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金银器特点及介绍

合集下载

唐代金银器造型艺术

唐代金银器造型艺术

錾刻技法
01
精细繁复。錾刻技法是唐代金银器装饰的主要手法之一,通过在金银器表面錾刻 出各种精细繁复的图案,创造出独特的立体感和质感,使金银器更加华丽精美。
02
多样题材。錾刻技法可用于表现多种题材,如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形象 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展现出唐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镶嵌技法
02 03
社会生活
除了神话传说,唐代金银器中的人物造型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例 如,有的金银器上描绘了宫廷宴乐、仕女梳妆等场景,展现了唐代丰富 多彩的社会风貌。
工艺精湛
人物造型对工艺的要求极高,唐代工匠通过精细的雕刻和镂空技法,将 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03
唐代金银器的装饰技法
Chapter
外来文化影响
唐代对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畅通,外来文化尤其 是西域文化对金银器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金银 盘、杯、壶、盒、饰品等,既有 实用器皿,也有纯观赏性的艺术
品。
宫廷与民间并用
唐代金银器既有宫廷御用,也有民 间富贵人家的用品,体现了金银器 在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唐代金银器造型艺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唐代金银器概述 •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特点 • 唐代金银器的装饰技法 • 唐代金银器造型艺术的影响与价值
01
唐代金银器概述
Chapter
唐代金银器的历史背景
盛世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高 度发展,为金银器制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文 化底蕴。
宝石点缀。镶嵌技法是将宝石、珍珠 等贵重材料镶嵌在金银器表面,形成 华丽的图案和色彩对比,增添金银器 的富贵气质和艺术价值。
精巧细致。唐代工匠在运用镶嵌技法 时,注重细节处理和整体协调,使镶 嵌物与金银器本身融为一体,展现出 精巧细致的工艺水平。

金银流“金”岁月——唐代金银器

金银流“金”岁月——唐代金银器

⾦银流“⾦”岁⽉——唐代⾦银器2014-06-22吉⾦堂唐朝⾦银器是我国⾦银器艺术上最为辉煌的⼀页,种类器形之繁多,装饰纹样之精美,制作⼯艺之⾼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

唐裴肃进鎏⾦⼜凤纹银盘1962年西安北郊坑底村出⼟⾦银器⼴泛使⽤于宫廷⽣活各个领域.唐朝统冶者也像古代帝王,达官贵⼈⼀样,相信⽇常⽣活中使⽤⾦银器能延年益寿,长⽣不⽼。

⾷器中有盘、碗、碟、勺;饮器中有杯、盏、壶、⽻觞、茶杯等;容器有罐、盆等:茶器有碾⼦、罗⼦、笼⼦、风炉.盐台盒、匙、调达⼦等;装饰品有冠饰、发饰、项饰、串饰、⼿饰、⾯饰等;法器、供养器有锡杖、钵、⾹案、宝塔.捧真⾝菩萨、鉴⾦银菩萨等;杂器有⾹囊、熏球、熏炉、唾盂、把⼿、合页等。

各种门类,器形琳琅满⽬,应有尽有、⽽且纹饰精美绝伦、技艺巧夺天⼯,达到了中国⾦银器⼯艺的顶峰。

⾦银器进奉主要指地⽅⾼级官僚向朝廷上贡⾦银等财物,以达到升官受宠的⽬的。

⾦银器进奉风盛⾏,各地不断有进奉的⾦银器出上,在这些进奉物上往往刻有进奉者的官职姓名、进奉时间、进奉数量等。

唐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安村出⼟唐鸳鸯莲瓣纹⾦碗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鹦鹉纹提梁银罐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狩猎花草纹⾼⾜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掐丝团花桶形⾦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仕⼥狩猎⼋瓣碗形银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乐⼯⼋棱⾦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供奉舍利⾦塔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重宝函、迎真⾝银⾦花⼗⼆环锡杖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银质捧真⾝菩萨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镂空花鸟纹挂链银杏囊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唐鎏⾦镂空鸿雁毯纹银笼⼦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银丝结条笼⼦和盖局部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流云纹银茶碾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物画贮盐银坛⼦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摩羯纹三⾜架银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龟负论语⽟烛银酒筹器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出⼟记得分享⾄朋友圈哦!!1、点击右上⾓,点击“分享到朋友圈”2、通讯录——>查找公众号——>输⼊:lyjijintang,关注我们。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唐代金银器的历史背景二、唐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与特点三、唐代金银器的社会意义四、唐代金银器的艺术价值五、当代金银器的传承与发展正文: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品种、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都成为了当时社会风貌的代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政治稳定。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统治者对金银器的喜爱也使得金银器在那个时代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唐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独具特色。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锤揲、焊接、镶嵌等技法,将金银器打造成各种形态各异、图案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金银器不仅展示了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也成为当时社会地位的象征。

再次,唐代金银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当时,金银器不仅是皇室贵族的生活用品,还广泛应用于宗教、礼仪等领域。

特别是金银器的纹饰,如狩猎、骑射、乐舞等图案,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此外,唐代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金银器上的纹饰和造型多取材于自然和社会,充满了生活气息。

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使得金银器成为了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最后,当代金银器在传承唐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现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在保留了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使得金银器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还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唐代金银器发展及其特点

唐代金银器发展及其特点

唐代金银器发展及其特点如下是有关唐代金银器发展及其特点:唐代金银器主要应是官廷和地方官手工业中的制品,专供统治阶级上层享用,间或用于君臣之间的赏赐、进奉以及对佛教寺院的施舍。

唐代金银器皿制造业发达,数量大,品类多,其制造中心是首都长安。

到唐代后期,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金银器皿制造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现存的唐代金银器大多发现于窖藏之中。

如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皿200余件,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村窖藏出土956件银器,20世纪80年代西安扶风法门寺又发现121件(组)金银器,都是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材料。

唐代金银器发展目前大致可以细分为三期:1.8世纪中叶以前8世纪中叶以前,是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阶段。

盘、盒类物以圆形为主,也有一些菱花形,壶类多三足。

还有中国传统器形少见的高足杯、带把杯、五曲以上的多曲长杯。

纹饰流行忍冬纹、缠枝纹、葡萄纹、联珠纹、宝相花、卷云纹、云曲纹等等。

花纹纤细茂密,多用满地装饰的手法。

2.8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8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是唐代金银器制造的成熟阶段。

高足杯、带把杯及多曲长杯少见,新出现了各式壶,葵花形的盘、盒流行,各式器皿的平面多做成四五曲花形。

宝相花纹仍可以见到,折枝纹团花纹兴起,纹样更加写实,分单元布局,留出较多的空白,显得疏朗大方。

少数器物继承前期器物的特点,器型纹样多有创新。

3.9世纪9世纪是金银器制造多样化阶段。

器物种类大增,茶具、香宝子、羹碗子、波罗子、蒲蓝、温器、龟盒、支架等器类均属于这一时期的产品。

碗、盒、盘的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行花口浅腹斜壁碗、五曲花形带足的盒、葵花形盘等。

折枝纹、团花纹继续流行,并更加丰富多彩,以阔叶大花为特点。

鸳鸯、鹦鹉、鸿雁、双鱼等动物题材常见,出现了荷叶纹、绶带纹叶瓣纹、小花纹、半花纹等主要边饰的纹样。

纹样风格自由随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金银器在隋和唐初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8 世纪中叶基本完成中国化进程,开始独立发展。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而辽代则是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下的一个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都有着很大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

我们先来看一下唐代的金银器。

唐代的金银器以刻花技法为主要手段,通过精细的雕刻,在器物表面刻上各种图案和纹饰,非常精美。

尤其是唐代的金器,多为铸造而成,器形庄重,线条流畅,图案灵动。

唐代金银器的样式多样,包括杯、壶、碗、盘等,而且器物表面常常刻有龙纹、凤纹、花卉等传统的中国图案,寓意深远,非常具有文化内涵。

唐代的金银器在制作工艺上也有着高度的技术水平,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非常精良,整体质感非常好。

而辽代的金银器则有着与唐代明显的不同之处。

辽代是契丹族所建立的一个大一统国家,金银器的制作也是受到了契丹族文化的影响。

辽代的金银器在样式上更加偏向于简约和古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器物形状多为圆润、简洁,少有过多的装饰,整体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感觉。

而辽代的金银器在图案和纹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多以人物、动物等为题材,寓意着吉祥、祈福等意义。

辽代的金银器在制作工艺上也有所不同,一般多以铸造为主,精湛的铸造工艺使得器物表面平整光滑,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唐代和辽代的金银器在样式、制作工艺和装饰图案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异同。

唐代的金银器注重华丽和精美,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而辽代的金银器则更注重实用和朴素,图案和纹饰比较简约,制作工艺也更加偏向于实用性。

这些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的不同,都有着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在唐代和辽代之间,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宋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辉煌的时期,金银器的制作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宋代的金银器以铸造和鎏金技法为主,器形简洁大方,图案装饰多以植物、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题,注重抒发情感和寄托情怀。

宋代的金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图案上都有着很大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了中国金银器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关于唐代金银器,这应该算得上最实在的干货了!

关于唐代金银器,这应该算得上最实在的干货了!

关于唐代金银器,这应该算得上最实在的干货了!从考古出土的金银器来看,唐代金银器比唐代以前各个时代所出金银器总数还要多出几倍。

而且唐代的金银器皆精工细作,满饰细密繁复的花纹,这样的工本和财力,是只有唐人才能有的实力与气魄。

在唐代各种外来文物中,金银器是发现最多、表现外来文化影响最为清晰的文物类别。

从加工技艺、器物的造型形态至纹样装饰均反映出了西方文化影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双狮纹银,碗体上捶揲出一周如意云头,使整个银碗的外形饱满厚重,极富立体感。

这种在碗壁上以捶揲技术制作出凹凸纹样的手法是受波斯萨珊银器的影响,银碗中双狮的对称布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均衡对称的要求,双狮口中的折枝花和碗体装饰的如意云头纹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

外来文化的启迪,使得人们放弃了对许多传统的恪守,以更宽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文化,有机地与本国的文化统一起来,创造新的文化。

唐代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盛食器、容器、饮器、药具、装饰品、日用杂器及宗教用器。

金银器作为皇帝颁赐下臣、民族交往及下臣进奉的重要之物,由专司金银器制作的官方部门出品。

穆宗到唐末(公元821―907年),器形种类繁多,盒、碗类器物出现高圈足,仿生器形更多一些,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装饰手法。

金银器皿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金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

唐代金银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的绚丽瑰宝,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古代金银器制作的一个极高水平。

陈列在陕西西安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唐“李勉奉进双鱼蔓草花纹银盘”,是一件刻有53个铭文的金银器,其铭文之长,在我国目前已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中尚属首例。

这件器物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积弊——官员为了加官进爵,向皇帝行贿,而且互相攀比。

许多金银器上都用墨书标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银器的方法也为测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条件。

经测定,唐代每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唐大斤最精确的测定数据。

简述唐代的金银器设计

简述唐代的金银器设计

简述唐代的金银器设计
唐代的金银器设计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其特点在于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寓意深远。

金银器在唐代不仅是一种奢侈品,更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在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金银器物在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金银器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锤揲、焊接、抛光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金银器具有了非常高的光泽和质感。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十分丰富多样,有杯、盘、碗、瓶、炉、盒等各种器型,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具有浓郁的异域文化特色的胡瓶和胡碗。

胡瓶通常为圆身、直口、细颈,腹部或圆或扁,造型别致;胡碗则常常采用金花、银花、铆钉等装饰手法,别具一格。

在唐代金银器的装饰设计中,动物图案和植物图案是最常见的题材。

这些图案通常以浮雕或镂雕的手法表现,富有立体感。

其中,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是最受喜爱的题材,而花卉则以牡丹、莲花等最为常见。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寓意着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愿望。

此外,唐代金银器还经常使用人物装饰,这些人物形象通常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佛教文化。

例如,在唐代金银器中经常可以看到“昭君出塞”、“贵妃醉酒”等历史故事和佛教中的佛像、菩萨等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增加了金银器的文化内涵,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说,唐代的金银器设计风格独特,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特点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特点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金银器作为当时的重要艺术品之一,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

唐代金银器工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唐代金银器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精细和纯度。

唐代金银器常用的材料有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制作工艺要求材料的纯度高,以保证制成品的质量和光泽度。

同时,唐代金银器还常常采用宝石、珍珠等贵重宝石作为装饰,增加了作品的华丽和珍贵感。

其次,唐代金银器在造型设计上追求简洁、大气和雄浑。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多以动植物、人物等自然元素为主题,注重形象的生动和表现力。

在设计上,唐代金银器注重几何形状的运用,强调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使得作品具有简洁大气的美感。

另外,唐代金银器在雕刻工艺上讲究细腻和精巧。

唐代金银器常常采用浮雕、镂空、鎏金等工艺来进行装饰,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在雕刻技法上,唐代金银器注重细节的表现和纹饰的刻画,通过精湛的工艺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纹样和图案。

此外,唐代金银器在装饰风格上注重华丽和富丽堂皇。

唐代金银器常常采用镶嵌、填充、丝绣等多种装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华美和富丽。

在装饰图案上,唐代金银器常常以花卉、禽鸟、龙凤等吉祥图案为主题,以寓意吉祥如意和美好祝愿。

最后,唐代金银器在制作工艺上讲究精细和耐久。

唐代金银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和处理,追求制作出精致而完美的作品。

同时,在制作工艺上,唐代金银器采用了锻造、烧制、抛光等多种工艺技法,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保值性。

总之,唐代金银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它们不仅是当时社会贵族身份象征的重要物品,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唐代金银器工艺特点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辉煌时期的艺术成就。

唐朝金属工艺特点

唐朝金属工艺特点

唐朝金属工艺特点
唐朝的金属工艺非常发达,技艺精湛,光彩夺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技艺成熟:唐朝的金属工艺在制造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如捶鍱、錾刻、金筐宝钿等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器物的制作中。

这些技术不仅使器物造型美观,而且增强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2. 工艺丰富:唐朝的金属工艺品类型丰富,包括金器、银器、铜器等。

这些器物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注重造型设计,还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运用。

3. 地域特色:唐朝的金属工艺品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特色,还受到西域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例如,在器物的造型和纹饰上,可以看出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

4. 实用性与装饰性结合:唐朝的金属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例如,在一些器物上可以看到精细的捶鍱和錾刻工艺,使器物表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质感。

5. 与其他工艺的结合:唐朝的金属工艺品常常与其他工艺结合在一起,如与陶瓷、漆器等工艺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复合工艺品。

总的来说,唐朝的金属工艺在技艺、种类、文化内涵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唐代金银器你了解多少?

对唐代金银器你了解多少?

对唐代金银器你了解多少?唐代金银器造型精美,工艺复杂精细,经鉴定证实,当时已普遍采用了镀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等工艺,制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金银矿开采的兴盛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金银器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民间私人作坊之间的相互竞争,促进了金银器制作技艺的提高;加之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产自中西亚等地的外来金银器进入中原,其影响日益强大。

唐代时期金银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大量西域人涌入长安是密不可分的。

唐代金银器精致繁复,可以肯定当时他们已经掌握了鎏金,焊接,成型,打蜡等多项公益。

当时也已经可以熟练使用锤击成型方法,而这种方法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在西亚地区出现。

唐代的工匠正是使用此种方法才可以制作出造型精美的金银器物。

唐代的金银工艺,仅《唐六典》提到的就有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被金泥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等13种。

事实上,上述工艺仅仅是器物外表的装饰工艺,对于器物整体的成型工艺,并未涉及。

考古出土实物也表明,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已极为复杂精细,当时已普遍使用了扳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棰打錾刻镂空等工艺,许多器物均是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技术才制造出来的,其工艺水平之高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唐玄宗后期深陷声犬色马,全国上下赏赐风气达到极盛。

尽管唐宪宗和文宗时期也曾下令焚烧金银珠宝,提出崇尚节俭的命令,但是抵挡不住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同时,唐朝附属国吐蕃、回纥等亦不断进奉,外邦交流不断等政治因素使人们对金银器的追逐居高不下。

金银这种稀有的贵金属自古以来就象征着财富与权利。

而通过能工巧匠制造出来的金银器更是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

金银器注重“金银”而非“器”,一开始就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而非像玉石、铜器等制品由最初的生产工具渐渐演变成艺术品的。

人们在最初就赋予了金银器远超用品本身的意义,用繁复的工艺,在金银的基础上结合人类的智慧,造就了这一价值连城的瑰宝。

唐朝被称作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繁荣期”。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1. 引言1.1 唐代金银器简介唐代金银器是唐代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精湛,设计独特。

唐代金银器以器型多样、花纹精细、工艺精致而闻名于世。

在唐代,金银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和宫廷礼仪,还被广泛用于外交赠送和礼物交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样性。

唐代金器多以黄金为主要材料,常见的器型有壺、瓶、碗、盘等,表面装饰着精美的纹饰,如凤凰、龙纹、花卉等,工艺精美,制作细致。

而唐代的银器则更为广泛,常见的有镜、化妆盒、酒壶等,银质纯净,制作精细,装饰着各种图案和花纹,展现了唐代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唐代金银器在设计、工艺和材质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和文化的繁荣。

这些金银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品,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1.2 辽代金银器简介辽代金银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闻名于世。

辽代金银器大多为刻划有精美纹饰的器物,如酒器、盘子、壶等。

这些器物往往镶嵌着宝石或珍贵的珠宝,色彩华丽丰富,散发着奢华和典雅之美。

辽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精湛,金银器件表面常常雕刻有各种图案,如龙纹、凤纹等,工艺细腻,线条流畅。

辽代金银器还展现了一定的宗教色彩,常常在器物上雕刻有佛像或宗教符号,体现了当时辽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辽代金银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水平,成为了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重要代表之一,展现了当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兴盛。

2. 正文2.1 唐代金银器特点唐代的金银器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唐代工匠对金银器的制作技术非常娴熟,他们善于采用精湛的铸造、雕刻、嵌镶等工艺,使得金银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唐代金银器的样式多样化。

唐代金银器的样式丰富多彩,既有仿生物纹饰,也有抽象纹样,还有以诗词、人物等为题材的作品,每件作品都展现了唐代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情感。

唐代金银器

唐代金银器

唐代金银器唐前期,不少金银器的形制同西方有很近的亲缘,如胡瓶、八曲长杯、高足杯等。

盛唐时代,金银器造型的中国化便已启动,高足杯造型的演变是很好的例子。

从8世纪起,金银器的造型仿莲荷的风气日益兴盛。

由此体现出花卉在工艺美术中地位的上升。

唐代金银器的装饰制作以捶揲和錾刻居多。

捶揲是西方金银器主要的成纹方法,捶揲图案多具西域风。

錾刻是中国碑碣等的传统装饰技法,錾刻图案每为中国风。

捶揲较多的应用在前期,时代愈晚,地位愈低,装饰的西域风也在不断衰减。

相反,前期已经常见的錾刻地位愈行重要。

唐代银器往往鎏金,鎏金又两种形式:一为通体鎏金,唐人称之为“金涂”等;一为主要装饰部位鎏金,即唐代常见的金花银器。

在今见的唐代工艺美术品中,金银器的装饰题材最丰富,人物、飞禽、走兽、龙鱼、蜂蝶、花卉、树石、几何等一应俱全。

前期的人物题材主要是狩猎和伎乐纹,取材自帝王权贵的生活场景,到后期,人物图案明显减少,所表现的也大多为古代故事及世俗化的童子。

动物纹里,前期以走兽为主题的较常见,还几见带有浓郁西方情调的翼兽,中国风的禽鸟纹样则日形重要,到晚唐,已在动物纹里占压倒性优势。

花卉纹样的运用也极多。

前期的一些花卉纹样和西方艺术联系密切,如忍冬、石榴花、葡萄等。

在后期,花卉题材以莲荷与牡丹居多。

花卉纹变化很大,有写生性的折枝、缠枝,有或扁或圆的团花,还有庄重富丽的宝相花。

尽管有不少装饰题材受西方影响,但唐代金银器装饰同西方的艺术因缘要少于造型,哪怕是在洋风弥漫的前期。

前期的金银器的制作以长安等北方地区为优,到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崛起,水平已经不低于宫廷官方作坊了。

分分钟让你了解唐代金银器

分分钟让你了解唐代金银器

分分钟让你了解唐代金银器唐代金银器无论在形制及装饰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波斯萨珊、印度、粟特等方面的影响。

唐朝金银器物的制造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共同促使金银器越做越多越做越美,成为历史上最繁荣兴盛的“黄金王朝”。

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蛮,唯独朕独爱如一之”自此之后诸多西域部落和蕃梆纷纷派出使者觐见天可汗。

他们带来了粟特和萨珊的精美工艺品,使唐代吸纳了很多西亚和中亚文化。

并且连金银器物的锤炼方式,样式乃至文化一同带了过去,所以唐朝画风突变,在金银器物中出现了西域的影子。

锤揲是绝大多数器物成型前必须经过的工艺过程,又称锻造打制,出土金银器铭刻中称“打作”。

其方法是先锤打金银板片,使之逐渐延伸展开成片状,再将片状金银置于模具之中打成各种器型,也可用这种方法制作装饰花纹。

一些形体简申较浅的器物可以次直接锤制出来,而复杂的器物则先分别锤出各个部分,然后焊接在一起。

用锤镍法制造的器物要比铸造耗用材料少,也不像铸造器物时需要多人分唐代金银器皿中的大多数碗盘碟杯等都是用锤揲技术制作的。

纵观唐代金银器的发展,曲线艺术的应用与粟特银器的多曲造型有很多相似之处,多曲造型是粟特碗的一大特色。

受粟特文化的影响,唐代金银碗的内部有五曲或者四曲,底部有圈足,西北工大出土的鸿雁纹多曲纹银碗就是如此。

金银被广泛应用于器物的制造时期是进入到隋唐时代之后,从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中可知,隋唐时期不仅金银器物的产量较前代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前代文献中从未记载的金银矿。

这些文献资料再结合现今考古出土的大量隋唐时期的金银器皿,可以证明隋唐时期金银器物的制作开始了高速发展。

唐代金银器主要出土在窖藏、地宫和墓葬之中,其中最著名的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江苏丹徒丁卯桥窖藏、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三大发现,就出土金银器达1347件。

而且种类繁多,制作亦极为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

唐朝金银器特点及介绍

唐朝金银器特点及介绍
盒为鎏金银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 盖顶部略呈弧形,上錾有花草、鹊鸟、 卧鹿等图案。两只梅花鹿錾于中心偏下 作卧伏状,其上有飞鸿、折枝花等,下 有树木。其中僧人牵象图位于中心偏下 ,上有一对鸾鸟,一只站立前视,一只 回首观望,振翅欲飞。
鸳鸯蔓草纹金壶
鸳鸯蔓草纹金壶(唐) 唐 通高21.3㎝,口径6.6㎝ 1969年咸阳市西北医疗器械厂出 土 咸阳市博物馆藏 金壶在唐代极为罕见,这种
鸿雁折枝花纹银盘,唐
鸿雁折枝花纹银盘,唐,高3cm , 直 径 2 4 cm, 西 安 市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出土,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
侈口,圆底,锤击成型,花纹平錾, 盘内底中心饰以阔叶折枝花与鸿雁, 盘壁散点装饰阔叶折枝团花六株,口 沿为椭圆形朵云纹组成的二方连续图 案,盘底刻划有"一十一两二分"字样。 其纹饰贴金,在大面积的银色器皿上, 发射着耀眼的金色光芒,显示出唐代 文化艺术所追求的富丽华美的风格。
四龙戏珠金手镯(唐四)龙戏珠金手镯(唐)
纵长6.7cm,横长6.3㎝ 1988年咸阳机场唐墓出 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中国古代把妇女臂
腕上的装饰品叫作"钏", 俗称为"镯"。
鎏金飞鸿折枝花银盒(唐)
鎏金飞鸿折枝花银盒(唐) 高1.2㎝,直径2.8㎝,1989年西安市
国棉五厂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唐朝金银器特点及介绍
二、唐代金银器特点及介绍
金银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银笼子(唐)
金银丝结条银笼子(唐)通高15㎝,厚0.2㎝,长 20㎝,重355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笼是盛装茶叶的器皿。笼子由上盖、提梁、 笼体和足四部分组成,皆用金银丝编织而成。丝 径极细,纹样呈长六角形透空,孔眼如蜂房状。 提梁是用素银丝结为复层,系结于器身两端。盖 体稍隆,盖与盖沿的交棱线为金丝盘旋成的连珠 。盖中心为金银丝编成的浮屠状装饰物。器足由 鎏金银丝盘旋成三个旋圈套,似爪形笼脚,足上 部为兽面装饰。该笼出土于地宫后室,是懿宗所 赐整套茶具中的一件,这套晚唐宫廷茶具为我国 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唐代工艺美术_金银器

唐代工艺美术_金银器
唐代工艺美术_金银器
唐代是我国金银器最为辉煌的时代。唐代 制作金银器的官府作坊有少府监中尚署的金银 作坊院。皇室是金银器的最大占有者,获取手 段除上述官作的制作以外,还有地方的进奉。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极为精湛,主要的 技法有: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披 金、泥金、镂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 嵌金、裹金等。
唐代金银器的形制同西方多有联系,如胡瓶、八曲 长杯、高足杯、把杯等。此外还出现了不少设计巧妙的 金银器,如名为“香球”银薰炉。
狩猎纹银高足杯
葡萄花鸟纹银薰炉(香球)
唐代金银器的装饰题材多样。人物、飞禽、走兽、 龙鱼、蜂蝶、花卉、树石、几何及生活场景几乎一应俱 全。由于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具有西方情调的图案屡见 不鲜。
唐镜的图案骨格大体分五种:1、对称式 2、散点式 3、单独式 4、旋转式 5、满花式(160)
“千秋”葵花铜镜
宝相花纹菱花铜镜
金银平脱鸾鸟衔绶纹铜镜Leabharlann 双狐纹 金花银 双桃形 盘
乐伎纹 金花银 八棱把 杯
唐代是铜镜最后一个兴盛的阶段,自德宗 以后铜镜逐渐走向衰微。唐代铜镜兴盛的原因 有二;一是铜器生产已趋败落,铜器工艺技术 集中到日常所需的铜镜制作之上。二是唐代形 成一种以铜镜献礼、馈赠的风俗。
唐代铜镜的形式除传统的圆形外,新创新 了菱花纹和葵花纹等形式。唐镜的装饰题材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多彩,有海兽葡萄纹、 双鸾衔绶纹、花卉纹、花鸟纹、走兽纹、人物 故事和神话传说纹、表号纹等(159)。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
唐代金银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纹饰极为丰富。

其特点是,初唐时期,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朝风格,纹饰以凸棱、连珠纹及单点动物纹为常见。

另外,以纤细的缠枝忍冬、四瓣或八瓣花及线条简略的折枝花为主,花与人物相衬时结构松散。

如八棱带柄杯、花银高足细柄杯、胡人像银扁壶及凸雕虎纹银壶,即是典型之器。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窑藏歌舞伎八棱金杯,高6.5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4.3厘米。

金杯腹以棱面为单位,各作一高浮雕男子,或歌舞、或捧物,神态自然。

人物四周环以金珠,杯把作联珠圈状,指垫两侧各作高浮雕的老人头像,深鼻高目,长髯下垂,具波斯特色。

还有唐舞伎联珠柄八棱金杯,高6厘米,口径6厘米,金质。

口沿外侈呈八角形,腹内收,为8棱,联珠环把,上有圆蔽遮。

八棱圈足,足沿外撇。

内壁素面,外壁口沿下和底沿上各饰一周联珠纹,杯身每棱饰一条联珠纹,将杯身分成8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中有一舞伎,姿态各异。

唐歌舞狩猎纹八瓣银杯高5.1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3.8厘米,银杯为波斯流行样式。

杯腹部分为8面,每面在鱼子地上分刻仕女游乐和男子狩猎纹,下腹莲瓣内各饰宝相花,圈足外壁刻六般覆莲。

杯内在水波纹地中刻一象头,间以游鱼和莲叶,指垫上刻一大头鹿。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唐代金银器皿集中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地区,绝大部分出于窖藏和居住遗址,出自墓葬者甚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代金银器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唐代金银器的特点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表现出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布局合理、装饰形式多样等特点。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内容广泛,最主要的是写实装饰图案的应用。

写实图案包括动物”和其它三类,纹样优美,形象生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殊含义。

动物图案由幻想的形象、瑞兽、水族、珍禽等构成。

幻想形象有龙”、凤、独角兽等等。

龙、凤的形象多装饰于皇家用品上。

独角兽,俗称辟邪,传说它头生独角,可以分善恶,辨曲直,主正义,见不直者以角抵之。

瑞兽有狮、犀、羊、鹿、狐、兔等。

狮为百兽之王;羊在图案中取其谐音,表示吉祥。

水族有鱼、龟、海兽等图案纹饰。

人们常以龟命名,取其长寿之意。

珍禽有孔雀、鹦鹉、鸳鸯等多种禽类图案。

孔雀属瑞鸟; 鹦鹉能言。

而鸳鸯更为唐代金银器上禽类的主要图案,它包含有百年偕好,永不分离的祝愿。

唐代金银器中植物图案也同样丰富,它包含人们对的美好向往和健康长寿的追求。

牡丹是追求富贵的象征;莲花身处污泥而不染;石榴为多籽植物,有子孙繁衍的意思。

图案装饰形象的其它类主要有山岳、云气、人物等。

云的造型多样,有如意云、和合云等多种形式,充分表现了金银工匠丰富的艺术和创造力。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造型气韵生动,动态优美,装饰感强。

以龙为例,由于龙是皇室的象征,所以工匠们对龙的刻画也更为精心和讲究,特别是盛唐时期龙的形象。

这个时期,龙的形象常常塑造成硕头、长角、虎口、鹰爪、莽身,集各种动物特征与一体。

无论头部、躯干、肢爪均表现出龙腾空遨游、穿云破雾的气势和强大的威慑力。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加工技术亦即复杂精细巧妙。

在当时,就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唐朝-金银器-特点-介绍

唐朝-金银器-特点-介绍

四龙戏珠金手镯(唐) 四龙戏珠金手镯(唐)
纵长6.7cm,横长6.3㎝ 1988年咸阳机场唐墓出 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中国古代把妇女臂腕上 的装饰品叫作"钏",俗 称为"镯"。
鸿雁折枝花纹银盘,唐,高3cm ,直 径24cm,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出土,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侈口, 圆底,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盘内底 中心饰以阔叶折枝花与鸿雁,盘壁散 点装饰阔叶折枝团花六株,口沿为椭 圆形朵云纹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盘 底刻划有"一十一两二分"字样。其纹 饰贴金,在大面积的银色器皿上,发 射着耀眼的金色光芒,显示出唐代文 化艺术所追求的富丽华美的风格。
迎真身素面金钵盂(唐)
银芙渠(唐)
银芙渠 唐 高41㎝,重535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莲花,是我国传统花卉,古名芙蕖 或芙蓉,现称荷花,春秋战国时已 用于饰纹。自佛教传入我国后,莲 花便作为佛教标志。这对银莲花是 唐宫室于咸通十四年(873)赐给法 门寺的供佛具,即十大供奉之一的 华(花)供养。花属纯银打造,层 层堆旋,分外逼真。
鎏金带座大日如来像(唐)
鎏金带座大日如来像 唐 通高15.1cm,座高4.5㎝,重651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像系采用失蜡法(失蜡法,先在模子中用蜡制成所 需器形,然后往模的一孔注入铜水,模子中的蜡遇热 后融化,便会从另一孔流出,即得成型的青铜制品。 )浇铸而成。通体分为三大铸件,即首、身、火焰身 背光。佛像坐于莲台之上,莲座表面经过打磨抛光并 凿出花瓣纹饰。佛像除面、胸、掌、束腰外均采用鎏 金工艺。其神态安祥超然,比例适度,做工精细,是 唐代造像中的上乘作品。
六瓣凸花银盘,唐
六瓣凸花银盘,唐,高1cm ,口径 15.5cm,1972年西安市南郊曲江池村 出土,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宽 沿平底六瓣形,锤击成型,模冲花纹, 盘心为一朵五瓣形团花,外绕一株阔 叶折枝花。纹饰涂金。下有三足,已 失。唐时的花鸟绘画已有相当的发展, 加之花鸟题材在工艺装饰中又占有重 要位置,从而使这一类的工艺制品无 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较 大的发展。

高端收藏推荐——唐代金银器

高端收藏推荐——唐代金银器

高端收藏推荐——唐代金银器唐代金银器种类和造型都十分丰富,而且每种器物又包含有多种造型,大多显得圆浑饱满,给人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在其中。

不仅如此,唐代金银器的设计中通常有着动与静、疏与密的结合,技巧手段十分丰富。

再看看宋代时期的金银器特点,它们虽然同样种类丰富,但是从形体上看大多轻便小巧,用诗情画意的方法来进行装饰,追求的是一种典雅文静的风格,并且大多的宋代时期的金银制品都是用来做陪葬物品。

遍览大唐金银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大唐金银器的功能,除了满足着人们的口体之需、视觉享受,还承载着特有的社会属性,而也正是金银器的这些社会属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喧嚣、浮华而又多元的大唐生活图景。

作为唐代金银器发展的开端,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开放政策起到了很大的功劳。

在出土的唐初将军墓中发现了十一件金器和十九件银器。

虽然很多水平不高,但是在其中却发现了西域产的高足杯。

这表明了虽然此时已与西域产生密切关系,但是只有其成品却未掌握其锻造技术。

不难发现,此时的中西交流还是停留在基本的以物易物阶段。

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有了明显提高。

盆、碗、杯、盒等器型都规整稳定,体态和谐,从修整痕迹上来看,加工刀具多种多样,而且精密度很高,无论圆形器抑或方形器,都能扣合非常紧密。

如三足束腰形小银罐,以子母口相扣合,盖上后极紧,空气无以进人,以致时过千余年,银白色的内壁依然锃亮如新。

焊接技术高超,所有金银器的焊接处均未开裂,如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腹部焊接的由宽0.1厘米、厚0.05厘米的金条掐制的团花及外侧直径0.1厘米的小金珠和金栉背上焊接的以直径0.08厘米金丝盘编的花纹、直径0.05厘米的小金珠,至今牢固如初,毫无裂缝和脱落现象,真令人难以置信。

不论是审美与实用兼具,还是在纹理图案上的世俗与神秘,粟特文化无疑是对唐代的金银器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在唐代以后金银器在其发展到鼎盛之后,之后其艺术价值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金银器以其浓厚的异域风情和繁复奢华、雍容华贵的审美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相融合,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重构,并一直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名贵的唐代金银器,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吗?看完就能鉴别真伪

名贵的唐代金银器,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吗?看完就能鉴别真伪

名贵的唐代金银器,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吗?看完就能鉴别真伪唐代金银器中的装饰表现形式,是通过精雕细琢的工艺来体现的,工艺也是香炉装饰的重要一部分。

由于金银材料贵重,且多用于宫廷,因此唐代对金银器制作从业要求颇高。

在唐代,教授金银器加工工艺时,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金银器加工工艺在唐代所有加工工艺中要求最高。

而唐代金银器盛行,光是金银器制作的工艺就多达十几种,如范铸、鎏金、铆接等。

大唐帝国,国泰民安,上层统治阶级追求奢侈享受之风盛行,金银器的制作也达到了古代社会的巅峰。

造型别致、纹样丰富、工艺精巧的金银器,在宫廷广泛作用,并且用于宫廷斗争、外交活动、军事战争等活动中,这些都为唐代金银器物的制造发展提供了契机,促使金银器向精美奢华的方向发展。

法门寺出土迎真身纯金钵盂的口沿刻铭记载了唐代金银器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工匠、与逐层监工者的身份均可见于此铭。

这与汉代的“物勒工名”相比,更进一步,说明唐代官府作坊中存在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若收集其他类似的刻铭,还可重建一些工匠的升迁史,可见工匠具有不同等级的“职称”。

唐代金银器的装饰图案特点是正确运用了图案设计的法则;装饰题材多表现贵族、宫廷生活内容;吸收、融合改造外来纹样而创造了图案装饰新工艺。

唐代金银器装饰花纹在武则天前后,主要为忍冬纹、四瓣或八瓣花纹折枝花,但后来逐渐演变,至德宗以后,多用团花(主体是牡丹花)和花鸟图案为装饰,出现了花团锦簇、花繁叶茂之貌。

艺术品的产生离不开量的累积。

在“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世风之下,上层贵族对于金银器皿的需求量极大,宫廷中有“金银作坊院”,民间又有私人金银作坊,宫廷与民间的能工巧匠合力将金银的艺术推向了巅峰。

在器形方面,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影响也相当明显。

主要是受波斯萨珊、中亚粟特及罗马拜占庭等地文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雁折枝花纹银盘,唐
鸿雁折枝花纹银盘,唐,高3cm , 直 径 2 4 cm, 西 安 市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出土,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
侈口,圆底,锤击成型,花纹平錾, 盘内底中心饰以阔叶折枝花与鸿雁, 盘壁散点装饰阔叶折枝团花六株,口 沿为椭圆形朵云纹组成的二方连续图 案,盘底刻划有"一十一两二分"字样。 其纹饰贴金,在大面积的银色器皿上, 发射着耀眼的金色光芒,显示出唐代 文化艺术所追求的富丽华美的风格。
唐朝金银器特点及介绍
二、唐代金银器特点及介绍
金银丝结条银笼子(唐)
金银丝结条银笼子(唐)通高15㎝,厚0.2㎝,长 20㎝,重355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笼是盛装茶叶的器皿。笼子由上盖、提梁、 笼体和足四部分组成,皆用金银丝编织而成。丝 径极细,纹样呈长六角形透空,孔眼如蜂房状。 提梁是用素银丝结为复层,系结于器身两端。盖 体稍隆,盖与盖沿的交棱线为金丝盘旋成的连珠 。盖中心为金银丝编成的浮屠状装饰物。器足由 鎏金银丝盘旋成三个旋圈套,似爪形笼脚,足上 部为兽面装饰。该笼出土于地宫后室,是懿宗所 赐整套茶具中的一件,这套晚唐宫廷茶具为我国 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孔雀纹盝顶宝函(唐) 孔雀纹盝顶宝函(唐) 高10cm,宽均为12㎝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陕西 历史博物馆藏 器身方正,盝顶。盒身正面
为一对振翅扬尾的孔雀,立于莲 座之上,口衔下垂莲蓬状物,余 白则衬以山峰、花鸟、流云、萱 草。右侧刻双童戏犬,亦以花鸟 流云填充余白。后面正中为对称 的一株莲蓬折枝,鸿雁站立于蓬 头或根部两侧。盖顶中心为忍冬 四出花,外绕忍冬八出花结,四 角有三山花角隅纹样。把人物、 风景、花鸟自然地布置于宝函各 立面上,突显自然气息,这种装 饰手法在唐代金银器图案中可谓 别具一格。
金树两株,造型略有不同。金树 是以树干、树枝、小枝组成。在枝上 长满花朵,树干上还长有树节,根部 有藤向上盘绕,树上有花与叶,劲枝 柔藤分外富丽。
盒为鎏金银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 盖顶部略呈弧形,上錾有花草、鹊鸟、 卧鹿等图案。两只梅花鹿錾于中心偏下 作卧伏状,其上有飞鸿、折枝花等,下 有树木。其中僧人牵象图位于中心偏下 ,上有一对鸾鸟,一只站立前视,一只 回首观望,振翅欲飞。
鸳鸯蔓草纹金壶
鸳鸯蔓草纹金壶(唐) 唐 通高21.3㎝,口径6.6㎝ 1969年咸阳市西北医疗器械厂出 土 咸阳市博物馆藏 金壶在唐代极为罕见,这种
四龙戏珠金手镯(唐四)龙戏珠金手镯(唐)
纵长6.7cm,横长6.3㎝ 1988年咸阳机场唐墓出 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中国古代把妇女臂
腕上的装饰品叫作"钏", 俗称为"镯"。
鎏金飞鸿折枝花银盒(唐)
鎏金飞鸿折枝花银盒(唐) 高1.2㎝,直径2.8㎝,1989年西安市
国棉五厂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造型的金壶目前仅见此一件,是 十分珍贵而难得的孤品。壶体曲 线较柔和,给人一种严谨、稳重 的感觉。但反转弯曲的柄,精巧 灵活的链,又使壶型富有变化, 看上去显得纤巧秀丽。
金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唐)
金树(唐) 高13.5㎝,上部宽7cm,下部宽0.5cm ,根部宽0.9cm 1971年西安市郭家滩唐墓出土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