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电教论文科学课中的电化教学手段
科学课上的做法小结
![科学课上的做法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94e71cff00bed5b9f31d50.png)
科学课上的做法小结羊街中心小学秦本行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我在上科学课时是这样做的:一、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小学五年级学生是《科学》课中间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自己种植绿豆种子、自己观察蚯蚓、自己动手烧岩石、自己动手测量力的大小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
如我在教学《蚯蚓的生活与环境》时,为了使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了解蚯蚓的生活与环境,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
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二、先进的电教手段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
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科学课中电化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科学课中电化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09a5b01f78a6529647d536e.png)
1 情景再现是培养探究科学兴趣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乐学 的内驱 力 。 《 学》 课 教 师 在 遵 循 教 学 规 律 的 前 提 下 , 科 把科学课的学科特点 与艺术性结合起来 ,尽 可能 地 把教 学活动 组织得 丰富多 彩 。引起学 生 的兴趣 。
察 中探 究 、在 汇 报 中交 流 ,提 高 了学 生 探究 的兴
.
影长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 。并结合平时生 活中的实际现象 ,从而调动 了学生运用 已有 的知 识与经验来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生在观察 、实验 、 探究等项活动中领 略到获取新知识 的喜悦 .形成
了空 间观念 ,同 时激 发 了学 生 的探 究 创新 的意识
太 阳高 度的变 化 ,弄清太 阳高度 变化 与气温变 化 、
了?声音还可 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等一系列值 得探讨有价值 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 的问题进行 筛选 ,罗列出大家急于探究的共 同问题 。然后在 大屏幕上提示实验要求 ,学生思维 的火花被点燃 了 ,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纷纷投人到实验观察 , 探究 活动 中 ,最 后全 班 讨 论交 流 .这 样 学 生在 观
这样 学生很 快就 明 白了 四季 的变化 是 地球 公 转 形
例 如 :学 习 《 音 的发生 》 一 课 ,我 让学 生 声
成的,地球上 四季的交替出现 ,是 因为地球在 自 转 的 同时还不 停 地 围绕 太 阳 自西 向东公 转 。并 了
解 到地球 公转 时 的运 动特 点 ,即地轴总是 倾斜 的 。
如何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手段突破科学课教学难点论文
![如何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手段突破科学课教学难点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623212c5da50e2524d7f45.png)
如何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手段突破科学课教学难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的必要条件。
只有恰当地应用电教手段,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电教艺术的关键在于巧用电教手段。
教学中不注意电化教学的特点,不考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的时机,就成了课堂机械化,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就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难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呢?1.灵活运用电教设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而电教手段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
如讲《昆虫》一课,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出哪些是昆虫,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以蚂蚁为例制作一组抽拉组合片,通过演示,将蚂蚁的头、胸、腹部位分开,学生很容易看出蚂蚁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
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再投放几组动物投影片,学生能很快识别出哪些不是昆虫。
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又突破了《昆虫》一课的难点。
2.巧用电教实验,培养能力,提高质量电教实验媒体通过形、声、色来传授教学信息,增大教学容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自然界里水的循环》一课,文中有插图。
下雨是学生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但形成“雨”的原因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于是教学中出示组合折叠片,向学生演示“雨”形成的过程,然后分组由学生亲手操作,学生在一片“下雨”了的声音中完成了实验。
而后教师又演示了《云雨形成多功能演示仪》的实验,收录机配有轻松愉快的音乐和“哗哗”的下雨声,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等我们长大了造一个大降雨器,好让家乡年年风调雨顺。
给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充电”——浅谈小学科学多媒体优化教学
![给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充电”——浅谈小学科学多媒体优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e9a1bf8f61fb7360b4c656f.png)
课堂经纬
给农村小学科学课堂“ 充电”
— —
浅谈小学科学 多媒体优化教学 丁建伟
( 苏州市昊江区平望实验 小学, 江苏省 2 1 . 5 2 2 8 )
摘
要: 利 用多媒体可 以提供学生感兴趣 的话题 , 提供各种外部刺激 , 深化 学生的印象, 激发 学生科 学探 索的欲 望。
关键词 : 小学科学 ; 多媒体 ; 优 化教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G6 2 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3 3 1 5 ( 2 0 1 3) 0 2 — 0 8 7 — 0 0 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 中的作用体现在 直观 头 、 胸、 腹部位分开 , 学生 马上就能看 出它们 的身体 由三部分组成 。 性、 生动 l 生、 开放性 、 时效性和交互性等几个方面 。 生动性的小学 科 学生通 过直观 的表象 获取了感知 , 把概念 和“ 实体 ” 完 整地联 系在 学课堂上 , 利 用多媒体技术 , 将声音 、 图像 、 文字 、 视频、 动画等资源
生 的学习兴趣。就像 在《 反 冲》 的教 学中 , 可 以编辑一个火箭 发射 、 教材设计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 ,使学生能找到天空 中的 飞机起飞 、 导 弹发射 、 手枪射击 等 , 让学生看视频 , 并提醒学生注 意 明显星座 , 学会观察星座 的运动变化 , 学 到辨 认北极星 、 北 斗星 、 织
学 习灵感 。 教育家斯多惠说 : “ 教 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 而在于激 虫》 这 一课 的教学重难点 。
励唤醒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一
三、 “ 电” 住 学 习空 间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5bc4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0.png)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3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篇一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
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
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
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电化教学――让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电化教学――让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517e524177232f60ddcca12d.png)
电教论文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沔城回小刘红梅电教媒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性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但是,电教媒体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切入点。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利用媒体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的灵感。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学生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那么教师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呢?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些方法经常在新课导入中应用,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其实,这些方法在教学的后半部也可以恰当应用,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在后半节课更不容易集中精力学习探索,因此更要抓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和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除法时,课的后半部分,我利用孩子们喜爱童话故事的特点,以他们最喜闻乐见,也最乐于接受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为主线,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师: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大家已经能又快又准地算出来了。
为了表示对大家的奖励,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我想大家一定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吧?这次,皇后趁七个小矮人出去干活又把白雪公主毒晕了,七个小矮人回来时,急坏了,赶忙去求巫师拿解药。
浅谈电化教学的“利”与“弊”
![浅谈电化教学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722fdcc3a26925c52dc5bf4b.png)
浅谈电化教学的“利”与“弊”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描述万千纷繁有趣的生命现象,本应为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年学生所喜爱,但由于生物学科教材中有不少枯燥的概念、深奥难懂的原理,特别是长期以来人们将生物当副科看待,因此导致学生轻视生物学科。
对生物缺乏学习兴趣,更少探究热情。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了电化教学。
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滥用生物电化教学也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下面我就自己对电化教学的“利”与“弊”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电化教学的“利”1、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电化教学具有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强的优势,它能克服时空的限制,清楚地展示事物发展的每一步变化,这种精巧的构思辅助教学的方式既是进行验证、探索的极好工具,又是创设“情景”的好帮手。
它使生物的许多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点易以突破,关键易于抓住。
2、有利于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创设教学的情境,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3、有利于极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应用电教手段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大课堂容量,极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电化教学的“弊”1、严重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电教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
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是削弱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应用教材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应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f559c5a77232f60ddcca142.png)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应用教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材的讲述者,而是转变成了学生的引领者。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科学活动的核心。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本着“实践—描述—交流思辩—研究探讨”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得以推进,并在推进中完善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借助各种方法、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完成教学的任务。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一定尽如教师和教材所想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应用教材。
一、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在科学教材编写过程中,科学课的许多课文虽是经典的教学素材,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
有时候,敢于取舍,简约流畅反倒是一种大气。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是我们科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比如在科学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教学中,我就从学生的认识过程出发,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合。
在教学《把固体放入水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从身边选取了六种固体,这是上节课的一个延伸,之后再以组为单位讨论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再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这一过程中我充分贯彻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这一精神。
之后我又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物体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系?”让学生讨论后想办法去验证。
通过这一个自然的过度,我就把第三单元的另外一课整合到本节科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关于固体沉浮的系统认知。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感知,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开展教学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除了要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外,更重要的是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科学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科学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bdfa38eefdc8d376ee32a0.png)
又如讲《 溶解》 一课时 , 我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置在
投影仪上 , 并 加 上水 , 接 着再 放 入 少许 的 高锰 酸 钾 , 使 学生 能清 楚地 观察 高锰 酸钾 在水 中 的溶解 过程 ,先 是 一粒 高锰 酸钾 周 围的水变 成 深紫 色 , 再慢 慢地 逐渐 扩散 , 周 围水 的颜 色 由深紫 色变 成浅 紫色 , 一直把 高锰 酸钾 完全 溶 解 。 如 果搅 拌 一下 , 就更 容 易看清 溶解 的速 度 。这样 , 学生 在 屏幕 上能 清楚 地 观察 到 高 锰酸 钾 的溶 解 过程 , 既形象 、 生动 , 又 记忆
赏一 段花 园和 动物 园的画 面 ,边 欣 赏边 介绍 动 物的 作息 规
识, 建 立起 自己 的知 识 结构 , 更重 要 的 是加 大 了信 息 量 , 拓
展 了 思维 空间 。例如 , 对同 一题材 进 行 比较 。某些 教材 的 主
旨, 单 独看 无 可非议 , 但学 生往 往容 易产 生片 面 认识 。 这时 ,
语、 奇 闻趣 谈 , 或 利 用 报刊 、 科 普读 物 呈现 生 活 中 的科 学 现
教 师如 能从 另 一侧 面提供 一 些课外 阅 读材 料让 学 生对 照 阅
律和 植 物的 开花 时 间。再 给出 一组 植物 图片 , 让学 生 阅读 , 说 一说这 些植 物在 一天 中有什 么变 化 ?是什 么在 影 响着 它
们发 生变 昼夜 对 动植
学 生深 入理 解教 材 ,掌握 基础 知识 ,也 有 助于 学生 整 理知
生 认 真观 察 演 示 的过 程 : 在 载 玻 片上 滴 水 , 撕 洋 葱 的 表皮 ,
的第五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一课 时, 如果只是让学生
运用电教手段 提高科学课质量
![运用电教手段 提高科学课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f17066cc5fbfc77da269b1af.png)
运用电教手段提高科学课质量作为现代媒体主要内容之一的电教媒体近些年来广泛参与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对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改革和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更新教学效果、改革小学课的手段和方法、展现课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新的天地。
电教媒体在教学领域已经为科学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如何准确的选择电教媒体,不断研究和挖掘电教媒体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已成为研究课堂优质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一节电教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1. 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利用电教媒体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在教学时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避免语言表达的困难,这样不仅使学生轻松的掌握重难点,而且节约教学时间,同时能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如”这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身边动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教学难点是调查昼夜间小动物的活动,为解决这一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展示教材中例举的动物——蛇、刺猬、娥、猫头鹰、蝙蝠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
蛇,狗是白天夜间都出来活动的动物。
通过媒体展示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活生生的动物是怎么在夜间活动,随后又启发学生回答:这些动物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它们都在干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并产生联想,能科学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又如这一课时,蚕一生到底经历哪几个过程说不清楚.教学时先用投影片让学生知道蚕宝宝的一生先是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接下来再放录像让学生说一说蚕宝宝一生要经历的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形态的各不相同。
蚕宝宝的每个阶段身体的颜色又有什么不同,它的运动方式以及以上它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运用电教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学难点变成简单容易接受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追求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追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96b6e1172ded630b1cb65e.png)
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追求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科学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
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有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这样的科学课堂才真正能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景模拟实验情景丰富课程资源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对跨世纪人才的高度关注点着眼于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优秀科学素养的精神。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创建是无疑是一项突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开篇就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这一提法足见小学科学课程在现代教育中的举足重轻的地位。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却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
不论在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中小学科学都属于弱势科目,可有可无。
科学课涉及的内容较广泛,需要老师也要有较广阔的视野,扎实的知识基础,有的又比较抽象,离学生的实际距离较远,实验的材料很多又难弄,而且费时费力,所以不受老师们的欢迎,反正是”副科”,干脆手拿教科书,照本宣科,如此枯燥无味,学生自然也不喜欢。
因此教与学都缺失热情,最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混”迹于滚滚教育改革的成就中。
过去,我的科学课堂也是死气沉沉、强记硬背。
近几年,却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回顾反思发现:电教手段的运用功不可没。
电教手段在语、数、英学科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感到尤为明显。
现代教育技术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抽象变形象,复杂变简单,远在天边变近在眼前,大大降低老师的教学难度,效果显著。
当然实际操作中只有恰当地应用好电教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电教艺术的关键在于巧用电教手段。
教学中不注意电化教学的特点,不考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的时机,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电教手段在小学生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电教手段在小学生思维训练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2e5824bd64783e09122b9c.png)
和中获 取很 多的食物 ,它们 之间又成 了敌人 的关 系 ,先 让学
生说 ,然后 教师再讲 : “ 看看 ,我们一起 走进 非洲 的大草
原 ,那里 生活着许 多动物 ,你 能说 出它们 的关 系吗 ? ”学
生观 看大屏 幕 ,碧蓝 的天 空 ,非洲草 原上有猫 狗 、斑马 、
角马 、狮子 、非洲象 。学 生先说 它们 的关系 ,在教师 的指
人 类 为 了更 好 的 生存 ,就应 该 不 断 的 了解 自然 ,改造 自 然 。我们 应从 小做起 ,保护 生态环 境 ,保护 大 自然 。这 样 的课堂气 氛非 常活跃 ,学 生注 意力 非常集 中 ,既克服 了科 学课 问答式课 堂 , “ 死记硬 背 ”机 械记忆 的弊端 ,又培 养 了学生 的参与 意识 ,使学 生从小树 立环保 意识 。围绕教 学
在很 早 以前的 自然状况 , 以及 经历 的地质变 化 。小 学生看 了屏幕播 放 出岩 石的 图象 ,充 分进行 形象 思维和逻 辑思维
推 理 ,想象 出几千 年 前 地 质变 化 情 况和 几 千 年来 的地层
的教 学方法 ,让 学生每人 从家里 带来 了三个铁 钉 ,导 线和
几节 电池 ,并把 学生分成 六组 ,先用 大屏幕播 出 电铃 的原
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 学研 究
2 0 1 3 年0 7 月
电教 手段在小 学 生思维训练 中的应 用
袁丽君
( 辽宁省 大石桥 市钢都 中心小 学,辽宁
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e80c1d980eb6294dd886c99.png)
教师利用现代电教手段 ,可以根据教学的进程和学生接受 信息情 况, 随时修改 。 这样 , 教师在教学 中做到实时的反馈 和交流 , 大大提
高 了课 堂 教学 的效 益 。 了有 效 的 提 高课 堂教 学 的效 益 。 条 件 的 为 有
学校 可以采用建专题 网站 ( 专题网站不同于一般 意义上 的辅助型
教手段被滥用 , 从而把现代 电教手段和网络教学成了灌输工具 , 我 们要警惕这些倾向的出现。 因此 , 教师在采用现代 电教手段和计算 机辅助教学的设计 思路时 ,把要教学 的内容分成几部分 制成课件
和 网页 , 帮助 学 生 对 知 识 的理 解 、 学 生 自由浏 览 。 让 三 、 高课 堂 教 学 的 效 益 。 要 忽 视 组 织 管 理 提 莫 新课 程 提倡 在 教 学 的过 程 中进 行 师 生 之 间 、学 生 之 间 的多 向
内容 的 组 织管 理 几方 面 , 者 做 了一 点 思 考 。 笔 一
一
和网页中学 习, 完全 没有体现学生 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 只不过教师
改 变 教 学 手段 , 学 生 进 行 “ 灌 ” 特 别 是 在 一些 公 开 课 当 中 , 对 电 , 电
、
丰 富 课 堂 教 学 的 资 源 。 要 影 响 课 堂情 绪 莫
物发 展的细节就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从 而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 神上给学 生以启迪 。 然而 , 我们有 的教师利用现代电教手段 和网络
教学 时 , 管 学 生有 多 么探 究 知 识 的愿 望 , 不 始终 在 教 师 设 计 的 课 件
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 益 , 么 , 那 就利用 现代电教手段 , 如何 注意课 堂 教学情绪 , 莫要让电教手段 成为灌输学生 的的工具 , 积极 开展 教学
电化教学工作总结
![电化教学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a4960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7.png)
电化教学工作总结第一篇:电化教学工作总结电化教学工作总结201某——201某学年度下学期为了在新的学年更好的做好电化教学工作,现对本年度电化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电教媒体的各种物质形态,诸如录音,投影,幻灯,录像,电视等,与成片的文字符号,单调的教师讲析相比,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显然新鲜得多,有趣得多,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电教媒体的演示,会使学生了解到语文课本以外的知识,一个人是不可能读遍所有有价值的书的,更不可能冲破时空的所有束缚去经历对古今中外各种事物的感性认识过程。
在这(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的文章:)种情况下,电教媒体很多时候可以为学生丰富感性认识,拓宽生活见闻。
三、电化教学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电教媒体,用富有真实感情的音、形、色、光等手段把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客观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直观地展示出来。
这就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多媒体的巧妙组合,努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来说是奇妙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电视教材创设的情境,突破了时空限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电化教学具有启迪思维的功能,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有它的参与,才能真正地加速和深化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掌握,而思维最初启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具体的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电教媒体,用富有真实感的音、形、色、光等手段把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客观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直观地展示出来,这就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
在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电化教学中,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复杂的变为简单的,把快或慢的变为慢或快的等到。
电化教学手段的这些功能,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可使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
全市电化教育论文评选活动获奖结果
![全市电化教育论文评选活动获奖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d3007e07b9f3f90f76c61bd7.png)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周村实验学校
孔霞
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中的运用
高青黑李镇中学
杨春霞
将课程整合融入信息技术教学
高青花沟中心小学
孙法刚
兼谈教师信息素养及其能力培养。
高新区卫固小学
张华昌
浅谈素质教育与学校后勤管理
高新区付山小学
张娟
谈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中的运用
临淄区闻韶小学
赵艳华
小学课堂“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初探
附件: 全市电化教育论文评选活动获奖结果
一等奖
淄博师专附小
安来禧
“moodle”课程管理中的资料搜集在线学习的实践与应用
张店区马尚二中
李欣喜
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点探索
高新区卫固小学
彭昭
浅谈作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周村凤鸣小学
孙辉
积累词汇 培养兴趣 提升能力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小学
魏芸
应用CAI多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美术
临淄区稷下小学
辛 涛
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博山西冶街小学
鹿子超
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新区南营中学
张福强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与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淄博十七中
戴红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高新区宝山学校
周星含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博山二中
赵强
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应用
淄博十七中
姜春晓
临淄区闻韶小学
阎素红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张店区东一路小学
张秀芝
引导 启迪 激励内化—浅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教学重难点突破
![科学教学重难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f4b0f4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8.png)
在小学科学授课中,科学运用电教手段,是优化课堂授课,打破授课难点的必要条件。
只有合适地应用电教手段,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授课。
提高电教艺术的关键在于巧用电教手段。
授课中若是不注意电化授课的特点,不考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的机会,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下面就自己在授课中怎样合适运用电教手段,打破授课难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电教手段有利于创立情境、惹起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授课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而电教手段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
如讲?昆虫?一课,学生掌握了昆虫的看法今后,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出哪些是昆虫,这是授课中的难点。
以蚂蚁为例制作一组抽拉组合片,经过演示,将蚂蚁的头、胸、腹部位分开,学生很简单看出蚂蚁的身体由三局部组成。
学生经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看法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再投放几组动物投电影。
学生能很快鉴别出哪些不是昆虫。
在情境中惹起了兴趣,衬托了气氛,使学生在欢喜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又打破了昆虫一课的难点。
二、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教育更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而小学科学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
三、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改变教学方式。
加紧学习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学习自己擅长的,也要学习自己所不擅长的。
这样才能信心十足地上好每一堂科学课。
要改变教学方式,运用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快速高效获取知识。
四、培养学生求知欲。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对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95a0ccaa00b52acfc7ca60.png)
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性学科。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这些目标的完成,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完成,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现在是素质教育和信息时代,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教育的需求,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显示出它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来谈一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可以变无意学习为有意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要上好课,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它上成学生喜爱的课。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以教材为载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刺激学生的感官,点燃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好奇、渴望、急不可耐的境界,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新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将课堂营造成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我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刺激学生各项感官,使之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时空的限制,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在实践中提高对电化教学的认识
![在实践中提高对电化教学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38a7cc00c22590102029d8b.png)
在实践中提高对电化教学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又是认识的目的”。
对电化教学的认识,也毫不例外地要在电教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指导电化教学实践。
一、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电化教学实践。
对于不会使用或使用不来普通媒体(如录音机、幻灯机、投影器等)而又缺乏基本的课堂电化教学设计(备电教课)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学校或基层电教有必要组织进行理论辅导和媒体操作训练,例其能将电教媒体引入课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从媒体使用不熟练到熟练,并逐渐做到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和制定授课计划,教学效果也就会从不明显到较为显著。
在实践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产生加强电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与使用较复杂媒体的欲望和改进教学手段、研究电化教学的深刻的认识。
二、加强电化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在教研组内形成一个较和谐的电教教研氛围。
电教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必然使教学方法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个人在电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
如怎样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目的灵活选择媒体、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科学地编制电化教材、如何在电教课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等,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和切合本地区学生实际的电化教学法。
这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广泛地交流,以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电教教研也应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开始可以交换电教课教案、自制的电化教材(如幻灯片、录音带等)。
组织电教观摩课、示范课。
接着可以进行电化教学经验交流或电教论文研讨。
同时注意研究如何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为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最佳优势。
激励教师尽可能发掘现有媒体培养和训练学生结合能力的潜在功能。
把电教媒体引入第二课堂,使媒体不仅成为传授科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的工具,又成为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力的手段,也可使学生在科学地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的教育,进而萌发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有效地辅导与推进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电教论文《科学课中的电化教学手段》摘要:电化教育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正确在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电视、收录机、摄像机、数码相机、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电化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
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主要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的过程的最优化。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办公室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内容给了科学的、全面的界定:“在实验中,要巩固和发展以投影和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资源;积极发展计算机教育及辅助教学,推动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实验研究交互网络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进行有关虚拟现实的研究实验工作”。
在这个精神中,我们知道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还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一。
下面,笔者就这些电化教学手段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实物投影、幻灯在《科学课》教学中,实物投影、幻灯是应用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
1、将模糊变清晰如在教学浙教版三下《科学课》中第六单元《物体的热涨冷缩》一课,关于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烧瓶口装上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外面用线做个标记,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瓶内空气逐渐变热,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放开热毛巾,瓶里空气变冷,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
这个实验可见度小,且移动距离短,弄不好小水滴会窜出玻璃管外。
可以把玻璃弯成“W”或“V”形,这样实际距离长了,就避免了小水滴溢出,将它平放在投影器的工作面上,再照上法实验,实物投影或幻灯放大的图像十分清晰,小水滴在玻璃管里的移动,学生一目了然。
2、将枯燥变生动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激发学生爱自然、学自然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
如浙教版四下教材《电流》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但没有演示板,如老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或站起来争着看从而影响纪律,或只能凭想象。
特别是讲解并联时,学生更是莫名其妙。
不如直接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等放在幻灯机的工作面上进行操作示范,把其黑影打在银幕上,使学生直接看到了老师做的情况,简单明了。
当然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则效果更佳。
又如浙教版四下教材《磁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示范磁铁性质之一: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示范时如把两辆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演示,老师就是嘴里什么都不说,学生通过观看演示,也能知道磁铁的性质了;再如《鱼》一课,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也可把鱼缸放到幻灯机工作面上,(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生龙活虎。
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
这样的教学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将复杂变简单《彩虹》一课,讲解彩虹形成条件是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
课文安排了这个实验:把一面镜子斜插入水盆里,让阳光透过清水,照到镜子上,再由镜子反射到墙上,会出现一段人造彩虹。
实践证明,这个实验成功难度较大,且出现彩虹不清楚。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把幻灯光打在天花板上,拿三棱镜放在幻灯机工作面上、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天花板上就会出现一条七色彩虹。
又如《影子》一课中,手投影形成动物形状,如利用阳光要受到照射角度等条件的影响,不易掌握,且上课还要等好天气。
如利用幻灯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通电,想要什么角度均可。
4、将难点变明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所在采取措施。
如浙教版四上《水的净化》一课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过滤方法,其中教学难点就是实验操作要领之一,“两低三靠”的教学。
要突破这个难点,就是要加强直观性。
教师可利用课文中插图,通过边示范边讲解来教学,但因示范题材较小,学生难以看清,也就难以理解“两低三靠”了。
利用投影就简单了,可自制一张五框的复合片。
第一框揭示铁架台;第二框复上巳装有滤纸的漏斗图片(滤纸涂上红色,一层处淡些,三层处深些)并告诉学生这有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第三框,移出准备装滤液(净液)的烧杯至漏斗嘴靠住烧杯内壁,指出这是第一靠,并移动两三个不恰当位置,让学生进行判别。
第四框移出玻璃棒至靠住三层也就是深红色一边的过滤纸,指出要轻靠,讲明这是第二靠,并移动两三个不恰当位置,以加深学生印象。
第五框移出装滤液(脏液)的烧杯至靠住玻璃棒,指出这是第三靠,并告诉学生滤液要沿着玻璃棒往下漏至漏斗内,而且倒入的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这是第二低。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倒入的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至此,过滤操作中“两低三靠”通过投影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实物投影、幻灯特别是实物投影在科学课学习中作用很大,教师、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学生的作业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点评,教师、学生的演示实验可在实物投影、幻灯上进行,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学生操作的过程。
因此,正确地在实际科学教学中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视电视已进入当今每一个家庭,现大多数教室也已安装了电视。
据科学家研究,听一遍学生只记住25%左右,看一遍学生记住的内容达60%左右,且电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动态的、有趣的电视节目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因此,电视是电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1、录像资料的播放随着教育的发展,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录像资料越来越多,这些录像资料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录像资料通过录像机在电视中直接输出的图像信号清晰,音质清楚,色彩艳丽,如改做在电脑中并在电脑中播放,远不如在电视中播放的效果好。
像浙教版三年级的《科学课》中植物、动物的单元,可以通过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2、教育节目的收看鼓励学生课外收看电视台中的教育节目,如《动物世界》、《科技教育》、《异想天开》等等栏目。
学生在收看这样的节目时,就会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等。
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的过程是,自然地掌握科学课学习上最重要的科学认识、思考、处理方法,学到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学习积极性,而远离一些恐怖的、斗杀的动画片。
教师也可随时录制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播放。
课外开展“小小气象站”的活动,组织学生每天收看电视上播放的天气预报,并做好记录,在班级、学校的气象栏中公布。
并要求学生注意天气预报节目充分利用的各种信息,根据积累的经验预测一下以后天气的变化情况。
三、收录机运用收录机,录制一些动物的叫声、风声、汽车声、机器声等音像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新授教学资料,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浙教版《科学课》中的《空气》单元一课的导入中,教师可先播放一段风声,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声音?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很顺利地进入了《空气》单元的学习。
又如《昆虫》的教学中,也可用同样的办法,先让学生听听、猜猜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再进入新课教学。
收录机已很普遍,再加上现在新出现的U盘,有带录音功能,完全可以让学生作为作业在课外去录制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课堂上交流,这样的作业肯定是学生喜欢的。
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摄像机,数码相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摄像机,数码相机其性能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它们的使用也越来越变的简单了,容易在教师和学生中推广使用并普及。
这种电化教学手段在科学课中主要应用于观察、记录、信息检索等方面。
1、拍摄特写如拍摄动物颈部的特写,颈部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使用性能优良的可调焦镜头的摄像机对动物的颈部进行特写,并将拍到的影像资料在大屏幕上播放,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并看清楚。
其它还可以拍摄昆虫的口器、壁虎的脚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去拍摄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如工人如何生产产品的、农民如何耕作的、大气污染等现象,再组织在课堂中进行交流。
2、慢镜头拍摄慢镜头拍摄是摄像机独有的拍摄技法,在慢镜头拍摄的世界里,化快变慢,化虚变实,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如拍摄两条腿、四条腿、六条腿甚至更多腿的动物爬行方式;拍摄昆虫或其它动物飞行的情况;拍摄蚕宝宝或其它动物吃食物的情况;拍摄蟋蟀或其它动物鸣叫时的情况……慢镜头播放以上的内容,教师不需要太多的教学语言,学生就能理解。
当然,在拍摄过程中,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变换拍摄视点,效果会更好。
3、制作生物生长专集鼓励学生选一个或几个拍摄目标,制作生长专集,如人(包括自己)、动物、植物。
在浙教版三下《科学课》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就可选择自己种的风仙花,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就可选择蚕宝宝作为拍摄对象,每天在固定时间拍下当天的情况。
拍摄生命一个周期后,再利用电脑制作成一本《凤仙花》或《蚕宝宝》一生的专集。
4、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科学课中,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
教师可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抓拍学生操作时的一些镜头,通过电脑,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及时播放进行点评。
摄像机,数码相机其另一个优越性是需要时进行摄像、拍照,效果不好时可以修改或删除。
因此,充分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启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想像空间,适应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想法。
五、网络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受到了挑战。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在网络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
正确地运用好、发挥好网络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1、课堂教学进网络课堂上的40分钟和书本上知识毕竟有限,一堂课的教学并不是随着40分钟的结束而结束,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课外去探究。
假如课时充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网络,在网络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来拓展40分钟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