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中医内科教学大纲供中医针推专业大中专用精
90
2
V
V
V
V
各
论
眩 晕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V
V
V
V
各
论
中 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2
V
V
V
V
各
论
郁
病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V
V
V
V
各
论
水 肿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2
V
V
V
V
各
论
淋 证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2
V
V
V
V
各
消
病因病机
2
2
V
论
渴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V
V
V
各
论
内 伤 发 执
八、、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V
V
V
V
各
论
腰
痛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2
V
V
V
V
各
论
痹
证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2
V
V
V
V
各
论
痿
证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
2
V
V
V
V
各
论
癌
证
病因病机 诊断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2、 讲解心系病证的病因,多由体虚、情志、外邪所致。病位在心,与脾、肾、肺互相联系。病理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心不藏神,以精神、神志变化为主;一是不能主血脉,而致气血循行障碍。
3、 强调说明心系病证的辨证,首辨虚实,次辨主症。虚证为气血阴阳亏虚,实证痰(饮)、火(热)、瘀的不同。主症应辨心悸、真心痛、昏迷、虚脱、气喘、水肿、失眠等。列举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心火上炎、痰蒙心窍、痰瘀痹阻、水饮凌心、热入心包等证型的特点,提示虚实各证之间的转化与兼夹。
第七节 厥 证1学时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17学时
第一节 胃 痛(附:吐酸、嘈杂)3学时
第二节 痞 满2学时
第三节 呕 吐2学时
第四节 噎 膈(附:反胃) 以自学为主
第五节 呃 逆以自学为主
第六节 腹 痛2学时
第七节 泄 泻3学时
第八节 痢 疾3学时
第六节 肺 痨2学时
第七节 肺 胀2学时
第八节 肺 痿以自学为主
第二章 心系疾病15学时
第一节 心 悸3学时
第二节 胸 痹(附:真心痛) 3学时
第三节 不 寐(附:健忘、多寐) 2学时
第四节 癫 狂2学时
第五节 痫 病2学时
第六节 痴 呆2学时
第五章肾系病证7学时
第一节 水 肿3学时
第二节 淋 证(附:尿浊)2学时
第三节 癃 闭精(附:早泄)以自学为主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15学时
第一节 郁 证2学时
第二节 血 证3学时
第三节 痰 饮2学时
第九节 便 秘2学时
第四章 肝胆病症18学时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内科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等。
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用先进的医学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成就,系统地传授内科学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注重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内容1、内科学的学习方法2、内科疾病的诊断3、内科学的进展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医疗、防治和科研的展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4、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5、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肺炎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炎的分类(包括解剖分类、病因分类和患病环境分类)。
2、熟悉病原体引起肺炎的途径。
3、掌握肺炎的诊断程序(确定肺炎,评估严重程度和确定病原体)4、掌握肺炎的治疗原则5、了解肺炎的预防6、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7、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8、了解军团菌肺炎、肺部真菌感染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肺炎的定义、流行病学概况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3、肺炎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4、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如何确定病原体5、肺炎的治疗6、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X 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7、感染性休克的治疗8、自学其他病原体肺炎肺脓肿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脓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要点。
中医内科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目的:通过中医内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要求住院医师掌握中医内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病证、病种的中医诊断、治疗,成为一名能独立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的中医医师。
意义: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医内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突出中医特色。
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技能以及内科危急重症的中西医处理技术,达到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水平。
第一单元外感病症(一)感冒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病因病机:1)感冒的常见病因;2)感冒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1)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2)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3)风寒感冒治疗加减变化;4)寒包火感冒治疗原则。
(二)外感发热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基本特点、兼夹证、变证病因病机: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外感发热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三)湿阻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病因病机: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湿阻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四)痢疾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基本特点、常见主要症状、变证病因病机:1)痢疾的常见病因;2)痢疾发生主要病机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五)疟疾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临床特征、典型表现、分类病因病机: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疟疾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第二单元肺系病症(一)咳嗽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二)哮病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病因病机:1)哮病的常见病因;2)哮病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张仲景国医学院临床教研室上篇总论共2学时第一章导言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第三节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第四节脏腑病证辨治概要共计第五节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以上内容共用2学时。
各论96学时第一章肺系病证16学时第一节感冒2学时第二节咳嗽3学时第三节哮病2学时第四节喘证3学时第五节肺痈2学时第六节肺痨2学时第七节肺胀2学时第八节肺痿以自学为主第二章心系疾病15学时第一节心悸3学时第二节胸痹(附:真心痛) 3学时第三节不寐(附:健忘、多寐) 2学时第四节癫狂2学时第五节痫病2学时第六节痴呆2学时第七节厥证1学时第三章脾胃系病证17学时第一节胃痛(附:吐酸、嘈杂)3学时第二节痞满2学时第三节呕吐2学时第四节噎膈(附:反胃) 以自学为主第五节呃逆以自学为主第六节腹痛2学时第七节泄泻3学时第八节痢疾3学时第九节便秘2学时第四章肝胆病症18学时第一节胁痛2学时第二节黄疸(附:萎黄)2学时第三节积聚3学时第四节鼓胀3学时第五节头痛3学时第六节眩晕2学时第七节中风3学时第八节瘿病以自学为主第九节疟疾以自学为主第五章肾系病证7学时第一节水肿3学时第二节淋证(附:尿浊)2学时第三节癃闭(附:关格)2学时第四节阳痿以自学为主第五节遗精(附:早泄)以自学为主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5学时第一节郁证2学时第二节血证3学时第三节痰饮2学时第四节消渴2学时第五节自汗、盗汗2学时第六节内伤发热2学时第七节:虚劳2学时第八节:肥胖以自学为主第九节:癌病以自学为主第七章肢体经络病8学时第一节痹证2学时第二节痉证2学时第三节痿证2学时第四节颤证以自学为主第五节腰痛2学时教学大纲教材名称:中医内科学编者及版本: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专业:中医本科上篇总论第一章导言【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
中医内科学1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以中医学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以及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法则。
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分别介绍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生五气(风、寒、湿、燥、火)、脏腑、气血津液等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总论教学时数为15学时。
各论介绍51个常见病证及其所属附篇,各论教学时数为160学时,其中包括病案讨论14学时。
总论、各论教学时数共计175学时。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课外辅导、集中答疑、电化教学、课间见习等多种方法。
此外,亦可根据各个病证的需要适当利用图表示意、补充讲义、病历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供中医专业五年制教学使用。
教师授课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目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要领的同时,应将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各院校可按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病证授课时数,或增加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种的讲授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导言【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
2.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发病学特点。
3.了解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1.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2.讲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及其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3.讲解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及命名特点。
4.强调说明中医内科疾病的发病学特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大纲第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感冒的概念.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感冒的辨证论治.感冒的转归预后.感冒的预防调护细目二:咳嗽要点:.咳嗽的概念.咳嗽的病因病机.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咳嗽的辨证论治.咳嗽的转归预后.咳嗽的预防调护细目三:哮病要点:.哮病的概念.哮病的病因病机.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哮病的辨证论治.哮病的转归预后.哮病的预防调护细目四:喘证要点:.喘证的概念.喘证的病因病机.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喘证的辨证论治.喘证的转归预后.喘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五:肺痈要点:.肺痈的概念.肺痈的病因病机.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痈的辨证论治.肺痈的转归预后细目六:肺痨要点:.肺痨的概念.肺痨的病因病机.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痨的辨证论治.肺痨的转归预后.肺痨的预防调护细目七:肺胀要点:.肺胀的概念.肺胀的病因病机.肺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胀的辨证论治.肺胀的转归预后细目八:肺痿要点:.肺痿的概念.肺痿的病因病机.肺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痿的辨证论治.肺痿的转归预后第二单元心系病证细目一:心悸要点:.心悸的概念.心悸的病因病机.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心悸的辨证论治.心悸的转归预后细目二:胸痹要点:.胸痹的概念.胸痹的病因病机.胸痹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胸痹的辨证论治.胸痹的转归预后.胸痹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真心痛要点:.真心痛的概念.真心痛的辨证论治细目四:不寐要点:.不寐的概念.不寐的病因病机.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不寐的辨证论治.不寐的转归预后.不寐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眩晕要点:.眩晕的概念.眩晕的病因病机.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眩晕的辨证论治.眩晕的转归预后.眩晕的预防调护细目三:中风要点:.中风的概念.中风的病因病机.中风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中风的辨证论治.巾风的转归预后.中风的预防调护细目四:癫狂要点:.癫狂的概念.癫狂的病因病机.癫狂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癫狂的辨证论治.癫狂的转归.癫狂的调护细目五:痫病要点:.痫病的概念.痫病的病因病机.痫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痫病的辨证论治.痫病的预防调护细目六:痴呆要点:.痴呆的概念.痴呆的病因病机.痴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痴呆的辨证论治.痴呆的预防调护第四单元脾胃病证细目一:胃痛要点:.胃痛的概念.胃痛的病因病机.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胃痛的辨证论治.胃痛的转归预后.胃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痞满要点:.痞满的概念.痞满的病因病机.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痞满的辨证论治.痞满的转归预后.痞满的预防调护细目三:呕吐要点:.呕吐的概念.呕吐的病因病机.呕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呕吐的辨证论治.呕吐的预防调护细目四:噎膈.噎嗝的概念.噎嗝的病因病机.噎嗝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噎嗝的辨证论治.噎嗝的转归预后.噎嗝的预防调护细目五:呃逆要点:.呃逆的概念.呃逆的病因病机.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呃逆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腹痛要点:.腹痛的概念.腹痛的病因病机.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腹痛的辨证论治.腹痛的转归预后.腹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七:泄泻.泄泻的概念.泄泻的病因病机.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泄泻的辨证论治.泄泻的转归预后.泄泻的预防调护细目八:痢疾要点:.痢疾的概念.痢疾的病因病机.痢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痢疾的辨证论治.痢疾的转归预后.痢疾的预防调护细目九:便秘要点:.便秘的概念.便秘的病因病机.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便秘的辨证论治.便秘的转归预后.便秘的预防凋护细目二:黄疸要点:.黄疸的概念.黄疸的病因病机.黄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黄疸的辨证论治.黄疸的转归预后.黄疸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积聚要点:.积聚的概念.积聚的病因病机.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积聚的辨证论治.积聚的转归预后细目四:鼓胀要点:.鼓胀的概念.鼓胀的病因病机.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鼓胀的辨证论治.鼓胀的转归预后.鼓胀的预防调护细目五:疟疾要点:.疟疾的概念.疟疾的病因病机.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疟疾的辨证论治.疟疾的转归预后.疟疾的预防调护第六单元肾系病证细目一:水肿要点:.水肿的概念.水肿的病因病机.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水肿的辨证论治.水肿的转归预后.水肿的预防调护细目二:淋证要点:.淋证的概念.淋证的病因病机.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淋证的辨证论治.淋证的转归预后.淋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癃闭要点:.癃闭的概念.癃闭的病因病机.癃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癃闭的辨证论治.癃闭的常用外治法.癃闭的转归预后细目四:关格要点:.关格的概念.关格的病因病机.关格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关格的辨证论治.关格的转归预后.关格的预防调护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细目一:郁证要点:.郁证的概念.郁证的病因病机.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郁证的辨证论治.郁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二:血证要点:.血证的概念.血证的病因病机.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血证的辨证论治.血证的转归预后.血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痰饮要点:.痰饮的概念.痰饮的分类.痰饮的病因病机.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痰饮的辨证论治.痰饮的转归预后细目四:消渴要点:.消渴的概念.消渴的病因病机.消渴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消渴的辨证论治.消渴的转归预后.消渴的预防调护细目五:自汗、盗汗要点:.自汗、盗汗的概念.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细目六:内伤发热要点:.内伤发热的概念.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内伤发热的转归预后细目七:虚劳要点:.虚劳的概念.虚劳的病因病机.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虚劳的辨证论治.虚劳的转归预后细目八:癌病要点:.癌病的概念.癌病的病因病机.癌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癌病的辨证论治.癌病的转归预后.癌病的调护细目九:厥证要点:.厥证的概念.厥证的病因病机.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厥证的辨证论治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细目一:痹证要点:.痹证的概念.痹证的病因病机.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痹证的辨证论治.痹证的转归预后.痹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痿证要点:.痿证的概念.痿证的病因病机.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痿证的辨证论治.痿证的转归预后.痿证的调护细目三:颤证要点:.颤证的概念.颤证的病因病机.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颤证的辨证论治细目四:腰痛要点:.腰痛的概念.腰痛的病因病机.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腰痛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txt我都舍不得欺负的人,哪能让别人欺负?一辈子那么长,等你几年算什么我爱的人我要亲手给她幸福别人我不放心我想你的时候我一定要找得到你不许你们欺负他!全世界只有我才可以!放弃你,下辈子吧!!《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张仲景国医学院临床教研室上篇总论共2学时第一章导言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第三节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第四节脏腑病证辨治概要共计第五节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以上内容共用2学时。
各论96学时第一章肺系病证16学时第一节感冒2学时第二节咳嗽3学时第三节哮病2学时第四节喘证3学时第五节肺痈2学时第六节肺痨2学时第七节肺胀2学时第八节肺痿以自学为主第二章心系疾病15学时第一节心悸3学时第二节胸痹(附:真心痛) 3学时第三节不寐(附:健忘、多寐) 2学时第四节癫狂2学时第五节痫病2学时第六节痴呆2学时第七节厥证1学时第三章脾胃系病证17学时第一节胃痛(附:吐酸、嘈杂)3学时第二节痞满2学时第三节呕吐2学时第四节噎膈(附:反胃) 以自学为主第五节呃逆以自学为主第六节腹痛2学时第七节泄泻3学时第八节痢疾3学时第九节便秘2学时第四章肝胆病症18学时第一节胁痛2学时第二节黄疸(附:萎黄)2学时第三节积聚3学时第四节鼓胀3学时第五节头痛3学时第六节眩晕2学时第七节中风3学时第八节瘿病以自学为主第九节疟疾以自学为主第五章肾系病证7学时第一节水肿3学时第二节淋证(附:尿浊)2学时第三节癃闭(附:关格)2学时第四节阳痿以自学为主第五节遗精(附:早泄)以自学为主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5学时第一节郁证2学时第二节血证3学时第三节痰饮2学时第四节消渴2学时第五节自汗、盗汗2学时第六节内伤发热2学时第七节:虚劳2学时第八节:肥胖以自学为主第九节:癌病以自学为主第七章肢体经络病8学时第一节痹证2学时第二节痉证2学时第三节痿证2学时第四节颤证以自学为主第五节腰痛2学时教学大纲教材名称:中医内科学编者及版本: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专业:中医本科上篇总论第一章导言【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高职高专用,32学时)»i—1—刖百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急危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辨证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了解内科病证中、西医研究进展,为培养现代实用型中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的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分绪论和各论两部分。
各论介绍44个常见病证,教学时数共为32 学时,我们选择其中33个病种教学,其他部分由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亦难解答为辅。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课外辅导、集中答疑、课间见习、病例讨论等多种方法。
教师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目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要领的同时,应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的性质及中医内科学的范围。
2.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3.对学好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知识要求。
【教学内容】1.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2.简介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3.学习中内的要求。
第1章感冒【目的要求】1,了解感冒属外感疾病,明确临床主要特征。
2,掌握感冒的病因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
3,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
4,熟悉治疗虚体感冒的变法。
【教学内容】1.讲解感冒的概念,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并明确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2.讲解感冒病因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学时:162(122/40)学分:9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中医内科学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
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症候、证治规律及其理论的学术源流,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应中医临床思维和辨证论治的规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症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症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以及部分难治疾病、危急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程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自学)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学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了解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治疗学的特点以及中医内科的临证方法;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感冒(2学时)重点掌握感冒的病机及转化,诊断要点;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熟悉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方药;了解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难点:兼挟证的症状特点和用药加减治疗。
第三章咳嗽(3学时)重点掌握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的鉴别诊断;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整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掌握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难点:咳嗽在肺、脾、肝、肾的症状特点和治疗用药。
第四章哮病(3学时)重点掌握哮病的定义,明确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道,及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熟悉哮病发作时当区别寒痰、热痰,重点着眼于肺、脾、肾的具体辨证治疗;了解哮病的历史沿革。
中医内科教学大纲(中专)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任务《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的专业临床科。
本课程作为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侯、诊断、辩证论治规律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医学课程,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和临床各科的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运用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辩证施治的能力,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内科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总论目的要求1. 掌握1.1中医内科学的的定义、性质、范围;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证名涵义及临床特征;各证证型的具体证侯、治法和代表方剂。
1.2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学的要点。
2.熟悉2.1 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
2.2内科疾病中病、证、症的范围及其意义上的区别。
2.3中医内科临床辩病与辩证特有思路的基本原则及其步骤与方法。
2.4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各类证侯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辩证要点、治疗原则,类似病证的鉴别诊断。
3.了解3.1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与方法。
3.2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辩证护理。
教学内容重点: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难点:内科疾病中病、症、证的涵义;内科临床辩病与辩证特有思路的基本原则及其步骤与方法。
教学时数:1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及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一章肺病证目的要求1.掌握1.1感冒、咳嗽、肺痈、哮病、喘证、肺胀、肺痨、失音各病证的涵义及临床特征。
1.2临床常见证型的证侯特征、治法和方药。
2.理解2.1肺病证各病证病因病机、病位、病性。
2.2肺病证各病证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辩证要点和治疗要点。
3.了解肺病证各病证的预防、调摄和护理教学内容1.概述:肺病证的概念及病名范围;肺病证主要证侯及类同证侯鉴别要点;治疗要点。
.2.感冒、咳嗽、肺痈、哮病、喘证、肺胀、肺痨、失音等八种肺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证侯的脉、因、证、治,理、法、方、药;肺病证的预防和调摄。
五年一贯制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一贯制大专中医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医内科学》是五年一贯制大专中医专业的一门核临床心专业课程。
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各学科课程的桥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介绍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况、中医内科学基础(包括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治疗学的知识)及中医内科临证方法和病历书写。
各论部分列有50个病证,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中医防病治病理念,掌握中医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二、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及思维特点。
明确中医内科学的的任务及特点。
3、熟悉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及治疗学的特点。
3.掌握中医内科病历书写的格式及内容。
4.掌握常见病与多发病定义、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5.熟悉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病机。
6、了解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预防调护。
7、掌握中医内科的病案书写内容及格式,学会书写门诊病历及住院病历。
8.具有规范、熟练的中医内科操作技能9.具有准确辨证施治、分析和解决中医临床内科常见问题的专业能力。
10.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行为习惯、职业道德修养。
11.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小计一、总论8 0 8二、肺系疾病12 8 20三、心脑系病症15 8 23四、脾胃病症15 8 23五、肝胆疾病11 8 19六、肾系病8 5 13七、气血精液疾病13 7 19八、经络肢体病9 4 13 复习考试 5 0 5 合计96 48 144四、教学内容和要求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实践一、绪论总论第一章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二、中医内科疾病的范围及分类三、中医内科学疾病的命名及特点第二章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内科学的起源二、中医内科学的基础、充实及创新第三章中医内科学临证基本程序第四章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了解了解熟悉熟悉掌握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8 0二、各论各论第五章肺病证第一节感冒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2 0第二节咳嗽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三节肺痈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 第四节肺胀了解自学参考理论实践二、各论第五节哮病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六节喘证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七节肺痨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自学讨论示教2 0实践1:肺系病的病例讨论熟练掌握案例分析见习0 8 第六章心脑系病证第一节心悸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二节胸痹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痴呆了解自学0 0 第三节眩晕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四节中风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辨证论治三、预防与护理熟悉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5 0参考理论实践二、各论第五节不寐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六节癫痫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实践2、心脑疾病案例分析熟练掌握案例分析见习0 8第七章脾胃肠病证第一节胃痛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二节噎膈了解自学0 0 第三节痞满了解自学0 0 第四节呃逆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1 0第三节腹痛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四节呕吐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参考理论实践二、各论第五节泄泻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自学讨论3 0第六节便秘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自学讨论2 0第七节痢疾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自学讨论3 0实践3:脾胃疾病病例分析学会熟练掌握案例分析见习0 9 第八章肝胆病证第一节黄疸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病例分析自学讨论3 0第二节胁痛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自学讨论2 0第三节头痛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导入自学讨论2 0第四节积聚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导入自学讨论2 0第五节鼓胀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熟悉掌握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2 0参考理论实践二、各论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节掌握了解实践4:肝胆系病例讨论学会熟练掌握案例分析见习0 8 第九章肾膀胱病证第一节水肿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自学讨论3 0第二节淋证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3 0第三节癃闭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实践5、肾膀胱系病例讨论学会熟练掌握案例分析见习0 5 第十章气血精液病证第一节郁证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熟悉掌握掌握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二节血证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导入自学讨论5 0第三节消渴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导入自学讨论3 0第四节内伤发热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导入自学讨论2 0参考理论实践二、各论第五节虚劳自学0 0 第五节癌症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熟悉了解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自学讨论1 0实践6、气血津液系病例讨论学会熟练掌握案例分析见习0 7 第十一章经络肢体病证第一节痹症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自学讨论3 0第二节痿证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2 0第三节腰痛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掌握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3 0第四节痉证一、概述及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三、辨证论治四、预防与调护熟悉掌握熟悉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自学讨论1 0实践7、经络肢体病例讨论学会熟练掌握案例分析见习0 4五、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教学大纲主要供五年一贯制中医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使用,总学时为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6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临床专业使用)前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病证的证候、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中医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的规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及部分难治病、急危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
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部论概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地位、任务,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及其依据,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特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各论分八章,分别介绍56个病证以及各章所属病证共同的主要证候及特征,病机述要、治疗要点等基本知识,教学时数为162学时,总论目的: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学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熟悉中医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的特点。
3.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病证分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了解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学时:4教学内容:1.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地位。
2..简介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地位、3.简介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4.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发病学特点。
5.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证候学特点。
6.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的特点。
7.介绍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说明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指出注意与前期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的衔接,和与其后期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关系。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概述目的:1.了解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特点。
2.掌握外感病证的证候学特征。
3.进一步了解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转化与兼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公共人文管理专业医学法学方向使用)1前言【课程目的】屮医内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系统地阐述和处理内科病证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Z—。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课之首,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各学科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内科学的进一步讲授和临床实习,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各学科则必须以内科学作基础,才能更好地熟悉本学科的特点和技能。
【课程内容简介】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列有39个病证,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等内容。
【教学要求】学时分配:课堂讲授72学时,无课堂见习,有课间见习。
本大纲的实施以讲授为主,按大纲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学时,配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2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目的要求】1.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耍点、以及风寒、风热、醫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2.熟悉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3.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及其病因及预后.教学内容】1.介绍四吋感冒的临床证候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楚、脉浮为主症,并说明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2.叙述感冒的病机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
3.明确感冒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透邪。
4.分别讲解三证感冒的症状特点,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用银翘散加减;暑热感冒用消热祛湿解农法,新加香需饮加减。
并说明虚人感冒当扶正祛邪。
5.简要介绍感冒的调护及进展。
【授课方法与学时】1.以课堂讲授为主。
2.1课时。
第二节咳嗽【日的要求】1.掌握名类咳嗽的辨证施治.2.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肺通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止。
3.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教学内容】1介绍咳嗽的概念,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Z-O2.分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内伤多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
病位在帥,但与肝、脾等英他脏器有关。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
3.讲诉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屈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屈邪实止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止。
4.重点讲解咳嗽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用疏风散寒宣肺法,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伤肺证,用疏风淸热,宣肺止咳法,方用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证,用疏风清肺润燥法,桑杏汤加减;若属凉燥证,用温润法,杏苏散加减。
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用平肝淸肺降火法,方用泻白散、黛蛤散加减;痰湿蕴肺证,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清热化痰肃肺法,清金化痰汤加减;肺阴亏耗证,用滋阴润肺法,沙参麦冬汤加减。
5.简介咳嗽的调摄护理。
6.综述咳嗽的研究进展。
【授课方法和学时】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课间临床见习。
3.典型病丿力开展课堂讨论。
4.1课吋n第三节哮病【目的要求】1.掌握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哮病发作时区别寒痰、热痰;平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
2.熟悉哮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Z分,而实多虚少,标实本虚。
3.了解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索,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逆。
【教学内容】1•介绍哮病的概念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并得耍交待哮与喘的区别与联系。
2指出哮病发病的内因一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血诱发。
3.说明哮病病因主要在肺|何关系至脾肾;病理变化是内伏之痰为诱因所他发,以致气因痰阻, 痰随气升,气道狭窄而致喘息哮鸣有声。
4.讲诉咏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吋邪实,平时正虚。
发作吋辨别寒证、热证及寒包火证;平时辨别肺、脾、肾三脏的亏虚。
5.指出哮病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说明发作时应祛邪利气。
寒证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法,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热证用清肺泄热,化痰平喘法,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平吋宜分别调补阴阳,肺虚用玉屏风散、桂枝加黄英汤;脾虚用六君子汤;肾虚用金匮肾气丸等。
久病大发作时,上盛下虚者,可参阅"喘证”篇。
6.简介哮病的调摄护理。
7.综述喙病的研究进展。
【授课方法和学吋】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及CAI课件。
3.典型病例开展课堂讨论。
4.2课时。
第四节喘证【目的要求】1.掌握各类喘证的辨证施治。
2.熟悉实喘治疗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治疗以培补摄纳为主,虚实夹杂者应祛邪扶止并举。
3.了解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关系肾脏。
【教学内容】1.介绍喘证的概念,是指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其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疾患。
2.分析喘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外感山六淫引起,内伤山饮食、情志、劳欲、久病引起。
有邪者为实;尢邪者属虚。
实者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病位在肺肾,与肝、脾、心关系密切。
3.讲述喘证的辨治原则,实喘其治在肺,法以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法以培补摄纳。
虚实夹杂者,祛邪与扶止并举。
4.重点讲解喘证各临床分熨的证治方药,实喘:风寒闭肺证,用宣肺散寒法,麻黄汤加减;表寒里热证,用宣肺泄热法,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遏肺证,用清泄痰热法,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用化痰降逆法,二陈汤合三子养亲加减。
肝气乘肺证,用开郁降气平喘法,五磨饮子加减。
水凌心肺证,用温阳利水,泻壅平喘法,真武汤合尊苗大枣泻肺汤加减。
虚喘: 肺气虚证,用补肺益气法,补帥汤合玉屏风散。
肾气虚证,用补肾纳气法,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喘脱证,用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法,参附汤加减。
5.简介喘证的调摄护理。
6.综述喘证的研究进展。
【授课方法和学时】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课间临床见习□3.典型病例开展课堂讨论。
4.2课吋n第五节肺痈【目的要求】1.掌握肺痈的治疗大法及齐个阶段的具体治法。
2.熟悉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3.了解肺痈的分期及临床特征。
4.了解溃脓期是病情的顺逆的转折点。
【教学内容】1•指出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疮的一种病证、屈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和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2.介绍肺痈的病因及病机。
3.讲述肺痈属邪盛正实的一种病证、病程一般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治疗大法始终贯穿一个“清”字,初期,用疏散风热、清肺散邪、方用银翘散加减;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方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用排脓解毒,方用加味桔梗汤加减;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方用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4.简介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克留邪。
5.简介肺痈转归预后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授课方法和学时】1.以课堂教学为主。
2.开展课堂讨论。
3.结合课间临床见习□4.1课时。
第六节肺胀【目的要求】1.掌握肺胀的辨证治疗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证治。
2.熟悉肺胀的临床表现病位主要在帥、涉及肾心等脏。
3.熟悉肺胀危重证候的处理。
4.了解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形成的病因一是久病肺虚,二是感受外邪° 【教学内容】1.介绍肺胀的临床衣现,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面色紫暗,唇甲紫绡,胶腹胀满,肢体浮肿,其则喘脱等危重证候。
2.阐明本病辨证属标实本虚之证,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外寒里饮者:温肺散寒, 涤痰降逆,方用小青龙汤加减;痰浊阻肺者,化痰降逆,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者:淸肺化痰,降逆平喘,方用越婢加半夏汤;痰蒙神窍者:涤痰开窍,熄风,方用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肺肾气虚者:补帥纳肾,降气平喘,方用补虚汤合参蛤散, 阳虚水泛者:温阳健脾,化饮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
3.简介肺胀的转归预后及预防、护理措施。
4.综述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授课方法和学时】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课间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讨论。
4.2课吋n第二章心系病证第一节心悸【目的要求】1.掌握心悸的概念、诊断、辨证及治疗要点、齐证候类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及常用方药加减。
2.熟悉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及其主耍病机类型。
3.了解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1.介绍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
2.讲述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
3.说明心悸的诊断,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讲述心虚胆怯者,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心脾两虚者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肝肾阴亏者滋阴补肾, 养心安神,方用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心阴不振者,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水饮凌心者,振奋心阳,化气利水理气,方用苓桂术H•汤;血瘀气滞者,活血化瘀, 理气通络,方用桃仁红花煎;痰浊阻滞者,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方用导痰汤加减;邪毒犯心者,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方用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
4.介绍心悸的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摄护理。
【授课方法与学时】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2.结合课间临床见习,准确熟悉脉象,辅以声象资料。
3.典型病例的讨论。
4.2课时。
第二节胸痹【目的要求】1.掌握胸痹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及各证候类型的辨证施治2.熟悉胸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胸痹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
4.了解胸痹的转归、预后及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 .介绍胸痹的基本概念及历史沿革。
2.讲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明确本病本虚标实的辨证关系,了解虚、瘀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胸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3.详细讲解胸痹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重点讲解心血瘀阻、痰浊内停、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病证类型诊断特点、辨证施治,明确治疗时的标本缓急。
4.介绍胸痹的调摄护理及临床急危重证的救治措施。
【授课方法与学时】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结合课间临床见习,围绕典型病例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3.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4.2课吋。
第三节不寐(附:健忘)【目的要求】1.掌握不寐各型的辨证特点,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不寐调摄护理及健忘的证候与治法。
3.了解不寐的临床表现形式,了解不寐的病因病机特点,明确本病是因为阳不入阴所致。
【教学内容】1•介绍不寐的基本概念、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了解不寐与脏腑关系、病性及布见类型。
2.讲述各型不寐的证候特点、辨证施治及安神药在不寐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3.了解不寐的调摄护理的意义。
4 .介绍健忘的辨证施治。
【授课方法与学吋】I.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采用多媒体教学于•段。
4.2课吋n第四节痴呆【目的要求】1.掌握痴呆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