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f3b83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5.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课本P46~47 例3、例4。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利用进率进行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转化。
2.教学难点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用具自制课件、学具。
五、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2.长度单位有哪些?3.面积单位有哪些?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探究新知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转化。
(1)出示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按照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小组讨论后汇报。
(2)汇报结果。
1 立方米=1 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1 000 立方厘米1 立方米=1 000 000 立方厘米(3)因为1 米=10 分米,棱长是1 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成棱长是10 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 000 立方分米,所以1 立方米=1 000 立方分米。
(4)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 000。
(5)填空。
①8 立方米=()立方分米②10.4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③400 立方分米=()立方米④132 500 立方厘米=()立方米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比较。
计量长度(边长、棱长、周长)要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平面图形面积、表面积)要用面积单位,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1b3ac6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2.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2.体积单位间换算方法的掌握。
3.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体积单位模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体积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如:学生分组进行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些体积单位换算的题目,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41197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b.png)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4、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16米=分米=厘米5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2700厘米=分米=米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4、我们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二探究新知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课件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因为1分米=10厘米,如果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课件出示: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厘米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10×10=1000立方分米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用一句话来概括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师生总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4、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5、比较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6、体积单位的互化从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是怎样进行的;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相同;1出示教学例3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米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对比例3的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教师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2教学例4课件出示: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50×30×40;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箱上的尺寸一般是长、宽、高,单位:厘米方法一:V=abh=××=立方米方法二: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立方米三、巩固练习1、口答,说出计算过程;立方米=立方分米 9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6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09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1200平方分米=平方米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2、一块长方体钢板长米,宽米,厚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2b3a81cc22bcd126ff0cca.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课件、粉笔盒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体积的单位有哪些?用手势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大小。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统一计算公式是?2、情境导入出示问题:“一个正方体礼品的包装盒棱长是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找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做此题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想一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猜一猜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板书1立方分米等于多立方厘米3、推导新知观察屏幕课件显示的立方体,思考回答,推导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底面积是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3)把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平均分成10层,每层有10×10=100块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0×10=1000立方厘米用类似的方法推导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说一说。
4、归纳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5、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6、巩固深化,展示问题,得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展示题目:3.8m3=dm3,2400cm3=dm3学生做题,自主归纳出单位变换的方法:小单位变大单位,除以进率大单位变小单位,乘以进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04f7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1.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并驾驭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驾驭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精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沟通一下。
2、学生沟通: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思索回答:你觉得他的如何?有什么须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4、猜想今日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③1立方分米与101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课件:①老师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视察。
②让学生可以视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感官上的支持。
3、沟通学习结果,分组汇报: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1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10立方厘米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1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1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1(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1×10=1010(个),所以是1010立方厘米。
学生探讨: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1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10立方厘米。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06b84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b.png)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概念。
2.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难点:实际问题中体积单位进率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进行解答。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率的准确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体积单位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 实际问题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第二课时进行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与应用,确保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baac4ef18583d0496459e9.png)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课题四: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37页的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填空:①长方体体积=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③正方体体积= 。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索研究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用填空的形式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38页的表)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8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出示例5。
(投影显示)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立方米)立方米=33立方分米解法二: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分米22×15×=33(立方分米)三、课堂实践将练习八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1ab1d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a.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3.掌握体积单位进率的应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1.体积单位进率的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用正确的单位进率。
【教学内容】一、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立方米(m³)”、“升(L)”、“毫升(mL)”等单位来度量体积。
但是,不同的单位之间要如何换算呢?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对于我们正确使用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关于毫升、升、立方米的换算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张图:(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升=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升2. 首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1)2.5升= ? 毫升(2)0.6立方米= ? 升(3)1000毫升= ? 升(4)3.5立方米= ? 升(5)800毫升= ? 升(6)0.2 升= ? 毫升(7)0.002升= ? 毫升(8)3立方米= ? 升(二)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1.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了解一下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单位和大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n 次方,n是小单位距离大单位的个数。
2.进一步说明:当1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3次方时,则2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3次方)的2次方,即10的6次方。
再进一步推导,3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9次方,4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12次方,以此类推。
3.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 从毫升到升的进率是10的1次方,也就是10。
- 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10的3次方,也就是1000。
(三)体积单位进率的计算方法1.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下面的进率:(1)从毫升到升的进率是多少?(2)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多少?2. 再来看一下图2,举例来说:(1)升和立方米之间跨越了3个单位,因此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10的3次方,也就是100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7311f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2.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教师引导下,推导出1dm3=1000cm3,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用类推的思路自主推导出其他的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通过独立填表,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将长度、面积、体积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整理成表,促动知识系统化。
3.借助已有知识经验,使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自主归纳总结出体积单位间名数换算的方法,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及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自觉的实行单位变换使单位的使用更为合理。
教学准备:课件、棱长是1dm 的正方体模型,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开心一读”,激趣揭题:1、开心一读,修改单位:今天早上,我从2平方厘米的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便拿起17米长的牙刷,挤出1立方分米的牙膏开始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吃完早餐后,我背起书包,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启一天的学习。
2、小结:计量单位各不同,类型确定要分清;大小选择须合理,不闹笑话头脑清。
3、揭题:完善表格。
猜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你能试着说一说为什么是1000吗?师:大家已经会实行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同名数的换算,并且理解了常见的体积单位,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观察演示,探究新知(1)探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出例如2:老师这有一个棱长为1dm 的正方体(出示棱长是1dm 的正方体模型教具),体积是13dm 。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①理解题意,各抒己见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预设1:将1dm 换算成10cm 实行计算。
预设2:或先求底面积,再换算单位。
②统一理解,发现进率师:就像刚刚同学们所说的,我们能够把棱长为1dm 看作棱长10cm ,由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算出体积是10003cm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79953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6.png)
(2)进率关系的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灵活运用进率关系进行体积单位换算,这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
举例:教师可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进率关系的运用。
(3)单位换算的准确性:在运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这三个体积单位的概念时,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如一个立方米的容器可以装多少立方分米或立方厘米的物体,如何将立方米换算为立方分米或立方厘米。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稿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ecf17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9.png)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掌握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灵活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回顾和思考一下,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常用哪些体积单位。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0分钟)首先,介绍一下体积单位常见的几个,包括升(L)、立方米(m³)、毫升(mL)等。
然后,通过示例和计算,讲解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比如,1升等于多少毫升?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提醒学生,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式。
3. 体验与实践(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和实践操作。
给出一些具体的体积单位换算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计算,进行个别或合作完成。
同时,教师通过巡回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他们的疑惑。
4. 拓展与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在实际生活中,体积单位换算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举例说明,如购买饮料时选择适当的包装容量、进行液体测量等。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总结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并提醒学生,要对所学的体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自己的复习笔记。
6. 练习与巩固(1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换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让学生掌握了体积单位换算的基本技巧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d2e8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7.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关系进行体积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换算体积单位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换算表、实物模型、体积单位卡片。
2.学具:学生体积换算表、实物模型、体积单位卡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明有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请计算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换算体积单位,观察并记录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体积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有哪些单位之间也有进率,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0dd5a8b0717fd5360cdcf8.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米分米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提问:你能猜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引出课题: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1、教学例11。
(1)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2)提问: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正方体棱长的关系作出判断,即:1分米=10厘米,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就相等。
)(3)用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1立方分米)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板书:1000立方厘米)(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书:=)(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板书: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班内交流。
如果有学生直接说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得这个结论的?引导学生把棱长1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分米的正方体进行比较,并通过计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053e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1.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7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厘米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算法:进率x高级单位的数(2)500厘米=()分米=()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
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学生分组汇报。
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x1分米x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x10厘米x10厘米=1000(立方厘米)(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2)(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91935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0.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单位间的进率。
3、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到底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猜想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提问:体积是多少?(101010=1000(立方厘米)。
)教师:由此可知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教师:如果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立方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请生说一说推导过程。
教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3)完成课本34页表格,进一步区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2、体积单位的互化。
(1)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出示例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
![【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3e24a3482fb4daa58d4be1.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
【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请你填一填这两道题,看看你学得怎么样。
(课件第2张)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m³)。
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
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4.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
【设计意图】1dm³是多少cm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课件第3张)(1)下图是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交流:(课件第4张)生1:如果把它的棱长看作是10cm,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³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生2:它的底面积是1dm²,就是100cm²,100×10=1000,一共是1000cm³。
1dm³=1000cm³【设计意图】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讨论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3a587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5.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与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它们与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共同解决问题。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单位模型、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体积单位模型、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假设我们有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那么它的体积可以用多少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e291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2.png)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低段学习了长度单位、中段学习了面积单位和本单元学习了体积单位,并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下节要学习的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首先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以看作是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接着教材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列表对比,让学生填写他们各自的进率,以加深印象。
通过例3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为以后计算实际问题时灵活处理体积单位做准备,例4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二是单位之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是实际应用。
由于学生已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单位之间的互化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会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学生对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算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
厘米。
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第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
1立方分米。
通过计算,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二是单位之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是实际应用。
由于学生已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单位之间的化聚法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 知识与技能 】
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过程与方法】
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
【教学难点】
归纳相邻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师生平板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你填一填这两道题,看看你学得怎么样。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m³)。
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
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4.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1)下图是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交流:
2.你知道1m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3.整理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组讨论: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量单位?请整理在表中。
(2)汇报交流:
根据这些进率,可以进行单位之间的互化。
4.单位间的互化
(1)3.8m³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cm³是多少立方分米?
1000cm³=1dm³,2400cm³里有多少个1000,就是多少dm³。
2400cm³=2.4dm³
5.小结:怎样进行单位间的互化?
6.练一练
(1)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箱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V=abh=50×30×40
=60000(cm³)
=60(dm³)
=0.06(m³)
(2)填空
(1)3.5dm3=(3500)cm3
1dm³=1000cm³ 3.5×1000=3500
(2)700dm3=(0.7)m3
1m³=1000dm³ 700÷1000=0.7
(3)0.25m3=(250000)cm3
1m³=1000000m³ 0.25×1000000=250000
(3)要砌一道长15m、厚24cm、高3m的砖墙。
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5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7.小结:通过学习可以知道:
1.1m³=1000dm³ 1dm³=1000cm³
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乘以进率;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除以进率。
8.牛刀小试。
7.9立方分米=(7900)立方厘米
8600平方厘米=(8.6 )平方分米
980立方分米=(0.98 )立方米
9.4立方米=(9400)立方分米
25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25.05)立方分米
=(25050)立方厘米
3.26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三)课堂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
呢?
1.一块长方体钢板长
2.2米,宽1.5米,厚0.0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钢铁厂生产一种长方体钢材,长是
3.5米,宽和厚都是6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材重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四)拓展提高。
一根长方体木材,长3.5米,如果锯掉5厘米,它的体积就减少75立方厘米。
这段木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m³=1000dm³ 1dm³=1000cm³
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乘以进率;
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除以进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