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49cf23a10661ed9ad51f3ba.png)
•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历史•隋:公元581年建国,公元589年统一中国。
公元618•年结束。
•唐:公元618年建立,公元907年灭亡。
•五代十国:•北方:梁、唐、晋、汉、周。
•南方:吴、南唐、吴越、楚、南汉、闽、前蜀、•后蜀、荆南、北汉•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一、诗歌:《全唐诗》诗人22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共900卷。
诗人有李白、杜甫,以及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大批•优秀诗人。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二、散文: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基本内容:文道合一;革新文体,创新文学语言。
•韩愈散文:《师说》《杂说》《张忠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韩愈散文语言:“业精于勤”、“动辄得咎”、“含英咀华”、•“牢不可破”、“大声疾呼”、“落井下石”、•“不平则鸣”、“摇尾乞怜”•柳宗元散文:《三戒》《负虫版传》《永州八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三、小说:“传奇“•得名于晚唐裴硎小说集《传奇》•在六朝志怪小说基础上发展而来。
•情节奇特神异,多取材于现实。
•有意识的创作(情节引人入胜,结构完整,形象•鲜明)•文集:《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代表作:《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长恨歌传》《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隋唐五代文学概况•四、变文:又叫敦煌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
•作品:《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五、词:简称曲子词,配合燕乐的歌词。
•中唐词:刘禹锡、白居易、张志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第八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八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b82b2e53c850ad02de8041a6.png)
2、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 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代表诗作为 《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 《夏日南亭怀新大》、《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等。诗风为“语淡味不薄”。 王维的山水诗以画家的取景方式,构造 清新明净。又悠淡静谧的水墨山水意境。 代表诗作为《终南山》、《山居即事》、 《山居秋暝》、《山中》、《汉江临眺》 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盛唐时期,涉足山水田园诗创作的重要 诗人还包括储光羲、祖咏、常建等。
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主要文体的成就 1、诗歌:« 全唐诗»,收入作者2200余人。 作品48900首。优秀诗人辈出。 2、散文:« 全唐文»收入作者3000余人, 18000余篇。旧体延续,推陈出新,新型游 记、杂说等创制。 3、词:自中唐兴起,自成一格。 4、传奇:文言小说的形式走向成熟 5、变文:由经讲到俗讲,形成气候。
唐诗各期概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 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 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 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 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 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 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 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四)盛唐边塞诗派及其“壮美”诗作
1、何谓边塞诗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我们知道,在« 诗经»中已有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采薇》。但一般 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至 唐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 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2、唐以前的边塞诗 汉 魏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边 塞 诗多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 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https://img.taocdn.com/s3/m/a2d4ca0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8.png)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一)隋代文学概况(589-618年)1.宫体诗2.边塞诗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珠网,空梁落燕泥。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二)唐朝文学概况(618-907)唐代文学主要特点:1.作品数量多,文学样式丰富多彩;诗:50000首;诗人:1100多人;文:18000篇;作家:3000多人。
体裁:诗歌、散文、传奇、变文等;(诗歌:古体、近体、五言、七言、杂言、律诗、绝句、乐府各体皆备。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田园山水、边塞风光、都市、农村等。
3.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唐代文学四个时期:初唐文学(618-712年)1. 宫体诗;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2.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 陈子昂5. 张若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滕王阁诗[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唐]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安古意[唐] 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凰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尾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凰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古代文学资料3隋唐五代
![古代文学资料3隋唐五代](https://img.taocdn.com/s3/m/1ece7c293169a4517723a396.png)
7、 崔颢,进士第,早年好赌博饮酒,择妻以貌美为准,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8、 识记:崔颢及其《黄鹤楼》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 杜审言:(识记)杜审言(公元648?- 708年),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他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杜甫有云:“吾祖诗冠古。”史称杜审言有文集十卷,大多散佚不闻。现存最早的《杜审言集》是宋刻一卷本,收诗四十三首。
3、 杨素及其《出塞》诗。(识记)描写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平实粗犷、深沉悲凉,真挚而浓烈,具有北歌的慷慨之气。
4、 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识记)
5、 贞观时期所编应制咏物所用的类书《北堂书抄》、《文思博要》、《艺文类聚》。(识记)虞世南等人所编。是宫廷诗人作诗的工具书。用于摭(zhi)拾辞藻和事典,以便应制咏物时写出华美典雅的诗。
14、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简单运用)
15、 岑参的生平:(识记)岑参,江陵人。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弃官从戎。两次出塞,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与高适一样,岑参热衷于进取功名,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性格乐观开朗,长于写感觉印象,善写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风物人情,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edcf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b.png)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成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被后人称之为“盛唐文学”、“玄幻小说”等。
一、隋唐文学1.唐诗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文化瑰宝。
唐代的诗歌初步形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诗歌的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点,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表现出“浪漫的乐观主义”。
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人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赞赏。
唐诗为后续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2.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是指唐代的随笔、杂记等文学形式。
唐代散文以文辞精炼、意境深远、风格多样见长。
其中,《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
唐代散文描写生活百态、揭示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二、五代文学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学作品相对于唐代显得冷淡低迷。
五代文学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冷静客观”的风格,描写了五代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的生存状态。
五代文学主要有小说、散文等形式。
唐传奇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
它的形成与唐代的宫廷舞台上的优伶花鼓戏有关,是一种含有韵味、富于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
唐传奇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著称。
《长恨歌》、《玉楼春》等作品,题材广泛、文学价值高,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五代时期,古文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古文运动倡导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改写成古代经典的风格,精益求精、注重工艺性的特点深受文艺界的欢迎。
《骈文夜话》、《吕氏春秋》等作品,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代的诗歌、散文、唐传奇,五代的古文运动等等都为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e85ac9fed630b1c58eeb524.png)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38cf7f2fb4daa58da0114ae9.png)
柳冕 ,后期是韩愈,柳宗元,李 翱,皇甫湜,孙樵.
在散文创作中,这一时期还产生了 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 杂文等文学作品,它们也是唐代文 学繁荣的标志之一.唐末皮日休, 罗隐,陆龟蒙等人的小品文,取得 了相应成就.鲁迅曾称皮日休的小 品文是" 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潭内的光 辉".
(三)传奇小说
汉民族与东北,西北,西南,中东及 海外日本,高丽,新罗等国家民族关 系密切,使节,僧侣,留学生,商旅 往来频繁.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 谢弗著,吴玉贵译《 代的外来文明》 代的外来文明》分人,家畜,野兽, 外来文明因子,涉及唐代生活的方方 面面.
飞禽,毛皮和羽毛,植物,木材, 食物,香料等18类, 食物,香料等18类,例举了千百种
山作》 山作》为其代表作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 有两组诗值得重视:一为《感遇》 有两组诗值得重视:一为《感遇》 十二首,一为山水诗. 代表作:《江南有丹橘》 代表作:《江南有丹橘》,《望 月怀远》 月怀远》,《湖口望庐山瀑布》 湖口望庐山瀑布》
唐代以前,中国古典小说基本上还 处于幼稚阶段.唐初,一些作者在 魏晋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创作了像 《古镜记》那样的作品,基本还是 古镜记》 沿袭六朝小说描写神鬼怪异的传统, 缺乏现实内容.
直到唐中叶,随着唐代的都市繁荣 和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 小说,才较多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艺术上也日趋完善,出现了象《 艺术上也日趋完善,出现了象《霍 小玉传》 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 李娃传》 莺莺传》 等在思想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作品.
(四)特殊政策的激励,促进了文学 繁荣
唐代有很多特殊政策对文学的发展 是有积极影响的,如诗赋取士制度 促进了诗歌的创作繁荣和诗艺水平 的提高,对佛教的重视促进了变文, 话本的创作;幕府用人制度的自由, 吸引了大量文人入幕,极大提高了 军幕文化的品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445e5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2.png)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隋唐五代文学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在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不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歌尤为突出,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诗之盛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 唐诗:唐诗是指唐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清丽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仙:诗仙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价值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影响深远。
代表诗仙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3. 诗魂:诗魂是指诗人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灵魂和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魂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创作天赋和情感世界。
4.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现感情、抒发思想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散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
5. 骈文:骈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散文体裁,是汉语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格调优美、语言富丽,常用于叙事、议论等文体。
6. 题咏:题咏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以诗、赋、散文等形式来歌颂、赞美某个主题或对象。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题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7. 韵律:韵律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和运用,造成诗歌的音韵美感。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韵律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为诗歌的表现和传达增添了魅力。
8. 词牌:词牌是我国古代词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古代词曲创作的重要途径和规范。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词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古代词曲创作的基础。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00d484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1.png)
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已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还要多,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总和。
1.隋及初唐诗坛隋代诗歌,总的来看成就不高,诗坛弥漫着形式主义的宫体诗风。
但隋代诗坛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写得苍凉悲壮,初露向初唐诗歌过渡的端倪。
另外,薛道衡的一些诗篇,或委婉含蓄,或凝重悲凉,显示出“贵于清绮”和“重乎气质”这两种不同的南北文化的合流迹象。
隋代这种以齐梁遗风为主体又有一些向唐诗过渡因素的产生,是初唐诗歌的起步。
2.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
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
3.孟浩然的山水诗孟浩然的山水诗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游历南北各地所写畝山水景色,一部分是隐居故乡襄阳所写的自然风光。
他在漫游途中描摹的山水景物生动逼真,而且富于变化,显示了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孟浩然在这一类诗中追求的是一个“清”字。
他的作品善于运用清淡平和的语言描绘清幽绝俗的意境,出语洒脱,诗风平易,怡然自得,韵致高远,“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孟浩然的田园诗数量远比山水诗少,但是其风格特色却也很值得称道。
脍炙人口的《过故人庄》一诗,用口头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成功地表现了简朴亲切的田园生活、真淳动人的故人情谊;全篇于自然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和浓郁的诗意。
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第一人。
隋唐五代文学作品有
![隋唐五代文学作品有](https://img.taocdn.com/s3/m/c8de4b0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d.png)
隋唐五代文学作品有(一)唐代文学作品1、《诗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汉诗集,它收录了大量古代文字文化中凝练而蕴藉又不失流畅的汉诗作品,突出表达了唐人自然观和思想哲学。
2、《兰亭序》:李白创作的“闻若诗、看若画”的十四行诗,是唐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史上留存下来最为精美的一代诗。
3、《登金陵凤凰台》:杜牧笔下的一首十四行诗,作品透露出的醉梦的思想,在唐代文学史中有史以来令人称道的另类作品。
4、《长恨歌》: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傲侠史诗,纪念武则天,既是一首反映皇权暴政与反抗斗争历史的传奇诗,也是唐代七言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5、《石虹传》:张若虚著述的古代小说,以谈及宝玉西经历的多场冤案和英雄救援成功的大业,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冲突。
(二)五代文学作品1、《水浒传》:宋濂创作的一部史诗,以详细的描述记录了唐末宋初的江湖英雄风云,它以丰富的情节和色彩,塑造了一批反抗社会壁垒、改变历史命运的英雄形象。
2、《道德经》:列在中国佛教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庄领导的中国天人思想的经典著作,它论述了要发挥智慧而不是武力,以及要懂得如何处理、抚慰社会冲突的中国伦理思想。
3、《倚天屠龙记》:金庸著述的一部武侠小说,以屠龙之技的出现,描绘武林中英雄无数、政治骗局频繁的格局,塑造了一批传奇人物,仿佛夸张的故事,但却实际反映了中国政局的黑暗现实。
4、《钱钟书满朝春色》:一部闻名中外的文学代表作,以一段表达知识与财富之间的意义以及灿烂、险恶和无聊的社会状况为主线,洞悉中国九十年代底层人民生活在不幸中的境遇,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冲突。
5、《俞氏家训》:一部朝代代表作,主要思想是“诚信、勤俭、安定、孝顺”,是一部既有文学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中国古典文学杰作,也是学习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文本。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49af717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d.png)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历程:1、隋代文学:国祚甚短,成就不高;炀帝尚艺文,推动南北文风合流;2、初唐文学:宫廷文学发达,近体诗趋于成熟;四杰和陈子昂走上诗坛。
3、盛唐文学:诗歌大放异彩;涌现出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以及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大诗人。
4、中唐文学:讽谕精神再次激发;元白诗派的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对诗艺的探求、讽谕精神背景下的中唐古文运动;古代小说走向成熟。
5、晚唐文学:时代的没落导致感伤情调弥漫;爱情诗、讽刺诗、咏史诗、咏物诗、讽刺小品大放异彩;词体走向成熟。
6、五代文学:西蜀与南唐——乱世中的两个享乐集团创作大量精美而富于感伤意味的五代词。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前代诗歌艺术的积淀;2、盛唐时代精神的激发;3、科举取士制度的涵育;4、诗人自觉的创新意识;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一.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总体风貌及其文学史意义隋朝国祚甚短,总体文学成就不高。
苏绰、李谔等曾上书改革文风,倡导平实质朴的文风,排斥华艳文风,然无实效;炀帝平陈后,南方文士入隋,南北文学渐趋合流。
2、隋诗名家举隅由周入隋的文士多有辞气刚健之作,如卢思道《从军行》(史P19)、杨素《出塞》等;然无法抑制对南方华艳诗风的向慕,如薛道衡《昔昔盐》(史P20)、《人日思归》(选P231),杨广《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二、初唐诗坛:1.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上官体“猗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仪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
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上官仪贞观初即参与宫廷应制,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著称。
【全文】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
![【全文】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https://img.taocdn.com/s3/m/06799a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6.png)
• (3)李、杜
• 李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风豪放飘逸;
• 杜甫,集大成的诗人,且有继往开来之功,诗风沉郁 顿挫。
• 3、中唐(中兴期)
• 前期:诗歌发展处于低潮。代表诗人有:“大 历十才子”、山水诗人:刘长卿、韦应物、边塞 诗人:李益等,现实主义诗人:元结、顾况。
• 后期:诗人、流派众多,呈中兴之势。
• 三、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 1、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走上独立自觉发展 的道路,文学的审美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
• (1)内容上: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色彩,注重个人情志 的抒发。
• (2)形式上:对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 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永明体),为唐代近体律诗的 定型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 (3)表现题材领域(内容)的扩大:魏晋六朝时期,诗 歌题材有很大的开拓,从而为唐诗提供了可供驰骋的巨大 发展空间。
• 2、南北文风的合流
• 唐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对立。南北文 化开始交融互渗,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 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 2、经济上
• 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济 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对唐代文 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繁荣影响更为巨大。
• (1)文人心态
• 唐代文人普遍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一种自豪感、自信心, 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
• (2)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保障。
• 四、就诗歌的体裁而言
• “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 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 卷三)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a5e8d39ec3d5bbfd0a74b0.png)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王维《少年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之二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7abc545767f5acfa1c7cdcc.png)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名词解释上官体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他们的创作特点有: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cf392a01f69e3142329421.png)
隋唐五代文学编辑讨论上传视频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
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中文名隋唐五代文学时代背景隋唐五代时期文学形式诗歌、散文、传奇小说、变文、词目录1.1 背景2.▪时代背景3.▪诗人群体4.2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一般原因5.▪政治基础1.▪国家的统一2.▪文学自身的原因3.▪统治者的提倡4.3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各自特点5.▪隋朝文学6.▪初唐文学1.▪盛唐诗歌2.▪中晚唐诗歌3.4 唐代其他文学样式的发展4.▪概述5.▪散文6.▪唐传奇1.▪变文2.▪词3.5 五代文学4.▪概况5.▪贡献背景编辑时代背景唐开国以后,唐太宗吸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并采取了隋文帝行之有效的均田、租庸调、府兵、科学等一系列的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生产、加强国家力量的措施,同时整顿吏治,改革政府机构,使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
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中,国家政治、经济达到了我们前面所描述的昌盛繁荣的顶点。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家实力也日益加强。
从太宗、高宗到玄宗时代,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解除了东、北边境的威胁,并使广大的西域地区各国纷纷内附。
在帝国四境先后设置了六个都护府,使边境长期保持巩固安定的局面,并以积极友善的种种政策措施,促进了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
但是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继续存在,继续发展。
这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土地兼并问题上。
唐代虽然有过均田的措施,占田的限制,但到高宗时代,洛阳豪贵占田逾限者已很多。
隋 唐 五 代 文学
![隋 唐 五 代 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8687d02cc58bd63086bd00.png)
隋唐五代文学581——960李白(701——762)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永王东巡歌其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其十一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江上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歌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隋 唐 五 代 文 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7032a7f121dd36a32d8268.png)
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概况隋唐五代文学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即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至唐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唐朝灭亡为止,近420年的时间。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
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与代表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1、作家、作品众多。
《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大家辈出,风格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其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
3、诗歌体裁各体皆备,传统的古体诗开创了新的局面,近体诗则发展到顶峰。
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更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
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变化时期。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二、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是唐代文学的又一个亮点,《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035人,作品有18400万余篇。
全面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文体发展更亦成熟,表现技巧丰富,出现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散文大家。
“骈文”和“古文”两大文类,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交融。
此外,晚唐的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https://img.taocdn.com/s3/m/b58000b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8.png)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一、概述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经历了隋朝、唐朝和五代三个时期,涵盖了诗歌、散文、传奇等文学形式。
这一时期的文学繁荣,一方面得益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与文人阶层的崛起、文化交流的扩大等因素有关。
二、主要特点1. 诗歌的繁荣:隋唐五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诗人辈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他们的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 散文的发展:隋唐五代散文在唐朝尤为发达,形成了各种流派,如韩愈、柳宗元等的古文运动就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3. 传奇的出现:传奇是隋唐五代新兴的文学形式,主要描写鬼神世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代表作品1. 诗歌:《春江花月夜》、《兵车行》、《望庐山瀑布》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散文:《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3. 传奇:《枕中记》、《柳毅传》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四、影响及意义隋唐五代文学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确立了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推动了诗歌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次,散文的发展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传奇的出现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隋唐五代文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总结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繁荣的诗歌、发展的散文和新兴的传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1f5b64011ca300a6c3903c.png)
反对‚彩丽竞繁‛,内容空洞庸 俗的诗风,要求诗歌具有批判现 实的鲜明政治倾向性;讲究艺术 上刚健、质朴的特点,扫除‚彩 丽竞繁‛的齐梁之风。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其中《感遇》三十 八首、《蓟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 歌》是实践其诗歌主张的代表作。 内容: 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理想,以及理想不 得实现的慷慨不平 抨击时弊 特点: 多是五言古诗,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 》的比兴手法,风格雄浑而沉郁,含蓄 而深沉;语言刚健质朴,不假雕饰,颇 有汉魏之风。
陈子昂
2 、陈子昂的文学(诗歌) 革新及贡献 : 陈子昂是一位有着强 烈革新意识的诗人。对当时 风靡一时的浮艳诗风极为不 满。在《修竹篇序》中明确 阐释了自己的革新主张。
•《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 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 而有文献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 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 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受陶渊明的影响,诗风 冲淡自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则既得益于陶的平淡自然, 又继承了谢灵运的精工秀丽,并且有所发展。 二人同中有异:孟多行旅览胜,王多山林隐逸; 孟诗有景语,有情语,能借景抒情,王诗借景写心,情融 景中,富于含蓄隽永的韵味;孟诗疏淡,王诗明秀。
•
二、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
• • • •
• 2、初唐‚四杰‛ (1)‚四杰‛ 简介 《旧唐书〃文苑传〃杨炯传》:‚炯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 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生活在高宗、武后朝,才俊志雄而仕 途淹蹇,是他们身世的共同点。闻一多说他们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 四杰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 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 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隋唐五代十国文学
![隋唐五代十国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25a66d18312b3169a451a4bd.png)
隋唐五代十国文学(1)初唐诗歌①王勃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著有诗文集《王子安集》,最著名的作品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中)和《滕王阁序》(小学、初中、高中)。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②陈子昂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 首和《登幽州台歌》(初中),被后人称为“诗骨”。
陈子昂对文风的革新:(小学、高中)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论诗主张“兴寄”“风骨”。
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
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2)盛唐诗歌①山水田园诗人a.王维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王右丞集》,世称“诗佛”。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初中)《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中)《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初中)《相思》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五代文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在隋唐五代发展到了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战国以来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其中,诗歌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不到300年的时间里,遗诗近5万首,是西周至南北朝1600-700年间遗诗数量的两三倍。
具有独特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位,远远超过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时间背景。
唐代建国后,唐太宗吸取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采取了土地均等化、租平化、官兵化、科学化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减轻了人民负担,缓解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发展了经济生产,增强了国力。
与此同时,他整顿了官僚行政,改革了政府机构,使社会迅速走向稳定繁荣。
从贞观到开元的一百多年间,国家政治经济达到了如上所述的繁荣顶峰。
随着经济的繁荣,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从太宗、高宗到玄宗,他们打赢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缓解了东、北边界的威胁,使西部国家纷纷依附。
在帝国周围设立了六个杜胡府政府,长期保持了边境的稳定和稳定。
以积极友好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同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华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
但是,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继续存在和发展。
首先,这一点在土地兼并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唐代有均分土地的措施,占据了土地的界限,但到了高宗时代,洛阳却有很多人超限占有土地。
到玄宗天宝年间,更是“违法乱纪,吞并之弊超过汉代之丧”。
在经济繁荣的外衣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玄宗早年虽能“大干一场”,但晚年却放纵放荡,信赖李林甫、杨国中。
他的内部事务日益腐败,对外傲慢。
天宝在十年和十三年两次征征南召,彻底歼灭了全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玄宗为了加强边防,创办了我们的时代,埋下了边城救兵、救兵、起义的祸根。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终于爆发。
这场叛乱持续了8年,唐朝的统治权受到重创,开始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