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之脉法大全

合集下载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左寸右关左关左尺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左寸右关左关左尺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左寸右关左关左尺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中医把脉是一种古老的诊病方法,凭借医师在脉搏的形态、质地、频率、节律等方面的观察和判断,确定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把脉口诀是中医把脉的基本指南,掌握这些基本的口诀有助于医师更加准确地诊断与治疗。

1、寸口脉:中医把脉的第一处是寸口脉,位于手腕正中,即拇指根部和腕横横轮之间突出的部位。

寸口脉班相应脏腑,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标志。

常见寸口脉口诀:弦脉:(硬而有弹性)多见于感冒或其他疾病的初期,病情较轻。

涩脉:(脉搏有力、有节律)多见于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者。

细脉:(与硬脉不同的是质地较为柔软)多见于气血亏虚、营养不良或贫血等病症。

弱脉:(脉搏较弱、无力、无节律)多见于虚弱、贫血等疾病。

滑脉:(脉搏捷而滑)多见于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2、关口脉:关口脉是指在手腕正中线上,寸口脉的上方两个横指的位置。

据中医理论,关口脉是心经气血的所在处。

在诊断患者时,医师需要触摸这个区域,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常见关口脉口诀:紧脉:(节律强有力)多见于急性疾病,如感冒、发热等。

弱脉:(脉搏微弱,不连贯)多见于营养不良、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

滑脉:(脉搏捷而滑)多见于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细脉:(脉搏细小、脆弱)多见于营养不良、脾虚等疾病。

弦脉:(有弹性的脉搏)多见于感冒、过劳等疾病。

3、尺口脉:尺口脉位于前臂掌面的掌背动脉旁边,医师通常用中、食指来摸尺脉,并根据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病情。

常见尺口脉口诀:滑脉:(心气灵活、开阔)多见于健康人或情绪愉悦的人。

弱脉:(脉弱而无力)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涩脉:(按压过程中有力度的脉搏)多见于病情严重者。

细脉:(质地较柔细)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坚脉:(质地较硬,有强有力的脉搏)多见于病情严重者,如癌症等。

以上是中医把脉的主要口诀,每一种口诀均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把脉是一门综合性诊断技能,医师需要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和病史等综合情况,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1、各种脉与主病:(1)浮脉浮脉脉图[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 表证。

亦主虚证。

[说明]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

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但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沉脉脉图[脉象]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说明]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迟脉脉图[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

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说明]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数脉脉图[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说明]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必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当脉症合参。

(5)洪脉(附大脉)[脉象]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 气分热盛。

[说明]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大脉,脉体阔大,但无汹涌之势,这是与洪脉区别的要点。

脉大主邪盛病进,又主虚。

辨邪正的盛衰,区别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6)微脉微脉脉图[脉象]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说明]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脉诊一学就会

脉诊一学就会

脉诊一学就会东华子:资料从手机中摘得,供参考。

切脉是中医四诊之一.《濒湖脉学》以二十八脉辨证,论述虽详,但有许多脉象都颇相似,很难分辨,初学者难于掌握.其实只须谨记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有力无力分虚实,则是脉诊大纲.今在此奉献供作参考.1.浮脉风寒束表→卫气为御邪侵,充于肌表→脉随气浮于外→轻按即得→谓之浮脉.2.沉脉病在脏腑→脉位深藏,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谓之沉脉.有力为实,无力为虚.3.迟脉阴盛阳衰→心功减退,搏动迟缓→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谓之迟脉.阴盛为寒,阳衰为虚.4.数脉表卫闭郁,气郁化热,或由气入血,气血两燔→心动亢进→一息六至,多于常脉→谓之数脉.亦有心气虚衰→搏动无力→每次输出血量不足,心动加速以求代偿→成为虚数.5.细脉气血两虚,阴虚偏甚→气虚则输出量少→加之血虚脉失血充,则脉细如线→谓之细脉.6.微脉阳气衰微,气血俱虚→脉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谓之微脉.7.弱脉气血两虚→气虚无力鼓动血行,血虚无以充盈于脉→极软沉细按之乃得,轻取难寻→谓之弱脉.8.实脉三焦实热或腑气不通→心动亢进→搏指有力→谓之实脉.9.洪脉气郁化热,气分热盛→心功亢进→按之洪大有力→谓之洪脉.若大而虚,按之无力是壮火食气,心气已虚.10.弦脉肝肾阴虚→水津亏损,脉失津濡→脉络紧张→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谓之弦脉.少阴阳虚,气化失常→水停三焦,充于脉内及其夹层脉络为之紧张,触之如按琴弦→谓之弦脉.肝胆气郁→脉之气束,不能舒张→如按琴弦→亦可成为弦脉.11.紧脉风寒束表→脉络收引脉形如索,轻按即得→谓之浮紧;寒中三阴→脉络收引→其形如索,重按始得→谓之沉紧.12.滑脉痰食妊娠,停阻经隧→所阻部位脉络紧张→血流受阻聚集如珠,流于脉内→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园滑→谓之滑脉.13.涩脉气滞、血瘀、痰凝→脉络传导受阻,微挛→血流不畅→按脉犹如轻刀刮竹→谓之涩脉.14.濡脉水湿阻滞→脉因受湿而弛→按之无力,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谓之濡脉.气血阴阳亏损,生化无源→脉无血充→亦呈濡脉.15.芤脉突然大量失血→脉失血充→形如葱管,按之中空→谓之芤脉.16.结脉心系阴阳亏损→脉络痉挛→传导阻滞→脉律不匀,时有止歇→谓之结脉.迟止定期,谓之代脉.。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中医28种脉象一、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浅而深,有力透府,脉气浮散。

常见于发热、卫阳气虚、外感邪气等病症。

1·表浮脉:脉象紊乱,即浮时浅,沉时深,脉气不实,常见于表虚热症。

2·里浮脉:脉搏弦紧有力,但有浮脉特点,常见于里虚热症。

二、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深而浅,有力渗府,脉气沉降。

常见于阴虚、阳亢等病症。

3·沉实脉:脉搏弦紧有力,脉底沉,常见于实证。

4·沉弦脉:脉搏细长有力,脉底沉,常见于血虚证。

三、细脉细脉是指脉搏细而滑,脉气弱细。

常见于阴虚、血虚等病症。

5·阴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阴虚火旺证。

6·血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血虚证。

四、滑脉滑脉是指脉搏滑利,脉气畅通,常见于痰湿、寒湿等病症。

7·痰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痰浊内蕴证。

8·寒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寒痰内结证。

五、偏脉偏脉是指脉搏在某一侧明显,另一侧不明显,常见于寒、痰阻等病症。

9·寒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寒邪内阻证。

10·痰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痰浊蕴结证。

六、洪脉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上火等病症。

11·阳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证。

12·火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上火证。

七、弦脉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

常见于肝风、肝火等病症。

13·肝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风证。

14·肝火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火证。

八、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

常见于血虚、阳气不足等病症。

15·血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血虚证。

16·阳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阳气不足证。

九、躁脉躁脉是指脉搏快速而无规律。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古代脉法最得人心的当属李时珍先生的濒湖脉学28脉,是我们中医诊断学脉诊讲课的蓝本。

《内经》记载的脉象远比后世复杂得多。

典型的脉名就有:浮、沉、大、小、滑、涩、细、疾、迟、代、钩、盛、躁、喘、数、弦、濡、软、弱、轻、虚、长、实、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疏、格关溢覆等,再加上非典型的、复合的以及一些难以索解的脉名脉形,总数有近百种。

传统28脉浮脉类:浮洪濡芤革散沉脉类:沉伏牢弱迟脉类:迟结涩缓数脉类:数动疾促虚脉类:虚细微代短实脉类:实紧长滑弦25对脉象要素脉体要素:左右、内外、曲直、寒热、清浊、浮沉、上下、粗细脉管壁:厚薄、敛散、刚柔脉搏波:来去、长短、动静、迟数、怠驶、高深、结代血流:滑涩、进退、枯荣、强弱、凸凹、稀稠、疾缓传统脉象中用物理语言描述的有:浮、沉、迟、数、长、短、结、细。

这几种脉象比较容易理解。

而难以理解掌握的多采用比拟的手段帮我们学习。

其描述有:“洪”:去衰来盛似波澜。

“濡”: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芤”: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革”: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散”: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紧”:脉来紧张如按绳转索。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古代从医者,并能将文献流传于世的文人多,文字功夫了得。

一句“散似杨花”把我们引入春天漫天飞舞的似雪非雪、似花非花、轻盈如羽、空灵似梦的浪漫意境中去。

一句“如按琴弦”似乎耳畔传来婉转悠扬、清脆流畅的琴声,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古代才子佳人,抚按琴边。

然“脉理精微,其理易辨,心中易了,指下难明”。

古人只给了我们形象化的描述,却没有给我们如何掌握这种脉象的方法。

病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就叫病脉。

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

在脉学发展过程中,由于医者切脉的体会不同,所以对脉象命名也不一致。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中医28脉诊歌诀中医28脉诊歌诀及示意图。

口诀如下:1、浮脉:主表证,虚阳外越证。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2、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正常人。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3、迟脉:主寒证,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迟脉来,息三至,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4、数脉:主热证,里虚证。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5、 虚脉:主虚证,气血两虚。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基,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6、实脉:主实证,正常人。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7、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滑而缓见青壮年和孕妇。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8、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9、洪脉:主里实热证。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10、微脉:主阳气衰微。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11、紧脉:主寒证,通证,食积。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12、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

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13、濡脉:主虚证,湿证。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它对于研究中医脾胃病、肝病、风湿病、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很大帮助。

其中,脉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解释了《伤寒论》中的27种脉象,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缓脉:脉慢而细软,如丝缕相连。

多见于气虚、血虚、胃虚等症。

2. 紧脉:脉紧而有力,如坚强之意。

多见于气郁、肝郁、血瘀等症。

3. 散脉:脉象散乱,无规律可循。

多见于寒热、水肿、肠胃疾病等症。

7. 局脉:脉象只在一处感受得到,如被框固定之意。

多见于外伤、损伤等症。

8. 虚脉:脉搏虚弱无力,象几乎失去之意。

多见于气虚、血虚、脾虚等症。

9. 实脉:脉象有力有力,坚实有力之意。

多见于实热、实寒、实症等疾病。

12. 添脉:脉象间断不连续,如有间欠之意。

多见于疲劳、过度劳累等症。

13. 促脉:脉搏加快,短促有力之意。

多见于急症、焦虑等病症。

15. 连脉:脉搏连续流畅,如水流不止之意。

多见于气血畅通、康复之时。

16. 阴脉:脉象细弱,只能在尺部感受到。

多见于阴虚内热等症。

17. 阳脉:脉象粗大,有力有气。

多见于阳虚、阳盛等症。

18. 革脉:脉象有点晃动感,如革质之间的摩擦之意。

多见于疟疾、清热解毒等症。

20. 衰脉:脉搏弱小,如逐渐消失之意。

多见于病程逐渐加重之时。

21. 继脉:脉搏有原有亡,如旧时相承之意。

多见于恢复阶段。

23. 虚实交错脉:脉搏时强时弱,不规律之意。

多见于阴阳失调。

24. 脏腑脉:脉象似有不同器官之感。

如心悸、神志不清等症。

25. 季节脉:脉象随季节而异,如春季多舌苔、夏季多出汗等。

26. 时间脉:脉象随时间而异,如清晨脉象略弱、午后脉象稍强等。

总之,《伤寒论》中提到的27种脉象,是通过中医悠久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脉象,对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通常称为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查脉象的常见方法:
1.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法是指将人体上肢寸口脉分为上、中、下
三部,每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以观察脉象的变化。

2.浮中沉取法:浮中沉取法是指将手指轻触寸口脉皮肤,逐渐用力
按至筋骨,以观察脉象的浮沉变化。

3.独取寸口法:独取寸口法是指仅选取寸口脉进行脉象诊察,寸口
脉位于手腕桡动脉处。

4.平息定脉:医生在诊脉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以便更准确地感知
脉象。

5.脉象特征:中医通过脉象的特征来判断病情,如脉象的浮沉、快
慢、强弱、粗细等。

需要注意的是,脉象诊查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且脉象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饮食、运动等。

因此,脉象诊查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如果你对中医脉象诊查感兴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

脉诊口诀大全集

脉诊口诀大全集

脉诊口诀大全集脉诊,又称脉络诊,是中医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脉搏的形态、节律、强度等特征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而在脉诊中,掌握一定的口诀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脉诊口诀大全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脉象概述1. 滑数脉:脉浮短数,手指沿经脉滑动不留停。

2. 细数脉:脉滑而弱,手指按压稍深即感到。

3. 乍脉:脉来乍止,如钟摆般跳动。

4. 迟脉:脉来缓慢,心脏跳动缓慢。

5. 洪数脉:脉大而短促,手指感到有力量推动。

6. 弦数脉:脉紧而长,手感硬而有弹性。

二、手脉各经脉脉象1. 少阳膀胱经:弦脉。

2. 太阳小肠经:细脉。

3. 阳明胃经:滑数脉。

4. 少阴心经:乍脉。

5. 太阴肺经:弱数脉。

6. 厥阴肝经:沉脉,弦脉。

7. 阴跷脉:洪数脉。

8. 手太阴肺经:涩脉。

9. 手阳明大肠经:滑数脉。

10. 手太阳三焦经:细数脉。

11. 手少阴心经:乍脉。

12. 手厥阴心包经:沉涩脉。

三、舌脉象1. 舌脉搏动无形:肝郁证。

2. 舌脉左右不一:血瘀气滞证。

3. 舌脉长而满:心神不安证。

4. 舌脉短而缩:气血不足证。

5. 舌脉颤动有声:风邪侵袭证。

四、诊断要点1. 触脉要轻柔:手心要温暖,心态要平静。

2. 观脉要集中:心神专注,眼光不要离开患者手腕。

3. 判断要准确:掌握口诀,熟练掌握触脉技巧。

4. 组合要适当: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常见疾病脉象1. 高血压:弦数脉,舌尖偏红。

2. 冠心病:弦数脉,舌淡白。

3. 糖尿病:涩脉,舌质红、苔黄。

4. 脑卒中:弦脉,舌尖向右偏。

5. 颈椎病:弦脉,舌尖偏左。

六、脉诊注意事项1. 判断脉象要多角度:结合患者年龄、病史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2. 触脉手法要得当:适合自己的手法才能更好地触摸到脉搏。

3. 圆滑时间要合理:一个诊断常需花费3-5分钟,切忌过快或过慢。

4. 沉着冷静:在触脉过程中,不要受外界干扰情绪波动。

脉诊口诀大全集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掌握这些脉诊的关键知识点,能够更好的进行临床诊断,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

中医脉诊学大全详解

中医脉诊学大全详解

中医脉诊学大全详解
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身体的状况,进而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病情变化。

下面是中医脉诊学大全的详解:
1. 脉象基础知识:介绍了脉象的基本概念、脉搏形式和特点,包括脉搏的节律、力度、速度、长短、宽窄等指标。

2. 脉象分类:根据脉象的特点和病情变化,将脉象分为虚脉、实脉、弦脉、滑脉、数脉、涩脉等不同类型。

3. 脉诊方法:介绍了脉诊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触诊脉搏的位置、用手指的方法、触诊的力度和时间等技巧。

4. 脉象的判断:根据脉搏的形态和变化,通过判断脉象的特点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包括常见脉象的判断和对应的疾病。

5. 脉证学:将脉搏的变化和病情联系起来,研究脉搏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和特点,通过脉证分析来确定治疗方案。

6. 脉诊与辩证论治:将脉诊与中医辩证论治结合起来,通过触诊脉搏来了解病情,进而针对病情进行辩证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脉诊的临床应用:介绍了脉诊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不同领域中的脉诊应用。

以上是中医脉诊学大全的详解,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和分析,中医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治疗。

但需要强调的是,脉诊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技巧,需要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脉诊中有经典的29种脉象,这里我们进行了记忆歌诀的汇总,希望大家在学习以后可以轻而易举的去记并实践。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医学教|育网整理。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浮脉类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表证,亦主虚证洪指下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热邪亢盛濡浮而细软主虚,又主湿散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伤阴革弦急中空,如按鼓皮精血虚寒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里证伏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邪闭,厥证,痛极牢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疝气,症瘕迟脉类迟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寒证缓一息四至、来去缓怠湿证,脾虚涩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结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数脉类数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热证,亦主虚证促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滞血瘀疾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痛,惊虚脉类虚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虚证,多为气血两虚微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细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代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脏气衰微,跌扑损伤,主湿弱柔细而沉气血不足短首尾俱短,不能满部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实脉类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实证滑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痰饮,食滞,实热紧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寒,痛,宿食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气有余弦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歌括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脉诊之脉法大全
脉法大全寸部脉法左寸见浮,风热上越而头痛;右寸见浮,咽喉中燥而鼻塞;左寸见芤,胸难藏血而呕吐;右寸见芤,胃多瘀血而痛疼;左寸见滑,热痰入心而舌强;右寸见滑,热痰入肺而鼻折;左寸见实,火焚心而面赤;右寸见实,火生胃而唾干;左寸见弦,风入体必多头痛;右寸见弦,风入肠定有筋挛;左寸见紧,邪盛而心痛;右寸见紧,气嗽而肺伤;左寸见洪,心胸起热闷之烧;右寸见洪,头脑生炎蒸之楚;左寸见微,心寒而虚弱何辞;右寸见微,气冷而崩陷难免;左寸见沉,心君失相火之助;右寸见沉,肺金招寒气之侵;左寸见涩,心脉火郁而未舒;右寸见涩,肺金金郁而莫达。

左寸见迟,膻中虚乏而难以卫心;右寸见迟,上焦损伤而难以生气;左寸见伏,气匿于胁间;右寸见伏,气积于脘内;左寸见濡,膀胱水畜而不消;右寸见濡,皮毛汗泄而未止;左寸见弱,无血以养心;右寸见弱,乏气以生胃;左寸见大,心经血燥而怔忡;右寸见大,肺经血干而闭结;左寸见小,惊悸时生;右寸见小,怯弱日甚;左寸见虚,心中恍惚;右寸见虚,胃内衰微;左寸见细,运行乏力;右寸见细,言语无神;左寸见微,包络有寒邪之入;右寸见微,胸脘有阴气之招;左寸见急,心疼不免;右寸见急,喉痛安辞;左寸见短,三
焦之气怯;右寸见短,再宿之食难消;左寸见代,心痛勿讶;右寸见代,痰塞何妨;左寸见结,邪搏于心包;右寸见结,邪蟠于胃脘;左寸见促,积聚有烦闷之苦;右寸见促,留滞兴痞满之忧;左寸见革,心气散漫而不收;右寸见革,肺气飞跃而不返;左寸见动,欢娱妊子之祥;右寸见动,饮食伤气之兆;左寸见毛,心火动而将刑肺金;右寸见毛,肺火起而将克肝木;左寸见钩,心气安而魂梦适;右寸见钩,肺气肃而膀胱通;左寸见坚,邪犯心而呼号;右寸见坚,邪侵肺而咳嗽;左寸见躁,无血养神;右寸见躁,无精定魄;左寸见搏,火太过而焚心;右寸见搏,火太过而烁肺;左寸见石,阴寒直捣于膻中;右寸见石,冷气逼居于脘内;左寸见散,心有无可奈何之象;右寸见散,肺有但出无入之悲。

关部脉法(这些脉法,目的不是让你直断,而是让你去理解,类比,多想想为什么) 左关见浮肝犯风而眼赤;右关见浮胃入风而渴生;左寸见芤必肝伤而失血;右关见芤必肠毒而便脓;左关见滑,头目肿痛堪嗟;右关见滑,脾胃热焚甚苦;左关见实,痎癖可征;右关见实,心腹多痛;左关见弦,肝旺生风;右关见弦,脾崩不食;左关见紧,筋脉急拘;右关见紧,嘈杂呕吐;左关见洪,眼目生花;右关见洪,心腹结痛;左关见沉,必阴寒之癖积;右关见沉,定冷气之难安;左关见涩,风寒邪闭因气郁有余;右关见涩,饮食伤残实血虚之不足;左关见迟,
两胁多寒;右关见迟,中焦微冷;左关见伏,关格收藏;右关见伏,霍乱吐泻;左关见濡,瘅症将成;右关见濡,水臌可畏;左关见弱,筋痿宜防;右关见弱,气短须补;左关见数,肝火盛而目红;右关见数,胃火旺而口渴;左关见大,怒气伤肝;右关见大,狂阳伤胃;左关见小,肝胆气衰;右关见小,脾胃血少;左关见虚,必益其血;右关见虚,须补其津;左关见微,温其下元之惫;右关见微,暖其气海之寒;左关见细,虑脚膝之酸;右关见细,恐肚腹之泻;左关见急,肝痛而不能眠;右关见急,脾伤而自难卧;左关见代,肝绝而痛则无妨;右关见代,肝绝而安则无救;左关见结,胸满而痰结于中;右关见结,脾伤而气滞于下;左关见促,肝无肾水之滋;右关见促,脾无肾火之养;左关见革,气脱于木旺之时;右关见革,气脱于土崩之侯;左关见动,两胁有气痛之愁;右关见动,中焦有火焚之惧;左关见毛,肝木旺而生风;右关见毛,胃土盛而动火;左关见耎,无病之人;右关见耎,加餐之客;左关见钩肝血之足;右关见钩,脾气之安;左关见静,优游享无事之福;右关见静,舒畅享强食之愉;左关见石,筋得寒而拘挛;右关见石,胃因冷而泄泻;左关见坚,邪必留恋于经络;右关见坚,邪必会聚于脏腑;左关见躁,必苦血干而多怒;右关见躁,必苦液涸而善呕;左关见搏,防太盛之中风;右关见搏,虑过旺之狂病;左关见散,筋
迟而不能收;右关见散,肢懈而不能举。

尺部脉法浮见尺左,水亏而双耳齐聋;浮见尺右,火旺而大肠自秘;芤见尺左,小遗多脓血之灾;芤见尺右,大便下赤红之叹;滑见尺左,水入腰而作楚;滑见尺右,痰流足以成灾;实见尺左,膀胱水闭而不通;实见尺右,尿沥火涩而难出;弦见尺左,腰腹重滞生疼;弦见尺右,肾脏风邪作耗;紧见尺左,耳似蝉鸣;紧见尺右,脐同虫咬;洪见尺左,水熬干而消渴;洪见尺右,火炎上而梦遗;微见尺左,盗汗淋漓;微见尺右,肠鸣泄泻;沉见尺左,精冷如冰;沉见尺右,腰寒若水;涩见尺左,阴寒疝结;涩见尺右,逆冷肠崩;迟见尺左,下焦寒冷;迟见尺右,小腹阴凝;伏见尺左,阳气不升;伏见尺右,阴气更闭;濡见尺左,寒湿侵肾;濡见尺右,冷痿中腰;弱见尺左,双足骨酸;弱见尺右,双腿气乏;大见尺左,肾涸于遗精;大见尺右,命残于作用。

小见尺左,水耗无多;小见尺右,火衰不旺;虚见尺左,心肾不交;虚见尺右,水火皆乏;微见尺左,冷入关元;微见尺右,寒通腹里;细见尺左,髓冷胫枯;细见尺右,命寒精泄;数见尺左,水少而火沸为痰;数见尺右,火炎而水随作喘;急见尺左,痛入阴丸;急见尺右,疼添小腹;短见尺左,自无延龄之福;短见尺右,定含怯战之羞;代见尺左,精败欲绝;代见尺右,火息将亡;结见尺左,邪袭水而不散;结见尺右,邪袭火而不离;促见
尺左,髓耗而足不行步;促见尺右,火衰而气不通心;革见尺左,玉关不闭;革见尺右,河车俱焚;动见尺左,定然魂梦多遗;动见尺右,定然阳强不倒;毛见尺左,精耗而龙火将兴;毛见尺右,焰腾而命门自热;耎见尺左,肾弱相宜;耎见尺右,火衰当助;钩见尺左,阴平之士;钩见尺右,守真无疑;石见尺左,精无倾失之慨;石见尺右,阳有退藏之庆;坚见尺左,邪入于骨髓;坚见尺右,邪居于腰膝;躁见尺左,肾难上交于心;躁见尺右,阳且高越于膈;搏见尺左,膀胱有热闭之淋;搏见尺右,咽喉长疮蛾之肿;散见尺左,肾水欲绝于须臾;散见尺右,元阳将逃于顷刻。

你知道“肝主疏泄”的5个病机吗?疏泄,即疏通、发泄(升发),通达条畅之意。

肝主疏泄,即指肝具有调畅人体气机的作用。

肝主疏泄是肝的主体功能之一,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维持气血运行气血运行除心、肝、脾的作用外,气机的调畅是重要前提,所以肝的疏泄能促进气血的循行。

如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而气血运行正常,如疏泄不及,则气机郁滞而可出现气滞血瘀的各种证候;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轻则头目胀痛、急躁易怒,重则血随气逆而吐血、呕血,甚则气厥而昏仆不省。

2、调畅精神情志精神情志活动由心所主,但与五肚有关,五脏的功能活动是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之基础,而五脏的功能活动又有赖于气机的调畅,故以精神情志活动也就与肝的疏泄功能密
切相关。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精神情志活动调畅正常;肝的疏泄功能不及,则情志抑郁不畅;肝的疏泄太过,则情志活动亢奋。

同时也当认识到,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也有利于肝的疏泄;而异常的精神情志话动,又可影响肝的疏泄,引起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等。

总之,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3、促进脾胃运化脾胃运化的主要形式是脾升胃降,肝的疏泄而调畅气机,则有利于脾胃升降的有序进行井维持运化的正常。

如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机失调,则可致脾胃升降异常而运化失职。

4、疏利三焦水道三焦是水液代谢的通道,三焦水道的通畅与否,与气机的调节密切相关,即所谓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

因此,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有利于三焦水遭的通畅。

如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机不畅,就会导致三焦水道不利而水液代谢的障碍,产生痰湿、水饮等病理产物。

5、通盛冲、任精血冲、任二脉的通盛和精血的生成,排泄,有赖于气机的调畅,故人的生殖机能与肝的疏泄亦有关。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女子能按时来经和排卵,男子能排精。

如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就会影响到人的生殖机能。

如肝气郁结,就可导致男、女生殖精血的排泄障碍,出现妇女之少经、闭经或无排卵,男子的少精、无精或不排精等病症。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医学视频推荐:中医脉诊-六四脉诀疗法之左寸
培训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