管理者而言 , 过度 自信的特征更为明显 。 过度 自信 的管理 者在对企业财务决策作 出抉择 时通常 的表现是 : 在选择投资活动时 , 由于过 高的估计 自己的经 营能力往 往会造成 企业 过度投资。 而 在进行融 资决策 时, 过度 自信的管理者相信 自己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 在期 限内偿还债务 , 会 因此 , 他们会 选择债务融资 , 企业通 常会 有较高 的负债 比率 。企业的投融 资决策是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 的两大决策体系 ,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是 两者 主要 受哪些 因素的影 响。 从行为金融财务理论 的角度 , 非理性的管理者造成 了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过高的负债 比率 , 由此学 者们 开始基于“ 非理性人 ” 假设 的视 角来探讨管理者非理性的过度 自信行为对企业投融资决策 的影响 。 本文分析 了管理者过度 自信 的衡量方法 ; 回顾 了管理者 过度 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的相关文献 , 并且进行 了评述 ;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偏好与公司投资
一
、
问题的提 出
M e (94 在“ yr 18 ) 资本结构之谜” s 一文中将不对称信息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中, 由此提出了新 优序融资理论 , 即企业在进行融资时, 会先偏好 内部融资, 如果需要外部融资, 则先选择债务融资, 最后 选择权益融资。新优序融资理论由于否定最佳资本结构的存在, 因此引起 了大量学者对权衡理论与新 优序融资理论 的实证研究 。Sym Sne 等(99 、a a (0 2 及 Fak 20 ) ha - dr 19 ) Fm 等 20 ) r (0 3 等对美国公众公司 u n 的实证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 了 M e (94 的新优序融资理论 。新优序融资理论依赖两个重要的 yr 18 ) s 研究假设 , 即理性人假设与信息不对称 , 然而 H a n 20 ) et (02 以人的非理性行为为前提 , 于管理者过度 o 基 自信对新优序融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解释, 这种新解释不涉及信息不对称 , 由此对新优序融资理论提出 了挑战。M led r 20 a 及 Pn 等(07 等的实证检验都支持了 H a n 20 ) a ni 等(05 ) eg 20 ) m e et (0 2 的新解释。事 o 实上, 随着行为公司财务学研究的逐渐兴起 ( ae, l 04 , Bkre a, 0 ) 基于管理者过度 自信 的资本结构决策 t 2 研究正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的一个新的发展方 向②。Le (95 、 a 等 (9 8 对 过度 自信 e 等 19 ) Y t e 19 ) 的跨文化研究表明 , 与美国人相 比, 中国人更过度 自信。而就国内相关 的研究而言, 学者们主要还是围 绕 M e (94 提出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 yr 18 ) s 陆正飞 等 , 0 ; 2 4 刘 0 星 等,04 , 20 ) 鲜有学者考察管理者的过度 自信行为对公司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深圳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韦欣1孔维薇2(1、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本文以2005年至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受到董事会治理、薪酬激励、财务状况、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的影响,资产负债率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呈负相关关系,其他因素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过度自信因子分析行为金融作者简介:韦欣(1972-),女,广西钦州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孔维薇(1985-),女,安徽淮北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基于深圳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一、引言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经济学奠基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实验经济学之父”弗农·史密斯,这无疑确定了行为金融理论在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并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而近几年来,管理者的非完全理性对公司财务决策所造成的影响日益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公司行为金融得到了长足发展。
管理者非理性的表现有过度自信、有限理性、参考偏好点等,而其中最为主要、也最为重要的便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过度自信是指个体户、决策时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确定性事件过于狭窄的确定性预期心理现象。
传统经济学理论以及模型的建立都隐含着一个默认的假设前提:企业参与主体是理性的、自私自利的。
它们都没考虑企业参与主体的心理因素(如损失规避、过度自信、乐观、模糊厌恶等)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指出:人们在将自己的技能同所在群体的其他个体比较时,习惯性的认为自己的才能高于整体的平均水平。
这种“优于平均效应”的心理倾向同时影响了个体行为的归因判断。
行为个体更可能将好的结果归于自己,而将坏的结果归咎于运气不佳。
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难以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来度量管理者的非理性。
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
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作者:章细贞张欣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1期摘要:以2007—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对它的抑制作用。
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
具体来说,公司治理因素中的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债权人和政府的干预能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但行业竞争强度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控制幻觉;公司治理;企业过度投资;委托代理;认知纠偏效应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1−0015−08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对过度投资的经典解释是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
在企业投资决策中,不持有或持有少量股份的管理者的决策目标并不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是为了满足个人私利。
管理者通过建造“企业帝国”,以谋取企业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各种利益,如报酬与声望的提高等。
代理理论揭示了企业过度投资的基本原因,但该视角的分析忽视了企业决策的另一影响因素,即管理者的认知偏差。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
相比普通员工,过度自信在企业管理者中表现尤为明显[1−2]。
当管理者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成功概率时,可能制定错误的投资决策。
因此,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可能也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但对于如何消除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企业投资行为异化这一视角的研究成果还很鲜见。
由于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那么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可以抑制由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基于这一思路,本文拟从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就公司治理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进行研究。
董事会勤勉、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 项 目编号 : 7 1 0 6 2 0 0 9 ) ; 教 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 划项 目( 项 目编号 : N C E T一
1 0— 0 1 2 3 ) 。
作者简介 : 胡国柳( 1 9 6 8一) , 湖南邵阳人 , 海 南大 学 经 济 与 管理 学 院院 长 , 博 士, 教授 , 研究方向 : 公 司治 理 与 公 司 理财。
,
2 0 0 8 [ ] , 等) 。但 相 关 文 献 亦 基 于理 性 经 济 人假 设 ,
而没 有考 虑现 实 中过 度 自信 心理 对管 理 者行 为 的 影 响 , 且 将 董事 会 、 过 度 自信 与 过 度
投 资三者 结合研 究 的文献 屈指 可数 。 因此 , 更 有必 要 在 管理 者 过度 自信 理论 框 架 下 ,
过度投资 的治理效 应。结论 表明 : 董事会勤勉 与企业 当年过 度投资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 董事会 勤勉度的提高也不能改善企业下一年过度投资状况 ; 管理者过度 自信 会引发企业过度 投资 : 董事会 勤勉对企业由于管理者过度 自信所导致的过度投资没有显著治理作 用。 度 自信 : 过 度 投 资
董事会 治理机 制对 管理 者过 度 自信 导 致企 业 过 度投 资 的治 理 效 应 。董 事会 勤 勉作 为
董事会 治理 的 内容之 一 , 能 够从侧 面 反映 出董事 会 的治理 效 率 。国 内外 研 究 表 明 , 董
事会作 为公 司决策 的核 心机 构 , 其治理机 制会 对 公司 的投 资决策和 企 业绩效 产生 重要
1 引 言
企 业过度 投 资是指 管理者将 企业 资金 投资 于净现值 小 于零的项 目, 它是 企业 投 资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
动 中产 生 的风 险 和低 估 企 业 出现 现金 流 断裂 等 方式 与 途 径 ,并基 于规 范管 理 者 过 度 自信 心理 特 征 提 出 了相 关 的政
策建 议 。
关 键词 : 管 理 者过 度 自信 ; 非 理性 行 为 ; 资本 结构
人 是 理 性 和 感 性 的结 合 体 .不 可 能 达 到 完 全 理 性 的 地 步, 作 为市 场 中 的 每一 个 主 体也 是 如 此 。在 财务 管 理 领 域 . 传
一
关 心 事物 的负 向价 值 , 他们 容 易 看 到 事物 好 的 一 面 , 不 容 易 看 到 事 物坏 的一 面 , 对于效益反应很敏感 , 对 于 亏 损反 映迟 钝 。 其 行 为决 策 总 是遵 循 “ 大 中取 大 ” 的价 值 选 择 原则 。
3 .对形 势 估 计有 误
( 一) 管理 者 过 度 自信 的原 因分 析
论: 很多人 自认为别人 比c a已差 , 尽管 国界、 层次 、 学历高低、
道 德 修 养 好坏 等 因 素相 似 。关 于管 理 者 过 度 自信 的定 义 有很 多种 , 其 中最 具 代 表 性 的 观 点 认 为 , 管 理 者 过 度 自信 是 指 : 管 理者在做决策时 , 会看好 自己的经营能力 。 认 为 自身 有 别 人 不 能 比拟 的 技 能 。 以 为 自 己 掌握 了应 有 的 全 部 信 息 , 且 信 息 完 全 可靠 。项 目的 未 来 收 益 会 很 高 或 增 长 率 里 上 升 的趋 势 , 企 业 的 价值 是 向好 的 , 低 估 了 企业 面 临 的 风 险 和 陷 入 财 务 困 境 的 可 能性 。
企 业 的管 理 者 会 比企 业 的其 他 工 作 人 员过 度 自信 的特 征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
一
般认 为 ,管理 者过 度 自信 是指 管 理者 在 进行 决策 时 往往 高
其次 ,影 响企 业的债 务期 限结构 。就 管理 者过 度 自信 对债 务
期 限结 构 的影 响而 言 。学者 们 的意见 不 一 。一 种 观点 认 为 ,过 度 自信 的管理 者 由于 高估 项 目的 前景 ,认 为企业 未 来的 现金 量是 安
由于 对 未来 收益 的 高估 。致使 管理 者 不愿 意与 股东 分 享企业 未 来 的 收益 ,所 以管 理者 不 愿意 发行 股 票 ,而 发行 债 券进 行融 资 。由 此 可见 。管理 者 过 度 自信 会 导致 更 多的债 务融 资 ,进 而导 致企 业
的 高负债 率 。
为 严重 影 响 了企 业 的投 融 资决 策 ,因此 ,本 文 围绕 管理 者过 度 自
力 ,得其 还是 更愿 意 使 用融资 成本 较 低 的短期 负债 。 四 、政 策性 建议 首先, 完善企 业 内部 激励 机制 , 抑 制企 业管 理者 的机 会 主义 。
所谓 过 度乐观 是 指人 们 在预 测 未来 的结 果 时 。总认 为好 的事 情 更容 易发生 。过 度 乐观 能强 化 人们 的过 度 自信 ,特 别是 在 自我 乐观地 认 为 自 己可 以控 制行 为 的结 果 时。企 业高 管对 企 业的 投融
公 司 的发展 离 不开 管理 人 员的 努力 ,尽量 让管 理人 的 目标 与企 业 的 目标 一 致。 由于 机会 主义 与 自利 行 为的存 在 ,往 往 使得 管理 者
高 于平 均水 平 。这种 自我 感 觉 良好 的情 绪 总是会 把 原本 是运 气 和
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融资行为研究综述
于对其 所掌握信息的精确性进行过高估计 ,认 为一定发生 的事件 实 际上 发生 的可能性 只有8 %,而认 为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实 0 际上发 生的可能性 大约为2 %。 0 哈斯多夫等人认为 , 人们倾 向于把 成功归功 于 自己的努力 , 而失败是 由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 。
在 管 理 学 领 域 里 , 量 学 者 研 究 发 现 , 司管 理 者 所 表 现 的 大 公
,
以决策者理 假设为前提来研究企业融资行为 已经形成了比较
理者越成功越容易保 持他们 的T作并得到提升 ,因而表现 出过度
自信 ;三 是 管 理 者表 现 出 的过 度 自信 和 乐 观 很 可 能被 看 作 有 更 高 的能力水平 , 因而 更 容 易 被公 司雇 佣 。 白R l 18 ) 早 提 出 了管 理 者 非 理 性 问 题 , 次 对 管 理 者 o ( 96 最 l 首
大量 的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表 明,过度 自信的心理在人们的
经济生活 中表现突 出, 即人们倾 向于高估 自己成功 的概率 , 而低估 失败的概率 的心理偏差 , 大致 表现 为太狭窄 的置信 区间、 自我认 知
偏 差以及过度乐观三种形式。 如费 切 霍 夫 等 人 研 究 表 明 , 们 倾 向 人
研究与探索 I t yA dE p r u n x l e S d o
基 于管理者过度 自信 的企业融 资行 为研究综述
重庆 工商大学 汪珊珊
理 论上 而言 , 业 融 资 问题 一 直 是理 论 学 界关 注 的热 点 话题 之 企
一
预 测 和 规 戈 公 司 现 金 流 时 , 理 者 总 是 会 表 现 出过 度 自信 ; 是 管 0 管 二
( ) 二 消极 方 面 主 要 包 括 :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运营管理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14.139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东北大学 王浩儒北方工业大学 魏羽佳摘 要:管理者在公司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融资、并购、决策都由企业管理者决定,管理者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管理人员如果不能约束自己过度自信,便会出现投资不理性,决策与实际情况相背离的情况,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为此,本文将重点围绕管理者过于自信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分析情绪对企业发展形成的隐患。
关键词:管理者 过度自信 企业决策 研究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7(b)-139-02在2008年之后,我国经济开始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态,过度投资则是企业存在的通病,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
分析2008—2011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的问题,投资过度问题出现与管理者过度自信有直接关系。
与正常企业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容易出现对股权融资、现金流、融资现金流极为敏感的情况,与此同时却缺乏对经营现金的科学预判,使企业经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 管理者行为与企业决策之间的关系过度自信被定义为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准确判断比事实更高,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已掌握信息的错误判断,理解结果预估过高,这种效应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分析管理者决策同样有效,因为对信息理解存在偏差,严重的影响到企业资源配置。
管理者过度自信使得企业在并购、决策方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容易作出并购、决策的行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也是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明显表现。
针对企业过度投资,需要从治理结构与现金流的角度分析,与国营企业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上市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的趋势。
2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的影响2.1 融资信息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许多企业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内部管控力强,这类企业在发展阶段容易做出利用控制权谋取私利的行为,提升企业收益,因而存在过度投资,现金流对过度投资有极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企业投资行为一直是公司财务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投资与消费和净出口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企业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实施了四万亿的投资拉动计划,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效果看并不如人意,产生了大量的过度
投资,以至于现在不得不“去产能、去库存”。
从企业微观层面看,投资决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它是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主要基础,投资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风险,同时也会影响融资和股利分配等一系列企业财务政策。
然而,
在现实中人们不难发现,存在着大量企业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即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现象。
人们会很自然地提出如下问题:除去宏观、微观等其他因素外,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吗?如果是非理性或不
完全理性的,那么,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和心理偏差会对诸如企业融资、投资、公司并购等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影响企业投资的众多因素中,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具有怎样的影响?因此,借鉴心理学中研究发现的行为人过度自信的稳健的心理偏差现象,运用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试
图为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管理者非理性的视角,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以
2008-2013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均值差异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从管理者异质性视角和融资约束视角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
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
针对本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本章分别对过度自信、企业投资行为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进
行了回顾与梳理,并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简要评述,从而奠定了本文的
研究基础与起点。
第三章为关键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本章首先就本文所涉及的关键概念—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行为进行了界定;其次,从理论上阐述了心理因素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再次,分别阐述了新古典企业投资理论、基于代理冲突的企业投资理论和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投资理论;最后,抛弃行为主体完全理性的基本假设,重点论述了管理者非理性的企业投资理论,通过理论模型分析阐释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等投资扭曲行为的机制,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为实证研究设计。
针对本文的研究主题,本章首先分别提出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水平及投资效率的影响、管理者异质性和融资约束视角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假设;然后说明了本文实证研究所需要的各主要变量确定、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最后
给出了本文的实证分析模型。
第五章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章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均值差异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从一般意义上分别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
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为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拓展性实证分析Ⅰ: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视角。
本章分别实证检验了管理者性别、年龄以及专业教育背景等异质性特征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之
间关系的影响,并将样本分为国有上市公司组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组进
行对比分析和检验,并进行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
第七章为管理者过
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拓展性实证分析Ⅱ:基于融资约束视角。
主要检验了融资约束条件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
影响。
具体地,将融资约束分为高和低两组,并将样本分为国有上市公司组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组,分别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关
于总现金流、股权现金流、债权现金流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
第八章为研究结论。
在前面各章
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对全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研
究结论,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样本数
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水平,但也加剧了企业过度投资的程度,降低了企业
的投资效率。
对于投资不足的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提高了企业
的投资效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效率和投资水平的影响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更为显著。
2、管理者异质性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企业投资水平以及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1)男性管理者比女性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水平的正向影响
更大。
男性管理者比女性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过度的正向影响更大,从而企业投资效率下降程度更大。
男性管理者比女性管理者
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不足的负向影响更大,从而企业投资效率上升
的程度更大,但仅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支持该结论。
(2)年轻管理者比年长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大。
年轻管理者比年长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过度的正向影响更大,从而企业投
资效率下降程度更大。
年轻管理者比年长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不足的负向影响更大,从而企业投资效率上升的程度更大。
(3)工程技术类背景管理者比财经类背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水平
的正向影响更大。
工程技术类背景管理者比财经类背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正向影响更大,从而企业投资效率下降程度更大,但仅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支持该结论。
3、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越大。
具体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总现金流和股权现金流都表现出了敏感性,但对债权现金流和经营活动净现
金流则没有表现出敏感性。
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提高了投资对总现金流、股权现金流和债权现金流的敏感性,但对投资—经营活动净现金
流的敏感性则没有显著影响。
国有上市公司组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组的对比回归结果显示,国有上市公司组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高于非国
有上市公司组,表明国有上市公司组现金流对投资的边际影响更大。
更进一步,在考虑融资约束的条件下,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越高;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