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内部控制问题

合集下载

COSO视角下对海尔集团内部控制的分析

COSO视角下对海尔集团内部控制的分析

COSO视角下对海尔集团内部控制的分析作者:何杰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家电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家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兴企业不断取代“僵尸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在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有效是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优良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防范能力。

海尔集团成立于84年,在短短数年中发展迅速并名列中国家电企业前茅。

分析海尔如何合理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其它家电企业参考与借鉴,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海尔集团家电行业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深入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已走向全球化。

恰是因为中国的公司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经济危害因素不断增长。

公司原有的危害识别意识已经无法抵挡当前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也逐步受到公司重视。

内控作为防范危害的最基本的方式,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家电行业在近些年成长异常迅速,并且成长远景非常可观。

在众多的企业中,当属海尔集团最为耀眼,在短短的几十年发展中,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本文选取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海尔集团是上市公司,结合我国企业现状,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增进知名度,而海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因而对它的内控分析将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探索有着极强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检索法,应用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的途径来对海尔集团这一家电企业的内控情况进行具体研究。

三、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1.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控五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内部监控和信息与沟通。

控制环境是指主体内部的文化、价值观、经营方式和治理理念。

风险评估是指辨别和分析完成任务的相关风险,提出对策加以控制,包括风险辨别和分析两个部分。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我国在美上市公司遵循“萨班斯法案404条款”,但是很多公司的内部控制却远远没有达到该条款的要求。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案例将详细介绍已被公认为经典的海尔集团内部控制系统。

海尔集团正是因为有如此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才得以在短短的几年间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旗舰,且成为较早走出国门并在国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中国企业。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二十几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产品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 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1月3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

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目前,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即用八年的时间,以质量为中心,以冰箱为龙头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本优势。

第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一1998年),即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以青岛海尔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以青岛海尔公司为例
三、海尔集团内部控制体系架构
海尔集团有着非常令人震撼的发展史,它在发展初期,曾经因为资不抵债就要濒临破产,却又在十几年后在家用电器上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商之一,名声在海外也被认可。销量更是有着连续八年居于全球第一。在发展迅速的当下,海尔集团是怎样进行决策的呢?以下主要针对海尔集团在内部决策时采用的相关方法,简述海尔内部控制的架构。
(三)控制活动
海尔集团在对经营过程中岗位的关键点做出了严格的控制。如不相容的工作岗位一定要分开,还要起到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如企业的授权审批,会计部门,运营情况以及绩效的考核。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成熟阶段成立的规则制度,更是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部门。作为管理层的高层领导,在面对企业的日常活动时要有敏感的分析。对日常的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对有形资产更是应该放在首位,在全面工作的正常开展下,更要保证日事日毕。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有力的保障,也是组成企业平稳运行的重要部分。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转变非常迅速。其中,上市企业中电器行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本文选择青岛海尔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海尔集团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首先,解释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背景和意义;其次,引入内部控制理论基础;再次,海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组织架构介绍;之后,通过对数据的财务分析,阐述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关系;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3.制衡性原则
制衡性从字面上来看,制约,平衡。在制约的同时要掌握其中的度,从而平衡二者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要有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相互制约和监督,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各司其职的前提下,用严谨的规章制度去制衡各个部门,以免出现控制漏洞,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成本效益原则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分析作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海尔集团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

为了保证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和对各种风险的有效管理,海尔集团实施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措施。

本文将对海尔集团的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海尔集团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运营在法律、规章和政策的框架内进行。

通过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海尔集团能够遵守相关的法规要求,防范和减少可能的违规行为。

内部控制还可以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防止财务欺诈和滥用资产的行为发生,维护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其次,海尔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海尔集团通过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内部监督和审核方面的控制措施。

海尔集团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业务流程的合规性与合理性。

此外,海尔集团还强调员工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遵法意识。

内部控制对于海尔集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程序,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运作,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其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增加对外部风险的应对能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海尔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有效地控制风险和防范财务欺诈,海尔集团能够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伙伴,推动企业不断壮大和成长。

然而,海尔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依然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和信息泄露风险。

海尔集团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

其次是激励机制的建立。

良好的内部控制需要员工的支持和参与,海尔集团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调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调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薪酬与考核
委员会,根据公司相关制度的要求,对公司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检查
沟通
风险审核 回顾事件
风险回顾
图 2 海尔集团风险评估流程图
3.控制活动 海尔集团对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了严格的 控 制 ,其 中 包 括 不 相 容 职 务 相 互 分 离 、授 权 审 批 、会 计 系统、财产保护、预算、运营分析以及绩效考评等几个 重要方面的控制。比如依据各种制度规定了股东会、 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及总经理在多项重要事务的 审批权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授权审批控制体系;建立 了财产日产管理与定期清查的制度,涉及实物保管、财 产 记 录 、账 实 核 对 以 及 定 期 进 行 盘 点 等 。 企 业 通 过 风 险评估的结果,通过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了可接受 的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 在 信 息 与 沟 通 方 面 ,海 尔 建 立 了 管 理 信 息 共 享 平 台 ,实 际 运 营 中 的 各 种 数 据 ,例 如 经 营 数 据 和 财 务 数 据,通过报告共享到平台上,各管理层可凭着权限及时 了 解 相 关 信 息 ,保 障 了 数 据 的 有 效 性 和 准 确 性 。 要 求 各 级 网 点 的 电 脑 连 接 内 部 网 络 ,主 要 业 务 计 算 机 不 与 外网互通,设立内部电子公文和电子邮件系统,并开设 举 报 投 诉 信 箱 ,方 便 信 息 互 通 。 同 时 为 保 障 举 报 人 的 安 全 采 取 了 一 系 列 措 施 ,保 证 沟 通 的 及 时 性 以 及 内 部 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5.内部监督 海 尔 的 内 部 监 督 分 为 日 常 监 督 和 专 项 监 督 ,主 要 由 集 团 的 监 事 会 、审 计 委 员 会 等 进 行 。 各 监 督 机 构 职 能如图 3 所示。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关键控制点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财务管理-审计-毕业论文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关键控制点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财务管理-审计-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通过研究部分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许多企业集团的衰败并非外部市场竞争或环境变化,而是因为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失控。

由此内部控制逐渐引起企业的关注,内部审计渐渐发展起来。

最初的内部审计监管范围比较片面,通过不断的发展如今的内部审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防止财务舞弊,它作为组织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运营、成本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落后,目前国内企业对内部审计比较陌生,并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发展状况不够乐观。

其主要表现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审计质量低下,小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缺失,大中企业内部制度实施不到位等各个方面。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对企业的战略实现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从海尔集团内部审计现状出发,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介绍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结合分析海尔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研究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探索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控制点。

关键词:内部审计;海尔集团;关键控制点;企业集团ABSTRACTB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me enterprises, it is not hard to find that the decline of many enterprise groups is not due to external market competition 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but because of their own internal risk management out of control. So internal control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entrepreneurs by degrees, and internal audi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The original scope of internal audit supervision is one-sided. Throug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oday's internal audit is not limited to preventing financial frau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l risk management, it plays an significant rol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cost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However,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in China is fall behind.At present, domestic enterprises are relatively unfamiliar with internal audit, and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t, s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ts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that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enough, internal audit quality is relatively low, the internal control depart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missing, and implementing internal audit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not in place.The perf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 system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tactics re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ier Group's internal audi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y with case,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theory of internal audit and analyses Haier Group's internal audit system,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nal aud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on Key Control Points of Internal Audit in Enterprises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Haier Group; key control points; enterprise group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前言 (1)(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背景 (1)2.意义 (1)(1)企业内部审计有利于规避风险 (1)(2)是企业发展并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 (2)(3)促使内部信息更加真实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现状 (3)2.国内现状 (3)(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4)1.研究内容 (4)2.研究方法 (4)(1)文献归纳法 (4)(2)案例分析法 (4)3.研究框架 (4)二、相关理论概述 (6)(一)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6)(二)关键控制点相关理论 (6)三、海尔集团内部审计关键控制点分析 (7)(一)海尔集团简介 (7)(二)海尔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分析 (7)(三)海尔集团内部审计关键控制点总结与分析 (9)四、改善海尔集团内部审计效果的建议 (10)(一)坚持创新不断适应新环境 (10)(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10)(三)顺应新时代企业发展需要 (10)(四)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1)(五)增强执行力度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一、前言(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如今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愈加复杂,为了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保持稳定盈利,增强组织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大部分发展较好的企业都利用兼并、重组、投资等各种方式进行了横向或纵向的多元化投资,形成了集团化企业。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处于发展成熟、竞争充分的红海中的制造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产能过剩、消费萎缩、人工成本上涨要在薄如刀片的利润空间下生存发展,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思路已经从早期的制造为王(生产出来不愁卖)、渠道为王(只要掌握渠道,就掌握了主动权),转变成如今的现金利润为王(只有获取现金形式的利润,企业才能真正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提升营运资金效率和效益的道理或许不难明白,要真正做到却绝非易事。

过去三十年中,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将追求规模增长作为首要战略目标,并且在粗放式管理思想下,放弃了营运资金效率和效益。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单纯追求规模的中国企业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看上去很红火的企业,因为现金流出了问题,突然就不行了。

海尔作为一家家电制造企业,早在1980年代就意识到了现金利润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贯彻落实现金利润战略,集团利润从2007年的18.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3年的108亿元人民币,利润增长4.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

具体来说,海尔抓住了影响企业现金流最关键的两项指标:库存和应收账款,并由此确定了零库存、零应收的营运资金管理目标,通过一系列机制和举措,实现了营运资金效率、效益和风险控制的最优组合。

然而,海尔如何确保其营运资金管理目标的可持续性?对于像海尔这样规模和体量的制造企业,完全有能力将营运资金的压力(库存和应收的压力)转嫁给价值链的其他参与方,如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

现实中不少企业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但是,海尔意识到通过这种手段所实现的零库存、零应收是不可持续的,从长远来看,不仅损害海尔的发展,也会使整个价值链上下游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海尔进一步提出既要实现海尔自身的零库存、零应收,也要帮助价值链其他参与方缓解营运资金压力,共同实现有机增长。

各方共赢的营运资金管理零库存、零应收并非海尔首创。

海尔集团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海尔集团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考毕业论文题目:浅析中小海尔集团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业学生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职称日期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明确本声明的法律责任,本人对本论文导致的所有问题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一、企业团队管理概述 (1)1.1团队管理的含义 (1)1.2 团队的基本要素 (1)1.3 企业团队管理的特点 (1)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二、海尔集团团队管理现状 (1)2.1 海尔集团在团队管理中的具体做法 (1)2.1.1 招聘与录用 (1)2.1.2团队培训 (1)2.1.3 考核与激励 (1)三、海尔尔集团团队管理面临的问题 (1)3.1缺乏适应企业多元化战略需求的人才 (1)3.2 沟通渠道不畅通 (1)3.3缺乏有效的激励 (1)四、海尔集团团队管理改进策略 (1)4.1 进行团队战略规划 (1)4.2 加强沟通与信任 (1)4.3 进行员工培训 (1)4.4成员之间的信任 (1)4.5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2)结论 (1)参考文献 (2)浅析中小海尔集团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业名称: 工商企业管理学生姓名:周玉立指导教师:张美摘要:众所周知,团队就是由每一位个体员工和管理者个体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能够集中每个个体的知识、智慧和技能优势,促进个体之间的高度互补与工作协调,并形成团队优质,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目标。

团队具有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已经取得深远的效果。

企业管理者能否将自己所带的团队建设成为高绩效团队,不仅是其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工作的成效。

关键字:团队管理对策一、企业团队管理概述1.1团队管理的含义当代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斯蒂芬·罗宾斯{1994)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海尔的内部控制问题

海尔的内部控制问题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市场经济的浪涛中搏击全面地熟悉各方面情况不断地了解和掌握市场所需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了解和掌握生产上技术上服务上最需要创新和最有可能创新的环节部位和领域迅速地根据市场及外部环境变化敏捷地做出反应真正把企业家自身和大家的创新意识有效地诱导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成果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 题和改进建议
• 第三,不能科学地理解内部控制内涵
海尔内部控制重点仅在于加强内部监督,认为内 部控制能促进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对内部控制 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低阶段,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 还很模糊。
控制活动 • 首先,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 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内部控制人 员的授权还不够充分,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还亟待 加强。 • 其次,信用控制漏洞较多。海尔在信用管理中,普 遍存在授权程序不完整的问题。不少对客户的超额 度发货都没按严格的授权程序进行;对客户的坏账 核销没有经授权程序批准,随意性较大;企业赊销 额度的调整没有经过严格的授权程序批准;另外, 企业认真检查客户批准赊销额度与实际控制结果; • 再次,投资控制比较薄弱。海尔企业的负责人没有 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追踪问效;还有企业认为现有 的投资项目总体报酬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对投资 项目的效益关注不够;
海尔集团正是因为有如此健 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才得以 在短短几年间成为国内家电 行业的旗舰,走出国门并在 国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海的调整
这是一切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施的基 础。技术创新是对生产力的变革,体 制创新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两者有 机结合才能才能产生聚变。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 。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 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 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 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 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2年, 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在 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 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

从海尔的发展历程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从海尔的发展历程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从海尔的发展历程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冰箱总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

1984年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147万元,出口为零。

当时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而四年之后,青岛利勃海尔电冰箱获得中国电冰箱生产史上第一枚国优金牌,一跃成为国家家电第一名牌,1993年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

2000年海尔总资产亿元,固定资产亿元,年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

目前海尔集团在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000多个营销点,产品销往87个国家和地区。

在短短17年时间里,海尔如何从一个即将关门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成为成千上万企业竞相仿效的对象,笔者在此从内部控制环境的角度谈谈良好的内部控制在海尔的发展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希望藉此引起各界对内部控制的充分重视。

一、海尔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1、管理哲学和文化建设。

管理制度必须是有效的:管理当局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

海尔坚持管理高质量,不做表面文章,注重管理实效,对于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依法治厂,无一例外。

1984年,一位用户要买一台冰箱,挑了许多毛病,最后勉强地拉走一台,还是有缺陷的。

顾客走后,现任海尔集团董事长时任海尔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派人把库里400多台冰箱全部翻箱,将发现有缺陷的76台冰箱,摆在车间里让每一个员工参观,让大家说怎么办。

一致的看法是,便宜处理给职工,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但职工的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

张瑞敏对员工说,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

张瑞敏决定砸毁这有缺陷的76台冰箱,很多职工在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处于发展成熟、竞争充分的红海中的制造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产能过剩、消费萎缩、人工成本上涨要在薄如刀片的利润空间下生存发展,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思路已经从早期的制造为王(生产出来不愁卖)、渠道为王(只要掌握渠道,就掌握了主动权),转变成如今的现金利润为王(只有获取现金形式的利润,企业才能真正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提升营运资金效率和效益的道理或许不难明白,要真正做到却绝非易事。

过去三十年中,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将追求规模增长作为首要战略目标,并且在粗放式管理思想下,放弃了营运资金效率和效益。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单纯追求规模的中国企业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看上去很红火的企业,因为现金流出了问题,突然就不行了。

海尔作为一家家电制造企业,早在1980年代就意识到了现金利润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贯彻落实现金利润战略,集团利润从2007年的18.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3年的108亿元人民币,利润增长4.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

具体来说,海尔抓住了影响企业现金流最关键的两项指标:库存和应收账款,并由此确定了零库存、零应收的营运资金管理目标,通过一系列机制和举措,实现了营运资金效率、效益和风险控制的最优组合。

然而,海尔如何确保其营运资金管理目标的可持续性?对于像海尔这样规模和体量的制造企业,完全有能力将营运资金的压力(库存和应收的压力)转嫁给价值链的其他参与方,如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

现实中不少企业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但是,海尔意识到通过这种手段所实现的零库存、零应收是不可持续的,从长远来看,不仅损害海尔的发展,也会使整个价值链上下游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海尔进一步提出既要实现海尔自身的零库存、零应收,也要帮助价值链其他参与方缓解营运资金压力,共同实现有机增长。

各方共赢的营运资金管理零库存、零应收并非海尔首创。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摘要: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探讨了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

通过海尔集团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和作用,为其他企业在实践中借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而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因此,研究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财务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以海尔集团为例,探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结合理论知识对海尔集团的财务共享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其他企业的实践提供参考。

第二章财务共享模式的内涵和特点2.1 财务共享模式的定义财务共享模式是指企业内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实现财务资源、信息和经验的共享,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合作,达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2.2 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1)资源整合:财务共享模式能够整合企业内不同部门的财务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

(2)信息共享:财务共享模式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经验分享: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经验分享,加强企业内部协作和学习效果。

第三章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3.1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模式的基本情况(可以介绍海尔集团的规模、组织架构等信息)3.2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和运营(可以介绍海尔集团的财务共享模式如何实施和运营,包括财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经验分享等方面)第四章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影响4.1 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可以从控制性信息共享、资源有效配置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分析)4.2 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从减少重复投入、提高经营效率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启示5.1 结论通过对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模式的研究,可以得出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的积极影响。

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摘要社会经济学在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高竞争力和地位,公司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为了不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公司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使用先进的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便提升公司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对风险的管控能力。

外部信息可帮助内部管理人员识别市场中瞬息万变的信息,有效应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不断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从理论上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然后以海尔集团为例,通过对海尔集团的组织架构、经营情况等潜在的问题等,以分析海尔集团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系统,员工和实践层面分析群体问题的内因和外因,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监督;资源;管理;系统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A study of Haier Company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ic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mpanies must strengthen their internal controls and risk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and position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risk prevention, the managers of the company sh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and use 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perfect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o the company can analyze the company in a timely manner. External information can help internal managers to identify the rapidly changing information in the market,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potential risks of enterprise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mpany in the market, and achieve the compan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aking Hai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conceptually. Then,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of Haier'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in the system, staff and practice level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group issues, proposed targe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Risk Management; supervis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却常常暴露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或存在的缺陷,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 未能完全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全完善的制度,才能够有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转。

但是,现实中有些员工或管理者并未完全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环节的漏洞,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2. 控制措施缺失或不确切内部控制措施是指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

如果企业所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过于简单化、缺失或不确切,无法切实保障企业运营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产生一定的内部控制问题。

3. 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强大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降低风险,但有时企业内部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控制者拥有有利的信息,而其他人缺乏这些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失衡,给企业的正常经营、财务报表等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

4. 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内部控制监管是指企业领导、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独立监管机构等监管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保障企业运营管理的安全和稳定。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职责缺失或处于被动状态,就会出现控制的失效现象。

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1.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体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系统,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有时企业在制定、实施和使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会因为制度不完善或者过于僵化,而导致控制措施的缺失。

2. 人员素质的不足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管理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对其进行负责,因此人员素质的提升是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

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内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针对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程序。

通过内部控制活动,组织可以确保运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减少风险的发生,提升内部运营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然而,内部控制活动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相关的建议。

首先,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明确的责任分配。

许多组织中,内部控制活动的责任分散,不明确,导致活动的执行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应明确内部控制活动的责任人及其职责,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

同时,相关职责需要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确保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第二个问题是过度依赖人工操作,缺乏自动化和科技支持。

在一些组织中,内部控制活动仍然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缺乏自动化和科技支持,导致效率低下和易受操作风险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数据分析工具、人工智能等,提高内部控制活动的自动化水平和精确度。

此外,组织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新科技的应用能力。

第三个问题是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间隔和孤立性。

许多组织中,内部控制活动的各个环节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信息流通和协作。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和错漏,增加风险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和共享。

此外,组织还应加强各个内部控制环节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整体效果。

第四个问题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和评估不足。

许多组织中,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和评估不够重视,导致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组织还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最后一个问题是缺乏内部控制的文化和意识。

许多组织中,员工没有形成积极的内部控制意识,导致内部控制活动无法得到充分的执行。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沙子维朱铭杨宇◎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财政金融一、应收账款的内涵与内部控制(一)应收账款及其形成原因1.应收账款的定义。

应收账款是指一家公司应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为原材料、产品销售、提供劳务等而从采购单位收取的数额,包括采购单位应承担的税款,以及该公司所服务的各种运输和其他费用。

2.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1)市场竞争。

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赊销已成为扩大销售份额和增加市场份额的手段之一,赊销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应收账款。

(2)未事先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3)企业自身问题。

销售部门在对客户的诚信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匆忙签订合同,经常使用分期付款、赊销等手段来促进货物销售,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积累,难以收回。

(4)销售和收款时间差。

由于货物本身的特点,其交易时间经常会与收到货款的时间不一致,也就导致了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及其控制重点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是指各种类型的控制工作,即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销售货物或产品时也要承担损失。

1.增加销售。

应收账款的产生意味着公司的一些资金被客户占用,是以公司有应收账款的用度。

第一,当市场疲软,资金短缺时,顾客总是想通过信贷获得他们需要的产品。

第二,很多客户想保留付款期限一段时间来核查货物和单据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不采用商业信贷销售方法,企业产品占据的市场就会缩小,导致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可能导致企业的损失甚至破产。

2.减少存货。

因为应收账款削减了每一个企业的库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应收账款的企业比持有库存更有益。

只有在存货不是过期的物品,并且比应收账款更轻易典质或提取现金时,更应该持有的是存货而不是应收账款。

从这个角度来看,持有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企业应该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应收账款可以扩大销售,提高企业市场份额,有效减少库存,降低与库存和管理成本相关的风险,并完成资金流向公司,这是其活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海尔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注重战略规划的落地执行,通过高效的组织协同和资源整合能力推 动战略目标实现。
组织协同与沟通机制
组织协同
海尔集团重视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协同机制促 进各部门的有机融合。
沟通机制
海尔集团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沟通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 提高决策效率。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分析
分析海尔集团的资产、负债结构、所有者权益等 ,评估集团的资产质量和债务利润等,评估集团 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等。
现金流量表分析
分析海尔集团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评估集团 的现金管理能力、投资和筹资能力等。
财务比率分析
偿债能力比率
财务计划
根据海尔集团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短、中、长期的 财务计划,包括投资计划、成本控制计划等。
03
海尔集团市场状况分析
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
海尔集团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高端家电市场、海外市场以及智慧家庭解决 方案市场。
市场定位
海尔集团以高品质、创新技术和优质服务为支撑,定位为全球领先的生活电 器和智能制造服务提供商。
市场竞争策略及效果
市场竞争策略
海尔集团采用多元化、品牌建设、技术创新、渠道拓展等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 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效果
海尔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具 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消费者行为及心理分析
消费者行为
海尔集团针对消费者对品质、服务、创新和环保等方面的需 求,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
分公司
02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个分公司和生产基地,包括北美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之“企业文化”案例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之“企业文化”案例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Biblioteka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獐子岛集团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其在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 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结果与讨论
1、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獐子岛集团在组织架构、权责分配、企业文化等方 面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企业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结果与讨论
2、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獐子岛集团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方面缺乏科学 的方法和流程,导致无法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评估。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实践
3、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海尔集团建立了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对企业运营过程 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企业文化和风险管理的启示
企业文化和风险管理的启示
通过分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和风险管理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企业文化是贯彻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原则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企 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利 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内容摘要
针对以上问题,海尔集团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首先,他们加强了对财务人员 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同时,海尔集团还完 善了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手段加强了对财务活动的监督。 此外,海尔集团还优化了财务流程,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减少了信息 不对称现象。
引言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基 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焦点。本次演示以獐子岛集团 为例,探讨企业如何通过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以降低风险。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一系列程序 和政策,旨在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 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识别、 评估、应对和管理风险的过程中,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实现企业的目标。

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谈海尔集团的内部控制 56 梁羽轩

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谈海尔集团的内部控制  56   梁羽轩

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谈海尔集团的内部控制班别:会计1133学号:110801303356姓名:梁羽轩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3年的稳定发展,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从主营的冰箱发展到现在涵盖家居、通信、软件、金融等各个领域。

海尔集团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名牌战略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能够平稳经过这四个阶段,正是得益于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致使海尔集团在短短的几年间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旗舰,成为较早走出国门并在国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中国企业。

目前,海尔集团旗下已经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并已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全球营业额超过1600亿元。

如今的海尔,在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的创新与贡献也引起了世界管理界的关注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海尔已经有十多个案例分别被收录进哈弗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的MBA案例库。

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的教材。

海尔集团不仅在组织机构上不断开拓创新,而且在管理上也创建了很多新理念。

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斜坡球体”理论。

关于海尔集团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中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与执行。

企业经营规模扩大或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时,出于效率经营的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变革。

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发展。

而在海尔发展的23年中,其组织结构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

而纵观海尔的发展和集团CEO张瑞敏在《首席执行官》栏目的访谈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海尔集团内部控制的经验。

分别有以下方面:一.是非常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

从最开始的职能型结构调整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发展到事业本部制组织结构直至现在实施的企业流程再造,海尔的组织结构总是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不能科学地理解内部控制内涵
海尔内部控制重点仅在于加强内部监督,认为内 部控制能促进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对内部控制 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低阶段,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 还很模糊。
控制活动 • 首先,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 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内部控制人 员的授权还不够充分,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还亟待 加强。 • 其次,信用控制漏洞较多。海尔在信用管理中,普 遍存在授权程序不完整的问题。不少对客户的超额 度发货都没按严格的授权程序进行;对客户的坏账 核销没有经授权程序批准,随意性较大;企业赊销 额度的调整没有经过严格的授权程序批准;另外, 企业认真检查客户批准赊销额度与实际控制结果; • 再次,投资控制比较薄弱。海尔企业的负责人没有 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追踪问效;还有企业认为现有 的投资项目总体报酬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对投资 项目的效益关注不够;
• 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控制体系
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近视企业成 功的保障,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员工 执行与否以及执行效率和效果。
• 拥有严格的授权和责任控制系 统
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司日常业务的正 常运转,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 ,对公司整体业务有促进作用。
• 以ERP财务控制体系作为内部控制 的核心
财务控制作为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的核心 ,对其他部门起着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实 施ERP财务控制系统后,企业、客户、供 应商、交易商和企业员工以前所未有的的 方式通过网络结合在了一起。
• 最大的财富是其企业文化的建设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 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 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海尔 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员工的 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 特色。
改进和完善
三、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实施激励原则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张,企业经营和 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经营和管理者的素质 决定,它能产生威信,使管理者赢得员工的信 任,有助于二者之间的沟通;它能产生感染力 和号召力,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责任 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产生强大 的内聚力。企业伦理能帮助管理者塑造良好的 道德形象,使管理决策得到积极响应,从而取 得良好的管理绩效。
海尔集团正是因为有如此健 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才得以 在短短几年间成为国内家电 行业的旗舰,走出国门并在 国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与众不同之处:
• 非常重视体制创新和组织结构 的调整
这是一切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施的基 础。技术创新是对生产力的变革,体 制创新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两者有 机结合才能才能产生聚变。
改进和完善
一 、树立、完善科学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员工所拥有的共同信念和判断是 非的标准以及调节行为及企业内外关系的规范,对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价值观层面进行引导 和协调,可激发员工高度的信任和尊重,展现勇于前进 和甘愿奉献的精神,有利于形成凝聚力。国家可以通过 制定企业伦理规范来引导企业人员,形成自我约束,明 确责任,有助于企业的和谐和进步。因此,首先应当树 立、完善科学的企业价值观。
• 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 海尔集团一直坚持打价值战,让产 品物有所值,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自 己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 个性化的需求,即超出用户的期望 值,让用户得到意外的满意。
控制环境
• 首先,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集团内部形成适应经 营特点的“联合舰队”体制框架,下属企业也按《公 司法》进行产权规范,建立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 与子公司之间相互交叉持股、参股的多元投资主体的 产权关系。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完全靠集团公司指 挥每一个企业是不现实和低效率的。 • 其次,企业文化不健全。海尔表现为短期文化,过度 追求指标。还有个人主义,忽视了团队文化建设,减 低了员工的忠诚度。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 题和改进建议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1984年创立于体系驱动企业持续 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 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 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2年, 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在 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 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
改进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公开的企业伦理监督机制和绩 效考核机制
一个公开有效的企业伦理监督机制不仅需要良好的治理结构 ,还需要双向信息沟通渠道。企业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 段,对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信息传递效果 和沟通质量。要根据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寻找适合的载体。这种 监督机制可以促使员工思考职责,激发员工的道德意识;有助于 培育企业优良的道德文化;有助于防止自上而下的不道德行为; 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配套的绩 效考核机制,作为监督机制的必要补充,针对企业中的伦理道德 现象进行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以进行奖 惩,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也能够维护企业伦理的权威 性。
改进和完善
四、培养创新头脑,树立科学观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人员,要树立“努力 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 市场经济的浪涛中搏击,全面地熟悉各方面情况, 不断地了解和掌握市场所需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了 解和掌握生产上、技术上、服务上最需要创新和最 有可能创新的环节、部位和领域,迅速地根据市场 及外部环境变化敏捷地做出反应,真正把企业家自 身和大家的创新意识有效地诱导、转化为现实的创 新成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企业的成长 创造宽松的社会条件和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