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改革以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以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以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经历了通胀——紧缩——通胀的经济运行格局,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协调稳定影响不利。

2003 年以来,经过连续几年的通货紧缩,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并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发展态势。

但随后自2007年5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又开始攀升,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实施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但结果是国内资产市场泡沫化异常严重。

因此,深入研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把握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对于今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经济改革以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1980年,1985年到1989年,1992年到1996年和2008年四次通货膨胀周期,其中1985年到1989年,1992年到1996年的通货膨胀周期较长,达4年之久。

也发生过三次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一是1978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1.7%,通货膨胀率仅为0.7%;二是1983年和1984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 14.7%,而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5%, 2.8%;三是1992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3%,通货膨胀率为5.4%。

通过对改革以来的数据指标进行相关计算后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周期与通货膨胀周期表现出以下突出特点:第一,GDP 增长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会滞后一定时期上升。

CPI 增长率的峰值滞后于GDP增长率峰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时,通货膨胀率也会滞后一定时期大幅下降。

第二,GDP 增长的快慢会影响到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快慢,GDP增长较为平稳的时间段,通常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也较为平;GDP增长率的急剧波动,会引起通货膨胀率更为剧烈的波动。

第三,GDP 增长率与滞后一期通货膨胀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

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

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GDP总额逐年攀升,且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与此同时,中国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甚至远高于GDP增长率,在某种影响下,通货膨胀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根据古典的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我们试图去理解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增长使GDP得到相当规模的扩大,而货币供给的增长直接决定了通胀率。

那么,就中国近些年的经济数据分析而言,我们可以找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长、通胀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以及为何这三者会有如此的数量关系,并就此分析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和通胀问题调控,预期中国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推测中国宏观经济局面的未来局面。

关键词:GDP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率、货币数量理论、物价水平、CPI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通货膨胀本身就是有内在联系的三个宏观经济变量,甚至于其内在的链式反应在现阶段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显得更加错综复杂。

但就整体规律而言,经济增长是由众多资本因素决定的,是笼统的经济形势。

它表现出更高的物价水平,而通货膨胀研究的对象就是物价水平相对于前阶段的增长程度。

而在能被接受的经济理论中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决定通胀程度。

考虑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时,这里或许存在一些矛盾。

一方面,我们说,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是GDP,而GDP的决定因素用支出方向来计算是C+I+G+NX,并不包括货币供给的影响。

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每一个宏观经济要素总有联系和影响。

货币供给通过政府和市场中分别存在的货币量对比,影响市场中所流通的货币量,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是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大趋势,而且中国在下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也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通胀的消极影响变得更加明显。

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率的相互关系及政策建议

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率的相互关系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2)07- 0060- 03
1 背景探究 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当然难以独
善其身,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 刺激政策,通过努力,在 2008 年末,经济增长实现 “保 8”并在 2009 年下半年实现了经济的率先复 苏,但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政府大力度投资 和与国外贸易的进出口差额,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 的“三驾马车”中最重要因素—— —消费,并没有占主 要成分,这种经济的发展是不协调的.随后,我国经 济便呈现产业发展不均衡、内需不足、外需乏力等 问题,导致我国在 2010、2011 都呈现出经济数据相 对良好,但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与宏观经济发展不协 调.2011 年,我国通胀率连续 7 个月维持在 5%以 上,同时,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一度呈现“滞涨”的 态势,通货膨胀困扰着百姓的生活并制约经济的全 面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更具有现实意义.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的选择
原假设 x 不是 y1 的格兰杰原因 y1 不是 x 的格兰杰原因
F 0.09974 2.56871
p 0.9051 0.0792
结论 接受 拒绝
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对通货膨胀
率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影响,而通货膨胀率不是经济
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2.2.3 基于 EGARCH 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首先,对 dyy1 和 x 做最小二乘估计得回归方
平稳
检验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序列在 5%显著水 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是平稳序列,服从零阶单 整,即 πt~(I 0).
由于 GDP 序列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在 ADF 检验时需选择含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由 SIC 准 则确定滞后阶数为 4,此时,结果为其存在单位根, 之后对其进行一阶差分,然后对△GDP 进行 ADF 检验,由 SIC 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 6.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摘要:当今世界各国无不把经济增长作为本国首选的宏观经济目标。

我国近些年来也把经济增长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如何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Allcountries in the worldputeconomic growth asthe preferrednationalmacroeconomic objectives. China'seconomic growthin recent yearshaveplacedtheeconomic workinthefirst place,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receiveda surprisingdevelopment, has madeachievementsatt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 However,rapid economicgrowth,there has also beenserious inflation, then what 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flation andeconomic growth? Monetary policyand inflationarenot necessarily linked? Itsrole ineconomic growth,how much? How tocontrolinflationin China? These arebefore ustheneed to address theproblem.关键字: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价格、就业、调控策略KEYS:economic growth, inflation, prices, employment, control strategy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分别是什么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1.通货膨胀与经济进展相生相伴,是经济高速进展的必定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

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商品与劳务价值总与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即指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与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由此可见,通货膨胀包含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货币发行量过多,这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二是货币贬值,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或者后果。

从理论上说,只有经济的进展刺激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才会形成对货币需求的膨胀,为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国家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当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时,通货膨胀势所难免。

由此能够说,在经济进展停滞不前的社会里不可能产生通货膨胀。

我国改革开放往常的十几年里,由于经济进展停滞不前,物资匾乏,工资冻结,生活用品与副食品按人头凭票供应,因此物价稳固,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进展,通货膨胀也随之而来,从1979年至1994年,十六年中先后出现了四次通货膨胀,尤以1986年及1992年至1994年两次通货膨胀程度为甚,已达到了恶性进展的程度。

不仅我国的情况如此,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的进展过程中也不时地发生程度不一致的通货膨胀,这已是有目共睹的实事。

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致,以我国近年来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而言,实际上是投资、消费、信用膨胀与财政长期赤字及体制不完善所致。

社会总需求通常包含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的膨胀能够表现为投资需求的膨胀或者消费需求的膨胀,也能够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

笔者认为,在我国,通货膨胀首要原因是无操纵的“投资饥渴症”,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膨胀。

有关资料说明,通货膨胀严重的198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达4138亿元,而1993年又继续扩大到12458亿元,比1992年的7855亿元增长58.6%,比1980年的911亿元增长13.67倍,比1989年增长3.01倍,81—93年的13年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年递增22.3%,90—93年又猛增到31.7%。

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摘要: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追求物价稳定、就业充分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增长,通过具体分析1978-2008年的相关经济增长数据可以得知我国表现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呈现的是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两个现象的正向增长并不会直接带动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首先就应当转变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完善,就业机会充分、物价水平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就业;经济增长一、前言彻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国家宏观调控效用,在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保证物价维持稳定、就业率与之平衡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

总体来说,首先要分析经济增长、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三者的关系,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状态是我国政府与经济学者不断探寻的问题。

二、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从理论上来分析,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社会失业率对于经济增长是起着正相关的作用。

作为干扰经济高效增长因素的通货膨胀以及失业,它们是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的。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来讲,三方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失业率的降低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作用,即社会经济呈现增长趋势,那么失业率就会降低;反之,当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失业率相对就会增加。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作用,即社会经济呈现增长趋势时,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反之,社会经济呈现下滑趋势,通货膨胀相对轻缓。

具体原因表现为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总需求也会相对增加,导致供不应求,物价相对上升,造成大幅度的通货膨胀。

当经济呈现下滑趋势时,物价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可能会造成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的生产过剩、产品滞销,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经济危机的形成。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政府部门必然采取措施进行通货膨胀的抑制,如果处理不当也将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的急剧下降,造成经济局面管理混乱。

1.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描述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模型包括菲利普斯曲线、索洛模型以及奥肯定律,三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不同样本得出相关数据进行论证,具体到我国国内,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论证,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我国人口因素,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其供给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现今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市场经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量素质低、专业技能不够级别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被淘汰。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们对每一个经济主体,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但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有何种关系,这在学术界和业界都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经济系统中商品和服务的总增长,或指一定时期内一定经济体活动总量的增加。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流通量过大,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有货币膨胀和需求膨胀之分,其中货币膨胀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发展越快,通货膨胀就越高。

因为当经济增长时,人民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民的消费增加,进而引起总需求增加,此时如果生产能力无法跟上总需求的增加,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而通货膨胀则又会进一步抑制经济的增长。

因为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会导致国际贸易不能正常进行,给出口带来风险,也会使得消费者对于未来的购买缩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对于这种“快速发展必导致通货膨胀”的观点,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反驳。

他们认为,只要一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此外,如果经济增长的同时,生产率也能相应提高,那么就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不必担心通货膨胀的风险。

此外,通货膨胀也并非只有坏处,如果通货膨胀率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如保持在3%左右),也可以有效激活经济增长。

三、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更加复杂,因为他们一般要应对的是物价上涨、失业和贫困等多重问题。

有研究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高增长和低通胀之间应该采取一种“套路”,也就是,适当地放宽货币政策并鼓励国内投资,同时实施社保政策,缓解通货膨胀的影响。

只有这样,发展中国家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结语总之,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非常复杂。

作为一个经济体,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要在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平衡利益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经济增长周期与通货膨胀周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内在联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
众所周知,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基本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反映通货膨胀情况的基本指标是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率就是不变价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则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另一个是缩减指数。

前一个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用于居民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后一个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动。

这里的最终产品包括用于居民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用于政府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用于投资的货物和服务,以及用于出口和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显然,前一个指标所涉及的货物和服务的范围窄,后一个指标所涉及的货物和服务的范围宽。

这两个指标侧重点不同,但都被认为是反映通货膨胀情况最重要的指标。

(一)年均和累积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
表给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均和累计经济增长率以及分别用和缩减指数表示的年均和累计通货膨胀率数据。

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和历史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年月日发布的年和数据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出,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年均上涨率和年均缩减指数上涨率分别为和,前者比后者分别高和个百分点;经济累积增长倍,和缩减指数累计分别上涨和倍。

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用和用缩减指数衡量的年均和累计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年均和累计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年均和累计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 yw rs i ao t;eoo cg whre lc ao Ke od ] n t nre cnm r t a ;f t tn l fi a i o t u ui
[ 中图分类号]F0 [ 2 1 文献标 识码 ]c [ 文章编号]10 02 20 )0 0 1 —0 08— 8 1(06 9— 2 3 2
u igte meh d frg eso n 0 伍e n e t T e r u s s o h tt e s a sg i c n “ o i f c ” a d sn to so e rsi n a d c e i tts . h e l h w ta r i i f a t T b n E e t n h e s t h e ni
[ 关键词) 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率 ;波动性
[ bt c] A s at r
s ae ea i st lin i e eni ao t adeoo i g whrei C n y pr xmn er aos pbt e ft nr e n cnmc r t a h ab p e h et h w n i a l o t n i
l 引 言
随着一些 国家经 济增 长和 经济周 期 出现 了新 的态 势 ,
程 中 开始 出 现 了 新 的 态 势 , 即 出 现 了 一 轮 具 有 “ 扩 张 ” 软
性质的经济周期波 动阶段 。这轮 经济增 长的 “ 扩 张”是 软 与我国 19 96年实现的经济 “ 软着陆 ”相 对应的 ,形成 了我
“ p] v rE e t f m if t n rt n e o o c go t t . T i a 8 ta i a o t a rmoe e o o c S i o e c” r n a o a o c n m r w h r e J f o li e i a hs me n h t n f n r e C p o t c n mi fi a i n go t d C c e s t f cu t n a e . rw h a a i ra e i u t a o s w l n n n sl i 1

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以我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为依据,结合相关宏观经济理论,借助计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非线性三次回归模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最终,说明在我国历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建议或方法。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相关性计量经济分析前言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持续均衡的增长。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物价稳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它会使货币贬值,价格信号失真,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

而经济增长目标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产量和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国理想的经济状态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但是,经济持续增长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悖论,即宏观理论中也认为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在短期内同时实现是有矛盾的。

在探讨通货膨胀成因时,往往认为经济增长是以总需求扩张为前提的,总需求的扩张会引起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即所谓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目标和物价稳定目标往往是冲突的,经济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一旦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如2.5%),政府就提高利率,这主要就是出于对经济过热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担心。

这种反应其实隐含着经济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的观念。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承认,经济增长并非一定会伴随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除了总需求的拉动,也可以由成本推动等因素所引起。

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沈炳珍;华敏【摘要】在环形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奥肯定律,对我国1979-2010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长期中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呈现的环形运行特征;接着,研究了我国最新发生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通货膨胀因素以及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长期与短期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简要分析了我国下一阶段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情况。

【期刊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作者】沈炳珍;华敏【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4近几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增大。

从2010年至今,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政策以抑制物价进一步升高。

在各项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下半年,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物价涨幅逐渐回落。

但是,此间经济增长下滑明显,显然治理通胀不是免费午餐。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最新发生(自2007年开始)的通货膨胀,我国已发生了多次。

这样的通胀是否由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而它又是怎样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还是两者之间只是短期的互相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主要文献回顾Mundell[1]和Tobin[2]指出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导致持有货币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资产组合的变化,更进一步将引起资本积累增加和真实利率下降,最终将促进经济增长(即所谓的蒙代尔-托宾效应)。

Sidrauski[3]及其后续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会减少投资稳态值,因而导致相反的蒙代尔-托宾效应。

De Gregorio,Jones[4]认为通货膨胀是一项税负,它会减少投资回报率,同时增加投资成本,最终障碍经济增长。

中国GDP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GDP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GDP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相 关性分析
• 论文目的:通过对CPI变化率与GDP增长率的年 度和季度数据分析得出它们两者间的相关性,提 出对保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有所裨益的政策 建议
• 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通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 检验方法对近二十几年来我国GDP增长率与通货 膨胀率的年度和季度数据进行分析
1992-2009期间CPI变化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季度数据折线图如下:
• 可以看出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但也存在明显的时 滞,即GDP增长率先于CPI变动率的变动。 • 经ADF检验,发现CPI和GDP的变化率都是一阶 单整的,因此在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选对它们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简述中国通货膨胀现象
•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 比增加10.6% ,但是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价格总水平比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尚未回归到合理 区间。同时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通货膨胀加剧,对中 国经济也造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为了克服当前国内外各 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 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较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 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 出现了几次通货膨胀。第一次通胀发生在1979年至1980年, 我国在这两年财政赤宇都超过17O亿元,国家不得不增发 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198O年底,全国市场货币 流通量比l978年增长63.3% ,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 值增长l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自 然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商品价上涨率 达到波峰的6%,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
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
•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 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 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 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 断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 币泛滥引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 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 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社 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等。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经济增长的衡量通常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来实现,例如通过比较两个连 续的年份或两个不同的国家在同一时期的经济数据。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 收入、失业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 水平。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政府支出 、出口和技术进步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生产效 率和生产能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定影响。
通货膨胀压力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总体稳定,但 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这主要 源于供应链中断、原材料价格上 涨以及劳动力市场紧张等因素。
货币政策调整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各国央 行可能会采取更加紧缩的货币政
策,如逐步提高利率等。
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趋势
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但近期有一 些放缓的迹象。这可能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一定影响。
03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正面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它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生产和 市场活力。
负面影响
过度的通货膨胀会破坏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为它可能导致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和生产成本增加。
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正面影响
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需求的增加和物价的上涨,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然而,健康的经济增长通常能够提供足够 的就业机会和生产能力,以吸收额外的需求并控制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的影响
政府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有重要影响。因 此,在预测未来趋势时,需要考虑政策调整的可能影响。
市场反应
市场反应也是预测未来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如果 投资者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他们可能会调整投资策略,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总体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但也面临了通货膨胀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使中国能够生产大量商品,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城市化则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参与工业化进程。

这两个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也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迅猛,人们的购买力也随之提高,导致商品需求激增。

这导致了物价上涨,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行业和热门城市。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迅速增长,使得房价飞涨。

这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的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工业化也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

工资水平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环保压力增加,使得企业成本不断增加。

为了维持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转嫁这些成本给消费者,进一步推高了商品价格。

除此之外,中国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出现。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而消费的比重较低。

大量的投资导致过剩产能,并推动了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也使得中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央行可以调整货币供应量,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此外,政府还会推出一些价格管制政策,对关键行业的价格进行干预,以限制物价上涨。

同时,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消费增长,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长期之计。

总而言之,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挑战。

(32)通货膨胀率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

(32)通货膨胀率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一、假设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呈现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他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是同方向的,并且呈现出通货膨胀率滞后于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方向可以由GDP增长率来预测。

二、理论基础宏观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为产出和价格,即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GDP)的持续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

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是各个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长期伴随现象,世界上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在使用纸币的条件下,其经济增长都伴随一定的通货膨胀,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扩大再生产的特点决定的。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通过扩大再生产实现的,而为了扩大再生产必须以一定的货币资金投入为前提,例如,必须拿一部分产品用于固定资产或基本建设投资,但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特点是在较长时期内取走劳动和生产资料,而在这个时期却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

固定资产投资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们将积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时,必然会破坏既定的供求关系,引发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或通货膨胀。

没有这个通货膨胀,扩大再生产就难以进行,经济增长就根本不能实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总需求也开始膨胀,也就形成了对货币需求的膨胀,为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国家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当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时,通货膨胀势所难免。

除此之外经济发展也必然要求大量增加劳动力、资源的供给,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造成物价的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现象的出现。

因此,我认为经济增长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两者是非线性正相关的。

二、基于日本近10年来现状分析表1 2007-2016年日本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一览表图1 2007-2016年日本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变动趋势图如图1所示,日本的经济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率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呈同向变动,基本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

当前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联系

当前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联系

当前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联系当前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往往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探讨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让我们了解一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定义。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过度扩张或者需求过度增长,导致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而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出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增长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迅猛,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水平就会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当经济增长导致工资水平上涨,消费能力增强,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这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也会刺激生产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发展。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会提高成本,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削弱其竞争力。

高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阻碍资本形成和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还可能对居民消费和生活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还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激励企业增加投资和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可以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从而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过高的通货膨胀则会阻碍经济增长,影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决策,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经济增长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影响。

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平衡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各国政府和央行需要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采取措施保持通货膨胀在适度水平,防止过高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什么经济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风险?

为什么经济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风险?

为什么经济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风险?
一、货币供应量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升和交易活动的增多,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这种情况下,如果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市场上的货币过多,而商品和服务供应量并没有相应增长,从而推高物价水平。

二、需求过热
随着经济增长,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若需求过热,供应商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可能会提高价格。

尤其是在某些行业短时间内供给无法快速扩大的情况下,需求过热可能会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三、成本推动
经济增长通常也伴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

倘若成本上升过快,生产企业可能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四、投机市场
经济增长会诱使一些投资者进入市场进行投机活动,他们通过买卖资产来获取收益。

如果投资市场泡沫过多,投机行为过于猖獗,在资金过度注入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过高,从而带来通货膨胀风险。

五、外部冲击
一些外部因素如国际油价上涨、汇率波动等,也可能会对国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经济增长可能会使国内市场对外部冲击更为敏感,一旦发生外部冲击,将会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向通货膨胀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研究(1953——2008)摘要: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中国1953—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并非经济增长引起的。

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

实证结果显示,需要辨证地看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GDP 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诱导温和的通货膨胀是中国政府恰当、明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通货膨胀,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宏观政策,OLS回归分析一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一定幅度的持续上涨。

在通货膨胀期间,1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该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呈反比列变动。

通货膨胀时期,物价的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涨,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不是一时的上升,而是持续一定时间的上升,国外一般认为这种持续一般要在半年以上。

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物价派”与“货币派”。

“物价派”主要是以凯恩斯经济学家为代表,他们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物价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衡量了价格平均水平的趋势”。

“货币派”强调物价上升不同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

这种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本身并不是通货膨胀。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通常采用这种定义。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

物价指数一般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加权平均数。

最常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的物价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另外还有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等。

根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温和通货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比较长期的以一个稳定的。

较低的比率上升。

一般通货膨胀率为2.5%~~5%之间,且较稳定。

②急剧通货膨胀。

此时通货膨胀率高且物价水平失去控制,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保障影响极大。

③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以递增的速度上涨,货币流通速度迅速增加,货币极度贬值。

上图为以1953—200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表示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高通货膨胀阻碍经济增长,而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则存在很大的争议。

关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蒙代尔-托宾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代表人物有Tobin(1965,1972)、Sidrauski(1967)、Krugman(1998)等;二是新古典货币学派的货币主义理论,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代表人物有McCallum(1989)、Dornbusch(1993)等。

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检验温和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使用双变量模型和协整检验方法,且多采用截面数据或面板数据来进行检验。

在进行实证检验时,许多研究者使用对数和指数函数形式,也有许多学者在模型中加入其他变量如投资、政府支出、税收收入、人力资本、货币供给等来检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下图为我国1953——2008年的经济周期示意图(GDP1表示经济增长率)由上图可以得到我国从1953——2008期间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1)频率很高。

1953-2001年的49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九个周期性波动,其中,改革开放以前有5个,改革开放以后有4个。

第6个周期中,1977、1978属于改革前,1979-1981属于改革后,但由于该周期的波谷年份位于改革后,所以,将这次周期作为改革后的第1个周期。

2002年以后中国进入新的第10个周期。

(2)周期较短。

前九个周期的平均长度为5年半,但时长时短;总体看,周期长度呈延长之势,特别是第9个周期,历时长达11年。

(3)波动幅度高。

9个周期的平均落差为16.1%;但总体来看,改革前波动幅度大,平均落差高达23.4%,改革后波动幅度小,平均落差为6.9%,比改革前下降16.5%。

改革前后波动幅度下降极为显著,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其中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各周期内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峰谷落差,以第二个周期最大,达48.6个百分点。

本文以1953—20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GDP 增长率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至《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经网经济年鉴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上资料。

运用Eviews5.1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通货膨胀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 )表示,GDP 增长率用GDP1代为表示。

有关计量方法的模型为:(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方法通常有DF 检验法、PP 检验法和ADF 检验法(Augmented Df Test )。

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原因,人们通常使用ADF 检验法,其模型为:模型一(无常数项、无趋势项):ΔX t =δX t-1+∑=mi 1βi △X t-i +εt模型二(有常数项、无趋势项):ΔX t =α+δX t-1+∑=mi 1βi △X t-i +εt 模型三(有常数项、无趋势项):ΔX t =α+βt +δX t-1+∑=m i 1βi △X t-i +εt其中“εt ”为白噪音。

△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

模型3中的t 是时间变量,表示了时间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如果有的话)。

虚拟假设都是H 0:δ=0,即“X t ”存在一单位根(非平稳)。

检验时从模型三开始,然后模型2,模型1.何时检验拒绝零假设,即原序列不存在单位跟,为平稳序列,何时停止检验。

否则,就要继续检验,直到检验完模型1为止。

但由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我们采用三种检验类型分别进行单位根。

若ADF 值小于Mackinnon 临界值,则序列是平稳的,否则是不平稳的。

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按照TIC(Akaike Infoemation Criterion)准则确定,AIC 值越小,则滞后阶数越佳。

(2)运用OLS 回归法进行回归但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两大类。

线性回归模型是线性模型的一种,他的数学基础是回归分析,即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线性模型,用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最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模型中只有一个解释变量,其一般形式为:Y i =β0+β1X i +u i i=1,2,3……n 其中Y i 为被解释变量,X i 为解释变量,β0与β1为待估参数,u i为随机担扰项。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总体回归模型。

估计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二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ADF单位根检验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经网经济年鉴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上资料。

通货膨胀率是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来衡量的。

经济增长率用GDP1代为表示。

下表为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单位根检验结果由上表可知,只要滞后阶数取一,RPI和GDP1这两组数据的ADF 值都小于1%临界值,这说明至少能在99%的置信区间否定零假设,没有单位根,所以可以认为RPI与GDP1这两组数据是平稳的。

2.进行OLS回归回归结果可得如下回归方程。

①GDP1=0.41*GDP1(-1)-0.22*GDP1(-2)-0.21*GDP1(-3)+0.02*GDP1(-4)+0.09-0.13*RPI(2.84) (-1.43) (-1.36) (0.13) (3.74) (-0.69) R2=28% DW=1.91 T=52,(1957——2008)显然R2太小了,计算结果不令人满意。

②RPI=0.73*RPI(-1)-0.23*RPI(-2)+0.02-0.05*GDP1(5.27) (-1.69) (1.98) (-0.62)R2=41% DW=1.86 T=54 (1955——2008)这个方程的R2还是小了,不能令人满意。

○3GDP1=0.77*GDP1(-1)-0.45*GDP1(-2)+0.07-0.01*RPI(3.18) (-2.22) (2.92) (-0.08)R2=43% DW=1.41 T=22(1987——2008)显然这结果不令人满意。

○4RPI=1.01*RPI(-1)-0.36*RPI(-2)-0.09+1.09*GDP1(6.00) (-2.19) (-2.27) (3.09)R2=72% DW=1.72 T=22(1987——2008)这一组方程的结果相对还比较令人满意。

回归方程的经济含义:(1)RPI受自身的影响。

滞后一期(即上期)RPI变动1个单位,导致当期RPI同向变动1.01个单位,这很符合适应期预期假说:同时滞后两期RPI变动1个单位,导致当期RPI反向变动0.36个单位。

综合起来,过去RPI变动1个单位,导致当期RPI同向变动0.65个单位。

(2)RPI受GDP增长率的影响。

GDP增长率变动哦能够1个单位,导致当期RPI变动1.09个单位。

这恰恰反映出RPI变动与GDP变动的一致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用RPI来衡量经济是否过热,即GDP得增长是否过快。

但,从中国长期发展来看,通过膨胀率与GDP增长率并没有相关关系,这与许雄奇教授得出的结论相同。

但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处理这部分问题时应该谨慎。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OLS回归检验,从中国长期发展来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货膨胀并不是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

当我国出现通货紧缩或是经济衰退的时候,人们总是呼吁施行通货膨胀政策。

但本文的实际验证显示,促进经济增长不能依赖于通货膨胀政策。

不论是从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高通货膨胀率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福利造成严重损失,采取必要的政策防止高通货膨胀率是什么必要的。

方程○3○4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显。

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细微的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

经济发展过快了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由于所取数据的时间期间不同,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也许与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变化有关。

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中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993年以后,由于出现经济过热,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宏观调控政策从紧,政策的时滞效应进而又引起了经济的滑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