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教学总目标课题名称送给老师的花教学重点盆花大小、高低、疏密的组合及拼贴学具教具彩纸、剪刀教学难点合理选用材料及色彩搭配作业要求基本要求:用彩纸或花布等材料按照大小、高低、疏密的组合规律,拼贴一幅盆花作品。
提高要求:能选择不同质地的材料,采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对象,盆花造型饱满、有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剪贴画的基本知识,初步运用大小、高低、疏密的组合规律剪贴盆花。
过程与方法在选材、拼贴盆花的过程中,学习不同质地材料和色彩的搭配,学会比较、选择和应用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欣赏盆花的装饰美,激发对拼贴工艺的学习兴趣,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提示预期效果欣赏与发现1、欣赏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盆花作品,说说它们的异同,感受用不同材料制作作品的不同效果。
2、小组讨论,从中找出盆花大小、高低、疏密的现象,了解盆花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3、小结:盆花的整体造型必须符合美的规律。
4、揭示课题。
欣赏作品,发现组合规律。
讨论与交流1、讨论盆花的撕、剪方法。
2、欣赏不同的盆花拼贴作品,了解盆花中花与盆的基本比例,花枝、花叶的形态变化及疏密、大小、高低的穿插。
3、分析用不同组合方法表现同一组花的作品,感受盆花组合中色块大小的构图变化。
了解盆花的组合方法。
制作与辅导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与步骤:①绘制铅笔稿;②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花盆、花朵和枝叶;③拼摆、构图,注意色彩的搭配;④粘贴固定。
2、学生尝试制作。
3、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学习拼贴画的基本制作过程,完成制作。
欣赏与评论1、展示学生作品:①说说自己作品中的满意之处。
②介绍所喜欢的同学作品。
2、评价内容:①材料的合理选择。
②画面构图饱满,体现大小、高低、疏密的组合效果。
欣赏并评价作品。
③色彩的协调搭配。
课题名称拼贴人物教学重点把握有动态的人物造型学具教具彩纸、剪刀教学难点人物细部的剪贴作业要求基本要求:能用各种纸质材料简单撕形、剪形并拼贴出人物动态造型,并用彩笔添画完成。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写生小瓶罐|沪教版
课题《写生小瓶罐》【基本信息】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课时:1课时类型:绘画表达(主题画)【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出处:上教版第七单元第14课单元内容分析:小学教材《我眼中的静物》单元《写生小瓶罐》——了解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初步掌握写生的基本方法,写生一组圆面陶罐。
《装饰小瓶罐》——了解瓶罐的造型特点及装饰规律,依据圆形瓶罐的弧面结构特点,学会设计并绘制出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体现连续纹样的小瓶罐。
单元教学目标:了解圆面透视原理以及瓶罐的纹样装饰,学会写生及其装饰瓶罐的方法,体验写生的快乐。
【学情分析】学习经历:四年级学生曾接触过写生内容的学习,比如第四册教材中《多功能文具盒》、《写生小书包》;第五册教材中《身边的方形物体》《花园城市》;第六册教材中《迷人的细节》《画画我的鞋子》《我喜欢的自行车》,第七册教材中《写生身边的美景》等课例。
已有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初步掌认识了方形物体不同视角的方体的表现方法,也经历过了多次不同景与物的写生,为写生一组瓶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知预判:学生在本课中可能遇到对圆面透视的不理解,教师利用了视角转变的小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圆面透视变化是通过视线的移动而改变。
在写生一组静物中,利用了自主尝试摆静物及错例分析解决、理解画面需要高低错落、前后遮挡的审美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初步掌握写生的基本方法,用线条写生同一视点下的一组陶罐。
过程与方法:在写生的过程中,注意瓶罐的不同造型和前后遮挡关系,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圆面透视带来的视觉上的美感,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增强对静物写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面的透视变化【教学难点】一组瓶罐的构图方式【练习设计】练习内容:写生一组陶罐练习要求:1.体现出圆面的透视变化。
2.表现出组图的构图方式。
【教学准备】学生:勾线笔、教师:课件、教师范作。
【学习资源】教师范例和微视频、教具等。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送给老师的花|沪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送给老师的花|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掌握画花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尊重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内容:1. 花的结构和特点2. 画花的基本技巧3. 花的创意表现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花的图片、花的实物、画纸、彩笔、颜料等。
2.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朵花,引导学生观察花的结构,让学生说出花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花瓣、花蕊、花茎、叶子等。
2. 教师简要介绍花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花。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画花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构图、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等。
2. 教师示范如何画一朵花,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一起画。
三、实践(20分钟)1. 学生在画纸上练习画花,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花,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花的图片进行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交流画花的感受和经验。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画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送给老师的花,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花的结构,掌握了画花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画一幅送给老师的花,让学生学会尊重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丰富内容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亲自操作,运用所学的画花技巧进行创作。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泥板塑人物--我来捏塑小陶人|沪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泥板塑人物--我来捏塑小陶人|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学会运用泥塑的形式表现人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欣赏泥塑作品,感受泥塑的魅力。
2. 学习泥塑的基本技法,如揉、捏、搓、刻等,以及泥塑的干燥和烧制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学会运用泥塑的形式表现人物的特征。
4. 创作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泥塑的基本技法和人物形象的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特征,运用泥塑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泥塑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
3. 欣赏法:欣赏优秀的泥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泥塑的美,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2. 讲解泥塑知识(10分钟)讲解泥塑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基本技法,让学生对泥塑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观察人物特征(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学会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方面表现人物特征。
4. 教师示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泥塑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
5. 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泥塑技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
7.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泥塑技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
沪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让生活添光彩》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让生活添光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美化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完成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色彩搭配,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2.教学难点:如何将色彩搭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作品更具美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如家居、服饰等。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兴趣。
2.知识讲解(1)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相、明度、纯度等。
(2)讲解色彩搭配原则,如冷暖搭配、明暗搭配、纯度搭配等。
(3)展示优秀作品,分析色彩搭配的美感。
3.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客厅、卧室、餐厅等,讨论如何进行色彩搭配。
(2)每组绘制一幅色彩搭配设计图,要求画面美观、色彩搭配合理。
(3)教师指导,对每组的设计图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4.合作完成作品(1)每组根据讨论结果,合作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作品要求:主题明确,色彩搭配合理,画面美观。
(3)教师巡回指导,协助解决问题。
5.成果展示(1)每组展示作品,介绍设计思路和色彩搭配原则。
(2)全体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设计奖。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生活更加美好。
四、作业布置1.结合本节课所学,回家后为家里的一处场景进行色彩搭配设计。
2.拍照记录设计过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合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色彩美化生活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讲解色彩搭配原则时,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咱们教室里,哪些颜色放在一起看起来比较舒服呢?”(2)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色彩的冷暖、明暗对人的心理感受,如:“你能描述一下看到暖色调和冷色调时的不同感受吗?”2.教学难点:(1)在合作完成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色彩搭配原则具体应用到设计中,如:“你们小组选择的颜色搭配,能告诉我你们是如何考虑的吗?这种搭配会给人什么感觉?”(2)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小组的色彩搭配最有创意?为什么?”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家居照片,提问:“大家看看这间房间,你觉得它的色彩搭配如何?给你什么感觉?”2.知识讲解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色彩基础知识,并用实物或图片辅助说明,如:“这个红色的苹果,它的颜色很鲜艳,这就是高纯度的颜色。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拼贴人物-沪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美术教案-拼贴人物-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拼贴画的基本概念,掌握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拼贴画的基本概念2. 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拼贴画的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作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向学生介绍拼贴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拼贴画的艺术特点。
1.2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拼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1 讲解拼贴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纸张的选择、剪刀的使用、胶水的使用等。
2.2 讲解拼贴画的创作技巧,包括如何观察、如何想象、如何构图等。
3. 拼贴画的创作实践3.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创作。
3.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纸张、剪刀和胶水进行拼贴。
3.3 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和细节的处理,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4. 作品展示与评价4.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4.2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4.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在拼贴画的创作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构图、色彩和细节处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欣赏更多的拼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 邀请艺术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开展拼贴画比赛或展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走进古代壁画-沪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美术教案-走进古代壁画-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壁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壁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古代壁画风格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壁画的历史背景2. 古代壁画的代表作品3. 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4. 古代壁画的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壁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古代壁画的创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壁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画是什么时期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走进古代壁画。
2. 讲授新课(1)古代壁画的历史背景介绍古代壁画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壁画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演变。
(2)古代壁画的代表作品展示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壁画作品,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3)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古代壁画在题材、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壁画的独特魅力。
(4)古代壁画的创作实践讲解古代壁画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选择、构图设计、绘制技巧等,为学生的创作实践提供指导。
3. 创作实践(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古代壁画风格的美术作品。
(2)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古代壁画的绘制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作方法。
(3)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业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
(3)教师总结评价,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性建议。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壁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古代壁画风格的作品?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六、课后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古代壁画遗址,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古代壁画的魅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单元主题: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联想课题名称:第1课树叶的颜色知识要素形的联想与创造技能要求:对树叶裁剪、拼贴或添画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课件演示,发现树叶中隐藏的变化与美丽实践与创造:通过对树叶联想,制作独创画面欣赏与评议:能从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有效联想教学难点树叶的创意教学过程一.讨论与导入1.四人一组讨论欣赏各自带来的各种形状的叶片。
2.屏幕放一片特征明显的叶片,让学生联想,起到启发的作用。
3.准备放大镜,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观赏树叶。
4.提问:这些树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你有什么想法(允许学生有各种想法)二.欣赏与议论1.屏幕展示有树叶联想制作而成的美术作品一两幅。
2.课件分解作品完成的过程。
3.出示课题,学生畅谈自己的创意。
(注意如果作品展示过多会限制学生的创意)三.构思与绘制1.在底版纸上摆放形状不同的树叶进行联想。
2.教师提出不同层面的作业要求。
3.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并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
(教师提示:尽量不和别人的画面雷同。
)四.展示与设想1.作业展示,相互欣赏,发现别人有创意之处。
2.教师提问:要是再给你一次创作的机会,你会有新的联想吗什么联想单元主题: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联想课题名称:第2课鞋子的联想知识要素了解鞋子的结构技能要求:运用线条的疏密描绘鞋子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通过写生,发现鞋子的“点、线、面”实践与创造:根据鞋子的外形,进行一定情节联想创作欣赏与评议:从色彩、构图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富有创意的联想教学难点线条的表现力教学过程一.讨论与导入1.屏幕展示学生写生的各式鞋子的线描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2.用课件解剖鞋子的结构,让学生充分了解鞋子的造型。
3.介绍写生要点。
二.欣赏与议论1.教师演示自己的创意。
2.引导学生欣赏书本范图。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8 类似色的风景 沪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8 类似色的风景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类似色的概念,并能运用类似色创作风景画。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类似色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类似色创作风景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类似色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2. 风景画作品欣赏素材。
3.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风景画作品中的色彩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风景画作品运用了类似色,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类似色的概念:类似色是指在色轮上相邻或相近的颜色,如红橙、橙黄、黄绿等。
2.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类似色的搭配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类似色的运用。
3. 教师讲解类似色在风景画中的应用,如天空、水面、山川等。
4.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类似色创作风景画,边示范边讲解。
三、学生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运用类似色创作一幅风景画。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从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强调类似色在风景画中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类似色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创作风景画时,如何运用类似色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运用类似色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运用类似色创作一幅风景画,可以是课堂上的继续创作,也可以是新的创作。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拼贴人物--小丑|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拼贴人物–小丑 | 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小丑形象的观察,掌握小丑形象的构成要素。
2.学生会在指定的材料范围内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快速拼贴创作。
3.学生能够通过艺术创作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材料1.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美术工具。
2.由老师提供的小丑形象图片。
三、教学步骤1. 观察感受1.老师给学生展示小丑形象图片,让学生先看5分钟,感受小丑形象的特点和风格。
2.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小丑形象的观察感受和喜好。
2. 了解构成要素1.老师将小丑形象分解成若干构成要素,如颜色、明暗、线条、造型等。
2.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每个要素在小丑形象中的作用和表现。
3.老师让学生尝试模仿小丑形象的构成要素进行绘画实践,加深对构成要素的认识和理解。
3. 拼贴创作1.老师准备多种颜色和形状的彩纸,让学生自由选择和搭配。
2.老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丑形象的拼贴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
3.老师集中评选和展示学生的拼贴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4. 总结回顾1.老师带学生回顾全节课的教学内容,询问学生对小丑形象和拼贴创作的收获和体验。
2.老师总结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
四、教学要点和难点1.教学要点: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创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小丑形象的构成要素和拼贴技巧,提升审美和创造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掘小丑形象的多样性和自由性,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新,同时注意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五、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进行评价和总结。
2.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比较,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和反思,提高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2023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四上美术教案沪教版
2023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四
上美术教案沪教版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的教案,为教师提供指导教学的参考,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技巧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材概述
- 教材名称:2023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
- 出版社:沪教版
- 适用年级:四年级上册
教案内容
教案的具体内容将根据教材的章节和课时进行划分和编写,包括以下教学要点:
1. 调查艺术品(以画作、雕塑等形式进行调查和分析)
2. 研究画画技巧(如线条的绘制、色彩的运用等)
3. 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如中国画、山水画等)
4. 欣赏名画(介绍著名的绘画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解读)
5. 创作艺术品(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讲解相关知识点来引导学生研究
-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或制作艺术品的过程,学生进行模仿和研究
- 实践:学生进行实际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锻炼艺术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作品的质量和技巧
- 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或艺术欣赏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 测验评价:通过小测验或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语
本文档提供了2023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的教案概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详细编写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美术教学计划(上海版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
美术教学计划(上海版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培养艺术欣赏能力,提高美术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基于上海版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与形状:介绍不同类型的线条和形状,教授基本的线条和形状绘画技巧。
2. 色彩与色彩运用:研究基本的色彩知识,了解不同颜色的搭配和应用。
3. 静物与风景:研究如何观察和描绘静物和风景,培养细致观察和绘画能力。
4. 动物与人物:研究描绘动物和人物的技巧,了解基本人物和动物比例关系。
5. 图案与装饰:探索图案和装饰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本教学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真实的对象和实践绘画,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原理和技巧。
2. 创意绘画: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绘画活动,鼓励学生互相研究和分享经验。
4. 展示与评价:定期组织艺术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获得反馈。
教学评估教学计划的评估将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作品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水平。
2. 研究日志:要求学生记录他们的研究过程和体验,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
3. 合作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提供建议,促进他们之间的研究互动。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美术教材:使用上海版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教材作为主要教学材料。
2. 绘画工具:提供绘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资源开展绘画活动。
3. 范例和参考作品:提供一些艺术作品的范例和参考,帮助学生研究和借鉴他人的创作。
教学安排根据上海版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组织安排,我们将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教学:- 第一周:线条与形状- 第二周:色彩与色彩运用- 第三周:静物与风景- 第四周:动物与人物- 第五周:图案与装饰每周的教学安排包括观察与实践活动、创作时间和作品展示。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送给老师的花-沪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美术教案-送给老师的花-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掌握花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花的结构,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梗等。
2. 掌握花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明暗等。
3. 选用适当的材料,制作一幅送给老师的花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的结构、绘画技巧、材料选择。
2. 教学难点:花的绘画技巧,尤其是线条、颜色、明暗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花的结构、绘画技巧、材料选择等知识。
2. 示范法:现场演示花的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3. 练习法:学生自己动手绘画,巩固所学知识。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
2. 讲授(10分钟)讲解花的结构,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梗等,让学生对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示范(10分钟)现场演示花的绘画过程,重点讲解线条、颜色、明暗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4. 练习(15分钟)学生自己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拓展活动(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为家人、朋友绘制一幅花的作品。
7.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回家后为家人绘制一幅花的作品。
2. 预习: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其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各种花卉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 教学视频:录制花的绘画过程,供学生课后学习。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让生活添光彩-沪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美术教案-让生活添光彩-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巧,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2. 观察生活,发现美3. 美术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4. 创新意识与美术创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活中的美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生活中的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美的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美,包括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等。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美。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美,如墙上的画、窗外的风景等。
2. 学生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美,强调美无处不在。
2. 学生谈收获,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观察生活,发现美1. 教师出示一组生活中的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美的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美,包括观察方法、观察角度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观察生活发现的美。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美。
2. 学生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观察生活发现美的方法,强调用心观察的重要性。
2. 学生谈收获,提高观察能力。
第三课时:美术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生活中的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美的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美术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如色彩搭配、构图方法等。
2. 学生举例说明美术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美术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送给老师的花》 (2)第2课《拼贴人物》 (5)第3课《我们来画树》 (8)第4课《写生身边的风景》 (13)第6课《汉字变成画》 (15)第7课《强烈的色彩》 (24)第10课《泥板塑人物》 (27)第11课《我们的吉祥物》 (30)第13课《威武的门神》 (34)第14课《装饰小瓶罐》 (37)第1课《送给老师的花》1教学目标1、能了解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
2、能初步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3、体验制作纸花带来的愉悦。
2学情分析《花篮寄深情》是小学美术上教2006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这课书以“花”为题,制作纸花---设计花篮 ---赠送花篮是本课书的主要线索和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定位于学习纸花制作的方法,手工制作纸花的方法很多,本节课选用的材料是皱纹纸主要采用叠绕的方法,特点是所表现的花朵形象变化丰富,造型逼真,装饰性较强,学生制作起来难度比较适宜。
叠绕花瓣时是否束紧花瓣和花枝是花朵成形的关键,花瓣和花蕊的长度、形状和叠贴层次是影响花朵形状的主要因素。
三年级学生对手工课拥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手工制作技巧,但要在短短20多分钟做出各种花形、且造型逼真的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学中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很重要。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
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能了解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
2、能初步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3、体验制作纸花带来的愉悦。
学时重点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
教学活动1【导入】活动1一、激趣导入(1分钟)1、课件展示鲜花图片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鲜花美吗?是啊,鲜花虽美,可不能长久绽放,今天我们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永远留住鲜花的灿烂美好。
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第11课《花篮寄深情》。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我眼中的静物》|沪教版 (2)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我眼中的静物》|沪教版(2)教学内容本课为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七单元《我眼中的静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静物画的观察与表现方法,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静物画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静物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物画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静物画的观察方法: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静物,发现静物的特点。
2. 静物画的构图技巧: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构图原则,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3. 静物画的色彩表现: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静物画作品图片、画板、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橡皮、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静物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静物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静物画的基本概念、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使学生了解静物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静物画的创作过程,讲解构图、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进行静物画的创作实践。
5. 评价与总结: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静物画的创作要点。
板书设计1. 静物画的概念与特点2. 静物画的观察方法3. 静物画的构图技巧4. 静物画的色彩表现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静物画作品,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丰富。
2. 结合课堂所学,用文字记录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静物画的观察与表现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创作实践,并及时给予指导。
新上海版牛津美术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新上海版牛津美术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在美术领域取得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掌握绘画和手工艺技巧;-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感受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以新上海版牛津美术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为基础,全册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 主题:色彩的种类、运用和表达- 活动:色彩拼贴、色彩混合实验2. 第二单元:线条的表现力- 主题:线条的类型、特点和运用- 活动:线条绘画、线条构图3. 第三单元:形状和空间感- 主题:形状的种类、空间感的表达- 活动:剪纸、绘画平面图形4. 第四单元:素材的运用- 主题:日常素材的转化和运用- 活动:手工制作、素材拼贴教案组织结构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进行组织,并针对每个单元提供了以下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预期研究成果。
2. 教学准备:列出所需的教学材料和准备工作,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 教学步骤:详细解释每个教学步骤和学生活动,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
4. 教学评估:提供简单的评估方法,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反馈。
5. 拓展活动:提供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拓展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并适时进行巩固和复。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进步。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研究,相信学生能够在美术上有所提高,并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份指导,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 请注意,以上教案介绍仅为概述,具体的教案内容请参考新上海版牛津美术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沪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沪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艺术·美术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技能。
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较为浓厚,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创造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对事物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然而,学生之间的美术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构图、色彩搭配、表现技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沪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主题丰富多样教材涵盖了自然景观、人物、动物、传统文化等多个主题,如《美丽的风景》《人物画像》《动物世界》《民间工艺》等。
这些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每个主题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欣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与技能。
2.注重技能培养教材在绘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构图、色彩搭配、表现技法等技能。
例如,在《美丽的风景》主题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透视原理进行构图,掌握色彩的冷暖对比和调和方法,以及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风景的质感和氛围。
在手工制作方面,教材介绍了多种手工制作方法,如纸工、泥工、综合材料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民间工艺》主题中,学生学习制作民间剪纸、扎染、陶艺等手工艺品,了解民间工艺的特点和制作流程。
3.强调欣赏与评价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美术作品欣赏内容,包括中外著名画家的作品、民间艺术作品、现代艺术作品等。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欣赏完一幅作品后,让学生从构图、色彩、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表现技法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古塔二、教学目标:1、掌握古塔的造型特点,体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表达能力。
2、通过对祖国各地名胜古塔图片的欣赏,初涉建筑艺术领域,了解古塔的基本造型特征;收集有关古塔的资料,掌握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三、学情分析: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图片和资料,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建筑领域的一些常识性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感受古塔的造型特点及其美感。
提高学生观察欣赏、自由表述的能力。
难点:勾画出塔的形状及塔上的装饰。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通过范画的展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古塔的印象。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通过观察法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古塔的基本形状和造型特点,经过学生的谈论、交流加深了对古塔的印象。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设计1、提问导入:你见过什么塔?登上去过吗?登上去有什么感受?2、抽生回答,并小结。
3、引出课题《古塔》(二)新课教学设计1、欣赏、述评,感受古塔的独特美感。
①打开课本欣赏各地方的塔②通过观察,说说你最喜欢哪座古塔?这些古塔有什么异同?③抽生回答。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塔作个介绍。
塔是宗教建筑之一,最早的古塔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专门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经……等,教师出示范画,学生观察、比较。
3、介绍塔的形状及造型特点塔的基本外形如:三角形、层层叠叠、木塔古朴、庄严,铁塔雄伟、壮观,白塔圣洁、美丽。
(三)师生互动设计抽生到黑板上勾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古塔,教师点评并做适当的修改和添加。
(四)学生活动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想怎么设计古塔。
(五)随堂练习设计通过刚才的交流,把自己设计的古塔画在作业本上。
可采用简笔画、线描、色彩等方法。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把课上所学的知识讲给家人听,征求长辈们有没有其他古塔的典故知识,做好相关笔记。
2、通过上网下载资料,剪贴报刊杂志美文美图等形式,收集一座中国或外国古塔的图文资料。
九、板书设计:古塔十、课后反思:一、课题:民间工艺二、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工艺作品种、艺术特点以及基本寓意,学会从材料、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欣赏民间工艺作品,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2、回忆交流通过询问长辈、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到的民间工艺的相关信息,培养对民间工敢的爱好;通过欣赏、讨论我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审美欣赏表达能力。
3、感受民间工艺特有的美感,了解祖国民间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欣赏民间工艺作品首先要明确民间工艺的概念、种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相互的交流,学生基本能掌握民间工艺的一般欣赏要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民间工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并学会欣赏评述。
难点:掌握一种民间工艺制作的方法。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通过欣赏和观察相文图文及当地民间工艺品,提高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通过观察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在老师的述评讲解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工艺的艺术特点。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设计1、欣赏导入老师出示:当地民间工艺品让学生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途?2、老师概述。
3、导入课题并板书《民间工艺》。
(二)新课教学设计1、欣赏、述评,感受民间工艺品的总体特色。
①设问:神州大地几乎每个地区的民间艺人都有拿手绝活,你还见过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外形有什么特点?②找开课文欣赏图片里的民间工艺品。
③教师选几个地方特色比较浓的工艺品进行介绍及制作方法。
(三)师生互动设计教师出示一些当地的民间工艺品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其特点。
(四)学生活动同桌相互交流,你见过的一些民间工艺品。
(五)随堂练习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民间工艺品。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走访本地文化馆、图书馆、查阅资料,为本地的民间工艺撰写一段简介。
九、板书设计:民间工艺品特点:制作简洁、因材施艺热烈夸张、象征寓意十、课后反思:一、课题:家乡的桥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桥的造型特点和功能,学会运用基本的评述方法欣赏实际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桥。
2、通过收集在关桥的图文资料,积累建筑领域一些常识和绘制桥的素材,尝试描绘各具特色的家乡的桥,提高绘画造型能力。
3、感受桥的美感,体会周围建筑的美丽多姿以及桥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探究本地桥类建筑的学习热情,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家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此课文内容很熟悉,在复习巩固桥的造型特点基础上,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引导学生自由表现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桥。
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桥的一般建筑常识,感受桥的造型特点和美感,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桥。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通过收集有关桥的图文资料,积累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绘制桥的素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常识。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观察法:通过观察各种形态的桥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美感,体会周围建筑的美丽。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设计1、提问导入:你见过什么桥?你的家乡有哪些桥?你知道桥有哪些种类?桥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2、抽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了解桥丰富多彩的样式。
3、出示课题,并板书《家乡的桥》。
(二)新课教学设计1、欣赏课本上的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外形特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小结。
3、归纳桥的各种类型:石桥、公路桥、立交桥、铁索桥、木桥、石拱桥等。
(三)师生互动设计1、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关于“桥”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以文学、图片、解说等形式深入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桥的图文资料。
2、教师示范方法先确定桥的大致位置——总体形态——添加桥上、桥下的环境物,使画面更充实饱满。
(四)学生活动同桌相互交流想法,巩固确定想要画的内容。
(五)随堂练习设计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类型,尝试创作一幅《家乡的桥》。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和家人交流上课的感受,与家人讨论由“桥”可产生哪些联想。
九、板书设计:十、课后反思:一、课题:家乡秋色二、教学目标:1、认知秋天景物的主要特点,学会用合理的暖色系以及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表现家乡秋色的整体特点。
2、通过对家乡美丽的秋色的回忆和欣赏,了解暖色的基本特点,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分析周围景物的各种色彩。
3、通过感受秋天的色彩及家乡秋色特有的美感,激发探究不同色彩所传递的不同信息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学生通过欣赏和观察秋景的图片,基本掌握了取景构图的方法和用暖色系表现秋色的色彩搭配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表述家乡秋天特有的色彩和景物,创作生动的画面表现家乡的浓农秋意。
难点:了解暖色的基本特点并学会和运用颜色对比。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利用图片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对秋色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作业设计。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欣赏、比较法:通过欣赏和比较法让学生感受了秋色的色彩及家乡秋色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设计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表达。
2、通过学生的互动回答,引出课题并松书。
(二)新课教学设计1、感悟、欣赏、表达,理解画家笔下的乡情。
欣赏教师收集有关秋色的图片和课本上的图片。
2、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中所表现的画家对故乡浓厚的热爱及对家乡特有的风土人情的眷恋。
3、述评、归纳、整合。
(三)师生互动设计1、学生说,教师用简笔画的方法在黑板上简单的构一幅秋色。
2、教师讲解什么是暖色系列。
(四)学生活动同桌交流你要怎么画秋色,要用什么颜色来表现?(五)随堂练习设计用作业本国出你喜欢的秋色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查阅收集一些以暖色表现的美术作品。
九、板书设计:家乡秋色十、课后反思:一、课题:水中世界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水中世界的观察理解与回忆表达,认识冷色,学会合理运用冷色,结合水笔、水粉色、剪贴等方法表现美妙的水中世界。
2、学会用剪贴或绘画的方法表现水中生物造型及其体表纹理特点。
3、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师生互动讨论,以及欣赏有关水中世界的图片和同龄人的作品,回忆、交流水中生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尝试创想、描绘或剪贴各种生物在水中快乐生活的场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此课内容太熟悉了,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巩固和掌握。
因此教学能达到预想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启发想象,组织画面,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难点:掌握构图与颜色搭配。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通过图片欣赏、观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各种水中生物的形态特点。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好学知识,并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设计1、提问导入:你喜欢潜海吗?你见过什么样的热带鱼?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归纳小结。
3、导入课题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潜入《水中世界》吧!(二)新课教学设计1、欣赏课本中大师或小朋友的美术作品。
2、欣赏后提问:画面上有些什么?画这些东西用了什么工具和材料?给你的感受如何?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小结。
4、分析画面中所用的颜色,引出“冷色”系列并做讲解。
(三)师生互动设计教师在白纸上勾画水中的动物让学生来配色,巩固学生的色彩搭配知识。
(四)学生活动和同桌交流你要如何来表现水中世界。
(五)随堂练习设计学生用作业本勾画自己心目中的《水中世界》。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利用纸盒、挂历纸等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的水中世界,搭建一个小舞台,让水中动物在上面尽情表演。
九、板书设计:水中世界十、课后反思:一、课题:烟花二、教学目标:1、学习画面中烟花的色彩与背景色之间的明暗对比知识,运用点和线的造型要素表现有动感的烟花图案。
2、通过回忆、交流和演示,选用绘画、剪贴、喷色、刮蜡等表现方法,有主次地安排画面。
3、发现以各种材料表现的烟花造型和色彩的不同美感,引发对绘画及剪贴创作的兴趣;感受烟花营造的节日喜庆气氛,培养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欣赏烟花图片,了解烟花特点及表现方法,此课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并用多种方法表现烟花的各种造型特点和美感。
难点:掌握好一种绘画方法。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利用图片欣赏和多媒体演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通过欣赏、演示法,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本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设计1、欣赏音乐导入播放一段具有中国民间喜庆特点的乐曲让学生欣赏,设问“这段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使你想到了什么吗?”启发学生联想。