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合集下载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简介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简介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简介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是中国农业部为了推动肉牛牦牛产业的发展而建立的一套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旨在提高肉牛牦牛品种的选育水平、饲养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推动肉牛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育技术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选育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肉牛牦牛品种的遗传育种和基因改良研究,提高肉牛牦牛的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能。

在遗传育种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采用基于DNA标记的遗传评价技术,通过对肉牛牦牛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品种和优良基因,为肉牛牦牛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在基因改良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改良肉牛牦牛的基因组,提高其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能。

二、饲养管理技术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饲养管理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肉牛牦牛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在饲养管理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是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合理的饲喂方式、科学的饲养环境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措施,提高肉牛牦牛的饲养效益和养殖效益。

三、技术推广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技术推广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肉牛牦牛产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先进的肉牛牦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

在技术推广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技术推广示范站、技术培训班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渠道,向养殖户普及肉牛牦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

总之,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是中国农业部为了推动肉牛牦牛产业的发展而建立的一套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通过选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和技术推广等措施,提高肉牛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推动肉牛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牧发〔2021〕10号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牧发〔2021〕10号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牧发〔2021〕10号为贯彻《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牛羊生产的要求,促进肉牛肉羊生产高质高效发展,增强牛羊肉供给保障能力,我部制定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请按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农业农村部2021年4月20日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牛羊生产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羊肉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

发展肉牛肉羊生产,对于增强牛羊肉供给保障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牛羊生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生产水平逐步提升。

但由于肉牛肉羊产业基础差、生产周期长、养殖方式落后,生产发展不能满足消费快速增长的需要,牛羊肉供给面临一定压力。

为促进肉牛肉羊生产高质高效发展,增强牛羊肉供给保障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行动目标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和要求,以牛羊肉增产保供为目标,统筹牧区、农区、南方草山草坡地区牛羊生产,加快转变肉牛肉羊生产方式,围绕增加基础母畜产能、推进品种改良、扩大饲草料供给、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压实地方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牛羊肉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肉牛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种是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实施以来,构建了肉牛遗传改良体系基本框架,肉牛生产性能持续提高。

为全面提高我国肉牛种业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支撑和引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前期肉牛遗传改良工作基础上,制修订本计划。

一、基础与要求(一)发展基础。

2011年以来,全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

遴选了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42家,覆盖肉牛品种26个,组建育种核心群2万余头,36家种公牛站存栏肉用、兼用采精种公牛2200余头,自主培育和供种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基本建立了种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

制订了《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78个场站累计3.2万余头肉牛参与品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

2015年启动西门塔尔牛全国联合后裔测定,累计测定种公牛103头。

三是建立了肉牛遗传评估平台。

制定中国肉牛选择指数(CBI)和中国乳肉兼用牛总性能指数(TPI),每年定期发布遗传评估结果,指导肉用种公牛选育,累计完成肉用种公牛遗传评估5914头;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制定了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GCBI),组建了规模为2300头的参考群体。

四是联合育种稳步推进。

成立了多种形式的联合育种组织,吸纳全国30多家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参与,实现资源、技术和育种信息的互通共享。

五是地方遗传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开展。

对秦川牛、延边牛、渤海黑牛等地方品种开展持续选育,以地方牛遗传资源为育种素材,培育了蜀宣花牛、云岭牛和阿什旦牦牛并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二)发展要求。

国内牛肉消费刚性需求一直呈增长态势,肉牛种业发展潜力巨大。

第一期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时间有限,育种基础工作薄弱,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总体规模小,育种核心群小,引进品种本土化选育效率不高,联合育种机制不完善,地方品种优良特性挖掘利用不足、选育方向不明确等制约肉牛种业发展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黄牛的品种分类黄牛的养殖技术

黄牛的品种分类黄牛的养殖技术

黄牛的品种分类-黄牛的养殖技术黄牛适应能力强,耐粗饲,放牧性能好,黄牛在炎热季节不惧日光照射,不怕酷热,正常采食放牧和反刍。

在寒冷季节,不畏严寒,不惧大风,一如既往地采食牧草残根枯枝。

在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场上只靠放牧即能复膘体壮。

不仅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且对不少疾病也有特殊的抵抗力。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黄牛的品种分类,黄牛的养殖技术。

黄牛的品种分类1、南阳牛:南阳牛是中国著名的大型役用黄牛品种,原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其中心产地在河南省的白河和唐河流域广大平原地区,用于肉牛生产表现出良好的产肉性能。

2、秦川牛:秦川牛是我国著名优良黄牛品种之一,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因产于陕西省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而得名,以肉质鲜美名列前茅。

3、鲁西黄牛:鲁西黄牛是我国名贵牛种之一,因其体躯高大、结构匀称、健壮威武、肉用价值高而闻名海内外。

4、晋南牛:晋南牛产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的晋南盆地,属大型役肉兼用品种,体躯高大结实,具有役用牛体型外貌特征。

5、延边牛:延边牛是东北地区优良地方牛种之一,是北方水稻田的重要耕畜,是寒温带的优良品种。

黄牛的养殖前景黄牛是国内品种,因为生长速度比较慢,所以肉质比较好,一般南方人比较喜欢吃黄牛肉。

但是由于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黄牛生长慢、周期长的缺点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提升生长速度和出肉率,很多黄牛品种都已经通过杂交改良。

因此,黄牛市场前景虽好,但是利润很低,养殖杂交改良的黄牛普遍较多。

黄牛有好几种,有鲁西黄牛,广东黄牛,四川黄牛等,其中改良肉牛鲁西黄牛长的最快。

黄牛的养殖技术1、定时定量饲喂:无公害黄牛生产者要了解不同类型及生产水平的牛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并要根据各类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合理搭配全价日粮。

搭配日粮时应以粗饲料为主、配合精饲料为原则。

饲料要有适度的容积,使牛吃得了、吃得饱,还能满足它的营养需要。

日粮配好后,每日饲喂次数和饲喂程序应相对稳定,做到定时定量饲喂,使牛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增加唾液分泌,是瘤胃微生物有良好的活动环境,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肉牛养殖基本知识和技术

肉牛养殖基本知识和技术

肉牛养殖基本知识和技术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

肉牛的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

肉牛不仅为人们提供肉用品,还为人们提供其他副食品。

肉牛养殖的前景广阔。

特别是2011年11月30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为推进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简介基本解释[beef cattle] 供宰杀食用的牛,在中国肉牛的品种多、生产效益好,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优良品种。

详细解释⒈肥壮的牛。

唐王建《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战马散驱还逐草,肉牛齐散却耕田。

”⒉供肉食的牛。

《人民日报》1984.9.3:“要大力发展奶牛、肉牛。

饲养肉牛要采用国外先进办法,使牛的生长期缩短到一年半或者更短的时间。

”肉质黄牛肉肉质较为坚实,肥度中等以上的牛肉,通常切面呈大理石纹状,肌肉呈棕红色,结缔组织为白色,脂肪为淡黄色或深黄色。

六岁以上经育肥的健牛,肉呈暗红色,肉质较为粗硬。

老公牛肉色呈暗红色并发微青,肌肉粗硬而坚韧,肌间脂肪少。

小公牛肉呈淡红色或红色,肌间脂肪较少,营养价值及风味高于成年牛肉。

老乳牛肉色较浅,肉纤维粗,结缔组织明显,肉中含水量较少,脂肪少而呈柠檬色。

肉牛牛肉色呈深红色,肉质较软,结缔组织较少,脂肪淡黄色,肉味鲜美。

水牛肉呈暗深红色,肉纤维粗而松弛,切面光泽强并带紫色光辉,脂肪白色,干燥而粘性小,烹调时牛肉不易煮烂,肉质差。

2区域分布编辑中原肉牛区该区域包括4个省的51个县,其中山东14个县、河南27个县、河北6个县和安徽4个县。

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132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40万亩左右。

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

中原肉牛区目标定位为建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优质牛肉的最大生产基地。

未来发展要结合当地资源和基础条件,加快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肉牛养殖,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肉牛品质和养殖效益;大力发展肉牛屠宰加工业,着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3.肉牛遗传改良与性能测定-新疆2011-昝林森

3.肉牛遗传改良与性能测定-新疆2011-昝林森

肉牛改良技术环节
一、明确改良计划和主攻目标,切勿随意改变
制定肉牛改良计划和主攻目标
一定要事先科学论证,根据亲本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 在小试、中试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良方案和主攻目 标,力求杂交优势,减少不良基因表型的出现。 制定改良方案时,要在明确良好肉用生产性能和体型外 貌等指标基础上,还要考虑改良牛的毛色是否符合当地人的 习惯、难产率高不高,本地品种抗逆、耐粗饲等特性能否得
中国黄牛概况
我国地方黄牛——世界上牛品种最多的国家
我国现有肉牛品种72个 ——地方黄牛品种52个
晋南牛 延边牛 鲁西牛
——培育品种7个
——引入品种13个
秦川牛
南阳牛
五大良种黄牛 ——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
中国黄牛概况
我国地方黄牛——特点明显
优 点 ——耐粗饲
——抗逆性好
——适应性强 ——肉质细嫩 缺 陷 ——生长速度慢
群与其他不同种群杂交时能获得明显的杂种优势。
肉牛改良技术环节
不是“品种越多改良效果就越好”
经济杂交分二元、三元、四元杂交等,每一种方式都有 其优缺点,采用经济杂交时要确定好合适的品种数,一般2-3 个品种(即外来父本品种1-2个)为宜,切勿太多。
不是“代数越多效果就越好”
级进杂交改良要确定好适宜的级进代数,随着级进代数增
性能测定
(一)生长性状指标
主要包括体重、饲料报酬、体尺性状及外貌评分等。 (1)体重的测定与计算 ——体重尤其是日增重是测定牛生长发育和肥育效果的重 要指标,也是肥育速度的具体体现。 ——断奶重是衡量犊牛生长速度的依据,也是测定母牛泌
乳能力和母性的指标。
性能测定
测定体重时,要定期测量各阶段的体重,常测的指标有: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
半 农 半 牧 区为 主 要 繁 殖 区 .粮 食 主 产 区集 中育
良种 在 饲 草料 丰 富 的地 方积 极 发展 母 牛 养殖 . 鼓 励集 中专业 育 肥 .大力 发展 适 度规 模 养 殖 . 稳 步 推进 标准 化生 产 . 高生 产效 率 提 肉羊 : 强 中原 、 加 中东部 农 牧 交错 带 、 西北 和 西 南等 肉羊优 势 区 建设 。加 快 新 品种 培 育 、 良种
农 牧 发 [0 1 8号 21 ]
全 国 畜 牧 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0 1 2 1 2 1 - 0 5年 )
四、 区域 布 局
( ) 体 布 局 一 总
区建设 . 动南 方草 山草坡 肉牛业 发 展 加快 品 推
种 改 良 . 发 选 育 地 方 良种 . 度 引 进 利 用 国外 开 适
产 区 、 方 产 区和 大城 市 周边 产 区等 五 大奶 业 产 南 区 。 力 推 进 奶 牛 标 准化 规模 养 殖 . 强 奶 源 基 大 加
好、 劳动 力 密 集 等 优 势 , 力 发 展 饲 料 原 料 和 饲 大
料加 工 业 ,促 进粮 食 等 饲料 资 源 就地 转化 增 值 着 力 推 进 饲 料 企 业 整合 融 合 .培育 市 场 占有 率 高 、 理水 平先 进 的大 型饲料 企业 或企 业集 团 管 西部 地 区 : 包括 陕西 、 内蒙古 、 宁夏 、 肃 、 甘 青 海、 疆、 新 西藏 、 四川 、 庆 、 重 云南 、 贵州 、 西等 1 广 2
钢科广, o1  ̄ l 年第1 期 2 9

— —

一 — — — — — — 一
政 策 法 规
——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2011年12月29日在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2011年12月29日在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1年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2011年12月29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畜牧兽医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

一、关于畜牧业发展2011年的畜牧业工作,力度大,亮点多,效果好。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复杂局面,着力化解不利因素,大力推进各项工作。

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禽蛋业稳定发展,奶业持续振兴,饲料生产稳定增长,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草原政策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出色完成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中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国民经济“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提供了重要支撑。

圆满完成了畜产品保供给的艰巨任务,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和国家管理通胀预期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畜牧业生产,既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也是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措施。

2011年畜牧业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从2011年1月份开始,生猪价格一路攀升,活猪价格同比涨幅最高达86.6%,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针对严峻形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知难而进,深入一线调研,加强监测分析,准确预判生猪生产和价格走势,牢牢把握了平抑波动的主动权。

同时,以提升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构建产业稳定发展长效机制为着眼点,提前研究政策措施,主动沟通协调,推动中央扶持政策早下达、快落实。

尽管价格上涨趋势与2007、2008年相似,但明显不同的是,2011年的工作更得力,在实现保供给的硬仗中,畜牧行业应对复杂局面和抓落实的能力明显提升,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推动建立畜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良种化,加强生产监测预警,更加注重打组合拳,更加注重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目前,生猪价格高位逐步回落,母猪产能全面恢复,养殖场户理性补栏,养殖效益仍处于较好水平,不仅保障了供给,稳定了价格,也为2012年打下了良好基础。

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

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

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
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涉及到农业、畜牧
业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复杂话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
到遗传育种和繁殖技术在肉牛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不断发展
的背景下可能的趋势。

首先,肉牛遗传育种方面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肉质和抗病能力方向发展的。

通过选择优良的遗传基因,育种
出更适应现代养殖环境的肉牛品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肉类需求。

未来可能会采用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以加快肉牛遗传改良的进程。

其次,繁殖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基
因筛选等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技术将更加精准
和高效,有望提高肉牛繁殖的成功率和繁殖速度。

此外,生物技术
和生殖医学的发展也可能为肉牛繁殖技术带来更多突破。

另外,随着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
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注重对环境的适应性、资源利用效率和动
物福利的考量。

可能会出现更多关注肉牛健康、生长环境和饲养管
理的技术创新,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遗传学、生物技术、生殖医学、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
发展将不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农业部:《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

农业部:《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

母 牛共 同繁育 下一代 ,看 具后 代 是 携 带 A — F A B P基 、
中 国畜牧 兽 医报 2 ( J 1 4 -0 2 - 2 7

囊 一 .

-Leabharlann 黑龙江:伊春市; 毫 雄 睹 妈妈, , _胎产下 2 5 +
2月 2 6日伊 春 日报 ,母 猪 产 崽 一般 都 是 1 O多 头 ,很 少
北 京 农 学 院 近 H从 澳 大 利 哑 买 入 5 0头 1 4个 月 大 的安 格 斯 母 牛 。今 年 夏 秋 之 际 ,它 们 中 的一 部 分 将 成 为笫 二 代 转 基
克隆肉牛的 “ 代孕 母牛” ,而 第 一 代 转 基 克 隆 肉牛 “ 萌
萌”和 “ 姐 ” 如 今 已经 1 8个 月 大 ,长 成 了 5 0 0多 t克 的 大 牛
“ 育 ( 引 )繁 一 体化 ” 肉种 鸡 企 、 f 。
l 攀
- - …
。 北京: 农学院将培育第二代转基因肉牛
高 级 肉牛 , 同 人能 吃 L国产 的 “ 化牛肉” 为此 , … 队化 4 0 0多 牛 吁 做 过 实验 . .最 终 ,Ⅲ 队 将 脂 r 3年 时 问 ,
肪 性 脂 肪 酸 结 合 蛋 基 ( A — F A B P )转入【 f 1 国 牛一 一秦 川 牛 的 胎 儿成 纤维 细胞 内 , f 1 f 川 体 细胞 克 隆技 术 .把 含 A — F A B P的 胎 儿 成纤 维 细 腿 汴 射到 成熟 的去 核 卵 子内 ,使 具 体 外
超过 2 0又 的 。2 4 日 ,伊 春 双 子 河 新 双街 养 殖 户 赵 淑 梅 家 饲 养 的 一 头母猪 竞然生 下 _ 『2 5只 猪 崽 ,创 下 了 当 地 母 猪 生 产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

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

为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计划(本计划适用于普通牛、水牛、牦牛等主要以牛肉生产为主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对牛肉生产和肉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培育了一批肉牛新品种。

几十年来,利用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与地方牛品种杂交选育,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品种和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重等方面比地方牛种都有显著提高,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保护了主要牛种遗传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水牛品种和12个牦牛品种。

长期以来,国家在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括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21个地方牛品种,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

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三)提高了肉牛良种生产和推广能力。

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立了肉牛种公牛站30多个、肉牛原良种场136 个,目前全国采精种公牛存栏1300余头、种肉牛场存栏种牛 1.4万多头,2010年销售冻精1500多万剂。

经过多年的肉牛改良实践,大范围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培养了改良技术队伍,推动了基层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初步构建了以原良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为开展我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了肉牛生产水平。

我国启动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我国启动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我国启动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

作为国家层面启动的第二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提出了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推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编制背景一是中央有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二是产业有迫切需要随着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对稳定的优质畜禽种源供给需求愈加迫切。

人民群众对“有肉吃、吃好肉、还要吃得多样”的需求日益增长。

从我国畜禽种源保障看,黄羽肉鸡、蛋鸡、白羽肉鸭种源能实现自给且有竞争力;生猪、奶牛、肉牛种源能基本自给,但性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个别种源还主要从国外进口。

要不断满足新需求,就必须在国家层面统筹部署安排,尽快补齐短板弱项。

三是国际有成功经验制定实施中长期的畜禽育种战略规划,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如丹麦政府主导组织实施国家生猪育种计划已长达百年之久。

美国通过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50年时间将产奶量提高了近2倍。

75%经过12年的努力,我国畜禽生产性能水平明显提升,畜禽种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明显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

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主要内容瞄准一个主攻方向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覆盖三大发展领域包括生猪、奶牛、肉牛、羊、马、驴等家畜品种,蛋鸡、肉鸡、水禽等家禽品种,以及蜜蜂、蚕等。

聚焦四个全面强化全面强化自主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主导品种选育提升,注重地方品种开发利用,提高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全面强化育种基础,开展高效智能化性能测定,构建育种创新链大数据平台,提高遗传评估支撑服务能力;全面强化育种体系,以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为依托,支持发展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的联合育种实体,提高核心种源培育能力;全面强化企业主体,支持畜禽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63号(农业水利类169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63号(农业水利类169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63号(农业水利类169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8.30•【文号】农办案〔2021〕52号•【施行日期】2021.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63号(农业水利类169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办案〔2021〕52号刘新乐委员: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全面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国家启动实施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将禁牧补助标准由6元/亩提高到7.5元/亩,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由1.5元/亩提高到2.5元/亩。

通过政策实施,草原承载压力逐步降低,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恢复。

2018年国家林草局成立后,继续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深入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2018年以来,通过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向内蒙古投入中央资金7.5亿元,开展人工种草176万亩,补播改良614万亩,围栏封育539万亩,治理毒害草98万亩;通过退耕还草工程向内蒙古投入中央资金5.1亿元,安排退耕还草任务51万亩;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向内蒙古投入草原生态修复资金12.2亿元,在包括农牧交错带的区域开展人工种草75.5万亩,围栏封育1154.6万亩,建设贮草棚143.7万平方米。

自2019年起,中央财政通过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项目支持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累计向内蒙古投入资金11.6亿元,已完成人工种草61.2万亩,补播改良187.4万亩,围栏封育177.4万亩,有害生物防治11647.2万亩,建设防火隔离带3158公里。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继续指导督促各地进一步强化草原资源保护意识,切实加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轮牧、草畜平衡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草原资源保护修复支持力度,促进草原资源和生态的保护恢复。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年-2025年)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年-2025年)

主要品种的育种 思路不清 晰 , 良种 肉牛品种 种。长期以来 , 国家在保护地方 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 的 规 划与指导 , 体 生产性能测定 、 遗传评估 、 杂交 配合力测 工作 , 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 品种资源保护名 登记 、 型鉴定 、 二是遗传改 良的基础条 录, 包括 秦川牛 、 晋南牛 、 阳牛 、 南 鲁西 牛 、 延边 牛等 2 个 定等基础工作 尚未有效开展起来 。 1
3 提 高 了肉牛 良种 生产 和 推广 能 力 .
牛机制没有建立 , 大部分种公牛依赖国#  ̄进 。基层 良种 11 -
从 2 世纪 6 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 , 0 0 先后 建立 了 推广力量不强 ,一些地方人工授精等实用技术普及率低 。
0 6挫 拗l 擂
2 11 O1 . 2
牧) ( 、 、 , 厅 局 委 办)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畜牧兽 医局 , 求参照执行。现将《 国肉牛遗传 改 良计 划 要 全
(0 1 2 1 年一22 年 )全文刊载 , 05 》 以飨读 者。
全 国 肉牛遗传 改 良计划
( 0 21 1年一2 2 0 5年 )
肉牛业是畜牧业 的重要产业 。良种是 肉牛业发展的先 肉牛种公牛站 3 0多个 、 肉牛原 良种场 16个 , 3 目前全 国采
90 %, 00年的 5%; 1 出栏体质量也有 大 包括 中国西门塔尔牛 、 新疆褐牛 、 三河牛等兼用 品种和夏 18 年 的 5 提高到 2 1
00 0多亿元 , 9 占畜牧 南牛、 延黄牛 、 辽育 白牛等 3 个专门化肉牛品种。这些品种 幅提高 。2 1 年全 国肉牛养殖产值 1 0 . 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在生长速度 、 饲料转化效率 、 胴体质量等方 面比地方牛种 业产值的 9 都有显著提高 , 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1.引言1.1 概述畜禽遗传改良是指通过选择、交配和繁殖等手段,以改良畜禽的遗传性状、提高品种质量和产量,进而促进畜禽产业的发展。

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是中国政府为推动畜禽产业的高效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旨在对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进行全面介绍和深入探讨。

在全球范围内,畜禽养殖业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传统的畜禽养殖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例如传统品种的育种进程缓慢、疾病的易发传播、生长周期长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应运而生。

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旨在通过应用现代遗传学、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选育和培育高产、高效、抗病性好的畜禽新品种,提高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该计划涵盖了自然资源的保护、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护、遗传评价与选育、新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在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背景下,我国畜禽养殖产业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建立了畜禽遗传资源库,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的畜禽遗传资源。

其次,引进了先进的遗传评价技术和方法,对畜禽种群进行全面评估和筛选,以获取优良品种。

此外,还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提高了畜禽繁殖效率。

总的来说,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在改变传统畜禽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和推动畜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该计划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遗传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完善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禽遗传改良领域的研究和投入,推动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畜禽产业在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将介绍畜禽遗传改良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概括本文的各个章节,为读者提供整体的了解。

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2 处 理 好 继 承 与 创 新 的 关 系
没有 继承就 没有创 新, 没有 创新 就没有 发展 。 先
进科 学 的技术方 法和技 术手 段 ,是 实施畜 禽遗 传改 良计 划 的关 键 。从 畜禽 遗传 资源 的生长 、繁育 规律
看, 品种改 良工作 是一 项长期 的 系统工程 , 育 成一 一 个
式 和生 活方式 的交 流和渗 透 ,使 人类 的共 同性基 础 更 为 凸显 。引用 马 克思 、 恩 格斯 《 共 产 党 宣言 》 中 的

段论 述 , “ 由于开拓 了世 界市场 ,使一 切 罔家的 生
产 和 消费都成 为世 界性 的 了……古老 的 民族工 业被 消灭 了 , 并 且每 天都还 在被 消灭 。” 这一 论述很 好地 说 明了 当代 世界 经济全 球化 的趋势 ,这种 趋势 带有
史、 目的及 组 织 一 书 , 虽然是 1 9 7 5年 出版 , 但 对 我 们 还是 有 一 定 的参 考 价值 , 且 不 易弄 到
手, 我 已无 用 , 特寄 上送 你 。 ” 收 到 书与信 , 感 觉沉 甸 甸的 , 老 一 辈的重托 和 希望 , 促使 我们 这

代 必须 重新 思考 如何 借 鉴 国外 经验 , 进 一 步加 快 推进 全 国畜禽 改 良工作 , 发 展 我 国畜 禽
种业 , 制定 畜禽遗 传 改 良计 划 的念 头就这 样形 成 了。 实施 畜 禽遗传 改 良计 划 , 就 是依托 系统
全 面的 实施 方案 、 科 学规 范的技 术路 线 、 运转 高效 的组 织体 系, 从 而达到 全 国畜 禽 生产水 平
的普遍提 高。 结合 这 些年 的工作 实践 和 思考 , 逐步 认识 到组 织 实施 全 国畜禽 遗传 改 良计 划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农办牧[2014]27号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河南省畜牧局、四川省农业厅、云南省农业厅、青海省农牧厅:根据《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实施方案》的规定,我部组织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申报企业进行了形式审查和现场评审。

根据评审结果,现公布张北华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为第一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名单见附件)。

【总页数】1页(P33-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61
【相关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 [J], ;
2.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和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名单的通知农办牧[2015]27号 [J], ;
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蛋鸡核心育种场和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名单的通知 [J], ;
4.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 [J], ;
5.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部:《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肉牛繁殖育种肉牛改良肉牛杂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推进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肉牛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 01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

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

为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计划(本计划适用于普通牛、水牛、牦牛等主要以牛肉生产为主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对牛肉生产和肉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培育了一批肉牛新品种。

几十年来,利用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与地方牛品种杂交选育,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品种和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重等方面比地方牛种都有显著提高,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保护了主要牛种遗传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水牛品种和12个牦牛品种。

长期以来,国家在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括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21个地方牛品种,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

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三)提高了肉牛良种生产和推广能力。

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立了肉牛种公牛站30多个、肉牛原良种场136 个,目前全国采精种公牛存栏1300余头、种肉牛场存栏种牛1.4万多头,2010年销售冻精1500多万剂。

经过多年的肉牛改良实践,大范围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培养了改良技术队伍,推动了基层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初步构建了以原良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为开展我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了肉牛生产水平。

随着肉牛遗传改良速度的加快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肉牛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9400万头、出栏4700万头、牛肉产量653万吨,分别比1980年增长0.3倍、13倍和23倍。

肉牛出栏率从1980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51%;出栏体重也有大幅提高。

2010年全国肉牛养殖产值1900多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9.5 %,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无论是与肉牛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肉牛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薄弱。

肉牛育种缺乏有效的规划与指导,主要品种的育种思路不清晰,良种肉牛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杂交配合力测定等基础工作尚未有效开展起来。

二是遗传改良的基础条件较差。

目前,我国种公牛总体性能不高,全国1300多头采精公牛还不能满足肉牛生产的良种需求。

主要品种没有核心种子母牛场,现有种牛场基础设施落后。

自主培育种牛机制没有建立,大部分种公牛依赖国外引进。

基层良种推广力量不强,一些地方人工授精等实用技术普及率低。

三是地方牛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力不强。

“良种化”为“洋种化”的趋势明显,导致地方牛种选育提高进展滞后,地方牛种肉质好、耐粗饲、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一些珍稀地方牛种濒临灭绝。

四是缺乏杂交改良规划。

一些地区在杂交改良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更换父本品种,盲目杂交不仅没有起到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反而造成种群遗传背景混乱,生产性能停滞不前。

“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种业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肉牛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需要制定和实施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明确肉牛遗传改良总体思路,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我国肉牛育种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促进肉牛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良种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以提高个体牛肉产量和牛肉品质为主攻方向,强化育种规划和指导,明确各主要牛种的育种方向,夯实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疫病监测净化等育种基础,建立主要品种核心种子母牛场,提高种公牛站制种和推广良种能力,健全基层人工授精服务网络,有计划地组织杂交改良工作,逐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培育5-8个肉牛新品种,品种登记覆盖到主要品种,实现全部肉牛种公牛的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率达到50%以上,引进品种采精公牛自给率达到80%以上,冷冻精液基本普及推广,肉牛屠宰胴体重提高15%-20%,奠定肉牛业发展的优良种源基础。

(三)主要任务1. 制定遴选标准,严格筛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开展联合育种,作为开展肉牛育种和提供优秀种公牛的主体力量。

2. 在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开展种牛登记,建立健全种牛系谱档案,完善育种信息记录制度。

3. 规范种牛生产性能测定、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种牛健康状况和遗传评估,获得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记录,作为选种育种的依据。

4. 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育种基础,科学规划,制定选育技术方案,培育肉牛新品种。

(四)主要指标1.用于种公牛培育的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数量年均达到8000头,到2025年测定总数超过10万头。

2.每年新增主要品种登记牛5000头,2025年在群总数达到6万头以上。

3.在开展疫病监测净化的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个体选择、后裔测定,年选择优秀种公牛400头以上,其中通过后裔测定的验证公牛200头以上。

4.到2025年,北方地区肉牛屠宰胴体重提高15%,南方地区肉牛屠宰胴体重提高20%。

三、主要牛种的遗传改良思路(一)引进肉牛品种我国引进的15个肉牛品种中,应用较多的是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及摩拉、尼里-拉菲等品种,已成为国内肉牛杂交的主要父本。

经过多年引进杂交,形成了较大的杂交群体。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引进结构不合理。

部分品种引进的主要是种公牛,家系血统不足,还没有相应的种子母牛场,无法开展有效的纯种选育和繁育。

二是重引进、轻培育。

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夏洛来等几个重点品种在国内尚有不同规模的母牛群体,但没有扎实开展选育工作,种群退化较为严重,供种能力有限,目前这几个品种的种公牛仍有70%依赖进口。

三是无序杂交现象突出。

一些地区曾使用多个引入品种的公牛,处于无序杂交状态,没有科学的用种计划。

一些地区又多年反复使用某个品种的几头公牛,导致一些杂交群体出现近交严重、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引进肉牛品种的遗传改良方向主要是增强种公牛的培育能力。

对于提供父本的品种,要大力引进优质种公牛、种母牛或胚胎、精液等遗传物质,建立核心种子母牛群,不断扩大育种群,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对于有基础的杂交群体,要制定相应的育种技术路线,培育新品种。

对于杂交改良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逐步建立肉牛生产杂交繁育体系,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水平。

(二)北方黄牛北方是我国黄牛养殖的主要区域。

该区域黄牛品种资源丰富,秦川牛、延边牛、南阳牛、鲁西牛等群体是我国杂交肉牛生产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群体。

北方黄牛体格高大,成年公牛体重400 -700公斤,屠宰率50%以上。

在种群杂交改良的基础上,先后育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品种。

但北方黄牛也存在良种选育力度不够,性能测定制度不完善,育种群规模小,供种质量差、数量少,种群遗传进展缓慢等问题。

北方黄牛遗传改良应重点加强秦川牛、延边牛、南阳牛、鲁西牛等品种的本品种保护和选育,制定实施选育方案,建立核心种子母牛场,扩大育种群,开展性能测定工作,提高肉用生产性能和种群供种能力。

同时,对育种基础较好的杂交群,制定杂交和选育计划,培育肉牛新品种。

对已育成的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肉牛品种和正在培育的种群,在扩大育种群的同时,重点选育提高产肉能力和牛肉品质,提高群体整齐度。

对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型品种,加大其产肉性能的选择强度。

(三)南方黄牛南方是我国黄牛养殖的重要区域。

该地区的黄牛品种资源较多,目前有38个,但大部分品种存栏在10万至50万头之间,近年来存栏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改良牛主要以西门塔尔杂交为主,也有部分婆罗门、安格斯、短角牛杂交后代。

南方黄牛体型普遍较小,适于湿热气候和丘陵山地养殖,但肉用性能不高,体重小、生长速度慢、屠宰率低。

南方黄牛的繁育体系总体落后于北方,品种资源保护和选育较为滞后,多数品种没有建立保种场或划定保护区;杂交改良方向不明确,人工授精网点少,杂交改良率较低;选育工作不系统,杂交后代大部分直接商品出售;产业链不完善,改良牛经济效益不高。

今后,南方黄牛遗传改良应通过建立保种场、保护区等形式,选择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主要品种开展保护。

对未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品种或未划入保种区范围内的群体,结合生产实际,筛选优势肉牛杂交组合,提高群体生产性能。

对改良基础好、数量大的杂交群,建立育种区和育种基础群,扶持建设核心育种场,制定和实施育种方案,培育肉用新品种。

(四)水牛我国现存栏水牛2300多万头,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我国共有28个水牛品种,其中地方品种26个,引进品种2个。

中国地方水牛绝大多数为沼泽型,生长速度慢,耐粗饲、疾病少、易饲养,乳、肉生产具有较大潜力。

从国外引进的河流型水牛具有体型大、泌乳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等优点,肉、乳生产性能优于本地品种。

全国现有水牛种公牛站8个,种水牛场20个,种公牛站存栏公牛130头。

我国历史上水牛基本是役用,产肉性能开发程度低,近年来逐步向肉乳兼用方向改良,但未对本地优秀水牛品种进行系统选育,育种群规模小,近亲繁育现象严重;杂交改良种质资源缺乏,人工授精受胎率偏低,繁育体系不完善。

水牛遗传改良要立足现有优势品种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开发,扩大育种群规模,推进本品种选育提高。

利用引进水牛优良品种,大力培育优秀种公牛,建立水牛人工授精体系,有计划地与国内地方水牛进行杂交,提高产肉性能。

(五)牦牛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牛种。

我国牦牛存栏1500多万头,占世界总数的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