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的颜色和气味。
2.通过朗读《秋天》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的颜色和气味;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
2.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语感。
然后通过多次阅读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3.深化理解(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 - 什么时候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点? - 你最喜欢秋天的哪个颜色?为什么?4.游戏活动(15分钟)通过科普游戏和互动游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 科普游戏:介绍秋天的气温、日照时间等特点。
- 互动游戏:让学生描述秋天的气味和颜色。
5.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秋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 小组讨论:讨论秋天的特点并制作海报。
- 个人表述: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秋天颜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秋天有关的绘画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听说读写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例如: -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 听说读写综合评价:通过听说读写能力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出有益的授课策略和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六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六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1一.说教材《秋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转变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
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
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升阅读能力的保证。
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不错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
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四.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不错阅读习惯。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说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1课时。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什么季节?(秋季)你能回忆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吗?(枯藤老树昏鸦、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忧伤的、哀怨的、令人顿生惆怅。
可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明确: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
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
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课时)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课时)⼀、教材解读《秋天》是部编义务教育⼩学语⽂⼀年级上册第⼀组课⽂的⾸篇课⽂。
这是⼀篇写景类散⽂,作者抓住了“天⽓、树叶、天空、⼤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了“天⾼⽓爽、黄叶飞舞、北雁南飞”的景⾊,全⽂洋溢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抒情⾊彩。
课⽂在结构上先描述,后抒情。
1、2⾃然段先选择最具秋天特征的⼏样景物来写,结尾段话锋⼀转,⽤感叹句“啊!秋天来了!”直抒胸臆,表达置⾝秋光之中的愉悦⼼情。
教学时,作为“课⽂”部分的开篇之作,教师⾸先要指导学⽣认识⾃然段,学会数⾃然段。
接着,抓住⽂末抒情语句,引读1、2⾃然段,通过寻找秋天的变化,读懂课⽂,探寻抒情缘由。
在语⾔上,课⽂巧妙运⽤“⼀”的变调、对仗式短语(天⽓凉了、树叶黄了)、复字关联词(那么……那么……,⼀会⼉……⼀会⼉……),使句⼦读起来⾼低起伏、节奏分明、充满⾳韵美。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范读、学⽣跟读,指导学⽣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尤其注意指导读好停顿,读准“⼀”的变调、轻声⾳、⼉化⾳。
随着课⽂的学习,学⽣还要认识“秋、⽓”等10个⽣字和⽊字旁、⼝字旁、⼈字头3个偏旁。
掌握“横撇”⼀个笔画,会写“了、⼦”等4个字。
其中,从本课开始,出现了偏旁教学。
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识记⽣字字形和理解字义有⾮常重要意义。
教学时,可引导学⽣通过观察⽐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还可以引导学⽣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标1.认读10个⽣字;运⽤⽣活识字、熟字加⼀加、溯源析形等⽅法重点识记“秋、⽓、了、树、叶、⽚”;学习“⼝字旁、⽊字旁”;认识新笔画“横撇”,学写“了、⼦”。
2.认识⾃然段,把课⽂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受“⼀”的⾳变。
3.学习课⽂第⼀⾃然段,初步了解秋天特征,感受对仗式短语、叠词营造的秋景美,积累语⾔。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三、教学准备1.幻灯⽚2.微课《“⼀”的⾳变》、《认识⽊字旁》3.课⽂范读视频4.⽣字卡等四、教学过程:(⼀)插图引路,故事造境,初识“秋”1.出⽰插图,引导表达。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秋天》人教部编版(第二课时)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秋天》人教部编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秋天的景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 学习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2. 生字:秋、天、高、气、爽、宜、人3. 词语: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硕果累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学习生字、词语。
2.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硕果累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
(3)教师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秋天的美好。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象?你最喜欢哪个景象?(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总结。
4. 拓展活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其他美好景象。
(2)开展“我心中的秋天”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5.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秋天的美好,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语。
(2)向家人介绍秋天的美好景象,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4. 学生能通过绘画等形式,展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1.秋天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1.秋天(部编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诗人吟咏的美好时光。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课文《秋天》,以简洁的文字、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让孩子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本教学设计与反思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手法,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感受秋天的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合作法:分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停顿、语气等。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拟人手法,举例说明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方面: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教学内容方面:课文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但在讲解拟人手法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
标题: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秋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描述、绘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体会秋天的美好,感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秋天的。
2. 板书课题:秋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画出生字词。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象?4.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三、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方法。
2. 教师指导,重点讲解易错字。
3. 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
3.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4.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生字词。
2. 回顾课文内容。
二、实践活动1. 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象。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全班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秋天诗歌。
3.学习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4.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秋天诗歌的朗读。
2.掌握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3.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11.教师课前为学生拍摄秋天的照片或挂上秋天的画。
2.教师请学生围着画或照片看,引导学生感受和描述秋天的颜色、气味和声音。
3.学生介绍他们看到或想到的秋天的食物。
活动21.教师呈现诗歌《枫树》。
2.教师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跟读。
3.教师解释诗歌中的词语和意思。
4.学生自己读诗歌。
活动3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秋天”两个字。
2.教师请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和秋天常见的食物,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喜欢的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活动41.学生和教师一起发散思维,将秋天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和比较。
2.学生和教师一起举例说明秋天与其他事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3.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秋天的特点和秋天的食物。
活动51.教师组织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2.学生分享自己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特点和食物,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情趣。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秋天》(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秋天》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树叶”、“丰收”、“凉爽”等。
2.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如树叶变黄、果实丰收等。
3.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观察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 表达能力培养: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审美情趣培养: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 环保意识培养: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秋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书写练习。
3. 课文内容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4.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观察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 表达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 》教学设计
学习方法分享:
5个高效学习方法与技巧
1、养成预习好习惯
2、听课要跟上老师节奏:听课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速度。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本来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双向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上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主动的辩证思维去学习是很有用处的,下课后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3、有计划复习知识:“三遍复习法”:每天晚上做作业后复习当天的东西;周末复习这周学过的东西;考前安排较多时间复习自己比较差的科目。
“目录——内容——联想——目录”四部曲复习法。
4、善于总结归纳:归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归纳,二是错题归纳。
归纳时可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每一科都有专门用来归纳的笔记本。
5、学会灵活记忆方法:把记忆的时间定在晚上,并且要在独自不受干扰的情况下。
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能不受干扰了。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秋天》部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秋天的基本概念。秋天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它象征着丰收和成熟。在文学作品中,秋天常常被赋予深刻的情感和寓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秋天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描绘秋天的景色,以及如何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秋”、“叶”、“大”等的认读和书写。对于难点部分,如秋天特点的理解和表达,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体验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关于生字词的教学,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但仍有个别同学对字形、字音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更有趣的认字游戏,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生字。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秋天特点的表达上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秋天的观察不够细致,导致无法准确描述。为此,我计划在课前安排一次秋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变化,从而提高他们对秋天特点的理解。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引入一些与秋天相关的趣味话题,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能力较弱,无法准确传达讨论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变色?”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树叶的变化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
★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秋天。
★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探索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养成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学生学情从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自然的环境里,金黄的稻海,高高的蓝天,蝴蝶般飘落的各种树叶。
都是他们司空见惯的景物,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秋天景物的变化缺乏细致的观察、全面的了解,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与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找秋天的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让低年级学生在观察秋天的天气、植物、动物等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写一写或画一画美丽的秋天。
教学过程一、找秋天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2.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丽。
(1)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课前观察了秋天的景色,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介绍给小组里的同学吧!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看到的情景,并根据课前的观察收集,介绍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到的秋天,以及相关感受。
(2)全班交流汇报。
分组汇报可采用如下方式。
“风光采集组”:用照片、或者绘画及制作的树叶书签及标本展示秋天的美景;“美妙声音组”:用手机录下的与秋天有关的声音音,如落叶声、风声、虫叫声;“文学创作组”:课前收集秋天的歌曲和诗歌、童谣;“小小记者组”:课前采访同学、老师、家人和邻居对秋天的感受;“农作物组”:结合实物介绍自己观察的玉米、毛豆角、辣椒、稻子、高粱、丝瓜、南瓜等农作物在秋天的变化;“天气组”:介绍秋天的天气变化,有的学生结合自己记录的前些天的气温来介绍,从气温的变化上体会秋天的到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授课课题】1秋天【教学目的】1.认识“秋、气”等 6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2 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认识“秋、气”等 6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2 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绿色圃中小学教.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秋天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秋天(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能听、说、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4.能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会爱护大自然,关注季节变化。
2.学习感恩润泽大地的丰收。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能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三、教学难点理解”果实饱满、落叶纷飞、麦浪如金“这几个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视频教学课件2.备课笔记3.生字卡片2. 教学过程2.1 预习及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导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渗透科普知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对季节的感知。
2.2. 朗读课文(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标注声调。
重点”果实饱满、落叶纷飞、麦浪如金“这几个词语。
引导学生了解“果实饱满、落叶纷飞、麦浪如金“与秋天的关系。
2.3. 生字学习(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读音和拼音的示范,让学生跟读。
然后再通过单词图片的联想,让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
2.4. 理解课文大意(20 分钟)教师让学生逐段理解课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细节和理解课文。
教师并对学生的心理思考进行分析,提醒学生要积极思考。
2.5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册子上完成口头回答,理解课文中重点单词和掌握主要概念。
2.6 延伸与拓展 (5分钟)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秋天的天气变得凛冽?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生态环境。
提醒学生要时刻关注自然。
3. 课后作业1.在课本上做练习。
2.复习生字。
3.在户外观察秋天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感性到理性的手段,让一年级的学生快速进入秋天的世界。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达到既能听懂、又能读懂、并理解主要观点的效果。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词。
2、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1.那位聪明的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说说它们分别给你的感受吗?(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师:春暖秋凉、夏热冬寒,不同的季节,气候不同,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
)2.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板:秋天)你从哪知道的?(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从变黄的落叶中知道了秋天的来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叶知秋)3.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叫——1、秋天(板:1)4、齐读课题。
(1)教学“秋”字。
(2)指名拼读,当小老师带读。
(3)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我们记住它?(4)用它来组词。
(秋风、秋雨、秋叶、秋衣、秋菊、秋景等)5、那秋天到底有怎样的美丽景色呢?下面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边感受秋天的变化,一边欣赏秋天的美景。
6、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54面,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想一想这篇课文可以分几个自然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师配乐读文。
1、这篇课文可以分几个自然段?(我们先回忆一下:在学《小鸟念书》这篇课文时老师说过的分段的标志主要是看什每行的?开头、是否空?两格?)那这篇课文可以分几个自然段?请小朋友们拿出笔来快速地标一标,标号请举手)2、指名回答。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二)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要求:(1)、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预习时划出的生字宝宝多读几遍。
《秋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自然段。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认识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
初步认识自然段。
【情境主题】情境主题:金色的秋天,我们的收获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一幅秋天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幅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们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如树叶的颜色、大雁的飞行、果实的变化等。
3.师生继续互动:“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和秋天有关的吗?”画面出现秋天落叶、丰收的农作物,有玉米、大豆、花生等;飞来几只大雁,地上还有可爱的松鼠4.引出本次课堂的任务:“是的,这些都是属于秋天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一起跟随课本,去寻找秋天的足迹。
”5.齐读课题《秋天》。
出示课题,学习“秋”字。
(1)引导学生用熟字“加一加”的办法识记。
禾+火,引出新偏旁禾字旁。
(2)请学生给“秋”字组词,如“秋风、秋天”等。
任务一:探秋之旅,划分秋天的篇章1.老师开始范读课文,同学们在听的同时,请思考对比:课文《秋天》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儿歌《一片两片三四片》和本堂课课文《秋天》)2.学生自主发现:儿歌短,课文长;儿歌开头不空格,课文有空格…3.出示课文,边指空格处边引导:课文是由一个一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开始都会空两格,空两格就是表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
4.用多媒体演示使自然段逐段用方框框起来,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数数有几个自然段。
5.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标注①,引导:这就是第一自然段。
这篇课文有3个自然段,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课本上标注每一个自然段的序号。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精】
《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秋、气”等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 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 个字和横撇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1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出示:检查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排成个“一”(yī)字凉了(le)黄了(le)叶子(zi)7.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典型场景;独体字变偏旁的变化;几个独体字组成生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请学生朗读课题,圈出课题中的生字“秋”,识记“秋”:教师一边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禾姑娘遇上了火姑娘,头碰头脚挨脚,变成了秋姑娘。
”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天、秋风、秋千”。
2.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
请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
初读环节,不求表达形式的多样和内容的全面,旨在从课文学习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意识。
3.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齐读:
一(yí)片片一(yì)群
一(yí)会儿排成个“一”(yī)字
凉了(le)黄了(le)叶子(zi)
4.指名朗读课文,发现学生朗读的突出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正确的范读,纠正错误。
“一”的不同读音是朗读的难点,范读和读前提示给予正强化。
连词读是朗读的基础,也是增强语感的前提。
(1)出示词组“一片片叶子、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请朗读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齐读,注意词组连读。
(2)教师出示词组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二、对比说话,积累应用
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
(随机板书:天气、树叶)
(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吃西瓜、吃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
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4)多媒体展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让学生说说树木的变化。
通过和夏日情景的对比,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感受“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的自然变化。
(5)随机学习生字“片”:请学生组词,积累应用,说说“一片()”。
(6)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
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
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
2.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范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有多少叶子从树上飘落。
(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
(随机板书:一片片)
(3)出示补充改编的谜语诗,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落到地面成一片。
发挥语言描述的魅力,引导孩子展开合理想象,谜语诗的介入,引导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诗韵中,感受“一片片”的意象。
(4)指名请学生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的树叶很多。
3.师生配合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4.请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
如“秋天来了,小草黄了。
秋天来了,菊花开了。
秋天来了,小虫躲起来了。
”
5.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请学生个别班级展示。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秋、了、气、片”,请学生开火车轮读,给生字组词。
2.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