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正午太阳高度

合集下载

[荐]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考点详解

[荐]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考点详解

【下载后获高清完整版-优质文档】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考点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α= 90°- | β- γ|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当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图1 正午太阳高度角(α)示意图例题11、如下图所示,M位于某条经线上,L1和L2为二至日(夏至、冬至)正午太阳光线,虚线垂直于地面。

当角α、β之差小于6°时,M点的纬度范围是()A. 3°S~3°NB. 6°N~17.5°NC. 3°S~17.5°S或3°N~17.5°ND. 17.5°S~23.5°S或17.5°N~23.5°N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M点的大致纬度范围。

①由题干可知,M点位于某条经线,因此图中的圆弧形实线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②冬至和夏至,正午太阳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而M恰好位于这两条太阳直射光线之间,因此可以确定,M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即M<23.5°。

(2)计算角α和β。

①图中的α和β是太阳光线、垂线的夹角,并不是太阳高度角;②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和地面之间的夹角,恰好与图中的α或β“互余”,即L1的太阳高度角(L1)=90°-α,L2太阳高度角(L2)=90°-β;③因此,α=90°-L1,β=90°-L2,则|α-β|=|L1-L2|,即夏至和冬至M点的太阳高度角之差。

(3)计算M的范围。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假设L1表示夏至时的太阳高度角,则L1=90°-|M-23.5°N|,L2表示冬至时的太阳高度角,则L2=90°-|M-23.5°S|,则L1-L2=|M-23.5°N|-|M-23.5°S|,M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即M<23.5°,去掉绝对值号,即L1-L2=-2M;③由题干可知,|α-β|<6°,而|α-β|=|L1-L2|,因此|-2M|<6°,因此M<3°;④同理,假设L1为冬至时的太阳高度角,L2为夏至,结果依然是M<3°。

高中地理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图

高中地理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年变化曲线 图
• (1)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年变 化 在 66°34′ 至 90° 之 间 , 每年春分日与秋分日有两 次直射现象。冬至和夏至 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为66°34′。
(2)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
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由 于有两次直射现象, 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 90° , 并 且 最 小 值 不 低于43°08′。
(5)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北极地区:春分至秋分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大 于0° ,出 现极昼,其中夏至正午太 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并 且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 极圈以内。秋分至春分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小 于0° ,出 现极夜,其中冬至极夜范 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
(6)南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ΔH=23°26′+Φ(Φ 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 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 46°52′;从极 圈到极点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 46°52′逐渐降低至 23°26′。
பைடு நூலகம்
(3)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线上一年中 只有一次直射现象, 因此其最大值在冬 至 或 夏 至 达 90° , 并且最小值等于 43°08′。
(4)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 变化图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在一 年内既无直射现象,也 无极昼现象,因此其最 大值小于90,最小值大 于 0° 。 并 且 仅 在 冬 至 或夏至时出现最大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1.3节 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1.3节 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21张PPT)
1.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 教学楼一侧还是行政楼一侧停的车比较多?为什么?
N
N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概念;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理解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合作探究 和讨论,探究知识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 体会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 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重要意义。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
【预习检查】 1. 太阳高度角:_太___阳__光__线______与____地__面_______的 夹角a,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组合作】
(1)春分日——夏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 阳高度 如何变化? (2)秋分日——冬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阳高度 如何变化? (3)海口市(20°N)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如何变化?
①春分—夏至:先变大后变小,直射20°N时达全年最大值。 ②(夏提至示—:秋结分合:下先图变画大太后阳变直小射,点直移射动2轨0°迹N图再分次析出,现“最如大何值变。化”从 ③变秋大分或—变冬小至,:达逐到渐一变年小当,中冬最至大日、时最达小全值年的最纬小度值位。置等方面描述)

位置
达到最 达到最 大值时间 小值时间
A 北回归线
B 及其以北 夏至日 冬至日
E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日
夏至日
C
赤道与

必修1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

必修1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

C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 应用
应用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
地方时为 12时。 原理5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 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旗杆长为 10.72m.(tan43≈0.933,tan45≈1,tan47≈1.072, tan49≈1.150 )
2m
60° 影子长度
2.下图是我国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2米长的杆子测出的日影 图,当测到最短日影(影长为2米)时,北京时间为11:2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日影时,当天的
A 日期可能为:
A.3月21日
B.5月21日
C.6月21日 D.8月21日
(2)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C
好的是 B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巩固训练】路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的路
灯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W
N
图中道路走向为( C )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东南-西北走向D. 西 南-东北走向
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 D)
A.h tan(90°-38°) B.h tan(90°-38°-23.5°) C.h / tan(90°-38°) D.h / tan(90°-38°-23.5°)
h
H

应用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 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 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集热 板之间成直角。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新人教版)

第4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目标任务一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视运动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太阳视运动(二分二至日)①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值。

②尝试判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分、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

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3.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1)图中点虚线表示北极点,长虚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实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2)北极点上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极昼,其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并且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

秋分至次年春分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中冬至日极夜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南极相反。

(3)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由于有两次直射现象,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90°,并且最小值不低于43°08′。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高一地理太阳高度角知识点

高一地理太阳高度角知识点

高一地理太阳高度角知识点太阳高度角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季节、光照强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学角度详细介绍太阳高度角的知识点。

一、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和计算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

它是从地平线向上测量的角度,范围从0°(日出或日落时)到90°(正午时)。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可以通过太阳的赤纬和观测点的纬度来确定。

简单来说,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观测者所处的位置。

二、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1. 时间:太阳的高度角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是正午,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的正上方,太阳高度角为90°。

而在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较小,甚至为0°,太阳光线以较大的角度照射地表,产生较长的阴影。

2. 季节:太阳高度角还受到季节的影响。

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光照时间较长,照射到地面的光线相对较强。

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光照时间较短,照射到地面的光线相对较弱。

3. 纬度:观测点的纬度也会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在赤道附近的地方,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光线较为垂直照射地表。

而在极地附近的地方,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光线以较大的角度照射地表。

三、太阳高度角的地理意义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较大的地区,太阳光线照射到地表的角度较小,能量较为集中,因此气温较高,气候较炎热。

而太阳高度角较小的地区,太阳光线照射到地表的角度较大,能量较为分散,因此气温较低,气候较寒冷。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

植物的生长受到太阳光照的影响,太阳高度角较大的地区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而人类的生活也会受到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太阳高度角较大的地区阳光较强,人们容易晒伤;太阳高度角较小的地区阳光较弱,人们容易缺乏维生素D。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1)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差)(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5)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楼房间距越大。

(6)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意: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

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⑤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⑥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高中地理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知识总结一、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通常用h来表示。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日出、日落后,太阳恰好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为0°;日出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正午过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2)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距离太阳直射点90°的球面大圆上的太阳高度为0°,即为晨昏圈。

昼半球上各地的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夜半球上各地的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例1、下图为北京时间2时的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较长,图中15°N纬线与经线圈BAD垂直相交于A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该日B地昼长为_______小时,全球属于新的一天的范围占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刻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E、C三地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为___________,此刻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5°N,处于极昼现象的范围为75°N~90°N,所以B点的纬度为75°N;据此时北京时间2时,可得B点的经度为90°W;B点处于极昼状态,可得其昼长为24时;据此时北京时间2时,可得180°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新的一天占6小时,为全球的25%。

参考答案:(1)75°N,90°W 24 25(2)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递减(3)E>C>A 15°二、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通常用H来表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讲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讲解

春秋分日 赤道
赤道
南半球
北半球 极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从 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 南北两侧 递减。
a、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c、纬度相差1°,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1°
(2)随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①夏至日
一年中最大值: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中最小值: 南半球 各纬度
(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
思考:
1、太阳直射哪里?
赤道 2、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值的纬度位置?
赤道 3、距太阳直射点越远, 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变化 趋势是?
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90°
冬至日
春、秋 分至日
23°26´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66°34´S 90°S
1、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
两侧递减。
2、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的纬度。
日期
太阳直射
太阳高度 最大的
点的位置
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的规律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
P
30ºN
6º34′
30º
23º26´N
53º26´N 0º
23º26´S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 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 12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 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 南 ;在南回 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 朝 北。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课件湘教必修1

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课件湘教必修1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
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 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g35°≈0.7 tg45°=1 tg60°≈1.73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 (北纬30°)建造了两幢商品
住宅楼(如图),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
E
60°W
75°N, 60°W
F
五、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变化规律的应用
1. 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 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定位,进而判断该地区地 特征。
3.确定两楼间距、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 区,正午太阳位 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 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四) 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 90°;从直射点开始, 同心圆 (即等太阳 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分布 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例:太阳直射在15°S、60°W时,太阳高度的分布如下。
思考:如果图中等值线数值 分别为60°、 30°、 0°,则E点坐标为:
1、比较长沙5月1日、9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与6月22日的日期差:5月1日﹤9月1日
故5月1日>9月1日 2、分析长沙全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夏至~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冬至日达最小; 冬至~至次年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夏至日达最大。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出 某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二) 某地某天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请画出6月22日:90°N、50°N、北回归 线、赤道的太阳日变化图
(三) 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3地球运动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3地球运动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5课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目标1、 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

2、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重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学过程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 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 (用H 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 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 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合作探究: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达一年中最大值, 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 达一年中最大值, 达一年中最小值。

④ 计算公式:H =(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①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 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 弧和 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 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规律总结:根据直射点所处的南北半球的位置判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

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最大。

合作探究:1、劳动节我们海口昼夜长短情况如何?3、 教师节我们海口地区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如何?③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判断规律总结:根据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判断,如下图所示: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区(除极昼地区)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区(除极昼地区)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反之; ④昼夜长短的定量计算(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关系规律总结:昼长 =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三)四季更替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共43张PPT)

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共43张PPT)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 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 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 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 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 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思维过程】 (1)根据“6月22日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约为105°E,根据“6月22日 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约83°”,可计算出该地的纬 度约为30°26′N,因此答案选C。 (2)根据该地北京时间6点左右日出(太阳高度为0°), 13时达到正午,且正午的太阳高度为83°,可推算 出太阳每小时约升高12°,当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 度角达到36°时,北京时间应该为6月22日9时,所 以可计算出西四区的区时为9-(8+4)=-3时,即6 月21日21时。
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纬度地 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
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
线及 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其以北 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
地区 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
归线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
之间的 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地区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 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 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 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 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示)。
【真题2】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 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四季和五带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四季和五带

课时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四季和五带[学习目标] 1.能够解释生活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现象。

(地理实践力)2.运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解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关影响。

(人地协调观)3.理解四季更替及其原因,知道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区域认知)4.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方法,学会根据日期推算节气,并掌握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目标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照进屋内阳光的多少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积小,冬季照射面积大。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②日影朝向永远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6)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 =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7)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①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则α=纬度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共32张PPT)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7时2分45秒 上午7时 2分07:02:4521.8.1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H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这三种情况的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8.11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7:02:4507:02:4507:028/11/2021 7:02:45 AM
夏至日:正午太 阳高度由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逐 渐降低(递减)。
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哪里最高?(南回归线)
(2)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冬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逐渐

降低(递减)。
⑴空间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 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 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到直 射点的距离越近(纬度差越 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
向南北两侧递减:到直射点的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意义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意义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是否一定等于90°?
太 阳 光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降低,赤道为90 °,两极为0 °
思考:夏(冬)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思考: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时候的 正午太阳高度 在同一时刻:正午 太阳高度从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递减 90 夏至 ① 春分或秋分 60 ② 冬至 ③ 30
A、40°NN
影 长
B、18°N
C、20°S
D、50°S
0
时间
S
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日影与日光的方向相反
0
90 60
30
N
60
30
0
0 30 60
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
与直射点移动关系:直射点向该纬度移来, 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直射点远离该纬度移 去,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来增去减)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夏至日最小。
(当直射点和所求点在不同半球时) o

B
总公式: H= 90° - ч + δ (在同一半球取-,不同半球取+。 ч为所求地纬度, δ为直射点纬
度)
A
图1-20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楼间距问题
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 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
【审题】图中只有2条代表二至日的两条太阳光线。我们无从证明哪一条是夏至日, 哪一条是冬至日。说明知识考察的不是二至日太阳光线的特征。但全年的太阳光线均 应该位于二至日之间。如果我们再将补画一条太阳光线(如下图中的红线) 【解题】堪培拉是澳大利亚首都,在南归回线以南, 渥太华是加拿大首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巴格达是 伊拉克首都,也在北回归线以北。只有巴西首都巴 西利亚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符合题意。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球的公转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球的公转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季节变化
在同一地区,由于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也会发生变化。夏季正午太 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03
极地地区特殊情况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在极昼
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很低,但仍然有阳光照射;在极夜期间,则完全没
有阳光照射。
03
CATALOGUE
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原理
四季的形成原因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 变化,形成四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应用提示
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生可以在不同季节的同一时间观察太阳的高度,感受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
注意昼夜长短的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可以关注并记录 这种变化。
02
CATALOGUE
正午太阳高度概念解析
太阳高度角定义及计算方法
太阳高度角定义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 高度。
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
某地某时的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该地此时与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度的纬度差。
正午时刻确定方法论述
地方时12点
正午时刻是指地方时为12点的时刻,此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大。
温带地区四季正午太阳高度差异比较
01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正 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显著。
02
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 较大,阳光照射强烈, 气温较高。
03
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 较小,阳光照射较弱, 气温较低。
04
春秋两季时,正午太阳 高度适中,气温宜人。
极地地区特殊现象解读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时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习目标] 1.观察某物体一段时间内日影的变化,体会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两个概念及其时空变化。

(地理实践力)2.结合示意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季节变化规律。

(综合思维)1.太阳高度角(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________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在__________上,太阳高度是90°;在__________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方_______。

如下列图、表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春分日和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____回归线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________冬至日____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2)季节变化规律地区达全年最大值达全年最小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____日____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____日____日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达90°)____日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达90°)____日赤道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1)“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同线相等”:同一纬线上,同一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4)“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如下图所示: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1)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2)含义①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

5°S)正午太阳高度是:H=90°-BC纬度差=90°-(10°+23。

5°)=56.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 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题。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C.全年P<1 D.冬至日P>1【答案】D【解析】在北回归线上建太阳能光热电站,夏至日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正午电站高塔影长为0,比值P亦为0;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P为1时,影长与塔高等长,此时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5°,太阳光线直射21°34′S;冬至日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此时电站高塔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影长大于塔高,故比值P〉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 ——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看图→总结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 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并记住
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纬度变化规律——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纬度变化规律总结为?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同一天,纬度相同的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 离直射点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 ( 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 日( 6月 22日 )
夏至:北北大,南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 日( 12月 22日 )
冬至:南南大,北小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45°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春分日 二分日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45°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2、回归年的含义?时间? 3、画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标出方向、节 气及日期; 4、圣诞节到第二年的五一,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5、圣诞节到第二年的五一,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6、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会发生? 如果变为0°呢?
白皮书P15 1、A 9、(1) (2)6 22 (3 )A (4 )A 、C (5 )B (6 )D (7 )B D
夏至

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搞清楚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 度(角) 2、看图→总结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 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并记住
1、搞清楚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 度(角)
注意: ①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但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角; ②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即太阳直射此地;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不一定为90°; ④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 ⑤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都是正午太阳高度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